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学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以工代学

以工代教

一、文件依据:《教师法》中也没有将教师分为“干部教师和工人教师”。 按照《河南省实施教师法的办法》第26条规定,理应给我们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人事部1983年印发《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了“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召开的全国人事局长会议曾明确,今后一律不再搞“以工代干”,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国人部发【2006】113号文件。明确指出a、2006 年 7 月 1 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b、中小学收入改革经费有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

二、实际情况:以工代教教师参加工作是在1983年以前的应转为正式教师,在1983年以后就不存在以工代教。为什么“以工代教”这个名词保留的现在?

无外有两个原因:a、超编为患,买工卖工创收。b、有严重的经济黑洞或用这种手段侵吞国家钱财。

所谓以工代教的教师们联合起来向国务院申诉个别地方政府的黑暗。他们在违法、在犯法、是渎职。

第2篇:以工代赈

【注音】yǐgōngdàizhèn

【释义】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或者说,是以工代赈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是指国家以实物折款或现金形式投入受赈济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方式。

编辑本段规定

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国家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地方各级以工代赈配套投入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以工代赈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共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以工代赈投入用于国家确定的扶持地区,并向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倾斜。其他有关地区的以工代赈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安排。”

“以工代赈投入重点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是县乡村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以及根据国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是以工代赈的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以工代赈工作的具体管理职责。”

编辑本段目标

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可以同时达到三个目标:

第一,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第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发挥作用。

第三,可在一定程序上缓解政策实施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工代赈具有“一石三鸟”之功效。同时,还可以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编辑本段我国计划

从1984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6批规模较大的以工代赈计划

粮棉布以工代赈

根据我国农业连续几年获得丰收,粮食储备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决定从1984—1987年,动用库存粮食50亿公斤,棉花1亿公斤和棉布5亿米(粮棉布折价27亿元),采用以工代赈办法帮助贫困地区修公路、航道和小型水利工程。实施范围重点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涉及全国除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以外和25个省区(海南当时属于广东)。

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

这是在第一批以工代赈取得成功,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工代赈政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欢迎和要求下提出的。尽管当时国家财政和信贷资金相当困难,但国务院仍决定1988年先在四川、江西和宁夏3省区开展用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的试点,并于1989年至1991年动用价值6亿元的中低档工业品在全国贫困地区开展以工代赈,除修建交通和水利工程外,还增加了解决人畜饮水的内容。

工业品以工代赈

针对当时全国市场存在的销售相对疲软、商业库存积压、企业库存偏大等状况,国务院决定在1990个至1992年,再拿出价值15亿元的工业品,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在贫困地区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投向范围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和部分东部山区,重点是贫困落后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粮食以工代赈

为使贫困地区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决定“八五”期间,每年投入10亿公斤粮食(5年50亿公斤),开展以工代赈。这批以工代赈,主要是“以粮养粮”,即通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自给水平。内容上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主。实施范围较前几个缩小,重点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山区、高寒区和长期吃返销粮的贫困地区、涉及全国17个省区。

江河治理以工代赈

1991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惨重。国务院决定“八五”期间动用价值100亿元的粮食和工业品,以加快江河湖泊治理,恢复水毁工程。这批以工代赈,不仅仅是扶贫,更主要的是救灾和重建家园。其实施重点是淮河、太湖为主的7大江河、5大湖泊的治理,涉及全国 30个省区市。 国营贫困农场以工代赈

1991—1994年,国家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地处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国营农牧场改变面貌。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指出,从1994年起,再增加1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执行到2000年。

编辑本段政策性

以工代赈是一项特殊的扶持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其自身特有的基本属性,构成了以工代赈政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以工代赈的基本特性,才能执行好、运用好以工代赈政策,管好用好以工代赈资金。

(一)独特的双重性。

以工代赈的两个基本职能,即“建设”与“赈济”,构成了以工代赈的基本内涵。以工代赈资金的投放,一方面,通过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形成“硬件”,以工程设施的形态实施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困难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以发放劳务报酬实现赈济。以工代赈资金既有建设性质,又有赈济性质。从扶持效果看,既包括工程扶持,又包括就业和发放实物、现金扶持。以工代赈的双重性内涵,反映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建设和赈济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双方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以工代赈自身固有的矛盾性,要求我们在操作中,要统筹兼顾,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

