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初探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提出了实施九年教育的宏伟目标。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引起了广大农村教师的关注。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性。“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可见要想学生学好数学,教师本身基本功非常重要,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虽然师范院校造就了很多教师,但我国农村师资仍然是缺乏的,主要是师资分布失调,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超标,条件差的学校师资薄弱。“水往底处流,人往高处走”这话一点多不错啊,进县城,进条件好的学校是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大部分教师在农村里教出成绩就往县城里调,而新来的教师又得靠自己去摸索,探讨教学经验,得出些成绩又调走了。农村学校的教师就这样,来了一批又去了一批,周而复始啊。

2、农村教师知识更新慢。在现代知识激增,信息万变的情况下,教师的“一桶水”还得经常更新。现在浙江省对教师培训花了很多经费,也非常重视,但经费真正到位的不是很理想,而且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名额少,农村学校出去培训的大多是学校的领导,普通教师出去培训的机会比较少,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少,对新事物接触比较迟。如在函数教学中,我们对出租车的计费方式教学,有许多偏远农村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自己对这也有点模糊,这怎样能教好学生呢。有许多学校还没有多媒体教室,许多问题要靠抄写,这样在知识容量上也远跟不上发达学校。

3、教学模式传统化。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正如美国数学家洪斯贝尔格在《数学瑰宝》中所说:蹩脚的演奏会把最迷人的乐曲搞的一团糟,同样拘泥于呆板的合乎程式的讲解,也会把很迷人的数学思想弄得黯然失色。农村工作的很多教师却不管什么法不法的,教法上仍然多是注入式、满堂灌,不注意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概念产生的过程,直接由自己讲述。最近笔者听了一堂《一次函数(一)》这课,教师对于一次函数的概念是这样教学的:先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概念接下让学生比较下列各函数解析式共同特征1、y=3x+52、y=-2x-33、y=2x4、m=-4t师马上说:①2个变量;②两边多是整式;③变量次数最高是一次。给出1、2是形如y=kx+b(k,b多是常数,且k≠0的常数);3、4是形如y=kx(k≠0,k是常数)。我们把形如y=kx+b(k,b多是常数,且k≠0的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把形如y=kx(k≠0,k是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在这概念教学中,教师几乎是在唱独角戏的。为什么不把机会给点学生呢,为什么给出的函数只找共同特征呢,而不增加些不同的特征呢,于一次函数的通式为什么不让学生归纳呢,找k,b的特征而由教师自己讲呢?

总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模式仍然是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二、家庭社会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家庭、社会的环境对学生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家庭中学习的气氛不浓,家长知识水平不高,对学生学习不闻不问,认为读书读好读差一个样。开家长会时,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哪个班级。

三、学生自身的问题

“任何时候学习的主体都只能是学生自己,这是教师和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学生学习数学与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1、学习方法的因素。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还一直保留着小学生的那种被动的学习方法,保留着小学那种灌输式的学习方法,只认为学习是教师布置下来的一种任务。对于一个问题,他们不是主动去获得,而是教师去分析,于是家庭作业中,许多学生不愿意去做数学作业,英语、语文作业只用抄或背,而数学作业必须要思考才能完成,这样许多同学为了完成作业而去抄同学的。

学生对新旧知识不会很好地联系,这样学起来会很累的,不易记住,实际上中学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知识有着很大的联系的。如有理数的运算,实际上通过绝对值把有理数转化为小学里的非负有理数来运算。

2、学习习惯的因素。小学数学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不严格,不一定要学生写出这样算法的依据,但中学中一般要求每步有根有据。还有如学生对数学的书写格式要求,小学约分可以在式子中直接约去,而中学约分一般在草稿中约去的。比如三角形面积公式中,小学可以写成(a+b)×h÷2而初中数学中一般写成(a+b)×h等等。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重而道远,尤其对我国农村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成功与失望并存,特别是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带头学科,在当前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场课程、教材乃至教法的改革?笔者提几点对策。

对策一,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是“教师”,而不是只懂数学偶尔教教书的人,努力培养教师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对科学的好奇心,以及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这在农村初中更为重要,可以如下着手

