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博物馆

2022-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设计博物馆

基于符号设计探求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发展,但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符号学原理指导下设计出博物馆核心文化资源的系列化产品,是突破当前文化衍生产品困境的重要途径。产品的设计过程与符号传达系统相似,将经典馆藏资源核心文化进行编码,结合博物馆所在的地域与民族文化内容,增强用户在解码文化内涵时的体验,提高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产品设计;符号学;博物馆;核心文化;系列化

现代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教育推广场所,博物馆中的藏品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能体现一个地区和民族的特色文化风貌。文化创意产品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1],是传达博物馆所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与旅游、文化产业紧密结合,对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有较好的传播效用,加深游客对地区文化的印象和认同感,助力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要能够在满足受众的文化价值需求基础上传递更多正能量。在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概念及评价已超出对功能、造型、材料等方面一般的关注,更多聚焦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向用户提供新鲜、丰富及全面的体验[2]。因此,需要把握好与其他博物馆相似文化内容的区分程度,这是避免当前文化衍生产品同质化现象的重要举措。运用符号学的观点,在符号传达过程中,设计师作为发信人,将馆藏经典文化资源编码并传达给作为收信人的用户。将博物馆的核心文化内涵传递给用户并获得认同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关键,是获得受众对博物馆文化认同的钥匙,是加深用户对文化衍生产品文化价值印象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与符号学相联系

符号是人造的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媒介,符号系统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双面体传达系统[3],将符号学视角带入产品设计,文化衍生产品设计过程与符号传达过程相似(如图1)。符号传达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发信人、收信人、编码规则、信文、信道、噪声。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包括:设计师、用户、设计生产、产品、运输、瑕疵。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情感寄托、使用体验等价值,将符号学原理应用到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当中,有助于产品在科学化、理性化的设计过程中融入艺术形式,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满足使用人群的新需求。

二、符号传达系统中的博物馆文化元素衍生

(一)文化元素的符号编码

编码文化元素是藏品的文化内涵按照一定的设计规则来构建的,在开始之前根据设计对象、目标用户以及使用情境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衍生文化的内容范围。以目标用户对文化衍生产品的实用价值、象征价值以及情感价值的需求为引导,确定产品的外在表现和承载的文化内涵[4],进而塑造出能被广泛认可的文化衍生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作为文化元素的编码者将对应的文化元素编码,选用一种接受范围广的编码规则组建。在当代消费观念下,统一的市场不复存在,个性化市场已经形成[5]。产品的实用价值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非物质价值需求,而产品的设计出发点决定了产品承载着文化和情感价值的双重特性。这就要求设计师设计编码规则时要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和自身素质确定好产品的价值偏向,然后再将博物馆的核心文化元素提取出来进行编码,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当中。

(二)文化元素的符号解码

消费者是文化衍生产品文化内涵的符号解码者,用户在自身背景和环境背景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解读信息符号能力,对产品外延和内涵信息进行解码,还原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观念。这种解码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自身背景和时代环境,自身背景如受教育程度、世界观、财富、经验、爱好,等等,时代环境的影响如政策和时代主题。

产品的使用功能由产品的客观存在决定,但产品的情感价值、象征价值受用户的主观意志影响。由于个体间存在差异,用户对产品文化内涵的解码在理念和结果上存在无数种可能,产品的整体与构成它的文化部分之间存在欠缺解读、过分解读和错误解读的可能,影响产品文化体现的效果。设计师的编码过程与用户的解码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人群特征,使用最具代表性和最被广泛认可的编码规则来对文化元素进行编码。既利于用户在解码过程中解读产品整体内涵,又能仔细体会产品部分文化内涵的深度,增加产品的趣味性。

(三)文化元素传递的信文、信道

文化元素在被编码后,生产制造出的产品及其表现出的形态、色彩、材质、结构、交互、包装、价格等方面是设计师和博物馆为了传达特定的文化目的和功能的信文。信文品质的高低与产品的生产制造水平有直接关系,是理念落实的现实途径。信道则是产品的运输环节,包括产品的包装、物流运送以及最终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展示环境等。消费者购买文化衍生产品的意愿与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关,恰当的包装和展示氛围与文化内涵相辅相成。

(四)减少文化衍生产品的噪声干扰

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应对噪音干扰的产品符号设计存有以下方法:避免产品外观磨损导致的产品语义分歧;产品语义符合用户定位下用户的经验范围[6]。在充分调查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与价值追求后,除去包装和运输环节造成产品外观的损坏。信文质量还受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的制约,当前批量化生产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除了缺乏设计外,还存在产品生产粗滥等问题,这些非设计上的瑕疵都冲击着消费者对文化衍生产品的热爱。

三、开发系列化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

(一)文化衍生产品的系列化设计

展示环境、核心文化、建筑造型等方面是一个博物馆区分度的体现。开发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应选择核心文化资源,将编码后的产品外观作为系列化产品的视觉主题,进行统一处理,使之与产品风格相协调,会有效提高产品的文化识别度[7]。使用系列化设计策略将对摆脱同质化现象、提高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有重要作用,可以从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深层次的文化寓意方面进行探索。产品的外在表现是易于实现产品系列化设计的途径,但存在较为简单没有新意的弊端;系列产品在文化寓意上的緊密关联能使产品本身具有更多趣味,这需要设计师深入挖掘目标文化的精髓。

(二)调整编码规则的变量

博物馆观览人群存在共性和个性,在一个时代下,个体表现出的价值取向整体上是相似的,但在个体的接受能力、审美水平、经济水平、世界观、需求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导致个体的消费动机差异较大。在符号学原理指导下的博物馆核心文化资源衍生产品系列化设计,以及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编码规则使得输出的产品可根据文化信息源的变化以及编码规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设计师确定了以博物馆核心文化资源作为设计出发点时,编码规则就成了自变量,输出的产品则是因变量。

设计师调整编码规则就能输出相对应的产品,合理地使用编码规则中的因变量,可以设计出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的产品。产品在视觉感官上的体验效果结合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将可能触发其他感官上情感的共鸣,增加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并加深体验的印象,令人难忘[8]。在编码文化信息时应将核心文化资源与其相关联的文化资源联动,挖掘产品系列化开发的潜质,丰富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趣味。对于拥有大量文化资源的博物馆,设计开发文化衍生产品是一个设计——反馈——设计的循环过程。在设计产品时可以根据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来调整设计,对获得认可的本馆产品从外观、结构、色彩、功能、文化隐喻等层面出发,推出“兄弟”产品,形成系列化风格。

四、结语

从符号学角度指导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将符号传达系统映射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有利于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科学化、理性化与艺术化的融合。在充分调研受众的价值取向、消费需求、情感需求等影响因素后,以博物馆中的核心文化资源作为设计出发点,设计师调整编码规则中的自变量(个人对产品的理念想法),设计系列化产品的概念;生产制造提升产品的外在品质,减少非人为噪音对产品传递信息的干扰,使得产品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设计师在开发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时需要扎根于文化本源,与时俱进地升级设计观念,提升设计思维,增强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把故宫文化带回家[N].中国文化报,2016-04-25(4).

[2]张凌浩,娄明,何娟.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J]. 包装工程,2018(6):14-19.

[3]吴琼.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7(9):128-130.

[4]陶阳.产品语义学及其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5]杨先艺.论产品设计的个性与差异性[J].装饰,2007(1):16—17.

[6]吴琼,褚鹏.产品符号设计过程中的噪音控制方法研究[J]. 包装工程,2016(16):95-98.

[7]殷科.巴楚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6(6):151—154.

[8]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洪旭,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段艳汝,南京工業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作者:洪旭 段艳汝

第2篇:博物馆设计实践研究

【摘要】 本文以乡土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为研究背景,以地坑式窑洞建筑的分析解读与实地调研为设计基础,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依据,进行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实践。设计方案提取地坑窑符号元素,针对博物馆所具有的公众开放性、文化传承性和展示互动性等原则,结合本土非遗文化和地域特色进行融合设计,力图将文化与生态、历史与现代进行有机的交融,将场地打造成为一个集非遗展示、文化宣传、教育教学、休闲娱乐、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多层次文化体验区,真正做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同类型的博物馆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坑窑;博物馆;建筑设计

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脚步愈来愈快,越来越多富有强烈历史性和地域性的东西被高楼大厦无情地取代;仅存的传统风貌地区显得破旧不堪,这些历史风貌正在慢慢消失,随时面临着被现代化产物所取代。而对于陕西省三原县而言,柏社村地坑窑不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承载了当地人民深切的情怀与记忆。这种独具特色的下沉式窑洞建筑,饱含了人居文明的智慧,不仅是当地传统建筑的珍贵遗存,更是当地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建立地标性地坑窑博物馆,传承地坑窑建筑风貌,融合现代需求的同时延续风貌特色,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规划设计思路

地坑窑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在充分挖掘区域环境优势和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确立了设计的总体定位和目标。方案将经济建设、乡土文化、旅游开发作为设计背景,以地坑窑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特色和窑居的人文环境为主要展示对象,以保护和传承三原县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目标,通过重构、复兴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进行创新性的规划设计,打造全新的生态文化博物馆,塑造出有故事、有文化,体验感丰富的精神场所。

方案定位为新型多元化、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坚持传统与现代并存、技术与经济并重,进行场地的功能整合与博物馆建筑设计,为观众提供一个非遗展示、科普示范、教育教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校外讲堂和展览游乐的活动场所,力图能打造出独具特色且文化宣传、教育氛围浓厚的城市区块,成为展示三原县形象的重要窗口。

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场地条件,以绿色生态为基底,强调博物馆的文化核心地位,在传承地坑窑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景观的补充,按照功能需求将场地划分为入口形象区、博物馆展示区、中心景观区、互动讲堂区和生态停车区五大区域。广场设计汲取仁、智、礼、孝四大文化主题,设置三原文化故事景墙、名人铜像和剪纸造型的特色铜制镂花灯柱,彰显地域文化,打造城市绿野,为市民提供身心放松的文化休闲景点。

二、建筑形态设计

博物馆的建筑形态来源于地坑窑洞的立面造型和地坑院布局形式的结合,建筑造型设计在充分解读和详细分析场地环境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其精神内涵,挖掘出地坑窑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质和地方特色,烘托出与文脉相契合的环境氛围,同时利用全新的建筑学意象设计方式和现代的材料与技术手段,整合自然生态、区域文化和社会环境,表达出延承与开创的特质,激发观众对地坑窑和三原地域文化的情感认同,使博物馆与场地环境形成和谐有机的整體。

