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局面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节水灌溉是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持续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重大革命。“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持续运转的关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节水灌溉局面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节水灌溉局面管理论文 篇1: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摘 要:论述了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针对国内外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讨论,总结了节水灌溉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了中国节水灌溉所面临的问题,应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迅速提升中国节水灌溉水平,并对现代节水农业及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如何做好节水灌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节水灌溉;现状;趋势;水资源

The Trend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iona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GAO Xue-mei

(Foretry Institut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 030801,China)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throwed lights upon the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discussed about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the tre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lso summarized the important results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ur country have confronted calling on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high-technology in this field to rapidly level up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undergoes exploration of moder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and the technology and throwed out suggestions abou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Key word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current situation; trend; water resource

众所周知,中国农业用水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农业用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我们不可能通过单纯增加新水源来缓解农业用水的紧缺状况。从经济角度看,目前中国只有少量地区可适当开发新水源,而且节水成本相当高。从国际国内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搞好节水灌溉工程除了要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和良好的工程建设质量外,有效的管理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只有高度重视水的问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用水效率,长期坚持搞好节约用水、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工作,使中国节水事业出现新的局面,才能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断深入探讨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管理,对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仅28 124亿m3,排名仅居世界第6位。据1997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为2 200 m3,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第121位;平均水资源占有量27 000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属13个贫水国之一[2]。中国拥有13亿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大。中国水资源同耕地资源一样相当紧缺,只占世界总量的6%,中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4 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左右,只能占到世界农业总用水量的17%。其中占农业用水量的90%~95%是农田灌溉用水,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m3。然而,由于中国水资源不足,且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农田灌溉利用率仅为43%,1.0 kg·m-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0 kg·m-3以上的水平[3]。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说,中国农业用水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3% 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全国渠道输水损失占整个灌溉用水损失的80%以上,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达到40%;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全国实际灌水量达到450~500 m3·667 m-2,超过了实际需水量的1倍,有的地区高达2倍以上[3]。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并没有做到节约和科学用水,而是面临着农业灌溉受到严峻的挑战,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中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16亿,而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世界水资源紧缺国家最低标准,要在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下生产出满足未来16亿人口需求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从整体思路来考虑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使综合节水得到快速发展。

2 国内外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概况

尽管美国和罗马尼亚的有效灌溉面积不多,但喷灌和微灌面积却分别占到有效灌溉面积的54.4%和80%以上。近20年来,全世界微灌面积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3%,总面积已达到377万hm2。印度微灌面积增加了3.72倍,美国微灌面积达105万hm2,占世界微灌总面积的27.9%,而中国微灌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0.5%左右[4]。

世界发达国家对低压管道输水非常重视,如美国的输水管道化在大型灌区实现了近半;而日本在输水管道化方面更是超前一步,地下滴溉可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美国堪萨斯洲已将地下滴溉作为利用污水进行大田作物灌溉的一种主要灌水技术。据估计,美国地下滴灌面积已达15.607万hm2,分别占微灌面积和灌溉总面积的5%和0.6%[4]。

2.2 国内概况

中国耕地面积为1.3亿hm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喷灌技术,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 58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到1998年已经发展微灌面积18.21万hm2,占节水工程总面积的1.19%。由于农村经济能力差、土地分散经营和设备质量不过关等原因,80年代喷灌面积仍无明显增长。据统计,到2002年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为1 867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3.4%[5]。中国微灌技术虽有较大的发展, 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喷灌设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生产能力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需要,可以看出中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潜力巨大。

2.3 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自然、经济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努力研究开发“适用、成套、可靠、高效”的节水灌溉设备,努力实现按照农作物的需水要求进行灌溉,力求改变过去浇地的传统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切实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用先进的喷灌、微灌技术和设备取代传统落后技术的简易节水灌溉方式,把水的控制和利用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发展节水灌溉规划。

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局势的加剧,中国未来农业节水重点应重视发展管道输水和低压节能型喷头,取代广泛使用的中高压喷头;防渗渠道虽可减少或避免渗漏损失,但将逐步被管道化所取代;滴灌这种新型节水技术与地面滴灌相比,显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世界各国节能灌溉应用面积高速增长,大幅降低节水灌溉设备造价和工程项目投资,促进加快了中国节水灌溉发展。压力补偿式灌水器是微灌和滴灌的发展方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将是提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3 中国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对策

尽管中国灌溉设备已有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应根据国情,结合不同地区特色、不同作物灌概的需要,力争到21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的目前节水灌溉水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大,自1996年以来,国家投入国债资金16亿元,带动地方投入20亿元,累计建成各类节水灌溉示范工程1 000多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33.34万hm2[3]。国家从“九五”开始相继启动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通过近8年的研究,在节水农业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发展中国节水农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近又在北京等四省市开展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已有很大改进,且明确提出了节水灌溉项目的三大目标和三大措施。

我国水资源状况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对节水政策研究不够,水价偏低

由于中国农业灌溉水价偏低,节水措施不力,造成了农业用水的严重浪费,另外,中国节水灌溉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农业灌溉水价进行改革,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农业节水,鼓励和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适当地提高农业用水费用,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农民以相应的补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明确目标和任务,为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制订好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用水管理上,制订出鼓励和扶持农业节水的各项政策,加快节水灌溉的发展。

