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工作措施

2022-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信贷工作措施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摘要:

由于目前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日趋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存在信息不对称、周期短、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在大力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从而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存在原因,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中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及相应的方案制定,以促进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在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在现阶段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且中小企业在带动就业、活跃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现在我国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占到全国注册企业总量的99%,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都是由中小企业来提供的。因此,近年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开始成立专门的机构,并创新产品、流程和机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力度。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的存在,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加,由此可见,研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存在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并化解风险,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大力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因素分析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全球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滑坡,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下滑的姿态。因此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中小企业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和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因同行业激烈竞争而放宽信贷准入条件带来的风险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在争夺企业信贷客户的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机构为了争夺客户却往往忽视了风险,放宽批准贷款的条件,虽然明知企业客户的信誉不高,却还许诺给其发放贷款;或明知有些企业在贷款条件中达不到准入的要求,例如经营效益亏损、市场不够稳定、产品比较单一等情况,还是给其发放贷款,所以就容易造成信贷风险。

2、 因企业客户超负荷经营而导致的风险

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期进行分析,一些经营期超过了十年的中小企业客户经过长期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成为了优良的企业客户。而一些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客户,由于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本较少,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这些企业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往往会超负荷经营,甚至把借贷的生产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上,从而使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造成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归还。有的中小企业客户甚至要先得到银行继续贷款的承诺后,才肯借款来归还银行的贷款,然后又将贷款资金用来堵住临时借款的缺口;若银行一旦将贷款收回之后推迟发放,或是不再发放,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生产甚至倒闭。因此,企业客户资金实力不强,超负荷经营也会造成信贷风险。

3、 因抵押担保条件不足而导致的风险

一直以来,抵押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的瓶颈,然而因为抵押担保不到位造成的信贷风险,也是困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大难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但是应担保抵押落实后才能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而受到地方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中小企业在起步时由于经济实力的不足,或者租赁和自有的厂房权证不齐,或者无力缴付国有土地的出让金而无法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或者难以获得信用担保,因此不能如愿跨过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门槛。而一些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也存在超额抵押、权证过期、权证不齐等抵押担保有效性欠缺的现象,毫无疑问会使银行的信贷资金产生风险。

4、 因贷款用途转移而导致的风险

银行贷款应专款专用,这是信贷管理中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再加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其实是个体企业,因此银行对信贷资金专款专用的监督非常困难。一些中小企业或将贷款资金投入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或将贷款资金进行股本的权益性投资,或将流动贷款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的建设等。贷款用途的转移,一是违反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二是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影响正常生产;三是一旦国家政策改变或投资失败,银行的信贷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因此,贷款用途转移而导致的风险已成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5、 因员工职业道德而导致的风险

银行信贷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既要严格地执行信贷管理的规定,也要遵守市场的法则,同时还不能忽视职业道德引发的风险。职业道德风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内部员工职业道德的问题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如少数银行信贷人员暗中和企业勾结,对银行贷款进行诈骗。二是企业客户的信用道德意识差而导致的信贷风险。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淡薄,随意拖欠贷款本息,重贷轻还,有的企业甚至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抽逃资金的行为,严重危害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这类信用道德意识问题而导致的信贷风险也值得银行关注。

二、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措施

从2009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转好,实体经济经营状况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企业家信心指数不断攀升,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需求指数现在开始稳定攀升。然而,在各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一定不可以急躁盲从,从而忽略了风险防控。

1、 规范竞争市场,严格把关信贷准入的条件

随着经济的趋热,银行业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但这种竞争应建立在规范之上,杜绝各类不正当竞争。各金融机构应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强优质服务,更新金融产品,开展正当的营销竞争,确保业务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二是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管理方式,面对新行业和新科技产业,要提高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对看得准的项目及时给予信贷支持。要抢先机,抢抓市场中优质龙头客户,抢占发展先机,保证业务质量;要从最基础的阶段培养客户忠诚度,减少存量优质客户流失风险。三是严格贷款准入条件,严格贯彻相关行业、客户准入和退出的政策及标准,对盈利能力较差、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企业,在审查企业的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四是央行和银监会对不正当竞争要严肃查处,以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2、 加强调查的力度,规范调整信贷企业结构