以工代赈的双重性在实施中派生出了多方面的矛盾。如工程扶持和报酬赈济的矛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果的矛盾,扶贫开发与抗灾救灾的关系,实特支付与现金支付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和矛盾的存在,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要求我们更深刻的把握,更全面的理解。必须看到,在以工代赈内部诸多矛盾关系中,贯穿始终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只有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正确的。

(二)广泛的公众性。

以工代赈的工程效益、参与主体和受益对象都必须直接面向大众化意义上的困难群众。从政策上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公共工程而言,项目区的群众都有同样的机会和权力分享工程效益。而就与农户直接挂钩的建设项目而言,虽然有属于分户建设、个体受益。但通过各级政府统一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最终以解决整体上的问题和困难为目标。

以工代赈的公众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首先,以工代赈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改善发展环境,帮助困难群众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当地的整体发展打基础。其次,以工代赈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公共财政要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面向整体,体现公平,规避风险。再次,虽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一般规模不大,但其基础性、整体性较明显,从规划设计、建设立项和组织实施上,都无法以直接针对特定的农户个体安排。这也是为什么以工代赈在操作上不能机械地提“进村到户”的原因。

实现以工代赈的公众性,要求我们在组织实施中,把能否同时促进多数群众增收作为衡量建设效益和基本标准和项目立项的基本条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做到面向多数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

(三)明确的适用性。

以工代赈是扶贫济困与工程建设的统一和有机结构,缺其一则不能称之为以工代赈。二者的统一性,决定了以工代赈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其一,赈济对象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而又需要救济者,如鳏、寡、孤、独、残疾人等,只能通过民政或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救济,不是以工代赈的范畴。其二,以工代赈一般只适用于修建一些以劳务投入为主的基础性、公益性工程,一般劳务力需求量大。其三,以工代赈建设工程必须适合于广大受赈济对象的劳动技能水平,一般为施工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程项目。按照这些要求,适合以工代赈建设的工程主要有:中小型灌溉和供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河道整治、农村公路、植树造林,以及城镇绿化和道路维护、普通房屋建筑等。而大型水利设施、高等级公路等,由于施工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高,难以大规模组织群众参与,不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进行建设。

以工代赈有限的适用性,要求我们在计划管理、政策把握、关系协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不顾条件地过高定位。要从以工代赈的基本特征出发,认直研究以工代赈究竟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避免包办一切、包打天下。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把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执行得更好,在资金安排上,宁可少做一点工程,也要保证群众能够及时领取报酬,得到实惠。这对于要增加贫困农民的现金收入,扩大贫困农村市场是十分有效的。贫困地区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都需要扶持。以工代赈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完成好自身的任务,实现自身的工作目标。并与其它相关的政策措施整合、匹配好,而不是替代其它政策。

综上,从以工代赈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以工代赈的任务就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困难群众的发展建立“平台”,打好基础。而不适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并结合以往工作台经验教训,以工代赈要体现它的公平性和无偿性,不能搞有偿使用;三是要体现以工代赈的公众性,切实面向贫困地区,面向受灾地区,面向困难群众,不搞大户扶持。

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在此,美国当年的“罗斯福新政”或可给我们提供一点经验。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所面对的美国经济环境和目前的中国有些类似,都是生产总体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新政”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共有1700多万失业大军,1934年美国政府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此举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到二战前夕,政府投资的各种工程总计雇佣人数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以上。可以说,“新政”通过上述举措,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进需求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23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第3篇:以工代赈自查

关于XX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

根据发改委投资计划,该项目是201X年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X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X万元;省级投资X万元;市级投资X万元;县级投资X万元;其他投资X万元。开工和建成年份201X-201X年。如是续建项目,写明分下达投资计划情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前期情况

(一)审批情况

该项目于201X年X月X日,由X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文号),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X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投资组成);批准工期……。与投资计划相比,不同的地方是……。

该项目于201X年X月X日,由X部门批复实施方案(文号),与可研批复比,不同的地方是……。

第4篇:以工代赈质量评定报告

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村(二组)供水工程

质 量 评 定 报 告

旬阳县水利局对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村(二组)供水工程实施质量全程监督。该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级计划、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业主、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如下:

一、工程概况

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村(二组)供水工程位于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村二组,现有村民127户,376人。该区域供水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蓄水池渗漏,管径小,且老化失修,“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保证率低,满足不了该区域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严重影响了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建设鲁家台村供水工程。

