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计划

2022-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征程之中,一项工作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工作的开始,而只有好的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工作中找准方向,那么什么才算一份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计划

重大疫情背景下抓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

[摘 要]面对突发重大疫情,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管理权,是讲好疫情防控故事、唱响主流舆论强音、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重大疫情拓展了宣传教育的网络领域,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成为重点;加剧了不同话语体系的交织交锋,需要警惕大学生“信任危机”;融合了“两个舆论场”,网上舆论引导需要手段创新。疫情下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凝练精神内涵、坚持守正创新、铸就坚实网络、倡导以生为本。

[关键词]重大疫情;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①。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贯穿高校工作始终,是高校办学治校的重要内涵。网络意识形态是“传统意识形态各要素在网络信息空间的延伸和再现,并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于现实世界,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 ②。面对突发重大疫情,如何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讲好抗疫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实现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培育时代新人,是高校需要承担的重要责 任。

一、从重大疫情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1. 讲好疫情防控故事,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

重大疫情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也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影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入宣传党中央疫情防控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讲述鲜活生动的抗疫故事,对夺取疫情防控工作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一方面,面对疫情中的道路封闭、小区管控、居家隔离等情况,大学生容易面临心理上的压力,高校通过各种校园网络平台和载体,以顺畅的渠道实现“云端”信息输送和线上沟通交流,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大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疫情下14亿人齐心协力共战疫情的壮丽故事,也需要高校通过网络加以讲述,让大学生更具体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实质,引导大学生磨炼品格、砥砺奋进、勇于担当,这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应有之义。

2. 唱响主流舆论强音,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不懈追求

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群众、广大青年学子听党指挥奋战在基层和一线,这些抗疫强音、抗疫精神、抗疫力量,需要高校加以宣传,讲好这些“带热气”“带泥土”的一线故事。另一方面,疫情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情绪和影响。比如,大学生不能如期返校产生的心理焦虑,网络学习的自律性不够引发学习效率下降,疫情对经济产生冲击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等,这些关系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话题和问题,也需要高校加以正确引导、推动解决,统筹疫情防控、学校事业发展和育人育德。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尤其需要发挥网络的舆论宣传、思想引導和育人功能,延伸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高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舆论支持和稳定的政治环 境。

3.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担当

疫情暴发以来,从国内方面看,第一位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医院院长刘智明,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仍然奋战在抗疫前线,不眠不休。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发起了志愿者团队解决医务人员出行问题。约4万名建设者10天左右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等等。从国际方面看,中国政府积极主动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分享防疫和救治经验,及时提供人道援助和支援,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从历史看,“唐山大地震”“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勇敢面对每一次“灾难”和“危机”,无不是彰显我国道路优势、制度优势鲜明而生动的教科书。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经历、参与这场疫情阻击战,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锤炼,也更能体会中华民族在困难中前行、在斗争中飞跃的过程,会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五个认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正是要抓住这种中国人民用生命谱写的伟大斗争经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媒体宣传平台、党团员教育等多方位多角度,将我们面对“灾难”如何经受住考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故事讲述好。这既是高校自身的使命担当,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要。

二、重大疫情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艰难的时刻、复杂的环境,越是重大公共危机面前,越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政治和思想引领,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新冠疫情下网络环境更加纷繁复杂,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1. 重大疫情拓展了宣传教育的网络领域,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成为重点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响了数字化疫情阻击战。在高校,疫情下实行教职工宅家“云办公”、学生“云课堂”、师生App打卡日报、“云党课”“云团日”“云校庆”等,使得原本的一些线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转移切换到线上“云端”,网络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首要平台,疫情进一步拓展了宣传教育的网络空间。一方面,网络开放的环境,让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全程呈现于公众视野,教育的主体、客体呈现更多双向互动,人人都是信息源,信息可控性低,舆情和意识形态风险更大。另一方面,疫情暴发时期开展的云课堂也降低了教育的仪式感和现场监督力度,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第一课堂的教育引导作用,给意识形态引领带来了难度。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加强高校在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

