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党伟业有感

2023-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今年6月24日,我们小队的同学们去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红色电影,庆祝建党90周年,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有很多感受,观《建党伟业》有感。

《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风云变幻的日子,让我们了解了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历史,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主要党员的形象,让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为自己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感情。

先不说我的感受,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好,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这些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而且在电影的过程中,精彩的镜头也不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五四运动中,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的场面,拍的气势恢宏。

观看完《建党伟业》,我体会到了很多。我觉得建党这段历程非常的坎坷,对于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应该回顾这段伟大的历史,向这些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坚韧不拔、爱国爱党的精神,我们在长大后也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读后感《观《建党伟业》有感》。 还有,我觉得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不是很多,看这部电影更有助于了解这段历史,弥补了我们对这一段历史的空白。还有,我们看这部电影在建党90周年之际看,更能让我们在党的光辉下成长,了解党的历史,学习老一辈的党员们,成为新一代国家的栋梁。

回到家,我又翻开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看见了一段话,又让我感慨万分:"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狭隘和落后的一面,但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凭借着最原始的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拥有最先进的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搏斗,是本来把中国看作可以任意宰割的帝国主义者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社会底层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他们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的确,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大国,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征服的。即使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国家统治,但是在百年后,中国又站了起来!看完了《建党伟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人在当时的强大。"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时候的中国,真正是"国家有难"了,而在那个时候,我们也着实看到了这一批伟大的前辈们。共产党创立以后,他们仅仅用28年的时间,就把当时饱受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了如今的新中国!所以可见,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完这部电影,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

第2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飒飒秋风拂过桂花树,沙沙作响,溢出醉人的花香。夕阳依旧在天空中不留余力地散发耀眼的光芒,给整个世界铺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刚刚看完《建党伟业》的我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在蔡锷攻打棉花坡时,战火纷飞,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原本淳朴的空气中,让我不得不替生活在那民不聊生的年代的广大人民群众感到可悲,一条生命是多么的渺小,人们在死神的面前是如此微弱却无能为力。

傅仪复位时,一颗导弹就使得整个大清王朝的重要官员吓得魂飞魄散。试问,这样的王朝如何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不倒塌?大清王朝是如此的腐败,位高权重的人只会欺压无辜的百姓,而当列强侵略,他们并没有散尽家财引领人民抵抗,却是投诚,甘愿成为遗臭万年的走狗!

巴黎和谈失败因为章宗祥做了卖国求荣的汉奸,可是法国又有何权利将中国的领土永久地送给日本?而当匡互生带领要为祖国洗刷耻辱的同学们冲入章宗祥家中,却有那么多同样背负国耻的中国人替他看家护院。最后,匡互生等32位爱国学生居然被同为中华同胞的人逮捕,他们是在为受到屈辱的祖国反抗,是不愿做在列强侵略祖国瓜分中国疆土而不闻不问只顾自己安逸享乐的冷漠之人,他们,何错之有?要被关入那阴暗潮湿、困着许多爱国人但困不住爱国之心的牢笼?吴世昌所做的这一切难道不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吗?

从1911年到1921年,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桩桩一件件不都是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和不易吗?

我们如今幸福美满、国富民强的生活不都是伟大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所铺就的吗?作为新兴一代的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怀着坚毅的决心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成为国家之栋梁,让“东亚病夫”永久消失在中国的字典中,要让世界诸国以崇敬的目光仰望着中国!

“少年强则国强”,再辉煌、再耻辱的曾经也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现在,让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付出辛勤的汗水,谱写出更华美的未来!

上海青浦区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学校初二:潘越

第3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工商111杨恩进1102011132

《建党大业》是献给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贺礼,影片以宏大的场面,超强的演员阵容,真实的再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看完之后感触颇深。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志让我敬佩不已,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艰难前进的精神。因此,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无比冲净之情,我浅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和一些革命家来完成的

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中有许多都介绍过马克思主义。马君武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03年2月在《译书汇编》第11期发表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中认为“马克思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斗争为历史之纲”。此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机器历史解释方法和著作,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论角度解释历史,他们把阶级斗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社会。

与此同时,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分别在,《民报》上登载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刊发,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虽然《民报》的

出版时间不足5年,但它使革命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是相当一部分接受过新学教育,有进步意识的人士耳目一新,从而由思想上同情革命转到全身心参加革命,使革命力量日益强大。

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仅限于精英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因此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民众中去才能改变中国。

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达到高潮

辛亥革命胜利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中国的道路,特别是一战带给他们的巨大震撼,促使他们去反思甚么样的理论思想适合中国社会,这为他们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打下了基础。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欢呼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随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华民族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紧接着,爱国学生首先发起罢课反对列强的强权政治,谴责临时政府的软弱无能。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临时政府的镇压,一批学生被捕。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纷纷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夺回主权。。一时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面对压力,临时政府只有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就是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推波助澜,使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无

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

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它是科学的,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为新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中国的现状作了系统的解释,为中国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富强打下了基础;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铺好了道路;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9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必定还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当然,智慧的中国人一定会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双适合中国的翅膀,一双能让中华民族展翅高飞的翅膀!

第4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26332032

韩菁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我们的党一路走来,如今已90华诞了,在内忧外患中成立,在腥风血雨中拼搏,在新中国的成长道路上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奋进,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如今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人能过真正体会、理解、珍惜呢。《建党伟业》给了我们体会历史感受历史的机会,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了一代革命先人的澎湃热情,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路的曲折艰辛。

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激情荡漾,心潮澎湃,这是一部属于年轻人看的电影,尤其是在当今物质快速积累,精神逐渐匮乏,价值观动荡的时代,我们年轻人更加要看!看什么叫历史?什么叫爱国?什么叫抛头颅洒热血?什么叫激情?什么叫青春?什么叫付出?什么叫理想?什么叫信仰?什么叫愤怒?什么叫责任?什么叫艰辛?什么叫报国?什么叫匹夫有责?

