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既是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又是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者,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昔日卑微的护士的社会地位与形象都大为提高。“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她有追求事业的真、有照护病人的善,更有“提灯女神”的美。这是她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从护理教育角度解读“南丁格尔”精神及其价值,以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关键词】“南丁格尔”精神专业思想教育护理教育价值取向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护理专业在校男学生职业认同度及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开创了近代护理事业,同时,为近代社会公共健康卫生的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貢献。南丁格尔作为现代护理的鼻祖,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将“南丁格尔”精神纳入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以提高育人实效性,还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二是当代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现状以及“南丁格尔”精神对护理教育价值取向单一性的影响,三是强化“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

首先,是她对事业的真,这种真集中表现在她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她曾说:“护理是一门艺术,也是照顾人生命的艺术,由熟练技术的手、冷静的头脑和温暖的心三部分组成。”[1]同时,强调护理教育有三个特点:科学的严谨、性格的要求、神圣的使命感。[2]她还大力提倡和推进军队医疗改革,部队里建设有咖啡馆、阅览室、体育馆,有助于士兵们的身心健康。此外,她还对济贫院和养老院的护理制度、乡村市郊护理体系进行了创新和改革,这种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开创了英国护理事业新的时代。由此可见,创新与科学是贯穿于南丁格尔一生的主线。

其次,是她对病人的善,这集中表现在她博爱、奉献的精神之中。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她率领38名护士,带着四处筹集的善款和医用物资,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前线,她以非凡的组织管理能力克服困难,当时有5个已经被医生宣判死亡的病人,通过她的精心照料,病人竟然神奇康复。[3]在她自己患有克里米亚热疾病还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仍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名护士,她真正做到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再次,是她有着“提灯女神”的美,这种美集中体现在她使护理工作在科学照护的基础上传递了护理职业的艺术性。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自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把自己的心灵美与外表美完美结合,并把它体现在护理人际沟通的美上,给弥漫着白色恐怖的疾病环境带来了温暖的爱的色彩。

当代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现状以及“南丁格尔”精神对护理教育价值取向单一性的影响

护理专业思想是护理专业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专业总的看法和观点,以及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护理专业大学生具有稳定的专业思想是进入临床、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但社会上现在仍存在着轻视护理的现象,认为护士地位低下,是医疗工作的附属。在学校里,大量调查显示,当前许多护理专业大学生在专业选择的初衷上较为盲目,不清楚专业发展的前景如何,与其他专业医学生相比有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自卑感等,甚至相当部分学生表示若条件允许将放弃护理专业的学习、深造以及工作,[4]这种不稳定、不认同的专业思想现状无疑将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未来职业价值的取向等。所以,强化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势在必行。

我国一直将“南丁格尔”精神视为护理教育的宗旨,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教育者侧重宣扬的是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精神,却忽略了她在改革与创新方面的贡献,如果只是单一地强调奉献,护理教育就无异于宗教教育,单一性输出。“南丁格尔”精神作为护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不能改变的,但其实质应当由单一奉献转化为奉献与创新两方面并举,应当在提升护理学专业和护士价值认知的基础上,强化其奉献与创新的价值行为。

强化“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由于目前还有许多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加之以“奉献与创新”为主的“南丁格尔”精神对护理教育价值取向的要求,从而使得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不仅要强化“南丁格尔”精神的育人功能,还应提高这一理念育人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以下三点探索。

1.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引领,营造环境育人之路,有人说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校园环境不但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建设良好校园环境更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建立的学校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不是某些知名大学的“翻版”,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一个建筑物到一个标牌,都应渗透着高校各个专业的独特文化印记。[5]另外,形成的“大爱无疆、康护有理”的护理学院院训,与学校“厚德博学、精益求精”的校训都极好地彰显了“南丁格尔”精神,还有“天使之爱”的院歌、院徽、院旗,这些都构建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这种环境所表达的“奉献、仁爱”的“南丁格尔”精神也一定会起到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为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奠定基础。

2.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引领,营造文化活动育人之路。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医学院校组织开展的校园活动还需结合医学特色,创新实践载体,使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空间感知医学精神,特别是医者仁心。作为护理学院,结合“5·12”国际护士节,形成了“‘天使梦·天使心’庆‘5·12’系列活动”,主要由“南丁格尔精神手抄报”“最美护生评选”以及“护士礼仪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组成。从每年3月初到6月底,全方位,多层次,争取每一位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都能参加一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受启迪。还有护理特色的“宣誓活动”每年都能吸引大量学生,面对“南丁格尔”像,以“南丁格尔誓言”为据,庄严神圣,在这种仪式之下,引导他们在学业上完成个人的专业化过程,达到对学生进行精神塑形的目的,促进学生热爱专业、勤学知识、苦练技能,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引领,营造“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网络信息化育人之路,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更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必要途径[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更加网络多样化,既体现了主动、积极志愿服务广大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又传承着高校传播积极向上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优良道德的大学精神。为此,我们成立的“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学校周边街道、社区,开展以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急救知识普及、测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及如何正确用药和简单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借助這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使学生锻炼自我,激发医学生的使命感,增强其责任意识。而且它也是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最有效的载体,它不同于传统育人的路径,它可以借助“互联网+志愿服务”开通专项QQ群、微信群,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立专门的论坛交流志愿者心得,开通志愿者博客,使得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共享性、超时空性得以最大发挥,是“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