2. 重大疫情加剧了不同话语体系的交织交锋,需要警惕大学生“信任危机”

当前,中西方在文化软实力较量上日趋激烈。一些西方国家为转嫁自身经济社会矛盾、遏制我国发展,采用“双标”标准来报道我国“涉疫”事件,恶意抹黑诋毁我国。同时,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井喷式增长、内容的多元多样,以及一些不良网络大V的助推,会产生信息过载化和交互干扰的问题,共同加剧了不同话语体系的交织交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难以辨别其中的真假和好坏,也容易受到负面言论和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信任危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是争夺当代青年学生的人心工作。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3. 重大疫情融合了“两个舆论场”,主流舆论传播需要顺势而为创新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主流媒体以其权威性、公信力发挥着官方信息发布、疫情数据公布、正面舆论宣传教育等作用,成为舆论宣传的主力军。自媒体紧跟最新时事热点,自发辅助主流媒体进行信息发布、舆论监督。疫情下以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为核心的“官民”舆论场,在取得抗击疫情胜利这一“党心和民意”上实现了交集和融合,同频共振。但与此同时,高校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宣传教育格局还没有形成,网络上存在着一些非主流声音和行为。如,少数大学生对疫情期间高校严格的进出校管控、疫情防控措施等不理解;也有学生发布、转发虚假不当的疫情信息;少数学生浏览域外网络等。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是新兴网络媒体平台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取向,直接影响着高校网络舆论生态。因此,疫情下高校需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打通“两个舆论场”,积极契合大学生话语体系,主动发声、科学发声、有力发声,适应疫情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更高要求。

三、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优化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疫情下,稳妥有效地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是高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重大疫情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统筹当下与长远、刚性和柔性、宏观和微观,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工作阵地,把握时度效,为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支持。

1. 凝练精神内涵,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

做好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从全民抗疫实践中凝练精神内涵,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认同。一是以战“疫”实践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一个主权国家、一个政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其立国和立党之本。当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进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和民族繁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根本原则,抓住战“疫”实践,将习近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讲话精神、疫情防控重大斗争中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新素材、新理论、新实践利用好,筑牢大学生精神之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以凝练战“疫”精神提升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成效。思政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在思想引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线下和线上两个载体,上好思政课,将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等融入思政教育中,打造“云课堂”“空中课堂”“微课”等互联网+思政精品项目,讲好疫情防控思政理论课,传递“真善美”,教育引导学生追求至真至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是以拓展抗疫实践育人广度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创设多元网络平台,将战“疫”实践和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强化党建育人,探索“云党课”“离校前最后一堂课”等互联网+党建新载体,推进党建带团建;搭建多元平台,加强“云上思政”,开通班级、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组织等多层次、多维度在线交流渠道,实现主流舆论、多元供给与个性需求的融合,为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提供内在支持。

2.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一是提升网上舆论传播力。审视当前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话语内容供给乏力与供给失语,即说服力不强,穿透力不深,亲和力不够 ③。因此,高校提升网上舆论传播力,要坚持守正创新,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涵养正气、修炼品德,主动策划议题,结合战“疫”实践唱响主流舆论强音,传播正能量,通过“云端”实现舆论引导的润物无声和入脑入心;同时,高校也要致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通过学术论坛、知名学者发声、网络文章等载体和媒介,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展现中国人民在抗疫实践中的良好精神风貌,以及中国的道路优势和制度优势,切实增强网上舆论的国际传播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厚植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二要增强网上舆论感染力。“媒介即意识形态,信息就是影响力。” ④增强网上舆论感染力,要打破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坚持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三微一端”的“相融相生”,善用短視频,用生动的抗疫故事,感染和感召师生,引发深层次情感共鸣。要多讲疫情中党员冲锋在前、大爱无疆的故事;多讲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中同舟共济、八方支援的故事;多讲高校党组织、党员群众和广大青年学生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做到“精准滴灌”,用网络传播好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好故事”。三要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力。疫情期间,各种主旋律、正能量的声音主导着网络空间。但网络使得谣言的传播成本降低,网络谣言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或相悖的舆论,最易受到转发和追捧,瞬间就可能惊涛骇浪,难以掌控。” ⑤高校要健全完善校内重大疫情应对和处置机制,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处置一体化工作,有效控制舆情,降低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此外,也要加强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危机的新闻学、舆情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确保校园环境安全稳定提供全方位支持。