金融机构对现有的中小企业贷款客户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到重点支持、参与改制、帮扶解困,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贷款质量。要用好当前行业限额管理方面对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在发放贷款时,要合理筛选,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经济实力调查,选择那些产品销路好、经济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另一方面在贷款发放后,要及时对贷款用途进行全程监督,帮助企

业当好资金用途的参谋,促使企业正常合理使用资金,要尽可能阻止企业盲目投入,为企业把好资金使用关。要坚持按照客户、产品、区域、行业有效匹配资源,以有效规避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形成中小企业信贷对银行利润增长的有力支持。

3、 加强规范,确保抵押担保手续到位

一方面银行要通过各种途径,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贷款抵押的瓶颈。如: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通过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商,妥善解决在土地、房产所有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落实权证问题。另一方面银行要严格规范,把好抵押担保手续关,对那些权证不齐、所有权有争议、不能办理抵款的企业要抓紧落实权证问题,及时办妥抵押登记手续,确保银行贷款的安全,减少风险产生。

4、 跟踪管理,加强贷款用途的监督。

银行要认真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加大对贷款的跟踪检查力度;要切实加押登记的贷款企业,要严格遵守制度,不得随意发放贷款;对已发放贷强贷后管理,坚持做到检查制度化,操作标准化。要密切关注贷款企业资金动向,对那些将贷款资金挪作他用的行为要及时阻止和警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5、 加强教育投资力度,增强遵守职业道德意识

一是要加强银行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严禁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二是要努力培育社会信用环境,增强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银行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客户宣传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道理;同时对于那些不守信用,逃废银行债务的客户要依法起诉收贷,维护银行的权益。

三、小结

现阶段中小企业要重视自身的风险所在,要认真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化,承担起在国家经济当中发挥的作用,认真履行好职能,为国家为人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丹, 冯嘉. 对我国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J]. 中小企业科

技, 2006,(12). [2] 后斌, 杨礼英, 郁永健.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J]. 现代金融, 2005(12). [3] 姚远. 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J].中国城市金融,2003(06).

第二篇: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措施

一、培养合格的信贷队伍

在信贷业务中,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引进人才。加强信贷人员对各种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对《合同法》和《担保法》的学习;加强职业教育,要培养其运用金融、会计、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力,更主要是强化其职业道德。信贷人员应该抵制各种诱惑,视信用社的资金是自有资金,

对不该、不能发放的贷款,杜绝发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从贷款的始点彻底杜绝信贷资产发生风险。

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

贷款操作程序是指贷款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各项环节,是保证贷款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合规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立信贷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贷款展期、逾期处理、信贷制裁等环节。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建立信贷关系十分重要,近年来农信社为农户发放“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就是建立信贷关系的体现。然而农户以外的贷款,农信社却往往忽略了建立信贷关系的环节,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

三、健全内控制度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信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不断强化信贷员和信贷会计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作用,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情况,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

四、强化风险管理

农信社在各种风险中应始终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安全经营,提高资产质量。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应该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其次在借款个体上,贷款不能垒大户,目前农信社普遍存在借名(户)贷款,累加了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信社实际情况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林业及个体经济发展中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在小额贷款、短期贷款方面做足文章,发挥农信社小银行的作用。

五、落实信贷员风险责任

要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信贷员要严格要求贷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贷档案,信贷档案包括: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担保人书面担保书、贷前调查报告、借款合同、贷款审批报告、抵质押物凭证和清单、信贷员承诺书、贷后检查报告、展期申请书、展期协议及担保人同意展期证明、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资料。其次要建立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奖惩机制,对贷款营销额大,且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一定比例的贷款营销额进行奖励,对到期贷款回收率低于95%的信贷员,按逾期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增强防范风险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第三篇:信贷贷款余额下降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XXXX支行