一种专业如果没有优秀的专业精神引领,它的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更无从谈起专业思想的教育价值。护理专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到今天,作为一门科学,一种社会需要的职业,是有其价值的。作为未来成为护理事业接班人的在校护理专业大学生更应认同和在实践中升华自身的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宏玉:《护理美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第5-6页。

[2]于海生:《谁把护士变成了天使》,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第249-259页。

[3]丁小红:《现代护理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南丁格尔精神解读》,《医学教育》2015,8,第258页。

[4]刘锦丹、王志红:《本科护生专业思想稳定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09年第2期,第833页。

[5]李雪甫、胡影怡:《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引领的文化育人实践研究——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例》,《课程与教学》2015年第10期,第32页。

[6]项泉:《关于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及思考——基于浙江省科技馆志愿者服务实践的分析》,《移动信息》2015年第8期,第9-12页。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思政部陕西西安

作者:昝倩

第2篇:结缘黑格尔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他的阅读经历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一本书,他可能一生都坚定地朝着这本书的方向走。黑格尔的《小逻辑》正是这样一本启人心智、引领人生的书。在接触《小逻辑》之前,黑格尔对于我而言,只是一个与哲学有关联的人名。阅读黑格尔十多年之后,虽仍然站在他的精神大殿的门口,但是,我却从门口眺望到了殿堂的深邃、宏伟和富丽堂皇,他改变了我的精神生活。

我读哲学,最初没有兴趣,为了语文教学,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一点西方的哲学知识,而最初接触的也不是黑格尔。2001年,在38岁上,我买来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闲暇时,随手翻看几页。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康德原来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我便买了他的“三大批判”,煞有介事地阅读,读起来懵懵懂懂,云山雾罩,没有读懂,也没有读完。

2006年,在新华书店看到了《邓晓芒讲黑格尔》,我站在书架前翻阅半天,最后买下了这本书。邓晓芒教授说,读别的书,读不懂就不懂,没有收获,读《小逻辑》,读不懂也有收获,它训练了你的思维。我迅即买了一本《小逻辑》,以我的专业和思维水平,仍然不具备理解《小逻辑》的能力。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小逻辑》语言雅致、洗练,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是一本优秀的语言教材,值得一读。

我逐渐对《小逻辑》产生了兴趣,每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这部哲学专著,我要读懂它!超星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图书馆,在上面查阅到不少解读《小逻辑》的书,有的书应该读纸质的,比如斯退士的《黑格尔哲学》、张世英的《〈小逻辑〉绎注》、黑格尔的《逻辑学》等。到目前为止,我的小小书橱里摆放了17本跟黑格尔有关的书。黑龙江大学的教授卿文光句读《小逻辑》,网上有他讲课的音频,我下载后,饶有兴味地听完了他的课。我的第一本《小逻辑》很快散掉了,上面记了不少的思考,我就把这本破散的书收藏起来,可惜搬家时弄丢了。我买了第二本《小逻辑》,暑假带回老家,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看到了,要借去读,我顺便送给他。回台州后,我又买来一本,不久也散掉了,找到新华书店,书店赔了我一本。

2010年,从网上搜索到邓晓芒教授句读《精神现象学》的讲课视频,我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起床,听到六点十分,然后,洗了冷水澡,带着几分踌躇去学校。过去以为,感觉到的事物是具体的、真实的,现在看来,感觉中的事物是变动不居的,没有规定的,反而是抽象的;概念是规定了的,有了内容,概念才是具体的。理解了主奴意识,我思考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的问题。认识到这部著作的价值,知道哲学就是让思维的内容与思维的对象相符合的思想方法。我用两年多的时间,坚持看完了邓晓芒句读《精神现象学》的视频,在书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

读黑格尔的过程中,我似乎是不自觉地联想到现在所称谓的“语文”课程。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人人承认要想制成一双鞋子,必须有鞋匠的技术,虽说每人都有他自己的脚做模型,而且也都有学习制鞋的天赋能力,然而他未经学习,就不敢妄事制作。唯有对于哲学,大家都觉得似乎没有研究、学习和费力从事的必要。”这不是在讲语文吗?其他学科需要专门的知识,教语文似乎就可以不用接受专门的训练,非中文专业的人,包括体育教师都可以转行教语文,谁都可以对“语文”教育指手画脚,备受社会质疑和诟病的科目就是语文。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我由此想,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能力,这是课程的目标,需要通过教学,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能力达到了课程规定的水平,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目标,而变成了现实。

