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典礼市长发言稿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进行发言的机会和场所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进行发言,就需要掌握撰写发言稿的技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结业典礼市长发言稿范文2,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业典礼市长发言稿1

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本期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部署周密,达到了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的预期目的。

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对这次培训学习进行总结,对如何做好下步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一会儿,市委书记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要达到五个目的:理解要深刻、认识要提高、任务要明确、措施要到位、能力要提升。

一、理解要深刻,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特点

具体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一)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究竟“新”在哪里。一是新在它的标准上,它是用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的农村社区,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新在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城市生活的“简易读本”,具备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社区服务等城市基本功能。三是新在它让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就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城镇生活,共享现代文明。一句话,城市社区有什么,新型农村社区也应该有什么。

(二)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何区别。新农村只能带来居住条件的改善,只能“造新房”;而新型农村社区,造就的是“新生活”,带来的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用卢展工书记的话讲,新型农村社区“房子按照城市标准建起来了,服务体系也很健全,最关键的是农民的房由无产权变成了有产权,老百姓有了真正的恒产”,这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区别。

(三)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好处是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居住条件城市化。就是社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农村“脏、乱、差、陋”的面貌,基本达到了城市社区的标准。二是公共服务城市化。就是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覆盖,很多在城市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群众在社区内也可以享受。三是就业收入市民化。就是绝大多数农民可以到农民创业园、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基地打工赚钱,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就业或自主创业。市有个社区远离城市、远离县城,但房子是别墅,江南水乡特色,1—2公里之内就是产业集聚区,下班的时候电动摩托蜂拥而至,不拥堵交通,低碳环保,居住在比城市好的房子,就业在家门口,何乐而不为?四是生活方式市民化。就是彻底改变农民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在社区内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二、认识要提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要从“六个有利于”来认识。一是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城市组织管理模式向农村拓展,使城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二是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布局,改变农村建房点多、面广和占地规模较大的状况,实现节约集约用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三是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四是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房消费,引导社区群众消费升级,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据测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资拉动比例为1:23,一个1万人左右的社区,可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和配套投资3000万元,可以撬动7亿元左右的农村消费;每增加1个社区居民,可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六是有利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培养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从“四个就地”来认识。一是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新型农村社区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可以增加人均耕地,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二是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农民改社区居民、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村级集体经济改股份合作制经济,也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就地转换。如平顶山的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很多农民房子都变成了宾馆、农家乐,带动了旅游,带动了收入,带动了三产,带动了人气。三是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可以就近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通过产业的有效集中布局,可以充分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为招引高科技农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进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前提。四是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由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任务要明确,就是通过学习培训,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明确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一)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四个率先”、“两个鼓励”、“十个提升”。一是“四个率先”。就是城市近郊、县城近郊、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率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其中9大产业集聚区3年内要全部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城中村”要全部改造。二是“两个鼓励”。就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平原农区、偏远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十个提升”。就是要在水、电、路、气、垃圾处理、文、教、体、卫、商十个方面有大的提升。

(二)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一是远期目标。大力实施“52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到2015年,率先将具备条件的500多个村庄整合为2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腾出和节约10万亩土地。到2020年,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二是近期目标。今年年底前,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城郊村必须全部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至少启动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安东新城、安汤新城至少启动建设1个3—5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各县(市、区)至少启动1个1万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锦和新城一定要认识到什么是整合,什么是大型新型现代化社区。坚决摒弃拆旧村建新村的理念,集约节约土地。

(三)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具体要坚持做到以下8方面:

第一,政策是“指挥棒”,要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解决民愿怎么引的问题。人叫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补充意见》,确定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奖惩措施、任务指标等。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出台破解土地、资金、就业等各类瓶颈的政策,出台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政策,让农民有恒产、有恒业、更有恒心,真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第二,规划是“生命线”,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规划是思路,是蓝图。坚决做到“两不原则”: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一要摸清家底。就是摸清规划区内人口、住房、用地、产业等基本情况,了解产业和劳动力分布情况,掌握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等情况。二要“四规合一”。切实做到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四规合一”。三要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各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态优势,在建筑设计上要体现当地自然和人文特点,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