(1)各级党政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切切实实关心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事业,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而不是只把尊师重教停在口边或挂诸报端。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各兄弟学校间的经济待遇差距。让农村教师队伍稳定,不应让教师在3到5年就调动,至少让教师在某一学校呆上十年。

(2)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强教研组的力量,给教研组适当的活动经费和权力。培训学习多考虑农村教师,每个学校不应该只考虑让领导或领导认为优秀的教师去参加,教师应该轮流参加,应该多考虑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参加或很少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参加培训。

对策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摆脱固有模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问题,应该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引导学生善于概括归类,善于抓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予见事物发展进程,把思维引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鼓励学生问题敏捷,反应速度快。

对于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产生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相信存在的问题会有所改善的。

作者:江钦

第二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思考

摘要:数学教育在当前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教育的作用不仅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对生活中的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数学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提高素质教育,并慢慢的渗透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素质和思考能力水平。这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把素质教育不断的渗透和体现在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数学改革思考对数学教育影响非常大,范围之广。本文就初中数学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思考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思考;措施;

[正文]在当前的教育当中,新课改对传统教育进行了革新,正在进行教育体系的改革,但这并不代表教育的本质在变化,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在沿用旧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育应高效化发展并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来教学,制定多样化模式,引发数学改革思考。在数学教育当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在不断运用数学的过程当中提升素质,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发散思维。

一、分析初中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现状

初中数学教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个学科,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照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根据自身经验对基本概念和理解,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并不能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理论上认为,数学就是在学习的概念、知识、公式,忽略了数学是一种实际工具,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同时,在初中数学教育当中,素质教育还是存在问题。

二、探究初中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与数学改革的方法

2.1加强实践活动,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在生活当中,可以运用数学的地方非常多。但是在如今数学教学的模式当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在生活当中的数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学生不会把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引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很难把数学的奥妙融入到解决当下问题中来。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环节,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融入度提高之后,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升,便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通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运用数学知识的时候,也能够体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三角形,让同学们猜测在实际生活当中,哪里运用到了三角形,在哪里可以看到三角形的形态。接着教师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讲解,三角形是由什么构成,是什么图形,特别注意的是,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殊特点,是封闭的,还是断开的,有没有缺口。接着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授三角形的分类,每一类三角形各自有什么特点,需要同学们去掌握。对于三角形的作用,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例如三角形的作用,与其它图作用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然后让同学们感受三角形在我们生活当中运用在哪个地方比较合理,有什么作用。再进行这些活动的探讨当中,提升了学生们数学运用能力,强素质教育。

2.2注重多元化发展,开拓数学思维,数学改革思考

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學习;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出题,学生做题,这种传统式教学,非常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课堂上,对于数学教育的感受能力和氛围感没有很大的参与感,只是在默默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学习的知识也非常的僵硬化。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同学来进行提问,然后老师来进行答疑,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活跃度和积极性,让他们发散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课堂知识,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开拓他们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要是可以先创设情境,进行自主探索,大家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可以让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所认为三角形的样子,看看大家画的三角形是不是一样的,是两个边相等,还是三条边都相等。教师也可以借助设备,多媒体播放图片等方式,然后引入所要讲的全等三角形,用三角尺在黑板上画出全等三角形,告诉我同学们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够准确的画出标准的全等三角形,也可以再让同学三角尺画出。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行一个全面的解释,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师进行讲解,然后注意课堂教学效果,同学们的思维方式被拓展打开。教师引入,学生进行探索,分析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的方式,哎呀,学生们的思维被发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做出了一些改进。数学教学模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体现到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素质教育灌输和渗透的数学教育当中,要是在通过不断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进行了数学改革思考。

参考文献

[1]曹小云.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1(39):184.

[2]刘小龙.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25):151-152.

作者:梁帅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价值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数学史对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外的价值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初中数学教科书上的数学史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总结的基础上,研究数学史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的价值与作用,并探讨数学史在数学学科教学以外的教育影响(如德育影响等).指明数学史不仅对于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的教育有实践与应用的价值,在学科教学以外,也能产生有价值的教育影响.

【关键词】数学史;初中数学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现状

本文以人教版为例,选取了人教版数学教材7年级上册—9年级下册,通过翻查,检阅并一一记录,发现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在数学史的使用数量上有73处.内容上多集中在几何与代数上,如“勾股定理”“七桥问题”“斐波那契数列”等,数学名人名著上,本国数学名人名著的介绍要多于外国数学名人名著的介绍.史料来源上,多集中在古代,少有近代及现代的介绍.