黑格尔不断地启发我对“语文”学科进行思考。对于“言语”与“语言”,用黑格尔的“有限”与“无限”两个范畴及其关系的思想来解释,与韩雪萍、李海林等人的理解恰好相反:每一个人的言语必须遵守语言规则,言语的无限是量的无限,本质上还是要受到语言的限制,因而是假无限;语言在个人的言语之外独立存在,它不依赖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而存在,自己规定自己,因而是真无限。我写了读书笔记《对言语与语言的哲学思考》,开始自觉地运用黑格尔的思想思考“语文”课程的问题。2009年,我从哲学的角度在概念的层次上分析“语文”,写出了《作为学科名称的语文的软肋》一文,发表在《语文学习》杂志上,这是读黑格尔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2010年,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性”的问题,语文界讨论十分热烈,我认识到专家们讲的“确定性”仍然处于变动中,不是最终的确定性,深入研读哲学,对“确定性”进行辨析,看到“确定性”具有规定性、统一性、纯粹性、普遍性等特点,我写了《浅论“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之“确定性”——兼与王荣生先生商榷》一文,发表在《语文教学研究》杂志上。到目前为止,我有四篇文章获得省、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接近三十篇。

一边读黑格尔,一边读思考“语文”课程的问题,我逐步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语文界有两个长期争论的根本性问题:一是语文是什么,一是语文的性质。这两个问题都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西方古典哲学研究的正是本体论和认识论,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把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而且,他的从概念到概念的思辨方式已经具有了语言分析的倾向。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哲学大师,用《小逻辑》和《精神现象学》的思想来解释语文的两大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叶圣陶在1950年更改课程名称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称为“语文”,“语”也在里头,“文”也在里头。在争论“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时,绝大多数解释者都用了拆解法。从哲学的角度看,直接并列的命名方式和拆解的解释方式都违背了认识论原理。学科名称不同于专名,它是通名,通名表达概念,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统一的认识,不可以像机器那样的组合、拆解。“合”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需要对语和文进行分析,它们有哪些差异性,它们内在的同一意义是什么,思维要扬弃语和文的差异性,以内在的同一意义为内容建立概念,这个概念内在地把语和文统一起来,具有内在意义的“合”才是真正的“合”,才是“语”和“文”的概念。直接把“语”和“文”并列为“语文”,没有扬弃“语”和“文”的差异性,更没有把握到“语”和“文”的同一性,直接并列的“语文”,只是外表形式的“合”,是假合。对于概念的解释,不能停留在语言学的表层,用机械拆分的方法来解释概念的意义。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同一意义的认识,它是整体,理解概念的方法是整体把握。讨论“语文”的性质,不少研究者常常撇开对象,孤立地讨论,在“语文”之外寻找“语文”的性质,把个人的观念强行贴在语文的上面,这种认识方式也是虚妄的。“实体与偶性的关系”的原理认为,实体是主体,是属性的根据,属性依赖于实体而存在,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性质都绝对不能与物体分离。“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现实存在中哪一种事物只有两種特性呢?在生命世界里,每一种事物都是有机的统一体,而不是两种性质的机械地拼凑。在更高的层次上,精神世界中的“语文”更不会只有两种性质。解释“语文”的人们,不对命名方式和解释方式进行审察,找到正确的思想工具来认识“语文”,而是不断地提出新的解释,提出新的名称,众多解释和名称纷然杂陈,结果,“语文”成了跨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

长期阅读黑格尔,一边读,一边用他的思想思考问题,并把思考记录下来,这种阅读方式对我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探讨学科问题时,我抓住客观问题,通过分析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让自己的观点建立在逻辑上,所写文字有比较浓的理性色彩。在《“语文味”理论合乎学术规范吗?》一文中,我从学科对象、学术概念、理论论证等三个方面引用专门理论,对“语文味”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结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实体性的,味是实体的特性,只是实体的一个侧面,“语文味”理论把“味”当作研究对象,丢失了科学研究的基石。学术概念是理性认识的结果,形成理论,则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语文味”则是一个突发奇想的标签,距离理论还相当遥远。理论论证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概念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语文味”理论选择好听的词语堆放到自己的箩筐里,那些词语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声称理论却缺乏理论的生命。因此说,“语文味”理论是用非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科,是科学研究中的伪科学。我用理性分析的方法争论问题,因为紧扣概念,通过分析、推理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就不会从客观问题转移到对方身上,不会对人进行评判,避免了表达的情绪化。

思维方法发生的转变影响了我与同行的交流。在一次饭局中,名师肖培东调侃说:老邓现在不会讲人话了。我在接触黑格尔之前,多用表象思维,偏爱经验;是黑格尔指引我不能囿于经验,应常常思考经验、现象所包含的普遍思想,因为经验是它所包含的思想造就的,不同的思想,课型也不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造就经验的思想。有同行认为,思想是玄虚的,不接地气,因而反对我的分析、论证。我引用黑格尔的观点,有人就说:黑格尔之后还有很多哲学家呢!有的人索性完全否定黑格尔,尽管他坦言自己没有读过黑格尔。有网友希望我建一个QQ群,共讀《小逻辑》,结果是,入群的网友多,坚持读下去的少之又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结缘黑格尔,我有时感到深深的孤独!

