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传承中华美德,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现代社会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师表率,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构建德育网络,将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创建文明校园。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初探

摘 要:礼仪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关键词: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目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已成为他们的共识,可见对中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都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我国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

2.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必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

3.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具体途径和载体

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范畴,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对中学生实施礼仪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所以说,礼仪教育是中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的方法途径。学校也要组织类似的活动,比如说我校组建礼仪队,经常培训,带动全校学礼仪,懂礼仪。开设校本课程,定期开展中学生文明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礼仪教育也是对学校德育内容的完善补充。但目前受到家庭文化礼仪素质偏低,多数家长及学校都偏重知识学习和传授的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德育的薄弱偏差问题,也就出现了受教育者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人格、道德素质不完善的问题。如今,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是对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心理、艺术等方面教育的完善与补充,是提高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将会把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的探究

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偏低,在学生的最初教育和环境上都没有较好的基础。很多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子女较少,吃穿方面比较优越,造就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不懂得尊重他人,我行我素,对一些基本礼仪缺乏。大部分家长也只是在经济上“疼爱”子女,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人身安全,忽视了礼仪方面的教育。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学校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往往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学的成败和评定学生的好坏,而忽略了或者不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

2.确立适合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教育内容

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按照适应的范围分为学校礼仪、亲情礼仪、餐饮礼仪、通讯礼仪等。每个部分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明晰具体的要求,这样完整的体系可以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如,学校的礼仪可包括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仪表礼仪、仪典礼仪等。我们将会吸取中华民族礼仪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汲取他人之长,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适合于当代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3.中学生礼仪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礼仪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培养学生认识、情感、意志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礼仪规范认识的培养、礼仪道德情感的培养、礼仪行为意志的培养。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样去做,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养成习惯,形成品质。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应加强礼仪教育,培养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内在优秀素质,外在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刘浩.浅谈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2014.

作者简介:刘丽,女,1982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兰州市第六十二中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者:刘丽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传承中华美德,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现代社会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师表率,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构建德育网络,将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创建文明校园。

关键词:道德教育 文明礼仪 传承中华美德

传承中华美德,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现代社会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校坚持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来抓,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和“文明礼仪形象塑造工程”,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体系

我校重视德育工作,安排文明礼仪课,编印《文明礼仪教育手册》,组建成了由行管干部、班主任和专兼职教师组成的骨干队伍,形成了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网络。

我校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的文明礼仪行为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学生入学学习《新生教育手册》,设立文明礼仪值日岗,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将其纳入班级常规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力地强化了文明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二、强化教师表率,启动课题研究

我们把文明礼仪修养纳入“我与十三中学一起成长”校本培训规划,在师德师风教育、班主任培训、教师日常培训活动中,都把文明礼仪作为重要内容。学校修订了《教师行为规范》和《课堂常规》,引导教师在日常生活及学科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以取得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我们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中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通过对当今社会文明礼仪的背

景、现状的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结合文化建设,创新工作模式

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融入校园文化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制作了文化内涵丰富的校服,既渗透民族文化,又洋溢着时代风情,饱含德育价值。校报《梦想十三中》,校歌《激扬十三中》,校广播站“聆听十三中”和学校网站都加入了文明礼仪的内容。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男生具备绅士风度,女生具有淑女气质。环境文化如“健行轩”、“兰竹阁”、“文化长廊”,《公民道德规范》与“忠孝仁义礼智信恭良廉俭悌”12字传统行为准则;制度文化如《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及仿 “三字经”格式写成的《自律规》等体现了规范性、导向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精神文化如校训“日新自强——每天进步一点点”、师生 “两情”承诺、“八字”方针和核心价值观等成为十三中人的共识和准则;课程文化如系列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览》、《衡水纵横》等校本教材;行为文化如我校学生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动发展、自觉行动的“四自”德育模式等等,将文明礼仪内容渗入其中。

四、实施教育一体化,构建德育网络

学校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建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制定活动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母亲节、“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活动。学生每月一个电话关心父母健康,汇报学习情况,让家长放心。家长座谈会上的杯杯清茶、封封书信、个个成果让家长们感动不已。十八岁成人仪式、集体生日蛋糕,让学生尽享成长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美好。

