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理财选择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布坎南的理论核心是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当地时间1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理论创始人詹姆斯·布坎南在美国逝世,享年93岁。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在布坎南长达6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公共财政、经济哲学,和其他相关领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公共理财选择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理财选择论文 篇1:

天下难事第一桩

公共理财人应当树立博弈意识,注意研究博弈策略,不断增强博弈本领,学会巧妙应对、学会“打太极”,不可只知道以实对实。

回首所历,我参与公共理财已20多年。

参与公共理财以来,置身其中,有苦也有乐,感悟良多。其中不少已经凝结为文字、见诸发表,这里只从综合角度再谈两点。

公共理财的工作特点——累、难、险

之所以说是“累”,其中一点就是公共财政涉及公共资源配置和日常收支管理,每一笔钱都要认真审核拨付,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出了差错,就会造成损失。尤其在体制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需要财政部门参与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很多,参加会议多,会签文件多,财政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都会增加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公共财政部门可以说是公共管理机构中工作最繁重、从而最累的部门,没有认真负责、鞠躬尽瘁、坚忍不拔精神的人就不要干财政工作,勉强干了,肯定干不好。

之所以说是“难”,一方面是因为“狼多肉少”、入不敷出是公共财政永恒不变的基本矛盾,尤其处在经济社会新旧体制与结构变换时期,需要以公共财政为手段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多,致使财政收支矛盾更为尖锐。由此所致,财政部门往往处于矛盾的焦点和漩涡。仅以财政收支管理而论,交钱的嫌交的多,要钱的嫌给的少,永远不会满足。要钱的是为了事业发展,理由充足,给了是应该的,给少了就不高兴,得罪的不仅是“同僚”,而且包括站在部门后边的政府领导。然而,财政收支必须平衡,财政分配必须统筹兼顾,不可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财政的所有需求。

另一方面,因为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财政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而推进财政改革往往会触动部门既得利益。明知需要改革而踌蹰不前,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人,对一个具有历史责任感又有良知的人来说,实在于心不忍。然而,要推进财政改革不可避免地得罪人,历史上王安石、张居正因厉行财政改革而遭到报复的前车之鉴不几乎尽人皆知吗?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尽管情形会好一些,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特别是在实行以推荐票和民主测评票取人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那就会更加左右为难。假如因为坚持原则、奋力改革丢了较多的票,不仅本人有口难辩,而且即使有主持正义的领导能够站出来为你讲公道,也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如此这般,财政部门领导人在公共理财过程中,统筹兼顾难,坚持原则难,推进改革难。诚可谓“天下繁难多少事,公共理财第一桩”。当然,惟其难能,才更为可贵。

之所以说是“险”,因为,一则,财政部门管的是“真金白银”,工作稍有不慎,发生失误,就会给国家造成损失,轻则犯错误,重则被判刑坐牢。二则,财政部门管钱有权,往往成为“公关”对象,一旦放松警惕、放弃原则,就可能堕入腐败和犯罪的深渊。三则,“或有危险”来自处于关键岗位的领导人。这要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人品如何。如果遇到人品端正、没有私心的领导,自然没有危险可言。反之,如果遇到利欲熏心、以权谋私的领导,那你这个财政厅长、财政局长就活该倒霉。他要以财权谋私,你顶着不办,没有几次就会受辱、遭贬;如果你放弃原则、同流合污,等待你的自然是人民的惩罚、刑事责任的追究;即使你本人并未谋取私利,仅仅因为你按照领导的授意做了导致公共财政资金损失的事,你也同样不能逃避行政或刑事责任的追究;有的领导甚至会在关键时刻把应由他承担的责任推卸到你身上,因其官大自然理多,你将有口难辩。在上述三重危险中,如果说前两种对于一个有良知良能的人较为容易避免的话,那么,规避第三种危险的难度就更大一些。

由于财政工作有上述特点,公共财政部门的领导人做到善始善终已属不易,做到胜任愉快更可谓难能可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胜任公共理财之重,必为德才兼备之人。其德,必须忠实正直、无私无畏,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尊重科学、崇尚理性。其才,必能懂经济、懂政治、懂财政,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善于统揽全局、兼顾各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些年我虽努力为之,但以明哲保身为原则的所谓“政治”方面甚至还没有入门。

