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室内色彩设计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预算控制背景下,实验室建设目标将由基础、合理层面向实用、品牌层次提升。从国内高校实验室发展现状,实验室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出发,提出适用于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设计程序并建构“ACTION”六步循环推进法模型用于指导设计实践研究,以期能够将高校实验室建设成为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实验场所空间。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室内色彩设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室内色彩设计论文 篇1:

浅谈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

[提 要] 营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内部环境,既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图书馆必备的条件。从美化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意义入手,探析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作者简介]李 晴(1972—),女,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李丹妮(1975—),女,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电脑美术平面设计。(江西南昌 330008)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第二课堂”,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恬静幽雅的学习和阅读环境,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图书馆,必须把握实用兼具美观的设计原则,将人文理念融入图书馆环境的艺术设计,建设一个科学的、人性的、文化的、和谐优雅的图书馆。

一、美化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意义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着主体,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科学研究表明,美的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在的影响并制约人的行为;人的审美活动主要来源于视觉感观,环境能对人的思想行为起到诱导作用,并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育人环境的艺术感染力对读者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书院、藏书阁,是大儒或名流学者修身养性、讲经论道之所,也是广大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今日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启迪智慧的知识宝库和神圣殿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而且能使读者在恬静优雅、舒适整洁、绿色生态的环境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调节和消除疲劳,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迪,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增长知识,激发、培养读者的阅读心境。因此,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读者便于使用,乐于学习,甚至比建筑物的美丽外观更为重要。这种美好而富有特色的室内环境,有利于促进读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利用,大大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书馆是文化建筑,有人甚至把图书馆建筑物本身看作是文化艺术的象征,人们往往将图书馆建筑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艺术品加以设计。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传播和交流的中心,高校图书馆总是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地标性建筑。图书馆中蕴藏的丰富文化遗产,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不断地吸引着一代代莘莘学子们来到这里。从传播知识信息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角度上讲,高校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舒适美观要比外部造型更加重要,宁静、优美、舒适的图书馆环境,既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图书馆必备的条件。尽管已经建成的图书馆外观难以改变,但是室内环境却是可以尽力营造的。

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协调了人与建筑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图书馆的空间内容,美的和谐环境必将留给读者永久的精神激励。在考虑其实用的使用功能之外,必须在内部环境的艺术设计上积极地体现美学风格,有目的、有意识地展现出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风采,为读者营造美的精神氛围,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满足不同读者群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原则

高校图书馆,除了它的使用功能吸引读者以外,内部环境设计的高雅大方及最大限度地创造宁静舒适的氛围,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布局灵活,功能空间合理

图书馆平面布局要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大方高雅实用,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充分体现高效性。

空间尺度的大小与形态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过于狭窄的空间会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局促、压抑;反之,过于空旷的空间,又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因此,环境美首先必须设计出符合人们活动尺度和心理尺度的空间,也就是美感空间,通过空间的美感特色,透视交叉、刚柔明暗、弧度间距等多种手段体现和达到平面和立体的流动变化;特别是在内墙、走廊、梁柱、地面等重要的环境位置进行别出心裁的设计,从而引导受众在阅读的空间里享受环境之美。同时要注意低碳环保,立足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避免馆内光源不足和空气污浊。

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独立的空间设计及家具摆放。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大大的阅览室中,优先被选中的位置往往是具有良好视野的玻璃窗边,或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小空间,其他像对着门口的阅览座位,以及整个大空间里规规矩矩摆放着的众多阅览桌的阅览座位,才是陆续到来的读者们的第二选择。阅读活动的特殊性使人人都希望有较好的光线和视野,有个相对私密而且安静的阅读环境,使自己获得最好的精神状态,提高阅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从馆内的光线、色彩、造型和布局等方面入手,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处处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运用于图书馆室内设计,使外部环境与艺术装饰形成有机和谐的统一体,营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与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内部环境,发挥图书馆环境育人的作用,为读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体现人文关怀,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我们要做到考虑读者的不同需求,使环境适应阅读的需要,建立有益于读者身心健康的人文景观,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宽大的窗户设计使自然采光充足,光度适宜、布局合理的人工照明设计,以及随处可见的室内绿化设计、色彩设计等都能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给读者以亲切温暖的呵护。因地制宜的绿化不仅有益于保护[睛,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还具有防尘、灭菌、降噪、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美化环境的功能,怡情悦性,给人一种情绪上的安定感。图书馆内的诸多公共设施,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满足身体有残疾的读者需求,形成“无障碍风景”。另外,为减少噪音桌椅脚都使用橡皮垫等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杭州图书馆新馆为例,它被称之为“市民的大书房”,其馆内各类建筑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融入绿色管理概念。书房式的布局风格,家具色调柔和稳重,随意摆放的休闲沙发,实木地板,羊毛地毯,欧式壁炉,西洋画及饰品的摆设,处处透露出幽雅宁静的温馨。阅览室天花板、书架、台灯的三重灯光设计更具人性化,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取书,书架灯光即刻感应点亮,细致又体贴。新馆内部的环境布置,体现了家具式的阅读风格,彰显了人文关怀。在开放、灵活、以大厅为主的敞开式连贯的大空间里,错落有致布置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犹如沉稳庄重、幽静惬意的书房。每间大厅都实现了藏、借、阅及管理等多种功能一体化。除一部分靠墙而立高至大厅天花顶棚的密集书架之外,还大量采用较低矮的书架和期刊架,使得读者视野开阔、心情舒畅,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书架和阅览桌椅采用不规则的小方块布局模式,如组合成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品字形等,显得方便、富于幻想和创意,并能使读者间的相互干扰大大减少,布置了适合不同读者群或个人的阅读空间。另外,在阅览区周围放置低矮的休闲沙发以及舒适桌椅,为读者提供休息场所,令人产生轻松、温馨、舒适的家居感觉。

