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主要专题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考历史主要专题

浅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研究近年来中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以专题的方式编制试题是中考历史试卷的一个鲜明、具有导向性的特点。因此,专题复习在初三总复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是对分散、孤立的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进而形成全面、系统及规律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专题复习效率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抓住主干知识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可将主干知识方面的专题归纳为: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思想文化。

二、把握专题主线

如,中国近代史中“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的主线就是: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近代工业社会)迈进。把握好了专题主线,不但便于提炼专题学习要点,写好专题复习提纲,还能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提高审题作答技巧。

三、挖掘隐性知识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经济工业化,我们要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曲折发展的历程。而教材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的叙述只是一带而过,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吃力。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对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与线索归纳,将其概括为这样几个阶段: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国共内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纷纷破产。概括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勾勒出大的轮廓,让学生借此来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经历,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环境,体会早期民族资本家创业之困难、守业之艰辛。在讲状元实业家张謇所办大生纱厂的命运时,我也进行了线索勾勒与简单总结:从大生纱厂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能获得独立的发展。因此,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必要前提。经过这样的归纳、总结后,复杂而凌乱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线索明朗了,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高效。

四、相关知识比较

比较学习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时对一些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联系、比较、归纳,就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我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近代化进程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中方西近代化进程顺序正好相反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所以中国近代化进程顺序与西方正好相反。只有通过相关知识的联系与比较,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五、关注热点问题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中考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常被用作中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因此,在专题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概括地说,就是要以热点问题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我们可以将时事热点中的“中国梦”切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直到今天,中国近代化过程还在继续,其最终目标是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

六、适量针对练习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四大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通过这些事件去感受中国近代化化进程中的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生活城市化。关于辛亥革命笔者精心挑选了四则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日是时矣。”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材料四:

通过这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经济工业化、生活城市化。

编辑 韩 晓

作者:李黔宁

第2篇:基于中考目标导向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研究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目前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按照教材时间线进行教学活动,另外一种则是打破时间线对知识进行整合,开展专题式教学活动。新式的专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逻辑。在开展初中历史专题教学时,教师要遵循中考目标导向,不断提高历史专题教学效率,妥善解决现有教学问题,逐步完善基于中考导向的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考;初中历史;专题教学;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给初中历史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一些教师开始将教学思路转移到专题教学之中,尝试打破历史课本的时间线,以历史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从全局观的角度去学习历史知识。

1.初中历史专题教学概述

初中历史专题教学是指以某一类知识点、考试题型或社会热点为中心开展的专项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对现有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内在逻辑上理解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历史专题教学,能够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思考某一节历史知识,同时在有的专题教学中,教师还会适当安排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借助这种多样的对比,还能让学生通过一个专题的学习,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历史专题教学是一种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当下教学活动中,也有教师开始逐步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专题知识教学,引领学生从多个维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思考。谈及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自然离不开历史中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要学懂历史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歷史观,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中考的检验。随着中考改革方向日益走向创新化和生活化,初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功效也日益显著,通过专题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也会更加灵活,面对同样灵活创新的新中考试时,也能够游刃有余。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专题教学时,教师要秉持着中考目标导向,不断优化现有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思路。

2.初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有教学实际情况看,有的教师也会尝试开展初中历史专题教学,但依然会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题教学效率,教师在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要如下。第一,忽略课本基础内容,虽然教师开展的是专题教学,但这种专题教学应当是建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然而有的教师却认为,知识内容的教学是专题教学之前的事情,开展专题教学更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能力拔高,所以在专题教学时并不注重巩固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也并不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这也就导致教学的专题教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无法实现专题教学的最优效果。第二,缺乏习题的专项训练,在知识教学层面教师开展的是专题教学,那么在习题训练上教师也应该保持一致性,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习题或者课后练习题时,应该更加强调习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譬如当下一些中考历史题,就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这些能力,然而有的教师还是拿着传统的习题考察学生,这也会产生教学和检验之间的差距,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会造成学生学而无法用的局面。第三,专题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偏离,对于初中历史课来说,开展专题教学本就是一个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过程,很多专题热点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之中,透过专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知识,并将历史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之中,有部分教师却为了讲专题而讲专题,仅仅侧重于一个朝代的经济内容而开展专题教学,并没有把这种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第四,缺乏必要的总结反思,对于专题教学来说,教师开展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广泛而全面的,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及时地进行消化吸收,所以教师还需要开展一些总结反思活动,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去理解专题教学知识,必要时还要坚持着中考教学导向,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中考究竟要求掌握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不断反思总结的。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历史专题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从以上方面入手,真正把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更加有效率地进行专题教学活动。