造型设计方面,方案以现代设计思路提取地坑窑洞建筑形式,从外部形态入手将相关元素进行解构与重组,通过图形抽象化的处理方式,用实体形态表达对文脉的回应。建筑整体采用低层模式,依据展览中心、多功能表演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三大内部空间的使用需求,通过对建筑体块的提升、下沉、推拉、抽取、切割等表现与组合手法,完成对博物馆的空间细化以及相应的文化展示、传播、活动功能的实现,形成收放有序的建筑空间序列。

屋顶的形态设计意在表示对地坑窑洞建筑的呼应与对话,元素上提取了地坑院的风貌特征,以“天井和窑脸”的样式为母题,进行抽象变形的细部塑造,表现出历史和现代的交融,造型张力感十足。

博物馆立面形式的设计现代简洁,强调层次感与现代科技感,曲线的使用意在模拟地坑窑建筑的历史曲折发展,长短不一、凹凸各异的直线对比出立面的虚与实,营造出灵动活力而富于变化的立面造型,寓意着有机流动、向上生长,将过去记忆的片段与未来无限的可能交织在一起,引发观众的感知、记忆、联想和思考。

三、建筑材料与技术

博物馆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注重生态技术美学,以现代语言转述历史为目的,为达到沉重与轻盈在美学中的兼顾,同时建立新的对比张力关系,设计选择钢和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的支撑结构材料,建筑表皮饰面采用加工后的石灰石,石质轻薄坚固,具有耐久和抗压性等特点,同时利用木质隔条进行局部装饰,色彩冷暖融合、质感软硬协调,营造出温和的新旧对话氛围,使得建筑以“消隐”的方式融入基地与周边环境当中。

突出的屋顶曲线造型下由喷漆再生铝制成的深挑檐与垂直的玻璃散热鳍片组合而成,为建筑提供了优质的水平外遮阳板,起到了在控制建筑得热、蓄热的同时,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能耗的作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与金属曲线面板的结合,不仅增强了建筑的透明度,给人以直接在宜人的景观中工作的感受,与此同时还创造出一系列室外平台,为使用者们提供了丰富的休闲与观景空间。

覆土屋顶绿化的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柏社村“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民间说法,方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以打造阳光草坪为目的,巧妙地将绿色地毯似的坡面屋顶延伸至博物馆的外广场当中,既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开阔的休憩、观景、交流和聚会的场所,又解决了屋顶的隔热问题,降低了热传导性能,达到改善建筑实体热工环境的作用,实现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四、室内空间功能布局

地坑窑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功能布局以展示、科普、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为基础,按照人群活动的需求和频率进行分区规划,采用集中式布局,将建筑内部空间划分为展览中心、多功能表演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公共服务区域和办公区域五大区块。三个中心相对独立,可独立运营,又与公共空间保持了畅通联系,各功能空间分区明确、动静分明,形成了综合性较强的多功能型文化展示传播中心。

展览中心位于博物馆的首层与地下一层,共有三个常设展厅、五个专题展厅和两个临时展厅,以综合立体的展览方式,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展示陈列空间,以此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达到增强博物馆活力的目的。常设展厅主要以地坑窑建筑文化为展览主题,集中占据地下一层的主体空间,叙述主题具有明确的递进关系。专题展厅分散布置于建筑的一层和地下一层的西侧,包括非遗文化静态展厅、非遗活态互动展厅和非遗动态虚拟展厅等,空间开放性强,观众可以根据兴趣有选择性地参观,增加观众的停留时间,提升文化传播的效力。一层北侧的临时展厅,考虑到不同可能性的布展内容与空间再利用的问题,与公共服务区域之间没有做硬性的分隔,位置上分别与服务咨询中心和咖啡餐厅、精品商店相连接,给观众提供参与和互动交流的平台,空间功能活跃。

多功能表演中心位于博物馆的西侧,包括多功能演艺厅、多功能报告厅、小剧场和演职人员休息室、排练厅等,为各类表演、演出活动提供不同规模的场地。

文化教育中心为组团布置,位于博物馆东侧的一至四层,以“技能传承、经验交流、设计创新”为目的,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教育、培训场所、艺术工作室和图书馆、儿童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社会服务活动。

公共服务区设有服务咨询中心、咖啡餐厅、精品商店、分散的休息空间和卫生间等,可以随时为参观者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良好的服务。

多功能表演中心的北侧一至五层主要为办公管理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设备用房和藏品库房等,远离建筑的主要活动区,并设计独立的出入口和交通空间,为办公管理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同时加设一部货运电梯方便运输。

交通流线方面,在综合考虑了人群的活动、参观和疏散的需求,以及办公、库房等要求之后,将地坑窑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为水平交通流线与垂直交通流线复合穿插的形式。水平交通流线的设计,主要针对大厅以及地上、地下各层展示、活动空间进行设计,为不同人群提供单独或穿插的行动线路,并尽量减少相互干扰;垂直交通流线的设计则主要包括步梯间、电梯间和台阶,方便使用和疏散人流。在此基础之上,将馆内的功能流线按照不同的人群,明确划分为参观流线、活动流线、疏散流线和工作流线四种类型。

五、结语

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脚步愈来愈快,人们盲目地将重要的历史遗存轻易毁灭,富有强烈历史性和地域性的东西被现代建筑无情地取代,仅存的传统风貌显得破旧不堪,这些历史风貌正在慢慢消失,随时面临着被现代化产物所取代。但与此同时,旧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热潮也渐渐显露。中小学的课外教堂、高校研究院的课题研究渐渐更多的倾向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人们对本地区的独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与日俱增。

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方案希望通过发掘乡土文脉,融合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以现代设计视角为出发点,为丰富人民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提供一个科普教育、遗产展示、文化宣传的精神承载空间,使之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文化景点和三原县的城市名片,以此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在黄土地下生活与居住[D].西安美术学院,2011.

[2]单霁翔.民俗博物馆建设与非物质遗产保护[J].民俗研究,2014,(2):46-54。

[3]谢小娟.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9,(5):113-118.

作者简介:

王昭,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毕业院校: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景观园林。

作者:王昭

第3篇: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国际间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人们生活日益活跃,博物馆已成为公众信息来源、文化交流,乃至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以物为主,忽视参观者感受的传统博物馆展厅设计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因此,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交互设计凭借其以用户为中心,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被运用到现代博物馆展厅的设计当中。文章分析总结了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应用中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交互设计 博物馆展示 展厅设计 创新

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实现人机交互,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交互设计逐渐脱离了传统人机交互,发展成为一门兴新学科。

一、交互设计的定义

1984年,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首次提出“交互设计”的概念。关于其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早期交互设计理论家

,斯坦福大学教授特里.维诺格拉德(Terry winograd)曾把交互设计描述为“是人类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VB之父”艾兰·库伯(Alan Cooper)则认为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而在《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一书中,作者将交互设计定义为“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具体而言,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由于交互设计本身就起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因而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不论何种说法,交互设计关注的焦点都是用户的需求,其核心理念都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

二、交互设计与博物馆展厅设计

提及交互设计,人们最先联想到的往往是产品设计、界面设计。事实上,交互设计更像是针对用户体验的、跨学科的实践范畴,其设计方法适用于多种领域。

博物馆作为展现人类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不再局限于收藏、科普的简单功能性满足,现代博物馆已经成为公众信息来源、文化交流,乃至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传统博物馆展厅设计单调、呆板、乏味的陈设方式已不足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公众的需求,博物馆展厅设计的重点也逐步由过去的以物为主向现在的以人为本转变,并且愈发重视体验感,这与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的理念不谋而合。现代博物馆展厅设计这种理念上的转变使得交互设计在现代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在于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灵活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展示环境体验。这些技术,例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红外传感声控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打破界面限制,使展览空间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还能够使展品与参观者发生互动,增强观众与所展内容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还存在于心理层面。通过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创新,展品不再是简单陈设、冷漠与距离感的存在,而是仿佛有了生命,人们能够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全方位地了解其品质特性与文化内涵,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在国外,交互设计的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的展厅设计当中,主要以设置与展览内容相关的娱乐体验项目的形式体现,增强其趣味性与参与性。相对国外而言,交互设计在国内还属于一个较新的概念,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虽有所应用,但形式较为单一且效果不佳。尤其是近年来,交互设计理念多应用于兴建数字博物馆,于2015年2月建成的故宫端门数字博物馆便是典型代表。(如图1)该博物馆完全摒弃传统博物馆形式,无任何实物展品展出,全部内容由数字化虚拟呈现,并设置有各色互动性的娱乐体验装置。而与此同时,传统博物馆仍旧遵循展柜集合展板的固有形式,鲜有交互设计的介入。

这种将传统与现代割裂开来的博物馆展厅设计方法并未解决我国博物馆目前面临着的向现代化转型的严峻形势,传统博物馆仍旧满足不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体验感的追求,而新兴数字博物馆也由于缺乏实物支持无法长久吸引公众,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幼儿而言。

三、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针对目前交互设计在国内博物馆展厅设计的应用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将传统博物馆与现代交互体验式数字博物馆两者有机结合,是交互设计理念在我国博物馆展厅设计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展柜的创新

传统展品陈列柜多由硬质基台与玻璃保护罩组成,形式单调,玻璃制的保护罩容易给人以冷硬、疏离的距离感。参观者透过玻璃挡板只能观看到展品的外观形态,且多数展柜沿墙体设置,参观者往往只能通过单一角度观赏展品,无法全方位感受藏品的形态特征,相关的文字介绍也仅是笼统概括,未能很好地展现展品的艺术价值。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的交互设计理念引入现代博物馆展柜的创新设计中,展柜的玻璃挡板不再仅仅作为分隔展品与参观者的保护屏障,成为与人交互的界面,在参观者靠近展柜时自动感应呈现展品的具体信息。全息投影技术可附加于展柜中,虚实结合,360度无死角展示展品形态。通过现代数字媒體技术将展品进行数字化分解,使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展品的物理构成与艺术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展品独特的魅力。此外,语音、音效甚至于气味均可在交互设计的介入下融合进展品的展示中,以触控或红外感应声控形式附加在展柜的设计当中。