(三)意境契合,营造艺术殿堂

“意”指的是对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的主观构思,“境”指的是高校图书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良好而富有特色的室内设计,必须“意”与“境”达到完美的契合。这需要因地制宜,利用本馆特色和各种有利因素,综合功能、艺术、历史、文化等要素,分析读者心理,创造出亲切舒适、风格统一的内部环境景观。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运用纪念性雕塑或图书馆主题雕塑制造文化景观;充分利用书画等艺术陈列品制造艺术景观;通过绿化设计在室内形成富有生机的园林景观。这样读者在读书之余,目力所及处满[青翠;在小憩的走廊,楼梯、转角等足迹所到之处,皆为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和文化艺术长廊,读者在这样的艺术殿堂里既可以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得到美的滋养,受到艺术的,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艺术景观之中,其学习研究效率自然大为提高。

现在很多新建的图书馆都有了很高的环境艺术理念,有的甚至还引入了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设计理念,将来的高校图书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阅览大厅,环境的艺术化设计使它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场所,我们将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创想中享受具有文化价值的图书馆室内环境,在优雅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情绪调剂和精神享受。

总之,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完美融合,需要我们把握住艺术设计实用和美观的原则,全面细致地思考图书馆室内设计中各个方面的问题,让科技进步与历史人文充分交融。在这里,人们研究学术、交流思想,没有尘世的喧嚣和世俗的纷扰,只有与智者先哲们无声的交流;在这里,我们思考人的生存价值、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精神,在自由的心灵对话中接受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责任编辑:刘忠林]

作者:李晴 李丹妮

高校室内色彩设计论文 篇2:

预算控制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设计程序与方法建构

摘要:在预算控制背景下,实验室建设目标将由基础、合理层面向实用、品牌层次提升。从国内高校实验室发展现状,实验室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出发,提出适用于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设计程序并建构“ACTION”六步循环推进法模型用于指导设计实践研究,以期能够将高校实验室建设成为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实验场所空间。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发展现状设计程序 “ACTION”方法模型建构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是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高校实验室怎样建设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因区域、学校、专业等多方面发展不平衡,以及部分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已建成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实验需要。如何在预算控制背景下进行高校实验室室内设计已成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专业实验室发展现状

在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其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当下,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对全国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研统计发现,主要呈现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发展不平衡,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发展不平衡,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发展不平衡,重点专业与普通专业发展不平衡等现象。

(一)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发展不平衡

高校扩招之前,虽然部分高校投资渠道和管理部门有所区分,但普通高等学校都是公办性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企业投资兴办高校现象,起初只有几十所大学领办自己的独立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达到目前的700余所,在校生占到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的四分之一。尽管先后涌现出了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特殊高校,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情况都不理想。公办院校发展情况普遍比民办院校好,主要表现在政策倾斜、政府支持、师资队伍、生源质量、实验条件、学科建设、学生就业、社会认可度、校友影响等诸多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通过供给侧改革,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多各大高校均有不同程度地支持,对新建本科院校实验条件改善起到重要作用。为对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各项指标任务,民办高校热衷于扩大校园面积,多种途径与方式建设校园,建设实验实训中心。校园大楼林立,景观气派,实力彰显,但真正花重金建设实验室的学校比较少,大部分民办高校愿意建设经管类、商务类实验室,理工科实验室数量较少,资金投入相对较低。受各种条件限制和办学指标要求,仍然以扩大招生规模,争取更多收入为目的,流于形式者众,内涵发展者寡。长期以来,考生、家长、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还存在部分看法,从多年高考志愿录取分数线可以发现,民办高校很难争取到与同类普通高校一样的生源。