3.基于中考导向的历史教学策略

在开展历史专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坚持中考目标导向,由于中考试题和考察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这与专题教学的初衷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可以将中考历史同现有的专题教学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历史专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历史知识。

(1)重视课本基础内容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基础内容,对于历史专题教学来说,只有当学生拥有良好基础知识之后,才能融会贯通的学习历史专题知识。在开展专题教学课之前,教师应当先对学生进行告知,让学生在课前先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式的方式,引导着学生对专题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如果遇到学生的知识盲区或者并不熟练的地方,教师应当先带着学生重温这些基础知识,而后再进行专题授课,切不可为了专题拔高而拔高。其实透过中考题目设置也能看出来这一点,虽然当下中考的考察方式越来越创新性,但在一张试卷上还是会有着大量的基础试题,这些基础试题正是对学生的一种基础知识的考验,所以教师在开展专题教学时,也要先侧重于基础知识教学,要在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专题整合。譬如在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在学到《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的专题教学,其内容不仅可以包括七年级下学期所学到的唐宋元明清的文学艺术,甚至还可以涵盖七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秦汉、三国时期,在这样一个系统性的专题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重温一遍各个朝代的文学艺术表现,有哪些代表作和典型風格等,也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教师在开展本专题教学时,才能更好地进行各类文学艺术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2)强化习题专项训练

习题训练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手段,在开展历史专题教学时,虽然不能全然依赖习题,但也不能缺少习题,教师应当强化习题专项训练,让习题变得跟更有质量。以“近代化的探索”这个专题教学为例,近代化的探索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这块历来都是重点内容,也有着大量可供学生选做的习题,但开展专题教学还是采用原来的习题类别,显然无法达到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目的。当下最新的中考习题也在释放这样一个信号,考察方式越来越灵活,考察内容越来越全面,中考习题的设计更加偏向全面且综合,传统的单一知识点考察方式已然不多见了,所以教师在专题教学后设计习题时,也应当遵循着中考的目标导向,强化习题的专项性与全面性,借鉴中考的出题思路,从宏观的角度为学生出题,考察学生的掌握知识的宽度与深度。

(3)关注社会生活热点

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来说,专题教学活动始终与社会生活热点密不可分,生活中一个个热点内容,往往就会蕴含着历史学中的道理,所以教师在开展专题授课时,还要紧跟社会生活热点,透过热点进行专题教学。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也不难发现,以往的试题往往是以一段历史材料作为背景,让学生结合知识进行作答,而当相爱的中考历史试题变得越来越生活化,不仅有传统的历史材料,更融合了最新的社会生活热点,所以教师在开展专题教学时,要基于中考目标导向,坚持以古通今,让学生透过专题教学去理解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专题教学为例,在本专题下,会细分为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等多个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教师都能够从社会生活中找到热点话题,细分到经济领域内容中,当下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正是经济领域最为成功的表现,我们国家经济体制都经历了哪些变革,市场为什么会表述为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系列的历史问题都与当下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密不可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样一个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这一个专题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让学生能够以历史的角度看当下社会生活的变化。

(4)注重教学反思总结

教师还要带着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在开展完专题教学之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才能把专题知识所教授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在进行专题教学总结时,教师要注重总结方式的全面性,由于是开展的专题教学活动,那么教师也不能完全依照传统的方式,要摒弃只布置试题试卷的方式,在学习完一个专题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画画思维导图,或者思考一下课堂上所讲的专题知识还有没有欠缺的部分,自己能不能再进行知识补充,这些方式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事实上,从中考的考察目标也不难看出,中考更加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考察学生能不能厘清历史逻辑线。当学生能靠自己的能力画出来思维导图后,他们对历史专题的逻辑往往也能够很清晰明了,在理解知识逻辑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以必要的习题,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历史专题教学时,教师要坚持中考目标导向,通过中考题型训练,帮助学生更加熟练清晰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基础内容,将基础知识学习扎实,其次要强化习题专项训练,借助中考的题目要求,锻炼学生的专题整合能力,再次要带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一个个生活热点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块块专题知识,教师要带着学生厘清其背后逻辑,最后还要注重教学反思总结,让学生从中考的思维出发,更好地学习历史专题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基于学科能力的中考历史试题命制与教学启示[J].中国考试,2019(08).

[2]苏远城.例说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试题命制分析[J].考试周刊,2020(39).

[3]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欧旭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目标导向,学会标准,单元过关”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77-78.

[5]罗兴云.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6):126.

[6]杨义俊.初中历史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初探——以“20世纪美日关系”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04):71-72.

