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技术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艺技术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庭院果树园艺作为我国果树种植业一种特殊存在的形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优越性,主要包括增加人们收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休闲娱乐等,因此,大力发展庭院果树园艺事业是一项非常好的选择。本文对庭院果树园艺设计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第一篇:园艺技术论文

园林园艺施工养护技术探究

摘要:园林对于美化城市人居住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建设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探究了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技术,希望能为园林园艺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园艺;施工;养护;技术

引言:园林即能够美化人们的城市环境,又对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是当今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项园林工程大致包括了园林的设计、园林的施工、园林的养护三部分,它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目前摆在我们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一、园林园艺施工技术

1、园林园艺栽植施工

按照施工设计和计划,完成某一地区或场所的全部或局部的植物(包括乔灌木、花卉、草坪、水生植物和地被植物等)栽植和布置。栽植时需要根据树种苗木大小,在规定的根系规格范围之外挖掘。用锋利的掘苗工具,于规格范围之外,绕苗四周垂直挖掘到一定深度并将侧根全部切断,然后于一侧向内深挖和适摇苗木、试找深层粗根,并将底根切断,遇粗根时最好用手锯锯断。然后轻轻放倒苗木并打碎外围土块。总之,掘苗时一定要保护大根不劈裂,并尽量多保留须根。苗木挖完后应随即装车运走。如一时不能运走可在原坑埋土假植,用湿土将根埋严。如假植时间长,还要根据土壤干燥程度,设法适量灌水,以保护土壤的湿度。掘出的土不要乱扔,以便掘苗后用原土将掘苗坑(穴)填平。

2、移栽树木的修剪

为保持移栽苗木水分代谢的平衡、培养良好的树形及减少苗木伤害,栽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等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苗木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

(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的树木,可疏枝保留原树形;对于径5-10cm的苗木,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留原有树形进行短截;

(3)枝条茂密具圆头形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

(4)常绿针叶树苗木,不宜过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

(5)珍贵树种苗木的树冠宜做少量修剪。

二、园林园艺养护技术

1、灌溉

树木生长需要大量水分,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是树木水分的主要来源,在树木地上部分有较大的水分消耗,或土壤中水分无法满足树根吸收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树木的生长,要采取灌溉的措施。通常灌溉由植物吸收水分的大小或叶片内渗透压来决定。灌溉时,如果叶片的吸水能力大,就说明水分不足,应及时喷水。当人力、设备条件限制着抗旱灌木,应先对新栽的灌木、小苗、树木、阔叶树等灌水,后灌长期定植的大树、针叶树等。树木生长的旺季是夏季,这时对水量的需求较大,要适当进行灌溉。但在天气炎热、阳光直射的中午不能浇水。要适量灌溉,采取少灌、勤灌的原则,针对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时、因地、因树制宜地适量灌溉。河水、井水、湖水、池塘水、自来水、能够使用的废水等都是灌溉的常用水来源。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喷灌、畦灌、单堰灌溉等。灌溉要满足以下要求:水量充足;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开设灌水堰,为了避免根部受伤,不能开的太深;水渗透后要及时中耕或封堰,为了避免水分蒸发要将土壤的毛细管切断。

2、排水

樹木由于土壤内有过多水分会生长不良,最终导致死亡。树种、长势、年龄、生长条件的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就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对积水进行排泄;地表径流,控制地表坡度在 0.1%~0.3%,不能有坑洼死角留下;暗沟排水,通过与排水沟、市政排水设施等连通的地下排水管线进行排水,但是花费较大。保证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是确保土壤湿润,因此不仅要在植物栽植后浇足水,还要视天气情况及时对树木进行水分补充,特别是在植物生长的重要、关键时期。由于低洼地区能够积水,因此要做好低洼地区的排水工作。对绿化要求较高且大面积种植植物的地区,可以预埋水管或安装自动喷灌设备,实时浇水。

3、肥水管理

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种植时需要开正方形 0.8-1.0 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 30 厘米才种植。 在施肥方面,用肥种类以复合肥为主,N、P、K 的比例 1-3 年的幼年树是 5:3:2;三年以上的大树是 3:2:1.施肥的次数,植后三年内,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 1-2kg,小树少施,大树多施。 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以浅穴或浅沟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液施干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 P、K 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 N 肥施用。 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 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4、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要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严重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园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椎桩等。