(二)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发展不平衡

195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2111程”总体建设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几次政策红利释放,国内公办高校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在公办本科院校序列里,前五十名高校的招生总数量占比很低,但办学的各种优势资源基本被这些学校所占有。而2000年以后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数约占四分之一,但是这些院校的发展主要靠政府生均撥款和有限经济支持,规模发展较快,但实验条件一般,很多专业甚至没有实验室。当前,重点高校实验室在与国际院校看齐时,还要部分地方性院校在有与无、先与后的层面纠结,甚至很多地方高校通过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建设实验室,才能勉强保证基本实验教学条件。

(三)西部高校和东部高校发展不平衡

存在此现象主要是受制于经济大环境和开放程度。西部高校发展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资金投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发展水平和层次。我国东南部经济发展整体比西部好很多,如苏州、无锡、温州、东莞都是地级市,其GDP比西部某些中等规模省份还要好,财政收入也如此。在这四个城市中,相比较而言,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最晚,实力最弱,校友会最新排名在188名,超过了很多西部省属重点建设高校。东莞是广东重要制造业加工基地,有很多外资背景公司,学校与其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师生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实验设备与技术。第五轮学科评估在即,各大高校都给出了优厚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开具的条件更有吸引力,孔雀东南飞已成定局。近十多年来,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因区位劣势导致人才流失最为严重,甚至互联网上有人认为兰州大学流失人才完全可以再建一所985工程大学。虽然这与物质生活、城市环境、个人发展等有关,但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实验条件和科研成果转化确实优势明显,对于以科研为生命的优秀人才确实有吸引力。

(四)重点专业与普通专业发展不平衡

高校不可能所有学科和专业发展都均衡,大部分高校都会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或王牌专业。尤其是几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以来,很多高校秉持着扶优扶强和末尾淘汰原则来建设学科和专业。通过凝练队伍,大力优化实验环境等手段与途径来实现目标。长此以往,普通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就会减少,甚至部分专业几年都不会有资金投入,造成重点专业和普通专业发展严重不平衡。从2019年教育部对学位点评估和动态调整结果分析,很多学校把一些学位点主动撤销,就能够体现出我国高校当前发展的一种政策倾向和趋势。

二、高校专业实验室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学是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学科,跨学科或多学科交融交互是设计学核心本质与原始特征。作为设计学科中极具综合特点的专业,环境设计应重新审视专业的边界,在与环境学、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寻找自身定位。预算控制背景下进行实验室建设应该从全局谋划、精准定位、有效布局、优化空间和塑造品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增强实验室多功能性,提升试验室层次水平与品牌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一)设计能够精确定位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策划与建议能够避免单一线性思维考虑问题,尽量避免用非专业人员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笔者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实验设备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委托设备供应商进行基础性建议,对于实验室室内设计的可行性建议很少,多数停留于仪器设备硬性指标参数层面。室内设计方面,只是简单设备布局、地面装饰和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的张贴位置,而达不到综合统筹设计效果,难以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区分,提升使用价值和塑造品牌价值就更无从谈起。甚至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无原则地变更,造成效果杂乱,导致投标价和审计价相差太大。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很多高校实验管理部门人员配置相对较少,既熟悉仪器设备又擅长管理还具备设计与协调能力者就更少,所以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很有必要聘请实验室专业设计团队配合。在预算控制背景下进行设计,更能做到因地制宜和量体裁衣。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如业主需要什么?预算控制范围?我们能做什么?该怎么做?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最终完成效果和耐久性会怎么样?后期如何维护?

(二)设计能够有效布局

以前的实验室建设经常在原建筑普通装修基础上进行仪器设备安置,主要以中心集中式、区域块面式、陈列式布局,整栋实验楼各个实验室装修格调一致、办公家具甚至窗帘都是一个风格样式,实验室外的门牌更是高度一致。如果没有实验室楼层分布图,初次来访人员仅仅依靠门牌上的名字加以区分,也经常出现找不着北的尴尬情况。在其中工作和学习人员难以获得实验结果以外的审美感受和愉悦刺激。专业实验室室内设计团队能够熟悉专业相关知识,厘清实验室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洞悉当代大学生对实验室空间的审美需求,尽量与学生的时代感同步,对实验室专业特性及空间布局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敞开式、封闭式、交谈式等多种空间设计手法进行有效区分和衔接,让同学有一种步移景异,人在画中游的空间体验感,更有一种未来科学家的满足感。