作者:马丽

第3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复习+文本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复习

一、总体概述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二战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冷战的政治阴云又笼罩世界。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中,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激荡下,带着对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反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孕育而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迎来了“黄金时代”。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经过高速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美国在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主导世界市场,扶植西欧和日本的复苏和发展。日本和欧洲经过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70年代后期,已完全医治好战争的创伤,出现了高速经济增长。

欧洲资本主义的重新崛起则唤醒了其政治、民族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于是建立“欧洲共同体”组织,它对于冲破美苏两极格局的束缚有推动作用。欧盟的建立也对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日本在战后民主化改革等一系列内外革新的洗礼下,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与美国、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舞台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三、中考热点链接: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表现,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加的内容,对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是今后中考的重点内容。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欧洲共同体及欧洲联盟的成立,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将求新求变,一般考查题型为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考查的热点是日本的崛起和欧洲的联合,既可纵向考查,如将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的崛起等知识进行综合;也可横向综合,如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西欧、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发展原因的共性与个性等。本考点的题型多样,图文并茂,主要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四、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所选出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 1969年7月20日,哪国宇航员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A.英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美国

3、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建设欧洲人的欧洲”。这说明欧共体的目的是(

)

A.独霸欧洲

B.遏制共产主义

C.同美苏对抗

D.谋求欧洲的独立、安全和发展

4、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 B.危机——繁荣——持续稳定发展

C.繁荣——持续稳定发展——危机 D.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繁荣

5、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 西欧各国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B.美国的援助

B. 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6、欧共体成立的时间是(

)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十年代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20世纪六十年代

7、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什么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A.重视教育

B.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C.“科技立国”政策

D.“科教兴国”战略

8、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德国

9、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是(

)

①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②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③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④美国采购军用物资的刺激

⑤战后的民主改革

⑥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10、下列哪几项体现了日本谋求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

)

①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②增加联合国的会员费

③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④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屡次向国外派遣军队

⑤增加军费开支,居世界第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1970年欧美主要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材料二:日本经济发展与美国的扶持密不可分。美国主持签订了对日和约,日本没有支付多少战争赔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亚洲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日本为军需供应基地,日本因此大发战争财。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由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分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几位?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3)上述原因中你觉得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4)该国目前与邻国关系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三、简答题

1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9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原因分别是什么?

13、简述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五、参考答案:

一、1——10题: C D D A B D C C B B

二、

21、(1)第一位(2)美国的扶持:美国让日本战争赔款少;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以日本为军需供应基地,日本大发战争财。日本自身的努力: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每年财政预算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3)值得中国借鉴: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每年财政预算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等。(4)存在问题:①谋求政治大国欲望膨胀,企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②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引起与邻国关系紧张。③领土问题,不顾邻国抗议,单方面提出竹岛和钓鱼岛是日本领土。④没有彻底清除和反省二战中历史问题,部分高级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分子编写篡改历史的教科书(任写出二点即可)。应对:①发展与日本经济交流和友好合作,稳定双方政治经济秩序,不提倡抵制日货运动。②要区别对待日本人民和少数军国主义思想的极端分子,时刻警惕军国广义和法西斯主义复活,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③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把祖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三、

1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9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3、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过程: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特点: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第4篇:历史中考专题认识

专题一:国家统一

基本认识:

1.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民心所向.

2. 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应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

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

3. 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我

们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求同存异,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早日促成统一.

4. 国家强大有利于国家统一,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5. “一国两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

专题二:民族关系

基本认识:

1.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和

和社会发展.

2. 民族融合、民族友好交往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经济文

化的交流和社会发展。

3. 西藏新疆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新疆的发展有利于巩固边疆稳定和国

家统一.

4. 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

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 今天,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应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

则,以促进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专题三:对外关系

基本认识:

1开放交流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今天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

3 一个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今天,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图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 我们今天能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是因为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专题四: 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1侵略认识:

落后就会挨打,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学生应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抗争的认识:

近代的中国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制下,通过不息的奋斗,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顽强,打败国内外敌人,实现民族自立的过程。

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信念,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我们要以史为鉴,和平发展。

专题五:近代化的探索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基本认识:

1、近代化先驱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

2、依据国情向先进学习,而且要依靠群众的支持

3、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基本认识: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的政党,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伟大政党。

2历史的发展证明,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给我们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其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专题七:民主、法制建设

基本认识: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到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文明演进的历程;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基本保障或基本标准。

3.法律文件为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专题八:中外重大改革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这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 2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3改革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4进步的改革也会失败,这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力量对比,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等。

基本认识:

(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应坚持和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2)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我国应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应政策。

(3)改革会遇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4)改革措施的制定应该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5)改革要善于学习先进.

