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表

2022-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表

装表接线中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装表接电属于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最为直接的一种接触,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关系到广大用户的满意度。作为供电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装表接电工作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供电的稳定性及广大电力用户的安全。因此,要想保障装表接电工作的质量,就必然需要从装表接电当中的薄弱环节着手,针对装表接电工作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这些安全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装表接电的水平与质量,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装表接电;安全;措施;分析

1装表接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器件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无形增加了电力负荷,导致装表接电环节容易受到更多的因素干扰。同时,装表接电环节的作业流程也不断增加,这也无形加大了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进而给装表接电作业造成影响。此外,随着电能计量内容越来越多,机械电表也无法达到现代电能计量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装表人员应逐渐将多功能电表来取代原有的机械电表。但由于多功能电表的构造以及运行原理均与机械电表存在差异,使得装表人员难以熟练掌握多功能电表的操作方法,进而造成接线出错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用电客户应根据实际用电量来缴纳与之对应的费用。然而,国内仍有一些地区不断发生窃电事件,尤其是国内偏远地区。从以往反窃电的工作经验来看,不法分子主要采用五种方式来实施窃电行为:一是私自在用电设备上安装多条电线,以此达到窃电目的;

二是私自利用电充值卡来达到窃电的目的;三是借助相关的电力技术来达到窃电技术,如非法改装供电单位的用电计量设备;四是私自对电表进行改装,包括电压回路的运行接线以及电流回路的运行接线等;五是在未经供电单位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将电能表进行拆除,并借助相关的电力技术来改造电表的内部构造,使电能表不能准确记录用电量,进而造成用电误差。

一般来讲,供电单位会在用电客户的居住地安装一个计量表,以便于实时监管用电客户的电表故障以及用电使用量。同时,还能实时了解用户电表的具体运行状况,以便于及时排查电表故障,进而减少用电客户的财产损失。但在实际运行中,计量设备极易发生故障,尤其是在居民用电高峰期。一旦计量设备在运行中突然出现故障,不仅会给后续的电量核算工作增加麻烦,还会给员工的检修工作增加麻烦,此外,用电客户还会因计量问题而产生不满,进而引发用电纠纷。

2装表接电常见安全问题研究

现如今,用电客户申请安装电能表需要经过较多的繁琐程序,即先申请得到审批后再进行安装,经过验收后才能使用电力。这样一个复杂的程序会影响到用户的电能的及时性,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以后的进度的影响,以及表的安装效率。

装表接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计件方面,这一项工作主要是因为存在较多的故障电表,在这种情况下,电表计量也就很难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而计量问题本身就和用电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旦存在问题则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就目前来看,在城乡电网不断改进的环境下,我国电能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客户对新的电子表是有还是存在不一样的看法。部分用户认为其灵敏度相对较高,造成收费较高等问题,需要做好监督和检查;而还有部分农村用户则认为经常会出现低压灯现象,实际容量可以说是早已超过了报告的容量,促使计费器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问题造成了电力用户与供电企业两者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矛盾。

装表接电过程中,一般在实施三相四线或者五线进户的情况下,三相当中只要存在一相问题,电能表是通过另外两相短接或者是从其他地方引入电源到发生故障的哪一相,均会出现线路短路现象。

对于新型的单向电子电能表施工,如果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情况,比如在线路带电的时候进行操作,则会引发软铜线与电源火线之间进行接触,导致单向电子式电能表短路故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单向电子电能表包含两根软铜线,带电操作会使得软铜线短路,引发电子器件受损的现象。

当三相电能表发生表尾受损的现象,同时没有停电,当其接触外壳、表计的情况下,由于表尾本身的绝缘存在击穿的可能性,非常容易产生短路的现象。

3加强装表接电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规范装表接电安装流程

科学合理的流程是有效保障操作安全性的基础所在。因此,要想保障装表接电的安全管理,规范装表接电安装流程至关重要。基于装表接电涉及的高位作业来看,梯子的使用需要保障梯身与地面的夹角控制在60°以内,操作人员需要站立在距离梯子顶部1m的位置,同时需要安排另外一名人员进行防护,保障安装过程中梯子的稳定性。对于电线杆安装来说,需要根据相关要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在确定相关连接安全性之后,才能够进行作业。装表接电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工具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放置。针对部分人员密集的地区,在安装操作前必须要根据要求进行警示标志、警戒线的设置,以此保障整个安装过程的安全性。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

装表接电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最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短路故障方面。这就需要供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通过制度的规范,全面帮助相关人员树立安全意识,以此来保障装表接电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基于装表接电工作的实际情况,供电企业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首先,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供电企业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全面强调装表接电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主动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其次,明确安全责任。供电企业需要将装表接电工作对应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各个员工均能够意识到自身在操作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义务,并将其落实到装表接电的各个环节中。最后,构建安全责任体系配套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关系到整个装表接电工作的安全。这就需要构建安全责任体系配套制度,通过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奖惩体系,对于落实良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落实不到位的员工给予处罚,以此来调动员工的能动性。

对短路问题的应对方法

在装表接电过程中,对于短路问题也需要起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传统机械表以及新型电能表接线一定要严格按照其顺序来实施,确保电流能够有效地进出线,而且电压顺序也需要按照相关流程在安装;而对于单相智能计量表故障而造成的短路现象,在应用过程中则可以使用断电安装的方式来处理,如果不行的话则需要在带电安装的过程中对铜线表面缠绕绝缘胶带进行校验,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短路出现的可能性;对于三相电能表,在进行装表接电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接线以及电流方式来进行操作。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装表接电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事故,有大部分因素都是因为供电人员本身在装表接电过程中较为粗心,没有对电能计量表铜线端短路等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按照相关流程来进行操作处理。所以说,在应用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員整体素质,通过培训教育来提高他们对于装表接电的认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那些责任心较强、素质较高的人员负责。

4结语

装表接线属于供电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供电安全的重要工作。对于装表接电工作来说,因为管理、操作以及安全意识等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问题。这就需要电力企业高度重视装表接电工作的安全性,针对装表接电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基于装表接电常见的安全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通过规范装表接电安装流程、加强装表接电基础测量工作、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全面保障装表接电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淼.装表接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403.

[2]樊国全,沙锐.探析装表接电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J].民营科技,2018(07):56.

[3]刘贵明.供电装表接电中的安全问题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5):20-21.

[4]蔡锦,高培.供电工程装表接电安全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82.

[5]詹洪靓.供电装表接电中的安全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179.