公共理财过程中的博弈——对事与对人

实践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公共财政面临的矛盾和难题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因此,必须不断以创新的理财策略和办法去应对新的矛盾和困难,以不变应万变是不行的。这是对事。从对人来说,由于与公共财政部门打交道的人,各有不同的需求,各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要使具有不同需求和性格的人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也必须讲求策略。无论对人对事,理财人都要努力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此,公共理财人应当树立博弈意识,注意研究博弈策略,不断增强博弈本领,学会巧妙应对、学会“打太极”,不可只知道以实对实。

在公共理财对人和对事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只讲原则,没有灵活,不通情理,难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相反,一味灵活,失去原则,就会脱离宗旨,违背科学,甚至走向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在原则范围内讲灵活。问题在于,什么是原则?最宽的原则边界是刑律,就是在不导致犯罪的前提下搞灵活。其次的原则边界是一般法律,就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搞灵活,因为我们要依法理财。再其次的原则边界是制度规范,即在不违反制度规范的前提下搞灵活。最高的原则边界是科学,即在同样符合科学理财精神的前提下,在具体方法上可以灵活选择,在这样做或那样做都有道理、都行的通的情况下做出妥协,尊重对方意见。

这四个层次的原则性,从宽到窄依次排列,最宽的以刑律为边界,再往前迈一步,就会陷入犯罪的深渊,是讲灵活不可逾越红线。对于一个好的理财人来说,讲灵活绝不能以此为尺度。原则性强而又不失灵活性,最好掌握在以不失科学行为边界的限度内。

(作者系河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财政部门的领导人做到善始善终已属不易,做到胜任愉快更可谓难能可贵。胜任公共理财之重,必为德才兼备之人。

无论对人对事,理财人都要努力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努力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作者:齐守印

公共理财选择论文 篇2: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

布坎南的理论核心是强化对权力的约束

当地时间1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理论创始人詹姆斯·布坎南在美国逝世,享年93岁。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在布坎南长达6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公共财政、经济哲学,和其他相关领域。1962年,他与戈登·塔洛克发表了《同意的计算》,并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迄今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布坎南还自己开创了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宪政经济学。尽管这一领域的热闹程度不及公共选择,但相关学术活动也十分活跃。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在2004年组织翻译和出版了布坎南的《宪政经济学》一书。本报记者就布坎南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专访了冯兴元。

曾建言中国市场化改革

时代周报:中国学者与布坎南有哪些交往?你个人的经济学研究受了布坎南哪些影响?

冯兴元:据我所知,国内学者与布坎南有学术交往的至少有汪丁丁教授。1998年,汪丁丁赴美专访布坎南,捎回了布坎南对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建言:“关于(中国)市场导向的改革,至关重要的是把这些改革置于对法律与制度框架的必要性的理解之上,在这一框架内,人们能够履行各自在市场中的职能。关于财产和契约的法律,关于以老实的态度进行交易的传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些东西,市场导向的改革就毫无意义可言。”

我个人在2004年有幸组织翻译和出版了布坎南的《宪政经济学》一书。该书其实由两本著作合二为一,其一为《征税权》,其二为《规则的理由》。在《征税权》篇首,布坎南引用了大法官马歇尔的一句话“征税的权力涉及毁灭的权力”。布坎南庖丁解牛般地分析并推导限制政府征税权的基本规则,令人无不信服。现有体制下,每个人都备受压抑,故布坎南、哈耶克等经济学家的思想为世人所接受是可以理解的。

个人才是公共选择的决策单位

时代周报:1986年,因布坎南把经济方法运用于政治过程研究的公共选择理论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是什么?