(6)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7)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8)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专题十:关注民生、创建和谐社会

基本认识: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重视。

三农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

2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 3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与污染等问题。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专题十一:联合、合作

基本认识:

1.联合、合作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当前人类依然面临着许多全球性问题,如战争、人口、环境、资源、恐怖主义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国家间加强合作有利于经济发展。今天,我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入区域性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促进经济发展。 专题十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基本认识:

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今天,我们应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时代进步。

2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怎样?

思想和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还体现在思想文化的活跃与发展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是人类重要的财富,其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基本认识:

1. 二战对人类而言都是浩劫,都是深重的灾难。因此,今天我们应该远离战争、珍爱和

平,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促进和平与发展。

2. 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最终能够打败法西斯

国家、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此,今天各国人民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专题十五:创新

1.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认识如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着辉煌成就,并且伴随着中外交流与往来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明清时期尤其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跟上世界近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科技成就落后于西方科学发展的步伐。

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劳动人民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科技文明成果的认识如何?

各国的科技成就是该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表现,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尊重这些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更要学习和借鉴其精华,为我所用。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各国发展。

3.对近现代科技成果的认识如何?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进步的源泉在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要依靠教育。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人才;解放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积极建设创新型社会。

基本认识:

1 四大发明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 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要继承和发扬祖先的创新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飞跃,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4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科技。科技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自主创新助推中华民族崛起。 5我国要重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交流促发展。 6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实践、勤于观察、不断探索钻研的科学精神,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专题十六大国崛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些?

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

民族独立战争和内战:美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日本。

基本认识 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不断改革创新是国家强大的动力。我们应该坚持和深化改革。

2学习借鉴先进的文明成果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我们要坚持开放。

3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前提,我们应该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

4统一对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5加强教育,发展科技,重视人才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我们要走“科教兴国”道路。 6殖民掠夺也是促成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给被侵略被掠夺的国家、地区带来深

第5篇: 中考历史先进老师主要事迹

篇一:中学历史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我叫卫久清,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杏花初中历史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学校这块人才沃土上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的人生追求。二十多年来,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不断创新的教学实践中,摘取了累累的教学硕果;在大胆潜心的教研探索中,淘来了耀眼的学术明珠;在仁爱严慈的德育工作中,收获了丰硕的芳香桃李。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始终深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的座右铭。自从二十多年前怀揣着对事业无限憧憬第一次踏上了三尺讲台那一刻起,我就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神圣事业,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注重掌握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常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使自己始终站在教书育人队伍的先进行列。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庞杂而繁琐的人文科学。如何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一直是我经常思索并努力探索的问题。每节课上我都尽可能地展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导到设疑--探索--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上来。课堂上,我力求以精练准确语言,旁征博引,幽默诙谐,教态活泼大方,学习气氛快乐而愉悦&&。

在担任本职工作之余,自己还同时分管学校的教研工作,在精心备课,全身心的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还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具体组织和领导学校的教研工作,对此我始终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而担在肩上,总是竭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上学年又受命负责主持初三年级的工作。一学期中,我努力调动全年级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积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肩负起了学校最为关键的任务。先后组织了多次学情分析、家长沟通、学生动员等大小会议,组织了历次月考及练兵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初三教师的共同奋斗,我校今年中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工作之余,我还笔耕不辍,经常写写诗歌、散文来陶冶性灵,这些文字或富有哲思,或饱含深情,或怀揣一份对社会的责任。那些发乎于心的真诚而朴实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每位读者的心,得到了同事的认可。我每写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反复的斟酌和推敲。努力用爱心和责任感召着学生的心灵。与此同时我的写作也在思想与文字的交流中慢慢走向成熟。

立教先立身,在课堂上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自己所讲的历史课就是这样在情感的激荡中拉开序幕,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慢慢结束。这种寄情于史、寓情于教的教学方式,既达到了师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一份耕耘、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二十年间,我先后荣获汾阳市模范班主任吕梁地区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吕梁地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曾参加吕梁市中青年教师赛讲,并荣获优秀奖。这一切的努力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2001年7月我被光荣地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4年8月,顺利通过各项考核,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

在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一位潜心教研、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的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奋斗,挥洒着一位丹心育人、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心血和汗水。面对着一切,我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因为成绩永远只属于过去,而在自己的脚下,还有更长的路要自己去探索和奋斗。我将一如既往地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矢志不渝地追求完美是我永远的人生目标。