(三)设计能够优化空间

真实的美观、实用、大方具有美感,众多设计需求能得到满足,整体环境清爽,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能够得到体验,以及设计概念的外延在空间设计中能够较好地彰显。在框架结构中弱化建筑结构,将一些结构融入到空间的展陈与装饰构造中去,增强场地空间感。有原则、有规则、有效果地对空间开敞与封闭进行处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强其体验深度和广度,灵活性空间与固定性空间的处理,仪器设备的形态与构造元素如何与空间中的形态元素进行呼应,都需要建设团队考虑。應当重视场所情境的真实性,让使用人员进入空间后,顿时产生一种场所体验感,让其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有职场空间的真实感。如经贸类或管理类试验室对场所精神要求非常重要,必须让人去感受、体验,不同空间有不同功能,如何将不同规模、不同需求、不同性质、不同空间形式和装饰材质的空间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分割与衔接是设计团队值得思考之处。简言之,优秀的实验室是实验功能、实习功能、展陈功能、美育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四)设计能够塑造品牌

过去的实验室仅仅是师生做实验的地方,除了对实验本身和实验结果有体验和感受外,对空间环境难以有场所体验之感,实验室的品牌外溢价值更无从谈起。而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内部空间既有基础性实验价值,还有体验价值、场所价值、品牌价值和传承价值。如何打造空间,彰显价值,凝聚成品牌价值是值得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设备供应方、使用方等多方思考与协作。部分发达地区的高校已有体验感很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艺术、科技、人性、未来感等综合体验度很高。笔者调研发现,这些实验室设计共同特质是专属性和识别性很强,既有LOGO完型显现,还有很多形态元素与符号在空间中演绎,但在多元化空间和界面中又能凝聚成一个风格。从设计手法上看,既有解构手法,又有重构手法,不仅是设计手法的熟练运用,更是厚积薄发,最终体现空间品牌价值。

三、高校专业实验室室内设计基本程序

任何空间设计都有相应的设计基本程序,但实验室建设涉及众多学科门类,专业性太强,与其他的空间设计差别较大。在遵循“功能一形式一空间”大原则基础上,根据不同实验室专业属性,设计程序有必要进行细化和区分。

(一)背景调研与场地评价

1.使用部门及人员状况。首先要对背景调研,使用部门人员组成与具体情况,场地进行评价与分析。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使用人员有所区分,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和管理难度也与设计有关,而且使用人员安全操作需求也需要重点调研。在空间设计与布局时需要涉及到具体人体工程学知识。当前人体工程学部分数据主要来自对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考虑,而针对实验室空间设计中的操作行为、动作、使用频率、幅度范围等方面的数据很少。要求调研时对实验室的各个环节数据提出建议和进行评价。

2.实验室专业性。主要表现在仪器设备本身的属性,实验室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性要求。仪器设备本身的尺寸,操作过程中所占用空间以及人与机器交互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还需要设备供应商提供一定的相关参考数据,以及对场地空间、室内物理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对通道、灯光、色彩、色温、照明等方面都的特殊要求。如微格教学实验室对灯光色温,窗帘遮光性处理,空间材质吸音降噪处理,与视频成像效果相关的灯光照度要求都有特殊要求。因此,在进行实验室专业性方面调研时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充分地资料搜集。

3.场地SWOT分析与评价。分析场地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主要从实验室场地的楼层分布、具体区位、建筑结构、与空间设计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务必与兄弟院校,同类院校,本地院校进行交流,针对同类实验室建设进行取经。作为实验室空间设计的重要载体,场地建筑情况调研十分重要,涉及空间朝向,建筑规模,轴线尺寸、给排水、室内净高、梁高、通风、采光、安全通道等,还需要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光线变化规律进行调研,考虑主要实验活动区域到安全通道距离,以及烟感、喷淋和报警器具体位置,与楼板结构空间如何艺术化处理。所以在进行场地评价和分析时,对部分结构性设施去留,管线与桥架归整处理,梁与楼板之间的空间如何争取,采取何种形式与结构对空间进行效果最优化,顶部繁杂管线设施等进行弱化,融合进行综合考虑。

4.硬性设备与场地需求分析。不同实验室有不同仪器设备,而仪器设备本身的重量,实验运转时会出现共振情况,对排烟与通风的具体要求,对配电设备与线缆规格的要求等都需要考虑。如陶艺实验室建设时,有的电窑重达三吨,不适合放在现浇板楼层上,永久性荷载对建筑结构影响非常大。仪器设备自重大,对通风与排烟要求高的实验室一般都放置在一层,对参与性、场所性、展示性、表演性相对较强的实验室,需要布置在较显眼和相对中正的楼层区域。所以,不同专业、不同仪器对建筑与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而实验室设计对场地又有优化、美化和塑造功能。因此,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对场地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价,对于实验室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建设成果的优劣,如图1。

