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行为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消费心理行为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众多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大学生对消费观念的理解能够影响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对他们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第一篇:消费心理行为论文

西部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获得大学生在消费领域的有关真实资料。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并就高校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意识,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牟艳娟,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

[文献标识码]A

[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促使学校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有效率为82.00%,总计男生266人,女生144人。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生活消费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对消费的态度等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53.40%。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在“你的家庭经济状况”的选项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32.60%,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4.50%。但是,在相应的“您认为您上学的开支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的选项中,60.50%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属于“高消费”,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会对家庭造成任何的经济压力。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生活消费行为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项目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伙食费、通讯费、学习费用、娱乐消费以及日用品消费。在伙食费方面:19.80%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58.50%的同学在200~500元之间;16.30%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5.40%的同学在800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使用饭卡消费。在通讯费用方面:51.20%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元以下;32.4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11.50%的同学在100~200元之间;也有4.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200元。在学习方面:58.30%的同学每月花费为20元以下;30.5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7.30%的同学在50~80元之间;3.90%的同学在80元以上。在娱乐消费方面(包括看电影、唱KTV等):有52.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27.6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11.7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7.8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在日用品方面:有45.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35.40%的同学在20~60元之间;12.70%的同学在60~100元之间;7.0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3.关于消费心理及消费态度的调查。在“您心中合理的消费状况?”的选项中,30.20%的同学选择“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50.2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19.6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刚刚够用”。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18.00%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价格”;45.40%的同学选择了“非名牌,价格中等”;21.50%的同学选择了“价格便宜”;15.1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在“你的金钱观”的选项中,有12.40%的同学选择“金钱至上”;41.00%的同学选择“够用就行”;6.80%的同学选择“视金钱如粪土”;39.80%的同学选择“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花钱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的调查选项中,45.10%的同学选择了“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28.30%的同学选择了“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6.10%的同学选择了“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20.50%的同学在花钱之前没有任何的考虑。在“大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15.60%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19.30%的同学选择“没考虑过,无所谓”;45.1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过得去”;20.00%的同学觉得“不满意,花钱没计划”。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基本资料,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讲究实用和理性消费仍是被调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质量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是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多数的大学生月消费都控制在300~700元之间,每个月的消费数额比较稳定。在问及“生活费来源”时,75.90%的同学选择“来自父母”。13.90%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5.80%的同学选择“贷款”,4.40%的同学选择“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实现消费的“最大价值化”,他们往往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或者选择在校内校外兼职打小零工,来满足大学的生活消费,这部分同学达到了13.90%。而且政府开设的“贷款绿色通道”以及“奖学金助学金”也给10.20%的贫困生解决了上大学的困难。当调查“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时?”,有83.90%的同学愿意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在这部分同学中已经有近两成的同学实现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目标。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而且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极大差异性。如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

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这一选项中,选择“不愿意”的有67.00%为“大一”的学生。

3.消费观念的多样化。一是消费项目多样化。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在“您个人拥有的物品(多选项)”一栏中,24.30%的同学拥有电脑,14.90%的同学拥有数码照相机,拥有手机、MP3的同学分别达到53.70%和34.10%,还有23.7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而且这些数据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二是消费方式多样化。全球经济市场化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方式。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电子消费。这些消费方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节约了消费成本。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2)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3)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玩物丧志。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是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工作的投入,鼓励相关的课题研究,引进相应的专家作为指导,或者担任学生工作的顾问,充分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工作。而学生辅导老师,更应该与学生紧密联系和交流,不仅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水平,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关注学生的消费问题,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不同情况,收集个案,分类指导。一方面真正解决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另一方面,为研究准备充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使学校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消费形成互动,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3)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畴中,把学生消费问题当成学风建设长期抓。在勤工助学方面,应该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的原则,教导学生要自立,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不仅仅是在经济上予以资助。同时,也应该设立更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自食其力。在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弘扬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积极的消费氛围,从意识形态上起到宣传带动作用,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消费,以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在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方面,应当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保证学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主要用于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其他消费项目,更不是用于挥霍浪费、吃喝玩乐。