篇二: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内黄县二安一中 XXX 我叫XXX,女,现年47岁,1987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教27年来,我一直从事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对工作尽心、对同志热心、对学生关心,勤于钻研业务,教学效果突出,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精神和教育转化后进学生方面卓有成效。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和社会的好评。我本人先后被授予“内黄县骨干教师”“内黄县优秀教师”,“内黄县优秀班主任”、“安阳市骨干教师”、“内黄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一、三尺小讲台、一颗责任心、乐此不疲是我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潜在动力。

我从教近二十七年,就像一部拧紧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教师的誓言,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给学校、给每位教师传递着正能量,带动和感染着每一位教师,凡是与我搭挡过的老师提起我都竖起大拇指,由衷的敬佩和称赞。去年,新升的九年级一班是全校最乱的一个班,没有人敢接这个班的班主任,大家都认为,谁接这个班谁丢人,别想出成绩。再难的事情总得有人去干,我主动请缨,接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并向校长保证,一定带好这个问题班。我不到周末不会走出学校和家庭这两点一线,不到学生归寝,就不出校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我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着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耕耘着、奋斗着,把劳苦当作充

实,把奉献当作自己的追求。中考前夕,由于过度的劳累,我自己也感到有点体力不支了,同办公室的老师都说:“冯老师,你这几天脸色不大好,检查检查吧,这一段时间你太累了,可别累病了。”可我却想:现在这段时间是不可能耽搁的,我要让我班的学生都能考上他们理想的学校,不能留遗憾。结果,我却累得昏倒在办公桌上。同事们把我送到镇卫生院,医生为注射了葡萄糖和钾,我苏醒以后,硬撑着为学生上了一下午课,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我把心全放在了学生身上,放在学生的中考上,全然忘了自己,中考成绩出来后,我们班成绩在全镇遥遥领先。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爱生如子是我从教近三十年的真实写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爱是人

类永恒的主题,更是浇灌心灵的甘泉。我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慈母般的爱心,在我心里没有班规,只有爱心,缺少爱心的班主任工作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的核心。我一直都在努力走进孩子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用真挚的情、浓浓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2013年,XXX同学中考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内黄县一中,我很为她感到惋惜,便征求她的意向,她告诉我想复读,只是家人不同意。我就到苏艳丽家去做她父亲的工作,不料XXX的父亲说;“小女孩家,将来嫁人了,早晚是人家的人,会写自己的名

字就行了,上高中得交不少学费,花那冤枉钱干啥。”把我轰出来了,我不厌其烦的给他们家跑了五趟,最终说服了XXX的父亲,让孩子复读一年,今年,XXX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黄一中。前几天XXX还到我家来对我表示感谢说:“要是没有你,我今天或许正在打工呢。”

2、我班的XXX同学的家庭是个特殊的家庭,她的父亲被判处十三年徒刑,在监狱服刑,其母亲是广西人,回了原籍,家里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实在是艰难。为此,XXX多次说不上学了,我耐心地做刘京霞的思想工作,并从生活、经济上给与照顾,先后资助她400元钱,为她购买辅助读物和学习资料。中考前,XXX红着眼圈找到我说:“老师,我不准备参加考试了,去县城考试得200块钱,我们家真的没钱,我不能再花你的钱了。”我又拉着XXX的手塞给她200元钱,并对她说:先考试,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来找我。XXX的泪水顺着脸颊给下流。

3、去年冬天的一天下午,班长突然来报告:XXX病了,不会说话了。我赶紧跑到教室,看到XXX牙关紧咬,不省人事,我背起她就向镇卫生院跑,一路上跌跌撞撞,跑到卫生院,我已经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医生迅速给XXX同学挂上液体,我看到冰冷的急救床上没有棉铺盖,就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来给晓宁盖上,结果自己却受凉感冒,难受了一个星期。在XXX同学住院的两个星期时间,我每天晚上带领班里成绩好的同学到医院给她补课。耽误了两个星期的课程,XXX的成绩硬是没有受到影响。

4、我班有一个上网成瘾的学生叫XXX,这个孩子从八年级下学

期开始上网,自从上网成瘾后成绩直线下降。他父亲说:这个孩子是没救了,能用的办法都用了,哄也哄了,吵也吵了,打也打了,就是不管用。我了解情况后找XXX谈心,他对我充满了戒备和抵触,几次谈话都劳而无功。我想,对待非常之人,只能用非常手段。于是我先找XXX的好朋友调查他正在玩什么游戏,然后向他下战书:一周后如果能战胜我,你随便玩,家长老师不再干预;如果输给我,从此不要再玩游戏。我在网上向以往毕业的学生发信息,求得他们的帮助,借用他们的游戏账号苦练了一个星期,自己认为可以糊弄人了,和XXX开始比赛,把XXX惊得目瞪口呆,从此不再玩游戏,刻苦学习,在中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内黄一中。