第三,保障是“稳定器”,要坚持土地经营政策不变,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权益如何保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主要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我们可以借鉴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留地安置”、“土地入股”、“土地分红”、“土地年租”、“土地债券”等模式。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真正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广大农民,让农村社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产业是“发动机”,要坚持产业支撑,就业为本,解决收入怎么增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是基础。要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和和发展条件,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特色经济,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和发展空间。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起来,原则上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要依托一个产业集聚区,或在周边培植一个专业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在每个社区,要培育一个主导产业或高效农业园区,至少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区一业”的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第五,土地是“牛鼻子”,要坚持集约利用、节约土地,解决耕地不减少的问题。“两不三新”中,“两不”就是不牺牲粮食和农业,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粮食安全必须保障。在当前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问题日益突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建设用地有效利用和配置机制。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土地要及时复垦,确保耕地不减少;一部分可以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其他集体经济,一部分可以把用地指标异地调整利用,支持城镇建设。

第六,资金是“加速器”,要坚持整合项目,多方融资,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靠财政。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打捆”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里已经出台政策,省、市要拿钱,县、乡也要拿钱。二靠经营。创新经营理念,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促使土地溢价升值。三靠融资。着力打造有效的融资平台,把资源、资产、资本市场化,从银行和市场中找钱。四靠民间。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五靠市场。采取BT、BOT等有效融资模式,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七,试点是“金钥匙”,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解决如何建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根本出路在于大胆探索和总结。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成一个、展示一个”的思路,以点带面。以区位条件好、群众基础好、起步比较早的重点社区为突破口,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使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

第八,管理是“桥头堡”,要坚持创新机制,完善服务,解决如何管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管理服务要及时跟上,将政府公共职能逐步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改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统筹推进农民安全饮水、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管理不能让农民掏钱,用土地增值部分解决公共服务问题。

四、措施要到位,就是通过学习培训,找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关键环节,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迅速抓出成效

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标准。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个标准:

一是设计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浪费。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一定要超前谋划、合理布局、高标要求、一步到位,要充分考虑这里的学校能容纳多少人、有没有卫生和娱乐场所、有没有超市等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在前期都是花重金聘请国内著名的规划设计院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建成后的社区精致美观、品位很高,甚至比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还要好。所以说,要根据自然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点建设,确保规划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

二是配套标准。要达到“四配套”标准。即: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就业项目配套,让社区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服务。

三是产业标准。要合理确定社区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项目,确保入住社区的每户居民至少有1人实现就近就业。同时,开辟农民创业园或创业项目,开展进城、进厂、进店、进棚、进园“五进”活动,确保不少于30%的社区居民有自己的创业项目,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到总劳动力人数的80%以上,提高群众收入。

四是管理标准。要做到“四同步”:一是同步进行村级组织向社区服务组织模式的转换。二是同步完成社区群众由村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换。三是同步建立健全社区社团、协会等群众组织。四是同步开展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培训。

(二)讲究方法。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遵循规律,重点推进、分类实施。

一要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时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继续完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具备异地共建条件的社区,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对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农民住宅的,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规划的一般村,严格控制宅基地审批,不允许村庄外延式扩张,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异地并村建设新房。

二要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坚持“转、并、改、迁”的原则,认真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转”是将城中村、产业集聚区中的居民直接转成城市居民;“并”是在城市新区中,合理规划都市村庄;“改”是指对不具备迁村条件的要进行村容村貌整治;“迁”是设法将生活在偏远山区、深山老林的散户迁出。

