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教学的一大热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其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比较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维素养以及道德修养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文章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实际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语文教师在未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及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值得探讨。

关键词:实践;教学

1 现状

来自城郊农村,对读书不太感兴趣,这些都无情地制约着学生的“读”。据权威调查发现:70%以上的农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自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这些因素使阅读教学成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在特定的环境下“以写促读”甚至优于“以读促写”,更能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 实施策略:以写促读

新课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要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正如胡适先生所认为的,古人所说的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是不够的,须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才有所得。”其实,传统语文教学是十分注重以写促读的。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就是说必须动笔写了才能读有成效。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说的就是读必须靠写来促进。潘新和教授也认为:“写能使读时不明晰的变得明晰,能使思维精密化、感受语词化、思想条理化。”

所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作,是深化阅读成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写促读的形式多样:通过“续写”人物命运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通过写“读后感”来加深对文本所展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通过“仿写”来加深对文本所展示的句式、写作手法的学习……

2.1 通过“续写”促“读”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

如《孔乙己》一文,它可读的东西很多,但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散乱肤浅。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明确主题,可以要求学生抓住课文中“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让学生续写“孔乙己之死”。请看学生的练笔:

孔乙己用手支撑着整个身子,慢慢地爬行。一路上,那些穿长衫的都避而远之,而穿短衣的也不断地取笑他,一些小孩子则围着他蹦来蹦去,边笑边叫:“孔乙己做小偷,被打成了一只大乌龟,孔乙己……”“不要……”孔乙己有气无力地说。忽然一辆马车疾驶而来,小孩四下逃散,马车从孔乙己身上碾过。孔乙己气绝身亡。

由文可见,学生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也抓住了众人那灰暗的心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孔乙己的同情之心,对众人的贬斥之情。通过写这样的文章,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还会不深刻吗?

2.2 通过写“读后感”促“读”

许多课文的“研讨与练习”有写“读后感”的要求,其用意,我想主要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练习如果运用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执教完《伤仲永》后,让学生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抒写自己的感想。有学生写到:“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方仲永的天资过人,但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如果他能得到后天的教育,命运将会彻底改变。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命运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由此可见,学生已理解了课文所阐明的道理,并得到了启发。

2.3 通过“仿写”促读

在阅读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仿写,很多学生仿写得不错。这样学以致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提高了。

潘新和教授认为:“不论是由读到写还是由写到读,都要靠系统的知识支撑,使知识与实践对接。”故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所渗透写作手法知识。一位执教《阿长与〈山海经〉》时,先打印了一些使用欲扬先抑手法的文章(如《伯父从台湾归来》《邻居阿麻》《我有这样一位妈妈》等)给学生阅读,再让学生使用此手法描写同学或老师。因为他们都是学生最熟悉的,故学生写得很真实,个别学生还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来刻画人物。这样仿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一举两得。

当然,以写促读的形式不止这些,还可以通过“改写”文本来加深学生对文本所展示的人物、事件、内容的把握。如,可以把《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运用想象补充一些隐去的故事情节;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最后一课》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3 探索效果:兴趣、阅读量激增

中学生的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故在写后的互动交流中,教师要做的事主要有两件,一是激励学生,使学生享受到写作带来的快乐;二是引导学生“赏析”学生作品,尤其是学生作品中运用了阅读积累的“言语秘妙”时,教师更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把写作知识渗透于阅读之中,渗透于评讲之中,渗透于表扬之中,使学生掌握“言语秘妙”。所以每次练笔后,我都会及时批改,挑选出较好的作品在全班朗读,与学生共同品读,并以小报形式定期刊发学生作品,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这样做,就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同时也能充分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和缜密性,如此,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必然会得以提高。

(责任编辑 张晓燕 )

作者:陈秀红

第二篇:构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阅读课堂并没有成功地构建起来,从而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质量低下的问题。在深入了解当前阅读教学现状后,教师能够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改变措施,从而更好地构建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效率

随着我国社会教育领域的发展进步,语文作为我国传统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无法构建有效合理的语文阅读课堂,没有办法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此外,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十分重要。

一、 帮助学生培养积累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进行的一个前提就是让学生拥有足够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增加阅读量,增加一些对书籍的阅读和学习。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让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在课内,教师可以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一些关于课文的拓展阅读,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阅历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骆驼祥子》一课进行圈点与批注时,我会在课前让学生对这本名著自行阅读,并且标下自己的见解和注释。学生在课前阅读名著的基础上,教师就能够对课文进行更好的教学,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从而初步构建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在教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又搜集了一些其他关于老舍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们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摘抄,并定期检查摘抄内容,从而发挥语文阅读课堂的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在课下进行监督。学生只有不断积累阅读,才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教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才会更有效果。学生在积累阅读之后过后,知识量和阅读量逐渐积少成多,最后才能厚积薄发,最终达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目的,完成教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目标。