三、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技术的结合

1、施工与养护体现设计意图

将园林设计者的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园林景观的过程就是原理施工的过程。为了达到设计者的设计要求和效果,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深刻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设计和施工的紧密结合才能呈现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例如植物配置,从选苗到施工,园林设计师要到现场进行指导。园林养护管理要充分体现出设计理念。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是园林设计,为了打造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要将设计理念贯彻到园林养护管理中。

2、合理安排施工与养护资金

要编制详细的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资金使用计划,在施工、养护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充分渗入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按照资金安排对施工、养护管理档次进行把握,合理选择使用工程材料,将工程造价控制好,避免施工中轻易更改设计。

3、园林养护贯穿施工全过程

为了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要保证种植树木的成活率。一定要在挖掘、运输、种植树木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植物受伤,保持植物水分,确保移栽树木的水分平衡。要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需要时用浸湿的草绳将树干缠绕,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四、结束语

园林的施工直接影响整个园林质量的好坏,而园林养护管理技术则关乎园林使用的长久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园林工程的特点,把握好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技术,提升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工人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好园林的质量,保证好园林使用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金仁国,汤义青.浅析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30期.

[2]王达龙,秦光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系统[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6).

[3]潘福荣,王振超,胡继光.园林工程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张启军

第二篇:园艺技术专业“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说课设计

项目来源:南昌师范学院“11531”工程;南昌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NSBSJJ2015036);南昌师范教学改革项目(JGKT-17-13)

作者简介:盛文涛(1984-),男,江西高安人,讲师,博士,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摘 要】 文章结合专业教育特点,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简述《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说课的主要流程及内容,以便同行共同交流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说课

说课,是指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专家和同行概括说明本人对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现已成为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活跃教研活动氛围,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教研活动之一。本文就“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这门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

1. 课程设置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以应用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是一门行业基本能力必修课,学生要在具有一定遗传学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园艺植物有关的遗传学基本原理、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综合素质,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从事园艺行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1.2 课程地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是研究园艺植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属于遗传学应用的分支学科。其既是园艺技术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遗传学理论在园艺作物学科上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属于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

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骨干课,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修课程是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统计等,后续课程是园艺作物栽培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学科,起着重要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1.3 课程目标

1.3.1 知识目标

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整套理论知识,包括不同园艺植物的繁育方式,品种选育特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种选育的四种常用育种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等。

1.3.2 能力目标

通过提问、案例教学、讨论等,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和自主学习;使其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1.3.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较强的为园艺行业建设服务的意识。

2. 课程内容

2.1 教学资源

2.1.1 教材选用

目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材版本较多,考虑本专业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反复比较斟着的基础上,本课程选用理论教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2版)。主编 :景士西,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实验教材: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主编 :申书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1.2 参考书

参考书目分别是《园艺植物育种学》,沈火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蔬菜育种学各论》王小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果树育种学》,沈德绪主编,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1.3 其他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及电子参考书、教学挂图、实验实训设备、经典名著、文献等。

2.2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教学内容上,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既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较好的处理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既防止遗漏和脱节,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对有些重复内容从另一角度给以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利于课程之间的衔接。本课程教学时数为80学时;课程分理论教学(48学时)和实验教学(32学时)两部分。

2.2.1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理论教学包括:(一)绪论;(二)园艺植物育种的特点(包括园艺植物繁育特点、品种的类型与选育、育种目标的制定);(三)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引种、种质资源的利用);(四)选择育种;(五)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营养系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六)倍性育种;(七)诱变育种 ;(八)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九)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新品种的审定与登记,和新品种管理)。

对以上内容,在考虑知识体系基础上,紧扣大纲,合理取舍,保证重点,分解难点,优化课时分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突出课程专业特色。

2.2.2;实验教学基本內容

实验教学将开展以下实验: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播种、栽培与管理;实验二:园艺植物形态识别及种子发芽条件探究;实验三 :园艺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四:园艺植物诱变育种;实验五:园艺植物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动态观察;实验六:园艺植物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实验七:园艺植物小孢子培养技术;实验八:园艺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实验九: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种子纯度技术;实验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育种目标的制定 。

以上实验将从以下方面,包括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遗传三大规律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3;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2.3.1;课程的重难点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以种质资源数量与特点、性状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三大基本遗传规律、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为重点;其中以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方面为难点。