本次鲁家台村(二组)供水工程主要是在原有供水设施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换和延伸管网。工程实施方案由旬阳县水利水电水保生态勘测设计院完成,工程经旬计发[2007]111号文件批准建设,工程总投资16万元。工程于二OO七年八月六日动工,历时三个多月,于二OO七年十一月十日全面竣工。

二、工程布置

鲁家台村(二组)供水工程是在原有供水设施基础上改造高位蓄水池一座,更换和延伸管网。改造莲花池原有100m高位蓄

3水池一座。更换和延伸配水管网全长2km,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各节点设闸阀井,各节点和节点分水口设闸阀。其中:更换县政府至城关二中的管网长1.03km,分别为DN100钢管0.17 km,DN80钢管0.56km,DN50镀锌管0.3km;延伸鲁家台菜市场至桥沟潭管网0.97km,分别为DN100钢管0.33km,DN80钢管0.4km,DN50镀锌管0.24km。根据地形,管道采用管槽埋设,埋深0.6m,用细土回填,对管线为砼地面,开挖后进行砼恢复。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所有管道都进行了防腐处理,刷红丹防锈底漆两遍,外刷沥青漆两遍。

三、工程质量管理

1.优化监督手段,注重过程控制。

针对本工程建设建成后大多为隐蔽工程的实际,为了确保建成合格工程,首先要求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槽开挖规范要求》、《管道埋设计算技术要点》、《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执行,注重过程控制;其次是坚持做到隐蔽工程分项验收签认制度,认真落实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制度,切实做好全过程的控制;第三是确定重点工段和重要工序,并作出具体的质量预控、防范、检查验收措施,把住了每一个环节,确保验收一次性达到合格。对高位蓄水池、管槽开挖、管道安装、主控阀门安装等4个分部工程,经过检查,全部合格。

2、严控材料质量。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坚持做到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招投标,对进场材料实行报验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保证了工程所用材料均符合质量标准。

四、分项工程质量情况 1.高位蓄水池工程。

蓄水池设计为圆形钢筋混凝土水池,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图集》中封闭式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定型设计,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均按分项检查,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2、管槽开挖工程。

管槽根据管径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掌握深度和宽度,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分段检查,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3、管道安装工程。

共安装管道2000m,其中:钢管1460m,镀锌管540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表面无夹渣、咬边,饱满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连接部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管道均通过注水打压试验,强度和严密性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五、投资决算审查

本工程实际决算投资151068.57元。其中:安装配水管网2km,决算造价125968.57元;改造原有高位蓄水池和管沟工程决算造价25100.00元。实际到位资金151068.57元,其中:2007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人畜饮水项目资金120000元,企业自筹解决31068.57元。在投资决算中,分摊费用比例符合要求,取费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无不良投资现象。

六、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该工程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保障了鲁家台村(二组)的供水需求,为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工程管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规划布点和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组织严谨,工序质量监督到位,质量控制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规定和设计文件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进度控制良好,投资使用合规,工程总高位蓄水池、管网和阀门井布局合理,各种试验检测资料基本齐全,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归档完备,符合验收条件,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标准,本工程总体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合格工程。

旬阳县水利局

二OO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旬阳县城关镇刘湾村(四组)供水工程

质 量 评 定 报 告

旬阳县水利局对旬阳县城关镇刘湾村(四组)供水工程实施质量全程监督。该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级计划、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业主、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如下:

一、工程概况

旬阳县城关镇刘湾村(四组)供水工程位于旬阳县城北的旬河北岸,属旬阳县城远景规划区,涉及村居民670户、2045人。由于该区域地理位置状况,使其自然形成为阶梯状布置,高差悬殊,因此未形成完整的供水体系,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分散取自附近的沟溪水,饮用水没有任何净化消毒设施,水质未经净化处理,微生物严重超标,直接危害着群众身心健康,因此建设刘湾村供水工程。

刘湾村(四组)供水工程主要是建设高位蓄水池和铺设输配水管网,工程实施方案由旬阳县水利水电水保生态勘测设计院完成,工程经旬阳县发展计划局以旬计发[2007]112号文件批准建设,工程总投资89万元。工程于二OO七年七月三日正式动工建设,历经五个多月,于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全面竣工。