在材料类型的分类上,选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汪晓勤教授所建立的分析框架.将材料类型分为点缀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重构式五类,每类的标准见下表[1].

材料类型标准

点缀式孤立的图片,如数学家画像、数学图案、反映数学主题的绘画或摄影作品等

附加式文字阅读材料,包括数学家生平、数学概念和符号、思想的源泉、历史上的数学问题、思想方法等

复制式正文各栏目中直接采用历史上的数学问题、问题解法、定理证法等

顺应式正文各栏目中对历史上数学问题进行改编,使之具有适合于今日课堂教学的情境或属性

重构式正文各栏目中借鉴或重构知识的发生、发展历史,以发生法来呈现知识

图1 初中数学教材的数学史运用情况

在上述数学史材料的分类标准下,本文发现,人教版数学教材7年级上册—9年级下册中,附加式的材料有35处,顺应式的材料有22处,复制式的材料有13处,重构式和点缀式的材料分别有2处.建立饼状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数学史材料以附加式为最多,为47%,不利于将数学史融入实际教学当中;点缀史与重构式所占比例很少,对直观教学的帮助不大;顺应式占比为30%,在将数学史融入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不突出.总体来说,教材中数学史教学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数学史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同时也不利于将数学史融入实际教学当中.

二、数学史对数学思考的价值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当然也就离不开数学思考.数学思考从哪里来,从数学教育中来.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传承和发展人类优秀的文化,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审美智慧和创新精神,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数学思考包括的内容[3]:

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基本上是融合在数学思考内容里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多么重要.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在数学史中,有丢番图的墓志问题[4]:“他的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十二分之一,颊上长出细细须.又过了生命的七分之一才结婚.再过5年他感到很幸福,得了一个儿子.可是这孩子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在悲痛中活了4年,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这个问题很容易转化为方程求解的问题,这个数学史的经典例子来源于生活,具有直观性,对于启发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来求解无疑有极大帮助.

又如,如图2所示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4]:“18世纪初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有一条河穿过,河上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把两个岛与河岸联系起来(如图2右所示).有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步行者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

图2 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通过一个直观又看似简单的问题进而延伸到一笔画问题——拓扑问题等数学问题.不但加强学生的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数学史对情感态度的价值

情感态度的内容包括: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过程,既是认知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意活动的过程.而直观性、启发性的原则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要求要以具体材料为依据.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上不能起很大的作用,而数学史在直观材料上起到很好的补充.

以三次数学危机为例: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希帕索斯发现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而导致的.小小2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所有数都能以整数或整数比的形式表达),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例子在初中无理数教学中,让第一次接触无理数的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对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二次数学危机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伴随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17世纪几乎在同一时期,微积分这一锐利无比的数学工具为牛顿、莱布尼兹共同发现.这一工具一问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许许多多疑难问题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易如反掌.但是不管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但他们对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的.经过柯西用极限的方法定义了无穷小量,微积分理论才得以发展和完善.

这一例子展现了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思考方式,树立起求真求是的价值观.

第三次数学危机是由于“罗素悖论”使得康托尔的集合论出现矛盾,现代数学的基础受到挑战.数学基础问题第一次以最迫切的需要的姿态摆到数学家面前,而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完美解决.

“理发师悖论”是介绍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这以例子一下子就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最前沿数学的距离.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让学生对数学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起学生对待科学问题上“学无止境”的态度.

四、数学史对德育的价值

(一)数学史有助于国际主义教育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阿拉伯数字的起源,这种由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阿拉伯数字.这表明数学的诞生与成长不仅是数学家们努力的成果,同时也是国际交流的成果.对于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思想无疑有重大启发.

(二)数学史有助于爱国教育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 592 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4].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这一例子无疑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为国家的数学发展做贡献起到榜样作用.

(三)數学史有助于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客观上揭示了数学的矛盾运动过程,它表明数学不是完美无缺的,不是停滞不前的.数学的发展是其矛盾运动的结果.