学校通过学生把文明礼仪教育由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开展“文明礼仪进家庭”、“文明礼仪社区行” 互动活动,做好家访工作,组织学生调查走访社区,宣传文明公约,开展“让生活更美好”的公益活动。三者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互补,形成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德育网络。

总之,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先进文化,我校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为学校的改革、稳定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别具特色,富有成效,文明花朵在十三中学开放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王福巨,《建设特色文化 创办优质教育》,《衡水青年》,2007年8月

作者:陈咏英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讲文明讲礼仪,乐于助人,勇往直前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做好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就要创建文明礼仪文化,促进校园育人环境;制定学校管理体制,宣传文明礼仪常识;加强学校班级文明主题班会建设;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的礼仪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

[关键词]中学生文明礼仪策略研究

我们学校是南宁市横县马岭镇一所办学规模比较大的农村库区移民的初级中学。全校学生都是农村住宿生,应教会他们做有追求、有理想、有道德、遵守学校纪律、守法的合格社会公民。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初一的新生,最起码的文明礼仪习惯都不懂。再加上学生家长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部分没知识没文化,平时不讲道德,村头村尾都有家长或社会青年在打纸牌、玩麻将赌博,平时讲话粗口话连篇,态度强硬而野蛮。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遵守纪律,不做偷鸡摸狗的事,学习成绩好与坏都没有什么关系,更不用讲什么文明礼貌、习惯礼仪了,学生的文明礼仪根本无从谈起。为了让学生做文明人,为了让学生讲礼仪,习惯于文明生活,与教师同学友好相处,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我们学校组织德育教师展开了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教育和研究,效果比较明显,成绩比较喜人。

一、创建文明礼仪文化,促进校园育人环境

好的育人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有文明礼仪的学习榜样,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学校从政教处、教务处着手,广泛征求全体师生的建议,大量收集能够影响学生文明礼仪的古籍和事迹,张贴在学校的文化长廊、过道、楼梯、教室、宿舍、食堂上……文化长廊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古典礼仪故事;过道上有“脚步轻轻,勿扰他人”;球场边上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教室上有“入室即学,入学就专”;食堂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

二、制定学校管理体制,宣传文明礼仪常识

学校由政教处联合班主任拟定出对学生的要求和班级管理制度,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张贴在学校的教室、宿舍里,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板报上,通过学校的广播大力宣传,班主任还在班级上大力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学习,让学生都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从语言、行为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但从课本、从知识上懂得规范自己,还让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用文明礼仪的标准从严规范自己,这样会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从而也能教育学生文明处事,快乐成长。

三、加强学校班级文明主题班会建设

通过主题班会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每周日晚学校通过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班主任形成教育主题,确定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做好开展的方案,切实组织开展班会活动,做好过程材料记录,会后做好反思反馈。例如八年级三班在开展《安全出行,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加,在实践中明白珍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尊重身边的人和事,做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人的意义。

四、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的礼仪教育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德、自己的品质、自己的语言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给学生点明前进的方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得体的着装、大方的言谈、待事的淡定、正能量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身心、人格乃至一生道德的形成。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

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行为习惯也无处不在。我们要常开展一些活动促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能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得到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开拓学生的知识及视野。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文明的熏陶,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每周一学校的升国旗活动,班主任和生活教官都开展文明礼仪大检查,检查学生按时出操,检查学生统一穿好校服,检查学生端正站姿,检查学生目光整齐,检查学生歌声必须嘹亮;为了各班级形成争先恐后的景象,我们还组织举办了新生杯、毕业杯学生的各种球赛,让学生形成团结的凝聚力,形成热爱班级集体的优秀文明礼仪。

教育体现方法的多样性,教育的内容展现它的丰富与多彩,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学习生活、教育工作的过程去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让讲文明、讲礼仪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好景象,让文明礼仪这一优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轩辕楚主编.不学礼,无以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3]蔡践编著.礼仪大全[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黄晓)

作者:梁宗颖

上一篇:企业交流材料下一篇:辞职报告模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