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日宣传活动

2023-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红十字日宣传活动

试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在延安的救护活动

摘 要: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后,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慈善机构,担负有战地救护的职责,并且在抗战初期就组建了救护总队部来协调全国的救护工作,其派出的多支医疗队、医护队遍遣全国各个战区。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也有多支医疗队和医护队前往医疗条件薄弱的延安工作,对边区的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发挥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延安;医疗卫生

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初期,八路军主力前往山西配合国民党军队抵御日军侵略,在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但是此时延安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主要是合格医师和药品医疗器械短缺,所以此时中国共产党能否争取到外援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在延安方面的争取下,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首先派遣了多支医疗队和医护队前往延安救治伤兵;其次在派遣医疗队的同时还多次运送边区急需的药品到延安。本文拟利用救护总队现存的部分档案资料、当时出版的报刊和多位当事人的回忆录来对这些前往延安地区救护队及其活动进行探析。

一、各救护队概况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委员会深感淞沪会战期间所成立的、以南京重伤兵医院为代表的旧有的垂直救护分工体系难以适应无限延长和扩大的战事需求,立即着手成立灵活的医疗队和医护队前往全国各个战区[1]198-201。这些救护队大致分为甲种医疗队(手术组)和乙种医护队(绷扎队),各支医疗队编组完成后遣往全国各个战区,“在各地伤兵医院处理重伤病人、急诊科手术及换药工作”[2]442-443。

1938年10月,随着广州、武汉的失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逐步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集中主要兵力对占领区实施“治安肃正”作战,所以此时首当其冲的是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自救护总队成立后,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就立即与救护总队总队长林可胜博士取得了联系,向救护总队寻求医疗援助。

查阅目前可知的相关资料可知,在抗战初期被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派往延安地区的救护队有:第7医护队、第23医疗队、第29医疗队、第33医疗队、第35医疗队、第39医疗队、第54医防队(即国联防疫团一团第三组,来延安后曾改为西北防疫处第三组)。救护总队派往延安地区的医疗队和医护队对于当时延安的医院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因为这些队伍里的医师和护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还携带了边区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这对于“没有得到一片奎宁和一个包扎包”[2]585的八路军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为支援延安地区的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7、23、39医疗队是最早进入边区工作的救护总队单位,1937年11月这三支队伍就已经在西安组建完毕,由河北医学院院长齐清心率领奔赴延安。第7医护队主要的组成人员为护士和助理护士,承担伤员的绷扎和看护任务,队长宋文楷,副队长刘贡和。第23医疗队队长则由西安医学院毕业的谢静奎担任,第39医疗队队长为高丕泰。在抵达延安后,第23医疗队由于整体实力较强,被派往距离前线最近的第二后方医院工作,后于1938年4月被派往位于延安东北的甘谷驿八路军第二兵站医院工作,一直到1939年6月。在此期间,第23医疗队先后派出数支小分队前往拐木沟、延长、交口、张家驿、延川等地协助八路军第1、第2后方医院及第1兵站医院救治伤兵。①第39医疗队在到达延安后,被派往宝塔山医院(边区医院),第7医护队则直接留在延安市内门诊部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医疗队、医护队虽然工作在延安,远离前线,但却是在日军飞机的轰炸范围之内,1939年11月,“第7第39医疗队设在陕西延安之门诊部,遭敌机炸毁,所有房屋卫生器材及设备全失”[2]309。1939年初第7医护队由于日机轰炸西安频繁被调回西安工作。1939年4月,第7医护队改组为医疗队,派往眉县第149后方医院工作。②

与23医疗队一起组建并随后前往延安地区的是第33医疗队,于1938年2月从西安出发前往延安,1938年8月因战局变化,第一中队又将其调回西安。③8月,第1中队加派第29医疗队至延安。④第29医疗队和第7医护队紧密配合,在当时中国国内“最大的山洞医院”开展工作,经过队员们的精心布置,此时的边区医院俨然成为边区的医药中心。