3.2 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

中国节水灌溉面积远小于国外,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主要的灌溉方式仍然是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管道输水灌溉在田间沿用着传统的沟畦地面灌溉,造成田间水利用系数低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对膜上灌和涌流灌的节水机理进行了一定探索,在地面灌溉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波涌灌溉和激光平地水平畦灌等先进技术应用尚属空白,有待研究、解决和推广。所以,我们应在节水灌溉技术上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使节水灌溉技术向持续、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3.3 资金投入不足,节水灌溉设备不完善

由于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保障,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2/3的有效灌溉土地仍在沿用传统落后的方法。所以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和补贴,尤其应加大节水灌溉资金的投入力度。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如果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利用政策对农民群众进行正确引导,积极采取各种综合措施的应用,带领人民群众兴办节水灌溉工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这将会使节水灌溉工程很快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3.4 盲目引进,国家、各级政府对节水灌溉支持力度不够

灌溉设施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政府对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入不足,在节水工程项目上有照搬国外研究内容的现象,有的并不符合国情,致使很多设备搁置不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另外,在建设项目上重新建灌区工程和室内模型研究,轻农田生产试验,使一些研究虽然建立了模型,但由于没有在材料和加工工艺上下功夫,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难以形成产业化进入市场,起不到指导生产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将制约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短缺这个因素,当做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科学节水和灌溉,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高占义.中国的灌溉发展及其作用[J].水利经济,2006,24(1):36-39.

[2] 陈雷.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J].节水灌溉.1999,2(1):1-6.

[3] 兰才有.发展节水灌溉的若干问题[J].农机科技推广2005(4):16-18.

[4] 石培泽,马金珠.干旱区节水灌溉理论与实践:武威市农业灌溉综合节水科学试验[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5] 赵飞,梁迟.中国节水灌溉现状及面临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10,8(25):63-64.

收稿日期:2011-12-10;修订日期:2012-01-05

作者简介:高雪梅(1990-),女,山东烟台人,主要从事农业水利工程研究。

作者:高雪梅

节水灌溉局面管理论文 篇2:

浅析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改善策略

摘要节水灌溉是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持续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重大革命。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持续运转的关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由此可见,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水资源利用有效化将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长期主题。作为农业国,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75%左右,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约40%,这样的低效率直接造成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严重。而当前我国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在加快,工业与城市用水量势必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用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我们现在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形势已不容乐观,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只是采取短期行为,必定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节水灌溉的引入和发展是现实的需求,是时代的要求,它将是扭转这种负债利用的有效措施。节水灌溉是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持续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重大革命。

1 发展节水灌溉的现实必要性

(1)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需要。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最新结果得出,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少,被联合国列入贫水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将占用相当大一部分的水资源。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2)发展节水灌溉是保护和改善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一方面,节水灌溉的发展对节约农业用水,建立良性的水利用生态循环十分有效,而且有力遏制地下水的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另一方面,发展节水灌溉可从源头开始节水,并做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上游水资源利用情况,一定程度上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的矛盾,减缓下游生态环境的恶化速度,為逐步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提供支持。

(3)发展节水灌溉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推行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做好农业用水与节水工作,是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积极建设和推进节水灌溉发展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和建设高效农业的关键,也是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服务,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性措施。

2 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2.1 政策导向性不强,农民缺乏正确认识

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节水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缺陷。政府在政策宣传方面的力度明显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水利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严重忽视基层节水政策的宣传。加之,节水灌溉系统建设所需成本高、收益慢,农业成效又低,农民若从既有利益出发,按照水资源本身的价格计算成本,节水并不能带来较大的收益,使得他们难以形成节水灌溉的意识。政府和农民对其资本的投入微乎其微,按目前的投入水平估测,全部完成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将成为一个远期目标。

2.2 系统技术落后,跟不上农业高效发展的步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基础研究落后,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操作,节水灌溉的有效利用率和产出率低。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左右,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喷、微灌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农业用水产出效率也仅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在节水灌溉发展中一直存有重工程建设轻技术实施的倾向,忽视农艺等技术在节水中的地位和作用,造成一些可利用度高的节水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而且部分地区的农田节水设施老化,利用效果较低,节水设施建设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不适应。

2.3 政府管理不到位,发展缺乏坚实的依据

首先,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土地已按人口划分给农民承包,致使种植结构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种开放的土地经营之随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节水灌溉的统一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阻力,节水灌溉技术难以推广。其次,节水灌溉技术本身就是高技术含量,其后续的维护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但是,乡镇基层配备的技术人员极为有限,使用中一旦出现大规模的问题,根本无法及时解决,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就会明显降低,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最后,配套政策和法规不健全,造成技术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重建轻管”的态度致使技术发展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且,节水工程实施由于建设投资渠道多、建设标准不统一,在实施后难以衡量节水工程的实际效果。

3 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改善策略

3.1 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加强重视程度,切实强化领导,成立节水灌溉专门领导小组,各级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商,全面负责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的日常工作,将基层灌溉放在首位,切实从农民利益出发,将节水灌溉建设和推广工作做好做大。