三、孜孜以求、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是我毕生的追求。

“学无涯,教亦无涯。”我经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始终带着遗憾的艺术,为了少留遗憾,只有不懈追求。” 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刻苦钻研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联系自身教学实际,不断的探索,以“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的,已探索出切合农村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研究中求索,2008年2012年两次后得县优质课一等奖。二十多年来,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储存了大量的教学心得,常与学校年青教师交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毫不吝啬。我撰写的论文《在思辨中双赢》发表在《教育时

报》,我所撰写的论文《让历史教学课堂“活”起来》获省级一等奖,我所创作的课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安阳市一等奖,我所参与的国家级课题《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获教研成果一等奖。

我就是这样倾注自己全部爱心,为学生的成长铺就一条阳光之路,付出自己全部精力。冰心老人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作为人师,我爱生如子,用无私细致的爱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二十多年来,她把自己融入教育事业中,融入所喜爱的孩子们中间。用言行实践着那句老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篇三:优秀教师个人主要事迹介绍 优秀教师个人主要事迹介绍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1-12 11:16:19 福建省南平市第七中学英语教师徐玲,在党组织关怀、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在27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关爱学生、团结同志,在教育教学和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热爱教育、教书育人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根据教学大纲认真教学,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担任什么工作,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是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能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加强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与家长联系、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并取很成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从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帮助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达到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业成绩,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的目的。

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竞赛,并两次获得南平市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指导

二、三等奖,南平市中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指导一等奖。

二、业务精湛、成绩显著

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充电,学习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自1994年担任英语教研组长以来至今,带领本组教师钻研业务,探讨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写好教案,拟好学案,并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正确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积极承担本校区级新课程改革课题组的实验,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热心指导年轻教师,经常听课、评课,给予指点,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本人也获得了区教育局颁发的“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

徐玲老师善于总结和运用担任班主任工作。20余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拓进取,适应新课程改革,勇于承担课改任务,是本校的区级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是学校英语学科的带头人,有一定的教学教研水平。论文《英语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等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摭谈》获2007年南平市中学英语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受到同行教师的好评。

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不骄傲自满,能认真备课、上课,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徐老师既是值得尊

敬和信任的师长、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因此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也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

自工作以来,多次被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延平区、南平市先进班级。如:2003年担任班主任的毕业班,在中考中成绩优异,其中一名学生获南平市中考状元;2006年担任班主任的毕业班,其中一名学生参加福州一中在南平市招收高中生的考试中,综合分数名列第一。

三、克服困难、忠于职守

多年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既担任班主任,又担任学校工会委员、女工委主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和英语教学任务,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女儿身患重病至今已21年,生活无法自理,必须有人细心照顾,但徐老师都能不计个人得失、讲求奉献精神,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自觉履行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同时,以学校和教育工作为重,忠于人民教师的职守,正确处理和安排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能面对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实际困难的现实,坦然处之,对所承担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努力做好,从而得到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成为她努力工作的包袱,2006~2007学,积极响应并主动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到夏道中学支教,传经送宝,受到当地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总是用心做事、以诚待人与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中能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年轻的班主任们总是将“难啃的骨头”交给她,教师中间有难以开展的工作也交给她。年轻的教师们亲切称她为“老大姐”,徐老师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她说。她也总是耐心地倾听,对她们进行谈心、开导,力所能及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从而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们的一致认可。

2002年至今,连续两届被选为学校工会委员和女工委主任。

附: 个人近年获奖情况

1、1993年~2006年先后7次被延平区水南办事处评为先进教师;

2、2000年获延平区教育局“师德风尚奖”;

3、2002年被延平区教育局和教育工会评为女教工先进工作者;

4、2002年被评为延平区中学骨干教师;

5、2003年被评为南平市优秀班主任;

6、2003年被延平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7、2005年被评为延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

8、2007年被评为南平市巾帼创业标兵

真心献教育 实干谱新篇

——记优秀教育工作者*** 他叫***,现任*******小学校长。他是一个有着32年教龄、11年小学校长履历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从参加工作那一天,他秉承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持踏踏实实的做人态度,保持勤劳质朴的领导本色,像一颗火种,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火红一片;他像一面旗臶,履任的每一个学校,在他的带领下,老师们都能焕发出工作的激情;他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在他所挚爱的教育热土上,播撒汗水和希望,换来满园春色。他就是社会、家长、师生心目中的“实干校长”——***。