冯兴元:人的行为选择区分为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私人选择主要指涉市场决策,而公共选择则主要涉及非市场决策。顾名思义,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为公共选择过程,也就是非市场决策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即政治市场,把选民、利益集团、官僚和政治家等行为主体视为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即自利的效用最大化者。公共选择理论把政治市场上选民的选票视同为经济市场上消费者的货币。

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典礼演说辞中提到,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的著作涵括了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构成要素:一是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二是经济人假设,三是政治作为交换。他认为自己只是重申、阐述和拓展了维克塞尔的论题。

布坎南的眼中是一个后现代的世界。他看到的社会现象均归结到个体的行为以及个体之间的互动。任何集合概念,比如“国家”,“政府”,“集体”,“组织”,“党派”,“团体”,“公司”等等,都只是一种拟人概念。真正的行为主体是其中的个体。而这些集合概念,即便使用,也只是一种指代,便于指称罢了。这就是布坎南所主张的“方法论的个体主义”的涵义。正因为如此,布坎南曾经说过,只存在“个人的公共选择”。这是因为只有个人才是作出公共选择的决策单位。

布坎南的经济人假设认为,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一样,也是自利取向,而非传统认为的利他取向。在公共选择理论创建之前,经济和政治属于“两张皮”,适用不同的假设,实际上也假定了社会中的人患有“人格分裂症”:他在经济领域被视为自利取向的,在政治领域则是利他取向的。公共选择理论诞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经济与政治不是“两张皮”的处理方法。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行为人均被假设为经济人,所谓自利的效用最大化者。这种研究范式转向修正了凯恩斯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关于政治作为交换,布坎南将市场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领域中。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种旨在达到互利的合作手段。但政治秩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则、一种宪法。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则形成的极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布坎南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则体系决定的。

强化对政府的规则约束

时代周报:布坎南本人似乎更愿以宪政经济学家的面目示人。他倡导的宪政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冯兴元:公共选择对“宪”的研究为布坎南后来所特别重视的宪政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宪政经济学涉及对基本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它相当于一种更高层面的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认为,强调对规则约束的选择使得宪政经济学有别于传统经济学;对个人之间的合作性互动的强调,而不是对冲突性互动的强调,使得它有别于很多其他传统的政治经济学。

宪政经济学主要是对规则及其选择的研究。“宪政”译自“constitution”,“宪”实际上指的是基本规则,规则的规则,包括元规则,但不一定全是元规则。“constitution”可以叫做“宪”,也有翻译成宪法、宪政、立宪、宪制,但是最合拍的一个翻译是“宪则”。

宪政经济学讨论集体决策中的两个阶段,即立宪阶段和立宪后阶段(即后立宪阶段)。前者属于制定规则的阶段,涉及对规则的选择;后者属于规则制定之后的阶段,涉及规则下的选择。为了纠正“政府失灵”,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和宪政经济学主要着眼于强化对政府的规则约束,以及对规则本身做出选择。

宪政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不同,前者研究在约束之间的选择,后者则注重外加约束下的选择。这些限制可行选择集的约束可以由历史、过去的一系列选择、其他人、法律和制度安排、甚或习俗与惯例外加。立宪选择无疑对应于对约束的选择,后立宪选择则对应着约束下的选择。

否定了传统的仁慈政府假设

时代周报:《宪政经济学》中《征税权》一书,阐明了民主财政规则体系的应然结构。布坎南的理论对中国财政制度改革有何启示?

冯兴元:正统的公共财政理论,比如最优税收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等收入比较法,强调若要获得相同数额的财政收入,应该采用哪种最优税收结构,是采取征税还是负债形式。它首先想解决的是国家收入来源问题,因而具有国家本位的踪影,某种意义上还残留了17世纪“宫廷理财学”的影子。而《征收权》中的立宪分析首先是要解决如何限制公权和防范对公权的滥用,从而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按照布坎南自己的说法,《征税权》一书以收入最大化政府预设取代传统的仁慈政府预设,得出的规范性结论向大部分传统智慧发起挑战,对于税收政策的结构具有绝对不同的含义。

布伦南和布坎南撰写《征税权》的初衷在于:研究从宪法层面如何对政府的征税权加以限制。税收学是较为难懂的学问。无怪乎我国的许多政治学家几乎对之避而不谈。税制越是复杂,内部人控制就越是严重,外部人就越是难以掌握发言依据。事实上,税制很容易对私人产权造成侵犯。而且我国的多数经济学家缺乏对税制的研究,也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少数税制研究的行家里手也很少关注税权约束的本质意义,更有甚者,情况往往是,如果不成为“内部人”,就成不了行家里手。可见,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不仅适用于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分析,也适用于学术市场分析。这样做并不是否认存在利他动机,而是规则的制定要求对任何个人和机构作出自利假设甚至魔鬼假设,而不是利他假设甚至圣徒假设。如果人人皆为圣徒,规则何足道哉?