作者:李姗蔚

第2篇: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室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目的:介绍我院“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积极创建“安全文化”。

方法:由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划刀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

结果:加强手术团队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手术符合标准化。

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查表 手术安全 手术团队

外科手术造成的死亡和并发症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有50万例与外科手术相关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倡导患者安全活动,是21世纪WHO在全球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全球最为重视的课题和难题。2005年11月在英国伦敦召开“患者安全国际联盟”欧盟分会,提出每两年确定与全球相关及有实际意义的患者安全主题。2007-2008年以“安全手术,挽救生命”为主题,旨在提高全球外科手术安全,挽救更多生命[1],并推出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2]。美国AORN有关手术患者提高病患识别正确性的最新观念为“确认时刻”,即Time out。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参考WHO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份适合本院实情的手术安全核查表。本文从手术室护士角度,总结了自2010年3月17号起实施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的实践与体会。

1 实施方法

1.1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参与手术的本院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确认并签字。在麻醉前核对阶段(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生主持;手术开始前核对阶段(手术划刀前)由麻醉医生主持;手术结束后(离开手术间前)由巡回护士主持,主要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器械等信息进行核查工作,以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术式。三方确认每次只需10~30秒,共1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有效地加强医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用药和技术方面的信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安全核查表由巡回护士负责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生疑问,再次对以上内容进行查对,准确无误后实施手术。

1.2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2.1 麻醉前核对阶段(麻醉实施前)。三方核对,即由手术医生主持,采用双向核对法呼唤患者,确认患者的身份(姓名和病历号),使用录有患者手术信息的手腕身份带;确认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确认知情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和输血知情同意书)是否齐全、有无签字,签字的人有无授权,是否有效;确认患者有无过敏史;确认抗菌药物的皮试结果,确认患者有无特殊的交班(各种片子、金属假牙、首饰等);确认患者的免疫结果;确认手术部位是否标识,标记使用不褪色记号笔标记YES,在手术前一天由医生标记,让患者参与,标记后不能擦拭,并置于一个手术铺巾覆盖后也能看见标记的部位。术前巡回护士协助医生以及通过患者、术前X片再次进行核对;确认麻醉安全检查是否完成;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气道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若存在,困难插管器械及麻醉辅助人员是否到位;确认是否评估术中失血量,补液计划是否准备;.确认静脉通道是否建立;确认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1.2.2 手术开始前核对阶段(手术划刀前)。三方核对,即由麻醉医生主持,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口头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手术体位;手术团队预期危险事件,进行关注点沟通。手术医师强调关注点:预计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是否需要特殊器械或特别检查项目,须让团队知晓是否存在危险或意外的手术步骤。麻醉医师强调关注点:患者是否有特殊病情、ASA分级、需要哪些监测设备和特殊的支持及应对方案等。护士强调关注点:器械是否确认消毒合格、仪器设备有无问题;是否有手术部位感染需要预防性处理;是否需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是否需要重要影像学资料。

1.2.3 手术结束后核对阶段(离开手术间前)三方核对,由巡回护士主持,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三方确认是否记录实施手术的名称,器械、缝针敷料是否清点,数量是否正确;标本是否正确,患者姓名、住院号是否准确。检查皮肤完整性,确认各种管道是否在位、通畅,是否有标识;如硬膜外麻醉,留置的硬膜外管是否拔除。仪器设备是否需要检修。掌握病人去向:PACU、病房、ICU。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记录病人进入PACU的监测要点及注意事项。检查者根据核对表的要求执行后签名。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一起将病人送至麻醉恢复室、病房或者ICU并完成下阶段的交接工作。

2 效果评价

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可导致严重的医疗护理缺陷。从环节上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保证病人安全。我院“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弥补了系统缺陷,明确了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核对的职责,使手术团队之间信息交流或沟通得到有利保障。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手术医生在病房核对病人,麻醉医生在术前探视时核对病人,巡回护士在接病人時再次核对,程序繁琐,病人容易产生厌烦、怀疑的态度,不愿与护士交流,有失核对的真实性。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实施,减少了核对次数,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核对更加有效和准确。

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3月17号推行手术安全核对表以来,无论大小手术,手术医生未到达手术间以前,不实施麻醉,不打开无菌物品,必须经过三方共同核对以上内容,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手术及各项操作。通过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及时发现患者的安全隐患,经过充分准备、严密的监护和及时的处理后均安全地完成手术并安返病房,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或事故。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高风险科室,手术护理风险可能存在于各个环节[5]。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进行的手术安全核查,是在汲取国内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医院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尝试,手术安全核查表一方面确保了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正确、有效,增进了临床各科室间的理解与协作;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手术室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了患者手术安全[6]。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3.1 体现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手术安全核查表将传统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和器械护士各自进行的查对、检测工作统一集中为“手术团队”来规范化进行,大大提高了手术、麻醉查对、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2 促进了团队协作,确保病人安全。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要求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均需按时到达手术间。任何一方不能按时到达手术间,均会影响手术团队开展核查工作。手术安全核查工作促使手术团队成员改变传统作息时间,按规定时间到达手术间。三方共同核对,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积极采取措施以予纠正,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3.3 促进了手术团队间的有效沟通。手术安全核查要求手术团队成员间就手术及麻醉准备情况、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进行介绍、沟通,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出血)进行估计。这种沟通增强了手术团队成员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手术安全核查过程中,不同医生的提问方式也将影响沟通效果,因此,制订手术安全核查表,进一步规范流程、步骤、提问内容与方式,使安全核查发挥更好的作用。

3.4 提高了手术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手术过程中的三次暂停,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明核查工作至关重要,能显著提高手术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了失误,减少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使病人安全得到了最大保障。

3.5 改善医患关系,消除医疗隐患。手术安全核查表的應用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和手术,更需要沟通和理解。此项措施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消除医患之间的顾虑,增强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医护人员之间通过手术安全核查表及时获得正确、有效的信息,发挥了互相监督的作用,明确了责任,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把关。

3.6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手术安全核查表便于手术室护士检查核对,它有效地减少了病人坠床、物品丢失或交接不清。如衣物、X光片、假牙等丢失,病人皮肤损伤、压伤、灼伤以及标本丢失,错放仪器、设备、线路损坏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手术器械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鸣明,艾昌林,段玉蓉.WHO全球患者安全挑战:提高手术安全,挽救更多生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65-67

[2] Mila DF. Im proving pat ient safety inthe operat ing room: lessons from the aviat ion indu stry[J] . Nat C lin PractU rol,2008,5(6) : 289

[3] 李柳英,戴红霞,张石红.手术病人核对表在预防手术错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5):1294-1295