[责任编辑:荷 叶]

作者:牟艳娟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文章以问卷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中的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会影响着当下社会消费状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为规范大学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消费和谐发展,文章试图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问卷题目说明

問卷题目设计涉及大学生消费来源、月消费数额、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多维度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二)调查问卷调查说明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0%。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和月消费数额调查分析

第一,据大学生消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84.44%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10%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或者自主创业所得,5.56%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通过其他方式,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虽有多种途径,但超过八成的学生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

第二,据大学生月消费数额数据显示,12.22%的学生为500元以下,51.11%的学生为500~1000元,24.44%的学生为1000~1500元,12.22%的学生为1500元以上。大学生不同的消费水平反应出不同的消费主体情况,一是生源结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有的学生来自城镇,城镇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二是家庭经济情况,家境相对贫困的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反之,家境相对宽裕的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

第三,据大学生月消费结余数据显示,60%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22.22%的学生月消费没有结余,17.78%的学生月消费不一定有结余。月消费有结余与否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学生消费来源数额的多少,若月消费来源数额比较大,则结余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亦然;二是学生个人消费行为,若有消费计划、勤俭节约行为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的几率较大,若消费无计划、不节俭的学生月消费结余的几率较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第一,由大学生消费记账行为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对所有消费支出基本有记账习惯,36.67%的学生对一些比较大额的消费支出有记账习惯,38.89%的学生很少有消费记账习惯,13.33%的学生从来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消费(所有消费、大额消费)记账的习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少有或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

第二,由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表示崇尚节俭的消费行为观念,35.56%的学生表示比较节俭,45.56%的学生表示既不节俭也不浪费的,7.78%的学生表示消费大手大脚。大学生消费观念各不一样,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行为观念。

第三,由大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调查数据得知,14.44%的學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大型商场、大型超市,7.78%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专卖店、特色店,31.11%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网店,即网络购物,46.67%的学生没有特定常去的消费场所。大学生消费场所不一,但网店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第四,由大学生消费商品时的注重点调查数据得知,52.22%的学生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即质量和功能,5.56%的学生注重商品品牌,注重商品外观和商品价格的学生均为21.11%。超过一半的学生消费商品时注重的是商品的实用性,注重功能属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消费来源结构分析大学生经济来源途径

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家庭,少部分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其他途径,这是因为学业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以学业为主,一方面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之上,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少,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得到生活主要消费。

(二)从月消费水平及消费是否有结余看大学生消费观念

根据当下消费价格水平和校园物价水平,以及学生开支所需,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总体合理,六成以上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观念,没有出现入不敷出情况。

(三)从消费记账行为和消费观念看大学生理财意识

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有记账习惯,做消费记录和消费计划,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凸显理智的消费理念和理财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理财智慧。

(四)从消费场所和消费商品注重点看大学生消费特征

首先,由于科技迅速发展和电商飞速前进,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多个消费场所对比之下,网络消费已然成为学生青睐的消费领域。其次,学生虽然是时代潮流的代表,但是由于受实际生活条件的影响,并未一味追求品牌、特性、不在乎价格,消费商品时多数学生依然更加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四、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状况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上文调查数据及相关分析,为构建大学生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文章做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崇尚勤俭节约作风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应增强独立意识,尝试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参加社会兼职,获得酬劳,一来可以减轻单一的家庭给予的经济压力,二来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减少无谓的消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二)培养科学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消费行为习惯是学生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的重要部分,而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有效教育,社会健康的消费环境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良好修为。

(三)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方法

学校可开设理财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财方法和理财知识,从日常生活开始,着手个人理财。

参考文献

[1]徐妍,庄轩.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7(1).

[2]姚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透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3]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杨帅帅,王水娥.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J].中国市场,2016(44).