说到底,财政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对政府形成规则约束,且是刚性约束,比如对政府负债占GDP的比例要有个上限,对政府每年的支出水平占GDP的占比也可以设置一个上限。布坎南强调平衡财政,对全世界所有政府都具有深远意义。美国的问题就是福利国家化严重,通过大量举债来维持众多的福利支出和军事支出,因而不时面临掉入财政悬崖的威胁。世界上短视的政府较多,喜好借重凯恩斯主义。因为财政具有乘数效应,能通过扩大数倍GDP的方式来促进财政。事实上,私人部门用钱也能产生乘数效应,该效应不仅仅存在于财政。如果财政扩大支出,不断相机抉择,也就是沿用凯恩斯那一套,是非常有害的。它会对个人自由经常造成侵犯。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就好比一辆马车拖着人快跑。马车拖着活人,为了保证速度,置活人死活于不顾。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做法,把经济总量做大,总体上有利,倒掉一批企业家不当回事,反正整体经济上去了就行。中国财政制度变革就亟须去掉凯恩斯主义的这种做法。

权力制衡非常重要

时代周报:中国自70年代末开启经济改革以来,制度演进的步伐始终未曾停止。然而这一演进过程的基本动力大多不是来自宪法层面的思考,而是仍然沿着一条行政主导的路径运行。你认为,布坎南的理论对中国当下的改革有何借鉴之处?

冯兴元: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分权制衡与什么“主义”挂钩。它只是治理所需的一套技术。这个世界真正仁慈性的政府很少的。回顾历史,世界上真正的仁慈政府一个都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好像在这方面表现得不错,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发达国家仁慈政府的形象比较好,但背后还是自利的政府。这是因为组成政府的官员主要是自利取向的。我们不排除这些官员也有利他取向的一面。但是自利取向总体上更多。布坎南告诉我们,个人在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中有着相同的动机,作为代理人的统治者的行为动机与普通人并无根本差别。不是我们不必否认人性趋善的经验证据,而是这种利维坦侵害的潜在可能,才使得建立一套既防范政府滥权,又约束利益集团在民主机制中寻租的根本规范成为必要。

尽管布坎南的经济人假设是在公共选择理论里面的,但在宪政经济学分析层面也是适用的。《宪政经济学》中《征税权》一书的政治模型也是经济人的模型。通过假设人是自利的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或者叫理性人,能推导出很多有用的制衡规则,防止他做坏事引导他做好事。正是这样,尽管根子里面政府、政府官员都是自利取向,但是表现出来仁慈性政府的表象。这表象是因为有规则约束要求他完成这些公共服务,提供这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同时,随着公益的实现,官员个人的自利也实现了。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美国或者德国很多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多表现出仁慈性政府的一面,但背后还是自利性政府。

中国的改革也需要区分对不同规则的选择和既定规则下的选择,即区分立宪阶段和立宪后阶段,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内各说各的,听着都有道理,其实却又不尽然。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各方所指的层面不一样,有些人讲的涉及立宪层面,有关不同规则的选择,有些讲的则涉及立宪后层面,有关规则下的选择。

走向开放社会任重道远

时代周报:谈到改革,有些人认为中国只能这样了,认为在现有制度环境中或者在既定规则之下,民众的处境很难改善。

冯兴元:实际情形是,30多年的改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到2003年为止,很多改革触动了规则层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后一个高峰是加入WTO。其后我国的经济改革不仅停顿,而且出现了国进民退问题。

历史到了2013年,重启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当然,事先要达成改革共识是不容易的。所以不能太悲观,大家要齐心一致往前走往前挤挤,每个人都为改革奔走呼号,改革的空间就扩大,后劲就勃发。改革压力意向步步增强,利益集团(奥尔森所言分利集团)有时不得不让步,让步的结果就是所谓的改革共识。单纯讲先要有改革共识才能启动改革,反而成不了事。