1939年初,国联防疫团第三组来到延安,这是一支医防队,在救护总队序列中称为第54医防队,主要承担卫生防疫工作。国联防疫团第三组来到延安后,被分配到宝塔山边区医院,但是由于该队设备先进,所以承担了边区医院大量的化验及传染病筛查工作。为了工作便利,该队就住在宝塔山边区医院内部,当敌机轰炸延安过后,国联防疫团第三组还积极投入抢救伤员的行动中[3]243。由于该队成绩突出,八路军卫生处在1940年1月为表彰第54队做出的巨大贡献,授予其锦旗一面,上书:“中国红十字总会第54队全体同志存念,不辞劳苦,发挥了医人救国的热忱。”[2]224

二、各救护队在延安所开展的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合格的外科医生紧缺,故无法及时对伤员进行外科手术;第二是医疗器械、药品短缺,尤其是抗生素类药品、麻醉剂严重不足,在边区建立自己的药厂和卫生材料厂之前药品基本上只能靠购买和接济;第三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以及长久以来的封建迷信思想在当地群众心中根深蒂固,这就使得当地各种烈性传染病时常发生,而且发病率极高。据统计,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边区每年死亡约八九万人,其中病死率为60%,而且这其中儿童和妇女占绝大多数。从陕甘宁边区的相关资料看,当时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有:鼠疫、霍乱、天花三种;常见传染病有斑疹伤寒、回归热、痢疾、伤寒等[3]130。

(一)协助延安邊区医院的日常工作

当这些医疗队和医护队到达延安后,首先协助各医院开展治疗工作,这一时期正是日军节节侵略之时,八路军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后,会有大批的伤员转运至后方,所以在延安市区的医护工作者被大批量抽调至伤兵医院对伤兵进行救治,这就直接导致了延安市内的门诊部和边区医院医疗力量不足。以边区医院为例,1937年底至1939年春,在八路军军医院成立之前,从后方运送来的药品、医疗器械都主要用于边区医院的治疗工作。国内外友好人士、医疗工作者、慈善团体在初到延安的时候,也都云集边区医院,因此在抗战之初,延安边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是整个陕甘宁边区首屈一指的。

1938年春,救护总队第23医疗队率先来到边区医院开展工作。第23医疗队不仅有医术精湛的医师和经验丰富的护士,还携带了大批边区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后来,随着八路军伤病员的增多,为了诊疗上的便利,第23医疗队又请求西安方面调X光队来延安协助诊疗。其中山东齐鲁医学院的学生刘筠负责一台X光机跟随第10医疗队到边区医院,另一台X光机则由山东医专的学生于保良负责跟随第23医疗队到甘谷驿第二兵站医院[4]21。

随后到来的第29医疗队与第7医护队合作,也在当时中国国内“最大的山洞医院”——边区医院开展工作。当时的媒体报道:“此等山洞皆开筑在峻峭的山壁间,山洞皆扩大而舒适,且干燥得宜,壁上皆涂有石灰,阳光亦能充分射入,故施行手术绝无困难。”但是在6个月前,“伤兵须自备行李,自行烹饪,睡床亦皆有不舒适之砖坑”。经过救护总队第29医疗队和第7医护队的精心调整后,“一切衣服被褥,皆由院中自备,且皆有个别之床铺,故无须再事爬坑”。并且“洞中尚有出诊所一处,每天诊治病人二百名,此外更有产科医院一所,每月平均接生三十五个左右”[5]。

在第29医疗队和第7医护队来到边区医院之后,总会救护总队又派出国联防疫团一团第三组(第54防疫队)来到边区医院,进行临床检验和传染病筛查工作,他们的到来,对于控制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烈性传染病在边区的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原有医护工作者和救护总队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边区医院俨然成为延安地区的医药中心,在经济落后的延安地区有如此“小型现代化之卫生机关,可谓空前之创举”。⑤