然而,我不孤独!坚持读黑格尔,坚持用哲学来思考“语文”的问题,我得到了两位先生的鼓励、支持。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他希望我学习哲学,以提升思想的高度。我的每篇文章都浸透了王先生的心血,他逐字逐句帮我修改,一篇文章往往修改多遍,然后才投给杂志社。有时,晚上十点多钟了,他还给我打电话,提出修改意见。我总是感觉到,王先生慈爱的、殷切期待的目光在看着我,叫我不敢懈怠。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建华教授是我的校长,他教我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充分肯定我的研究成果,有人说我的研究对教学没有价值,王校长说:他的研究是更高层次的研究,价值很大。他时常督促我,知道我的研究进展缓慢后,就给我负责的教科室配备两位教师,辅助我的工作。如果没有两位王教授的扶持、点化,在阅读黑格尔、思考“语文”的道路上,我应该早止住了脚步。

我不会辜负两位先生的嘱咐和期待,将在生命的后半段坚持研究“语文”,继续一边读一边写,不是穿着便服,而是穿着法座的道袍,向着黑格尔——向着“语文”的真理——阔步走去。

(责任编辑:李益)

作者:邓维策

第3篇:说恶·读黑格尔

说恶

过去我深深服膺《费尔巴哈论》中谈到人性恶的观点。我曾在《韩非论稿》中引用过这段话,但是现在我发生了疑问。《费尔巴哈论》认为自产生了阶级社会之后,恶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并说明所谓恶指的是贪欲和权势欲这两种恶的情欲。

《费尔巴哈论》这一说法很不全面,尚不及戴东原所谓禁锢情欲将造成社会的冷漠来得深刻。推动社会发展不能限于贪欲和权势欲两种恶的情欲,也许这本书在批评史达克时所说的“追求真理的热忱”更是主要的方面。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所作的伟大发现和发明,许多思想家所作的重大的理论贡献,许多政治家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使社会免除了破坏与毁灭……恐怕都是出于像“追求真理的热忱”这类善的动机或愿望,而不是出于掠取金钱的贪欲或攫夺权力的野心这类恶劣情欲。自然应该看到,在一定情况下,贪欲和权势欲也会促进社会发展,但是更应该看到,在大多情况下,贪欲和权势欲往往只会给社会带来破坏。

《读黑格尔》引言

本书分上下两编,两编都是我读黑格尔时写下的文字。下编是原始笔记。

这两本原始笔记,一本是1972年重读《小逻辑》的笔记,一本是1976年至1977年读《美学》第一卷的笔记,都写于“文革”中。那时思想受到拘束,人们也缺乏下笔畅言的胆量,这是经过那场浩劫的人都可以理解的。我记笔记时自然不会想到公开给别人阅读,但顾忌仍旧难免。其中有些今天看来近似教条的话,一部分原因固然出自自己的水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怕被人发现,因文字而遭祸。我说这些话,无非是希望读者知道我对它们的缺点与局限是不满意的。尽管那时读黑格尔曾给予我很多教益,它帮助我逐渐明白怎样去思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地去思考;不是简单化的,而是错综复杂、如剥笋抽茧、层层深入地去思考。这就使我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沉潜往复、多面推敲、曲折进展的思想习惯。

本书的上编,大多是我在两种笔记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的短文。现在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可以算是多年来我对这位大哲学家尽心钻研所获得的一点心得。其中一种是我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关于《小逻辑》里所阐述的三范畴论、知性的分析方法,《美学》中的某些重要概念如“情志”等等,均属此类。这些都是我在反复研读黑格尔哲学时,感受较深且有自己见解的纪录。

另外一种,则是我对黑格尔哲学和别的哲学进行比较和探讨其间关系的揭示。比如我发现黑格尔美学中某些地方是受到了威廉席勒格的影响,《小逻辑》中的三范畴普遍、特殊、个别不仅受到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三范畴的启迪,而且和我国先秦时期《墨辨》中的三范畴:达名、类名、私名,以及荀子所谓的大共名、大别名、个体名所阐明的是完全同样的逻辑范畴。再如黑格尔美学中的“生气灌注”和我国魏晋时期谢赫所标示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也属于同样的美学范畴。诸如此类阐释,我并没有看到过其他论者有同样的或近似的说法,而都是由我首先作出的。这里我把上编的内容作了简要交代,倘读者阅读本书时能注意及此,那我将感到十分高兴了。

还需要说明一下,上编的这些文字和下编的不同。下编是我在阅读黑格尔时未遑细思,就把读时的感受匆忙记下的草稿。上编的文字是我为发表而写的,但它们写在不同时期,所跨越的时间很长,其间我的思想是有其发展过程的。从四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我经过了三次重大的反思,直到九十年代,我才认为自己开始步入学术之境,较为成熟起来(关于我的三次反思请详拙著《思辨录》序)。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去衡量,上编的许多文字,我也感到是有缺点与局限的。但我把它们收录在本书中时,除了在文字上略作修饰和补充外,并未作大的改动。

本书的导论《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写于1996年,可以说代表我成熟期的思想成果。这篇文章概括了我对黑格尔的较全面的思考。文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某些论点的评述,如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抽象的普遍性与具体的普遍性,以及三范畴论中的同一哲学倾向等等,都不是引申别人的意见或受到别人影响,而是我经过多年独立思考所得出的一点成果,至今我仍认为这些论断是值得推荐给读者参考的。