布伦南和布坎南有关公正规则和公正行为的尺度,为我们调整和重塑规则体系提供了参照。中国的改革总体上是一个逐步走向规则取向的法治国家的过程。它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制度演化过程。有些改革只是现有规则结构或者既得利益格局下的修修补补(比如财政体制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真正的改革也许需要打破现有规则结构和既得利益格局。我们不能停留在明明知道答案,然后蹲在原地找答案,或者浸在河里摸石头。我们只有本着讲诚信、讲正义和讲是非的精神,去试验和推进各种改革,才能把我们的努力融入一种改革的试错过程,试验当中有错即改,改了再试,不断逼近我们的市场经济目标和宪政目标。总之,走向规则取向的开放社会还任重而道远。

[链接]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年表

1919年10月2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

1940年毕业于中田纳西州立大学(MiddleTennesseeStateUniversity),194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接受田纳西大学的聘请,成为该校教授,并开始了学术生涯。

1956年以前,在田纳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等校任教。

1955~1956年,获富布赖特基金在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受到了欧洲财政学派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关于政府不是一种理想的制度的观念。

1956~1968年,在弗吉尼亚大学任麦金太尔讲座经济学教授,与W·纳特建立了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并于1958~1969年担任该中心主任,在这期间逐步奠定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

1962年,与塔洛克发表了《同意的计算》,为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俱乐部经济理论》(1965)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公共决策中的以足投票理论。

1968~1969年,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任教。

1969年以后,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任教,与塔洛克创建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并出版了《公共选择》杂志,促进了公共选择理论的迅猛发展,同时使公共选择理论传播的欧洲和日本。

1971年,担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会长的职务。

1982年,任弗吉尼亚的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

1983~1984年,担任美国北部经济协会的会长。

1986年,因把经济方法运用于政治过程的研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填补经济学研究领域空缺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第十八届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建者。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关于消费者和企业家如何作出关于商品购买、工作选择、生产及投资决策的,而布坎南则相应地创建了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种旨在达到互利的合作手段。但政治秩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则、一种宪法。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则形成的极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布坎南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则体系决定的。

2013年1月10日去世。

作者:翁一

公共理财选择论文 篇3:

高校理财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

摘要:理财教育是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以及生活实践的必修课。目前,我国高校理财教育亟待解决发展不平衡、缺乏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性,因此,高校理财教育必须从学生的金融需求出发,掌握大学生理财心理特征与行为导向,分类引导大学生合理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实行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理财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

关键词:高校;理财教育;金融专业;公司理财;个人理财;理财需求;模拟交易

随着金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渗透,普及金融知识、认知和了解金融产品、掌握理财技能已成为高校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财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未来规划来说,理财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通过理财教育不仅传授学生理财知识、理财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财富观、投资观、消费观和创业观;从实践来看,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临工作、买房、创业等问题。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以及生活实践的必修课是理财教育,如何理财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寻求高校理财课程设置及理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高校的不同学科类别、以及理财课程连贯性、实践性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校理财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理财课程的设置

我国高校理财课程有两类:一类是公司理财(或称公司金融),公司理财主要是金融学类专业(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投资学专业、保险学专业、经济与金融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金融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开设《公司理财》(或称《公司金融》)课程,以财经类院校为主。另一类是个人理财(有时也称投资理财或金融理财),个人理财主要是金融学类专业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也有一些院校将《个人理财》设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作为金融学类专业选修课,《个人理财》一般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开设,先行课包括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会计学、房地产投资与金融等,对于金融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课更多强调的是实践教学。对于非金融学类专业的学生,《个人理财》多数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设置,有些院校是以《个人理财》讲座形式设置的。

从设置情况来看,理财教育等相关课程在高校中并不普及,大学生理财素质培养没有放到应有地位上。而开设了理财课程的院校,主要在金融学类专业中设置专业性较强的《公司理财》,《个人理财》作为选修课在财经类院校开设较多。多数高校都忽略了大学生理财教育,有的只是开设几次理财讲座,理财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零星支离、实施过程单一化的理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在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评价方面,教育部和地方高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无法深入推动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二)高校理财课程教材的选用