(三)细化措施。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但一切都是暂时的,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只要理清思路,考虑得全面,方案制定得周密,就能够赢得大多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一要落实“四项权利”。即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过程,无论大事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利益,都要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的要求进行决策,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拥护,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实行“四个不准”。第一,不准强迫命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搞强迫命令,靠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调动群众建设社区的积极性。第二,不准平调资产。要坚持“三不平”、“三不变”的原则,做好合村并区中集体资产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三不平”,即资产不平调、资产不平分、债务不平摊;“三不变”,即资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根据合并前各村集体资产的实际状况,在尊重民意、积极协商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妥善予以调整和处置,坚决防止变卖、私分或转移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第三,不准呼隆刮风。必须克服浮躁心态、急躁情绪和应付思想,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第四,不准强制拆迁。坚决做到“依法、阳光、和谐”拆迁和“零违规、零强拆、零事故”,绝不允许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影响恶劣的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要算好“五笔细账”。一是投入账。就是算清楚从哪些渠道筹集资金,怎么实现农民少投入住新房。二是土地账。就是算清楚节约多少建设用地、流转多少耕地,这些土地的用途是什么。三是产业账。就是算清楚发展什么产业最合算、靠什么产业支撑最有效。四是就业账。就是要算清楚安排多少农民就业、怎么安排农民就业。五是收入账。就是算清楚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农民的收入从哪里来。

五、能力要提升,就是通过这期培训,切实提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能力和水平

要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一)着力提升理解、掌握、运用政策的能力。卢展工书记指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做明白”。学什么?就要学习理论、掌握政策、提高能力,积极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这次培训班上,虽然大家学到了不少知识,但还远远不够,回去以后还要认真学,并且要带领班子成员学、带领党员干部学、带领广大群众学。只有学明白了、想明白了,才能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把事情办好。

(二)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细致分析,吃透情况,逐一破解,扎实推进。一要破解好用地紧张的难题。国土部门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结合起来,争取更多的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省里要给予每个试点市一定补助。这是一个大好机遇,务必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趁势而上,争取上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支持。二要破解好产权不明晰的难题。对符合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村社区内的住房,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土地性质,依法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进行权属确认,允许以转让、抵押、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鼓励将新型农村社区集体建设用地转换为国有建设用地,并经过征收、出让等用地程序,依法为居民办理国有建设用地房产证。三要破解好建新拆旧的难题。拆除旧宅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制定了合理的拆旧补偿标准,才能调动农民主动拆除旧村旧宅的积极性。财政、国土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拆除旧村旧宅补偿的办法。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旧村旧宅拆迁补偿标准,避免出现村庄增加、土地浪费的现象。

(三)着力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如何把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好、使用好,是摆在我们各级干部面前最紧迫的事情。一方面,要健全各项制度。城市社区管理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要建立各种相关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理。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每个村庄的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所处位置等各不相同,管理方法也应有所差别。要因地制宜摸索出适合自己社区的管理形式、管理办法,真正使社区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四)着力提升组织领导和狠抓落实的能力。这项工作能不能完成,关键是看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关键看能不能明确责任,真抓实干。要突出“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主动担负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保障机制。在领导机制上要突出一个“强”字。各级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必须亲自指挥。在协调机制上要突出一个“快”字。建立高效、快捷的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方案要快,组织力量要快,沟通协调要快,解决问题要快,完成任务要快。在投入机制上要突出一个“硬”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硬性任务,要确保投入到位。财政部门要将每县(市)从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中拿出1500万元,纳入市财政专户,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国土部门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部纳入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规划部门要帮助社区搞好规划,绝不能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能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金融部门要制定信贷扶持优惠政策,对参与农村住房建设、资信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优先提供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自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其他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将所涉及到的项目、资金等资源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优先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是强化宣传声势。宣传开路很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四是强化督查监督。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目标管理,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管理范畴,并纳入各级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未按要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奖项。要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不断探索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要以这次培训班为契机,把这次培训作为加油站和助推器,作为新的起点,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努力把这项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谋划好、建设好、完成好,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业典礼市长发言稿2

各位学员,各位同仁,上午好!

市委党校第19期县处级干部班、第18期市直科级干部班、第10期妇干班,共计87人。于3月23日报到注册,历时60天,今天就要结业了。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党校校委对本期培训班作以小结,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证!