作者:王元化

第4篇: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是英国人,她家境优裕,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母希望南丁格尔跻身到上流社会,但是她毅然的选择了护士专业。被南丁格尔照顾的同志称她为“提灯女士”,还把南丁格尔的事迹印成了小册子,重逢时,还在一起朗诵,在当时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还在德国和美国报刊上登了南丁格尔的事迹。南丁格尔把死亡率42%降到2%,这样的奇迹震惊了全国,她谦恭礼让,自束很严,婉拒了官方给她提供的一切,她用各界捐赠的巨款创建了世界第一所正规护校。并在学员挑选等环节严格把关,被世界各国医院聘请去开创护校。

世人为了缅怀这位现代事业和现代教育的奠基人,把她的生日定为了国际护士节。

六年级:159357520

第5篇: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人。家境优裕,受过高等教育,博览了许多文学名著,通晓历史、哲学、数学、信仰宗教,擅长音乐与绘画,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

5·12”是为了纪念近代医务护理学创始人丁格尔而设立的。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是英国护理学先驱、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富裕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曾在巴黎大学就读。1850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德国凯撒斯韦尔基督教女执士学校学习护理,并开始对英、法、德等国的护理工作进行考察研究,写出不少护理学专著。1853年出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没有护士且医疗条件极差,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2.2%。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被战地士兵称为“”。战争结束后,她被视为民族英雄。1857年,在她的努力下,英国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成立。同年,军医学校成立。 1860年, 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 1

丁格尔护士学校,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随后,她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南丁格尔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 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及影响:南丁格尔认为护理学的概念是“担负保护人们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1859年12月,她在《护理札记》中写道“我们没有更好的语言,来表示护理这一词语,所以就使用了‘护理’这二字”。这本书一出版就被医疗卫生界的著名人物认为是“头等重要的著作”和“划时代的稀有著作”。《护理札记》成为护士必读的经典之作。不但英国本土大为风行,在美国也深受欢迎。后来,作为护士学校教科书被译成多种外国语本发行。书中精辟指出护理工作的社会性、生物性和精神对自体的影响等。她以事实、数据和观察为根据,总结了工作的原则、经验、规则和培养方法等。为护理学趋于科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指出“护士要做的就是把病人置于一个最好的条件下,让身体自己去恢复”提出了对护理本质的最早的最一般的看法,确立了护理专业化的开始。她强调护士应由品德优良,有献身精神和高尚的人担任,要求护生做到“服从、节制、整洁、恪守信用”她不但重视护理教育,

2而且重视护士的品德教育,每年从1000~2000名入学申请中挑选15~30名学生入学。大多数学员由她亲自挑选。条件是有教养、进取心、思想敏捷、灵巧、判断力强并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宗教信仰。她认为,具有这些品质和条件才适合成为护士。她要求妇女“正真、诚实、庄重”,并说“没有这三条,则将一事无成。”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

90。她的一生,历经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她毕生致力于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使她成为19世纪出类拔萃、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为了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ICN)倡仪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定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改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第6篇:南丁格尔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年)英国人,

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的弗洛伦斯城,家庭富有,受 过高等教育,博览了许多文学名著,通晓历史、哲学、 数学、信仰宗教,擅长音乐与绘画,精通英、法、德、 意四门语言。

18岁时,结识一些社会工作和慈善机构的知名人士, 并到医院 ,了解到了医院的情况很差,开始有了服务的 观念。后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 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了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 心。 1850年,在德国凯撒斯韦 特护士训练班学习

1853年,受聘于伦敦一看护 所,开始了护理生涯 1854年,从克里米亚战争 开创了前线护理事业 1860年,创建世界上第一 所护士学校,这是护理专业

化的开始。 撰写著作:《医院札记》、《护理札记》 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

改革军队的卫生保健工作,1858年写成“与英国军队的健康、效率及医院有关事宜的报告”。

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撰写著作,指导当时的工作并裨益后世。 1855年11月29日,伦敦社会名流共同发起成立南丁格尔基金会。英国人将她看做新的圣女贞德。一经呼吁,国人捐款源源而来,单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镑。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捐了一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她为表示个人对南丁格尔的嘉许与感谢,特地送给南丁格尔一个金质钻石胸针,胸针上镌刻着《圣经》里的名言:怜恤他人的人有福了!

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尔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巨款作为“南丁格尔基金 ”在伦敦圣多马斯医院创建“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圣多马斯医院成立于1213年,在英国久负盛名。该院与其他医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从来不受宗教的控制。这所被后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校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试验一种非宗教性质的新型学校。她对学校管理、精选学员、安排课程、实习和评审成绩都有明确规定并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这一伟大事业。这对整个人类是一项空前的贡献,为此,她当之无愧被后人誉为护理事业的先驱。她深感培育护理人才极不容易,遂订立两项原则:其一,护士不可只做“刷洗工”的工作;其二,除非受过训练,否则,不可做护士长并教导他人。

