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校企业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科技、教育特色,有其自身培育的规律。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校办企业文化的特点角度,针对校办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篇1:

信息时代下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摘 要: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已十分完善,高校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十分必要。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下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下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时代 企业文化 高校 建设

一、引言

企业文化的概念描述很多,但一个共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高校中,学生不是简单的产品,他们在塑造一种自身的企业文化。因此,高校的企业文化既有本身的管理文化,又有学生塑造的校园文化。二者相互影响,一方面学校的企业文化会影响到学生,学校的价值观念会通过规章制度加在学生管理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学生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在展现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反过来又会影响学校的企业文化走向。但是总的看来,高校企业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价值观念,表现形式也类似,这里不作过细的区别。同时,本文对高校的企业文化是学生塑造的还是管理者和教师塑造的也不加详细讨论。

二、信息时代下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因

为什么要在高校塑造企业文化呢?也就是为什么要把具体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凝结成所有成员共有的抽象的价值观念呢?原因如下:

1.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凝聚力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可以完成任何复杂的工作。在高校,尤其是存在竞争过强或竞争过弱的高校,会普遍缺乏一种凝聚力。此外,在学历很高的组织中员工会各自独立采取行动实现自身目标,也不易形成凝聚力。高校没有凝聚力会很容易造成教师团结涣散,效率低下,学生厌学等情况。

2.共有的价值观念是人们做事的一个总的准则。一旦我们塑造了好的企业文化,它将成为员工今后思想的一个出发点和行为的一个准则,指导他们今后的任何工作,进而形成组织的行为。外界会通过企业文化去认识学校,判断学校今后会怎么处理一个个具体的事务。

3.企业文化具有可持续性和不可复制性。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我们把一个成功高校的校训和一整套规章制度全拿来,也不一定取得成功就是这个原因。实际上不是先有企业文化后有企业行为,而是我们的各种管理活动塑造了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会一劳永逸,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三、信息时代下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信息时代下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深的影响。信息时代下高校企业文化有如下突出特点:

1.信息时代下,可以把企业文化理解成一个系统。它具备了系统的所有特点,如整体性、目的性、环境的适应性等。我们完全可以用信息论、系统论去解释企业文化。

2.信息时代引领企业文化的走向。效率和公平是两个最基本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一切管理问题的出发点,是判断企业文化的好与坏的主要依据。信息化促进效率和公平程度的提高,进而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思想。

四、信息时代下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高校企业文化与高校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我们可以把高校这个实体看成由一系列的业务活动过程组成。从动态的观点看就是业务流程,如一门课程的教学、毕业论文等都是经过一系列的环节最终完成,这一系列的业务活动伴随着信息的流动。而指导业务流程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业务流程比喻成人的骨骼,而企业文化就是人的大脑。我们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流程来完成每一个业务,实际上是我们遵循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的体现,同样我们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会促使我们采用什么样的业务流程。很多大企业不断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而高校则在此方面进展缓慢,经常是信息化背景下,被动地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业务流程的一致性和重要性。因此建议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快高校业务流程建设,重塑企业文化。

2.高校的企业文化与高校的组织结构。一般认为高校是事业单位,通常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把直线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保持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人员的作用;分工精细,责任清楚,各部门仅对自己应做的工作负责;组织稳定性较高,在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易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但是信息时代高校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缺点十分突出,表现在:部门间缺乏信息交流,不利于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目标不易统一,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信息传递路线较长,矛盾较多,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大;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才;系统刚性大,适应性差,容易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易及时作出反应。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看,这些缺点是直线职能制固有的矛盾,长期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必定形成一种企业文化,但这是一种不好的企业文化。在有些教师的观念中并不认为这种组织结构是一种低效,领导也会认为反复协调是其主要工作内容。建议解决的方法是以信息化促进业务流程重组,通过信息化尽可能降低职能部门的权力促进组织结构的转变。

3.高校企业文化与网站建设。高校网站同企业的网站一样是信息化时代企业文化表现的重要载体,不仅网站策划、网页设计、网站功能会形成外界的整体印象,而且我们从高校的网站中很容易找到校训、规章制度、基本的业务流程,从中可以分析其企业文化。但是高校的企业文化建设有时会与其网站建设进度不相一致,有时网站建设滞后于企业文化建设,有时则网站建设得很好,而实际却未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高校建设好动态网站是信息化的必然要求,网站建设正与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合二为一,要依据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发展阶段,推进整个信息系统,也是整个网站的建设工作,最终改变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分立的局面,实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也就是通过网站建设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促进效率和公平,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五、结论

