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通信技术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相应地无线网络通信暴露出来的通信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本文就4G通信技术的安全通信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解决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一篇:通信技术论文

浅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技术

【摘 要】现今社会已经转变为知识信息时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没想科技技术之间都有着相互的联系,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沟通。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结合。最近几年中,国内经济有了较高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是家家必备的通信设施,这样的环境下,对于新的技术的产生也是一种促进。本文主要是结合现阶段内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对于后期发展进行展望设定。

【关键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

0 前言

上世纪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一直到今天此种影响都未消除。第三次革命给人们的生活、乃至生产都带来极大的帮助。就比如说:电话的发明使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民之间的沟通奠定了桥梁;电视机的发明使用,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人们通过电视更好的了解的到外面的世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全球化经济进程有所提升。

经过人们对于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的研究分析,电子计算机技术到现今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完善。同时两者之间能够保证完美的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不论是在生活还是生产方面,都希望能够达到资源共享,这样的要求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此点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的内容。

1 电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所指的是电子计算机中所应用到的技术方式以及手段。这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1.1电子计算机系统技术

电子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中较为完整的一项系统使用技术,这其中包含着结构技术、管理技术、应用技术、维护技术。每一个不同的技术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系统结构技术主要是为了提升电子计算机解题效率,同时需要满足较强的科学性价比。电子计算机做具备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操作人员对于设备操作所实现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系统功能,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功能得事先,能够将计算机系统解题时效有所提升,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更加方便。同时提升了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任何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需要不断的进行维护的,电子计算机也是一样的。对于系统进行维护,主要是通过对于电子计算机进行实时性的监控,要是计算机系统出现一定问题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1.2电子计算中所涉及到的机器件技术

不同的电子器材经过组装之后才组成电子计算机,不同的电子器材是电子计算机的物质基础。电子计算机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逻辑促成的,这其中高级线路落是通过电子器材所实现的。在电子计算机进行新的改革过程中都是通过对于器材改革实现所实现。

1.3电子计算机中所涉及到的部件技术

电子计算机系统是较为复杂的,包含一开始我们所提到的电气器材,同时还有众多的部件。这些部件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包含也是较为广泛的。

1.4计算机组装技术分析

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生产工艺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组装技术又出现了较为的影响,计算机组装技术和计算机更新换代有着一定的协调性,并逐渐转变为微型化。

2.通信技术研究分析

在21世纪,电话以及手机等通信技术已经成了普遍性的存在,家家户户都有。而且这些通信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这样就侧面反映出国内通信行业发展势头是相当强劲的。通信技术的实质内容就是信息数据的传输,所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历史上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为:在人类出现之后,就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在文字出现之后,沟通方式更加频繁。在奴隶制社会中,在战争过程中提现的最为明显。在战争过程中的,进行情报传递。主要是通过马匹以及人类之间的传递,在后期才逐渐的转变为邮驿方式。现代化的邮政制度是就由邮驿发展来的。

3.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两者之间的结合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不同的信息技术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都更加的紧密。通信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的发展以及后期不断的完善。两者结合之后组成了蓝牙硬件平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蓝牙接收器。其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指导。现代信息核心内容主要有:L2CAP、RFCOMM、SDP等部分。所运行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完成设备,在服务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信息开发、收集、处理、传递过程,不断的发展以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数据进行的封装处理。在进行HCI接口过程中,要明确核心内容,通过知识以及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组成信息的经济形势。所以说人们将其形象地将比喻成技术,对其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时代的推进,对于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要求都哟明确的要求,要是说,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神经元,那么对于此细胞源需要不断的激活提升,这样才能保证人民所需的资源共享。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之间可以通过交换机、光纤网、卫星等技术进行沟通交流。电子通讯设备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网络覆盖,同时让人们对于此项技术有着较大的认可。

4.结语

对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了发展前景来讲,人们对于这两种技术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发展与完善。发展至今,随着社会进程的加速,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都面临着一场新的改革。现阶段内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所需,需要建立更加快速的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系统,此种技术的发展以及改革,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努力以及探索,更需要各行各业人们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洪涛,浅议网络发展的应用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2.