(二)参与延安城区卫生防疫建设

笔者查阅当时延安地区卫生防疫内容的报纸和记录抗战时期边区卫生情况的资料后发现,虽然党中央到达延安后,为改变陕北落后的卫生面貌,曾在1937年3月由军委卫生部出面在延安组织了一次城区的大清洁运动,但真正开始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则是在1940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防疫会议后。1940年5月26日延安成立了延安防疫委员会,作为领导延安防疫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以系统指导延安境内的卫生防疫工作。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防疫委员会通过了《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将边区流行的传染病分为两类:鼠疫、霍乱、天花为一类;伤寒、斑疹伤寒、赤痢、回归热、流行性脑膜炎、白喉、猩红热为一类[6]。

为加强延安的卫生防疫工作,救护总队编组国联防疫团第三组(即第54医防队)前往延安。国联防疫团第三组来到延安之后的工作大致分为5项:一是环境卫生,根据长期以来延安地区群众没有修建公厕的习惯而在城区修建公厕20个,各乡打水井两口,挖污水坑一共50个,设立垃圾箱10个,垃圾坑20个,以便集中处理城区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水。二是检验工作。三是传染病筛查,结果显示,延安地区流行性感冒、痢疾和伤寒患者众多。四是预防工作,主要分为打针和种痘,在延安地区接受打针者约3000,种痘约2600人。五是开展卫生教育[7]。国联防疫团第三组在延安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设立灭虱站,设立灭虱站也是救护总队为应对当时流行传染病而采取的措施。自1939年冬天起,救护总队开始在各军医院为伤兵实施灭虱、沐浴、治疥,这项工作由医防队和救护队承担。此项工作也是救护总队防疫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为防止斑疹、傷寒和回归热在军中的传染[8]208。1940年5月,国联防疫团第三组经西安大队部整训之后回到延安,并分为A、B两组,A组由崔辉生带领,继续在第二兵站医院开展救护伤员的工作,由于此时晋北伤兵被源源不断送来,所以A组的工作十分艰巨。B组在54队副队长潘雄敏的带领下,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师范灭虱站开展师范灭虱、治疥、卫生防疫等工作[2]233。八路军卫生部因54队成绩卓著,还赠送了1袋大米,30斤猪肉等慰问品以资鼓励[2]224。从1940年7月第54队向总部发送的一份报告中我们看到,在延川的A组队员还时常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第54队工作的第二兵站医院第三分所位于延川,而1940年日军加紧进攻边区,河防吃紧,不时有日机来袭。在这年6月的一次空袭中,A组所在的窑洞均被日机炸毁,所幸无人员伤亡[2]225。

三、参与治疗伤病员的工作

第23医疗队是最早进入边区的红十字会救护队之一,因其人员配置最为齐全,综合实力最强,所以其一部被派往第二兵站医院承担一部分伤兵的救护工作。第二伤兵医院位于延安东北约80里的甘谷驿镇,这里也是后方伤兵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第二兵站医院下辖五个医护所和一个位于延水关的伤兵转运站。这五个医护所距离院本部都不下百里,这种布局固然便于及时收治、转移伤病员,但不便之处也显而易见,第23医疗队队员们需要不辞劳苦地在各个医疗所之间奔波[9]170。第23医疗队队员往返各个医疗所之间为伤员手术、换药,在这两年中从未中断,这种为抗战服务的精神,博得了官兵的崇高敬意,为此他们为第23医疗队的5位大夫和护士敬献了两面锦旗[10]。在侯道之队长的带领下,仅在一年中,第23医疗队就医治好伤兵40295人,检查了1590人,实施手术635台[11]。

由于战斗日益频繁、激烈,伤员急剧增加。1938年和1939年,在保证第二兵站医院院本部手术治疗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第23医疗队先后抽组两个手术小组分别由侯道之和谢景奎率领到延长县交口镇第三医疗所和延川县禹居镇第二医疗所进行流动手术治疗[9]171。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没有手术室,便将空窑洞改造为手术室;没有电,把白布挂在窑洞的壁顶用来增加亮度;缺乏医疗器械,他们自己动手制作。