二、工程布置

旬阳县城关镇刘湾村(四组)供水工程的供水水源采用县城供水水源。在刘湾村336.20m高程处建一座200m高位蓄水池,输水管道自旬河党家坝二桥北头供水倒虹主管道开分分水闸,埋设DN150钢管至高位蓄水池,输水管道总长1170m。配水管网埋设,针对供水区域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地形变化高差相对悬殊的特点采用树枝状布置,配水管网总长5433m,其中:DN200钢管310m,DN150钢管350m,DN125钢管1090m,DN100钢管883m,DN80钢管1200m,DN50镀锌管1600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管道埋设深度0.6m,管道回填采用细土接触管体,自然土填实。所有管道均刷红丹防锈底漆两遍,外刷沥青漆两遍。

三、工程质量管理

1.优化监督手段,注重过程控制。

针对本工程建设建成后大多为隐蔽工程的实际,为了确保建成合格工程,首先要求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给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槽开挖规范要求》、《管道埋设计算技术要点》、《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执行,注重过程控制;其次是坚持做到隐蔽工程分项验收签认制度,认真落实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制度,切实做好全过程的控制;第三是确定重点工段和重要工序,并作出具体的质量预控、防范、检查验收措施,把住了每一个环节,确保验收一次性达到合格。对高位蓄水池、管槽开挖、管道安装、主控阀门安装等4个分项工程,经过检查,全部合格。

32、严控材料质量。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坚持做到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招投标,对进场材料实行报验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保证了工程所用材料均符合质量标准。

四、分项工程质量情况 1.高位蓄水池工程。

蓄水池设计为圆形钢筋混凝土水池,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图集》中封闭式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定型设计,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均按分项验收,全部达到合格,无质量隐患。

2、管槽开挖工程。

管槽根据管径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掌握深度和宽度,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分段检查,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3、管道安装工程。

共安装管道6603m, 其中:DN200钢管310m,DN150钢管350m,DN125钢管1090m,DN100钢管883m,DN80钢管1200m,DN50镀锌管1600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表面无夹渣、咬边,饱满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连接部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管道均通过注水打压试验,强度和严密性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五、投资决算审查

该工程实际决算投资829119.34元,其中:修建200m高位

3蓄水池1座,决算造价132607.44元;安装输配水管网6603m,决算造价696511.90元。工程实际到位资金829119.34元,其中:2007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人畜饮水项目资金670000.00元,企业自筹解决159119.34元。在投资决算中,分摊费用比例符合要求,取费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无不良投资现象。

六、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该工程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保障了刘湾村(四组)的供水需求,为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工程管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规划布点和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组织严谨,工序质量监督到位,质量控制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规定和设计文件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进度控制良好,投资使用合规,工程总高位蓄水池、管网和阀门井布局合理,各种试验检测资料基本齐全,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归档完备,符合验收条件,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标准,本工程总体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合格工程。

旬阳县水利局

二OO八年元月三日 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供水工程

质 量 评 定 报 告

旬阳县水利局对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供水工程实施质量全程监督。该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级计划、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业主、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如下:

一、工程概况

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供水工程位于旬阳县城东郊城关镇李家台村,距县城约2km,现有2个村民小组,290户,1158人。该区域没有系统的供水设施,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分散取自汉江、旬河和附近的沟溪水,饮用水没有任何净化消毒设施,水质未经净化处理,微生物严重超标,直接危害着群众身心健康,严重的影响了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建设李家台村供水工程。

本次李家台供水工程主要是建设200m高位蓄水池和铺设输配水管网5391m,工程实施方案由旬阳县水利水电水保生态勘测设计院完成,工程经旬阳县发展计划局以旬计发[2007]113号文件批准建设,工程总投资51万元。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供水工程于二OO七年九月五日正式动工建设,经过五个月的紧张施工,于二OO八年元月二十八日全面竣工。

二、工程布置

3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供水工程供水水源采用县城供水水源,自县城小河北片区DN200输水主管道上分流,通过输水管网引向该区域312.99m高程处新建的200m高位蓄水池,再利用配水管网通往各用水户,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共铺设输配水管道全长5391m。其中:输水管网1600m,分别为DN100钢管400m,DN80钢管1200m;配水管网3791m,分别为DN125钢管220m,DN100钢管160m,DN80钢管411m,DN50镀锌钢管3000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镀锌钢管采用丝口连接。根据地形,管道采用管槽埋设,埋深0.6m,用细土回填夯实,所有管道都进行了防腐处理,刷红丹防锈底漆两遍,外刷沥青漆两遍。