二、 抓住阅读教学重点,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导下,应该发现并且理解学生作为教学体的重要性。学生应该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帮助学生培养并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该通过对初中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好地制订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初中学生活跃性高的这一特点,在阅读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此外,教师要尽力去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如果不能抓住教学重点,那么对学生阅读积极性和自主能力的激励引导就无从下手。如果抓不住教学重点,那么教师就没办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对每篇课文只是侃侃而谈、泛泛而论。这样的教学情境只会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无法真正融入阅读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因为介绍的是叶圣陶先生,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重点阅读、仔细学习,通过深入阅读来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事迹,从而对叶圣陶先生产生敬慕的感情,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前,我深入理解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叶圣陶先生事迹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先进的思想和了解先生光辉的事迹”,当掌握了这些阅读重点后,教师就能够根据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辨析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要充分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且有方法地去指导和激励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够让学习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深意、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 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制订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在尝试建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时,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了解决些问题,教师需要探索一个正确且能够有效帮助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在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对所教学文章进行了解。在教师备课的同时,也应督促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只有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提高最终上课的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最终实现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建设。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要多样化探索,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乐趣中进行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课后,教师要及时针对课堂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巩固,稳固阅读教学成果。教师也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在下次课堂教学中尽力去纠正这些问题。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加强自身知识的吸收能力,更快地建设一个完备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教师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掌握情况,因材施教,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试着对待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堂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鼓励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师需要更加关心学生需求,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四、 融合信息技术,丰富学生阅读资源,扩展学生阅读范围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的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加丰富精彩的信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课内的阅读,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中的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多种多样的优秀文章,从而让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丰富,阅读兴趣不断提升,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对鲁迅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我让学生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搜索,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这样就能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这篇课文讲的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时,部分群众散播悲观消极言论,而这篇课文正是鲁迅为了鼓舞中国百姓的民族自信力而写的。学生如果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并且学习到“九一八事变”和鲁迅先生的一些背景情况,教师的教学就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能够更容易地体会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危机意识。这样的一种融合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从而使得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五、 结语

在对构建语文阅读课堂进行有效探索之后,不难看出想要提高阅读课堂的质量,教师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备的教学制度、掌握更加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迁移能力。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让学生不断积累自己的阅读量,提升自身阅读水平,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语文阅读课堂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学会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参加阅读课堂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创建高质量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目的。

作者简介:高梅,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丰县梁寨镇黄楼初级中学。

作者:高梅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教学的一大热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其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比较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维素养以及道德修养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文章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实际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语文教师在未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会间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作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学生阅读能力有一个显著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展开阅读工作,丰富精神文化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三观,让阅读成为学生滋养身心的沃土。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内涵,提高思考能力,拓展知识领域,还可以完善母语结构体系,夯实语文基础,提升核心素养。学生只有从阅读过程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促进心灵和思想的健康成长。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文章的理解、写作和情感态度都与阅读密切相关。阅读本质上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具有强烈的个人性特征,从文本中接受理解传达的意义,还需要学生思考、质疑、引申、创造。由于不同人的认知水平、性格特征、阅读水平、情感态度等不同,阅读的体验也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审美情趣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提升兴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设阅读情境,在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下,设计阅读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阅读体验。三是借助游戏活动,在游戏内容中融入阅读文本,赋予阅读趣味魅力,满足学生爱好的同时也满足教学需求。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内容时,可有效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课前借助多媒体先播放《荷塘月色》的这首流行歌曲让学生聆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样通过采用合理丰富的阅读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提高阅读的效果与有效性。

(二)开展阅读角色扮演,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的匮乏,对课本中情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的想法与情感,实现高质量教学。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以更好的理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情感。该方法的运用,丰富学生情感经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后的更多的快乐。

例如,进行《皇帝的新装》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小声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并且能够熟练的朗读文章。阅读学习后,则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如皇帝、大臣、两个骗子,以分角色阅读的方式,利用声情并茂的方式进行阅读,感受文章中任务的语言、动作与心理描写方式,体会每个人在这一情境喜爱的心理情感。当学生阅读结束后,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这篇文章中哪一个人物?或者最讨厌那一个人物呢?学生l:我最记忆最深的人是皇帝,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可笑的皇帝,他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居然能被被人的花言巧语欺骗,我觉得他非常的可笑。学生2: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两个大臣。在他们看到“皇帝的新装”时,不仅没有戳破骗子的谎言,还附和,充分体现出大臣趋炎附势的特点。学生3:我最喜欢的人是说真话的小孩子,他非常的纯真,体现出儿童真实的心理。通过角色扮演阅读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人物分析方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三)教师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摸索,体现学生主人翁的课堂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走进阅读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适当点拨学生,把学生引导向正确的探索道路。除此之外,教师应空出宽裕的时间供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工作,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为了使学生阅读效率得到保障,教师还应该适当向学生发问,来推动学生阅读节奏的加快。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把文章脉络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其指引下自主阅读。在阅读后,让学生谈谈作者在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差别,对比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趣。如此一来,学生对于作者写文的目的將会更加明确,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核心主旨的把握及作者情感的体会。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而服务,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以生为发展”的教学原则,要革新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灵活学习的机会,既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升,又能够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新课程,2020(45):161.