[2]吕延杰,電子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作者:陈波光  刘姝姝

第二篇: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技术研究

【摘要】伴随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型高新技术也在随之不断的完善与进步,这一情况的出现,为我国通信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目前来看,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子在近些年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项领域之中,并逐渐的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因此,本文以计算机和通信这两种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就如何推动这两种技术的融合以及其在融合过程中的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合技术;研究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通信与计算机这两项技术逐渐的形成了各具特色且带有一定性能的构造体系,所以,这两项技术的融合能够从某一方面简化人们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并推动整个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但是,受各自特点的影响,为通信与计算机的技术融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在推动二者融合时,需要全面的了解二者的特点与优势,从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二者的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1.通信和计算机的技术功能

随着近几年各类型计算机设备在通信技术管理和处理信息数据过程中的广泛应该,并不断的借助各种形式的通信手段来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传递,从而使得计算机设备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化的社会生产过程中。与此同时,在带有现代化性质的网络通信系统中,计算机设备已经可以有效的处理各类型的信息数据,这使得其可以为人们日常的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更是能够更好地推动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现代化通信技术的特色

2.1传递信息数据的快捷性

伴隨通信与计算机二者在现代社会的技术融合,使得计算机技术逐渐的实现了在信息网络内部以及各个终端的数据传递,计算机技术具备的此种性能,使得其无论是传递信息的数据还是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具有的传递信息数据快捷性的这一性能和优势,更是让通信与计算机二者的融合为传递信息方式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进一步的推动了信息数据在现代社会传输的便利性。

2.2拓宽了技术的使用范围

通过借用计算机和通信这两项技术具有的快速处理信息技术的特点与性能,使得人们在使用此项技术来管理信息数据时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当计算机与通信二者进行技术融合后产生的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各个产业领域中时,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被极大的增强。在当今社会,通信技术的应用和使用范围都被极大的扩大,这也是该项技术具有的一个极其冥想的优势与特点,因此,该项技术在当前得到了极广泛的推广。

2.3通信服务的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之中,为不同领域中包含的信息数据提供一定的机密保护措施,使得其安全性能够通过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从性能和特点上来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通信技术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通信服务包含的数据存储功能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传递信息数据的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通信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措施的处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还可以提升人们对使用该项新技术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通信服务的优质性。并且,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通信服务安全性的要求逐渐的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

3.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具体应用

3.1远程实时通信

伴随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无线网络这一新型通信服务技术也应运而生,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为计算机与通信两项技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融合基础。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在当前通信服务技术中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互联网中信息数据的传播速度获得了质的飞跃,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提升了信息传递速度,更是使得远程实时通信这一服务目标得以实现[1]。另外,正是由于这两项技术的融合使得通信技术具有的隐含与附加价值可以被逐渐的发挥出来。

3.2多媒体通信技术

就目前来看,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之中,且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占据了极高的位置,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作为当前支撑着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处理和存储信息数据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计算机系统在通信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2]。此外,为了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提供更多的便利,将通信与计算机相融合便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这两项技术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3.3创建信息数据库

作为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计算机设备在通信服务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创建和完善信息数据库的工作过程中,计算机设备的作用是其他设备无法取代的。工作人员在创设数据库时,往往需要先对那些即将被录入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分类和整理等一系列的处理,使得其能够在入库之后就可以被用户直接的使用,从而实现通信信息数据的快速共享[3]。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创建数据库已经成为了当前通信与计算机二者进行技术融合的典型应用案例。

4.通信和计算机的技术融合发展

计算机通信这项新型技术是伴随计算机与通信这两项技术的不断融合而产生并发展的,所以,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技术手段,使得人们日益提升的对通信服务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并且,伴随这项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逐渐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一定要同工作实际相结合,需要依靠计算机系统的支撑,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且,通过对该项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该项技术正式由于获得了计算机这一系统的重要支撑,其硬件条件才实现了方便快捷通信,通信服务的质量才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4]。与此同时,在通信服务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形式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而不断的增加,这使得通信信息的传递速度与传播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通信技术将会逐渐成为通信技术的核心部分,并被广泛的应用到通信服务当中

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近些年社会发展速度的进步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推动通信与计算机二者的技术融合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作为相关工作者,不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还应该要不断加深对这两种技术的研究,以期能够在不断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满足更多人对计算机技术的高层次需求,从而发掘出更多为群众服务的新型技术。

参考文献:

[1]周艳萍.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41+43.

[2]林达.浅谈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J].电子制作,2015,02:151-152.

[3]吴巍.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40.

[4]姜尧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49.