(四)数学史展现了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高尚情操与伟大人格

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着迷于数学研究而死于罗马士兵剑下,伽利略、哥白尼因坚持日心说而遭教会迫害.许多数学家因为坚持真理,追求真理而遭受贫苦、不公和迫害,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才有了现在数学大厦的辉煌,才有了现在人类文明的伟大.他们的高尚情操与伟大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追求真理,勇攀科学的高峰.

五、总 结

数学史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数学教育上,数学史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思考的习惯,严谨认真的情感态度.在其他方面,如德育上,能让学生领会到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张小明.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行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宋乃庆,徐斌艳.数学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王青建,陈洪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史及数学文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4):40-42.

作者:苏汉培 郑成勇

第四篇: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优质教育

摘 要:学好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理性思考能力。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优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优质教育

对很多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是困难的,因为所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在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大量练习才能有所进步,所以数学学习有时是枯燥乏味单一的。其实很多数学知识很有趣味性,学生只要探究到一定深度自然会沉浸在数学的海洋。所以数学教师要发挥教育的本位功能,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学习,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断优化课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也是优质教育的引导者。合格的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反思都要严谨,从学生的层次看问题。一般初中数学教师都受过高等教育,面对初中层次的数学知识肯定很容易掌握。从教师的角度看,有的知识应该是一讲就通的,而从学生的角度看,有的问题从未接触过,头脑中完全没有相关的知识作为学习基础,这样就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下降。优质教育的重点就是站在学生角度上看问题,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学习程度考虑授课的重难点,对易错处须反复强调。同时,要多使用现代教学法,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初中阶段是教育层次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初中生身心尚在发育中,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了自己的心事,他们自尊心强,对事物有好奇心,自律能力差且有叛逆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教学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飘忽不定,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严谨、态度不端正的现象时有发生,种种因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问题。

3. 家长存在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学校中有不错的发展,但是家庭教育却不是很科学。初中生跟家长的亲子关系明显不如小学,初中生有了自己的心事、脾气,遇事不愿与父母沟通,学习上出现问题也不愿意寻求家长的帮助,考试失利时更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此外,有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二、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优质教育的途径

1.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比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注重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2. 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就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做学生生活中的导师和益友。

3.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使问题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直接面向小组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讨论,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使学习的主动权回归到学生手中。合作学习的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对于数学的畏难情绪就会降低,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得到提升。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数学教师应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状态。当学生出现成绩下滑或者情绪波动时,第一时间向家长了解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要帮助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让学生能主动跟家长沟通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处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中。

三、结语

总之,优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尽管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笔者相信,经过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可观的进步。

参考文献:

宋许亮.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优质教育教学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刊),2015,12(12).

作者:李进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当中已经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文化的充分渗透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完成数学知识魅力的充分展示,在完成知识高效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夯实根基.然而,现在虽然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教材和试题也缺乏文化导向,再加上数学文化渗透不充分,最终造成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缺失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几点渗透数学文化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起到一点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数学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数学这门学科当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将数学文化充分深入到初中数学课堂当中,可以使数学课堂的丰富度和趣味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将数学文化合理渗透到课堂当中,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推动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学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效提高,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数学文化素养滞后

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工作展开的重要主体,因此,数学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对数学文化渗透、学生数学文化意识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还有很多数学教师错误地认为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当中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它只是一项辅助工具,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解决考试中的问题就可以了.同时,现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接受的也是应试教育,对数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也相对较少,所以很难完成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对其作用发挥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二)数学文化渗透不充分

数学本身就属于理性程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所以,很多教师在融入数学文化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引入相对古老的数学文化,而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把文化简单带入数学课堂.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知识教学的时候,绝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阐述勾股定理产生的背景等数学文化内容,并没有展开更为深入的介绍.采用这种“一言以蔽之”的文化讲解方法,不仅难以完成数学文化魅力的充分展现,也没有办法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数学文化.