本期培训班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素质,增强领导和实际工作能力建设为目标,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等必备知识和党性修养等有关内容,研讨改革与集中突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学习采取辅导、自学、讨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取得了较好地学习效果。在有限的两个月时间里,同志们刻苦学习、认真讨论、勤于思考、遵守纪律、理论素养和党性观念都有明显的提高和增强,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今天的总结侧重于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从主要特点、收获和学习建议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从学的方面,即学员方面来讲,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和四点收获。

(1)二个特点:一是学员学习风气浓,自觉性强。参加这次培训的3个班的学员大多数是市直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平时工作忙、任务重,但来到党校后,能够妥善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按时参加学习。绝大多数学员有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热切渴望,有强烈的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科技、法律和思潮发展动向的求知欲,有为“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做更大贡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习理论的空气浓,积极性高。绝大多数学员们坚持到校听课,坚持联系实际积极思考,达到了理论与实际较好地结合与深化。根据培训部和班主任考核,绝大多数学员的到课率保持在80%以上,坚持记学习笔记在8000字以上。二是学习生活活跃,集体观念强。开班不久,按照校委会的统一安排和有关制度规定,各班及时建立了临时党支部,班委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党支部、班委会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协调服务,较好地开展了工作。同时为了实现学员的自我管理,继续成立学员会,学员会充分发挥了其职能和作用,积极协助教务、教学管理等职能科室,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包括区内外考察、论坛的动员与调查报告的答辩与交流以及活动的开展;配合学校总支和工会组织和实施了主体班春季运动会各项比赛和党校之春文艺晚会的精心筹备和演出活动。整个过程,参与热情高,准备精心,实施有序,达到了较高质量和水平。至今我们的脑际还萦绕着运动场上和文艺晚会舞台上,那斗智斗勇,你来我往,轻歌燕舞,说学斗唱的场景耳畔仿佛又响起了激扬悦耳、催人奋进的歌声和呐喊助威声;眼前似乎又浮现歌舞相伴,器乐奏鸣的欢乐场景和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矫健身影,可以说,本期培训班及其活动的开展,均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尽情展现了党校学员的风采。

(2)四点收获:一是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在新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就要体现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和实践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生命和力量所在;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不论任何历史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反映人民的愿望,代表人民的心声,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等等。大家认识到,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面前,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要始终着眼于大多数人民群众,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当前,就是要弹心竭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问题的认识和深化,使大家的政治理论基础有了明显增强。这主要体现在入学和结业考试以及调研报告答辩成绩中:参加入学考试共72人,其中,中干班22人,科干班27人,妇干班23人;三个班平均成绩76.7分,其中,中干班71.2分,科干班79.1分,妇干班70.04分;最低分为60分,最高分为89分。参加结业考试共84人,其中,中干班24人,科干班32人,妇干班28人;三个班平均成绩83.2分,其中,中干班85.2分,科干班88.58分,妇干班79.91分;最低分为74分,最高分为90分;三个班调研报告答辩平均成绩89.55分,其中,中干班90.53分,科干班88.58分,妇干班89.50分。二是业务技能明显增强。在赴井冈山、浦东、华西村等地学习考察后,大家深有感触:我们不仅和东南沿海、中部地区相比落后了,和西部的某此地区相比较也有很大差距。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既要看到全局,也要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要敏锐地把握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特别是每个参训学员都按教学要求完成4天市内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实际工作各独立撰写调研报告1篇,提出了许多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工作思路与对策,为今后推动工作上台阶有了更明确的抓手和办法。三是党性锻炼得到加强。党性锻炼是党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期培训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建理论的学习,使同志们的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有了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首先,坚定了政治信念。学员们都认识到:坚定的政治信念,就是要体现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使全体中国人民经济上共同富裕,政治上享有民主、生活上文明健康。其次,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学员们普遍认识到: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坚持正确的立场就是要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治立场上,站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处处替老百姓着想,这是我们做人,办事,当官的支撑点。只有这样,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才能旗帜鲜明,才能经受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严峻考验,也才可能顾大局,识大体,谋大事,成大业。再次,增强了组织观念。到党校参加培训,大家每天要按时上下课,坐下来认真听课,记笔记。由于参训前繁忙的工作事务到开始了一种准校园生活,有一个不习惯到习惯的转变过程。通过两个月的教学活动来看,大家的角色转换快,适应性较强,绝大多数学员都能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党校学员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党性观念普遍有所增强,涌现出了15名优秀学员,下面将要表彰奖励。四是相互友谊得到加深。参训的87名学员在两个月的学习培训中,以各种形式互学互帮,互相交流,加深了友谊,为今后全市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从教的方面,即学校方面看,主要体现出一个深化,两个结合,三个增强。