三、工程质量管理

1.优化监督手段,注重过程控制。

针对本工程建设建成后大多为隐蔽工程的实际,为了确保建成合格工程,首先要求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槽开挖规范要求》、《管道埋设计算技术要点》、《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执行,注重过程控制;其次是坚持做到隐蔽工程分项验收签认制度,认真落实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制度,切实做好全过程的控制;第三是确定重点工段和重要工序,并作出具体的质量预控、防范、检查验收措施,把住了每一个环节,确保验收一次性达到合格。对高位蓄水池、管槽开挖、管道安装、主控阀门安装等4个分项工程,经过检查,全部合格。

32、严控材料质量。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坚持做到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招投标,对进场材料实行报验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保证了工程所用材料均符合质量标准。

三、分项工程质量情况 1.高位蓄水池工程。

蓄水池设计为圆形钢筋混凝土水池,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图集》中封闭式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定型设计,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均按分项验收,全部达到合格,无质量隐患。

2、管槽开挖工程。

管槽根据管径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掌握深度和宽度,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分段检查,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3、管道安装工程。

共安装管道5391m, 其中:输水管网1600m,分别为DN100钢管400m,DN80钢管1200m;配水管网3791m,分别为DN125钢管220m,DN100钢管160m,DN80钢管411m,DN50镀锌钢管3000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表面无夹渣、咬边,饱满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连接部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管道均通过注水打压试验,强度和严密性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四、投资决算审查 该工程实际决算投资455225.54元,其中:修建200m高位蓄水池1座,决算造价132607.44元;铺设输配水管网全长5391m,决算造价322618.10元。实际到位资金455225.54元,其中: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人畜饮水项目专项资金380000.00元,企业自筹解决75225.54元。在投资决算中,分摊费用比例符合要求,取费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无不良投资现象。

五、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该工程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保障了李家台村的供水需求,为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运行工程管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规划布点和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组织严谨,工序质量监督到位,质量控制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规定和设计文件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进度控制良好,投资使用合规,工程总高位蓄水池、管网和阀门井布局合理,各种试验检测资料基本齐全,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归档完备,符合验收条件,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标准,本工程总体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合格工程。

旬阳县水利局

二OO八年元月二十九日

3旬阳县城关镇宋家岭(一组)人畜饮水工程

质 量 评 定 报 告

旬阳县水利局对旬阳县城关镇宋家岭(一组)供水工程实施质量全程监督。该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级计划、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业主、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如下:

一、工程概况

旬阳县城关镇宋家岭(一组)人畜饮水工程位于县城以南与莲花池小区毗邻,具县城约2km,现有村民290户,900余人。该区域没有系统的供水设施,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分散取自附近的沟溪水,饮用水没有任何净化消毒设施,水质未经净化处理,微生物严重超标,直接危害着群众身心健康,若遇夏季天气干旱,群众根本无水可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水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次宋家岭(一组)人畜饮水工程主要是建设高位蓄水池和铺设输配水管网,工程实施方案由旬阳县水利水电水保生态勘测设计院完成,工程经旬阳县发展计划局以旬计发[2006]28号文件批准立项建设,工程总投资18万元。工程于二OO六年四月六日动工,历经两个多月,于二OO六年六月底全部竣工。

二、工程布置 高位蓄水池选址在宋家岭大湾堡524.7m高程处,根据用水相对分散和区域长期发展规划,确定蓄水量为50m。输水管道采用专线埋设,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各节点设闸阀井,各节点和节点分水口设闸阀,修建闸阀井8座,安装输配水管网全长1740m,其中:输水管道600m,为DN50镀锌管;配水管道1140m,分别为DN50镀锌管440m和DN80钢管700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镀锌管采用丝口连接。管道采用管槽埋设,埋深0.6m,用细土回填,所有管道均进行了防腐处理,刷红丹防锈底漆两遍,外刷沥青漆两遍。

三、工程质量管理

1.优化监督手段,注重过程控制。

针对本工程建设建成后大多为隐蔽工程的实际,为了确保建成合格工程,首先要求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槽开挖规范要求》、《管道埋设计算技术要点》、《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执行,注重过程控制;其次是坚持做到隐蔽工程分项验收签认制度,认真落实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制度,切实做好全过程的控制;第三是确定重点工段和重要工序,并作出具体的质量预控、防范、检查验收措施,把住了每一个环节,确保验收一次性达到合格。对高位蓄水池、管槽开挖、管道安装、主控阀门安装等4个分项工程,经过检查,全部合格。