(三)数学教材与试题缺乏数学文化导向

到现在为止,初中数学教材里面和数学文化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文字与配图,总体而言文化呈现形式还比较单一.同时,从呈现位置入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数学文化内容基本上集中在实验与探究等附属板块里面,在正文当中的占比极低,所处位置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等条件的束缚,更是造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数学文化.另外,从数学试题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少有数学试题当中蕴含数学文化知识,并且很多教师在进行试题编写的时候也基本上不会将数学文化融入試题当中,这也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及教育价值发挥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通过实际分析发现,数学文化渗透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数学文化的合理渗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一)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其不仅是数学学科知识的延伸,还蕴含了学科发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可以从数学基础表达与发展文化等层面入手渗透数学文化,也可以从数学基础知识规范应用角度入手渗透学科文化,并准确把握基础文化理念以及知识应用要点.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方法的规范性,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为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夯实根基,并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进行数学文化渗透.首先,教师可以选择“鸡兔同笼”问题展开课堂导入,先指导学生采用最基础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完成初步计算以后,教师可以将二元一次方程中的“x”和“y”两个自变量融入数学课堂,同时从小学数学学习的方程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字母代表的意义,准确把握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方程运算,同时从规整有序解决数学问题角度入手展开计算指导,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并再次展开相关数学文化内容的复述,从而为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发挥夯实根基,在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二)将更具趣味性的数学相关事迹穿插到教学过程中

在数学发展史中曾经出现了许许多多趣味性极强的故事.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和知识点相关的数学趣事穿插到课堂中去.以有着“数学王子”美称的高斯为例,他从小就表现出优于普通人的数学天赋.在上小学的时候,高斯就由于自身数学天赋优秀出现过如下有趣的故事:在课堂上,高斯的数学教师想要放松一下,因此在完成加法运算教学以后他给出了难度相对较高并且非常长的题目,即由1依次加到100,并让学生展开计算.在给出题目以后,教师觉得学生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计算工作,自己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然而,教师刚刚出完题,高斯就告诉他自己已经完成了计算.教师非常惊讶,在他眼中学生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完成这样长的算式计算.因此,他要求高斯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计算思路.高斯就向同学们讲解了自己的计算方法:首先,他把题目里面的算式进行形式变化,将1+2+3+…+100变成了1+2+3+…+100+100+99+98+…+1这个新算式,经过整理以后,该算式就变成了100个101相加,然而由于采用这种方法实际上计算了两次教师所设计的题目,因此应该把最终所得结果10100除以2,最终得出计算结果为5050.从此以后,高斯的数学教师就非常关注这个数学天赋突出且创造力极强的学生.高斯在数学方面的特殊天赋也为他日后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上述极具趣味性的数学故事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上,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吸引力,营造更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紧张心理得到充分放松,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高效学习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帮助他们感受到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同样是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要想实现数学文化的充分渗透必须做到一针见血,绝对不可以拖拖拉拉,这样才能够实现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另外,教師在进行数学知识综合分析讲解的时候,应该和学生进行更为密切的沟通交流,以此来更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导入和学习间的协调性,推动数学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充分融合.采用这种方法不单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还能够使学生的学科思维认知高度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强,对他们成绩的提高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平面上点的位置确定为入手点,带领学生进行平面坐标系应用的初步探索,然后说明本节的核心内容与主要课题知识点,最后选择“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这一课题引导学生投入坐标系应用的分析中去.同时,在上述教学环节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互动问答方法的有效利用实现由简单坐标知识学习延伸到经纬度定位方面,完成数学文化的充分渗透,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探索应用的基础上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四)在课堂探索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数学文化更深层次的渗透,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数学文化的充分渗透,使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数学文化.同时,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推动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这节内容教学的时候,要想实现数学文化的充分渗透,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基础知识教学讲解以后,设置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这一动手实践任务,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让他们进行长方形纸盒平面图的初步绘制,然后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组织学生思考长方形礼盒设计可能会用到的材料,最后进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特点的细致讲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有效提高.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文化的教育意义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已经成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将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充分渗透到课堂当中,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得到更高的人文熏陶,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现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进行死板的填鸭式复述教学,并应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考试成绩,教学氛围及内容极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数学成绩,甚至对他们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数学文化渗透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教学中深入进行文化的合理渗透,以此来提升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充分展示数学魅力,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有效提高,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闫梅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科技资讯,2020,18(04):179,181.

[2]朱思奥,潘继斌.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下旬),2019(09):161-162.

[3]辛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案例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9.

[4]潘琳.浅谈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渗透方法[J].才智,2019(13):168.

[5]伍文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6]潘晶.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探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作者:宋歆

上一篇:畜牧兽医专业论文下一篇:创新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