[4] Ed n a Z,Yo s si N.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正确的部位-一项多因素、跨部门的干预性研究[J].麻醉与镇疼(中文版),2008(4):1-5

[5]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7

[6]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5

作者:林仙娉

第3篇:"安全分娩核查表"对产妇应激、自然分娩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討“安全分娩核查表”对产妇应激、自然分娩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孕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待产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安全分娩核查表”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焦虑评分、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妊娠结局、满意度。 结果 (1)待产前,两组焦虑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4 h,两组产妇焦虑评分有所下降。但待产前、分娩后4 h对照组焦虑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待产前NE、ACTH、COR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NE、ACTH、COR水平较待产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待产前、分娩后观察组NE、ACTH、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出院时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安全分娩核查表”可显著缓解产妇应激反应、焦虑情绪,改善自然分娩妊娠结局。

[关键词] “安全分娩核查表”;应激;自然分娩;妊娠结局

[

Effect of "Safe Childbirth Checklist" on maternal stress and outcome of natural delivery

XIE Weiping WU Chaoyong LI Yingy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Keqiao District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o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Shaoxing 312030,China

[

[Key words] "Safe childbirth checklist"; Stress; Natural delivery; Delivery outcomes

据统计,2013年全世界范围内有289 000名孕产妇在妊娠期及围分娩期死亡,280万名新生儿在出生后28 d内死亡[1]。绝大多数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原因是可以预防的。分娩过程十分复杂,应采用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母婴安全。WHO提出的“安全分娩核查表”[2]將复杂的分娩过程系统化,以确保分娩过程更安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生理、心理均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较大的调整。分娩对于孕产妇来说是一个应激源,产妇在围生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会引起情绪波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内环境紊乱,影响子宫收缩减少,产程延长,增加围生期不良结局的风险[3-4]。目前WHO提出的“安全分娩核查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有报道显示,其可以有效减少围生期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分娩安全性。本研究探讨“安全分娩核查表”对孕产妇应激、自然分娩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孕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单活胎,头先露,有自然分娩意向,孕期保健正常,认知功能正常,入院时未进入产程,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5]: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有剖宫产指征、产道异常、要求剖宫产者;有沟通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病病史者。将6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常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胎心监护、完善检查、评估是否有剖宫产指征,签署自然分娩知情同意书。待产后进行常规接产准备,常规接产,产后常规监护,评估产后产妇及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入院后常规接诊外,还采用“安全分娩核查表”[1]内容进行接产准备。所有操作严格按照“安全分娩核查表”进行,每完成一项检查,在项目前打勾,最后签字。表格分为入院时、即将分娩前(或剖宫产前)、分娩后1 h内、出院前四个表格。①入院时评估孕产妇是否需要转诊,是否开始使用胎心监护仪,是否需要开始使用抗生素、硫酸镁和降压治疗;确认每一次阴道核查前清洁双手并穿戴无菌手套;鼓励孕妇陪同人员陪伴分娩过程;确保孕妇及其陪同人员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帮助时,能及时向医护人员求助。②即将分娩前(或剖宫产前)。评估孕妇是否需要开始使用抗生素、硫酸镁和降压治疗;确认床旁必需用品及做好分娩前准备;确认助手人选,在必要时寻求帮助。③分娩后1 h内。检查产妇是否存在异常出血;评估产妇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硫酸镁和降压治疗;评估新生儿是否需要转诊、使用抗生素、特殊护理和监护;开始母乳喂养和皮肤接触(母婴状态良好前提下);确保产妇及其陪同人员在身体出现危险征象时能寻求帮助。④出院前。评估产妇是否需要抗生素;监测产妇血压是否正常;检查产妇是否存在异常出血;评估新生儿是否需要开始使用抗生素;判断新生儿喂养是否良好;向产妇提供和讨论计划生育方案;安排随访计划和确保孕妇及其陪同人员出院后在身体出现危险征象时能寻求帮助。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产妇焦虑情绪评价 分别于入院时、待产前及分娩后6 h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6]进行评价。共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法,完全没有1分,有些2分,中等3分,非常明显4分,得分为20~80分,分数越高则焦虑程度越严重。

1.3.2 应激反应指标 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晨起8:00、待产前、分娩后次日晨起8:00采集5 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采用ELISA方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 )、皮质醇( Cortisol,COR)水平,试剂盒由默沙克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3 妊娠结局评价 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3.4 满意度评价 出院时采用自制量表对两组产妇住院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在相应的满意度前边打对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焦虑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待产前,两组焦虑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4 h,两组产妇焦虑评分有所下降。但待产前、分娩后4 h对照组焦虑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孕妇不同时间点NE、ACTH、COR水平比较

两组待产前NE、ACTH、COR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NE、ACTH、COR水平较待产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待产前、分娩后观察组NE、ACTH、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出院时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统计显示,1990—2015年全世界大约有1070万妇女因妊娠相关因素死亡,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1]。产妇对分娩的信念和能力受周围环境、人的影响。而分娩的经历对产妇具有重要而持久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了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安全,提出了“安全分娩核查表”,是一项旨在提高孕产妇安全分娩的照护质量工具,2015年发布在WHO的网站。“安全分娩核查表“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分娩关键操作组成的有序列表,是基于全世界医疗机构内孕产妇死亡、分娩期相关死亡以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编写。分娩过程复杂,通过标准化的“安全分娩核查表”,可以使专业的医护通过使用核查表,组织和处理大量复杂信息,使工作更为安全、高效。赵伟萍等[7]研究显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试用WHO“安全分娩核查表”,产妇产后出血、感染、难产、子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安全分娩核查表”内容全面,流程规范,为医护人员规避风险,确保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经过漫长的临产前期准备,当孕妇宫缩时,会伴随一定程度的不适、疼痛。产妇对分娩过程的不确定、宫缩痛、妊娠结局的不确定等,对产妇来说均为应激源,产生应激反应[8-9]。应激是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生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10-11];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自我防御反应与应对反应等。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可表现为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消极的心理反应;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焦虑、紧张、激动、抑郁、认知能力下降等[12]。本研究对产妇不同时间点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待产前产妇的焦虑评分显著提高,分娩后4 h焦虑评分呈下降趋势,提示待产后随着宫缩的加强,进入产程,对产妇情绪均产生一定的影响[13]。但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产妇的情绪受到周围环境、人员的影响。“安全分娩核查表“的应用对产妇有一定的安抚作用,可以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分娩作为应激源对孕产妇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14]。郭玲玲等[15]研究显示,产妇的焦虑情绪可影响其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待产前NE、ACTH、COR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升高,提示待产前产妇存在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但待产前、分娩后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安全分娩核查表”的应用可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较多,临床上常见的因素有胎位异常、宫缩乏力、产道异常、巨大儿、产妇心理因素等[16-17]。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较低可能与"安全分娩核查表"缓解了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加产妇分娩信心有关。对照组有6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目前研究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3%,但因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等影响,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18-19]。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20]。“安全分娩核查表“的应用预防了产后出血的发生。对照组3例发生胎儿窘迫、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的纳入样本量较少、且嚴格筛选纳入标准有关。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其对围生儿不良预后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安全分娩核查表”的应用使产妇及家属能感觉出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流程的标准化也使其更安心,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安全分娩核查表“可显著缓解产妇应激反应、焦虑情绪,改善自然分娩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肖明朝,漆洪波.WHO安全分娩核查表实施指南:提高医院母婴分娩安全质量(中文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2.