作者:孙延琦 杨阳

第三篇:浅析4G通信技术的安全通信

摘 要: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相应地无线网络通信暴露出来的通信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本文就4G通信技术的安全通信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解决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4G通信技术;无线网络;安全通信

近些年来,无线网络安全通信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如何建立完善的无线网络通信安全通信体系及措施,促使当今时代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稳定性运行,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和研究的焦点问题[1]。

1 无线网络通信的主要方式

通常来讲,根据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建设规模数据传输速度以及用途的不同可将无线网络通信分为以下几种方式: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和无线个域网;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分析,无线网络通信又可以分为有中心网路、无中心网络和自组织网络;其中,有中心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典型代表是蜂窝型移动通信;无中心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典型代表是自组织网络,按照分布式、自组织的思想构建网络体系。

2 4G通信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给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发展,通信行业目前的业务正处于3G无线网络向4G无线网络过度的关键时期。4G无线网络通信以期自身的强大系统功能优势将成为当今时代的主导型通信产业技术核心。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4G融合了多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并且各种类型的无线网络之间是共存关系,并不会因为多种无线网络的存在在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干扰功能失稳问题。避免了因无线网络干扰问题造成整个系统的紊乱,使无线网络传输的信息数据失真。此外,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还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即4G无线网络通信使用者无论是在任何时间或者地点无时无刻地都能利用4G无线网络处理完成自己的业务。但值得提出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在看到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优势特点的同时,我们还需认真地考虑分析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系统安全认证和安全切换问题,这也正是现今通信行业业界所要研究探讨的重点问题。4G无线网络通信的核心技术是具有覆盖全球范围的IP核心网。目前正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取代传统的3G中的蜂窝网络。系统交换架构也从单一的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过渡,逐步形成分组交换为主要交换架构形式的全IP网络体系。其中,TD-LTE技术是采用时分双工技术版本的LTE技术,为TD-SCDMA技术的升级版,值得提出的是TD-LTE技术仍旧沿用TD-SCDMA帧结构;也就是说TD-LTE技术是集中传统优势技术,创新发展的新型技术,不管是在技术性方面还是在经济性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性。尤其TD-LTE的物理层传输技术同传统的通信技术先比有着突破性的创新改进,使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运行更加的趋于稳定。

(1)TD-LTE技术充分地利用了TDD中的优势技术,完善了自身技术。该技术将有限的频谱资源得以充分深挖掘及利用;具体来讲,TD-LTE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是按照TDD的模式将收发到信号进行整合,将信号调度到相同波载下的不同时间分段的信息数据进行分区传输。充分地将有限的频谱得以利用;(2)TD-LTE采用的编码技术是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编码技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彻底地解决了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和窄带干扰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频谱的传输效率。所谓的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编码技术的原理是将单位频段内的设定好的信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多个正交子信道,在各个子信道分别采用一个载波调制使各个子载波处于平行,有效解决了多种形式的载波交织在一起而形成信号波干扰问题,不宜信息数据的传输;(3)TD-LTE还采用了多输入和多输出技术。技术原理是在无线通信系统空间覆范围设置分立式多天线,多发射器和多接受天线的方式对通信链路进行分集、分解,使原本复杂的通信信道分为多组平行的子信道,减轻了通信信道传输信息数据的压力,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无线网络的通信容量[2]。

3 4G安全通信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4G安全通信问题分析

总的来讲,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IP主干网、无线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在安全通信问题方面这几部分也是造成安全威胁的主导元素。虽然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下了较大的功夫,但是基于种种因素,在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还存在影响系统安全性运行的因素。比如,无线网络在链接过程中,链路之间的连接有效性问题,如果连接过程中出现中断,可能造成用户所发送的重要信息文件中断。还有就是一些恶意的病毒侵入无线网络链路问题,攻击性病毒一旦植入系统中,系统所传输的信息数据则面临着失窃危险。尤其是一些商业机密信息则有可能出现泄漏,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再者就是攻击者会恶意的篡改或者刪除链路上的数据,使整个无线网路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是整个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另外,4G的移动终端与用户的交互尤为密切,移动终端作为所有无线协议的参与者和各种无线应用的执行者,交互越来越复杂,也使得通信系统的不安全威胁因素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计算和储存信息能力的不断提升,可被执行的恶意程序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威胁则会越来越大。所以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作为我们当今通信产业的主导产业,加强安全通信研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提高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安全通信的策略