本月我行贷款余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尤其是商务方面余额下降较为明显,但是在月末几天内,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余额下降控制在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虽然在本月最后我行控制住了余额的持续降低,并且有一定的回升,但是我们仍旧是负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几位余额较大的个人商务贷款客户资金回笼提前还款;二是XXXXXX市场贷款客户贷款已经结清,没有大规模地进一步形成再次贷款,综合两方面原因导致余额大幅度下降。

抛开这两方面的表面现象我们应该能更深入地发现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自身的原因,最主要是没有将我行的贷款宣传贯彻到位,虽然前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但是没有完全深入到潜在客户群中去,进一步形成再次贷款;同时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做好贷后回访,了解了客户贷款的使用情况却没有进一步了解客户贷款需求的空间以及没有形成进一步合作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在客户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宣传效果,利用老客户带来新客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业务发展方式,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起这一加强宣传的提升业务的途径。

面对贷款余额的下降我们深感压力的存在,在压力之下我们也应理性对待,在充分讨论、思考各方面原因的同时我们也针对 1

之前工作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当前信贷业务发展方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力求促进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在目前状况下,我行必须进一步加大业务宣传力度和积极开发需求量大的潜在客户源。

一、强化宣传,扩大我行的影响力。我行应通过营业网点内外的LED电子滚动字幕宣传、农村集贸市场现场宣传、派发宣传单、邮储网点悬挂横幅、在各村醒目位置张贴喷绘广告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小额贷款的知名度。

二、在强化宣传的同时也要注重老客户的维系。老客户的维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贷后维系老客户及时了解客户的贷款使用状况和未来潜在的贷款需求,通过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将我行影响深入客户心中,形成长期的业务往来;二是通过老客户来宣传我行的贷款,老客户的经历是值得其周围的亲戚、朋友借鉴的,利用老客户周边的“圈子”以点带面,形成更多的潜在客户,也将会是我们发展业务的一个重点。

三、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积极开发需求量大的潜在客户源。对行业性的市场进行分析,通过多方面询问、探索,掌握行业性市场大致的资金需求,确定该行业能否成为我行的真正潜在客户。在确定潜在客户源后改变等客上门的工作方式,针对该行业确定可行的贷款品种,对该市场进行宣传营销,及时走访了解信贷需求情况。

四、加强风险管理,合规开展业务。在积极开展业务的同

时我们仍旧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牢固的风险观念,把控好风险,不能因为业务开展的需要而忽视风险隐患的存在。将信贷考核与风险把控和合规经营联系起来,在依照原有的信贷绩效考核办法指定绩效的同时,也应参考其他潜在风险因素和经营合规性,使其能够对信贷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可以促使信贷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业务更加负责。对已发放的贷款仍旧要不定期对客户进行面对面回访,加强事后服务监督。

第四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信贷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获取盈利主要是通过经营信贷资产来实现的。而个人消费信贷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随着其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不少题和风险,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对策,化解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

个人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个人与银行单向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性,积极采取措施防范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近年来个人信贷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住房信贷、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个人信贷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其中,国家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是拉动个人信贷业务提升的主要原因。以中国建设银行来说,2010年上半年个人贷款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建行积极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房贷款需求,拓展支农、个人助业等新型个人经营类贷款,房改金融业务优势不断巩固,个人贷款资产 质量水平同业领先,贷款收益稳步提高。于6 月末,个人贷款增长14.63%至12,477.08亿元,占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上升到23.32%。个人信贷业务呈现出的快速增长态势,与中国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紧密相关,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个人信贷业务市场的主要份额。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露出来。为此,商业银行应结合个人信贷业务的特点,加强对该业务隐藏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二、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信用风险

传统的信用风险被理解为违约风险,即借款人因为外在或自身的种种原因无力履约的风险。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更多地指借款人失信,承约信用丧失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借款人对借款行为不负责任,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责任心,或者是有意隐瞒真实目的、骗取贷款的欺诈行为。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因客户的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千亿元。