高校企业文化建设与一般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核心仍是价值观念的塑造。信息时代下,信息化会影响高校企业文化的走向,我们可以通过业务流程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及网站建设来建设高校自身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实现效率和公平,使企业文化最具生命力,对高校的发展最具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定雄武.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3

2.王钊.管理学原理(第二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4.陈春花,曹洲涛,曾昊.企业文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3)

(责编:若佳)

作者:赵前程

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篇2:

试论高校校办企业文化的培育

摘 要: 高校企业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科技、教育特色,有其自身培育的规律。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校办企业文化的特点角度,针对校办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校办企业 企业文化 培育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简单讲就是你能感觉到的企业做事的方法,是企业内在的精神和管理协调合作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行为规范、企业精神、发展目标等的总和。其作用在于能够形成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趋向和行为规范,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上,使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企业文化已被看成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说:“如果说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转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则可以说21世纪是科学管理转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

二、校办企业文化的特点

高校企业的主体多以公办学校为主,企业文化既有一般企业文化的特点,又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文化、科技、教育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校办企业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企业,在管理上和文化建设上又无法完全从它的母体——高校彻底独立出来,从而形成独特的高校企业文化。

1.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源头。成功的中国高校企业大都是采取了“依托高校,技术+资本”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与母校校园文化一脉相承,形成了高校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质。探究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企业文化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这种精神动力的来源恰恰是传承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

2.高校企业文化因其特有的高校背景,使得企业运作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校园文化情结。首先,从人员结构方面,高校通过向所投资企业派出在学校工作多年的教师,以达到学校对所投资企业的管控目的,达到高校企业文化与母校校园文化一脉相承的目的;其次,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者关系讲,校园文化是校办企业文化建设的土壤,是构成校办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干。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是管理文化,它是由管理者设计和推动的,服务于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软件。经过校园文化熏陶的管理者,他的文化“气质”必然会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因此,从企业文化创建的角度讲,校园文化是校办企业文化之源。

3.校办企业独特的经营定位,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经营宗旨。相对于民营企业,高校企业文化有着较强的服务学校、服务师生,以及衍生的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没那么坚决,而是相对比较倚重高校的文化优势,更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使企业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利益相一致,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当前校办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企业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依托学校,服务于学校,很多知名高校也都有自己的企业,如北大方正、北大同方、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南开戈德、天大天财等。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治理的要求,很多高校企业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人员任用、治理结构,到股权分置、高管激励等,其根源就在于国企的通病,即产权不清、治理结构混乱;体制不顺,行政干预太多,等等。同样,上述问题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1.企业决策者的浓烈的行政色彩。每个企业的文化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企业文化的个性与企业当家人的个人特质、能力强弱、文化素养紧密相连,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有企业当家人个人的烙印。高管人员及骨干的学校人员派驻制是高校企业人员管理的突出特点。这些出身于校园里的教授、专家和学者,从科学研究到企业经营,不是简单的职能的转变,而是观念、思维模式的根本转变。但一个长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人,转而让他接受和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是比较困难的。如管理者大都有行政职级,大都是从学校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调到企业,其工作经历、管理理念都渗透着浓厚的机关特色和理想色彩。他们管理的企业所体现出的文化,必然会有更多校园文化的印记,而这恰恰是导致企业文化“不企业”的根本原因所在。

2.将校园文化替代企业文化。虽然高校企业文化跟高校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借助高校的诸多文化资源,但校办企业文化不是高校文化的简单派生,两者的宗旨和目标不一样,文化的差异性大于相通性。华南理工大学的陈春花教授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帮助这家企业实现了从40亿到60亿的增长,同时一直没有脱离管理研究工作,她对两种文化差异的认识非常深刻和直接:“企业与校园最大的不同是责任感,在企业里,责任是非常清晰,责任感就真的很重要,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要承担下来,你不能回避;但做研究,是用使命感,很多专家、学者是觉得有使命去传播知识,用使命去启蒙大家,用使命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谈看法。”

3.企业文化与经营活动脱节。当前一些高校企业在处理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时缺乏深刻认识,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就企业文化自身而言,它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是不能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起到协同和支撑作用。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管理,又落实于企业管理。

