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裂缝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必然会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和创新的力度,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篇1:

试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分析了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后,针对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原材料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养护及其施工过程的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此希望为同行业人员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质量控制;施工方案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为迫切。近几年,我国房屋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大量的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应用越来广泛。但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工程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展开论述,以此希望为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1、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指的是建筑施工超过一千平方米或最小结构断面大于一米,且在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避免水化热的影响,引起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导致结构裂缝的施工项目。

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整体性要求较高,结构体型较大、较厚,内部钢筋较密;在施工技术上,施工的条件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整体结构的刚度、强度、抗震性和耐久性要满足设计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连续浇筑,且在浇筑后,水化热发散困难,技术管理稍有疏忽,就会产生裂缝。而且对这种裂缝的探测非常困难,特别是基础设施等隐蔽工程,对裂缝的修补特别不易。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

混凝土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最为常见的质量事故,根据裂缝深度的不同,可分为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表面裂缝常出现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这种裂缝的危害相对较小,只需要表面磨平修补即可;贯穿裂缝是由表面裂缝演变而来,先在混凝土的表面出现,再发展为深层次的裂缝,贯穿于工程的整体,切断结构的断面,造成整体结构的破坏,其危害性极大;深层裂缝出现在主体结构中,同样对结构的断面构成危害,影响因素也非常大。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种,其一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因素引起的,也称为温度裂缝。例如施工环境的温度变化大、混凝土产生水化热等,当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小于温度应力时,便在表面或内部产生了裂缝;其二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胶凝变干收缩且内外水分挥发速度不同,引起的干缩变形。这类裂缝主要是由于骨料级配和单位用水量的错误选择造成的;其三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例如混凝土在干缩过程中,受到外部结构的约束,阻止了混凝土的收缩,当混凝土的抗拉力小于外部构件的约束力时,便产生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原材料的控制

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在确定的使用以前,首先要按照施工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试验检测、筛选,保证所用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合理性。

粗骨料粒径大小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钢筋的间距确定,一般不应超过钢筋间距的1/3且级配良好,并做好碱活性试验。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粗骨料中添加一些强度等级大于MU30、粒径大小在150~300mm的毛石,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毛石与毛石、毛石与模板和钢筋的距离大于150mm。选择的细骨料细度模数要控制在2.6~3.0,要求是级配良好且质地坚硬的中砂,其含泥量要小于3%。

由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根据试验资料记载,425#的普通水泥,其最终的累积放热量在330kJ/Kg左右,而相同标号的矿渣水泥,其累积放热量在240kJ/kg。所以,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一般不使用硅酸盐水泥,而优先选用矿渣水泥或粉煤灰。

3.2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降低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强度。所以,在搅拌混凝土时,要对混凝土的水灰比严格控制,并将水灰比控制在0.4以下。混凝土中还要掺加10%~15%水泥重量的粉煤灰,以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的生成量。

另外,在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后,为了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还要选用一些具有引气和缓凝功能的复合型减小剂,或添加适量膨胀剂来对混凝土的收缩进行补偿。

3.3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当自备搅拌站时,如果条件允许,要尽可能的将搅拌站设置于混凝土浇筑地点的周围,从而缩短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如果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则要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同时要确保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有效工作数量,满足连续浇筑混凝土的要求。另外,如果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在堆放于搅拌站的原材料,如砂石骨料等材料,要常采取洒水、遮阳等降温措施。

3.4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可采用推移式或分层式连续浇筑法,但不可随意留下施工缝。混凝土摊铺厚度要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振捣器的有效作用深度确定,一般不超过400mm;如果是泵送混凝土,其摊铺厚度要小于600mm。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由试验确定,并且在浇筑过程中,要尽量缩短各层的间隔时间,次层混凝土要在前层混凝土开始初凝前浇筑完成。如果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底层混凝土已经出现了初凝现象,两层面要按照施工缝处理。另外,当浇筑能力无法满足浇筑面积和工程量大、单次连续层浇筑的厚度小于3m的工程施工时,多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为宜。