3. 铸就坚实网络,打造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一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压实责任。新冠疫情下,全国各地区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⑥。因此,高校党委也要切实承担起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将责任层层压实到基层,要让基层党组织明确“能说什么”“该怎么说”,做到方向正确、步骤清晰、内容精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为确保学校安全的强大组织优势,推动事业又好又稳又快发展。二是加强科学管理,夯实阵地。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大考验。网络空间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也同样经受着考验。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需要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依法依规管网治网,全面落实落地。要严格网络文章、教师课堂教学以及论坛、讲座、发言等的审核把关工作,一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违背的,都要坚决摒弃;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中的师生网络行为管理,教育引导他们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加强高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平台运营管理,完善校园网站、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审批登记备案制度,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发生,不给错误和不良思想以滋生和传播的空间。三是建强工作队伍,持续发力。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有效治理,打好“主动仗”,队伍是关键。要把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始终走在队伍前列、展现责任担当,作为检验干部的标准之一,将“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好干部选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专兼职队伍。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培养培训,注重业务能力锻炼,提升能力水平,为统筹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4. 倡导以生为本,构筑共同参与的最大“同心圆”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争取人心。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⑦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越发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绝不能脱离现实中鲜活的人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去谈宣传、引领,必须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将理论宣传、舆论宣传和文化育人融入师生的需求中去,通过网络讲好新冠疫情下高校科学、暖心、贴心的抗疫举措和故事,进一步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比如,高校通过“致学生的一封信”“某某小课堂”等,及时宣传防疫知识和学校的各项安排部署,传递学校的关心关爱和温情温度。同时,高校也要明确各种纪律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增强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二是解决实际问题赢得认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真正饱含生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认真倾听学生呼声,积极回应诉求和关切,关注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就业等问题,搭建网上就业政策咨询和推介平台等,发挥网络在了解师生、联系师生、发动师生和服务师生方面的作用,让互联网技术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师生,增强最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效果。三是加强党的领导。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参与者,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者。中华民族经历风风雨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分不开。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契机,将党建设成为最坚强、最先进的领导核心,形成推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最强大的力量。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变局中求新局需要凝聚和巩固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增量”。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全党初心使命的一次大锤炼、大洗礼。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聚人心、展形象、育新人的工作,网络空间治理作为国家治理实践的一部分,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创新舆论传播内容,优化舆论传播格局,夯实阵地管理,统筹网上网下,最大限度凝聚共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华传统政治认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机制研究”,编号:18BZZ023;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研究”,编号:C2021168

注释:

①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第1版。

②姚元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究》,《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③秦程节:《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流失与重构》,《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④郑元景:《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6期。

⑤李丽:《大数据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及应对》,《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⑥秦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建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8期。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3页。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党委宣传部(网信办)

(责任编辑 周 巍)

作者:李坦楼

第2篇:企业联网直报环境下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统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文章结合近年来乡镇统计工作的实践,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企业联网直报;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7.169

1 基层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整体构架

基本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是“四大工程”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调查遗漏,确保申报单位的真实性;建立企业一套表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适用性;对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软件结构、数据处理可以统一和规范化进程,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数据,共享数据申报系统;建设联网直报系统,实现全国集中管理的统计数据来源,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的干扰,确保各级统计机构获得的原始数据和调查对象。