4.注重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本质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指定一些内容,或请专家指点一番,企业文化就诞生了:张贴标语,悬挂口号,谱写企业歌曲和统一员工制服等等,把重点放在了对外宣传和视觉感受上,至于企业真实的精神、理念、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则没有被发掘。结果是被强加的所谓企业文化,内容上的不到员工认可,工作中无法实践操作。二是运动式文化推广。一些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年”、“企业文化月”、甚至“企业文化周”的活动,照搬当年搞群众运动的做法,以为企业文化可以“多快好省”地建立起来。正如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所说:“企业文化不是一场运动,用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最好是在企业比较小的时候就着手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大的时候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困难了。”

5.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混淆。有些企业因对企业文化的误解,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正常的政治思想工作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把学校的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的思路、方法、内容等搬到企业即可,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党委或支部书记的事情,从而将二者混为一谈。这样做不仅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给企业的正常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四、高校企业文化培育的对策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作为高校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既在做到对校园文化的精髓加以继承的同时,又必须在此基础上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新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发挥文化的内涵力量。

1.企业管理分清责、权、利,夯实高校企业文化培育的法律基础。通过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按《公司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完善校办产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文化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2.干部管理去行政化,奠定高校企业文化培育的管理基础。改变过去学校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行政的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变成以《公司法》为依据,以出资额多少行使相应的股东权力,学校与企业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营造宽松的经营氛围和市场化的管理环境,祛除缠绕在企业文化身上的枷锁,从而使企业文化在保留校园文化精髓的同时,轻装上阵,能够真正依托市场、围绕企业战略而创立、发展、成熟起来,为企业经营服务。

3.知行合一,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哲学决定的,企业哲学并非通常所讲的经营哲学或管理哲学,它不仅关系到一般的经营理念,而且关系到企业对内和对外的一种生存的哲学思考,包含了管理层面和企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优秀高校企业管理者既应创新观念,又要善于行动,既要了解学校特点、管理特色,更要了解市场,懂得经营。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创建、发展、传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有严谨的哲学思考融入其中,而实现这一哲学思考的理想载体就是“知行合一”、职业化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他们强烈的市场意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敏锐的洞察力,都赋予了他们掌舵一个企业沿正确方向前进的卓越能力,而这是学校委派干部所不具备的。

4.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集体学习能力。充分利用高校的学习和科研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持续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新的管理理论,并付诸实践,从而不断加深个人愿景,超越自我,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建立组织共同愿景,激励全体成员,形成组织的系统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内容的认同感,从而使员工的言行、奋斗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宗旨、战略目标相一致,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经营成果的积极作用。

5.润物细无声,将文化建设贯穿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企业应汲取校园文化的精髓,并根据自己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围绕本企业产品和经营目标,进行具体的文化定位,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次,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应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企业发展应服从学校建设的大局,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同步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节奏,使自己企业的文化能够有一个长期、连续的积淀和凝练过程。

6.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作用。高校优秀企业文化的经久传承要求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重要、独特的战略指导作用。被国内外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根据实际情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个建设”入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上了和谐发展之路。华西人开拓创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建立了市场机制下的公有制管理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国家的好政策,企业领导者睿智外,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设是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华西村具有鲜明特色企业文化的经验值得高校企业学习和借鉴。

在高校校办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蕴涵校园文化基因和精髓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办企业文化独具个性和特色的主要原因。当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较好时,企业就会容易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和理解,发展也就会愈加顺畅,企业文化的培育就会得到更多的营养和关爱。因此,高校校办企业文化的建设既不能脱离市场,闭门造车,又不能偏离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建设要避免随大流,要力争个性与创新性,以个性化获取竞争优势,以创新性创造企业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俊英.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之我见.中国高校科技,2012(3).

[2]徐美娟.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文献的综述.中小企业,2009(2).

[3]汪淳.浅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及建设思路.今日科苑,2010(16).

[4]林清快.寻找高校企业文化的经营者.人力资源管理,2011(9).

作者:朱锋

高校企业文化论文 篇3:

试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多种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为高校后勤赢得社会效益,创造经济效益,彰显出了高校后勤服务与育人的双重特色。综观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十分注重培育和建设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高校后勤企业作为社会企业中的新成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注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路径

在研究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之前,应当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一方面,高校后勤作为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工作既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通过与学生在吃、住、行、用等方面的沟通,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情感交流,为学生搭建起管理、服务、育人三方面相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承担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行为育人、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职责。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在准企业模式的运行状态下,既具有一般意义企业文化的内涵,同时又吸收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总结与归纳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内涵

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学校、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高校后勤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先进文化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用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促进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