2.3.2;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采取重点强化、难点突破的有效措施,通过合理有效地增多课时量,多举实例、多讲多练,做配套的学习指导,尽量化难为易。此外,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3. 教学程序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从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园艺品种的选育特点→种质资源(引种)→四种基本的育种方法→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园艺植物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按照这个学习思路,学生既能识记和联系遗传学中抽象的概念,也能理解掌握育种学过程中的各种育种方法。能把遗传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园艺育种学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中去。通过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思路,学生会觉得遗传学不再那么深奥难懂,而是与园艺学科实际的应用有紧密联系,并且是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都非常有用的一门课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 教学全程

理论课按照以下目标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前提导入、展示教学目标、实施目标、评估与反馈、布置作业。类似的实验课按照以下教学程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课前学生书写预习报告、教师启发性讲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及时反馈实验效果。

4. 教学实施

4.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园艺技术专业专科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经过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但学生中文科生较多,生物和化学基础较薄弱。因此,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在学生已知的生物学知识上,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多样化学习,以期更好地掌握植物学与遗传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为学好园艺技术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本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及学生接受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讲清方法。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循序渐进,又重点突出。通过理论讲课和实验实训,带领学生实践一遍,促进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技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提、讨论问题,不追求形式,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中感悟;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如:在讲授选择育种时,让学生自己比较不同类型植物(蔬菜、花卉和果树)方法的差异。

总之,注意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教法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注意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统一;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应充分考虑其效果。

4.3 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完成操作性实验。

4.4 课程考核

本课程具体考核方法采用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考核形式主要是期末测评,辅以作业测评和实验考核。期末测评占考核总成绩的 60%,作业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 2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5. 课程特色与创新

5.1 课程特色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理论教学以遗传与变异为主线展开,由园艺植物育种实际问题导入其育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建立“三联系”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联系,理论教学与应用实际相联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遗传病的检验诊断能力。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遗传学理论应用到园艺植物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在其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5.2 課程创新

该课程将思政主题的内容进行单独提炼,进行全过程育人思想体系的建立。作为经典的遗传学原理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其遗传学原理主题的确立,都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发展,讲解清楚其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基于园艺学家故事 的“课程思政”的设置与实践,以其对应的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实现最大化,也是本课程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 唐鹏程,胡晓军, 王小荣《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设计[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38-239.

作者:盛文涛

第三篇:庭院果树园艺设计及其栽培技术

摘要:庭院果树园艺作为我国果树种植业一种特殊存在的形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优越性,主要包括增加人们收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休闲娱乐等,因此,大力发展庭院果树园艺事业是一项非常好的选择。本文对庭院果树园艺设计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庭院果树;设计;栽培技术

引言:

在庭院内种植果树,可以对小范围气候产生有利的影响,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并实现温度、湿度以及降水量的有效调节,真正实现人们居住环境的全面优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庭院果树园艺事业,可以充分利用庭院的剩余土地以及空间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并且在庭院内种植果树,还有利于充分利用每个家庭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统一。

一、关于庭院果树设计

庭院果树园艺设计主要有两种:路旁设计和综合种植。所谓的路边设计就是把果树种植在道路的两边,对于路旁果树品种的选择比较适宜的是高大或者藤蔓类的果树,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不仅可以乘凉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靠近门窗的地方避免种植这类果树,主要是考虑让充足的光进入室内。所谓的综合种植提倡的是综合利用,对于庭院的设计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不同的种植。由于庭院果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在改善其实用性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如此还可以大大提高庭院土地的利用率。在设计庭院的时候,无论院子是什么样的风格,要想获得全新的户外体验就必须要强化季节性的装扮。对于室内的布置要遵循室外的布置技巧,目前最流行的庭院设计理念就是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二、关于庭院果树园艺栽培技术

(一)种植。种植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对庭院果树进行定植的时候要一次性进行改土操作。坑需要具有较大的宽度和深度,一般意义上长、宽、高的范围分别是:1~1.5米,1~1.5米,0.8~1米。在果树种植之前要进行有机肥的施加,每棵树的施肥量在30~40公斤之间。选择树苗的时候要对它的高度、茎粗、年齡进行充分考虑。这样可以提高果树的成活率,并保证结果的时间。在种植树苗的时候,上枝叶要展开向下,先期填土要求是湿土,然后再继续填埋。要是树苗过大,种植的第一年要绑好支架,防止果树歪斜。