作者:黄开展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众多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大学生对消费观念的理解能够影响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对他们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消费者在受到消费环境影响时,对自身消费行为的控制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心理。一个人的消费心理能够决定其消费行为,所以,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一种表现。大学生作为众多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可以体现出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其的世界观和消费观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缺乏对消费的认识。

一、对大学生消费的分析

1、总体消费情况

在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中,了解到我国大学生现在的经济来源分为: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自己课外做兼职、以及奖学金。由于经济来源不同,导致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如表(1)对大学生消费的对比情况。

2、消费去向

衣食住行是目前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去向,饮食在所有消费中所占比例最大。衣食住行消费除外,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情况也很突出,女生需要购买各种化妆品,部分男生抽烟喝酒也是一笔消费。另外,每个月的电话费、朋友之间聚会和恋爱约会等各种消费。手机作为目前沟通和交流最主要的工具,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对于手机的选择,大学生最看重手机的价格,如表(2)是大学生每个月在手机上的消费情况。

3、消费特点

消费水平的不平衡是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一个现象,因为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家庭经济水平的不同,从而就出现了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现象的出现。大学生消费存在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多样化的消费,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多样性。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受家庭条件的影响,家庭条件好的每月的生活费就多,消费水平也就随之增高;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生活费少其消费水平也会随之降低。另一方面就得看大学生的需求,消费需求的不同是导致消费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分析消费原因

1、家庭原因

由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家长捧在手掌心里,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要孩子过的好,自己再苦也愿意。孩子进入大学后,家长为了让孩子独自在外能够好过点,自己在家却累死累活的。家庭条件好就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们购买高档物品,在同学之间造成攀比现象;家庭条件稍微差点的,可以保障孩子每月的需求;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则需要借钱来满足孩子。

2、社会因素

不正确消费观念的存在,对大学生的消费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带动一些家庭走向了富裕的道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3、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现在处于一个半成熟的阶段,从小家长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其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在进入大学后,由于不正确消费观念存在和大学生没有理财经验,导致大学生不会计划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应该怎样花,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没钱了,家长就会马不停蹄的给他们把钱打过来。大学时期的攀比现象严重,有些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会把生活费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4、教育管理因素

大学生消费现象与教育和管理有很大的联系。由于一些错误报道给大学生消费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消费观,要随时引导他们的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群体,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控制之间的消费金额。盲目的消费不仅会加大父母的负担,还会让你迷失自我,对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大学阶段,学校要对其进行消费观念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乱花钱现象的出现。

2、克服攀比心理

大学生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顺应时代的消费观念。虽然大学生需要竞争,但也要注意竞争的对象,不要盲目的竞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现象是合理的,但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消费的差异。学校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让他们明白攀比是不好的现象,控制他们的盲目消费。例如:北辰区双街镇的周女士反映,自家孩子今年考上了南京的一所知名高校,最近却因为孩子要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这近万元的花费,让她很是苦恼。根据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学生的开学装备的花费是越来越大了,商家也趁机把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组成“三件套”来进行促销。由此可见,商家促销“三件套”,会引起学生的攀比心理,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克服他们的攀比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消费观念

目前由于大学生消费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大学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认识还不够,以及学校对他们消费情况的不了解,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消费情况,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消费道路。

四、结束语

结合上面所说的,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和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消費道路,是目前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大学生的消费从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但从个体来看,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大学生消费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环境和大学生本身的消费习惯造成的。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给的,他们不懂得赚钱的辛苦,花钱都是无节制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懂得节约,不乱花钱。

【参考文献】

[1] 邵雪霏, 杨 洋.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现状分析[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1(11).