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开学时有15名女子,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训练时间为一年。学生的食、宿、制服、学费全部免费,每年并给10英镑助学金。学校委托给圣·托马斯医院护理主任管理,南丁格尔只去过学校两次。但她一直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医院护理主任不断向她请示、汇报学校的每一件事。护士和护士长常常在南丁格尔家中进行面谈。 1860年,南丁格尔用公众捐助的4400英镑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部队卫生保健、护士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她还提出公共卫生护理思想,认为要通过社区组织从事预防医学服务。她一生培训护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南丁格尔对学校的计划及基本原则有:“护士必须在专门组织的医院中,接受技术训练,护士必须住在适应提高道德和遵守纪律的学校宿舍中。”她拟定了“学生操行和学业成绩日报表”。1871年,圣多马斯医院新的建筑落成,南丁格尔护士学校也随之扩充,她主张学校应成为护士之家,是一个道德、宗教与实务的训练场所。学生一律住校,由修女任舍监,鼓励她们读书,参加圣经班聆听音乐以发展她们的兴趣,她希望她的学生们绝对忠诚并热心于专业护理工作、勤勉而符合道德规范。到1890年,经过30余年的护理教育培养学员1005名,大多优秀者均被英、美、亚洲各国医院聘请去开办护士学校。 南丁格尔的学生们遍布英国各大医院并且远及英国本土以外。与此同时,欧美各国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相继成立。“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的课程和组织管理成为欧亚大陆上许多护士学校的模式。随着受过训练的护士大量增加,护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国际上称之为南丁格尔时代。南丁格尔进行护理改革前,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下贱的职业,不受人尊敬,工资很低,每日三餐自己在病房中做。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态的女人,愚昧、肮脏、酗酒且粗野无比,在医院里恶名昭著,不听使唤,更不能执行任何医疗任务,其地位不过较家庭保姆稍高而已。当时医院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脏乱得不成体统,墙壁与地板沾满了血迹与污渍而且臭气难闻,这种恶劣的现象,各地相差无几。

南丁格尔进行护理工作训练后的重要意在于使社会上都知道护理工作是一种“技术”,并把它提高到“专门职业”的地位,南丁格尔因此被称为“现代护理工作的创始人”,随之如护理人员品德的优越,社会地位的提高,工薪的增加等等,都成为自然的结果。而南丁格尔完成和改善这些工作的方法,主要是三条,即以身作则,著书宣教和亲身实践。

从南丁格尔时代开始,即将护理实践教育做为护士职业的主要内容。自19世纪以来,即对制定护理操作标准,护士的任务以及工作内容等提出讨论。在前线开拓护理事业;革新英国军医制度;创立现代护理教育及普法战争的伤兵救护和国际红十字的建立,都得力于南丁格尔的协助与支持。南丁格尔的成就蜚声英国。欧美大陆亦公认她是护理方面的专家。1861年,美国内战期间,北军曾想请她帮忙成立医院,治疗伤兵,她提供了有关美国作战医疗制度与统计资料。战后,美国基督联盟特函致谢。此后,凡有各国重大医疗问题与计划,她总最先被咨询的人。尽管她工作如山,但她对护理教育与护理工作始终保持密切的接触与关切。她曾协助利物浦贫民习艺所疗养院建立护理制度,并派遣她的得意弟子及12名专业护士前往作业。

1863年时,英国的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各地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疗统计标准模式,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被公认为一件了不起的贡献。 1855年11月29日,伦敦社会名流共同发起成立南丁格尔基金会。英国人将她看做新的圣女贞德。一经呼吁,国人捐款源源而来,单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镑。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捐了一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她为表示个人对南丁格尔的嘉许与感谢,特地送给南丁格尔一个金质钻石胸针,胸针上镌刻着《圣经》里的名言:怜恤他人的人有福了!

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尔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巨款作为“南丁格尔基金 ”在伦敦圣多马斯医院创建“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圣多马斯医院成立于1213年,在英国久负盛名。该院与其他医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从来不受宗教的控制。这所被后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校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试验一种非宗教性质的新型学校。她对学校管理、精选学员、安排课程、实习和评审成绩都有明确规定并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这一伟大事业。这对整个人类是一项空前的贡献,为此,她当之无愧被后人誉为护理事业的先驱。她深感培育护理人才极不容易,遂订立两项原则:其一,护士不可只做“刷洗工”的工作;其二,除非受过训练,否则,不可做护士长并教导他人。

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开学时有15名女子,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训练时间为一年。学生的食、宿、制服、学费全部免费,每年并给10英镑助学金。学校委托给圣·托马斯医院护理主任管理,南丁格尔只去过学校两次。但她一直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医院护理主任不断向她请示、汇报学校的每一件事。护士和护士长常常在南丁格尔家中进行面谈。 1860年,南丁格尔用公众捐助的4400英镑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部队卫生保健、护士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她还提出公共卫生护理思想,认为要通过社区组织从事预防医学服务。她一生培训护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南丁格尔对学校的计划及基本原则有:“护士必须在专门组织的医院中,接受技术训练,护士必须住在适应提高道德和遵守纪律的学校宿舍中。”她拟定了“学生操行和学业成绩日报表”。1871年,圣多马斯医院新的建筑落成,南丁格尔护士学校也随之扩充,她主张学校应成为护士之家,是一个道德、宗教与实务的训练场所。学生一律住校,由修女任舍监,鼓励她们读书,参加圣经班聆听音乐以发展她们的兴趣,她希望她的学生们绝对忠诚并热心于专业护理工作、勤勉而符合道德规范。到1890年,经过30余年的护理教育培养学员1005名,大多优秀者均被英、美、亚洲各国医院聘请去开办护士学校。