(二)灯光、流线设计的创新

传统博物馆展厅通常是较为开敞的空间,通过展柜、展板的设置来划分空间,引导人流。标志导视系统在传统博物馆展厅设计中不受重视,展厅中鲜有明显的引导标识,以至于参观者在进入展厅之初易产生迷茫、混乱之感。此外,由于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性,传统博物馆展厅设计往往使得参观者无层次、无目的甚至无导向地走马观花。通过交互设计的理念与手法,结合并利用展厅的灯光、地面与墙体进行创新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例如,交互设计的手段可以使展厅灯光根据参观者人流量进行恰当的改变。通过明暗强度、色调变化来调节参观者的情绪心态。地面亦可作为重要交互界面,感应人流并为其规划显示出当前最优参观路线以指引参观者。墙体也可作为重要的展示屏幕,通过现代化数字媒体技术,投影出与展示内容相关的人物为观众“亲自”进行解说,又或是向参观者展示展品的制作过程与历史渊源。通过红外感應与声控技术,参观者可与之互动,感受到与展览内容更为紧密的联系,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下获取信息与知识。

(三)VR、AR技术的合理应用

虚拟现实(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视觉、听觉与触感等方面生成一定范围的与真实环境高度相似的数字化环境,借助必要装备用户可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互作,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验。增强现实(AR)是VR技术的延伸,通过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地理位置及角度,加之相应的图像、视频与3D模型,将虚拟世界叠加在现实世界中并与人发生互动。VR技术与AR技术作为近年来交互设计的热门,其在现代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可为参观者带来趣味性更强的综合体验效果。例如2016年3月8日首都博物馆开展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中,VR技术就被开创性地应用于考古现场的还原展示上。通过佩戴VR眼镜,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殷墟妇好墓的考古现场,更为直观地认知殷墟墓葬结构。除此之外,VR、AR技术同样适用于还原古人的政治、经济与日常生活,模拟再现远古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VR、AR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展厅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如图2、3、4)。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机械工程与制造领域正逐步与计算机智能相融合,并且呈现出向更为主观、人性化设计方向迁移的趋势。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同样存在这一变化倾向。重体验感的交互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展示模式,以其独有的展示理念和信息高效传播的特点愈发成为当今博物馆展厅设计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先进科技手段,交互设计打破了参观者与所展内容之间的界面,让人们能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与展品进行互动,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博物馆展厅设计新的需求,并且能够积极调动人们的主动参与性与动手性,引发人们深入思考、探索的欲望,从而使观展体验有了极大的进步,最大化地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

作者:姜圳 赵雁

第4篇:室内设计设计任务书博物馆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室内设计设计任务书(7)

一. 题目:金丝楠木私人博物馆陈列布展概念性设计

二.目的与意义:

1.加强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室内设计的基础训练

2.掌握基本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规范要求

3.掌握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空间、各单元的空间布局、室内陈设及空间具体形态

4.熟练掌握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室内的使用空间,基本设施、物质技术构成和功能分区

5.进一步加强学习艺术中心博物馆陈列布展室内设计表现技能

三.设计项目概况:(附图)

1.概况:

金丝楠木博物馆工程是北京市南二环中的一个单独90年代3层约1000㎡的旧建筑改造项目,设六大功能区。

a、列展览部分:序厅、金丝楠木家具展厅(具体展示家具见详表)、红酒展示、普洱茶展示、临时展厅。

b、宣传系统部分:多媒体中心、贵宾接待室、 c、保管系统部分:库房。

d、接待系统部分:厨房、10人包间

e、安全保卫系统部分:监控室、保卫部用房。

f、行政办公区:董事长办公室1间带休息室及卫生间、副董事长2间带卫生间、秘书室1间、财务室1间、业务室1间、业务主管1间。

该私人博物馆建成后的特色为:重点展示金丝楠木艺术品及家具,同时展示红酒及普洱茶,兼具展示、销售及办公作用的复合型空间。

四.设计要求: 4.1设计依据:

4.1设计应根据《设计任务书》满足本概念设计纲要的要求,并应符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 4. 2概念设计方案主题应突出,寓意明确,创意独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及视觉冲击力,能充分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及布展特色。

4. 3概念设计应能恰当运用地域文化符号,突出地域文化的特征,体现金色楠木博物馆应有的时代特色;应能表达陈列思想,烘托主题,营造展览氛围,丰富陈列艺术的表现手段。

五.设计内容及程序: 1.设计构思及意向表述

2.对博物馆进行空间功能分区并分析 3.进行博物馆整体空间交通分析 4.博物馆平面布局 5.博物馆天花布置 6.博物馆立面处理 7.博物馆设施设计

8.挑选任意一件设施进行功能注释并分析

六.设计成果与要求:

图纸要求:

.统一A3图册,比例根据版面和规范要求自行设定

.设计说明字数300字(黑体)左右 .博物馆空间功能分区图 .构思提案、意向表述

.总平面布局图、顶棚布置图、地面设计

.必要立面图

.必要设施设计及详图(两个以上)

.透视效果图(附室内总透视和各功能区小透视)

七.进度安排:

.共七周,课内30学时

课外30学时

.开题讲座,布置设计题目及要求

3节

第13周 .收集资料做好读书笔记

5节

第13周 .查看收集资料笔记,组织讨论相关问题

5节

第14周

.市场现场观察调研,制作提交PPT提案

3节

第14周

.设计辅导,整理构思,草图一

5节

第15周

.设计辅导,组织讨论草图一,开始草图二

3节

第15周

.设计辅导,绘制草图二

5节

第16周

.设计辅导,组织讨论草图二,开始草图三

3节

第17周 .设计辅导,开始正式图

8节

第18周 .设计辅导,画正式图,交图

8节

第19周

八.附图:(详见附图)

九.设计依据:

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国家规范,当地气候、现场、文化背景等条件结合市场,流行趋势和业主个人主观要求、喜好等具体条件,创造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绿色化的人文博物馆空间。

十.参考资料:

1.《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建工出版社,张绮曼

2.《室内设计原理》,教材

3.《室内设计师手册》,建工出版社

4.《世界室内装饰史百图》,中国城市出版社,陈同滨

5.《室内设计学》,艺凤堂出版社,王建柱

6.《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中建工出版社,潘吾华

7.《室内设计与装修》,《建筑技术及装修》等杂志

8.《博物馆展示及设施设计》,中建工出版社

9.《商业空间设计》,中建工出版社

10.《室内专题设计案例分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1.《人性空间》,建工出版社

1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十一.适用范围:

适用与2014/15学年第一学期艺术设计2011级学生

十二.成绩评定方法:

1.出勤率10%

2.草图一20%、草图二20%、草图三20%

3.正式图成绩30%

第5篇:博物馆陈列设计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的传统形象,在当今受到了现代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考验。"体验理念"的实践既能为经济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博物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体验、情景体验和文化体验,故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馆体验兴趣;突出体验诉求,做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以人为本体验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体验这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感受的认知不仅带给了

人们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体验带给我们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和难以忘怀。"体验经济"(1)在为越来

越多的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博物馆设计的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

(一)我国传统的博物馆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博物馆主要经历了解放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以及1949年解放以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当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还一直没全完个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展示设计在设计理念和手段上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我国来说,博物馆是舶来品。在其被引进的百年中,博物馆的展览一直是静态的,以博物馆为主角的展览模式、展览方式则沿用"以时间为主线

贯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性展览"(2),突出藏品展示与藏品在展示中的安全始终是展示工作的重点,整个展览就像一本翻开的教科书。在展览

的内容和形式上,较多地考虑展品的收藏和研究,陈列展览往往以博物馆为本位,以陈展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很少顾及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博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物馆门可罗雀、留不住观众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博物馆人,人们早已厌倦"隔着玻璃看,耳听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有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基于传统理念的设计造成同行业内各博物馆展示内容和形式的雷同。这种趋同现象难免抹杀作为一个具体博物馆的个性化感受和体验。

(二)体验成为新时期观众的新需求

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人们对博物馆业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人们到博物馆己经不是单纯地获取展品本身反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获得一种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从生活物资的短缺,信息渠道的闭塞,走向物资富足,信息爆炸,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逐步提高,观众到博物馆来己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美妙绝伦的展品,而更多的是想探求展品背后所深藏的文化内涵。体验经济学家派恩认为,体验经济是人类经济形态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台阶,消费和服务不再是机械的交易过程,消费场所成了剧场,消费者成了参与者和主要演员,体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验为卖方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买方带来了趣味、知识、想像力和值得记忆的审美体验。鉴于消费需求层次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科技的发展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人们知识水平和欣赏水平的变化,博物馆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求得可持续发展,势必要转变博物馆展示的设计理念。博物馆展示环境给予观众的体验成为受众关心的焦点。今后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重点关注观众在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首先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发展。基于体验理念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当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主流。"设计的目的已不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展示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3)为适应观众越来越高的体验期待,博物馆既要成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也要成为文化体验的场所,利用展示将展品的信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观众在展示中体验各种感受。 二博物馆是文化体验场所

"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4)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物品往往具有文化的特质。现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代博物馆通过这些文化特质的藏品的展示,使人们体验不同的文化内涵。博物馆的这种品性成为人们体验人类进步足迹的最为直接和真实的物证的场所。

(一)体验及其分类

体验经济学家派恩认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结果是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经历,因为任何一种体验其实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5)正因为体验这种独

特的特性,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其中较著名的有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分类和伯恩德H施密特的体验分类:

(1)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的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将体验分成四个类型;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逃避现实体验,他们互相兼容,形成独特的个人经历。他们认为,娱乐体验是指消费者主要依靠感觉被动吸取的一种体验。它是一种单向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参与程度较低的音乐会、观看足球比赛等;教育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体验是消费者能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一种体验,如互动鸟鸣装置,不仅让观众听到鸟的叫声,还让观众了解它的名称、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审美体验是个人沉浸于某一事物或环境之中,而对事物或环境极少产生影响的一种体验,如参观美术馆的画展、欣赏生态博物馆的山水风景等;逃避现实体验与娱乐体验相反,消费者不仅完全沉浸在某种体验里,而且还积极参与到这种体验的营造过程中,如聊天室聊天、网络游戏等。

(2)伯恩德.H施密特的体验类型。伯恩德H施密特认为,创造深刻的消费者体验,需要触及消费者心理机制。他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出发,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种,即所谓战略体验模块。

感官体验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手段与外界互动所体会到的愉悦感。它是博物馆观众的最基本的体验,比如背景音乐、触摸展品等。