2、严控材料质量。

3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坚持做到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招投标,对进场材料实行报验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保证了工程所用材料均符合质量标准。

四、分项工程质量情况 1.高位蓄水池工程。

蓄水池设计为圆形钢筋混凝土水池,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图集》中封闭式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定型设计,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均按分项验收,全部达到合格,无质量隐患。

2、管槽开挖工程。

管槽根据管径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掌握深度和宽度,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分段检查,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3、管道安装工程。

共安装管道1740m, 其中:输水管道600m,为DN50镀锌管;配水管道1140m,分别为DN80钢管700m和DN50镀锌管440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表面无夹渣、咬边,饱满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连接部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管道均通过注水打压试验,强度和严密性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五、投资决算审查

该工程实际决算总投资145545.50元,其中:50m高位蓄水池1座,决算造价31609.12元;安装输配水管网1740m,修建

3闸阀井8座,决算造价106982.16元。实际到位资金145545.50元,其中:二OO五中央预算内(国债)以工代赈项目专项资金118500.00元,企业自筹解决20091.28元。在投资决算中,分摊费用比例符合要求,取费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无不良投资现象。

六、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该工程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保障了宋家岭(一组)的供水需求,为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工程管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规划布点和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组织严谨,工序质量监督到位,质量控制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规定和设计文件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进度控制良好,投资使用合规,工程总高位蓄水池、管网和阀门井布局合理,各种试验检测资料基本齐全,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归档完备,符合验收条件,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标准,本工程总体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合格工程。

旬阳县水利局

二OO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旬阳县白柳镇冷惠渠田间配套工程

质 量 评 定 报 告

旬阳县水利局对旬阳县白柳镇冷惠渠田间配套工程实施质量全程监督。该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级计划、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业主、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如下:

一、工程概况

旬阳县冷惠渠田间配套工程位于旬阳县旬河流域下游左岸,该区涉及白柳、城关两镇的白桑园、老龙沟、刘湾等3个村,受益人口3912人,该区内现有耕地4085亩,规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00亩,其中白桑园村200亩,老龙沟村400亩,刘湾村300亩,灌溉面积分不在海拔280~400米之间的川台阶地,土质介于轻壤土与砂壤土之间,耕作土层较厚,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为主,最高亩产达900㎏,作物复种指数在180以上,是冷惠渠灌溉工程的主灌区。

本次冷惠渠田间配套工程主要是2支渠的配水管网安装,工程实施方案由旬阳县水利水电水保生态勘测设计院完成,工程经旬阳县发展计划局以旬计发[2005]208号文件批准立项建设,工程总投资60万元。工程于二OO六年五月二十日动工,历经三个多月,于二OO六年八月底全部竣工。

二、工程布置

#该工程主要是安装管道,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各节点设闸阀井,各节点和节点分水口设闸阀,修建闸阀井27座,输配水管网全长4590m,其中:DN150钢管864m; DN100PVC管924m,DN63PVC管2802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PVC管采用承插连接,管道采用管槽埋设,埋深0.6m,用细土回填,所有钢管都进行了防腐处理,刷红丹防锈底漆两遍,外刷沥青漆两遍。

三、工程质量管理

1.优化监督手段,注重过程控制。

针对本工程建设建成后大多为隐蔽工程的实际,为了确保建成合格工程,首先要求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槽开挖规范要求》、《管道埋设计算技术要点》、《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执行,注重过程控制;其次是坚持做到隐蔽工程分项验收签认制度,认真落实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制度,切实做好全过程的控制;第三是确定重点工段和重要工序,并作出具体的质量预控、防范、检查验收措施,把住了每一个环节,确保验收一次性达到合格。对管槽开挖、管道安装、主控阀门安装等3个分项工程,经过检查,全部合格。

2、严控材料质量。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坚持做到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招投标,对进场材料实行报验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进场材料先试验,在报验,后使用的管理程序,保证了工程所用材料均符合质量标准。对进场的钢筋、水泥、钢管、阀门都进行了抽检,合格证、出厂检验资料齐全,全部符合质量标准。