一个深化:即: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布局初步形成。为了增强学员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国防观念,开学初,各班均安排了半天入学教育和两天军训,通过军训,大家感言:身着迷彩肥,立正齐步走,一招一式,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种品质,军训增强了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敢于胜利的团队精神,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授课中,突出了让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室、进课堂、进学员头脑,把提高学员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结合地方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即按照市委提出的全市干部培训目标与任务和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调整教学布局,增加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公务员管理、公共管理知识,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发展问题,领导干部必备知识和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等六大模块。教学方式上继续实行研讨式、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请进来教学,积极探索情景模拟式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作用,课件教学达到98%以上。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讲看听为一体,发挥了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使教员与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和接收,既启迪了思维,强化了记忆,又强化了知识与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教务处组织学员对教学进行评估,学员对教学的满意率达到93%以上。

两个结合:一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了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使培训更好地与实际结合取得实效,我们统一组织学员赴井冈山、浦东、华西村等地进行了社会实践教学,考察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和人民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足迹和丰功伟绩,参观了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工农业发展等典型,大家感慨良多,普遍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把弘扬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修养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注重理想信念的培养和树立;同时,大家对如何加快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了奋发赶超的信心。二是调查研究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在认真组织区外考察的同时,参加本期培训的主体班均开展了市内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采用教务处拟出选题,确定指导老师,培训部组织实施,学员根据选题,分赴市直有关单位和乡镇以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考察活动,并以个人为单位写出了86篇调查报告。学校组成了以教授或副教授为主体的答辩委员会,对全部调查报告进行了审阅和成绩评定,后经校学术委员会筛选、评定,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6篇,并在学员论坛了作了深入交流和给予了表彰奖励。

三个增强:一是为学员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开班前半个月,校委会就主体班培训专门进行讨论,确定培训内容、授课教员和班主任,多次召开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会议,调整并加强教学服务人员,精心安排课程和服务细节,明确各方面的任务及要求,各职能科室积极行动,根据各自分工努力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力争为学员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二是基础设施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党校力所能及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和增强教学设施功能,以满足大规模、高质量培训干部的需求。通过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测评和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培训服务和工作效果较好的占到90%以上。三是学员管理考核进一步增强。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和教训,去年秋季主体班培训结束后,我们就着手修订一完善已有的党员管理、班主任考核等相关规章制度和规定,进一步细化了考核内容,量化了考核指标,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实用有效。从实际效果管理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增强。

同志们,这期培训班市委和组织部十分重视,多次研究确定班次和教学内容等事宜,开学时,市委马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分管和组织部主要领导、组织部和妇联负责同志还多次过问培训情况,深入党校检查培训和学员学习生活情况并亲自授课。以上充分说明市委领导和培训主管部门领导对本期培训班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对大家进一步发展寄予了厚望。党校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和条件的作用,尽最大努力搞好教学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学员创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广大学员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一切确保了本期培训班的圆满顺利。