当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采用分层浇筑法进行连续浇筑施工时,要重点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在浇筑上层混凝土以前,要用带有压力的自来水将混凝土的表面污物、浮浆、松动石子、软弱的混凝土层彻底清除,杜绝一切不利因素,并让上层混凝土表层充分湿润,但不可存有积水;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如果采用的是低流动性的非泵送混凝土,要布设接浆设施。

另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普遍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沁水现象,而一旦表面出现沁水,便会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泵送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由于这种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水灰比相对较大,混凝土表面更容易出现沁水,需要及时做清理工作。

3.5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在每次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按照施工要求的温控标准,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做好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将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和整体降温速度控制在标准要求内,持续保温养护的时间,要根据温度应力而定,但一般不少于9天。在进行混凝土的保温养护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

大体积混凝土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可以采用草袋、锯末或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覆盖在混凝土和模板上,也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价格便宜、保温性能好的材料用于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保温材料的覆盖层厚度,要根据施工设计或标准的要求铺设。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季进行的建筑施工,混凝土的养护作业可搭设保温挡风棚进行养护。在养护作业完成后,混凝土上覆盖的保温层要逐层拆除。

4、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其他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为确保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在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特点,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施工过程质量的基础上,施工建设的所有参与人员,要始终坚持以技术先进、预防为主、措施严密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4.1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进度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在项目施工前,要针对项目的固有特点,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工序、工种所特有的技术难点进行研究。对方案中存在的错误,要及时更改,确保施工方案能够切实有效的指导施工的资源配置和施工布局,保障项目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选用、劳动力组织、交接班、混凝土运输能力、机械调配、浇筑顺序等要要切合实际工程条件,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施工的要求。

施工平面图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空间进行设计,并确定垂直起降机械的架设位置,例如井架、固定式塔吊、施工电梯等,要根据拟建项目的高度、形状、施工材料等情况进行布设。

另外,涉及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措施、质量保障体系等也要科学合理化的组织并落实。

4.2质量关键点的设置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质量关键点的设置,要在施工开始以前确定,并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在如下几个施工工序中建立质量预控点:1)随时对工程施工的模板稳定性和尺寸进行检查,对于存有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隐患的因素要及时进行整改;2)施工班组要及时记录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所用材料的配比;3)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对振捣的质量要及时进行检查;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罐和入模温度,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5)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其内外温差要严格按照温控指标要求进行控制。

5、结束语

在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及其困难和复杂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工序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对整体工程的质量构成严威胁,引发不可估量的经济和信誉损失。所以,作为房建工作者,要对施工的事前和过程质量控制加以重视,发现质量隐患及时解决,将事故触发点埋没于萌芽状态,为项目工程的顺利施工和质量做出保障,为我国现代房建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国钧等.混凝土工程裂缝调查及外强加固技术规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2]陈少辉.论述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问题[J].中华民居,2011(8)

[3]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市政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1辛雷( 1977年9月) 男,汉族,大专,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

2焦静(1972年1月)女,汉族,大专 ,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

作者:辛雷 焦静

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篇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裂缝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必然会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和创新的力度,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是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而建筑结构与工艺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由于混凝土的坚固程度、使用寿命、裂缝等问题是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要点,才能发挥出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积极作用。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前期准备阶段

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开始前,必须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和要求准备符合要求的施工原材料。一般情况下,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不仅建设规模大,而且各个环节所处的环境以及建筑内部结构对施工原材料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针对不同施工环节的要求,准备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1]。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选择和采购施工原材料时,必须仔细的检查施工材料的生产日期、包装以及生产厂家并做好施工材料的记录后,才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相关施工材料。另外,施工企业在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必须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和外加剂的使用量,才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配置的质量要求,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2、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在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时,根据施工原材料性能的特点以及使用强度,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水泥和用水量的控制。严格的按照要求控制水泥和用水量,不仅有助于水热化现象发生几率的降低,而且也避免了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出现。而施工企业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不仅要使用不同的配合比试配混凝土,而且还应对试配混凝土的抗压、抗拉等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才能确定最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配合比。其次,由于混凝土凝结后经常出现收缩变形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企业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可以采取添加一定比例膨胀剂的方式,降低裂缝现象发生的几率。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