南丁格尔的学生们遍布英国各大医院并且远及英国本土以外。与此同时,欧美各国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相继成立。“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的课程和组织管理成为欧亚大陆上许多护士学校的模式。随着受过训练的护士大量增加,护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国际上称之为南丁格尔时代。南丁格尔进行护理改革前,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下贱的职业,不受人尊敬,工资很低,每日三餐自己在病房中做。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态的女人,愚昧、肮脏、酗酒且粗野无比,在医院里恶名昭著,不听使唤,更不能执行任何医疗任务,其地位不过较家庭保姆稍高而已。当时医院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脏乱得不成体统,墙壁与地板沾满了血迹与污渍而且臭气难闻,这种恶劣的现象,各地相差无几。 南丁格尔进行护理工作训练后的重要意在于使社会上都知道护理工作是一种“技术”,并把它提高到“专门职业”的地位,南丁格尔因此被称为“现代护理工作的创始人”,随之如护理人员品德的优越,社会地位的提高,工薪的增加等等,都成为自然的结果。而南丁格尔完成和改善这些工作的方法,主要是三条,即以身作则,著书宣教和亲身实践。

从南丁格尔时代开始,即将护理实践教育做为护士职业的主要内容。自19世纪以来,即对制定护理操作标准,护士的任务以及工作内容等提出讨论。在前线开拓护理事业;革新英国军医制度;创立现代护理教育及普法战争的伤兵救护和国际红十字的建立,都得力于南丁格尔的协助与支持。南丁格尔的成就蜚声英国。欧美大陆亦公认她是护理方面的专家。1861年,美国内战期间,北军曾想请她帮忙成立医院,治疗伤兵,她提供了有关美国作战医疗制度与统计资料。战后,美国基督联盟特函致谢。此后,凡有各国重大医疗问题与计划,她总最先被咨询的人。尽管她工作如山,但她对护理教育与护理工作始终保持密切的接触与关切。她曾协助利物浦贫民习艺所疗养院建立护理制度,并派遣她的得意弟子及12名专业护士前往作业。

1863年时,英国的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各地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疗统计标准模式,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被公认为一件了不起的贡献。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城出生。她父母以此城为名为她取名。

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一名统计师。母亲芬妮·史密斯,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南丁格尔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接受教育。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她在当主妇、文学家、护士三者之中选择了当护士。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每个夜晚,她都手执油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

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年,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后来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她终身未嫁。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

她的一生,历经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她毕生致力于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使她成为19世纪出类拔萃、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

南丁格尔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后人赞誉她为“伤员的天使”和“提灯女士(神)”。 北京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白衣天使》、重庆西师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提灯女神》讲述了她的故事。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为鲜见。现代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伟大女性。

为了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ICN)倡仪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定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第7篇:南丁格尔的事迹

南丁格尔是英国人,于1820年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母希望他发展文学,但是他却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当了护士。

1853年,他在伦敦当了护士,担任了妇女院院长。次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他接受了邀请,带了38名合适的妇女,于1854年10月21日离开伦敦,启程前往克里米亚。在克里米亚,南丁格尔发现工作十分困难,无论是军队领导对他的工作怀疑,还是医院供应的短缺,都使他很苦恼。但是,这些并不足以让南丁格尔灰心丧气,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挽救了许多士兵的性命,战士们都亲切地叫他“提灯女神”。

他战后回国,被尊为民族英雄,他用各界为表彰他的功勋,而捐赠的一笔巨款,创建了南丁格尔护士学校。不仅这样,他还在课程设置,学院挑选,实习集成及评审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在三十年间,学校培养了一千多名学员,优秀的毕业生均被欧,美,亚洲聘请去开办护士学校。这是一项空前的贡献。1901年他双目失明,1910年他溘然长逝。

六年级:公主的水晶鞋

第8篇: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发展优质护理服务

当鲜花盛开的五月悄悄降临,当万紫千红的季节换上新装时,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5月12日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天使的降临,她就是近代护理创始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提灯女神”的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出身于英国望族,毕业于剑桥大学,但最终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当护士,并一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她不仅在战争中奋不顾身地救死扶伤,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创办了助产士培训班,组织了国际基金会,最终因过度操劳而失明。记得南丁格尔有这样一段名言: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她提倡用“四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护士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神,护士的岗位是用爱心与责任穿起的生命线,从宣读护士誓言那一刻开始,南丁格尔的“生命之灯”就为护士开辟了闪光的“天使”之路,尊重生命、保障健康是护士永远信守的铿锵诺言!