(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政策导向性。政府要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普及农民认识,使农民了解节水灌溉的效益,同时,加强水危机的宣传,强化农民节水意识。并且结合当地的资源和经济水平,以实施节水灌溉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导向,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的投资力度,是他们清楚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每一环节,激发农民实施节水灌溉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在充分认识其现实及长远利益的推动下积极配合政府实施节水灌溉。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建设投资力度。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建立起以国家投资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筹资为辅助的资金筹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科学模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资金多渠道,实现资金投入多元化,给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充足的资金支持。

3.2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完善所需配套设施

基于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投资成本高、运营管理难度大、农民相对收益小而使其成为大面积推广的瓶颈的现状,科研部门应加强成本低、易管理、收益快的节水技术的研发力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节水灌溉技术科研单位,组织各省市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协作与交流,实现最新技术信息共享。同时,可聘请国外水利工程专家前来指导,以世界先进水利为导向,结合我国各省市地区实际发展情况,自主研发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动节水灌溉工程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改进以往旧设备、旧材料等的同时,积极寻求和自主研发轻质、高效、智能性的绿色环保材料,实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3.3 健全节水灌溉相关管理机制,保证发展可持续性

(1)制定和完善节水灌溉规划。针对节水灌溉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政府应及时提出和完善工作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科学规划,以进一步明确各类型地区节水工作实施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总体部署、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可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等,使得节水工作有章可循,促进节水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强化项目规范化管理,做到工程有专人建,建后有专人管,管护有专人负责的良性运行机制。理顺政府、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民的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和灌溉管理单位要时刻关注农民的需求,配合农业发展要求,一切为农民利益为重,促进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

(3)优化效益评价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效益的评价体系建立应包括以下因素:节水量、节能量、增产效益、省工效益、转移效益、环境效益、替代效益等。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技术规范,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实实在在的计算效益,杜绝虚报、谎报现象的产生,让节水灌溉在稳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效益。

综上所述,发展节水灌溉已是大势所趋,成为历史的必然。将发展节水灌溉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使得农业较好较快的发展,切实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作者:李春双

节水灌溉局面管理论文 篇3:

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节约用水和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工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把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这是由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农业严重干旱缺水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可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于农业生产发展意义十分巨大,必须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节水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1 节水灌溉类型

1.1 渠道防渗

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傳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

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1.2 管道输水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不计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以下同),亩投资为100~150元。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1.3 喷灌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①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立方米水可以当2立方米水用。②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③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④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⑤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⑥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1.4 微喷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这是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可增产30%以上,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国产设备亩投资一般在500~800元。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

1.5 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1.6 膜上、膜下灌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1.7 控制灌溉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

1.8 坐水种

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这种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坐水种目前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广为采用,凡条件适合的地方应积极推广。

1.9 平整土地、改造沟畦

通过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1.10 农业节水措施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

节水灌溉应用的领域:温室,无土栽培,大棚,绿化,园林,废水再利用等等。科学灌溉需要根据相应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等做合理设计,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相的良好状态,具有省水、省工、节能、节肥、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正逐步被大家认可和使用。

在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灌溉技术将向着节水节能、优化调度、现代化的管理与监测预报等方向发展。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推行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2 节水灌溉的应用

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 解决农业干旱缺水

随着人口的增加、經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业用水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呈下降趋势,而农业灌溉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在全国范围内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对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和利用管道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发展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可以大幅度节约田间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与大水漫灌相比,采用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可节水20%~30%左右,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把全国水的平均利用率提高10%,每年即可节约300多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又可以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

2.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和增收。喷灌和微灌具有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保土保肥、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地温等显著特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干旱缺水的贫困山区,通过发动群众兴修小水库、小塘坝、小水窖、小机电井。小扬水站等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小水窖等集雨工程,再配上喷灌、滴灌、膜上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可以很快地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

2.3 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

发展节水灌溉可以节省渠道和畦埂的占地,使粮田变成无埂、无渠、无沟的“三无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缩短灌溉周期,减少灌溉用水,解决冬小麦和晚玉米的茬口问题,充分挖掘农业增产潜力。喷灌和微灌不需要平整土地,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节省了灌溉用工,实现了大面积的平播,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做到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

2.4 扩大国内需求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各种管材及水泥钢筋等建材。对于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带动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2.5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由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希望农田灌溉越省事越好。“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产品品种、内在质量、外观、上市时间等等,对灌溉提出了“精细”的要求。即灌水位置。灌水时间、灌水数量、灌水成分(作物生长所需各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等,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墒情进行自动监控,科学管理。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打药,带来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6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届时供水总量的增加将是十分有限的,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新增的供水量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80%以上下降到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已不可逆转。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开源的潜力不大。南方还有一些开发潜力,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因此,解决农业缺水的问题将主要依靠建立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在此情况下,要使灌溉发展适应农业增长的需要,除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灌溉可以防止因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过量引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不论从我国水资源状况或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10多年的实践以及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用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作者:金哲虎

上一篇:现代酒店装饰设计论文下一篇:企业公共数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