(二)、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市风险、汇率风险等,或者采取不当的经营策略而引发的可能威胁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等,都可以归并为经营风险。相对于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风险的特征,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较多。

(三)、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信息系统滞后,加之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无视信贷资产风险,违规操作,盲目发放贷款,由此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

(四)、政策与法律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的金融政策或相关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出台,引起市场波动,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而法律风险通常指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中违反了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或者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依托和保障所引发的风险。

三、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因素

消费信贷风险是指银行消费信贷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个人消费信贷存在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风险隐含其中。对于消费贷款业务来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即因个人消费者不能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协议行事而对银行信贷资产收益造成的风险。

(一)、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有关规范消费信贷活动的法律规范,特别是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不健全,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消费信贷期限长,客户分散,不确定因素多,银行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很容易造成一些借款人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欺诈。此外,关于抵押物的处理、拍卖等问题,银行在处置个人抵押财产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市场保障。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变现成本较大,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由于缺少法律规范,个人消费信贷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随意性很大,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商业银行难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消费信贷资产,增大了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

(二)、银行内控制度欠缺或管理手段落后加大业务风险

目前,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内控制度欠缺,管理手段落后,内部管理薄弱。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信贷业务时间不长,缺乏个人信贷管理方面的经验,而且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相当一部分银行没有配套的业务管理系统,仅凭人工统计,难以管理和实现资源共享。个人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操作手段落后等因素也是制约个人信贷业务发展

的主要原因之一。个人信贷业务在国内起步较晚,商业银行从事该业务的人员不足,往往不能做到在对每笔贷款的审查、审批时都与借款人当面核查相关材料,加上一些业务人员素质不高,贷前调查不严,贷后监督检查又往往流于形式,一旦出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增大。

(三)、信用风险是个人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方面,指个人客户作为债务人在信贷业务中的自行违约或作为保证人为其他债务人提供担保过程中的违约。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个人信贷的开展程度。在欧美等国家,个人信贷之所以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消费方式,除传统观念的差异外,主要是个人信用制度、银行或专业评级公司专业的信用评级体系等比较健全。另外,由于具有先进的信用消费管理体系,银行和商家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消费者的信用情况,因而能够迅速确定是否应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消费者到银行申请消费信贷业务,银行可通过专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对申请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分,通过相关系统查询该客户以往贷款有无不良记录,判断客户能否按时还款后,再通知下一流程办理相关业务。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可以借此查询个人信用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银行信息不能完全收录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时甚至根本查询不到申请人的信用信息,银行只能掌握申请人提供的有限资料,在审批时缺乏相关依据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银行只是对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基本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是参考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询的个人征信报告,而有的客户和银行没有发生过业务关系,信用报告就无法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对于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银行仅能参考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或其所在单位的证明。客户此前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银行更是无从了解。

我国个人收入不透明,个人征税机制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持有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目前仍采用的面见核查或上门调查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无法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银行和客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此外,由于政策或市场等一些不可控因素,有些借款人会出现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情况,导致贷款无法按期归还,形成逾期或不良贷款。例如,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一些银行给某些高校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许多银行采用的是信用方式,四年后,无论是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或是学生主观因素,一旦贷款不能按时归还,即会形成逾期贷款。这种逾期贷款一旦产生,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大学生一旦毕业,要么因其未能就业而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要么是借款人无固定居所而使商业银行很难查寻到其去向和收入状况,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不良贷款。

四、商业银行应对个人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个人信贷业务对于商业银行乃至整个经济市场的重要性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它的健康发展就成了整个社会需要高度关注的事情。针对上面提到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防范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消费信贷市场的有序运行,应该尽快制定和颁布消费信贷法规,明确消费信贷活动中相关主体的职责义务和相关权利,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法规体系,一是尽快制定一部综合性的《个人消费信贷法》,对与个人信贷有关的问题进行明确规范,充实我国《担保法》中有关个人消费信贷的条款;二是要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对消费者失信行为的惩罚办法,用法律手段规范消费者的借贷行为;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等相关制度,从而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