(二)治理。所谓的植后治理,主要就是管理肥料和水分。其一就是基肥的施加,可以提供树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大幅度提高产量。每年的秋天即9~10月份施加有机肥,树龄的大小决定施肥的多少。小树一般施用20~40公斤的肥料,成年树施加80~100公斤的肥料,施肥的时候要挖成条状或者环状的施肥沟。接着就是追肥,不仅可以给树苗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肥料,还可以促进其花芽的分化。对于追肥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量少多施的办法,分不同的阶段进行施肥,在2~3月进行开花期追肥,5~6月份追加的肥料有多种选择:腐熟有机肥、果树专用复合肥、草木灰等。施肥过后还要注意浇水。在庭院加水比较方便,但是注意水的碱性不能太高,不宜用肥皂水、洗锅水等。同时还要注意在雨季的时候排水。

(三)修剪。一年四季对于庭院里的果树都需要修剪。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修剪的量以及技巧是不一样的。出于果实产量和果实形状的考虑,对果树进行整形的时候,要让其保持适度的密度,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我们一般选择在冬季进行修整,同时修整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果树的实际情况,如环境、树龄、生长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在休整过程中让树木失去的能量力争最小,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损伤。在树枝较大的地方,注意分枝,把粗壮头枝留下,让树冠进一步舒展,这样在外观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树上的细小枝干,要有选择的进行修剪,使其生长减缓,避免和粗枝干叶争夺养分。

(四)管理。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花期要进行人工授粉,使用各种方法保花保果。坐果率较高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疏花疏果,每个花序留1~2个。在疏花期之后的15天便可以进行疏果。要是果实较大的果类,如苹果、梨建议留一个果实,对于小型的果类如樱桃、葡萄进行整串的疏果。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不仅可以防治菌类的侵入,还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的主要方式,在果实成熟前20天即可把套袋去除,目的是增加光照、增加果实的成色,在傍晚时分进行喷水操作,可以让果实的光合作用不断提高,让果实的糖分增加,同时也有利于果实成色的增加。

(五)病害防治。要确保果树健康的成长,就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果农应该选择抗虫害较好的品种,并且选择无毒的品种,在果树的种植前,果农应该对果树进行检疫工作,从而确保果树的安全和健康。为了防止各类病虫害带来的问题,果农应该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御工作,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着力的栽培一些没有病虫害的苗木,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果农也可以采用物理手段的方式防止各类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可以采用灯光照明或者色彩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可以采用涂白粉的方式防治病虫害。果农还可以采用生物农药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从而起到无毒害的效果。在对不同的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药物,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并且防止病虫害防治中产生污染的问题。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套袋的技术,这项技术在颗粒较大的果实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确保果实的色泽,并且延长果实的保质期。

结语

总而言之,在庭院中进行果树的种植不仅可以给庭院增添景色,还可以增加收入,把握好栽培技术,可种植出优良的果树,不仅可以到品尝到新鲜的水果,还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曼尼汗·阿不都拉.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06):215.

[2]乔艳云.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06):151.

[3]陈秀娟.果树栽培技术要点及栽培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128.

作者:柳楠楠

第四篇: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提出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文章从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以及课程整合科学化五个方面来论述,并列举了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案例。

关键词:园艺技术 课程体系 实践技能 课程改革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园艺基本知识,掌握园艺植物生产管理、良种繁育、植物应用和设计等岗位能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园艺产品经营、生产管理、花卉苗木生产、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等工作,或在园艺生产资料经销、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绿化施工、花艺设计与制作等领域自主创业。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形势发展与本专业特色,笔者分别从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以及课程整合科学化这5个方面来探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1 立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特色化

该校园艺技术专业的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培养浙江省湖州市及周边城市花卉企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来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植物生产管理的特点,按照就业岗位群开设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特色化[1-2]。通过设定 “植物种苗繁育岗、植物生产岗、植物养护管理岗、花艺设计岗”四大就业岗位群,而建立起 “园林植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花艺设计”4大核心课程。

课程改革可充分利用学院师资资源和专业群优势,突破传统园艺以单一种植管理为核心的技能,而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分方向的两大模块化课程,第一模块以培养园艺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设置的课程模块(如盆景制作、园艺产品营销、生态农庄规划、园艺产品采后保鲜技术);第二模块以培养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如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制图和设计初步、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就业面。

再如设立《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将课程从基础种植提升到绿化美化角度,注重生态效益,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与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和环境要求相结合。《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与本校所在分院的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建筑专业等存在着紧密的内在相关性,课程开发可促进所属分院专业间的交流和协同发展。