一、消除安全隐患,他为学生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底线。为此,他坚持每周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还坚持周周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他把消除安全隐患当作是自己校长工作的大事来抓。

教学楼栏杆来回摇晃,随时都会发生安全事故。在找焊工和水泥工都不理想的情况下,他当机立断,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干。从家里拿来木板,制成模板,利用双休日,和4名男教师用混凝土浇灌,整整两天才完工。现在,经过加固后的栏杆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极大的保障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他又利用双休日,带领男教师在

一、

二、四年级教室门前五十多公分落差上,浇砌台阶,消除了又一个隐患。

校园甬路两侧排水沟深五六十公分,曾多次出现摔伤学生的情况。他就组织

五、六年级学生,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用架子车去北地拉土填沟。去年他在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男女厕所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08年暑假就筹集资金对两个厕所进行全面整修,全部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他的11年校长履历中,所在学校从未出现安全事故,这是他对学生家长做到的最好的交代,有利的保障了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改善办学条件,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添加了强大的助推剂。

他把自己的精力实实在在的放在改善办学条件上,跑关系、找指标、落实资金,近三年,学校建设大事不断:

2005年,他开始筹建远程教室,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防盗门、窗,购臵双人桌22张,木凳45个,建成了合格的远程教室,使闭塞的农村孩子可以和世界同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2005年,又装了6台计算机,学校计算机达到了20台,使学生上课达到2人一台机。2006年,他又购进速印机,加速

了办公自动化进程,大大降低了教师们的工作量。2007年,他添臵了各项教学仪器,价值七千余元,使学校的仪器配备达到了二类学校的标准。新建了实验室,基本满足了各项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要求,确保课堂教学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2007年,他又购臵了图书二千余册,设立了图书室,安排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登记借阅。2007年,他还购进了体、音、美器材,建立了体音美室。

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的提升了教育教学品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广大教师能快速高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做了基础性的铺垫。

三、狠抓教育教学,他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认真抓好教学工作,一直是他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思维教学代替记忆教学。他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实行科研兴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冯红军同志在“培优扶弱”工作中,善于找问题、想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培优论文一等奖。他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并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实施研究。牛明芳同志获得了市教科研成果奖,其他5位同志获得了县教科研成果奖。教育科研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显著的变化。

他狠抓常规教学,听课、评课、作业评比、教案检查等各项教研活动贯穿每个学期,每学期都坚持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进行3—4次检查,发现问题认真纠正,促进了教师认真备好课,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确保圆满完成各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他坚持走向课堂,认真听课,和教师探讨课堂教学的好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努力工作,狠抓常规教学,他任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三年以来,他的学校一直保持在全镇成绩总排名前三甲,尤其是教研室统考的年级,每次都有科目排上名次。骄人的成绩,一直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四、美化校园环境,他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有一位哲人说过,要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这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要下大功夫整治学校的环境,营造一个温馨、优美的校园环境。他初到后雁门小学,看见学校12个教室的24扇门,其中有22扇是破烂不堪,不能再用。经与村书记多次协商,终于把教室的门换掉。后雁门小学门前的路一直没有硬化,逢阴下雨泥泞不堪,师生苦不堪言,家长是怨声载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找到村书记反映情况,要求村两委想办法硬化道路。经多次商谈,又同县教育局结合,终于在2006年春天将学校门前道路硬化。群众都说20多年的“水泥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水泥路,这都是许校长的功劳啊!

当他看到学校操场的东围墙摇摇欲倒时,忧心如焚。这是县教育局安全办挂号的危墙,可是拆砌65米围墙需要一万多元,怎么办?他继续找村两委协商,给县教育局打报告,经过努力,村委和县教育局共同将65米危墙拆除,砌成了二四墙。

他为美化校园做了无数的事,他把学校的大门加以全面改造,使破旧的大门焕然一新。他将学校的南一排、南二排教室的窗户全都换成了铝合金窗,并把教室全部上了涂料。08年还把教室所有的外墙,用水泥砂浆进行了粉刷。今年春天他为解决房顶漏水问题,把房顶全部用SPS做了防雨处理。今年春天还把校园操场的所有的围墙进行了水泥砂浆粉刷,更换了教学楼的窗户,并对校园内所有建筑物的外墙粉刷美化。如今,你再走进后雁门小学,你会看到屋舍俨然、窗明几净、绿树红花、青松翠竹,俨然是一处园林学校。