(1)分单元浇筑。以建筑设计图纸为混凝土浇筑的依据,将建筑工程施工主体划分为不同施工温度控制单元,然后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采用连续施工的方式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2)浇筑与振捣并行。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必须根据筏板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工方式。不如,700mm的筏板在浇筑施工时,必须采取浇筑层与振捣层并行浇筑的施工方式。而400mm筏板在浇筑时则应该采用振捣浇筑的施工方式。同时根据筏板浇筑的要求将浇筑振捣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才能降低混凝土表面因为出现翻浆或者气泡的现象而影响到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質量。(3)明确使用量。施工企业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始前,以施工预算为基础,采取不间断混凝土运输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4)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施工企业必须及时的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才能避免因为养护不当而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4、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施工

为了避免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的现象,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是有效避免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现象的重要手段。施工企业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充分的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才能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浆的现象[2]。而在混凝土振捣时,则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合理的控制振捣的深度和时间,才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由于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所以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二次振捣的方式,才能在减少孔隙与气泡等质量问题出现的同时,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提升。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措施

全面分层以及二次振捣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发现,混凝土在完成初凝之前,可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振捣作业。一旦混凝土完成初凝后则无法再进行振捣作业。如果施工人员在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进行振捣作业的话,那么混凝土就会因为水分的上涨而出现孔隙,从而导致混凝土与钢筋分离现象的出现。通过二次振捣的方式,达到恢复混凝土使用性能的目的。但是,由于这种施工方案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施工成本较高。另外,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进行混凝土振捣对于混凝土密实程度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6、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采取的都是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式。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层施工技术、混凝土凝固时间点、凝固程度等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关键。由于混凝土表层在浇筑完成后经常出现变形的现象,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二次振捣或者抹压的方式,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平整度,才能避免混凝土表层出现气泡或者裂缝的现象[3]。另外,施工企业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应该在浇筑完成后的10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而养护的时间则不能低于四周。假如存在特殊部位的话,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并调整养护的方式,才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

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和改革研究的力度,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军强.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运用[J].产业创新研究,2018,10:119-120.

[2]薛军.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2:22-23.

[3]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61-62.

作者简介:

李兴民,辽宁恒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辽宁凤城。

作者:李兴民

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篇3: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简析

【摘 要】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施工过程中结合理论与实际经验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及时分析总结提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混凝土施工技术才会不断得到改善。本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有关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开始做出全面适应性改革,其间对于混凝土施工控制质量产生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毕竟这将直接决定核心企业的长期运转活力。所以,技术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必须事先做好基础原材料的搭配工作,全程利用先进管理手段执行质量验证职务,真正摆脱结构质量侵蚀隐患,为后期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与企业多元化发展保驾护航。

1、混凝土在施工时出现裂缝的原因

土木工程属于一项技术型活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涉及到材料应用、设备运行、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护等工作。由于混凝土的施工材料由不同的材质材料组成,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扰导致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非常容易产生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后,可能会出现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度裂缝等,对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产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温度变化、水泥热化、混凝土自缩、钢筋锈蚀等。

2、土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常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增加、质量、配合比以及现场施工所需的其他工作进行准备,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在开始浇筑时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若施工中因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而出现中断的现象,就会极大的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1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水等基本材料,还有一些调节混凝土性能质量的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其他原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需要严格把关材料质量,确保所有的原材料质量都能够符合技术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等级必须要符合要求,骨料的含泥量与含水量都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水中不得含有侵蚀性物质。而对于外加剂,增加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选择最合理的外加剂,以满足混凝土的性能需求。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会加人适量的粉煤灰用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而外加剂则主要是添加膨胀剂,以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收缩补偿作用,减少或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