(二)、完善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必须严肃信贷纪律,责任明确到位,一旦出现问题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贷前要严把信贷入口,有规划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严格规范各环节操作流程。在审核贷款申请时,主要侧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个人信用记录、个人负债比率、个人保险等。抵押担保并非万全之策,抵押品也存在风险,要明辨借款人的实际收入水平。贷中,进一步明确各操作岗位的关键所在,规范操作,做到任务、权限和责任的统一。贷后,从跟踪、监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监控。贷款发放后,银行要密切关注客户的还款动态,当有拖延现象时,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对于具有还款能力而故意不还者,从信函通知到口头通知、加收逾期贷款罚息,直至处理抵押物甚至诉诸法律。对于多次恶意拖欠贷款者,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贷款。对于贷款到期潜逃和下落不明的借款者,应提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协助查寻。

(三)、逐步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全将有利于降低消费信贷的交易成本,抑制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逐步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是商业银行进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制度环节,是商业银行管理消费信贷风险的起点。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社会范围的个人征信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是银行控制个人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已基本实现了以内部信用卡和储蓄账户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建立的个人客户资源数据库,各业务部门可根据需求提出申请,经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后,由数据管理部门提取和使用客户资源。在客户在办理银行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同时补充客户新的信用情况以不断更新该数据库。各商业银行应共建信息数据库,而且要确保信息数据库能在全银行系统中共享。同时,应着手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这需要各金融单位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方能实现。其次,加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条例的法制化进程,尽快收录各金融机构、税务部门、海关、法院、企事业单位、居民水电费交款情况等信息入库,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工商审批、居民纳税情况等信息,评估个人信用等级,按评定的信用等级给予授信。

(四)、将风险转移引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由于银行难以掌握借款人的健康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变化,这就给个人消费贷款能否到期收回造成极大隐患。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的经验来看,避免

和防范消费信贷中的风险,主要是在建立个人资信评估制度和信用担保制度的基础上,将消费信贷与保险结合起来,以减少贷款风险,这是采用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不同的个人消费贷款购买保险公司对应的险种产品,可以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这种风险转移策略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例如,银行在发放某些消费贷款时,可以要求部分经银行评估认为风险系数相对较大的借款人必须购买某种特定保险,一旦借款人发生意外而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由保险公司向保险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赔偿金,而这笔赔偿金又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这样,一方面可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个人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险业的发展。当然,这种险种的保费应较低,在贷款客户的承受范围之内,使消费者在获批银行贷款的同时没有过高增加其成本,又可以得到保险的益处,而银行的信贷资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热点问题报告

(二)》,经济科学出版社

2、江其务、周好文:《银行信贷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马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当代财经》

4、杨福明:《西方商业银行信贷运作机制的特点及启示》,《经济问题》

5、马晨明,杨德术,冯宗德.警惕贷款客户陷入资本运作“黑洞”[N].金融时报

6、 《商业银行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新表现值得关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7、《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8、魏凡:《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陕西金融》

9、于至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对策》,《黑龙江金融》2011年02期

10、朱维巍:《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因素分析》,《会计文苑》

第五篇: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发展很快,贷款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但是,贷款操作风险也日渐显现,如何处理好贷款增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地防范贷款操作风险,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信贷风险

1、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实。一是贷款到期转贷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清利息,很多农村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贷的方式,特别是大额贷款到期后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其风险。二是通过转抵债资产的方式实现“双降”,并且抵债资产大多不能抵偿贷款本息,掩盖了贷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保证抵押流于形式。当前农信社规定了除小额信用贷款外,一般采用保证抵押形式,以防范贷款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保证担保贷款中,对保证人资信和担保能力调查不实,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导致担保流于形式。二是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在收回抵押物进行处置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而且对抵押物缺乏有效的监管,潜在风险大,监管措施不严,有些企业采取以次充好调换抵押物或者擅自处置抵押物,使抵押流于形式。