情感体验通过场景营造,提供适当刺激,从而诱发消费者内在的感情和情绪。它不仅包括人与物互动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包括人与人之间互动所

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产生的亲情、愉悦等的情感反应。

思考体验则是消费者与外界互动之后所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体验。这种互动在博物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指观众通过创意思维活动引发 的吃惊、喜悦等情绪。

行动体验主要是通过消费者的身体活动、生活方式或其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种体验,能起到引导生活形态和做事方式的目的。

关联体验则通过建立个人对产品的偏好,进而形成特定社会群体,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综合,满足顾客自我改进或个人渴望及社会认同。

(二)体验文化,体验人生

体验是复杂多样的,它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各种形式都有自己固有而独特的结构、过程。这些形式由特定的体验媒介所创造,能达到有效的传播目的。博物馆展示体验是诸多体验中的一种有效体验形式,通过对博物馆收藏藏品的展示,为观众创造出特殊的经历;文化体验。这种体验既可以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是人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某个特定时期的人文、自然的综合文化信息。这种文化的体验是人类与环境的见证物的体验,它不仅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稀缺性,而且还能为观众创造有价值的体验经历。

(1)情感体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陈列的关注重点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关心展览科技含量的同时,更

关注展览所带来的情感愉悦和满足。这种现象已引起了某些博物馆的重视,并在工作中得到了证实。

在设计中不仅要关心观众参观中的体验,还要注意观众参观前和参观后的体验。参观前的体验应包含进馆之前的广告、媒体宣传、进馆前的简介,直

至进入博物馆序厅。博物馆序厅的设计应考虑通过各种展示手段,如文字、音乐、色彩等营造的环境氛围,将设计零距离地作用于观众的感觉系统,达到

诱发观众参观兴趣和欲望的目的,引导观众进入展厅完成进一步的体验过程。

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情感对观众体验的所有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融入每一个主题设计之中,设计师应通过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寻找能激发诸如观众友情、亲情、

恋情等感情因素的切入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先进手段,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以情感人,起到心灵互动的作用。

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的设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的陈列一改过去惯用的"历史性展览方式"(6),通过江南生活的典型特征:美人靠、竹

帘、马头墙、粉墙黛瓦等,营造出极富感染力的江南市镇、店铺以及街景等场面,利用人们的怀旧情节,引发对儿时亲情、友情的回忆,引起参观共鸣,从而诱发观众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展示设计对观众情感的影响力变成心灵的感召力。

(2)情景体验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知识的获取已变得十分便捷,但博物馆为藏品所营造的真情实景,却不是家

庭或诸多娱乐场所所能做到的。在这里设计师将博物馆的研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究成果扩展到展厅,运用造型、灯光、色彩、文字、背景音乐、电子媒介、虚拟现实系统等手

段的运用,使传统的展示内涵得以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使展品回到其所属的历史环境氛围中,让观众全方位感知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藏品收藏是有一定标准的,只有具备真实性、稀缺性及典型性等特征的物品才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具有上述特征的博物馆

藏品在展示时存在安全风险,所以在展示设计中,不仅要兼顾观众的体验感受,同时也要兼顾展品的安全。

(3)文化体验

博物馆展品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蕴涵的信息往往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代表,并具有典型性,它所带给观众的体验也是一个

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体验。展示设计中要注重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典型特征,使展品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特征的表达

准确到位,使观众在获得展品信息的同时,获得一种文化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

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文化的体验与民族、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高大的红木柜台、"百眼橱"等,可以使人联想起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近年

改陈的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就是基于这种体验理念的一种设计。去除吊顶和铝合金门窗恢复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将展品、展辅设施和环境共同考虑,力求展示空间环境和展柜的设计与古建筑融洽协调,让观众置身于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建造的"庆余堂"遗址内,体验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胡庆余堂坚持"真不二价"、"戒欺"等祖训和经商文化。

三基于观众体验的展示设计

(一)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养博物馆体验兴趣

博物馆的展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是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化通过收藏和研究在博物馆馆舍内以各种展示手段和形式摆放给观众观看,起

到让观众了解和认知这些灿烂文化的目的。展示体验的核心是考虑观众看到、听到、触摸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崇尚实践"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

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种"无法遗忘的感受",从而获得其想要的知识。关注观众在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全部体验,让观众不仅能亲身感觉到展品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而且能通过参观带回去美好的记忆。

博物馆展示体验要改变过去只强调"展品"或"提纲式"的展示方法和理念,崇尚实践的"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 种"无法遗忘的感受"。

(二)突出体验诉求,作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

博物馆是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机构,是体验人类自然、历史遗存的重要场所。对于众多来馆参观的观众来说,他们来博物馆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尽

相同的。如何做好各层次观众的分析,明确各个展示主题带给观众的是什么,观众在博物馆展示中能得到什么,是提高展示水准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方案,在陈列中充分考虑各类观众的不同心理需求和体验要求,运用造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型、灯光、色彩、文字、背景音乐、

电子媒体、虚拟现实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展示内涵,更多地引导人们参与其中,使观众在博物馆馆舍空间中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媒介和道具,全

方位体验博物馆所要传达的信息知识。改变观众过去在博物馆的视觉疲劳感,造就偷快的参观体验。

(三)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导致人们对大众化展示的不满,人们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体现 自己个性化形象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和体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观众,有针对性地营造不同的展示环境,运用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寻求能激发观众个

性化体验的方法,使他们通过藏品和各种展示道具,燃起想像的火花。"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产品可以创造出一种感官体验。(7)当观众在博物馆的

参观结束时,博物馆的个性体验带给观众的记忆仍在延续。

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博物馆通过藏品的展示,为参观者构造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现象世界。这种现象展现出的人类数千年的才智、激情与创造以及通过参观带给观众的体验的同时,会让体验者超越体验,成为陶冶情操、启迪科学智慧,培育和增进人类努力创造的天性的动力。

四结语

"博物馆展示是沟通观众与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博物馆是否有人问津,主要取决于展示能否为观众喜闻乐见。(8)体验理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商品营销理念,由此而引发的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理念的思考,还有待于广大展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本文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我国的博物馆展示业能跟

博物馆场景复原 http://

第6篇:博物馆设计资料报告

要研究 和设计博 物馆要首先 了解 它。博物馆的基本概 念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 陈列和研究代表 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 ,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 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组组 、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 提供服务 ,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博物馆分类 博 物馆分为 大、中、小型 。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 于 10000 的一般适用 于中央各部 委直属 博物馆和各省 、自 治 区、直辖市 博 物馆;

中型馆(建筑 规模为 4000 10000 的一般适 用 于各系 统省厅(局)直属博 物馆和 省辖市(地)博 物馆;

小型馆(建筑 规模小于 4000 的一般适用 于各系 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局博 物馆和县(县级市)博 物馆 。

1、综合类

1) 世界 性综合博 物馆 ,如大英博 物馆2) 国家 与 地方 综合博 物馆

2、历 史类

1) 历 史文物博 物馆 2) 社会历 史博 物馆 ,如中 国革命历 史博 物馆 3) 战争 与 军 事博 物馆 4) 考古与 遗 址博 物馆 如秦始皇 兵马俑 博物馆

3、 民族民俗博 物馆

4、艺术类 1) 人类 与 民族博物馆 2) 民俗博物馆 3) 宗教博 物馆

4、艺术类 1)绘 画 与雕 塑博 物馆 2) 工 艺珍宝 博 物馆 3) 建筑博 物馆

5、文化教育 类

1 学校博 物馆2 儿童博 物馆 向儿童传播各种知 识 ,生 动 活泼适合儿童 的博物馆

3 影 剧传播博 物馆 4 文化 与 娱乐 中心 如蓬皮杜文化 中心

6、 自然类

1、综合性 自然历 史博物馆 2 专门 性 自然历 史博物馆 3 园图性博 物馆 4 水族馆 5 天文馆

7、科技产 业 类

1) 综合性科技产 业博 物馆 2) 专门 性科技产 业博 物馆 3) 科技中 心

8 、纪念类

1) 历 史事件纪念馆 2) 名 人纪念馆

9、收藏类

3) 名 人故居

收藏类 博 物馆包 罗 万象 ,玩具 、食品 、罐头、邮票、钱币、车辆 、钟表、服装 等 。 博物馆的职 能用途

1、收集保管职 能

如 :美术馆收集美术品 ,历 史博 物馆收集某 时期的文物 。收集得来的 藏品 经过 整理 、筛选、修复 ,选出 有代表 性的 ,能把 博 物馆的教育内容很好的 抽象概括的 、 有价值的 藏品加以保管。

2、调查研究 职 能

博物馆的研究 人员 需要调查研究 藏品的 抽象内容 ,加工、组织 它的 抽象材料 , 根据博 物馆的 教育目的 ,向观众进行展 示 。

3、普 及教育 功能 这种教育是通过向 观众 陈列 、展示 展品 或由观众 亲 自操作 。体验来实现的。

博物馆 一般都有 这三 种 功 能 ,有 些博 物馆还是 当地的 文化 中心 ,学术活 动 中心 , 有 些博 物馆还有休息 、游乐 等 内容。 博物馆的选址

1、宜选择具有 文化氛 围的场所

博 物馆使人类 文化遗产 与 自然遗产的 宝 库 ,是对公众进行文化 普及教育的公共 文化 设施 ,他还要对 藏品 进行调查研究并 开展相 关的 学术活 动 。博物馆身 后的文 化内涵 p 强 烈的 文化 性 F 使 它 宜于建在 自然环境相对 安静 、优 美、城市 环境具有 文化氛围 的场所之中 。

2、博物馆 要有 较 高 安全系 数

馆 址不 应选在环境 污染的 区域内 F 应选在 地势干燥 、排水通畅 、通风良好 、安全 可 靠 的环境中 。以保证藏品的 安全

3、对 于城市 环境要作出 积极贡 献

博 物馆 与 一般 学校 、图书 馆 、科研机构等 文化建筑不同 ,尤其是综 合类 、艺术类、 历史类 民族 民俗类、收藏类的 博物 馆 ,不仅具有 广泛的 收藏 ,而且许 多藏品 是人 类文明 的艺术结晶 。因此 ,博 物馆比一 般 文化建 筑具有 更强 烈的 艺术内 涵 ,更 能 激发建 筑师 为 它们创 造具有 特 色 的建筑造型 。因此 ,许多 博物馆 能成为 城市 环境 中的景观 ,或者在 建筑群中 占据主 导地位 ,或者使原有城市 环境得 到 改善。 例子:毕 尔 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建在该市 的 旧仓库 区 ,横跨那威 河的 飞桥从基地 上方穿 过 ,该美术馆 以其独特的 艺 术造型 以及与 河 ,桥的 有机配合 ,不仅为 该地 区注入 了新生 的活力 ,成为 标志 性建筑 ,海 带 动 了该市的旅游业发展 ,