2.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确定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定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气候环境以及原材料的相关参数等,根据试验室的试验结果合理确定配合比。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到水的比例设定。因为若水含量过高,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水含量过少,又会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出现堵塞现象,这点是需要设计人员格外注意的问题。

2.3施工现场的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混凝土的配制以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还需要将施工的基础处理做好,相关的隐蔽工程要进行验收处理,模板支撑体系也要确保牢固可靠,不留缝隙。另外,还需要做好测温管的安置,在冬季施工时还需要准备养护所需的保温材料。最后,经基础施工等技术交底工作经隐蔽验收及技术交底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3、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设计原理

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设计过程中,在进行采取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自缩性,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施工设计中,必须严格选择质量过关的混凝土,采取补偿收缩混凝土的ZY膨胀剂为基本材料,增强后浇带混凝土超长浇筑结构的性能,确保最佳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3.2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2.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达到标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严格控制水泥量。在水化过程中,水泥会释放出相应的热量,在混泥土表面参数的影响下,无法完成释放水泥的热量,却会集中在混凝土的内部,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的温度应力。为了合理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可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热量。在混凝土生产中,部分水泥可采取相应的材料代替,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加入适量的高效减水剂。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技术,确保良好的搅拌效果,从而达到充分释放混凝土内部热量的良好效果。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水泥市场上不断出现一些低热水泥,其热量明显低于普通水泥,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可采取低热水泥,以减少水热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对凝土的浇筑温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尽可能避开高温条件,特别是杜绝进行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应该采取综合降温措施,将冷却措施应用在需要浇筑的混凝土中,以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③采取强制性降温措施。为了确保良好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可考虑采取强制性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混凝土。比如,提前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将水管设置好,并将冷水注入水管中,通过冷水的作用,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3.2.2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为了降低地基的约束力,可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措施。①低混凝土内部约束力。随着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应力的增加,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也会随之增加,为了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必须合理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从而将混凝土内部结构中的约束力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在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同时,还可综合考虑暖棚法、覆盖法和蓄水法等保温措施,对混凝土外部温度实施相应的保温措施,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实现最佳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②减少外部地基约束力。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过厚的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将会导致地基产生约束力,因此,为了减少混凝土的厚度,可采取设置滑动层的方法,合理设置滑动层,从而减少外部约束力。

3.2.3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①掺合适量的添加剂。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合理调整混凝土的自缩值,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混凝土外用添加剂的技术标准,进行添加适量的混凝土添加剂。②添加适量的增强材料。在混凝土的生产中,可合理添加具有良好抗拉性能的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等,从根本上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③合理配置混凝土材料的比例。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配比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大多情况下,都是经过严谨的计算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获取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在混凝土生产前,技术人员进行验证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选择最具有可行性的配比方式,确保良好的混凝土结构强度。由于混凝土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因此,确保良好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才能实现最佳的土木工程建筑质量。

3.3施工中的管理要点和施工技术

土木建筑在进行施工时,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管理和技术,不仅要保障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施工时提高施工质量,而还要充分保证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方案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顺利施工,和施工方案的合理化、科学化。特别是温度应力和自缩型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技术以外,还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清况进行设计,从实际出发,减少在进行施工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防止进行施工造成的不便和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提高。

3.4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重点是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在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把钢纤维搅拌均匀,搅拌得越均匀,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通常而言在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先放入砂石,再放入钢纤维!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作为土木工程施工常用的技术,为了确保良好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全面掌握混凝土的相关性能,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减少混凝土问题的出现。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工艺规范,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良好的土木工程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观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08):71-73.

[2]陈光宇.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19):85-86.

[3]于家庆.浅谈土木工程砼施工技术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09):64-68.

作者:吴鑫磊 杨凯

上一篇: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总结下一篇:内部审计协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