四、分项工程质量情况

1、管槽开挖工程。

管槽根据管径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掌握深度和宽度,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分段检查,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2、管道安装工程。

共安装管道4590m,其中:DN150钢管864m; DN100PVC管924m,DN63PVC管2802m。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表面无夹渣、咬边,饱满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PVC管采用承插连接,连接部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管道均通过注水打压试验,强度和严密性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五、投资决算审查

该工程实际决算总投资356130.92元,共安装配水管网4590m,修建闸阀井27座。其中:二OO六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专项资金250000.00元,企业自筹解决106130.92元。在投资决算中,分摊费用比例符合要求,取费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无不良投资现象。

六、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该工程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保障了白柳镇冷惠渠沿线村民的供水需求,为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工程管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规划布点和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组织严谨,工序质量监督到位,质量控制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规定和设计文件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进度控制良好,投资使用合规,工程总高位蓄水池、管网和阀门井布局合理,各种试验检测资料基本齐全,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归档完备,符合验收条件,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标准,本工程总体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合格工程。

旬阳县水利局

二OO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三组)供水工程

质 量 评 定 报 告

旬阳县水利局对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 (三组)供水工程实施质量全程监督。该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级计划、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业主、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将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如下:

一、工程概况

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三组)供水工程位于县城南郊,涉及人口327户,约1200人。该区域原有供水设施严重老化失修,“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供水漏失率高,蓄水池容量小,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特别是夏季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水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次旬阳县城关镇鲁家台(三组)供水工程主要是建设高位蓄水池和铺设输配水管网,工程实施方案由旬阳县水利水电水保生态勘测设计院完成,工程经旬阳县发展计划局以旬计发[2005]215号文件批准建设,工程总投资19万元。工程于二OO七年元月八日动工,历经两个多月,于二OO七年二月中旬全面竣工。

二、工程布置

高位蓄水池选址在鲁家台社区三组,根据用水相对分散和区域长期发展规划,确定蓄水量为100m。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各节点设闸阀井,各节点和节点分水口设闸阀,修建闸阀井5座,安装输配水管网全长1340m,其中:输水管道500m,为DN80钢管;配水管道840m,为DN50镀锌管;镀锌管采用丝口连接,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管道采用管槽埋设,埋深0.6m,用细土回填,所有管道都进行了防腐处理,刷红丹防锈底漆两遍,外刷沥青漆两遍。

三、工程质量管理

1.优化监督手段,注重过程控制。

针对本工程建设建成后大多为隐蔽工程的实际,为了确保建成合格工程,首先要求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槽开挖规范要求》、《管道埋设计算技术要点》、《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执行,注重过程控制;其次是坚持做到隐蔽工程分项验收签认制度,认真落实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制度,切实做好全过程的控制;第三是确定重点工段和重要工序,并作出具体的质量预控、防范、检查验收措施,把住了每一个环节,确保验收一次性达到合格。对高位蓄水池、管槽开挖、管道安装、主控阀门安装等4个分项工程,经过检查,全部合格。

2、严控材料质量。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坚持做到对工程所用材料进行招投标,对进场材料实行报验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保证了工程所

3用材料均符合质量标准。

四、分项工程质量情况 1.高位蓄水池工程。

蓄水池设计为圆形钢筋混凝土水池,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图集》中封闭式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定型设计,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均按分项验收,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2、管槽开挖工程。

管槽根据管径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掌握深度和宽度,采取分段开挖,分段检查,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3、管道安装工程。

共安装管道1340m,其中:输水管道500m,为DN80钢管;配水管道840m,为DN50镀锌管;钢管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表面无夹渣、咬边,饱满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连接部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管道均通过注水打压试验,强度和严密性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全部合格,无质量隐患。

五、投资决算审查

该工程实际投资116003.93元,其中:100m高位蓄水池1座,决算造价324004.40元;安装输配水管网1340m,修建闸阀井5座,决算造价91999.53元。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00000.00元,企业自筹解决16003.93元。在投资决算中,分摊费用比例符合要求,取费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无不良投

3资现象。

六、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该工程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保障了鲁家台村(三组)的供水需求,为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工程管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规划布点和工程设计科学合理,施工组织严谨,工序质量监督到位,质量控制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规定和设计文件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进度控制良好,投资使用合规,工程总高位蓄水池、管网和阀门井布局合理,各种试验检测资料基本齐全,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归档完备,符合验收条件,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标准,本工程总体质量等级综合评定为合格工程。