作者:王巍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实际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一定量的访谈。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健康的消费心理,只有5%左右的大学生具有病态的消费心理,但却有约20%的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不清。结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应受到关注,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消费心理;健康;消费行为;大学生

所谓消费心理,就是指消费者在社会总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1]。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如何,不仅反映他们当前的生活质量和个体素质,也对其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已有的相关调查研究结论不一致,也缺乏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消费意义的认知、家庭熏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问题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本调查的目的就是摸清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实际情况,并对上述几个问题做出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被试在山东省的3所综合性大学,选取大一到大四学生作为样本,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48份,其中有效问卷821份。男性398名,女性423名,年级、专业分布人数基本相等,平均年龄21岁,69%来自农村地区。

1.2工具以自编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调查问卷为工具。问卷共29个题目,包括家庭情况(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职业、家庭人均收入及父母对其教养方式)、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家长及本人所属消费类型、消费者个性心理(主要指人生观、价值观)、对消费作用的认知情况、消费的原则、消费的理性决策程度和理财智商情况等8个维度。本问卷先抽取60人作为样本,进行预备性调查,结果发现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39~0.81,重测信度0.45~0.87。我们又针对问卷是否真实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内容及可靠程度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与问卷评定结果的相关在0.69~0.87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证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另外随机抽取有效问卷的5%进行访谈。

1.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利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生活学习费用的主要来源与消费内容、消费水平的情况统计表明大学生生活学习费用主要来源81%的为父母供给,其余有12%的学生其该项费用来自助学贷款,5%的靠亲戚朋友赞助,只有2%的为勤工助学。见附表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结构基本合理,并没有出现娱乐游戏过度、恋爱支出过高的结果(注:谈恋爱的占29%,恋爱支出平均每月38元)。大学生入学伊始就倍感就业的压力,虽很郁闷但较清醒,只有极少数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平均月消费321元,其中基本生活费为188元,占消费总额的59%,说明大学生在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消费能力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

统计中还发现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较大,最高为1100元,最低仅为135元;但整体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呈纺锤形,属正常状况。具体统计结果为:月消费150元以下的占12%,低于平均基本生活费,这一部分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家庭;160~299元的占22%,300~499元的占36%,500元以上的仅占10%。这些消费高的学生在个人衣着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占了大部分,对一名大学生而言,这并非必要,也无助于个人的发展,只会助长消费欲望的膨胀,导致消费心理的扭曲。

统计还表明,8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注:学生间用于购买手机和使用手机的费用差别较大);53%有MP3(MP4);二者兼备的占39%,21%的拥有电脑;前三者同时具备的占15%,5%的有数码相机。闲暇消费的内容统计表明依次为家里(寝室)、书店(图书馆)、逛商场、游玩、网吧、其它。大多数同学想出去旅游,但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有的即使旅游几次也大都在方圆几百里之内。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为现实生活。

此外低年级学生消费相对较少一些,高年级消费高一些;男女总体消费额差别不大,女生在服装、零食方面消费大一些,而男生在饮食、娱乐、人际交往方面大一些。这跟访谈结果一致。

2.2大学生整体消费原则、决策理智情况统计表明,大学生基本认同务实,反对超前。盲目、从众、攀比等社会上流行的病态消费心理在大学生中表现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大学生所受的教育使其有较为完善的人格,消费决策较为理智。衣食住行标准:经济实惠占63%,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占33%,尽量追求高标准占1%,不清楚占3%。日常花钱原则:能省则省占57%,该花就花占40%,不花白不花占2%,不清楚占1%。经济拮据时,朋友来访如何接待:节俭一点花占10%,尽力而为占85%,面子不能丢,借钱也得花占5%。看到同学的服装或物品时尚漂亮时你有何想法:感觉很美,但自己并不想拥有占50%,想要但没钱占31%,也去买一个占2%,不清楚17%。

统计情况还表明,消费倾向大的学生又分2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花钱无度、追求享乐主义的一类:本身消费水平很高,一边花钱如流水,一边抱怨缺钱花;另一种情况是消费水平很低,这一部分学生大都为贫困生,因购买力严重不足而压抑消费,导致消费饥渴症。属于这2种情况的大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都可能会产生扭曲的价值观,进而形成病态的消费心理,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