[2]孙玉.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报刊荟萃,2018(07):199.

作者:陈春燕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要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以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掌握新知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阅读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总体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及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由此看出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文字、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等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一、要树立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作为语文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要营造平等、协和、民主的教学氛围

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首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愉快。因此,要转变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追求共性,强调统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营造师生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掌握新知识

阅读教学是教师与文本、作者,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角度对话。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字、词意义理解,进而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并对文本加以理解,使学生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少能产生这种愉悦。其主要原因就是传统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禁锢在课堂上,局限在课文中。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直接体验作为重要的阅读课程资源,尽可能地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阅读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可以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英雄故事,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紧接着就引入教学《真正的英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里根对真正英雄的看法。”在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密切联系学生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几方面

1.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处于良好的阅读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心理状态,关键是教师在阅读课的导入环节,要抓住学生的心,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问题。设计问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所谓联系实际,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感知到的事物,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3.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要从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出发,用好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特点,挖掘材料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真情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激起审美情趣,感受快乐人生。

4.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有目的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并且适时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适当举办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五、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即感受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比较性阅读。

1.感受性阅读。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感受性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注重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阅读取向。张扬学生在阅读中的“言说权”,即在阅读中让学生自己来体验,凸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学生用“心”去读,用“心”钻研,感受文章的精华。

2.理解性阅读。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联系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时代背景的同时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人公的形象,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理论与实践结合。

3.鉴赏性阅读。就是语文教学的较高层次的阅读。通过阅读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身心愉悦。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学习自己写作谋篇布局的思路,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为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奠定基础。

4.比较性阅读。就是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即使是同类作品,从文体到构思也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出作品中的某些共性,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

【责编 金 东】

作者:孙瑞红

第五篇: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浅析

摘 要: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自主阅读的内涵,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激发,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关系,自主阅读与写作、语文素养的关系等方面对自主阅读的实施和重要性作了论述,旨在为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提供适当参考,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自主阅读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从总目标中不难发现,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共同道出了现代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所应当有的自主阅读地位。长久以来,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即更多的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其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观念的错位必然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应付、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毫无兴趣可言。只有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才能彻底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重复低能”“形质异化”的被动局面,避免“自主阅读”流于形式。

新课程呼唤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就是总目标中指出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还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地位。

一、自主阅读与兴趣培养

自主阅读可称之为“自然阅读”或“感受阅读”。其基本理念是:读者(学生)凭需要、兴趣生动独立地阅读,而非被动强迫式阅读;阅读材料是读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阅读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而非仅是章法、辞句、技巧、结构等形式化、技术性操作;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而轻条分缕析、外来注入的,并且尊重感悟的个性,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范围是开放丰富、大语文的,而非封闭狭窄、小语文的;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而非紧张负担的。因此,自主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获取新知识,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了解新思想,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娱乐审美。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背影》,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透过《背影》的文字表象,学生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感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感情,体会细致的情节和安排的艺术匠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这样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华了主题,也即达到了文学意味上的审美效果。

自主阅读就是要凭兴趣去主动、独立地阅读,这实际也是体现个性自由的阅读。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介绍的读书四法中有一种叫“信马由缰法”,即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有兴趣就歇,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这种读书之法,作为读者本人就一定对读书有强烈的兴趣,这种“信马由缰法”只是取决于对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而当前的问题是不少初中生对上语文阅读课并不怎么感兴趣,再加上有些语文老师或采用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或采用练习式的阅读教学,或采用导游式的阅读教学,没有还学生真正的自由,又怎能很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初中语文课本对每单元课外内容的编排,彻底打破了传统按文体编排的框框,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有散文、诗歌、小说、寓言等,这种文体的多样化能够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避免学生阅读的单调、枯燥。这类课外内容的入选,很容易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如:冰心诗四首,形式短小,读起来明白易懂,蕴含的感情和道理也很容易为同学所掌握。而第一单元的总标题“亲近文学”也是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这一角度而拟定的。实际上每册每个单元的标题都是匠心独运的,如:初一语文第一册六个单元的标题分别为:“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风民俗”“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而且特别符合初一同学这一年龄段的特点,选择学生们关注的和喜欢的内容,这更容易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热情。这样的教材编写可以说是科学而合理,做老师的需因势利导,把学生带进文学这片芳草地,让他们萌生起“亲近文学”的浓厚兴趣。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树人就必须先树己,要让自己有很好的文学素养,有较为娴熟的教学艺术。在备课时,要善于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角度去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极大兴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教师首先应在班级中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热潮,从而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新学期开学,教师可围绕“读书”主题,利用各班的学习园地、知识窗等,开辟读书阵地,宣传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书写的“和好书交朋友,你就如同一位伟人在交谈”的条幅,在名人画像旁加注学生喜爱的读书名言,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们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等,提高大家对参加课外阅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为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把读书活动与各种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读书、演讲、书评和自办报比赛活动,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读书的愉快,在竞赛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如:当学生们学习李贺的诗《马》之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李贺的其他有关写马的诗,并在班级里举行一个赛诗会,这样不仅会扩大和丰富学生对诗人李贺的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认识,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习惯整体感受,有的学生善于细部推敲,有的能管中窥豹,有的能由浅入深,有的会边读边思,有的喜欢掩卷遐思,教师的任务就是能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造机会和气氛,提供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最先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他们享受到表达的快感、成功的幸福、一吐为快的轻松、挑战和被挑战的紧张兴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真正让他们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