高校所选用的理财教育的教材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主要介绍理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材,如《理财学》《公司理财学原理》《个人理财》等;如,《理财学》(边智群,2013)分别了介绍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具有共性的知识,公司理财与个人理财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公司理财学原理》(熊楚熊,2010)基于公司管理的角度探讨公司理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是介绍筹资、投资和盈利分配等。《个人理财》(刘伟,2014)从个人理财基础、基本流程、风险管理计划、投资计划、融资计划和退休及遗产计划六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个人理财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第二类是主要介绍公司和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教材。如《公司理财》(刘淑莲,2011)包括了公司理财概述、货币时间价值、证券价值评估、投资决策与风险分析、风险与收益、杠杆效应与资本结构、股利政策、长期融资、营运资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与价值评估、期权与公司理财、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公司并购与收缩,每章附有基本训练。《个人理财:理论、实务与案例》(陈玉罡,2012)以国内外理财行业的发展情况、理财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家庭理财的财务诊断、理财规划、理财产品选择以及资产配置等专业方法和步骤。

第三类是主要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如《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系列教程。

从高校选用理财教育的教材来看,不仅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理财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还需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何从众多理财书籍中筛选整理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是理财课程教材选择的关键。

(三)高校理财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课时的分配上,《公司理财》作为必修课基本上是48~51课时,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财的基础知识在金融专业课都会涉及到,《公司理财》课时够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的问题。

作为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选修的《个人理财》存在一定教学困境。《个人理财》选修课多在32~34课时,从目前高校已有的理财教学内容来看,理财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要懂得经济、财务、金融、税务、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高度整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各类理财基本知识的介绍往往成为重点,并占据了教学大半课时,而对于实际操作内容不仅对师资实践教学要求较高,还需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授课教师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对金融类专业学生来说,理财的基础知识在金融专业课都会涉及到,有的内容已很熟悉,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对非金融类专业学生来说,理财基本知识内容分散,缺乏系统,通过32~34课时、单独一门《个人理财》远远不能满足理财学习的需求。

从高校理财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公司理财》专业性较强,教学内容可以满足需求,没有突出的教学问题;《个人理财》在高校选修课中更为受到学生欢迎,但教学内容和课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二、高校理财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校理财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开设了理财教育相关课程,但总体而言,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目前高校理财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发展不平衡

专业背景的差异性是大学生理财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专业背景知识不同,金融学类学生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对理财的基本理论与技巧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程度也较好。如财经类院校由于拥有较多模拟股市、模拟外汇交易、期货交易等金融实践教学实验室,在学校金融实验室可以开展理财相关课程实践。但是对于金融学类以外的其他专业学生,尤其理工科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理财了解较少,或对理财兴趣不大。在实验教学方面不如财经类院校金融实验室设备和软件齐全,仅仅依靠全校性的理财教育选修课远远不能满足理财教育和学生的需求。

(二)缺乏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

高校理财教育内容体系应该包括理财价值观教育课程、理财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投资增值实践等。由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选择、课时局限、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的理财教育还不完善,比较系统的理财课程内容体系没有形成。学生只是片面地学习一些理财基本理论与技巧内容,未能系统地学习《理财学》《消费经济学》《投资学》等理财课程。对理财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学生仅能通过全校公共选修课或者自己阅读课外书籍了解理财知识。

(三)缺乏实践性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财课程,不仅需要掌握理财基本理论和方法,还必须灵活运用各类理财品种进行实际操作。金融学类专业学生一般都能接触到与理财相关的软硬件资源,在《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尽管可以通过虚拟证券交易系统制定个人理财规划,建立个人模拟证券资金账户进行虚拟投资。但实践课时相对很少,未能深入体会理财的技巧。其他专业学生通过公共选修课学习理财内容,总体课时数较少,无实践课时,造成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投资工具都不清楚。

在现实高校理财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偏重理财基础知识与技巧理论介绍,实践性理财应用技能较少涉及,针对理财案例较少分析。这一方面是受课时局限、资金和实验室等条件的限制,在课堂内外难以增设理财课程的实践环节;另一方面理财教育综合性较强,需要丰富的理财实践经验,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一般不愿涉足,能够胜任的教师不多。因此,理财课程的教学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无法真正掌握理财应用技能,更体会不到生活中科学理财的益处。