2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

随着统计学科和统计事业的日益发展,统计数据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学术界已将统计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由单一的准确性向全方位、多因素发展,它包括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及可比性等。①客观性。包括基层统计数据来源渠道是否公开、透明;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审核与评估是否规范。②及时性。包括数据搜集整理是否按时完成与规范化报送,数据是否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数据是否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决策具有参考性与实用性。③准确性。包括是否能得到社会公众的基本认可,是否具有纵横统计数据的支撑,是否有部门统计资料的佐证。④代表性。包括在现实生活中,统计数据质量是否代表性和社会公认度较好。⑤完整性。包括数据是否有可分解性,来源是否有科学支撑,数据是否对现实情况有可研究性。⑥可比性。包括是否与历史资料科学衔接,是否与横向数据有可研究性,是否与部门统计数据有相关性。

3 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意义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真实、准确、翔实的基础统计资料是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客观态势,发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又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制定正确的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切准经济发展及其未来趋势的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多举措致力于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使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改观,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妨将影响因素概括为制度性和非制度性两大方面。

4.1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制度性因素

4.1.1 “诚信统计”制度不够完善

“诚信统计”制度不完善,导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统计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相冲突时,统计不可避免地会丧失诚信基础,统计数据源头的准确性难以保障。企业自主避税避费影响数据真实性。

4.1.2 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

①一方面各类频繁进行的抽样调查如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规下工业调查等监测结果不能完全满足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关乎社会发展方面的统计,如环境资源、能源消费、旅游产业以及反映民生等方面的统计活动,仅限于年报或季报,甚至不报。②统计和会计以及银行和其他业务部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周期不一致,导致许多现象、数据的不准确等。③统计数据审查制度不够完善。虽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GDP数据联审评估体系已经建立,但统计数据审查制度与GDP相关的主要数据的评估还存在互相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4.1.3 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完整的农业、工业和建筑系统,但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第三个行业的数据相对较少,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②一方面,设计师力求设计更多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认,从而提高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导致统计问卷过多,指标复杂。另一方面,设计师对基层的认识不够,统计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基层单位很难填写相关信息。

4.2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非制度性因素

4.2.1 统计任务繁重且调查对象配合度差

新形势下,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面前的客观事实,除各项定期报表、年报外,还有各类大型普查任务;除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外,还有地方性的其他专项调查任务。与此同时,调查对象配合度差,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基层统计资料的收集尤显困难。

4.2.2 统计人员短缺、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且岗位变动频繁

基层统计人员短缺,形成统计工作“倒金字塔”格局,造成基层统计工作很难做实、做细、做好。基层统计人员出现“三多三少”(新手多、老手少,外行多、内行少,兼职多、专职少)现象,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且队伍稳定性差,既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统计资料的积累,造成统计人员不能对历年的数据做出应有的分析,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5 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几点建议

5.1 着力建立诚信统计意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一是要建立诚信统计意识。诚信是社会的基石,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但市场经济背景下,怕暴富怕纳税、怕“秋后算账”的调查对象仍然多有存在,不敢如实申报,使得一些基层统计部门不得不评估统计数据,导致统计数据准确性降低。因此,要着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建立诚信统计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统计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优秀典范,弘扬统计精神。

5.2 着力建立完善有效的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一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的权威统计数据产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以前的原则,统筹规划统计分析等方面,全面设防。二是增加统计数据审核力度。注重主要经济指标,加大审计、评估力度。其他指标应加强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关联审计,使统计数据反映真实的经济形势。

5.3 着力统计执法执行力,营造统计工作良好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六五”法,是为“统计法”的宣传表演培训等形式,解决概率统计思想统计调查不注重与梗阻问题合作,根据法律意识提高的统计对象的数据统计报告。二是转变统计执法观念,注重事前预防、事后检查和事后整改相结合的使用,与教育、管理、服务和统计执法相结合。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部门的整体职能,积极推进联合执法,为统计执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建立统计权威,依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4 着力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探索新的統计管理方式,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探索创新体系是关键。改革和完善现行统计机构的联系,促进行政独立的统计工作,统计机构的建立、财务和材料的垂直管理体制,负责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真正形成。

5.5 着力加强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按照经常化、制度化的要求,以“理解统计理论、统计实践,领导人员可以采取”训练原则、训练周期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基层统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企业特别是“四强”企业的法律教育和人员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统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峻友.在联网直报模式下基层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J].统计与咨询,2013(3).