1.高校后勤企业精神文化。它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后勤企业体现的是绿叶精神、甘做嫁衣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少说多做的敬业务实精神、团结互助协调发展的合作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它是高校后勤企业在服务育人实践和服务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共识,通过这种精神文化,引导价值取向,确立行业规范,塑造职业形象,加深文化涵养,增强员工凝聚力。

2.高校后勤企业制度文化。后勤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它把后勤企业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它一般包括企业法规、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贯彻,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高校后勤企业行为文化。后勤企业行为文化是后勤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以后勤员工和行为为形态的一种中层企业文化。如企业目标、企业计划、企业管理制度等,通过文字的表达,传输着企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如管理制度中对劳动纪律的表述:“严禁上下班迟到、早退,违者一次罚款10元~30元。”这是一种纯理性的表达方式,让人望而生畏,换成以下表述:“迟到早退意味着浪费别人的生命”,则反映了企业的“人本”意识和文化氛围。

4.高校后勤企业物质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还包括校园环境、生活设施等体现出来的物质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求乐等心理迅速发展,对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要重视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为学生构筑优美、舒适、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提升高校后勤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另一方面,逐步将后勤企业推向社会市场,参与社会服务市场竞争,后勤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依赖性、竞争意识不强以及狭隘的自我保护意识,正是社会化后勤企业的三个致命弱点,如果后勤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市场的调查研究,不构建具有后勤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逐步丧失校园服务市场的立足地,更没有实力去开拓校外市场。

2.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践行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宗旨的需要。“三服务,两育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宗旨和重要原则,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则是推进和深化“三服务,两育人”活动,实践“三服务,两育人”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高校后勤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成长环境,决定后勤企业比一般社会企业多了一层责任,要求其提供的后勤服务必须坚持“教育属性”导向,以是否有利于学校稳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和身心健康为标准,可以说,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置身于其中的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和教育作用,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的激励因素,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可以促使青年学生形成高远的人生格调和价值追求,促进高层次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后勤在发展高校先进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后勤应通过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作风、优美的环境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发挥其社会示范作用和育人功能。

3.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增强高校后勤企业凝聚力的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激發员工无穷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工作热情,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的后勤企业与社会成熟企业相比,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更需要后勤员工团结一心,坚定信念,努力拼搏。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贴近员工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的机制,引导后勤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与高校后勤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目标内化为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形成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生机勃勃的集体力量,做到“人企合一”。

4.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提高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高校后勤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管理模式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后勤员工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行为规范,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上层次,逐步走向科学管理。

三、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路径

1.以人为本,提高高校后勤员工整体素质。企业是以人为要素的经济组织,高校后勤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竞争,而服务和管理的主体是人,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立身之本。现代优秀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无不树立“以人为本”。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把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其基本方针,重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培育和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高校后勤企业要利用职工业余时间组织文化学习、技能培训,开展各类文娱、体育活动,使职工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彼此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更具凝聚力,为后勤企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服务为本,培育高校后勤企业核心价值观。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校的特殊背景,从建立和谐的后勤文化体系入手,明确高校后勤企业服务的理念、方式、内容,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上,要注重对职工进行服务意识培育,以师生的需求为标准,树立“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服务观念,把服务与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使师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一种产品,同时还是一种享受;服务方式上,要引进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方式方法来转变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观念,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开展感动式、主动式、全程式、预约式服务,增强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服务内容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后勤服务管理,改进后勤服务方法,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探索与发展全新的后勤服务形式。

3.立规践矩,建立健全高校后勤企业刚柔相济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是刚柔相济的管理艺术。刚性管理是凭借制度约事、纪律监督直到惩处、强迫等手段进行;柔性管理是依靠激励、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刚性管理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强制性的、直接的、外在的管理,它注重理性,富于刚性;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非强制性的、内在的、人性的管理,它注重感性,富于弹性。刚性管理中的制度、纪律是企图通过对人的活动的限制达到管理的目的;柔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职工的多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目标,而且愿意挖掘潜能、发挥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

4.领导带头,典型引导,广泛宣传。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不仅仅是职工手册上的文字,不是抽象的教条与乏味的口号,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的渗透、理解、共享,使文化成为职工的“共同知识”。领导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无声的号召,对职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成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身行为向全体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傅祖浩.构建与先进文化相适应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10).

[2]胡哲锋.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企业文化建设[J].蘭州学刊,2006,(5).

[3]许恒.关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闵永新,金文斌

上一篇:音乐钢琴教学论文下一篇:资本主义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