由于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研究的起步较晚,许多的安全通信的防范及控制措施还没有完善。应引起4G无线网络通信运营商的重视,尤其是在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设计方面要尤为的注意,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传输数据信息的速率,各个无线网络系统间的兼容性及无线网络系统的可拓展性、可移动性和安全性。具体设计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尽可能地减少通过移动终端完成的任务量,减少系统计算的时延;(2)无线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安全协议的信息量及每条信息数据的长度尽可能地减少,避免信息量过大或者信息数据长度过长延长通信时延;(3)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所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应做到让用户知晓,透明化;(4)明确被访问协商所采用网络通信安全级别及安全协议,方便用户的有效识别和了解;(5)合法实体用户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确定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6)网络通信协议的计算能力要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尽可能地使较大的计算负担在服务端完成,避免在移动终端完成计算给用户的使用带来麻烦,影响服务质量;应充分地借助移动终端的空闲时间及资源对提供的服务进行预计算和认证;(7)无线网络通信系统所制定的安全通信方案应满足用户和网络设备增加后所产生的各种需求。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为了能给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需要业界加大力度对4G无线网络安全通信措施的研究及确定,防止不安全因素对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发展及运行造成影响,使无线网络通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高飞,平立.浅谈4G无线网络安全[J].科技资讯,2010(04):17.

[2]郑宇.4G无线网络安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作者简介:钱双艳(1982.06-),女,云南曲靖人,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106

作者:钱双艳

第四篇:短波通信技术概括及通信频率选择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短波通信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行业各领域中。现代短波通信技术的应用深刻的影响着军事、航空、海运、等各行业,极大的推进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着人类的通信需求。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短波通信发展的要求,阐述了我国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常用的通信装备、短波电波的传播途径,并就短波通信电台的通信频率选择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对短波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短波通信 频率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短波通信技术更是不可或缺。短波通信不受有源中继体及网路枢纽的控制,在山区、海洋、戈壁等任何地域都可覆盖,是战时唯一的可靠的实用远程通信手段,是世界各国军用远距离通信的首要选择;是抗震救灾、应急处突是通信方式的重要通信手段。同时,短波通信技术成本较低,架设机动灵活,因此,即使是在各种新型通信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无线短波这种传统的通信手段依然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不断拓展应用空间。

一、短波通信发展要求

高度信息化是当今通信技术的总体特点,其对通信系统及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短波通信设备正朝着数字化、集成化、一体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其未来主要的业务将是图像与数据的整合。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恶化及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发展,短波通信应在如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1.1高速、大容量通信

传统的短波通信发展较慢,主要制约因素是容量有限,如电报速率在200b/s以下,这很难满足当今以图像为主流的现代通信需要。而要适应社会发展对短波通信技术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升短波通信的传输速度及容量。

1.2可靠通信

电离层反射、传播损耗、电离层倾斜、电离层骚动、散射传播及波导传播的随机性、多径衰落等诸多因素对短波通信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短波通信的可靠性。

1.3抗干扰通信

短波通信具有隐蔽性差的特点,其信道保密性能不足,缺乏必要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要不断提升短波通信的抗干扰性能。

二、我国民用短波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

2.1 HF.90H超小型跳频短波电台

HF.90H是引进的澳大利亚技术,其突出特征是运用智能边带跳频技术,突破了语音跳频技术中易被识破及跟踪、不安全不隐蔽的弊端。该技术运用SSB边带跳频模式传送语音信号,其瞬时频率与噪音类似,且跳频编码在语音起伏中,跳频频率很难确定。普通的短波信道经常有噪声及干扰信号存在,而HF.90H频带适应性较强,可自动排除噪音信道,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2.2 CHESS系统

CHESS系统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DSP芯片为基础,其跳频宽带能到2.56MHz,跳频速率可达5000HOPS/S,同时具有非常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该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了差分跳频技术,以及将编码与频率调制技术相结合,对频率编码后,控制了跳频的频率,可以实现通过频带换取音噪比及信干比。

三、常用短波通信电波传播途径分析

3.1天波传播

3.1.1电离层

天波主要依靠电离层反射进行传播,因此可研究总结电离层在不同时段对不同频率电波的反射规律,以提高短波通信质量。在整个电离层中,通常是D层、E层、F1及F2层对电波通信有较明显的影响,不同层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D层高度在60-80千米,午间电子密度达到最高,夜晚逐渐消失;E层高度在100-120千米,白天电子密度高于晚上;F1层高度在180千米,与D层一样,中午电子密度最高而夜晚消失;F2层高度在200-400千米,电子密度是下午达到最高值,黎明降到最低值。