二、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现在对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进行合作探究这两个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初中学生处在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稍一疏忽就会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就更不要谈什么合作探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阅读的文章和阅读的方法,并自己制定下阅读的要求和目标。其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有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克服盲从和依赖。这种自主阅读是个人对作品的感悟、把握,究竟是否正确,是否有偏颇,是否到位,是否有疑难,交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交流的好形式、好方法。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依据既定的学习内容或生活情境,根据学习需要,采用分工、交流、互助的方式,相互协作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创建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试验、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方式的内涵来看,应是自主阅读的补充、提高与升华,能够加深同学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这三种阅读方式又都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来实现。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生动建构知识,获得经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这种自主阅读的过程,才能为合作探究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比如,教师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通过反映故国情思的诗或词来导入该诗的学习,为学生创设特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首诗的兴趣和热情。然后不设任何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去发现问题,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交流,学生们发现: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这么浓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他们就会发现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为什么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呢?那么台湾在历史上是不是中国的领土?这就明显地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作进一步的探究。通过探究,学生才能明白余光中先生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拳拳爱国之情。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探究,就会自然地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应是阅读的升华。

三、自主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种阅读就是带有很强兴趣的自主阅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显性目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时,有时有点泛泛而谈,显得苍白无力。自主阅读与写作最好是从老师做起,平时多阅读、多创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领学生投入写作。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地广泛涉猎,有的书还要自主地回读,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堂的自主阅读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决不能让学生匆匆看了一遍,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地读,这是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有层次地朗读半节课乃至半小时也许比教师讲同样的时间效果好。假如只满足于学生的粗读而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了,根本无法推进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其结果是“读不如不读”。如果学生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只有这样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积累,写作的词汇、写作的构思、写作的激情、写作的灵感才会不断靠近你。

自主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自主阅读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学生的自主阅读才是一个人读书生涯的真正开始。它不但可以使人享受读书乐趣、养成读书兴趣,而且能使人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都真正得到培养发展。《红楼梦》中宝、黛二人都不爱读当时的“课本”——《四书》《五经》,但并非不爱“读书”,俩人都有浓厚的自主阅读的兴趣:《楚辞》《庄子》、诗词等等,凡怡情悦性的“闲书”,旁学杂收,无不涉猎。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语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俩人并坐桃花下,共赏《西厢记》,“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心内默默记诵。”这是典型的自主阅读,正是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自主阅读中才有黛玉那“冷月葬诗魂”的才女气质,也正是由于宝玉这丰富的自主阅读,使他有了较深厚的文学素养,使得他对大观园各处景致的命名得体、高雅、灵气,从而显出了他的才情。作为当代的初中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即总目标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极好途径。现在的课本科学而又合理,选择的文章又是初中生喜爱的和关注的,我们应当带有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走进课本、亲近课本。

目前,不少学校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任务”的心态去吃力地被动阅读,总是提炼分析什么主题、词句寓义及章法技巧等。这让学生难以深层次体悟文章情感内蕴,享受读书乐趣,就更不用说有什么真善美的熏陶了。需要强调的是自主阅读并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和不分好坏地去阅读。作为老师应起到引路人的作用,真正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在目前这种环境中一些低级庸俗的作品和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作品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也要求老师在阅读时要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要根据兴趣有所选择,分出好坏,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黄色书刊更要拒于千里之外。

以上笔者分别从自主阅读的内涵,自主阅读与兴趣,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自主阅读与写作、语文素养等几个方面谈了对自主阅读的一些粗浅看法。相信如果每位语文老师真正有了新课标的理念,并能很好地落实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着手,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阅读才能落到实处,教师才能为学生学习语文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徐崇明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 223400)

作者:徐崇明

上一篇:财务战略论文下一篇: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