[2] 赵扬玉,陈练.WHO安全分娩核查表的实施及在安全分娩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9):966-968.

[3]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产科快速康复学组.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8):561-567.

[4] 李建.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产妇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81-83.

[5] 刘颖燕.分娩镇痛仪与水中待产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

[6] Bieling PJ,Antony MM, Swinson RP,et al.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Trait Version:Structure and Content Re-Examined[J].Behav Res Ther,1998,36(7-8):777-788.

[7] 赵伟萍,崔静,江萍,等.WHO安全分娩核查表实施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6,16(6):23-26.

[8] 陆剑锋.罗哌卡因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7):133-134.

[9] 杨芸,王细根.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应激反应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1241-1242.

[10] 赵丽,黄宏艳,金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镇痛镇静及氧化应激状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3):333-336.

[11] 贺永超,于丽,于飞飞,等.术前穴位按压结合心理干预对患者围手术期改善手术应激反应的可行性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20,29(3):50-51.

[12] 武子凡,王源增,李想,等.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焦虑情绪的中介效应[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0,43(3):205-209.

[13] 陈兰.第二产程手膝俯卧位分娩对高龄初产妇分娩控制感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33-235.

[14] 高建丽,吴换妮,刘吉兰.无痛分娩对产妇妊娠结局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4):609-610.

[15] 郭玲玲,郑娟,汪美香.剖宫产产妇的术前焦虑情绪对其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6):1126-1128.

[16] 赵艳芳.新产程标准对产妇剖宫产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2):124-127.

[17] 代艳,王吉云.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4):524-527.

[18] 罗诗雨,骆书菊,王少军,等.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黔北地区产后出血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入ICU 影响因素的单中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9):1-2.

[19] 梁朝霞,陈丹青.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新特点[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1):897-899.

[20] 尹晓雁.52例严重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1):1986-1988.

(收稿日期:2020-11-08)

作者:谢卫苹  吴朝勇  李盈盈

第4篇:节假日安全检查表,季度安全检查表

经营部年度安全工作计划

为贯彻执行落实公司2013年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公司及全体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经营部提出以下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遵章守法、安全发展。

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2013年奋斗目标:以五个“注重”为主线,以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为目标,努力实现“五个确保、两个力争”轻伤率小于1‰;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三、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及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贯彻执行企业有关标准化生产安全会议精神落实到基层,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增强公司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及法律观念。

2、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班组要制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人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班组负责人要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贯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职工在自己岗位上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与预防措施,交流安全工作经验,传达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布置有关安全工作,通报安全检查情况。

(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安全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忧患意识,保证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

1、组织职工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做好职工安全培训记录。

2、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按国家规定开展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复审,做到持证上岗。

3、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小型工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将伤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4、使职工能够熟练的使用劳动卫生防护用品,降低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5、使职工能在突发事故中正确熟练地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6、通过各种形式(警示牌、宣传栏、墙报、板报、标语等),使职工明确自己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明确在危害发生时的救护措施。

(三)、狠抓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定期进行安全自查,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及措施。

1、建立健全生产设备台帐、特种设备台帐、安全设施台帐及测量设备台帐,定期检修保养,定期检测,确保相关证件齐全。

2、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按规定办理各种作业票证,确保作业安全。

3、原料与成品合理存放,并设立醒目的分级存放标志,预防火灾、化学事故。

4、设备、管道、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装置及平台、爬梯、护栏、支架等防护设施要及时保养维护,做好保养维护记录。做到:

(1)、车辆设备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2)、车辆表面清洁,无破损、裂痕,无跑冒滴漏现象。

(3)、平台、护栏、支架等防腐彻底,无安全隐患。

(4)、对车辆要明确责任人,建立巡检或周检记录。

6、各种安全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合格有效,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劳防用品。

经营部 2013年1月2日

经营部年度安全检查计划

一、每季度组织进行全面综合安全检查,不少于一次, 专职安全员日常进行检查、抽查、巡查,班组按照规定检查。

检查内容:事故隐患及整改、措施的落实;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活动和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作业现场的管理;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用具;“三违”现象。

目的: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或整改;保证公司稳定的安全形式,避免发生各类违章行为,杜绝事故发生;

二、春节前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检查节日期间值班、顶班工作安排落实到位;节前教育、设备运行、消防安全、应急措施等。

目的:保证措施到位,确保节日期间设备的良好运行和办公场所的安全

三、二月中旬安全检查 。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春季四防措施落实。

目的:保证活动各项计划落实;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活动效果;

四、四月底对进行“五.一”节前安全消防综合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检查节日期间值班、顶班工作安排落实到位;节前教育、设备运行、消防安全、应急措施等。

目的:保证措施到位,确保节日期间设备的良好运行和办公场所的安全

五、六月中旬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进行夏季“四防”落实情况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及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检查。

目的:保证活动各项计划落实;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活动效果;

六、九月底进行“十.一”节前的安全消防工作综合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检查节日期间值班、顶班工作安排落实到位;节前教育、设备运行、消防安全、应急措施等。

目的:保证措施到位,确保节日期间设备的良好运行和办公场所的安全;

七、十一月下旬对冬季“四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消防器材进行检修。

检查内容:冬季“四防”措施落实,检修消防器材。

目的:保证“四防”措施的落实;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各类设施、设备安全过冬和人身安全;

八、十二月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进行元旦综合安全消防检查。年度安全总结,下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的落实。

目的:总结本年度经验教训,推广好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经营部 2013年1月2日 经营部季度安全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司“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遵章守法、安全发展”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起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推进全员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工作基础,现将每季度安全工作总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2013年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要以隐患排查为根本制度、现场管理为主要手段,安全质量标准化为管理主线,狠抓“双基”建设和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人为本,全力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努力完成全年安全标准化工作。