(二)初步构思与项目规划

首先,要理解初步构思的重要性,具体要做哪些工作,规划主要做什么工作,务必明确各方需求,熟悉场地情况。其次,在实验室专属性背景下深刻洞悉各方需求、建议和意见,还必须具有明确指向性。

1.明确硬性需求预算支出。优秀的初步构思不是把图纸做得特别深入和完善,但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布局,完善的构思,后期设计内容可以用意象图进行阐释。在预算控制前提下做设计,必须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要想达到比较圆满的效果,对硬性需求以及预算支出多少一定要清楚。可变更与不可变更的部位与构造必须坚持原则,务必明确可机动支配资金的多少,做到有计划、有原则、有效果。

2.初步空间构思与草图设计。在初步空间构思阶段,可以通过规划布局草图和空间草图的形式呈现,此阶段可能还只是一个雏形,不具备完整度和深度。还没有达到设计概念与概念草图完美结合的程度,但既然有深度的调研,在注重项目整体性情况下进行空间关系和区域划分,初步的构思可以在空间载体上进行比较完善的表达。

3.项目实施主要步骤计划。务必明确前期,中期,后期等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各个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与途径,时间安排与每天完成的指标任务。让甲方对整个过程安排清楚,让其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最终的几张图纸而已,是图纸掩盖下科技含量、精力、心血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明确项目任务与各方需求。明确到底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效果,该如何实施。一定要清楚各方的需求,建设方、使用方、设备供应方在后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会增加哪些要求,需要考虑和预判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避免返工或遗漏而造成损失和遗憾。作为一个设计团队,具有较强的参谋属性,制订计划必须详尽、周密、可实施、具有回旋余地。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箴言,必须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保证方案完整性、精准性以及各方诉求。

5.设计概念提出与诠释。设计概念是一种诉求、一种主题,设计想法和意义,具有精神性特质。概念本身很经典、抽象、凝练,只有通过物质载体并在空间演绎与诠释才更有意义,使之既有丰富内涵,又有广泛外延。设计概念在空间中诠释时,一定要对设计支撑元素进行选择,一定要切题,并能够精准地诠释概念。概念支撑元素既可以作为一个单体存在,也能够以辅助图形与符号形式作为空间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理解与感悟不同界面和结构之间概念元素的距离感、场域感、作用力关系,确保整体性,系统性。将概念进行无限放大,使其在和而不同的聚合理念指导下烘托出强烈气氛,让实验空间具有很强的专属性、概念性和精神性。

6.结合设计概念对场地空间关系进行考虑。设计概念以设计支撑元素为载体,在空间形态与构造方面进行演绎,具有很强的构成性和物质性。在室内设计中空间气氛、设计概念与场地空间关系必须进行多元与综合考虑。不仅在平面上进行构思,设计支撑元素在装饰构造中意义,与实验仪器设备的各种关系,实体与虚空形态在空间中的关系如何都需要仔细斟酌。注重空间审美感受,毕竟审美感受总是开始于对美的事物的直观。设计概念在空间中存在载体是具象的,以其可感的外在形式吸引我们,打动我们,使我们对它凝神观照,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又会立即触发我们的情感,唤起我们的记忆,增强我们对场地空间的体验。因此,在以概念为前提的空间形态塑造时,更要注意实体的各个部位之间这种关系,不同距离在空间中产生的影响,如空间区域划分与布局、重要界面处理、构造与细节、开敞与围合、如何转换与衔接,物质性实体与界面之间的虚空对比关系,实验仪器设备和使用人员与环境又构成何种结构,静态与动态空间,虚空空间的包容与万变,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才能让承载各种功能与需求的空间得到精神的彰显。

了.完成草案设计建议书。建议书以咨询报告形式存在。前期资料调研以及关键性因素对项目成功与否影响很大,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本身SWOT评价结果。在概念性方案阶段,不同空间部位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意向图也要有所呈现,不能像过去一样简单地认为一张平面图加两张效果图就构成初步方案。草图设计和初步方案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但必须有整体综合思维。让客户清楚本项目已经有具备何種条件和能够达到怎么样的预期效果。对设计团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把控项目能力提出高标准要求,一定要提出设计概念,并在空间中进行演绎性诠释,对中途会遇到的问题做出预判和处理预案,各分部分项都应该在预算之内。