60天似长又短,转眼一瞬,开学典礼仿佛就在昨天,今天却又要结业分离,但我想分别总有相聚时。市委党校全体教职员工欢迎大家再次到党校学习。

同志们,本期培训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工作不到位,致使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憾。如我们的教员由于深入基层机会比较少,对现实问题尤其是第一线的材料掌握较少,在教学中用理论说明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又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给大家提供的交流了解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后勤保障虽尽了最大努力,但与大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同时,在这里毫不讳言的说,有些学员基本素养不是很高,反映在入学和结业考试中个别学员成绩很低;有些学员随意不参加军训,市内外考察不认真、不深入,撰写的调查报告不符合要求,还有的学员组织观念不够强,无故不参加学员论坛。个别学员请假时间较长,单位有事固然是事实,但离校不能如期返校,有的不办理请假手续,还有先斩后奏,再者有些学员学习肤浅,浅尝辄止,比较浮躁,有些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早退现象。这在大课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本期培训的一些基本概况。为了检查各班到课情况,大课都是按班就坐,有的班有时人数相对较少,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有些学员对学习重视不够,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所授内容不感兴趣的就溜号;另一方面还说明这些学员的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不强,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的整体形象。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目前大家问卷调查提到的和已经意识到的问题抓起,继续创新教学布局,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班主任考核和学员管理机制,以及学员区内考察的组织、调研报告答辩和学员论坛的开展方式等等。在此,希望大家回到工作岗位后,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力争是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作的需要,进而大有作为,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党校的事业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去体会和寻找我们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帮助我们改进工作。这样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广大学员关心支持和帮助,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共同携手建设好全市党政干部的“精神家园”。

同志们,结业典礼以后,大家都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回到第一线去。在此,我提出如下三点学习建议,与大家共勉。一要把学习作为终身的追求。实事求是的讲和以住的的学习经验证明,仅靠一次学习是很难解决人们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全面系统地把握。我们要把这次研讨作为一个契机,作为一次引导,作为一个开端,把理论学习作为我们领导干部的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带着责任学,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在完善思路、指导实践、破解难题上求实效。特别要针对自身在新的理论上的学习不足,多给以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既要全面扎实学,又要联系实际学,更要深入思考学,既要把握全面,又要掌握精髓,更要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运用于工作实践;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党中央在理论政策、重大决策上保持高度一致,真正体现党在新时期的战略意图和工作要求,全面履行好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职责,为党为人民多干事、干大事、干成事。二要把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作为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着眼于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在工作上的差距,实际上是能力上的差距,而能力上的差距,真正又是学习上的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的党的重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提高学习贯彻的质量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重点做到:一要研究问题。即坚持用创新的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对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打破改革的坚冰,探索发展的新路。二要查找问题。即在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并对照总结各自的工作,自觉做到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及时进行调整,不符合的就果断地予以纠正,以保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落实。三要解决问题。即始终把学习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困难结合起来,切实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各项政策上来,尤其要落实到市委提出的六个重点集中突破上来,促进实现新跨越,建设新。三要把提高领导能力与水平和领导效能最大化作为履行工作职责的最终目的。党校学员与其他学校的最大区别又在于它不仅学习基本理论、掌握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领导能力与素质,使大家把所学的领导学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在完成中努力提高领导水平与能力。我这里借用领导学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导理念作为一例证,与大家共勉。即“人人可用”。不管在座的学员学历高低、能力大小、秉性如何、体魄怎样,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善自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一定能有所作为;相信金子就一定会闪光,只要我们质地优良、经久耐用;同时,在座多半是科级干部或一个部门的独立负责者,作为一名领导者,在自己的领导活动中,要善于着眼被领导者的长处、短处,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短中取长,避短用长,不武断、不挑剔,使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的发挥作用,实现领导效能最大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被领导者,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也才能在本人发展、本单位的建设和在我市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担负重大的职责,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总结主要来源各种情况的搜集与资料整理,不一定很全面、到位,加之一些认识和看法许多是自己的观点,因此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领导、同仁及广大学员批评指正。

最后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结业这个词,在英文的词根中没有“完成”和“结束”的意思,而是蕴含着“开始”和“进步”的意义,今天我们不是庆祝“结束”,而是认可“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布“前进”。祝贺你们就要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人生的又一崭新的征程!祝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事业如日中天,家庭和睦幸福!

上一篇:浅析快乐体育在职校的作用论文下一篇:和谐管理下的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