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电影,短短的两小时11分钟,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为我们再次进行了一次历史普及教育。虽然受时长限制,很多历史事件无法详细展开讲述,但整部电影结构紧凑,扣人心弦,让人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自己在我党的发展历程知识上的不足,以后还要多注意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觉悟,这样人们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加和谐。

第5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政法学院周飘

光阴荏苒,我们的党迎来了他的90岁生日。一路走来多少的辛酸与泪水,没有亲身经历是无从感觉的。这其中的风风雨雨真的很难一下子说清。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深深的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成功是必然的,他的诞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福。

这部影片由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在那风雨飘摇时代的一个个故事。被强大的明星阵容所震撼,被那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所折服,被北京大学自由、民主的思想所感染,被学子们慷慨激昂的演讲所震动,更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学生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热情所感动,而不禁热血沸腾。

那一个个热血青年的影像在我脑海里深深烙下,这是怎样的一代人啊。他们让我明白年轻一代的我们肩负的责任是如此重大。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们尚且如此,而在今天安定、和平的时代里生活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发挥我们的作用为国家做点什么呢?“少年强则国强”,我坚信这句话。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走进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寻找青春的动力,爱国的热情。

那一个个革命伟人的形象更是抹擦不去。深深记得陈独秀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是那么的让人触动,你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他的“热”心以及心中的那份坚定,为了国家的富强,呕心沥血。还记得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了中国的主权据理力争,最后坚决的不在和约上签字。也记得毛泽东在工厂里向那些工人演讲,告诉他们,他们也有权利,他们也应该做主人……正是这一个个的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我们。我们应该怀着感激的心去看这部影片。

其实,影片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占的内容并不多,只是简要的讲了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到后来学习俄国,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其实这其中的曲折影片还没有说得很清楚,但是翻阅历史我们会明白其中的波折。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我们的党是秉承着什么样的理念成立的,这与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感觉完全不同,让我有一种热血青春的激动。

现在我们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和煦阳光下,也许我们很少去关心他的成长,但是从当初的“血雨腥风”到现在的雨过天晴,当中的艰辛历程真的值得我们去阅读他、研究他,因为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苦于甜。

第6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首先非常感谢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给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这个机会,和这么多思想先进、品德兼优的同学和老师共同欣赏我党伟大的诞生过程——《建党伟业》。

这部影片刚上映时,只听大家议论豪华的演员阵容。大牌云集,想必他们也是抱着对党无比崇敬的心情拍完这部戏的。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我一直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学生,处在那时那景,我也一定会奋不顾身赤手上街游行反抗,或许我还会拿着大喇叭站在高处呼吁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方豪说:“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皆有牺牲,我国变法,流血自我辈始!”然后她们轰轰烈烈的冲过路障,路障的另一边是荷枪实弹的北洋军,但是没有一个人开枪,他们就这样被冲过去了!然后我就忽然湿了眼眶,既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士兵。

随着镜头扫过喊冤女,我的心又被深深的振了一下。那姑娘跪在地上,举着一个巨大的“冤”字(血字),然后有一个北洋军的小头目过来劝她:“姑娘,你有冤要去监察厅申诉啊!”姑娘说:“我们的冤屈太大了,监察厅接不了!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为青岛喊冤!”后面的学生口号随即响起,小头目无奈了。一个小姑娘,心里得有多大的精神支柱,腔里充斥着多少爱国热情,才有勇气跪在那里喊冤!这是我第二次有了想哭的冲动。

眼泪真正流出来是学生们来到章宗祥家门这一幕。闹事的学生被挡在门外,院子里同样还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学生们一边往里冲,一边对士兵说,同胞们,我们都是中国人,你们应该去山东打小日本,而不是在这里给汉奸当看家狗……然后士兵们被说服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任由学生们进入。学生们冲进章宗祥家里之后,一个说,看,这就是签订卖国条约的桌子,然后一帮人就把桌子烧了。可能现在看来,那是愤青的举动,那是不理智的行为,但是,人无激情枉青春不是么?

学生都这么霸气,老师也一定不是一般人物。我敬仰辜鸿铭先生。他确实是在一段时间里,不太可能被超越的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还是因为他的见识。他对于陈独秀以及很多的不屑一顾,来自于他的清醒和明白。他的孤傲和才气,很让人敬佩。尤其是当学生去闹事,他发表文章说他们跟土匪强盗一样,被罗家伦等人堵住质问,不做任何准备就离开,没人敢拦住他的那种淡定。不解释的人永远是最强大的!

润之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我和当时的他年龄相仿,但他的思想高度早已达到顶峰而我的只在山脚。他学习知识外阅读的是“马克思共产主义”,而我学习知识外只看些读者、青年文摘。他强烈的的求知欲带着他走进了胡适先生的讲堂,只求听先生一课;我平时都是奴性的学习,名师讲课偶尔还开开小差。从小就喜欢就崇拜润之,既有才气,又有毅力,有有魄力。虽然相差甚远,不过我也会朝着标杆不懈努力!

走出影院,我情不自禁的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吸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标杆,并以此激励自己,寻找青春的动力。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这部影片,总让我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时,我又禁不住流泪了,而且很激动的跟着一起唱。

这部电影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惟妙惟肖,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一直在我的心中澎湃。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对心中的信仰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共同呼吸共同命运的大无畏精神!这部青春热血电影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真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上一篇:动物体结构层次教案下一篇:筹备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