4、可 与 其他旅游 、文化娱乐设施邻近或联合 ,形成规模效应 当今博 物馆的 功 能 已经 向多元化方 向发展 ,参观博 物馆 不仅仅是单 纯的 学 习 或欣

赏 ,也是一 种休闲 与 娱乐 。如果将博 物馆布 置在旅游沿 线 ,成为 旅途 中的一 站 , 或者 与 其他旅游 文化娱乐设 施邻近 ,或者将 它们 组合在 一起形 成规模效 益 ,这样 可以为 博 物馆 提供更 多 的观众来源 。

例 如 秦始 皇 兵 马俑 博物馆 、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 遗址博 物馆 、西安半坡博 物馆 同在一条旅游 线上 ,形成规模 ,成为 西安 一 日游的 最佳选择。

5、要为 日后的发展留 有余地 博 物 馆 的 藏 品 不 断 增 加 ,展 出不 断 的动 态发 展 ,博 物馆往 往 经 历 一 段 时 间 后 需要 扩建 。如

图所 示 即为 一个博 物 馆 几 十年来的 发展历 程 ,

民 ·

、、 ,清楚 地看 到在设计建造

初期预 留发展的 空 间和 用地是多 么的 重 要 ! 总 而 言之 ,基地选择应 符合下列要 求 :

1、交通便利 、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 、具有适 当 的发展余地 ;

2、不应 选在有害气体和烟 尘 影响 较大的 区域内 ,与 噪声源 及贮存易 燃、易爆物 场所的相关 距 离应 符合有关部 门的规定 ;

3、场地干燥 ,排水通畅 、通风良好 。

二、常见博 物馆选址方 案

1、博物馆群 区

2、公园和风景 区

3、文化 中心 区

4、历 史环境

5、游乐建筑群

6、事件原 生 地

7、所属社 区 博物馆 外观造型的构思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 的窗 口,要有 一个光鲜抢眼或 沉 稳庄 重 或前 卫震撼的 造型才 能

体现出 博物馆的带 动 力

画画画画·略

人手

1、巧 妙面 对 环境的挑战

建 筑 的建造 环境往 往 是设

计的 制 约 因素 ,有 时还成为 设计

中的难题。如何抓住诸 多环境因

一 、构思从博 物馆的 建造环 境

素 中的主要矛 盾 ,寻找一条解决 矛盾的 巧妙出 路,这是设计创 意

子 :美国 国家美术馆东馆 构思的 一条途径 。 例

2、寻求与 环境得体的 对 话

为 博物 馆在 环境中 恰 当 的定位是设计构思的 关键问题 。寻求博 物馆 与 环境得体 的对 话 ,使 它们合成有 机联系 的整体 ,使设计构思的又 一途径 。 例子 :法 兰 克福现代 艺术博 物馆

3、体现传统 环境的 时空延续

当博物馆在相对稳定、独立的 传统 环境中 时 ,如果片 面 强调建筑 要从 环境中脱 颖 而 出 ,往往只能造成 环境的 混乱和建 筑在 环境汇 总 的孤 立 境地 。二简单化的模 仿传统又会给人以低层 次的媚俗 。因此在 博物馆设计 的构思 中如何从群体上、形

象上、空 间上、精神 上体现传统 环境的 时空延续 也是一条较好的 设计构思之路 。

二、构思体现博物馆的内在特色

1、反 映博 物 馆 的 内容主

以博 物 馆 收藏展 出 的 内容 与 主 题 作 为 设 计 构 思 与创 意的途径 ,能使博 物馆的 特色 更加鲜 明,更

能 引导观众进入为 他所设定 的角 色 ,与 展 出 融为 一体。 例子 :山东威海的 甲午海战 纪念馆

2、体现博 物馆的 功能特 色

1) 博 物馆的参观活 动 是以 动 态的 观众参观相 对静 止的展品 ,因此 需要合理 组 织参 观流 线。

2) 是博 物馆的 陈列 区一般都有 多个陈列 室 组成 。相 同的功 能 组织在 一起可以形 成 博物 馆 独特的 空 间结构和富 于 韵律感的 外形。

3) 许多 博 物馆的 陈列 室 都利用 自然光 ,自然光的 方 式会影 响博物馆的 室 内空 间 以 及外观形象 。例子 :赖特设计的 古根海 姆博 物馆 大阪国 立 民族学博 物馆

以下是博 物馆设计规 范 里 明文规定的 :

第 2.0.2 条 总平面布 置应 符合下列 要求 :

一、因地制 直 ,全面 规划 ,一次 或分期建设 ;

二、大、中型馆应 独立建造。小型馆若与 其 它建筑合建 ,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 功 能要 求 F 并 自成一 区 ,单独设置 出入口 ;

三 、馆 区 内宜合理布 置观众 活 动 、休息场 地 ;

四、馆 区 内不应 建造职工 生活用房 。若职工 生活用房毗邻馆 区建筑布 置 ,必须加以分 隔 3 并各设直通外部 道路的 出入口 ;

五、馆 区 内应 功 能分 区 明确 ,室 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 便于观众活 动 、集散和藏品 装卸

运送 i

六 、陈列 室 和藏品 库房若 临近车 流量 集 中的城市 主 要 干道布 置,沿街 一侧 的外墙不 直 开 窗 i 必须设 窗 时 ,应 采取防噪声、防污染 等措施 ;

七 、除 当地规划部 门有专门 规定外 ,新建博 物馆建筑的基地覆 盖率 不 宜 大于 40°/o ;

八、应 根据建筑规模 或日 平均观众流 量 ,设置 自行 车和机 动 车停放场 地。 三 、博物馆功 能要在 总平面设计中落实

博物馆的 总体布 局在 与 环境结合 、满 足规 划 要求的 同 时 ,还要符合博物馆的 功 能要 求。这主要指对功 能分 区 的安排 、出入口位 置的布 置 以及外部交通流 线的 组 织。这 时还需 要将总体布 局继 续深化 ,进入总平 面 的设计

1、博 物馆 功能分 区 的合理布局

博 物馆的 功 能主要指对 外开放的公共部分以 及内部 作业部分 。 安排好博 物馆外部 人流 、车流、货流的 交通 组织

对地段内的人流 、车流、货流的 组 织 ,王要体现在对道路 、室 外场地、出入口 位置的 安排上 。博 物馆的 人流 、车 流与 它对内对外 两部分功 能相对应 ,也分为 内 外两 大部分、这两 部分流 线的 组 织应相对独立 ,尽量减少相 互 交叉、重复 、干 扰。 总平面设计的 综合权衡和统筹安排

在博 物馆 总平 面 设计中 ,尤其是大 中型博 物馆 ,其环境现状 。自身 功 能都比较复 杂 F 再加上追求独特的 设计构思 ,这三 个因 素 必然产 生碰撞 ,形成错 综复杂的 矛 盾 。因此 ,设计者 要分清 王次 ,综合权衡 、有取有舍 ,理顺 关 系 ,反复 协调 ,统 筹 安排 ,使诸 多矛盾再建 筑师笔 下协调化解 。

例子 : 毕 尔巴 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人流要合理

有两 条人流 线 :第 一条流 线是一般观众人流及运送他们 的车 流 ,这条流 线要 组织 观众便捷到 达观众入口 ,并且减少 步行人流 与 车 行流 线的 相 互 干 扰 。要根据建筑 用 地的 大小 ,博物馆的 规模 ,入口 广场 的功 能 ,建筑 外部 空 间 的组 主来确 定入口 广 场的 规模、尺度和氛 围。停车 场的位 置 既要接近观众入口 ,又要避免 对入口 人 流的 干 扰 ,同 时不 要遮挡博 物馆建筑的 正 面 外观 。一般可 将停车 场布 置在主题建 筑的 一侧 或后方 。

第 二条流 线是博 物馆 行政管理人员 。专业 工作人员及专 业观众的 人流 ,以及运送 他们 的车 流和运送藏 品 的货车 。内部入口一般布 置 再 总 图 中比较隐蔽的位置 上 , 直从博 物 馆 用地外较为 次要的 城市 道路上 ,货流在城市 道路较为 次要的位 置 上 引 出 到达内部入口的 道路。 交通路线基本形式

博物馆 交通路 线基本形 式可概括为 3 种

1 串联式交通流 线形式

这是最基本的 一种 这种形 式简 洁 明确 ,具有极强的连续 性 国 l 串联式窒间组合

形式示意 和引 导性 ,参观流程 可以不 重 复。不逆行 。不交叉 ,但参观路 线又 变 的过于呆板 ,使

人产 生 疲惫 感 。还易 产 生 人流拥 堵 。串联 式适用 于较小型 博 物馆

2 放射 式交通流 线形式

此种形 式 中观众参观 完 一个展厅 要返回 中心枢纽 区再进入 另 一个展厅 。这是游客不大方便还大大减弱 了各展厅 的连

续性会导 致人流迂回 交叉等 问题,还易 造成拥 堵现象 。此

种形 式被广 泛应 用 于 中小型综合博 物馆 、美术馆 等 。

3 通道式 交通流 线形式

是各个展厅 空 间 由一条贯通始末的 通道联 系成 一个整体的

↓↓

圄 2 放射式空 间组合 形式示意

交通 组织形 式 。使整个参观过程具有 明显的 连续 性和较强 导

向性。不 易造成人流迂回 交叉和拥 堵 。也曾 强 了 各展厅布 展 和开 放的 灵活 性。但 是长长地通道易 让人单调 此 种形 式被广 泛应 用 于 大型 博 物馆 非 底层 交通流 线布 局上 ,并 与 底层放 射

式交通流 线形 式相结合。形成或 圆或方 的 中心 围合式造型 。

博 物馆内 部 交通 流 线设计很复杂 ,需要结合博 物馆的 基地 条

图 3 通道式空间组合 形式示意

件 、建筑规模 、功 能布 局、展馆 性质等 综合考虑 ,灵活 组织和运用各种交通流 线形 式 ,

这对博 物馆建筑内部布 局及造型设计有很重 要的 影 响作用 。

第7篇: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安阳市博物馆

二、项目概况:

为了弘扬安阳市的历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旧址上新建一座博物馆,展示城市历史以及出土文物。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0平米,该项目用地地处文化公园北侧,南临东明小学,东侧临汽车客运东站。西侧有居住小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用地平缓,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三、工程规模

该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00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与环境融为一体,并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博物馆区。

七、博物馆其功能需求分述如下: 建筑面积约20000㎡(±5%)。主要由公共活动区、展示区、藏品库区、学术交楼区、观众服务区、办公后勤区等组成。各部分功能需求如下:

1、公共活动区

建筑面积约1500㎡。包括门厅和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等。公共活动区(含博物馆公共活动大厅)是观众接触博物馆的开始,应给观众走入殿堂的神圣感,同时应承载各种公共活动和人员疏散的功能要求。包括观众接待处、售票处、游客中心、物品寄存处、休息处、接待室、卫生间等配套服务空间。博物馆大厅面积不小于800㎡。

2、展示区

建筑面积约12000㎡,包括:

1、历史展示(展示从旧石器以来的社会发展史)----1000平方米

2、革命史展示(展示地下革命斗争史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800㎡

3、殷商文化展示------------------------600㎡

4、地区历史工艺品及民俗文化展示-------------------- -----600㎡

5、青铜器展示---------------------- ---------------------------- 600㎡

6、书画展示 600㎡

7、艺术展示(豫剧)----------600㎡

8、文学艺术展示--------------------------600㎡

9、宗教艺术展示--------------------------600㎡

10、雕塑展示------------------------------ 600㎡

11、现代安阳(发展成就及成就)--------------------------600㎡

12、未来安阳(发展前景展望)-----------------------------600㎡

13、临时展厅(引进各类文物展览和其他临时性展览)--2000㎡

1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区。建筑面积2000㎡。 相关配套面积:200㎡ 包括:

观众服务综合办公室、贵宾接待休息室、办公室、吸烟室、卫生间、 残疾人通道休息室等。

3、藏品库区

建筑面积约2000㎡。

藏品库 4间 ----1300㎡ 暂存室 1间-------120㎡ 编目室 1间--------70㎡ 消毒室 2间-------180㎡ 化验室 2间--------180㎡ 危险品库 2间-----140㎡

4、修复加工部分:400㎡

修复室-------------------75㎡ 照相室-------------------50㎡ 裱糊室--------------------70㎡ 复制室--------------------70㎡ 标本制作室--------------70㎡ 工作人员办公室--------45㎡ 卫生间--------------------15㎡

5、交流区

建筑面积约2300㎡。本区包括学术报告厅、研讨室、接待室等。 (1)学术报告厅:---------------------------1000㎡,

举行较高层次会议的能力,配备同声翻译系统。同时能举行小型歌舞、 小话剧、音乐剧、多媒体投影播放、诗歌朗诵、读书演讲等活动。 (2)多功能厅。-----800㎡。

其中大研讨室1个,面积约400㎡;中研讨室1个,面积约200㎡, 小研讨室2个,面积各100㎡。

(3)贵宾接待室----100㎡。 3/7页

(4)资料图书室--------200㎡ (5)交流活动室--------135㎡ (6)研究室--------------70㎡

5、观众服务区

建筑面积约2500㎡。本区主要提供多元化的观众服务功能,市博物馆成为高雅交往休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咖啡厅等。 (1)文化旅游产品自选超市。----------------------1000㎡,

包括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工艺品美术品、纪念品、书画等展示销售。 (2)教育体验中心。-----1000㎡。 (3)其他,售票、寄存、小卖等

6、办公后勤区

建筑面积约2000㎡。本区包括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后勤服务区。 (1)研究中心-------------1000㎡。

研究中心是全面研究安阳的的自然、地址、历史、人文的基地,在设计上应符合研究工作流程的需要,保持各工作环节的畅通,与藏品库区级各层展厅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主要设文物鉴定室、文物登录室、文物修复室、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室、数字化展示资源开发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培训教室、资料室、洽谈室、接待室、发行出版中心和其他配套用房若干。 (2)行政办公区。------400㎡。 (3)后勤服务区。-------600㎡,

包括各类机房、消防监控、物业用房、维修用房、材料库房等。

八、主要设计要求

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势,结合地理、气候、博物馆特点,具有创新的风格和意识,富有特色和吸引力,风格更突出,特点鲜明,人文化、生态保护、绿色节能、现代化。 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用地规划意见书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充分考虑交通、功能要求等诸方面的要求。

(2)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的室外空间,设置必要的广场、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数量要根据观众人数合理确定)和绿化景观,建筑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博览园整体环境设计有机统一,形成整体。

(3)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分析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九、建筑设计

(1)造型应协调统一,一体化设计。建筑要简洁、明快,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文化底蕴;要能反应博物馆高压庄重的特点,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把构造、功能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要具有鲜明的标志。

(2)设计要满足使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新型美观,对使用功能、建筑形式、设备安装均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利于科学技术管理。

(3)考虑多功能使用的灵活性、舒适使用,功能齐全,满足使用要求,有充分的可实施性。同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能满足空间利用的灵活性,柱网尺寸尽可能同时应各类展览合理布置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楼面荷载,以扩大空间的互换性,提高空间的适应性。

(4)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做到既方便观众又要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并确保安全。应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展体验,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以便藏品的收藏、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5)应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提高环境质量,力争做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结合博物馆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6)功能布局和流线设计应科学合理。各个博物馆内部的各主要功能分区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联系便捷,文物、观众、工作人员等各种流线要顺畅便捷,互不干扰。平面形式及组织做到参观流线清晰,可快速疏散人流,链接方便,避免交通阻隔和绕行,根据观众的行为规律,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

(7)现代化博物馆,要求有良好通讯设备,计算机检索终端、数字浏览装置,设计应考虑电管走向、插口布点等问题。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同时,打造数字虚拟博物馆。

(8)电梯(包括客梯、客货梯两用电梯、残疾人专用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9)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放阳关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消防和安全防盗等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第8篇: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原则

赵春贵

2013-2-16 15:47:41 来源:《装饰》2009年03期

【英文标题】Design Principles of Exhibition Art in Museum

【作者简介】赵春贵,天津博物馆陈列部

【内容摘要】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应该坚持做到把握陈列主题、创造完美形式、满足实用功能、保障展出安全、力求经济合理。这五点可以有效地指导陈列艺术设计,作为设计依据的总则,同时也可以作为评估任何一个陈列艺术设计的准则。

【关 键 词】把握主题 实用 美观 经济 安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同时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它凝聚着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陈列大纲见诸书面,物化的形象的陈列、展览依靠设计师进行一系列艺术创作才能见诸观众。陈列并非随意地拼凑摆放,它需要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来施行。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体建筑“和平之舟”和雕塑“苦难的母

亲”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主体雕塑“冤魂的呐喊”

一、把握陈列主题

在我国,博物馆基本上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对于前者,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历史,准确地利用展品反映人和事件以及社会发展。这类博物馆陈列不能随意虚构情节渲染事件的本来面目,在陈列艺术处理上既突出揭示其展品的本质,同时兼及相互关联的其它方面。艺术类的陈列主要通过艺术实物,反映人类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美的本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自然类博物馆陈列应揭示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突出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用科学的观点表现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群的生活状态。科技类的陈列在于展示人类科技发明创造成果,扩大科技应用范围,普及科技知识。概括来说这是各种类型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陈列艺术设计就应该围绕着这些宗旨进行整体的形象的设计构思,做出与内容相一致的形式构成方案,它应该是惟一合适的,追求完美的,而不应当是程式化、概念化、一般化的方案,就是说,它应当是最大限度地适于表现内容的方案。

各种类型博物馆的陈列都有自身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陈列内容的灵魂,艺术设计能不能紧扣住主题思想是至关重要的。艺术设计对陈列内容来说是再创作,应当突出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情趣。观众往往把参观博物馆陈列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因为每一个陈列都是研究人员将人类历史文化的演进加以探讨,将人类文化的成就展示于世人面前,它既向人们传播知识,又使人们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新的创造力,其思想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陈列的主题思想是来源于生活的,既反映着历史,又启迪着现实,忠实于历史,贴近于现实,这是各种陈列内容主题的共同特征,自然也是艺术设计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所以设计师要有坚实的生活实践和知识储备以及高度的艺术技巧,不这样不足以分别把握不同陈列内容主题思想这一精髓。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这也是准确表达主题重要的一点。本质上讲,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陈列艺术也不例外。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其一,内容决定形式,因而形式是适于表现内容的形式。我国文论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在这里是内容和主题思想,文是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陈列内容和主题思想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上面已经谈到了,能不能为特定的内容寻找相应的表现形式则是设计师一个重要课题了。其二,形式对内容有积极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尽管内容是主导的,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恰当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使主题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产生广泛持久的社会作用。否则“言之无文、传之不远”,同样的文物,在库房藏品柜中和在展厅陈列环境中给人的审美感受不一样。为什么 ? 前者是孤立游离的,后者已经融合进陈列艺术作品中,在一定的主题统领下,在一定的形式结构、艺术氛围中展示着自己的身价和地位。同一个陈列项目,用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会收到不同的陈列效果,这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在起作用。所以说,离开陈列主题内容的艺术设计,形式虽美,但苍白无力;反之,没有优美艺术设计的陈列内容,不论内容怎样正确,也没有力量。陈列、展览设计主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归结一句话就是:要以相应的、贴切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各自不同的内容,达到浑然一体。陈列艺术,其表现形式有偏重装饰美、偏重外在形式的特点,在设计中处理好内在形式和外部形式,也就能较全面体现陈列这综合艺术的个性特征了。

二、创造完美形式

陈列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离不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美,特别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

陈列、展览总是供人们观看的,除去内容和主题思想能够打动观众外,美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美观是陈列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设计师能否把握美观这一原则,也就成了设计成败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这种潜移默化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这一方面,博物馆陈列艺术有其它艺术形式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它以实物为基础,通过综合的艺术手段烘托内容主题,同时又有效地展现出展品的美感和组合,表现它们的形式美,陈列形象的美感作用观众是都能体会到的。