旬阳县水利局

二OO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5篇:验收以工代赈项目(已上)

马边0

8、09年以工代赈暨邓家坝示范村项目通过验收

马边新闻网讯(记者夏平)12月21日至22日,乐山市发改委(以工代赈办)调研员碾者眼提率领市发改委、农业局、水务局和财政局的专家,对马边彝族自治县0

8、09年以工代赈项目暨邓家坝示范村项目进行验收,并宣布验收合格。

碾者眼提一行分组实地视察了三河口乡邓家坝示范村和白岩子移民新村,高卓营乡稀泥沟村、高(卓营)永(红)路,建设乡 高石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查看账务资料。听取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樊廷举代表县委县政府作的工作汇报。并对各项目进行评议。

碾者眼提指出,十二五时期马边以工代赈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次看了心情非常高兴,工作有深度、有质量、有成效。没想到邓家坝示范村建得那么好,群众观念变化那么大。

据了解,0

8、09年,马边县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共完成总投入6990.8万元。用于交通、水利、安居、电力设施等建设。邓家坝示范村建设总投资771万元,其中15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实施“路、水、土”基础设施建设。

第6篇:以工代赈会议纪要 (1)

左右

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会议纪要

间:二Ο一四年一月九日 地

点:省发改委第二会议室 主

持:李祥

参会人员:省以工代赈办(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各市以工代赈办主任,部分县发改局局长(以工代赈办主任),有关咨询单位。(名单附后)

会议内容:

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解决“重审批,轻监管”问题的要求,确实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工作,根据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和项目特点,在广泛征求各市、县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形成加强以工代赈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意见纪要如下: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要求

1、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应参考行业的可研报告规范和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项目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参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和草场建设项目参考

1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参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可研报告编制人员要深入项目现场,要求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每个项目都要体现各自工程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并要通过必要的勘察,明确项目的建设规模,确定技术标准,测算项目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分析投资效益。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要组织当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并落实好劳务报酬的发放工作,在可研报告中要有确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对项目中技术性强、规模大、农民施工条件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建设工程,择优选定施工单位,也要尽可能吸收当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的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应高于国家投资规模的10%,充分体现以工代赈的赈贫济困的特色。

4、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中,重点说明项目建设对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受益贫困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并进行量的分析。

5、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要说明项目的各分项建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6、项目区现状分析论证中,必须附项目区现状图片。

7、以工代赈项目投资估算的精度应能满足控制项目实施方案概算的要求。可研报告投资估算过程中,要求明确投

2 资估算依据、费用标准、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投资估算要附《总估算表》、《分村和分项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表》、《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单价汇总表》等。

二、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深度要求

1、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方案在可研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深度须达到能据以实施项目建设、可操作性强;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能据以购置主要材料;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确定各分项建设的投资依据。

2、通过勘察,明确项目建设位置的地质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附平纵缩图。

3、在明确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工程总体布置,明确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尺寸,确定主要材料的规格和需要量。附施工设计图。

4、根据主要工程量和建材需要量,编制工程概算。项目概算中必须有单价分析。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要求

1、投资估算的构成

结合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和项目特点,以工代赈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3 (1)以工代赈中央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工程咨询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以工代赈草场建设项目工程咨询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分别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其余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咨询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5%,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2.5%,取费低于1.5万元的项目按1.5万元计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咨询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分别不超过中央和省投资之和的1%,工程咨询费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取费低于1.5万元的项目按1.5万元计算。需监理项目的监理费另行下达。

(2)以工代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咨询费、工程勘察设计费。以工代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建设管理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工程咨询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1.5%,取费低于1万元的项目按1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不超过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的2.5%,取费低于1.5万元的项目按1.5万元计算。以工代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建设管理费,专门用于项目评

4 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需监理项目的监理费另行下达。

3、申请中央和省投资合计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项目,只履行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审批程序,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编制。

(1)申请中央和省投资合计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只包括工程勘察设计费,取费按1万元计算。

(2)申请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和工程勘察设计费,建设管理费按0.5万元计算,工程勘察设计费按1万元计算。

以上意见从即日起实施,各市、县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与省以工代赈办沟通,以便逐步充实完善。

推荐阅读: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开学第一课下一篇:我的作文选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