(三)设计沟通与方案调整

首先,将草案设计建议书呈送给相关负责人,并与其充分沟通。实验室装修工程审批涉及部门多,程序繁杂,专业性强,是目前教师们最为诟病的环节。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审批环节,已被各校所重点关注。在完成高校专业实验室这类型项目时,主要领导意见直接影响项目成功与否。尊重主要领导意见至关重要,他们的建议有时候可能会与设计原则相悖,但也必须重视领导意见,相信领导肯定有水平。项目沟通时,务必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记录,便于之后进行针对性修改。其次,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他们可能不具备全方位知识,但对某些方面肯定有独到见解,对项目更好地落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不能够只听主要领导的意见,还要尊重相关各方人员建议,如设备供应商能够提出项目构思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再次,依据沟通意见进行方案调整时要注意方法与策略,按照急需、必需、需要等层次进行整理与归纳。充分认识到设计图纸是与各方沟通的媒介与载体,必须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认。如果能够从技术性,功能性角度出发,并对项目的审美特性进行整体把握,相信所有问题都能够逐一解决,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四)设计定稿与标书制作

进入设计定稿阶段预示着项目基本被确定。经过充分调研、初步方案、沟通与调整几个环节,进入到规范图纸设计环节,再进行项目预算,为最终的项目采购做拍板工作。必须明确所有图纸设计都需要根据蓝图要求和施工规范与要求完成。招标手册还需要依据整个学校、实验楼、实验室的专业属性与视觉形象进行综合考虑,完成一套既有特质,又彰显气质的标书。四、建构ACTION六步循环推进法模型

ACTION与“action”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指基于空间行为而建立的设计方法模型。

(一)A为“average”,意为常规的在进行任何一个项目设计工作时,不可能一开始就有灵感,非要寻求所谓地神奇设计方法,这样很难取得成功。遵守规则,用常规设计方法進行实验室设计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毕竟实验室建成后属于师生所用,而不是过于强调个人需求满足,也讲究使用者的重复性,不同年代和背景的使用者需求也有所不同,运用常规平均主义手法来进行设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位使用者或管理者。实验室属性决定了它是为大众使用、体验、感受,全国范围内均有相近之处,只是在地域上有所差别而已。

(二)C为“construct”,意为建立

在通常思维方式下对功能、形式、空间等方面进行考虑,用投资方思维、角色互换思维方式等常规方法对空间进行模型建构。在建构过程中,对综合设计能力与管理要求较高,需要对项目背景、场地现状、功能需求、审美特性、设计概念、空间形态、结构样式、建构材料、施工工艺、造价控制、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知识进行非线性立体式空间模型建构。在场地空间思维与方法建构领域,还没有非常合理的模型去直接套用,仅仅是在线性思维模式下进行多方考虑和重视,如图20

(三)T为“concept”,意为概念 设计概念和主题具有强烈的精神属性。通常情况下,多维度思考实验室设计中提出玄之又玄的概念是否有必要,这方面的疑问比较多。但必须明确,设计概念对于空间气氛营造有提神功效。在进行设计概念支撑元素选择和演绎形态建构模型时,务必理解设计概念的能指与所指,内涵和外延,避免产生歧义而弄巧成拙。对设计概念在空间设计中的演绎与建构,可以将概念通过元素与符号,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和审美意识将其运用到具体空间载体中去,如点、线、面、形、色、质、虚、实、空等方面均可以有效承载概念信息。

(四)I为“important”,意为重要的

如作画一样,实验室建设同样有值得和需要打造的重要空间与界面,作为实验室的亮点。对于高校,也有重要专业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作为对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对实验室进行设计时,通常将重点放在入口,接待区,实验操作区域的重要空间界面,从形象塑造和对外宣传角度则无可厚非。专业的设计公司会对实验室使用者、管理者的需求考虑较多,注重对实验室地面、卫生间、空间色彩设计进行充分考虑,增强师生的认同感、专属感和归属感,更好地为实验教学与科研服务。

(五)O为“optimise”,意为最优化

在限定预算背景下进行实验室设计,难度较大。但是如何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设计,也是学界一直在探索的话题。在此,笔者建议将形态与构造进行简约化,去掉繁复装饰。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尽量将使用功能进行叠加,挖掘装修材料本身的审美特性,对其形式与功能进行最优化,最大化,增强实验室的体验感,让师生在具有场所精神的实验室里研学,探索未知。众所周知,世界上设计最经济和优秀的设计,基本出自于小微国家,主要受资源或成本影响.不得已在限定性条件下深挖设计本身的价值,通过设计载体将其实现。如日本、新加坡、斯堪地纳维亚国家等,设计类书籍《设计中的设计》也有关于最优化相关理论贡献。

(六)N为“no”,意为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属于哲学范畴,设计本身也具有哲思性。该规律揭示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任何优秀的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性成型的构思不一定最好,要敢于否定前期工作,反复推敲,只有经历“否定一肯定一否定一肯定”这一炼狱过程,设计模型的塔尖部分才能够逐渐成型。