2 紧跟行业需求,课程内容职业化

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行业和企业岗位性的需求。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训练,积极探求校企合作模式或校研合作方式,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引进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共同开发课程。

例如,成立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举行专业建设研讨会。一方面,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管理层以及教育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缮,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实验指导书的修改等。聘请行业企业内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职业化需将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联系起来,通过相关课程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师”、“插花员”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所需的技能,从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综合素质,通过技能證书考试,获取就业岗位能力。

3 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课程建设模块化

课程建设要突出模块化的教学特色,以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拓展能力这四大能力分别来建立四大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能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综合实训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模块。

构建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合理配置,建立以模块为框架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构成整体教学活动的课程分解为四大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框架

4 注重实践教学,课程实施项目化

项目化的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教学做一体化,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以生产流程为主线编排内容,将知识点项目化。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获得职业能力。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实践技能。

比如《园艺产品营销》这门课,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领悟园艺产品营销相关知识及技能。课程改革结合该校园艺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园创办的花店,学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接受不同程度的生产性承包和经营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生产和管理。又如,结合《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建立插花工作室,任课老师扮演经营者角色,学生以插花员的身份为工作室打工。直接参与承接会议、宾馆、婚庆、开业典礼等的花艺造型和陈设。

另外,课程实施需充分利用学校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此平台,开展园林植物栽培实训、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等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应用和创新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

5 归并课程内容,课程整合科学化

一些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太过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安排的课程门类太多,导致单门课程学时数很短,实验实训课时受到排挤,学生学不到核心技能,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3]。因次,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归并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课程的整合上有多种融合模式可供探讨。

5.1 职业基础课之间的融合模式

多数园艺专业的职业基础课都存在“学科型基础课各为体系;专业服务针对性不强;理论过深而应用性不够”等问题。为此,可将学科型专业基础课适当融合,为专业大类提供基础理论服务。例如,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这两门课合并为植物与植物生理;将土壤肥料、农业化学、农业气象等课程归并融合为植物生长与环境。

5.2 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融合模式

在园艺技术专业中,部分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专业课)指向性很清晰,且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得很多。将此类课程进行合理归并,删繁就简,既能避免课程学时的浪费,又能增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解决针对性问题。比如可将职业基础课中的遗传学、苗圃学与职业技术课中的园艺植物育种技术等课程整合为园艺植物种苗繁育技术。

5.3 职业技术课程间的融合模式

调研职业岗位能力,按照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的需求,将内在关系紧密的专业课程融合或部分融合,形成新课。比如植物栽培管理、花卉生产技术、苗木生产技术、园林绿化管理等课程进行整合,建成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及植物生产技术两门课程。又比如将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植物采后技术、园艺产品营销学、园艺企业经营管理这4门课程中相似的内容进行归并,建立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园艺产品营销管理这两门课程。

5.4 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职业化

园艺技术专业就业面应该是多方面的,传统农学专业在就业上会面临一些困境,为拓展就业面而开设的拓展素质的课程,需要在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内容上有所铺垫。

将与专业关系密切,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基础作用的公共基础类课程职业化,也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4]。比如很多高職农业院校的园艺专业都设置了《插花与花艺设计》这门课程,此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美学欣赏能力以及一定的绘画能力,在公共基础类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美学、应用写作等课程建设,对插花与花艺设计这门课程的开展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5 行动体系课程的构建

行动体系课程的构建,是基于实践情境,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作用,教师在行动课程体系中扮演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职业活动来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

行动体系课程的建立,一方面要依托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比如园林植物修剪比赛、艺术插花比赛、组织培养比赛、花园设计竞赛等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的比赛,通过职业技能比赛,让学生交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眼界;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活动体系化,坚持课程与实验、课程实习、生产性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即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去。另外,教师需要设定开放实验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适当机会可合并课程学时,带领学生参观花卉博览会或花卉苗木节等行业内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内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参考文献:

[1]戴士泓.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3]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状况分析与改革建议[J].职教研究: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08):06-

08.

[4]赵秀娟等.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4):32-33+36.