3.1.2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与折射

电离层的电波频率及其电子密度对折射率有直接影响,其中,电波频率与折射率呈现反向相关,即电波频率越高,电离层对电波具有的折射率越小;电子密度与折射率呈正向相关,即电子密度越高,电波折射率越大。电子密度是随着电离层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同时导致电波折射率不断升高。在电波频率确定不变的前提下,电波的入射角度越大则越容易被反射回地面;当入射角小于某一数值时,电波会直接穿过电离层进入太空。电波的入射角度固定时,越高频率的电波需要达到更高层次的电离层才有可能被反射回地面,当频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在折射角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电波会透过电离层进入太空。

3.1.3电离层吸收电波

在电波穿过电离层的过程中,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会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会消耗电波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电离层吸收电波。电波频率与电子密度影响着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程度。电波频率越低、电子密度越高,吸收能力就越强。

3.2地波传播

地波传播这一通信方式可以在特定距离内搭建起比较稳定可靠的网络。此网络的有效距离会受到电台的发射频率、传播路径及天线结构等因素影响,同时载波频段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假设前三个条件固定,载波频率就是影响通信距离的特定因素。这是因为载波频率越低,大地会吸收较少的电波,因此,应该选择低段的短波频率用于地波通信频率;地波传播距离越远时,通信信号越弱,当到达距离的临界点后,短波通信就无法保证其可靠性,造成信号中断。

四、短波通信电台通信频率的选择

由于电子密度及电离层的高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于短波电台来讲,选择合理的通信频率是保障通信质量的关键。若选择过低的通信频率,会造成电离层过度吸收电波,不能保证短波信号的信噪比;若选择过高的通信频率,则会造成电波穿过电离层,直接进入太空。因此,短波通信电台在选择通信频率时要综合考虑如下几点:

首先,在通信距离固定的前提下,短波通信频率要低于被电离层反射的最高频率,以避免电波透过电离层直接进入太空;

其次,当短波电台通信频率较低,电离层会较强的吸收电波,这时短波电波通信频率降低到某一区间,短波信噪比会大大下降,通信质量没有保证。正常来讲,短波通信的最低通信频率为3-4MHz;

再次,在选择通信频率时也要考虑时间段变化,日间与夜间的频率应该不同。

实践证明,在黎明及黄昏时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变化较为频繁,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波频率进行相应调整。

五、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展望

随着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由单一自适应技术发展为全自适应技术。自适应主要是指频率的自适应,也被称为实时选频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主要的通信方式是数据通信,因此单一频率自适应远远不能满足通信要求。短波通信新技术的问世推动了短波数据网的搭建与发展,同时频率自适应技术可同其他自适应技术构成全自适应通信系统,这也是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次,抗干扰技术由低速窄带发展为高速宽带。大部分短波跳频电台依然是模拟跳频电台,其在技术上一直没有攻克通信距离近、语音质量低等难题,且是窄带跳频。若想提高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必须提高跳频速率及信号带宽。这同时也可有效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

再次,短波通信系统网络朝着第三代全自适应网络方向发展。通信系统网络化、通信数字化、通信业务综合化是未来短波通信系统的发展主流趋势,信息系统的建设应以有效性、可靠性、抗毁性为基本要求。为提高通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短波通信设备应向第三代通信设备方向发展,以适应未来短波通信业务的发展要求。

六、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短波通信技术会逐渐发展为全自适应技术,且其信号带宽会不断拓宽,抗干扰性能等也会不断提升,通信过程将变得更为顺畅,相信短波通信技术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李晋.短波通信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J].大陆桥视野,2013(12)

[2] 付彦哲.浅析短波通信发展现状及的选频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21)

作者:辛登松

第五篇:浅析4G通信技术的安全通信

摘 要: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来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网络通信安全问题。本文4G通信技术的安全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解决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关可行性措施,希望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给广大网络用户。

关键词:4G通信技术;安全通信;无线网络

近年来无线网络安全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重点,目前我们必须要重视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就是如何把无线网络通信安全通信体系及措施建设的更加完善,保证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1.无线网络通信采用的主要方式