五、树立个人形象,他为全体师生竖起了一面旗臶。

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师生学习的楷模。他在普九迎验工作中,深入工作第一线与档案员一起领悟档案中文字材料、数字、表格等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做好各项档案的整理。他长时间住在学校,和老师们一起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工作,将各项档案按要求整理完好。

他默默奉献,不计回报,把整个人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早到晚归,不管风霜雨雪从不间断。为了搞好学校的各项建设,他的双休日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他和老师们一道,加固栏杆、浇砌台阶、硬化地面、栽种树木、粉刷教室??只要你想,你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的身上,有一种“铁人精神”,不等不靠;在他身上,有一种老黄牛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在他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默默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要做就做最好。他把自己的全部真心都奉献给了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他一定可以用自己的实干精神谱写郇封教育的新篇章。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工作上多点吃苦,生活上少点享受;做社会、家庭、学校满意的校长。”

第6篇:2014 陕西中考 历史考点专题

2014年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册、第二册)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化

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 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

3、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

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5、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6、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7、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主题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9、知道唐太宗及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及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10、以唐与吐蕃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主题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

1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 知道南宋与金的并立。

13、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主题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4、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5、列举清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6、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三册) 主题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7、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8、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

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2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主要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5、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6、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7、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8、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9、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0、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

牲的精神。

3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主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33、简述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情况;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014年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册) 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4、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主题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5、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6、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7、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主题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

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主题四: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39、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题五:科技、教育与文化

40、知道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第五册)

41、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第

五、六册) 主题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42、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43、简述哥伦布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44、知道1640年革命,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知道华盛顿、《独立宣言》,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主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45、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主题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46、简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

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7、简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48、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

主题四: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

史意义。

主题五:第二次工业革命

50、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主题六: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51、简述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六册) 主题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2、简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

意义。

53、简述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

就和主要问题。

54、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主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55、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56、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主题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57、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主题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58、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

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59、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主题五: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60、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7篇: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一)

1、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之一。

清朝: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雍正帝时(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时,规定驻藏大臣和**、**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195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第 1 页 共 27 页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2、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

第 2 页 共 27 页

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

第 3 页 共 27 页

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10)、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需坚持什么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交流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11)、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的对台湾基本方针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认识:祖国的统一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历史趋势,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

第 4 页 共 27 页

以谈。)

(12)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

(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实说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海峡两岸同根同祖,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信仰习俗,共同的传统文化。)

(13)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4)假如海峡两岸中学生在暑期举办联谊活动,请你为其写一条宣传语。

(两岸一家亲,本是同根生,同为中华兄弟姐妹,怎能两岸骨肉分离。)(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携手共创美好明天。)(同

第 5 页 共 27 页

庆两岸联谊,齐盼早日团圆两岸是一家,相聚手足情。 )

3、关于新疆问题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2)唐朝时,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本八下)。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

(6)从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二)

4、中美关系

第 6 页 共 27 页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

第 7 页 共 27 页

忘危负年华”。

(3)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4)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5)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6)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7)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第 8 页 共 27 页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8)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9)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0)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6、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 9 页 共 27 页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

第 10 页 共 27 页

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3)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三)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 11 页 共 27 页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第 12 页 共 27 页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士。

(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

第 13 页 共 27 页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第 14 页 共 27 页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

4第 15 页 共 27 页

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5、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第 16 页 共 27 页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

第 17 页 共 27 页

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②国际格局: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全球化。 (3)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①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④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17、“人权”问题

第 18 页 共 27 页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四)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第 19 页 共 27 页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法国:《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20、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第 20 页 共 27 页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

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

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1、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第 21 页 共 27 页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第 22 页 共 27 页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五)

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 23 页 共 27 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

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

第 24 页 共 27 页

(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

(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第 25 页 共 27 页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

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

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

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

第 26 页 共 27 页

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第 27 页 共 27 页

第8篇: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整理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

(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主要原因);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援;

(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8)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9)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3)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元朝时,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③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均势。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4、中美关系

(1)第二次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时间:1861年

③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④评价: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②时间:1868年开始

③措施:a.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评价:a.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c.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⑤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他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中国造成了巨大伤害,如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⑥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围绕改革开放、向他国学习这个主题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三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3)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4)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思想文化变革)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思想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抗击外来侵略和防止民族分裂方面归纳列举)

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防止分裂的史实: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5)乾隆帝欢迎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13、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工业革命)

1、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8、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9、影响: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a、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4、主要发明:a、德: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莱特兄弟→飞机;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

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

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取得重大突破

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科技是把双刃剑

上一篇:学校学法总结下一篇:教师职业幸福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