二、每季度安全工作目标

1、工作上不出现工伤,即做到“三不伤害”。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3、设备车辆保存完好、精度符合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5、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收集并整理好相关资料,以便更好的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6、做好安全检查收集工作,及时的下发各种检查情况,并准确的进行预报预测危害情况。

7、严格按《企业安全标准化》要求进行检查,准确及时标定危险源,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要与安全衔接,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证。

8、搞好每季度及年终储量填报工作,搞好资源补偿工作,完善相关资料,指导好企业的安全生产。

9、积极响应制度落实标准化建设,执行好安全制度,履行好职责,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10、作好充分准备,以优异成绩迎接安全评估

三、召开“四个例会” 每季度一次的双基例会。

每季度一次的隐患排查整改落实会。

四、安全质量标准化及双基建设

1、健全基层机构,全面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

2、班组设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指导员,负责内部质量标准化的指导、督促、检查、验收。

3、安全员负责验收质量标准化,并建立原始记录、资料备查。

五、加强培训学习 培训学习的内容为:

⑴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 ⑵安全生产各类相关的规章制度。 ⑶安全生产的《三大规程》。 ⑷班组各工种岗位操作标准化。 ⑸事故案例教育。

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学习。 经营部季度安全工作总结

为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找准差距,做好第四季度工作安排,现对经营部第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经营部第四季度工作进行安排,内容如下:

一、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 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做好全年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三季度,经营部组织全体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认真学习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了解当前公司生产及发展形势,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在公司上下营造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

二) 不断补充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工作: 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创建“示范班组”为契机,以推动班组文化建设为目标,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修改、补充与完善,出台了《班组管理制度》。该制度涵盖了班组管理中的基本任务、制度完善、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及民主管理。该制度的出台,为班组自上而下积极营造重视班组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加强班组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班组建设管理工作上踏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三) 强化意识、完善措施,加强现场基础管理:

作业现场是员工利用生产资料和机器设备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生产符合质量指标的产品的工作场所。现场基础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搞好现场基础管理,必须把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组合良好,使生产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发展。为此,经营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坚持“走动式管理”常态化: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全部深入到现场,根据各自职责、分管的区域,全面的对现场基础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利用这种“走动式”管理,亲临现场、亲自观察,得到的信息便很及时、真实、全面而且详尽,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为生产顺行保驾护航;

2、 坚持每周一次综合大检查:由部门组织,班长以上管理干部参加,对车间辖区内所有岗位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并对所有查出的问题按班组考核条例进行考核并限期整改;

3、 层层落实责任,发挥班组作用:部门制定各岗位巡查制度,细化巡查要求,规范巡查标准,强化班组长责任心,积极发挥班组作用,使各班组成员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分管的区域及巡检的要求和路线,认真、及时、全面的对工艺、设备、安全、劳动纪律及现场基础管理进行逐项检查,坚持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的原则,为生产顺行打下基础。

四) 夯实安全基础,顺利实现安全生产:

1、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实现“以责保安”:针对7月24日发生的培训学员违章操作,导致风机转速增加煤气含氧超标的事故,车间积极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从事故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核心,要抓好安全管理,必须把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始与终。为此,我们狠抓各班组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2、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细化班组安全职责: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要保持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就要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为切入点,实现“素质保安”。部门针对新工人不稳定、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坚持班组每月一次安全课;同时,班组细化安全活动细则,制定班组安全教育制度,落实班组安全责任,使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全体班组成员联合、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3、 加强事故演练,提高员工应急能力:提高员工事故应急能力,是在事故发生时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部门根据建厂以来各工段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积极编写事故预案,对事故发生时员工抢险步骤一再进行细化,以确保万无一失。同时,部门坚持每月一练,积极组织各工段员工进行事故模拟演练,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车间生产安全顺行。

五) 深入推进班组建设,落实公司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建设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精神,结合公司要求着力开展的创建标准化公司达标工作,公司把创建安全“示范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班组建设“五步法”和“安全教育六法”为基础,制定车间安全标准化班组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使班组建设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树立典型、稳步推进来带动车间班组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 存在的不足:

在三季度工作中,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在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生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部分班组长对精细化管理缺乏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理念不够强,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较为粗放;

2、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对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操作、现场管理工作的实施产生一定阻力;

3、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强化,员工事故应急能力仍需提高,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要扭转这一局面,就需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4、 制度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还没有达到令行禁止的要求;

5、 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中,各项软件:如制度的完善、记录台账的规范填写等工作已经完成,各项硬件设施还未到位。

三、 第四季度的工作重点:

四季度,是奋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冲刺阶段,也是生产任务、安全生产任务完成难度极大的特殊阶段。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推动分厂安全生产。四季度,公司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员工思想建设,围绕文化管理和积极开展企业理念、职业道德、员工行为规范教育工作,完善学习、培训、考核办法,努力实现员工自主管理转型。

2、 抓好安全管理,全面推进安全工作,着力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双提高,抓好事故演练,开展班组建设工作,提高班组管理能力,积极推进车间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抬升,为生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 健全完善基础管理工作,以制度促进管理,以管理提升素质,以素质保障生产。

4、 做好生产管理工作,实施成本分解、指标控制,配合检修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各项生产任务。

经营部 二〇一三年十月五日

第5篇: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

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

说明

车间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场所,车间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疏忽大意。同时,对不安全行为更应“从严”,“强化”,控制,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不安全行为降低到最低几率,才能做到预测预防,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 作业环境

1.1 车间内外应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畅通

1.2 进、出口处应根据车间通道情况和作业区域情况设置安全标志或限速标志,并符合GB2894—82的规定;

1.3 作业区的场地应整齐、防滑、无凹陷、凸起和严重油污现象;

1.4 车间内不准搭建简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况必须搭建,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规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 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宽度标志线应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电瓶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车或叉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 进入车间的铁路线轨道顶面应与地面平齐。

1.7 厂房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应不低于50Lx。

1.8 车间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1.10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在有专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切换。

1.11 天窗应有机械开启装置,并启闭灵活、可靠、关闭严密,无漏雨现象。

1.12 车间厂房应有排水系统、保证在当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时,排水畅通,阴井不冒水。

1.13 设备上的工作灯和手提式工作灯均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并符合GB3805—83《安全电压》的规定。

1.14 厂房内交流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零)干线,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但不得利用输送可燃易燃物质的管道。

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

1.15 接地线埋入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及热稳定性、连接应牢固、可靠、并保证导电的连续性。