基金来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服务湖州地区园艺技术专业高技

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3JY05)。

作者简介:

周丽霞(1985-),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植物栽培与应

用。

作者:周丽霞 柴明良

第五篇: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

摘 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现在的城市环境问题,园林园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优秀的园林建设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还能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因此,想要加强现代化城市的园林建设,就必须提高园林园艺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据此展开了简单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园林园艺;施工;养护;管理技术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园林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绿化环境和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园林施工和养护是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的两大重要环节,是优秀园林建设的基础,以此为重点,分析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管理技术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园林园艺施工管理技术

1.1 乔木美化修剪

乔木是一种常见的高大园林观赏植物,在园林园艺设计中,常常利用其高大、笔直的特点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乔木的修剪是比较频繁的,需要经常修剪掉旁枝,以抑制旁枝的生长,从而促进乔木主干的生长。如果在乔木生长幼小期,其主干受损或不小心误剪,可以利用旁枝进行补救,但同样要定期修剪掉旁枝,以保证乔木的笔直生长[1]。在修剪过程中,还应注意及時处理修剪的伤口,以免被病虫害污染。

1.2 灌木美化修剪

灌木也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通过将其修剪成固定的或规则的形状,来增加园林园艺的观赏价值。在修剪时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保留一定的主枝,再根据园林设计图修剪掉旺盛的旁枝,控制灌木的疏密情况。对于一些老灌木,应当定期去除老枝,培养新的旁枝,保持灌木的旺盛。因此,对于灌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修剪方案,并且做到定期修剪,以保持灌木的形状。

1.3 绿篱整形修剪

绿篱是一种常常种植在道路旁围墙式或护栏式的景观植物,其形状多样,叶绿茂盛,是园林设计师常使用的一种植物。可以根据园林设计图将绿篱设计成各种形状,如常见的波浪形或并排式。绿篱一般起到防护、隔离的作用,为了保持特定的形状,需要对绿篱进行定期修剪,限制植株的高度,从而促进枝叶的发展[2]。

2 园林园艺养护管理技术

2.1 施肥技术

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期不同,其施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移栽园林植物,在移栽前,要将园林区的土壤进行翻整、清理,并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肥,保证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给移栽后的植物。一般的植物在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的有机肥,而在植物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在园林园艺中,有时为了达到艺术效果,会适时给一些植物使用速效肥,以达到短期的快速生长效果。速效肥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以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施肥是园林植物生长中较关键的环节,因此,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2.2 浇灌技术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日常浇灌时,园林管理人员必须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属性、生长时间、当天的气温十分了解,并据此进行浇灌准备工作。对于喜阴的植物,应当适时浇灌水分,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以保持土壤的湿润;而对于喜阳的植物,在浇水时,采取量多次数少的方式,延长每次浇水的时间间隔,并且保持通风。对于草地等成片植物,则应当使用喷洒的方式浇水,保证浇水均匀。对一些种植或移栽时间短的植物,在浇水时要注意出水口的水流速度,最好减缓速度,防止水流过快破坏土壤层和植物。园林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当天浇灌的天气温度,合理浇水,保证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3]。园林植物的浇灌是一项很难把握的技术,因为水太多或太少都不行,因此,园林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了保证园林园艺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种植时,选用健康、优良的种子或植物苗,严防感染病虫害的病苗进入园林区,造成病虫害的扩散和污染。在日常护理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将其喷洒在植物表面或者是土壤表面,防止病虫害的靠近,如常见的喷粉等。

如果病虫害已经发生并且有蔓延的趋势,园林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处理,对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集中灭虫。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被病虫害污染的植物全部移走,重新种植新的植物,以免所有的园林植物都感染病虫害。只有做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减少园林建设的损失,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价值。

3 总结

园艺施工中对绿色植物的美化修剪,需要针对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方法,特别是针对植物顶芽的处理,绿篱需要限制其生长高度,因此要适当地限制主芽生长;而乔木需要保留培养主芽,以保证其高大向上的长势。园林内绿化植物后期的养护管理,多以浇水、施肥、防虫为主。浇水需要结合植物喜好、属性,制定不同的浇水周期和浇水量;施肥需要根据植物定植的时间段,分别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防虫有很多方法,如喷粉、喷雾、草饵、毒胶环等,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也可将多种方法搭配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除虫防虫效果。

参考文献:

[ 1 ] 熊中芝,吴元玲.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绿色科技,

2015(03):100-101.

[ 2 ] 杨雪.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与养护管理[J].

现代园艺,2015(12):190.

[ 3 ] 李全利.对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研究[J].

创新科技与应用,2016(23):147.

(收稿日期:2018-07-17)

作者:卢文利

上一篇:增值税纳税筹划论文下一篇:中美贸易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