2.3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和理财智商情况被调查的大学生100%希望能自食其力,愿意打工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表明大学生追求经济独立的愿望非常强烈,都具有急于摆脱其经济来源依靠家庭的心理状态。但统计结果也表明,大学生的整体理财智商一般,普遍存在上半月花钱松、下半月紧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消费计划性不强、攒钱意识差,只有24%的大学生表示正在攒钱。反映了大学生欠缺理财意识,也反映出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缺失。

2.4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性统计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性。消费低端的形成原因为:一是女性基本生活费普遍较男性低,也就是说从生存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消耗得少;二是大多数女性比较节俭,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高端的形成原因为: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女性的情绪易于波动,即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这一点跟统计结果明显吻合,月消费额500元以上的女性85%属于冲动型消费类型,其消费状况跟情绪有很大关系;二是女性天性爱美,对能表现自己美的物品有较大消费倾向,从而形成消费高的一端。

2.5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消费心理的影响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表明:只有2%的大学生认为要体现人生价值就要追求即时享受;2%的同意金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6%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是事业成功的唯一标志。调查问卷同时表明这部分学生中95%的具有超前、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证明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6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情况对消费与个体幸福感的关系、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消费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大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表明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不是十分清楚。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能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认知的不正确会导致心理的不正常,进而表现出行为的异常。调查的具体统计情况为:10%的大学生认同只要满足消费欲望个体就会有幸福感;约20%的认为只要消费就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17%的认为消费与环境保护没有联系;竟然还有22%的认为中国的国情适合采取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虽然这种不正确的认知只占20%左右,但因为被试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今后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所以这种比例是极不正常的,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的。

2.7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与家庭熏陶、父母对其教养方式的相关性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跟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的相关性并不如所预期的那么大,而跟家庭熏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却高度相关。例如:父母同为个体职业者的学生,消费状况却两极分化严重,消费类型截然不同——消费支出高的学生,其父母教养方式多为忽视型或溺爱型,而支出低的学生,其父母教养方式多为权威型。另外,在统计消费类型时发现,与父母属于相同消费类型的竟高达56%,这都说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高度相关。

3结论与建议

此次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比较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具体表现为:消费结构基本合理,消费水平不高;能够比较理性的进行消费决策;追求经济独立的意识较强。相比较而言,女性较男性在消费上更显得情绪化一些。大学生整体理财智商稍欠缺;存在消费盲目、攀比、从众、超前等病态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只是少数,但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有约20%的大学生对消费意义的认知不足,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对消费意义的认知错误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病态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一阶层上的学生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主要跟父母对其教养方式、家庭熏陶高度相关,其次受社会大环境(学生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影响。建议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方面应发挥各自的作用。父母身体力行,使孩子形成节俭、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切不可以为只有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消费就是疼爱。学校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重任,不可以为消费只是个人的事情而予以忽视相关教育。虽然具有不健康消费心理的大学生只占极少数,但病态消费心理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弥散性。建议高校适当开设有关消费方面的课程,或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在于消耗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为社会贡献了多少,提倡节俭、科学、文明、适度的消费观,反对并抵制病态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人才。

4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27

(收稿时间:2007-01-10)

作者:郭金丽

第五篇:网络直播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分析

摘 要:网络直播作为电子商物下的一种新兴模式正以一种难以预料的姿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直播。网红带货掀起热潮,消费者在屏幕另一端观看主播们的演示受其引导从而激发购买心理,产生购买行为。本为主要从电商直播的兴起与发展现状,对消费者网络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分析等方面对网络电商直播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  网络直播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一、网络电商直播现状

电商直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近期爆火的李佳琦和薇娅为首的达人直播,另一种则是以店铺直营店为首的店铺自播。网络直播除了美妆外品直播间还覆盖了服饰、食品、家居、数码家电、汽车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行业。直播平台上的“剁手黨”战斗力不容小觑,目前网络直播业务呈现出极强爆发性。