1938年11月20日,日军飞机轰炸延安,共投下159枚炸弹,死伤军民152人。空袭结束后,救护总队的第29医疗队、第7医护队和国联防疫团第三组立即展开抢救。1939年3月,延安第二次遭到日机轰炸,边区政府决定将全部医院都迁往二十里铺,此时救护总队还从西安大队部派出骡马队协助运送伤员。搬迁工作从6月14日开始,至20日顺利结束,在此期间,救护总队始终参与其中。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个口号最初是毛泽东1941年为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所题写的,同时这一口号又是抗战时期所有在延安的医务工作者公认的工作指针。在延安,所有红十字会医疗队的队员们都把伤员的生命与健康看得高于一切。正是这些外科医生与护士的到来,为缺医少药的延安送来了至关重要的医疗援助,挽救了大批伤员的生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延安的医疗卫生体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注 释:

①《总会救护总队第四次报告》,贵州省档案馆藏《救护总队档案》,编号:M116-15。

②《总会救护总队第四次报告》,贵州省档案馆藏《救护总队档案》,编号:M116-15。

③《总会救护委员会第二次报告》,贵阳市档案馆藏《救护总队档案》,编号:40-3-60。

④《民国27年8月救护委员会各队分布地点表》,贵阳市档案馆藏《救护总队档案》,编号:40-3-60。

⑤《总会救护总队部第四次报告》,贵州省档案馆藏《救护总队档案》,编号:M116-15。

参考文献:

〔1〕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198-201.

〔2〕贵阳市档案馆编.战地红十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442-443.

〔3〕陕西卫生志编纂委员会.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130.

〔4〕姚浩然.去延安[A].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21.

〔5〕延安之山洞医院[N].新闻报,1938-10-8.

〔6〕边区防疫委员会讨论工作计划[N].解放日报,1942-5-15.

〔7〕国聯防疫团第三组注意本市卫生[N].新中华报,1939-3-16.

〔8〕戴斌武.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与抗战救护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208.

〔9〕池子华.百年红十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170.

〔10〕邓友民.记一个模范休养所[N].新中华报,1939 -11-10.

〔11〕刘斗争.介绍中国红十字会第23医疗队[N].新中华报,1940-2-2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作者:王帅

第2篇: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传活动

崆峒团区委开展纪念建团90周年系列活动——世界红十字日志愿服务活动 5月8日,在第65个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为广泛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团区委组织来自区卫生局、平凉惠君肛肠医院及平凉和平医院等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共计40余人,在人民广场开展了世界红十字日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当天,来自和平医院和惠君医院的青年志愿者摆起了医疗咨询台,建立临时服务站,免费为过往群众提供义诊、义检、健康咨询等活动;与此同时,卫生局的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在广场两侧向过往群众义务发放宣传单,普及红十字会法、健康防病、无偿献血、防灾减灾知识、自救互救、大病医疗救助等知识。本次宣传活动共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志愿服务医疗工作者为群众测量血压达80余人次,悬挂宣传横幅2条,发放红十字宣传资料1500余份。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团区委进一步树立了青年志愿者良好的品牌形象,鼓舞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今年是建团90周年,下一步团区委将进一步深化青年志愿者品牌,组织全区青年志愿者在服务青年、服务

社会、服务大局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3篇:5.8红十字日活动博爱周宣传策划

红十字日博爱周宣传启动仪式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在这一天,国际红十字会及其在各国的分会都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日子,以表示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

活动目的: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广大师生更加了解红十字会,更加清楚红十字会存在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宣扬“人道,博爱,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代表我校红十字会志愿者接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旗,使我校志愿者自觉投入到奉献的行列中来,使红十字会精神发扬光大。

活动地点:邯郸市滏东美食林、滏阳公园

活动时间:2011年5月8日上午8:00

活动开展:

活动前期准备:1.提交活动策划。

2.5月7号去邯郸市红十字会培训志愿者递旗仪式。

活动内容:上午八点活动正式开始,由邯郸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司法警官学校及我校红十字会志愿者、社会各界红十字会志愿者、邯郸市领导及市红十字会领导参加了活动,由领导授旗,各志愿者服务队代表接旗。待领导讲完话后,我校红十字会志愿者参与了在滏东美食林的博爱宣传,部分志愿者到滏阳公园与河北

工程大学红十字会志愿者一同对滏阳公园的博爱宣传摊点进行了宣传。

活动注意事项:因到学校距活动地点较远且无公交车直达,因此需要骑自行车,确保我校红十字会志愿者的安全。 活动负责人:张凯

第4篇:靖边县红十字会举办“5.8” 世界红十字日广场宣传服务活动

靖边县红十字会举办“5.8” 世界

红十字日广场宣传服务活动

为纪念第65个世界红十字日,广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进一步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知晓度和公信力。5月8日上午,榆林市中心血站配合靖边县红十字会在老车站广场开展了主题为“践行人道使命,彰显博爱青春”宣传服务活动。

活动紧紧围绕主题“践行人道使命,彰显博爱青春”展开, 县红十字工作人员、市血站工作人员、志愿者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宣传板展示和志愿者宣讲,向广大群众介绍了红十字会相关知识、防艾知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常识,并接受群众业务咨询等,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关爱生命、热心助人的意识。活动持续了近4个小时,累计发放了红十字会相关宣传资料约8000余份。

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增强我县人民群众对红十字事业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第5篇:霍市红十字会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方案

霍市红十字会2013年“世界急救日”主题

宣传活动方案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急救日”。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在这一天都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宣传和推动红十字救护工作。今年的“世界急救日”是9月14日,根据《关于开展2013年“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内红发

【2013】60号)文件精神,现制定我会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主题是“急救与道路安全。

(First Aid and Road safety)。

二、活动时间:

2013年9月9日—9月15日

三、活动内容:

1、根据我会 “全民救护工程”, 围绕结合“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的具体要求,将于9月9日开始广泛开展群众性救护培训普及活动。计划于红十字大讲堂开展一期世界急救日讲座;街道及社区居民卫生救护普及培训;

学校新入学学生卫生救护普及培训。

2、开展集中宣传活动:9月9日开始,在我市人流密集、繁华整洁的公共场所,通过悬挂横幅、摆放救护知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咨询、举办救护比赛或演练等多种形式宣传救护培训工作。

3、积极组织各社区参加市红十字会举办的 “急救知识知多少”答题竞赛活动。

答题竞赛时间:9月13日

四、有关要求

1、充分认识开展“世界急救日”纪念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宣传活动组织领导。8月27日前将计划报市红十字会。要坚持贴近群众,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有序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做好宣传报道,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2、要做好活动资料的留存收集,并将每次活动资料(照片)、总结材料、活动照片、媒体报道及时上报市红十字会及我会网站。

第6篇:红十字日宣传总结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是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亨利·杜南的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均以各种方式开展纪念宣传活动。

我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开展了以“携手人道促和谐,志愿服务为民生”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十字会、支持红十字事业。同时,义诊咨询活动,给过往群众测量血压。

当天的活动中,共发放《红十字知识手册》《红十字运动知识简答》等宣传册页100余份,为30余名群众进行了医疗咨询和测量血压,受到过往群众的广泛好评。活动的开展,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区红十字会的良好形象,扩大红十字的影响,传递出浓厚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在提高公民关爱生命、热心助人的社会风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蒋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7篇:2010“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宣传口号

1、弘扬人道 博爱 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2、汇聚人道力量 共建和谐社会

3、募善款 做实事 造福困难群众

4、人道为本 博爱为怀 奉献为荣

5、奉献点燃希望 爱心延续生命

6、关爱生命 救助白血病患儿

7、和谐手牵手 博爱十元捐

8、捐款捐髓 关爱生命

9、奉献一份爱心 关爱贫疾农民

10、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社会因关爱而和谐

上一篇:人员调度工作制度下一篇: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