1. 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陈列艺术设计,重在要寻找到好的表现形式,人们长期以来把陈列艺术设计冠之为形式设计,可见形式推敲的重要性。许多实例表明: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是容易被观众接受的。这是因为陈列、展览属于社会性大众文化活动,它对各阶层人士开放,它又是多角度反映着社会生活,除去内容上尽量贴近现实,形式上也必然应当跟随时代脚步。美的形式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设计师应把握一个时代的审美特点,这样在处理具体艺术性问题上才会有创作源泉和观众基础。脱离这个基础,供谁去欣赏?创造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于摆好观众的位置,把观众纳入“展”与“观”的整体活动中来,把观众的参与作为形式构成的有机因素来作安排。

3.深圳近代史陈列中火车站微缩景观 4. 深圳改革开放史综合展示

5. 香港历史陈列景观中先民造屋 6. 香港历史陈列人性化设计中台阶与坡

道并行

7. 某出土文物展环境以黏土砖为衬托材料

在陈列艺术设计上,设计师要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既含有民族的、地域的因素,还要有时代风尚,同时也反映着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和追求。陈列艺术设计中,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可以创造出新的形式。如数字技术的引进,过去纯静态的陈列被动态打破,橱柜式的封闭陈列已被开放的形式局部取代,完全的实物陈列已变为实物和场景混合陈列,这些手段既是科学的又是形象化的。它更有助于观众的投入和参与,特别是自然类、科技类的陈列、展览更是如此。

在对陈列艺术设计的探索中,还应当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广泛地吸收其它艺术形式来完善陈列艺术形式也是必要的。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空间构成,甚至现代装置艺术原理的具体运用,都会增强陈列的形式感和形式美。其它诸如景观复原、蜡像等,作为陈列内容的补充,都可以丰富陈列艺术的形式。陈列艺术设计师要有超前思想,不能停留在旧的模式上。应该追求博物馆陈列这一综合艺术高品位和高水平。

8.某陶瓷展柜内陈列以纹饰展开图辅助文物展品

2. 追求严谨的艺术结构

陈列艺术设计的组织安排,称为艺术结构。组织安排是对内容主题而言,结构是指内容组织安排的手段和方法。一个完整的陈列、展览,就是根据内容的提示而把一个个的实物展品组合、编排起来,从而反映出有关文化、科技或历史的主题。外在形式是靠展品以及烘托展品的物化环境共同显示出来的。这种显示是一种艺术的组合,它要求个体与个体之间、展品组之间、场景之间有机联系,达到前后连贯,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一般艺术作品结构讲究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尾,陈列艺术也是这样,它很重视序幕、主体陈列、结尾三块结构。无论在空间分配、分量安排、表现方法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中对陈列的艺术结构既要在陈列平面布局中做出安排,也要在空间序列中借用空间构成原理处理这种关系,不论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都应当在结构上做到紧凑而不松散,完整而不拖沓。另外,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处理结构问题,还应当注意对实物展品与辅助展品之间、立体展品与平面展品之间、动态陈列手法与静态陈列手法之间以及多种表现手法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现象,给予适当的平衡和衔接,要从层次关系、前后顺序关系上进行部位或分量的调整,做到使陈列艺术结构在整体上严谨统一。

3. 创作完美的陈列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都要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陈列这一艺术形式也具有形象性这一本质特征。可以说,形象性是陈列、展览反映生活的基本特性,不管是反映历史还是现实,都是如此。在创造美的形象上,陈列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可以做到具体、生动、典型。如果说文学作品创造形象是通过文字塑造出来的,那么陈列、展览区别于其它艺术则是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的,讲人是具体的人,讲物是具体的文物、标本,讲事是演变或衍生过的历史,讲环境则是原址、原状或以原址为基础的复原场景,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够达到如此真实可信。因而形象的具体化和科学性是陈列、展览的独特个性,由此而创造出来的陈列形象具备了无可置疑的真实感。

陈列形象除了具体化还有生动性的特征,艺术设计对于展品组合、场景安排都不是简单的分类排列,而是运用陈列特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的组合。这样,展品不再是独立的单个的器物,而是对于阐述主题思想有强烈内在说服力的陈列形象。文物组合会使缺乏生命活力的文物、标本透出富有深刻含义的信息,产生新的意味。另外,活泼多样的陈列手法,艺术设计中对各种展品加以精心装饰布置,揭示展品内在活力使其表面化,陈列在整体上也就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4. 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

陈列、展览是讲究创造并善于创造环境氛围的艺术,愉悦美好的环境是陈列艺术美感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细作分析,博物馆陈列的环境氛围应当指两个方面。一是直观的现场环境氛围,这是靠陈列现场空间、设备以及精美的展品、柔和的光线色彩、适宜的人控气候以及悦耳的背景音乐等综合形成的,给观众留有一种恬静、高雅的美的环境享受。陈列环境没有精心布置,观众得不到周到的服务,感受不到特有的艺术情调渲染,怎么能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的观众呢?如果把博物馆陈列环境氛围搞成游乐园的样子,也是违背博物馆特性的。因此,设计师应当把握美的原则,这个尺度很重要。

另一种是对历史或自然环境氛围的感受,这需要依靠设计中对陈列内容的历史背景做形象的揭示和烘托,引导观众在参观中体味这种旷古的历史氛围,如两汉历史陈列中运用了龙飞凤舞、朱墨、土红相间的漆饰纹样图案造型来烘托环境,人们自然有一种对汉代艺术雄浑博大的体味。热带雨林场景带给观众的绝不会是沙漠的干旱。这种历史氛围或生态氛围对观众起着一种不可言传的美感传递作用。

三、满足实用功能

作为综合艺术的陈列、展览,不同于纯学术研究,也不同于纯造型艺术创作。它依据大纲内容做出形式设计,既要体现与思想内容完美和谐的内在形式,也要通过设计解决大量的外在形式,解决为数不少的符合布展要求、参观活动中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造型与结构问题。概括地讲,设计应适于陈列形式构成需要,做到科学合理,满足陈列物质功能要求。

从现代艺术构成原理来讲,陈列形式构成是涉及平面、立体、空间和色彩各个部分的。而且这些构成形态又都交融在一起。如版面设计多运用平面构成,设备道具多来自立体构成,空间布局又完全是空间构成各种原理的汇合。熟练地运用构成原理解决形式结构问题是必要的,但是绝不能脱离具体陈列对象进行设计。艺术设计要围绕展品的布置和观众的参观来解决一系列功能性问题。仅展厅内主要有空间布局、展品布置、色彩光照、展柜道具设备、版面文字、参观路线等。布局是整体问题,它在限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安排,其任务是把一切陈列物件分门别类地进行组合配置,分别安排一定的空间位置,该连贯的连贯,该分散的分散。布局又同参观路线相联系,陈列内容要求连续性展出或非连续性展出,这就决定了布局安排的功能性特征。可想而知,通联式展柜展壁可满足连续展出,散点布陈的中间立柜、展台则适合可独立欣赏的艺术品陈列,这足以说明展柜道具设备也具有特殊的功能要求。陈列形式构成和物质功能需要有着自然的联系,因此又应注意处理好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布局有变化但要合理,参观路线讲曲折但要通畅便捷,陈列设备道具应牢固稳定并便于调整,展品布陈错落有致系统有序,色彩光照应和谐宜人,版面排列高度应合适。总的来说应当是整体性强而不零乱。

陈列艺术设计想要做到科学合理,还应当以人体工程学为出发点作衡量标准,将科学性渗透在各方面:比如版面文字大小、字形字体、配色应当以人的视距、视环境等多种因素来确定;色彩的冷暖、光照的强度都应以测定的科学数据为准。科学重在严谨,不得丝毫疏忽,计算中的数据有时要精确到毫米,在图纸上要一丝不苟,否则部件之间无法吻合,比如玻璃橱柜的推拉轨道设置就相当精确。总的来说,科学合理应当着重以下两点:一是结构应符合力学要求。设计中遇到不少结构上的问题,结构的方式,结构点的部位选择,都与力学相关。展品的布陈涉及到重力、应力和静摩擦力作用,瓷器放在玻璃台上总有滑落的感觉,放在呢绒面上则就不用担心了。一些特殊的展品、超重的展品的承受关系应当有科学计算才行。另外设备、楼板的结构与楼板的荷载力都是设计中应科学计算不容忽略的问题。二是选材适应加工条件。陈列设计应用材料纷繁复杂,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审美着眼于材料个性特征和肌理效果,科学着眼于材料的性能和加工适应程度,材料性能主要指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各种参数,对此,设计师手边应有材料学依据,陈列艺术既用到硬质材料,同时也用到软质材料。以钢铁、木、石、玻璃等为主的硬质材料多用在设备和道具、空间环境构筑上,取其性能坚固耐用;软质材料如石膏、树脂、纺织品、人造革、涂料、纸绢等,取其有贴附性,多用在装饰和饰面工艺上。设计师应当熟知材料性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空间场地是陈列、展览赖以存在的最基本条件。陈列的规模和场地空间大小成正比例,选定场地应当以适用为宜。小不足以容纳展项,大则浪费面积并带来新的负担和不适用,过大的空间造成拉长展线,引起结构松散,无形中增加了观众参观路线,这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和陈列结构的合理性的。片面强调陈列空间的高大气势是不足取的。

四、保障展出安全

安全是陈列艺术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原则。这主要着眼于展品的安全和观众人身安全。对展品来说,应尽力排除人为因素破坏和自然因素的损害。设计师应从陈列环境、陈列设备、陈列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处理。

1. 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创造对文物展品的科学保护条件

从保管角度讲,展品的保护是指两方面:一是博物馆小气候环境下对文物的科学保养;二是博物馆环境内对文物安全的保护。博物馆气候是一定人控条件下的小气候,常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表示,这是立足于对展品的防与治,避免温湿度剧变,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灰尘、光线、昆虫、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损害。当然,博物馆气候的创造是在大自然环境下的小气候,必然又要受到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现实中不管什么地方,温湿度的逐日变化,都要受到日照、降水、风沙、观众流量等因素的牵动。建筑房间的朝向、开窗面积的大小都是直接的波动因素。对展厅环境的这些要求与藏品库必备的文物保护环境要求是一致的,设计师应当了解并将其纳入总体设计思考范围中来。一般情况下,库房和陈列室的温度为 15℃ -25℃,相对湿度为 45%-65%。指标在此数值之内缓慢波动,对文物的保护是适宜的。调节室内气候的措施,就国内外博物馆而言都是现代化设备和传统方法并用,要因地制宜。