1.16 起动机的供电滑接线的两端应有电源相线信号灯,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 装接临时线路应先填写“装设临时线申请单”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如超过规定期限,应安装正式线路。

1.18 临时线路需用良好的橡套电缆,长度不宜超过10m,线上不得有接头。

1.19 临时线宜悬空架设或沿墙架设,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5m;在通行汽车、叉车的通道上,其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4.5m。

1.20 煤气、蒸气、热水、回水、压缩空气、乙炔、氧气、天燃气和燃料油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处,应加套管保护。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管道和套管之间应用石棉绳和防火材料填塞。

1.21 动力管道严禁穿越生活间和办公室,乙炔、氧气和煤气管道不能通过烟道、通风管、配电室和易燃易爆物仓库。

1.22 氧气管道不宜与燃料油管道共架敷设。

1.23 氧气、乙炔、燃料油、天燃气管道应有消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24 管道应无裂纹和渗漏,管道应保持畅通,密封良好,无跑、冒、滴、漏现象。

1.25 管道上的阀门应启闭灵活,关闭严密不漏。流量表、安全阀等均应完好,无泄漏现象。

1.26 管道的外表油漆涂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饱和蒸气管基本色:红色;色环:黄色

压缩空气管基本色:浅兰色

消防用水管基本色:橙黄色

乙炔管基本色:白色

氧气管基本色:深兰色

低热值煤气管基本色:黄色。

1.27 压力为(0.86~14.7)×104Pa的车间乙炔管道进口处,应设中央回火防止器。

1.28 原材料、半成品、工位器具工装夹具等存放场地不得侵占车行通道和人行通道。

1.2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的规定。

1.30 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dB(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

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

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

1.31 对粉尘浓度高的场所,产生有害气体的作业区(点),震动噪声严重的作业区(点)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

1.32 车间地面的油污及铁屑应及时清理。

2. 安全管理

2.1 车间应设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人员,并建立安全技术档案,随时记录安全生产情况。

2.2 新入厂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或单独操作。

2.3 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独立操作。

2.4 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复审。

2.5 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女工要把发辫放入帽内。旋转机床严禁带手套操作。

2.6 不准穿拖鞋、赤脚、赤膊、敞衣、戴头巾、围巾工作;上班前不准饮酒。

2.7 保证安全防护、信号保险装置齐全、灵敏、可靠,保持设备润滑及通风良好。

2.8 凡运转设备不准跨越,传递物件和触动危险部位。

2.9 调整检查设备需要拆卸防护罩时,要先停电关车。不准无罩开车,各种机具不得超限使用。

2. 10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前必须切断电源、气源、熄灭火种、清理场地。

2.11 深夜班、加班以及在封闭厂房作业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一起工作。

2.12 严禁从行驶中的机动车辆中爬上、跳下,抛卸物品;车间内不准骑自行车。

2.13 严禁任何人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钩下通过和停留。

2.14 设备应定人操作,开动本工种以外设备时,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操作。

2.15 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挂停电警示牌,设人监护。

2.16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防雷装置等不准随意拆除或非法占用。

2.17 一切电气、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和行车轨道等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复接地安全措施。

2.18 非电气人员不准装修电气设备或线路。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绝缘可靠,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并应戴好绝缘手套。

2.19 高空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不准穿硬底鞋,严禁在高空投掷工具、材料。

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

2.20 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和腐蚀等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并设专人严格管理。

2.21 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不得在有毒、粉尘生产场所进餐、饮水。

2.22 产生有害人体的气体、液体、尘埃、渣滓、放射线、噪声的场所、生产线或设备,必须配置相应的三废处理装置或安全保护措施,并保持良好有效。

2.23 变、配电室、氧气站、煤气站、乙炔发生站、空压机站、发电机房、锅炉房、油库、危险品库等要害部位,非岗位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2.24 各种消防器材、工具应按消防规范设置齐全,不准随便动用。安放地点周围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2.25 凡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禁火区域动火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方可进行。

2.26 发生工人职员伤亡事故后,必须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2.27 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要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

第6篇:安全日常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1 物品工具摆放整齐,标识标牌清晰,饮水机是否漏水

2 检查现场

地面有无油污、积水、积土,杂物,门窗、玻璃、 墙壁是否清洁,垃圾是否定置存放,清运及时,

3 车间物料堆放是否合理

4 设备运行 维护保养

设备设施无安全操作规程 检查现场、记录

5 设备有无保养卡

6 设备维护是否及时,设备巡查记录是否齐全

7 设备运行有无异常

8 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9 设备设施的保养情况是否合理

10 各种设备暴漏部位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11 电气设备、线路管道绝缘情况是否完好

12 电器开关外壳是否完整可靠,有无破损

13 有无开关、插座、接触器等有无因接触不良而发热或变色

14 有无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现象

15 机械设备接地、接零是否完整良好

16 压力容器是否定期检查,有无使用记录

17 消防设施 (抽检)

消防车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通畅 检查现场、记录

18 灭火器处于固定位置,是否有拿乱放现象

19 灭火器压力表指针在绿区

20 火器瓶体有无生锈、破裂和红色油漆是否过淡; 灭火器软管是否有破裂和喷嘴是否完好

21 灭火器安全插销是否完好

22 消防设施是否整齐、消防柜内是否有杂物

23 消火栓箱完好情况:箱体、水带、卡扣、水枪 24 车间的消防器材检点卡是否完整,是否每月检查 25 消防门是否破损

26 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手动报警装置检查

27 静电接地规范

28 动火时是否按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作业

29 劳动保护

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佩戴()

检查现场

基磨高抛工段和成型工段磨边岗位

口罩和耳塞 划圆岗位和车床岗位

护目镜

30 岗位操作纪律

本班组人员是否熟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检查现场、记录

31 班组人员有无违章作业行为

32 班组人员有无擅自离岗行为

33 有毒化学品的使用情况,是否能正确使用工器具,符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要求

34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

35 本班组是否执行了安全检查制度

36 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有不持证上岗情况

37 其他 操作者是否了解作业周围环境条件 检查现场

38 车间光线是否充足;光线是否良好

39 作业区内是否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

40火漆炉上残留是否过多

41 管道支架基础是否牢固、无倾斜、无电源线搭架在管道上;管道无腐蚀、泄露、开焊

42 特种作业现场监督、作业证签发,安排安保人员跟进现场作业情况

43危化品是否都存放在危化品柜内

44车间是否有超量危化品存放(500ML)

45车间危化品是否专人保管,使用人分瓶使用

46天然气使用岗,是否人不在时候关闭煤气灶阀门和天然气阀门

检查人:

第7篇:车间安全检查表

说明

车间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场所,车间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疏忽大意。同时,对不安全行为更应“从严”,“强化”,控制,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不安全行为降低到最低几率,才能做到预测预防,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作业环境

1.1车间内外应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畅通

1.2进、出口处应根据车间通道情况和作业区域情况设置安全标志或限速标志,并符合 GB2894—82的规定;

1.3作业区的场地应整齐、防滑、无凹陷、凸起和严重油污现象;

1.4车间内不准搭建简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况必须搭建,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规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宽度标志线应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电瓶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车或叉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进入车间的铁路线轨道顶面应与地面平齐。

1.7厂房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应不低于50Lx。

1.8车间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1.10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在有专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切换。

1.11天窗应有机械开启装置,并启闭灵活、可靠、关闭严密,无漏雨现象。

1.12车间厂房应有排水系统、保证在当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时,排水畅通,阴井不冒水。

1.13设备上的工作灯和手提式工作灯均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并符合GB3805—83《安全电压》的规定。

1.14厂房内交流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零)干线,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但不得利用输送可燃易燃物质的管道。

1.15接地线埋入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及热稳定性、连接应牢固、可靠、并保证导电的连续性。

1.16起动机的供电滑接线的两端应有电源相线信号灯,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装接临时线路应先填写“装设临时线申请单”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如超过规定期限,应安装正式线路。

1.18临时线路需用良好的橡套电缆,长度不宜超过10m,线上不得有接头。

1.19临时线宜悬空架设或沿墙架设,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5m;在通行汽车、叉车的通道上,其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4.5m。

1.20煤气、蒸气、热水、回水、压缩空气、乙炔、氧气、天燃气和燃料油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处,应加套管保护。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管道和套管之间应用石棉绳和防火材料填塞。

1.21动力管道严禁穿越生活间和办公室,乙炔、氧气和煤气管道不能通过烟道、通风管、配电室和易燃易爆物仓库。

1.22氧气管道不宜与燃料油管道共架敷设。

1.23氧气、乙炔、燃料油、天燃气管道应有消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24管道应无裂纹和渗漏,管道应保持畅通,密封良好,无跑、冒、滴、漏现象。

1.25管道上的阀门应启闭灵活,关闭严密不漏。流量表、安全阀等均应完好,无泄漏现象。

1.26管道的外表油漆涂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饱和蒸气管基本色:红色;色环:黄色

压缩空气管基本色:浅兰色

消防用水管基本色:橙黄色

乙炔管基本色:白色

氧气管基本色:深兰色

低热值煤气管基本色:黄色。

1.27压力为(0.86~14.7)×104Pa的车间乙炔管道进口处,应设中央回火防止器。

1.28原材料、半成品、工位器具工装夹具等存放场地不得侵占车行通道和人行通道。

1.2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的规定。

1.30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dB(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

1.31对粉尘浓度高的场所,产生有害气体的作业区(点),震动噪声严重的作业区(点)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

1.32车间地面的油污及铁屑应及时清理。

2.安全管理

2.1车间应设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人员,并建立安全技术档案,随时记录安全生产情况。

2.2新入厂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或单独操作。

2.3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独立操作。

2.4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复审。

2.5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女工要把发辫放入帽内。旋转机床严禁带手套操作。

2.6不准穿拖鞋、赤脚、赤膊、敞衣、戴头巾、围巾工作;上班前不准饮酒。

2.7保证安全防护、信号保险装置齐全、灵敏、可靠,保持设备润滑及通风良好。

2.8凡运转设备不准跨越,传递物件和触动危险部位。

2.9调整检查设备需要拆卸防护罩时,要先停电关车。不准无罩开车,各种机具不得超限使用。

2. 10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前必须切断电源、气源、熄灭火种、清理场地。

2.11深夜班、加班以及在封闭厂房作业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一起工作。

2.12严禁从行驶中的机动车辆中爬上、跳下,抛卸物品;车间内不准骑自行车。

2.13严禁任何人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钩下通过和停留。

2.14设备应定人操作,开动本工种以外设备时,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操作。

2.15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挂停电警示牌,设人监护。

2.16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防雷装置等不准随意拆除或非法占用。

2.17一切电气、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和行车轨道等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复接地安全措施。

2.18非电气人员不准装修电气设备或线路。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绝缘可靠,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并应戴好绝缘手套。

2.19高空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不准穿硬底鞋,严禁在高空投掷工具、材料。

2.20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和腐蚀等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并设专人严格管理。

2.21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不得在有毒、粉尘生产场所进餐、饮水。

2.22产生有害人体的气体、液体、尘埃、渣滓、放射线、噪声的场所、生产线或设备,必须配置相应的三废处理装置或安全保护措施,并保持良好有效。

2.23变、配电室、氧气站、煤气站、乙炔发生站、空压机站、发电机房、锅炉房、油库、危险品库等要害部位,非岗位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2.24各种消防器材、工具应按消防规范设置齐全,不准随便动用。安放地点周围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2.25凡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禁火区域动火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方可进行。

2.26发生工人职员伤亡事故后,必须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2.27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要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

第8篇:车间安全检查表

说明:

车间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场所,车间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疏忽大意。同时,对不安全行为更应“从严”,“强化”,控制,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不安全行为降低到最低几率,才能做到预测预防,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 作业环境

1.1 车间内外应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畅通

1.2 进、出口处应根据车间通道情况和作业区域情况设置安全标志或限速标志,并符合GB2894—82的规定;

1.3 作业区的场地应整齐、防滑、无凹陷、凸起和严重油污现象;

1.4 车间内不准搭建简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况必须搭建,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规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 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宽度标志线应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电瓶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车或叉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 进入车间的铁路线轨道顶面应与地面平齐。

1.7 厂房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应不低于50Lx。 1.8 车间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鳌?/P>

1.10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在有专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切换。

1.11 天窗应有机械开启装置,并启闭灵活、可靠、关闭严密,无漏雨现象。 1.12 车间厂房应有排水系统、保证在当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时,排水畅通,阴井不冒水。

1.13 设备上的工作灯和手提式工作灯均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并符合GB3805—83《安全电压》的规定。

1.14 厂房内交流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零)干线,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但不得利用输送可燃易燃物质的管道。

1.15 接地线埋入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及热稳定性、连接应牢固、可靠、并保证导电的连续性。

1.16 起动机的供电滑接线的两端应有电源相线信号灯,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 装接临时线路应先填写“装设临时线申请单”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如超过规定期限,应安装正式线路。