无线网络通信根据不同的用途、建设规模及传输速度可以分为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及无线个域网几种方式;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又可以把无线网络通信分为自组织网络、无中心网络、有中心网络;其中蜂窝型移动通信是有中心网络拓扑结构的典型代表;自组织网络是无中心网络拓扑结构的典型代表,其网络构建是按照分布式和自组织的思想进行的。

2.4G通信技术概述

近年来,通信行业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社会环境下也出现了崭新的发展,目前通信行业在业务上正处于关键时期,正在由3G无线网络向4G无线网络过渡。在当今的通信产业中4G无线网络通信将凭借其强大的系统功能优势成为核心技术。4G融合了多宗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是目前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最为显著的特征,在4G无线网络中各种无线网络是共存的关系,在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不会因为存在多种无线网络产生干扰而导致功能失稳。另外,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适用性也极强,即4G无线网络通信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4G无线网络来处理和完成自己的业务。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优点的同时还需要对其系统运行过程汇总存在的安全认证和安全切换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考虑,在现今的通信行业业界这一点也成为研究探讨的重点问题。

拥有覆盖全球范围的IP核心网是目前4G无线网络通信的核心技术。4G无线网络通信目前在全社会范围内正逐步取代传统的3G中的蜂窝网络。在系统交换架构上也在逐渐的由单一的电路交换过渡到分组交换,以分组交换为主要交换架构形式的全IP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其中TD-LET技术是TD-SCDMA技术的升级版,采用的是时分双工技术版本的LTE技术,TD-LET技术集中传统优势技术的同时进行了发展创新,在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的价值都很高。

3.4G安全通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4G安全通信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主要有无线核心网、IP主干网、无线接入网、智能移动终端等几大部分组成了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同时这几部分也是在安全通信问题方面造成安全威胁的主导因素。虽然在管理和技术上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都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影响系统安全性运行的因素还是存在于4G无线网络的通信系统中。例如在连接无线网络的过程中链路之间存在有效性问题,用户所发送的重要信息文件可能会因为连接过程的中断而发生中断。另外无线网络链路中也可能会侵入一些恶意病毒,系统中一旦植入攻击性病毒,系统所传输的信息数据就要面临失窃的风险。使用者可能会因商业信息的泄露而遭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链路上的数据可能会被攻击者恶意的删除或者篡改,从而导致无线网络的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4G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有着密切的交互关系,移动终端还是各种无线应用的执行者,参与了所有无线协议,因此也是的交互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导致了威胁通信系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目前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不断的提升计算和储存信息的能力,随着出现的就是可被执行的恶意程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能够对无线网络通信系统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在当今的通信产业中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主导产业,对4G无线网络的安全通信加强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防范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2提高安全通信的对策

研究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完善的防范和控制安全通信的措施。在运行过程中4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传输数据信息的速率,无线网络系统的可移动性、可拓展性、安全性及各个无线网络系统间的兼容性都是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设计时应考虑的具体问题有:1)尽量减少需要通过移动终端来完成的任务量,尽量吧系统计算的时延减少;2)尽可能减少无线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安全协议信息量及信息长度,避免通信时延因信息量或信息数据长度过大而延长;3)应该让用户知晓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实现设置的透明化;4)为了让用户便捷快速的进行有效识别和了解,应该向用户明确被访问协商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安全协议和安全级别;5)合法实体用户是否需要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来确定;6)网络通信协议中的计算能力应该是非对称的,在服务端应该尽可能完成较大的计算负担,为了避免给用户带来使用麻烦应该尽量减少移动终端的计算负担;为了预计算和认证提供的服务要充分的借助移动终端的资源和空闲时间。

总结,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必然会在行业内占主导地位,业界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及确定4G无线网络安全通信的措施,防止不安全因素影响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运行及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无线网络通信环境给广大的用户,确保广大无线网络通信用户的信息安全,消除4G无线网络通信用户的后顾之忧,使无线网络通信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和社会。

参考文献:

[1]蓝军毅,王伟军.4G网络安全问题防范与对策的思考[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No.30603:125-126.

[2]盧灿举,刘瀚,卢峰.4G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对策探究[J].信息通信,2015,No.14602:239-240.

[3]朱赛虎.基于4G通信技术的煤矿无线通信系统研究[J].电子世界,2014,No.45517:85-86.

[4]潘小伟.4G无线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v.1719:23.

作者:莫通云

上一篇:社交礼仪论文下一篇:农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