南丁格尔将人类的至真、至善、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她是我们一生追逐的榜样。在二十一世纪里,共建和谐社会理念、人性化服务的倡导早已深入人心。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需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这是对护理工作的崇高赞誉,也是对护理工作的最高要求。在今天,护理工作应该提供优质护理,饱含人文精神,倡导社会文明,充满人性化关怀,从而推动护理事业向前蓬勃发展。

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并非夸夸其谈,或是纸上谈兵,其实它一直都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一言”就是把握语言技巧,善于和病人沟通。病人入院时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病痛的折磨,内心忐忑不安,往往难以配合护理工作。这时以热情而诚恳的语言接待病人,病人就会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无形之中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对医院服务的信任,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早日康复的希望。“一行”体现在于护理操作的准确到位,是人性化的护理。对病人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些笑容,少一些冷漠。我们要严格遵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方针,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护理服务。

作为一名护士,当听到别人称赞我为白衣天使时,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天使”是传说中神仙的使者,是幸福和温暖的象征,是人们对护士形象美和内在美的深情赞誉。春秋轮回,岁月如梭,回首自己几年来在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日日夜夜,所做的点点滴滴,我感慨万千,这些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护理工作在苦和累中描绘高尚、铸造辉煌。给病人打针、发药、铺床、输液„„每天都干着同样单调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常加班加点,经常因为不能一针见血而遭受白眼,但是当我看见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的无助的眼神,当我看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时,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我就会感到欣慰,感到无怨无悔!

一袭飘然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护士的品格象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护士的举止象春风,给人带

来温暖驱散了病痛愁云;护士的心灵象清泉,爱的透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脚踏南丁格尔的足迹,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不平凡的天使之歌!

第9篇:南丁格尔的事迹简介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为鲜见。现代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伟大英国女性。她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

南丁格尔父母自1818年结婚后,一直在欧洲各地旅游。1819年,母亲在那不勒斯生养了第一个女儿,便以这座城市的希腊名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芭斯诺普Parthnope,是为弗洛伦斯的姐姐——芭斯诺普·南丁格尔。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出生。她父母以此城为名为她取名。这个在1820年还罕见的名字,随着岁月流逝几乎家喻户晓。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少女被取名为弗洛伦斯,以表示对南丁格尔的敬意。

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1874年去世)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作过统计师。母亲芬妮(樊妮)·史密斯·南丁格尔(1880年去世),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南丁格尔曾在巴黎大学就读,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受教育。不到10岁时就能自动地用法语来写日记,维持有两年以上,而日记上的字,也写得十分整齐。日记的封面写着“拉·威·德·法兰斯·曼西纽”这在法语的意思是——夜莺的传记。夜莺,即南丁格尔的姓Nightingale的英语含义。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她在当主妇、当文学家、当护士三者之中选择了当护士。

自童年开始,南丁格尔即对护理工作深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早在1837年,她就开始关心医院里的护理情况并产生了学习护理工作的念头。她常利用游览的机会参观修道院、女子学校、孤儿院探询慈善事业的情况及经营方法。1838年5月24日拜谒维多利亚女王。1849年,南丁格尔旅游埃及返国途中,认识泰德尔·弗利德纳(19世纪德国护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夫妇1850年8月,南丁格尔到达向往已久的凯撒斯畏斯(凯斯韦尔黎)Kaiserswerth城,并在弗利德纳夫妇创办的女执事训练所见习两周。她详细考察了这所慈善机构的运作情况,写下了长达32页的论文《莱茵河畔的凯撒斯畏斯学校》,并呼吁英国淑女们到凯撒斯畏斯担任女执事。1851年南丁格尔再度前往弗利德纳牧师所主持的女执事训练所,受训三个月。1853年,到巴黎“慈善事业修女会”参观考察护理组织和设施,归国后,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54至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战争结束后,她被视为民族英雄。由于在战争期间的卓越贡献,南丁格尔被当时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授予圣乔治勋章和一枚美丽的胸针。

1857年,在她的努力下,英国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成立。同年,军医学校成立。同年,印度发生动荡,她与海伯特(西德尼·赫伯特)共同促请政府改善印度驻军的生活环境的提案,却毫无反映。在1863年的社会科学会议上宣读的一篇佛罗伦斯的论文——《人们应如何在印度生活以避免死亡》——曾经引起极大的反映。1873年,她又以同一篇文章,说明十年以来,在印度进行的卫生设备改革进步的情形。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成功地把护理工作从“污水般”的社会底层提升到了受人尊敬的地位。随后,她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瑞士慈善家吉恩·亨利·敦安在她的影响下,于1864年在日内瓦成立国际红十字会。1876年,她愤慨于养育院对待病人的态度如同对待乞丐,便向当局控诉,又建议设立收容精神病者的设施,以及隔离传染病者等案件,促使伦敦贫民法案成立。1883年授予英国皇家红十字章,1887年组成护士会。

1900年,南丁格尔80岁生日那天,由全是各地寄来是祝寿书信,像雨点般投向年老的她。这些信,其中有的是各过皇帝和国王寄来的,也有为纪念天使而命名为“佛罗伦斯”寄给她的。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授予赞辞,爱德华七世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南丁格尔终身未嫁,她的一生,历经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她毕生致力于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使她成为19世纪出类拔萃、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为了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ICN)倡仪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定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改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南丁格尔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后人饮誉她为“伤员的天使”和“提灯女士”。

上一篇:17梦想的力量读后感下一篇:无房屋产权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