[2]杨广明.县级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统计工作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6(7).

作者:潘奇灵

第3篇:疫情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信息化网络课程改革研究之名师工作室助力网络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20年度《疫情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信息化网络课程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0ZCY199)成果。

0引言

2020年疫情的突如其来,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网络课程迎来了重大变革。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对这些变革进行归纳总结,吸取成功经验,为建设完善的汽检网络课程提供支持。本课题已经完成了对疫情期间汽检专业网络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汽检专业在重大公共事件下的网络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等。本课题还对疫情期间我校孙雪梅名师工作室助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信息化网络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重要研究。

我校孙雪梅名师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培养教师团队、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发现,名师工作室这些年的工作成果可以辅助汽检专业网络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权威示范教学的“教材”,还可以利用工作室整合的优质视频教学资源用于疫情期间的线上线下教学。

1疫情期间名师工作室在专业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1.1为网络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搭建专业提升的平台

网络课程建设离不开一些基础设施和设备保障,工作室为此建成一间高水平的专用技能培训教室,用于专业教师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教室能容纳20人,方便车辆及实训设备进出,配备有实训阵辆和完善的设备工具,以及投影仪、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装置等教学仪器设备。

工作室对专业教师的现有技能水平进行摸底,将教师划分成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四个层次,并制定每个级别的岗位技能标准。工作室依据标准对每一个级别的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开展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培训,让每一位专业教师技能都能提升一个层次。

工作室还组织全校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微视频大赛,研究技能点的标准操作流程,组织现场实施展示。此外,还组织青年教师研究视频剪辑和制作,提升他们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微视频制作能力。这些都为汽检专业在疫情期间网络课程开发奠定了汽检专业技术基础和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1.2成为网络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实验室

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工作室利用摄像机拍摄教学录像和演示录像,将这些视频收集起来,经过后期的精心制作,形成实用的技能培训视频资源库,进而开发一系列的慕课和微课。在工作室的牵头下,我校相继开发了汽车使用与维护(50个技能点)、发动机检修(30个技能点)、汽车底盘(40个技能点)、汽车电气系统(40个技能点)、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40个技能点)、以及汽车综合故障诊断(20个技能点)等技能视频资源库。

这些日常开发出来的视频资源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让很多同类院校收益。

此外,工作室还结合每一个课程模块,开发制作了一批能充分实现预期教学培训功能的教具。在应用这些教具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最终可以在省内及全国范围内推广。

1.3成为学生参与建设网络课程的强力支撑

网络课程的建设光有老师是不够的,需要学生们的广泛参与,要让学生既是网络课程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网络课程的建设者。工作室努力为学生创造提升技能、展示自我水平以及参与网络课程建设的机会。比如为学生创造汽车維修技能竞赛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赛,通过大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也对参赛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们的技能水平迅速得到提升。

在指导大赛选手的过程中,教师和选手们共同探索微课拍摄素材和微课内容的构思和设计,将指导大赛的成果进行线下和线上教学转化,惠及整个专业乃至整个专业群的全体学生。

研究中发现,名师工作室对于推动汽检专业网络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培养优秀的网络课程建设教师团队

名师工作室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网络课程建设团队,激励教师自我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实践水平和信息化教学素养。工作室吸纳11名青年教师作为“名师带徒”成员,正式颁发学徒证书,正式确定师徒关系,连续半年平均每周一次研讨培训计划。研讨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每次讲研活动都有过程记录,包括签到表、培训课件、全程录像、讲研照片和培训总结等。

名师带徒成员都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但都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这个大背景下。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亦师亦友,依托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网络课程建设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训课表结合每个人的技能特长,准备自己在网络课程开发中最擅长的汽检专业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视频拍摄制作过程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成员们还会将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想到的解决方案进行分享,让大家共同讨论、受益。