2. 防盗、防火、防震等技术预防是设计中另一重要安全因素

我国法规明文规定:“博物馆是国家必须严加防护的要害部门之一。”陈列厅是法规中列出的博物馆重点要害部门之一,它既是文物的存放点,又是观众的集散场所,同时也是筹备陈列展览的制作现场。水、火、电都在此范围内运作,防盗与防火是不能忽视的,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应同安全保卫部门制订防范措施。一些先进地区的博物馆其安全现代化程度较高,其展品、展柜、展厅、中心控制室、市内消防机构相联通。它从现代科技入手,与现代社会管理双管齐下,形成了博物馆安全保卫体系,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物展品在展览中失盗,展厅环境中火灾的发生,国内外均有报道,因而更应引起设计师的重视。

3. 其它安全因素

陈列艺术设计中安全设计的第三类问题也与设计师有直接关系。一是对展厅内外环境非安全因素的排除;二是对陈列设备安全系数的推敲;三是对陈列布展方式的选择。对环境应考虑门窗的护栏,水源、电源合理调整以及其它污染源排除。总体布局上也要考虑防盗和消防通道的畅通。为此,陈列室布展设计中对于空间环境的处理,涉及到布局安排、观众疏散通道调整,这不只是形式问题,应在科学合理布局后,有系统标志显示。

陈列设备应尽量选用安全系数高的材料和结构方式。在陈列布展方法上,应慎重选用艺术而又安全的方式。比如摆在方台上的器物是安全稳定的,但吊挂起来也许更活泼一些,但是吊挂的绳索如果不足以承受长期的应力,将会危及展品和观众的安全。实物展品陈列的高度,地面台座能否护卫裸置的展品,台面的质地会不会造成展品的滑动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应在设计中加以科学处理。

五、力求经济合理

我国博物馆陈列的经费比例近年在快速增长中,如何花好这笔钱,办出真正高品位的陈列,不能不考虑经济的投入和最后的效果。从实质上看问题,陈列、展览作为一类综合艺术设计,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特征本来就和经济有直接的联系。搞设计,不考虑经济就必然脱离实际。钱学森同志认为:“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等多种考虑。”这个见解是很中肯的。实践证明,把经济作为一个设计原则提出来,不仅不会限制设计师的思路发挥,同时可以使设计思维更趋于全面合理。事实上,经济问题是和实用、美观相关的。陈列设计的对象是展品和与展品相关的物质设备,这些设备的合理性本身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它的使用程度,二是所采用工艺制作的经济指标。可以这样说:华贵的东西 ( 包括设计和制作全过程 ) 就其客观效果来看不一定就适用。如果设计只求表面奢华,不尚纯朴,只能导致乞灵于贵重材料和繁琐装饰,暴露设计者艺术素质低下、修养不足。古希腊人说:“艺术家不能做得美丽,因此只好做得豪华。”可见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应该做到“惜墨如金”,摒弃繁缛装潢,努力在整体美学品位上下功夫。经济在这里既指耗费的多寡,为此应当进行预测核算,避免奢华,杜绝浪费。但也不能苛求无米之炊,而是经费投入合理,要求设计师在经济条件制约下使陈列、展览设施达到实用、美观、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这就有待设计师在调整下述主要的几个关系过程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1. 选用材料多作对比

能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特点,巧妙运用材料本身纹理、色泽、质感等特征,放弃一切虚浮多余的装饰,这是选材的着眼点。在材料设计中围绕着实用、美观和安全应作综合对比。因为陈列艺术设计中项目较复杂,用材用料较广泛,有陈列设备制作的材料,有环境装饰的材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饰面工艺不同,选用材料又各异,可以露材质,也可以纺织品蒙饰。同样是涂料饰面,可以用高级漆面,光滑如镜,也可以用亚光漆,温润宜人。进行材料选择不可能抛开功能要求、审美要求和安全要求,同样也不能不考虑经济这一决定因素。

2. 慎重选择制作技术方案

陈列艺术设计可调动一切技术手段实施制作。所以有人说,陈列、展览是“聚技术总汇、集艺术大成”的综合艺术。在当今技术发达、艺术花样翻新的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有传统手工艺型的,有机械加工型的,有现代电子技术型的。比如陈列中见诸版面的文字处理手法,其技术和最后的形式即可列出许多种来。但是究竟哪一种更实用美观,更经济合理,这就必须要经过慎重选择。在选定某种技术方法时,同时要注意认真研究加工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只有完善各个环节,并使复杂的工序达到简化,才能实现技术方案整体上的完美和经济。可以这样说,技术工序每复杂一步,就得增加一分经费投入,如安装陈列柜的大玻璃,如果按模数设计,选用标准尺寸产品就省工省料,否则横切一刀、竖切一刀,既容易损伤玻璃,又费工费料,所以充分发挥结构技术的特点,认真研究施工制作中各个技术环节,避免一切使生产复杂化的做法。选择切实可行的加工技术方案,必然减少经费投人。

3. 紧凑安排工期

设计完成后,制作施工总有一定周期。周期长短直接与经济发生联系,因而紧凑安排工期也是陈列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点。一般说,陈列、展览中的制作分为技术性和艺术性两类。前者涉及技术质量,后者涉及艺术质量。质量和工期似乎又是矛盾的两方面,对于一定的项目给予充分的制作时间是必要的,对于整体的陈列、展览工程项目来说绝不能采用松弛的施工安排,一定要把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结起来,做到同步正常运作,避免一些工序不能很好衔接,延误时间,拖拉工期。特别应随时矫正实施中的方案局部变动问题,避免返工误工。这里应该借用系统工程理论来管理,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在陈列、展览中,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清楚,经济问题和美学问题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两个问题要求统一时,经济问题总是具有决定意义。设计师对经济问题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不愿竭尽一切努力降低造价成本,不在实用和经济的条件下来处理美观问题,必然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博物馆事业在中国已历经百年,近年来进入了一个最快的发展时期:数量增多,投资加大,陈列展览品位在努力提升。但实践的步伐匆匆,理论探讨却相对滞后,陈列展览的一些基本理论需要廓清。

如果说博物馆陈列的宗旨是信息理念的传达,那么,陈列展览的个性特征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经验告诉我们,陈列展览这一大型综合艺术须通过系统工程管理去运作,才能实现策划——设计——施工制作的全过程。在一个项目具备相应条件并立项的情况下,对于该项艺术工程的设计师和掌控者来说,遵循上述五条原则尤为重要,对于评估一个陈展项目,着眼点也将由此决定。

第9篇:博物馆设计与布展程序规范

根据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内在的客观规律,一个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的科学程序宜为:选题研究→工程立项→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规划→形式设计→工程委托与招标→制作与施工→布展→监理→决算→验收→审计→评估。总结中外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的成功经验,每个程序应该具备如下明确的规范的管理要求:

选题研究是指确立展览的主题,为此必须研究展览的动机、社会需求、收藏基础、学术基础等,在此基础上确立展览的主题。

工程立项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起草立项报告、编制经费预算、工程进度、效益分析、经费筹措和建立组织班子。

内容设计阶段主要要完成的工作有主题提炼、结构策划、文本撰写、实物展品资料汇编和辅助陈列资料汇编。

建筑空间规划阶段主要任务有文本撰写人与形式设计师对话、形式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对话、陈列展览的基本形式和风格确定、陈列空间的使用安排和特殊空间要求。

形式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展览总体设计方案(展示构想、展示架构、展示空间设计、功能动线分析)、展示家具和道具设计、展示灯光设计、辅助展品设计、版面设计、多媒体规划、互动展示装置规划、常规的扩初设计方案(平面图和效果图)、深化设计方案(施工图)、编制布展概算书以及设计方案优选。

工程委托与招标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施工单位资质认定标准、施工单位资质认定、编制委托或招标文件、委托或招标、编制工程进度表、施工方案评审和优选、签订合同。

制作与施工阶段主要任务有制作与施工组织、制作与施工方案制定、工艺和技术要求把关、进度控制、预算控制。

布展阶段主要任务是甲乙双方配合完成展览设备和大型辅助展品的安装、实物展品和辅助展品的布置、展览和安保协调、按需调整展览的设计和工艺。

监理阶段主要任务包括监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组成、确立监理标准、技术监理、经济监理。决算阶段主要任务是严格按计费标准逐项进行。

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有验收人员的资格和组成、确立验收的标准和内容、按验收的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

审计阶段主要任务是由国家审计部门按《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计费标准》独立进行审计。

评估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评估工作的组织、评估方法的选择、收集分析反馈信息、社会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展览工作总结。

为了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程序和规范的实施和操作,还必须制定如下标准:

一、《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企业资格认定标准》

陈列布展包含美化装饰,但绝不是建筑装潢。陈列布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活动,搞出不伦不类的展览,牺牲的是博物馆展览的艺术水准,损害的是博物馆的利益。为了规范博物馆布展市场,进行有序竞争,使真正擅长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的企业来承担博物馆布展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保障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二、《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和施工图纸技术标准》

目前,一方面博物馆建设方对展览形式设计和施工图纸技术标准提不出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博物馆展览设计和施工方提供给博物馆建设方的展览设计和施工文件的规格、内容、程度和数量等也不尽相同。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双方的矛盾,而且容易对展览的实施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和施工图纸技术标准作出明确的规范,使甲乙双方有章可循。

三、《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计费标准》

目前尚无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的国家计费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博物馆建设单位和国家审计部门往往以建筑装潢业的国家标准来套博物馆布展工程。显然,按装潢业的定额标准来套博物馆布展工程,特别是布展中大量采用的绘画、雕塑、模型、景箱等是不合理的。为了规范博物馆布展工程的取费,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维护甲乙双方的合理利益,也为了便于工程决算和审计,必须制定专门的博物馆布展工程定额计费标准。

四、《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评审委员资格认定标准》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既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工程项目,也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程项目。显然,建筑和装潢行业的专家是难以胜任博物馆展览设计、施工的评审和监理工作的。因此,为了加强对博物馆展览设计和施工的有效评审和监理,应该制定《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评审委员资格认定标准》,以便让真正懂得博物馆、懂得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的专家来对博物馆展览的设计、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作出正确的评审和有效的监理。

上一篇:公司博士后管理办法下一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