3、贷款管理不实。一是贷前调查不力,投向不准。对贷款实际用途不清,有的还存在放跨区放款现象。二是疏于贷后管理,贷款发放后未及时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查,贷款档案不全,保管不善,致使贷款管理出现出现漏洞。

4、内控管理不严。当前农信社建立了大量的信贷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制度流于形式。片面强调集体审批和审贷分离制度,认为只要程序“合法”的贷款就是“合规”贷款,而忽视了贷款的“三性”原则。二是农信社的各岗位之间、联社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会计、稽核监督人员在行使职权上缺乏相应的独立性,使内部监督与控制乏力。

5、贷款营销出现偏差。当前农村信用社为了开拓贷款市场,实行了贷款营销制度,把信贷人员发放贷款的多少直接与资金相挂钩,部分信贷人员一味追求贷款数量,而忽视贷款的质量,造成有的营销贷款形成了风险。

6、贷款责任追究不力。有些联社对放款责任的有关规定未进行细化和落实,有的地方信贷人员调动频繁,接任者不理旧帐,导致责任不清,责任追究也形同虚设。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坚持市场定位,立足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的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主、以小额贷款为主、以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农村信用社要加快发展,要占领市场,要提升地位和作用,决不能以偏离经营宗旨、出现贷款风险为代价,不能使贷款形成风险。农村信用社应更新思想观念,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支农服务水平,要站在大农业的高度来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继续加大对与“三农”相关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贷投入,真正找准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2、真实反映贷款形态,加大清收力度。农信社应按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特别是对办理转贷、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的贷款,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凡是生产经营不正常、担保抵押不足值、不能偿付所欠贷款利息的,一律不得为其办理。同时应制定农信社不真实反映贷款形态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应的处罚规定。

3、严格担保抵押手续。担保的意义在于当风险发现时,建立一种补偿的机制,使农信社的风险得已转移和化解。一是在办理保证担保贷款时,必须加强对保证人担保资格及其能力的审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可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通过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保险业务,当风险发生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从而降低农信社的贷款风险,或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以政府牵头,地方财政、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既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有效地防范了贷款风险。二是在办理抵押担保贷款时,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关键要看是否易于保存,不仅要看原值,更要看可变现净值,必须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贷款不得超过抵押物变现值的70%。三是在办理质押担保贷款时,必须与出质人签订质权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贷款一般不得超过质物现值的80%。

4、加强信贷管理。要全面推行包客户、包发放、包收回的贷款责任制,把贷款风险从事后认定改为预警式管理,使贷款处于严密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之中,真正把贷款责任落到实处。农村的信贷员要实行包片包村,城区的要推行客户经理制,实行等级管理,通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等措施,增强信贷人员管好贷款的责任心,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审计稽核、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贷款的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建立委派会计制、审计稽查特派制、职能部门监督问责制相结合的内控制度建设,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互制约性,有利于违规行为及时的被发现和制止。

6、明确放贷责任。要把贷款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上,贷款调查人要承担调查失真的责任,贷款审查不严的要追究其审查责任,经联社审批的大额贷款,如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超过有关贷款管理比例规定,要承担审批责任,贷款发放后,要落实具体的贷款管理人员,对贷后检查、催收不力,发现借款人改变用途等不及时处置或报告的,应追究贷后管理不善的责任。要细化贷款责任,明确规范的贷款管理流程,使贷款管理人员强化责任意识,改变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的现象。

7、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贷款管理,严把贷款的发放关。严禁发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超比例贷款,严禁发放跨地区贷款、化整为零、冒名化名、假担保和关联人相互保证贷款。对发放违规违纪贷款行为决不能心慈手软,要重拳出击整治,加大查处力度,把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到实处。对一般违规违纪贷款且金额不大的责任人,责令限期收回,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对屡教不改、违规违纪贷款金额较大的,责令其停职停岗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贷款,超期未收回的给予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8、提高信贷资金的流动性。保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是银行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流动性指标至关重要,信贷资金只有在周而复始的流动之中,才能有效地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要防范贷款风险,必须坚持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要严格贷款的延期和转贷规定,对没有正当理由转贷或延期的,要严格控制。