二、网络直播消费行为

(一)直播中消费的原因

1购买动机的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总是受一定的购买动机影响。消费者在进入直播间的时候通常只是对直播产品感兴趣,并不是真的需要购买。例如李佳琪通过试口红的颜色,分析每种口红的受众,引导粉丝进行购买适合自己的口红,有时还会请一些明星站台,发挥明星效应来诱导粉丝。

2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主播在直播间展示商品,一些对商品感兴趣的用户会与主播进行互动,向主播询问一些问题,或许有些人只是物欲不强,但因为没有参与活动,觉得自己不合群。从众心理便是这样出现,当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将自己的认知判断偏向多数人的时候,便失去了独立性。

(二)直播消费行为的分类

1冲动性消费行为

消费者在主播们的卖力促销和其他消费者竭力购买的情境下,突然涌现出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且马上付诸行动,购买产品。这种冲动使消费者对于自己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后续情况丧失了思考能力,只顾购买眼前产品。

2理性消费行为

不管主播们如何夸赞自己的产品,也不管产品在直播中展现的种种性能,消费者往往可以通过理性分析自己是否需要购买种产品,并且分析自己购买产品后产生的影响,思考利弊后再购买产品。

三、网络直播中的消费心理

(一)影响直播中消费心理的因素

1内部个人情感因素

网络直播购物中消费这可以与主播进行实时沟通,与主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有些消费者不喜欢自己单独购物,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又都没有时间陪同购物就会产生孤独感,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不光有自己一个消费者,直播间里比较活跃可以消除自己的孤独感。

2外部因素

电商平台技术、移动客户端和虚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消费者足不出的户就能用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浏览各大直播间实现轻松购物。

(二)直播中的消费心理类型

1个性心理

往往有一些消费者喜欢追求潮流和凸显个性的东西,而在传统的购物中商品都是符合大众审美,没有新意。还有的消费者不喜欢自己的东西与别人的“撞衫”。一些主播就会在自己的直播间里推广一些很难见到或很有新意的商品,吸引这部分的消费者购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心理。

2人际交往心理

有些消费者在现实里很孤独,周围的朋友很少,就会在直播间里进行交流,与主播进行互动,与平台里的其他消费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走出封闭区,还可以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

四、网络电商直播出现的问题

(一)直播间里的销售可能存在套路

有一些直播间里的购买者可能是主播或厂商花钱请来的托,为了营造一种产品卖得很火热,消费者不买就会吃亏的假象。有些消费者出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就会购买这种产品,而产品买来后一般是用不上闲置在一边,花钱做了无用功。

(二)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电商直播间里的产品虽然是消费者通过屏幕亲眼看到的,那些主播通过亲自操作已经向消费者展示了所卖产品的优良性能,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找主播,主播会推脱他只是帮厂商销售,产品质量问题不归他管,主播和厂商相互推脱,而消费者的售后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对直播产品进行虚假宣传

有些主播为了突出所售卖的产品有时会虚假宣传,在直播平台上展示虽然比较直观,消费者可以看到试产品的全过程,但是消费者并不是直接与主播面对面,还是隔着一个屏幕。主播欺骗了消费者,消费者这也不知道,还是根据主播的引导进行商品购买。

五、正确进行直播中消费的措施

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避免从众攀比心理,理性消费。在看直播过程中,不能看到别的消费者进行购买就认为自己也需要此类产品,要在消费之前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自己是否该买此产品。

消费行为要根据自己实际的财务状况。有些消费者在直播平台进行消费就专挑那种可以分期付款或花呗、白条支付的直播间进行消费,提前透支以后的工资。这些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符合自己财务状况的消费行为。

六、总结

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每一位在直播中消费的消费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只在直播中购买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雁白,张建香,赵晓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 陆军.青年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特征研究[J].价值工程,2012.

[4]  时琪.大学新生从众心理及其行为的调查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5] 耿黎辉.消费心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作者:刘治敏 钱妍妍 任春颖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消费者均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