每次课程结束后都留有讨论和答疑的时间,大家讨论比较热烈。通过课堂互动,真正达到讲研的目的。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严格按照年进度计划执行,每一位成员积极性都很高,已形成一个学习习惯,定时定点参与活动。通过讲研活动,实现教师教学、技术和视频制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3名师工作室整合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实施办法

名师工作室组织了以学生为主的微课小组,进行技能视频的录制。为解决实训设备少的矛盾,通过实训环节配合微视频,能更多地把课堂还给学生,逐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进行微视频制作之初,在视频制作内容上沿用微课教学的模式,有演员、配音,布置实训场地,以一个相对完成的内容进行制作、编辑和整理。但是经过1年的实际使用,发现效果一般,因内容比较全,导致每个视频的时间偏长,而且为了保持视频的美观性,过程动作比较费时,很难让观者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看完。为此我们调整了内容,录制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体现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灵活特点,随时随地发现灵感话题,让学生拍成微视频。学生在拍摄的过程中,为了使视频结构清晰化,需要考虑展现形式,突出重点,逻辑清晰,更加深入地巩固了知识点。

对于比较难得的实践机会,例如修理教学车辆或者教工车辆,也同样边修理边录制,并进行后期整理。视频效果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面,但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学习的过程,更是为他们提供了很实用的技能突破口。

在名师工作室的组织带动下,微课小组的视频录制方式方法不断优化。尤其是在参与全国微课大赛的赛前辅导学习之后,重新整理思路进行新一轮的微视频制作。在制作中摒弃传统的单纯录制全程生成视频的方式,采用文本与视频相结合的展现形式,使观者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为了使学生提高参与热情,工作室组织推出微信公众号服务。由学生整理文字、图片和动图等,结合我们学习和拍摄的内容,进行编辑美化,得到指导教师认可署名后发布。这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未来负责任的工作流程,即不断完善修改,再完善,直至出成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制作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认可度,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例如语言的逻辑组织能力,图片的处理能力,多媒体的使用能力,互联网信息的整理和判断能力,专业技能知识点的准确度和严谨性,以及自我挑战新鲜事物的勇气等综合能力。

4结束语

在汽检专业网络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培养,提升汽修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工作室带领青年教师和优秀的学生志愿者共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理论知识点整合,对教学中的技能点进行微视频整合和制作,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赢局面。作者简介:

郭紫威,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

程瑶,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

王鑫,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

作者:郭紫威 程瑶 王鑫

第4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CDC,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确保帐号安全。

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第5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管理制度

一、 报告制度

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及时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并通过传染病直报网进行网上直报。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先电话报告,然后在1小时内进行网上直报。

二、 审核制度

每天按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发现有逻辑错误的报告卡及时和报告单位核实、订正。对地址不详的报告卡及时进行修改,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查重、删除。

三、 每日监测制度

每天按时上网监测传染病疫情,随时监测疫情动态,及时报告相关领导。

四、 培训制度

每年最少一次对辖区医疗单位疫情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疫情直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 了解全国疫情动态,及时从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全国疫情专题反馈资料。

六、 督导检查

对辖区医疗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正。

大港防病站流病科

2010年1月

第6篇:疫情网络直报员职责

1、在县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完成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卡的审核、登记、网络直报工作。

2、严格按照法定传染病上报时限,完成网络直报工作。特殊传染病(甲类)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先请示后再网络直报。

3、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必须先请示后网络直报,2小时内报出。乙类12小时内上报。丙类24小时上报。同时做好传染病登记。

4、对本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定期与传染病卡核实检查,每月向县疾控中心报一次传染病审核报表。

5、协助科室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有效控制疫情。

第7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及时审核,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

5、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录入网络直报系统,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及疫情管理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疫情管理人员应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疫情管理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并严格保密。

第8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至。

3、负责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负责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检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8、负责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该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

16 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负责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负责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员应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账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安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6月6日

第9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二、网络直报人员再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三、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1) 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2) 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A、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B、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C、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四、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六、网络直报用户账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化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七、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八、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九、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上一篇:写人作文教学反思下一篇:货运驾驶员资格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