1.18 临时线路需用良好的橡套电缆,长度不宜超过10m,线上不得有接头。 1.19 临时线宜悬空架设或沿墙架设,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5m;在通行汽车、叉车的通道上,其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4.5m。

1.20 煤气、蒸气、热水、回水、压缩空气、乙炔、氧气、天燃气和燃料油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处,应加套管保护。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管道和套管之间应用石棉绳和防火材料填塞。 1.21 动力管道严禁穿越生活间和办公室,乙炔、氧气和煤气管道不能通过烟道、通风管、配电室和易燃易爆物仓库。

1.22 氧气管道不宜与燃料油管道共架敷设。

第9篇:网络安全检查表

附件 1

网络安全检查表

一、网络安全机构和人员

网络安全工作主管领导

姓名

职务

机构名称

机构级别

网络安全专职机构

主要职责

网络安全专职机构负责人

姓名

职务

办公电话

专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数量

联系电话

专职网络安全技术人员数量

业务相关安全人员数量

安全人员资质情况

获奖情况及激励措施

二、日常管理情况

岗位网络安全责任制度

□已建立

□未建立

重点岗位人员安全保密协议

人员管理

人员离岗离职安全管理规定

□全部签订

□部分签订

□均未签订

□已制定

□未制定

□已建立覆盖全部区域□覆盖重要区域□未建立

外部人员访问审批制度

资产管理

部门名称

部门级别

责任部门

主要职责

资产管理责任

□已建立

□未建立

制度

资产管理

资产清查

清查时间

清查范围

资产维修维护 管理制度

和报废管理

□已建立

□未建立

□记录完整 □记录不完整

记录情况

企业级网络安全规划

网络安全

规划

企业级网络安全规划

□已制定

□未制定

□已制定

□未制定

三、用户个人电子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情况

管理制度

□已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未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用户个人

电子信息 管理措施

□授权管理 □安全审计

□金库模式 □其他

保护

技术手段

□数据防泄露产品 □数据防篡改产品

□数据模糊化

□数据加 密产品

□其他

管理制度

责任部门

□已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制度 □未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制度

数据存储

存储地点

□全部境内存储 □部分境内存储

□全部境外存储

情况

存储模式

□未集中存储 □省级集中存储

□全国集中存储

评估机构

数据安全

专项评估

评估时间

评估结果

外包服务总量

机构名称

机构类型

□系统开发企业 □第三方机构 □ 安全企业 □其他: 数据安全

机构性质

□系统研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

外包服务中的 外包服务机 服务类型

数据保护情况 构情况

□安全检测□安全加固 □应急支持

□数据存储 □灾难备份□其他:

服务方式

□远程 □现场

□已签订

数据安全条款或协议

□未签订

涉及合作相关的额数据泄露责任 □已明确

归属情况

□未明确

(如有多个外包服务机构每个机构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合作总数量

机构名称

机构类型

机构性质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机构资质

合作内容

数据类型

数据共享合作 机构情况(包 含开发共享、

共享合作涉及的

数据信息

数据规模

其他补充信息

□已签订

大数据分析挖

掘、增值服务 数据安全条款或者协议 等)

□未签订

合作机构数据保护水平评估情况

□已进行评估

□未进行评估

涉及合作相关的数据泄露责任归属情况

□已明确

□未明确

数据共享合作是否 征求主管部门

□已征求意见,不同意合作

意见

□未征求意见

□已征求意见,同意合作

(如有多个数据共享合作机构,每个机构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四、信息技术产品服务使用情况

国内品牌 数量

信息技术产品/类别

总数量

开发或 维护机 构

上半年新增 上新增国 设备数量

产设备数量

网络 高端路由器

设备 中低端路由器

服务 WLAN设备

大型机

小型机

PC服务器

存储 磁带库

设备 磁盘阵列

防火墙

防病毒设备

入侵检测设备

安全 入侵防御设备

设备 安全审计设备

堡垒机

流量清洗设备

安全工具类设备

操作系统

数据库

中间件

虚拟化软件

通用

防病毒软件

软件

文字处理类软件

密码设备

加密设备

密码设备管理中心

使用用户

开发机 构名称 及资质

类别

系统品牌

数量

运维机构名

运维机构资质

邮件

系统 内部邮件系统

(如有多个邮件系统,每个邮件系统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类别

安全

平台 网络安全管理类

部署范

平台名称

开发厂商

上线时间

运维机

运维机

构名称

构资质

网络安全监测类

网络安全防御类

(如有多个安全平台,每个安全平台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五、网络安全经费投入情况

上一网络安全预算总额

本安全软硬件产品投入预算总额

上一网络安全实际投入总额

本安全平台建设投入预算总 额

本安全服务投入预算总额

本其他安全投入预算总额

本信息化建设总预算

本网络安全投入预算占信息

化建设比例

六、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培训计划 □已制定网络安全培训计划

□未制定网络安全培训计划

培训次数 本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的次数:________

本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的人数:________,占本企业总人数的比例:

培训人数

________%

七、网络安全三同步情况

类别

名称 数量 落实保障措施的业务系统比例

本新上线的业务系统

本在建的业务系统

本已验收的业务系统

八、网络与系统定级备案情况

网络与系统总数量

四级网络与系统数量

三级网络与系统数量

未定级网络与系统数量

本新增网络与系统数量

本变更备案信息的网络与系统数 量

九、符合性评测、风险评估与整改情况

符合性评 评测时间

覆盖范围

本网络划分与级别调整的通信网络单元评测情况

□已评测

□未评测

评测机构

□本单位

□第三方机构

符合性评测结果、整改情况 或 □已报送

机构名称

者整改计划向备案机构报 送

□未报送

评估时间

□本单位

□第三方机构

覆盖范围

风险

评估

评估机构

机构名称

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隐患处

□已报送

理情况或者处理计划向备

□未报送

案机构报送

其他安全

(检查机构、检查成效等)

检查

上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发现隐患的整改 比例

安全隐患

整改

未进行整改的情况说明

重大网络安全漏洞整改说明

十、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情况

应急预案

□已制定

□未制定 演练次数

本修订情况

□已修定

□未修定

应急演练 应急技术队伍

文档记录

□有记录

□无记录

内部团队人数

外部机构名称

外部团队人数

灾备工作负责部门

进行系统级字灾备的系统数量

灾难备份

仅对数据进行灾备的系统数量

无灾备的系统数量

十一、本网络安全事件情况

发生次数

上报比例 处置比例

网络安全事 件情况 特别重大安全事件

重大安全事件

较大安全事件

一般安全事件

上一篇:向雷锋同志学习下一篇:团队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