可以看出,“ACTION”六步循环推进法模型是对设计项目的抽象性思考,每个环节的思维向度是可逆的,与人类的思维方式相符。不同节点也有场力作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影响。这种吸引与排斥的影响是主观存在的,交互进行,不像磁场力学那样可以用正负极表示。模型是以“功能、形式、空间”三元素为基底,所有的构思均在其限定范围内进行,所有的投射关系也在基底之中,各节点的外延发展也以内涵边界为基础,让扁平化的常规设计思维变得饱满和内涵。

结论

虽然笔者从高校实验室设计基本程序和方法模型建构方面提出了一定观点,但是不同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性。相信相关各方在遵循基本设计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一定能够在预算控制背景下建设好既有多功能使用价值,又有较强实验专属性和品牌识别性的实验室。在满足各方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要前提下,提高研学质量,促进研究产出,实现各方价值最优化、最大化。.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高校专业实验室室内装修设计研究》(201702068061);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资助。

参考文献

[1]游庆章.进入IMDAC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12-15

[2]陈刚.美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84

[3]王小冬.浅析室内设计程序[J].艺术与设计,2009,(6):94-96

[4]杨冬江.环境设计思与辨[J]设计,2020,33 (11):97.

[5]宋立民.环境设计:专业共同体与学利定位[J].设计, 2020,33 (11) 98-100.

[6]王永涛,陈立芳.实验割、型装修改造中的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7,20 (06):193-195

作者:王小冬 崔木扬 王晓梅

高校室内色彩设计论文 篇3:

高职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分析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高职 设计色彩课程 职业化教学模式

设计色彩课程是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与传统的三大构成之一的色彩构成教学共同构筑起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色彩课程教学体系。室内设计技术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其专业中所进行的设计色彩教学是不能脱离装饰市场的实际需要而单独探讨色彩设计的。传统的设计色彩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相对孤立,与其相关专业的后续联系性不强,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专业基础课程的魅力。为了将设计色彩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探索高职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模式成了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设计色彩课程作为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该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它起源于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因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力,世界各国的设计院校纷纷效仿并开设其相关课程,最后发展成为各国现代设计教育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设计课程。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大众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扩招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和后起由中专升格为高职高专的院校都一直沿用相关本科院校的课程内容、教学设置和教学模式,甚至有时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本教材都很相似。就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设计彩色这门课程而言,因受其影响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更不用说具有高职自有的基础设计教学特色。传统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往往以临摹、写生、向大师学习等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利用专业画笔工具及水粉、水彩、油画等绘画颜料进行设计色彩的练习,教学内容无非是色彩基础理论的教学、色彩构图、各种色调练习、色彩的采集和重构、色彩归纳及装饰色彩训练、各种色彩表现技法的练习等为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练习方法造成了设计色彩课程与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严重脱节,忽略了其专业特色,也没能很好地为该专业服务。同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老套僵化,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高职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发展要求脱节。设计色彩课程是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一方面,设计基础课程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另一方面,设计基础课程是奠定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较多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依旧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教材及教学内容陈旧。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重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要求密切联系,而且也没有很好地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要求进行无缝衔接,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其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服务的特性。

2.课程内容缺乏整合,职业化教学成分不足。目前在高职院校,师资不足成为普遍现象,加之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中自然有欠考虑各开设课程内容是否重复,缺乏应有的整合力。以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因缺乏应有的课程整合能力,出现了较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和重复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设计色彩、构成原理、室内设计、室内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存在明显的交叉和重复,这样就有必要对所开设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在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偏重对学生绘画技法、技巧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学生在室内设计实践中针对不同室内空间进行具体的色彩设计应用的引导,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所从事的职业严重脱节,偏离了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的方式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审美、创造、设计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学习设计色彩最终还是服务于其专业设计,因而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须向职业化的教学转变,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朝着针对性、应用性的色彩表达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把色彩设计灵活运用于专业设计之中。

(一)结合专业实际,突出“三段式训练”模式,强化基础理论应用。具体如下:

1.色彩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是设计色彩课程必要的教学阶段,也是进行色彩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色彩的写生、临摹、借鉴、想象四段式的基础训练,并结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实际,由浅入深进行设计色彩教学。具体训练从静物、风景写生到两者临摹的阶段,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教学,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及色彩绘画的基本处理手法和绘画技巧;在此基础教学上,结合室内设计工程实例进行借鉴、想象阶段的实际训练,并借助数字化媒介,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推演。写生、临摹阶段是了解和认识色彩的基础阶段;借鉴是由模仿延伸为色彩实际运用阶段;想象是色彩设计能力的提高阶段。学生在这四段式的色彩基础训练中,加深了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掌握了从色彩的初步描绘到思维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2.色彩色调、归纳、重构训练。色调是一幅作品的主旋律,也是衡量设计、绘画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色调的分析与研究是设计色彩的主要任务,也是色彩基础训练的有效途径。无论是设计作品还是绘画作品,以及与之相存的形式与内容等,色调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特点,教师在讲解色调练习时,可结合室内空间六大界面及家具、陈设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冷、暖、中性色调的实际应用练习。在教学时,可多结合任课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讲解室内色彩设计,重点教授案例中材质、灯光等的色彩对整个室内空间整体色调的影响和如何去把握好该室内空间的主体色调。依据该专业,进行色调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色彩审美、概括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室内设计实践中能根据室内空间的实际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色彩归纳训练是在色彩写实技法练习的基础上,对于同一组色彩画面,通过主观的概括和提炼,以归纳的手法所进行的色彩再现过程。在这一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以色彩小稿的表现形式,快速保留画面整体色彩的主调,减少部分色彩的种类,同时,可根据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特性,从画面色彩构图、属性、主体色调等方面进行理性地分析色彩,并迅速地将画面多样的色彩进行概括、提炼,以此来达到一种特定的画面氛围。色彩归纳训练最能反映出设计人员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意图,是设计创新的有利手段之一。通过训练,学生对色彩的归纳能力和驾御画面主观色彩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在进行色彩重构训练时,教师可根据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际,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室内及绘画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古今中外优秀的资源素材,并结合现代数字技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色彩的构成、组合及色彩的对比与统一。重点教授学生如何利用重构的设计手法并结合学生个人的设计理念,将具象、抽象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进行转化、移植到个人实际的作品中去。学生通过这种打散、重构的色彩专门训练,无形中加深对色彩设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自身的审美和创造力都有提升。

3.色彩鉴赏训练。色彩鉴赏训练是全面拓宽学生见识、思路,提高审美情趣和丰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局限于课堂内容的教学,要打破固有观念,力求色彩设计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要零距离接轨。深入社会、行业,多参观家居体验馆、艺术馆等的展览作品及教师、行业设计师的优秀室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作品,让学生直接体验、感受作品的色彩魅力。同时,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作品,讲解该作品色彩的组合、对比、色调等处理手法,并分析作品色彩设计的构成与实际材料、机理之间的关系。在这样一系列的训练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依据职业需要,设置典型课题,突出实践应用。针对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职业发展需求及就业方向,除了完成如上基础理论的教学外,还要将设计色彩课程的技能与应用部分进行专业化的课题设置,如“室内空间色彩设计”、“室内材料色彩设计”、“室内软装色彩设计”等专业化的课题设置,使设计色彩表现应用能真正地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服务,让学生能将色彩设计运用到他们所从事的设计专业中去。在设置好的典型课题中,可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室内空间的地面、顶棚、家具、室内软装及室内装饰材料等方面进行色彩表达。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现代数字化媒介,把授课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各种现代数字设备并结合相关设计类软件,以此来代替传统的颜料、画笔等绘画性工具。用这种可视化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可以很方便利用网络数字图片,对典型课题内容进行讲解、演示和讲评;学生也可利用数字化媒介来进行相关课题的练习。设计色彩课程运用数字化教学模式,不仅可弥补教学中传统案例图片少、可视性不强、人工调色有色差等不足外,还因其修改性强,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业的整体质量。学生通过典型课题的训练后,知道如何在室内空间、室内材料、室内软装设计等中进行相关色彩的实践应用,学生基本上已经能够主导自己的色彩设计任务,也基本达到了职业化教学的目的。

(三)立足岗位需求,引入实际项目,实现职业化教学。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高技能的室内设计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因此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须为其专业培养目标而服务。教师将室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色彩设计课堂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结合,是实现职业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模拟装饰企业将工程实际项目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并把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探讨、分析其各个室内界面、家具、陈设等方面的色彩设计。这样,教师可将色彩基础理论慢慢渗透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下转第100页)(上接第63页)主动性、积极性。当学生遇到具体实际问题时,教师可进行专门讲解和分析,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运用相关色彩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把室内设计实际项目引入色彩设计课堂教学,除了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外,还对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色彩设计课程的职业化教学,教师要根据其专业实际需要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打破固有教学方法、模式,把室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要摸索出一条既结合专业实际,又具有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的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一线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双双.浅谈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商情,2011(20)

[2]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杜兵,李晨,杨锦雁.设计色彩[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4]冉玉主.设计色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肖亮 郑太春

上一篇:工作规划格式下一篇:担保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