第六篇:浅谈目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施

【论文关键词】信用风险;信贷评估;信贷资金

【论文摘要】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消费信贷风险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它导致了银行业经营风险增大,影响了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笔者探讨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1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

1.1 信用风险[1]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方法,加上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和个人收入的不透明,所以银行无法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等状况做出的正确判断,经常发生各种恶意欺诈行为,信用风险因此造成。

1.2 流动性风险

消费信贷大多数属于中期或长期贷款,金额较大,但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却相对较短,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进而形成了“短存长贷”的局面,这使得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

1.3 抵押物风险

消费贷款大多数采用财产抵押的方式,在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按照合同规定处理抵押物品以抵偿贷款本息。但是可能会因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灾害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造成抵押物价格下降或价值灭失。并且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很多原因将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

2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原因分析

2.1 银行自身管理薄弱[2]

2.1.1 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的管理机制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往往不能够同时抓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例如,有些银行片面追求风险控制,没有做好业务发展,以使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也有银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只顾业务发展,而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地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2.1.2 缺乏有效的信贷评估和检测机制

有效的信贷评估和检测机制是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有效的贷款决策及贷后检测以防范信贷风险是很重要的一种途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没有的建立起来。

2.1.3 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长期以来,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对

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非常缺乏,银行忽略对风险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与不对称的信息资源,使得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与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

2.1.4 信贷队伍不稳定

随着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断发展,非常多的优秀信贷工作人员为了追求高薪和较好的职位纷纷跳槽,造成了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的大量流失,从而无法保证客户信息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加了维护客户关系的成本。而信贷岗位新员工的增多,因为缺乏对业务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对所在银行信贷政策的了解,从而导致各种贷款风险。

2.1.5 盲目营销,无规划地发放消费信贷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抢占市场份额,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求扩大盈利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的现象。如:有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贷款任务,这些基层行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每个员工下达一定额度的消费信贷任务;有些商业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这些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阻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2.2 借款人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或者借款人单位出具的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而没有对这些证明的属实进行调查。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不稳定或者暂时失业等原因,无法按期还款,导致银行贷款难以按时收回的现象经常发生。

2.3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3]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法律。现行的法律条款基本上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性个人贷款的条款,对于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数量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从而导致信贷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3 管理措施分析

3.1 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信贷经营管理体系

按照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银行应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实行风险监控和审慎经营,使消费信贷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的程度。严格贷款操作流程,规范贷款手续,使每笔贷款业务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各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立、完善信

贷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二是建立、完善信贷资产风险化解系统,三是加强贷款管理,把贷款的“三查”工作落到实处[4]。

3.2 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研究

各商业银行要做到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加强行业及其信贷投放的跟踪研究,强化行业信贷授信的总量控制。要将“压力测试”引入风险管理,尤其要将政策环境变化纳入测试范围,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要高度重视对产能过剩行业已授信客户的授后管理,及时跟踪了解政策、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变化,有效识别和衡量信用风险,研究制定积极的防范化解方案。

3.3 信贷资金市场化

为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银行贷款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坚决杜绝人情贷欲,遵免风险贷款,应以“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为原则,走市场化道路,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把握行业生命周期。银行要把信贷资金投向确保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和项目,尤其要增加对科技含高、信誉优良、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经营规范、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贷投人。

3.4 大力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个极为紧迫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需要信贷人员具备多方面的品质,如:较强的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质、较高的宏观政策水平和较精的微观分析能力。因此,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创造以人为本、积极上进的企业文化,激发信贷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常新萍,张国花.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06.

[2] 吴明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与管理措施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8(10.

[3] 王磊.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苑,2007(12.

[4] 余斌.国有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法律对策研究[J].财经界,2008(12.

[5] 单飞.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J].金融广角,2008(10.

上一篇:信息流工作经验总结下一篇:宿管部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