三、高校理财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对策

高校理财教育必须从学生的金融需求出发,分析大学生理财的实际状况,掌握大学生理财心理特征与行为导向,通过分类引导构建大学生合理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实行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理财教育。

(一)理财课程设置与教学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的背景不同,对理财课程的需求也不同,理财课程设置与教学应区别对待。金融学类学生专业课会接触到一些理财理论,对理财课程深度要求较高,有必要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必修理财课程。对于非金融学类专业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理财,在保证爱好、需求的基础上,除了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普及理财基础知识、培养理财应用技能外,还应该在学校层面常年对广大学生进行理财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对于理财基础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建议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这是培养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的最佳时期;系统介绍理财基础知识的公共选修课在大学二年级设置;理财实践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设,通过实践课程进一步学习理财技巧。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理财知识专题讲座普及过渡到理财基础知识系统介绍,再进入理财实践技能培养,形成了理财教学内容的完整体系。

(二)理财课程设置与教学连贯性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菲尔德专门为美国大学生设计了“1+1+1”的理财模式:学会贷款——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学会兼职——让“增值”为以后的超前消费埋下伏笔;学会投资——为今后的个人理财“投石问路”。让大学生明确理财的三个重大环节,即攒钱(理财的起点)、生钱(理财的重点)、护钱(理财的保障)。国外理财教育是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金钱观着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财常识和基本个人理财技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高校理财教育也应循序渐进,注重连贯性,由浅入深介绍理财理论与技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理财习惯。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国大学生的理财需求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即生存需求,对应理财教育内容是生活中的理财常识教育,从生活费用的打理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计划收入与支出,明确必需的开支,从而理性消费,形成初步的理财观念和意识;第二层次即安全需求,对应理财教育内容是储蓄与保险知识与技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通过安全保障的储蓄、保险知识和技能等财务安排可以降低理财风险,引导学生掌握理财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毕业以后的生活打基础;第三层次即社交需求,对应理财教育内容是投资知识与技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选择股票、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等风险投资可以获得高回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第四层次即尊重需求,对应理财教育内容是储蓄、国债等低风险投资,让学生懂得稳健理财的重要性;第五层次即自我实现需求,对应的理财教育内容可以考虑创业投资、实业投资等,实现自我价值。

(三)理财课程设置与教学注重实践

对于理财这一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来说,实践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理财技能的重要方式。理财实践教育融合在理财情景教育、理财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之中。针对我国高校目前实际情况,可采取构建理财实践平台,强化理财实践教学的方式。

1. 借助理财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对于金融学类专业,大多高校都建立了金融实验室,非金融专业学生可以借助金融学类专业实验室,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财理论进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证券投资模拟系统进行股票、债券、外汇、期货交易;也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践基地见习、实习及调研,体验存取款、办理信用卡、手机银行业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

2. 组织开展课外理财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各类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媒体财经频道的理财节目,及时获取最新财经动态。三是开展学生践行理财的案例分析活动。通过系列理财实践深化大学生对科学理财观念的理解,逐步熟悉理财产品,积累理财实践经验,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和理财理念。

3. 创业教育与理财教育相结合。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持鼓励态度。我国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内容及方法都在不断改善之中。理财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每个大学生创业者都需要金融知识,而理财教育能够提供金融方面的知识。理财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育,创业过程中的资金支持可以从理财教育中延伸而来。

(课题主持人:李建英;课题组成员:耿会清,杨雪美,李晓燕,高鹏飞,张杰)

参考文献:

[1]孟德锋,张瑞.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

[2]张凤林.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对策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3]李建英.高校大学生理财教育刍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3).

[4]张宏彦.基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金融理财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1,(18).

[5]郭清娟.国外理财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11).

[6]陶永诚,陆妙燕.中外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7]陈玲芬.中国理财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ancial education, financial professional, corporate finance, personal finance, financial needs, simulated trading

上一篇:酒店网络系统论文下一篇:党员述职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