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常见必改错误类型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英语常见必改错误类型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常见语法错误类型与对策

【摘要】 针对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常见语法错误,本文通过对驻马店技师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旅游酒店管理专業英语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冠词误用、动词时态和形式不当等。为了解决职院校中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感知不同区域英语表达文化等,以期改善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常见语法;错误类型;对策

【作者简介】申耀霞(198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驻马店技师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引言

经过数年中职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已积累了不少英语教学经验。尽管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在整体上取得了进展,然而,却发现了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问题,即英语常见语法使用错误。例如,在英语口语表达过程中,学生使用的语句主语与谓语动词无法有效地保持一致;动词在不同语境应用过程中常出现语态或时态的错误;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化使用不连贯。这些现象不仅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不完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这些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以后在就业时可为跨境旅游的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语法使用衔接能力,是该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尤其是当今社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衔接能力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认知学生常出现的英语语法错误,不仅能推进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旅游酒店管理能力与就业择业能力。因此,笔者将以在教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时遇到的问题为例,分析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语法错误类型,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英语语法教学对策,从而改善中职学生英语语法基础能力薄弱的状况。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英语教学应包括英语知识点、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内容,并且基础类英语知识与专业类基础知识应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为了更好地满足这种教学要求,中职院校应重视教学中常见的英语语法错误问题,并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完善英语语法课程教育体系,从而学生所学专业与英语教学之间内容的衔接性。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与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相符合,同时也十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可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需求,更加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要以为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单词组合知识等为基础,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英语学习知识基础上,学会熟练使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工作中相关专业性术语。在该专业内开展英语教学,属于对专业教学内容的延伸。因此,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英语完成相关学习工作。综上所述,研究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常见语法错误类型与对策,不仅可以实现英语专业知识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与贯通,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知识点应用能力。

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常见语法错误类型

1.冠词误用。在英语口语表达过程中,冠词属于英语语法中的虚词,通常位于名词或词组之前,用于表示某个指定单词的特指或泛指。而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中学生误用冠词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中,常用的行业英语包括:客人入住房间(Guest check in)、离开房间( guest left the room)、VIP客人(VIP guests)、请勿打扰( Do not disturb)、严重或轻微坏房( Serious or slight damage)等。虽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正确地表达某些英语词汇,但是当他们在口语中表达名词时,不能合理地使用冠词。大部分学生进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表达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普遍倾向于使用定冠词“the”,却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冠词并非属于语句中的必要构成部分。例如某客人在旅游中向酒店前台提出疑问:“Do you have any vacancies here?”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为:“Yes, we have any spare rooms in our hotel.”在回答客人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客人在提问时,使用“any”作为询问房间的前提,是询问是否存在很多间空余房间,而忽视了一些常用口语的用法。正确的回答应是:“Yes, we have the spare room in our hotel.”这里,定冠词the属于泛指,即我们可提供您住宿房间。

再如,“ second week”这个词组中,使用“a”作为冠词可翻译为“第一周”,用于泛指。若使用“the”作为冠词,即“The second week”,则翻译为“在第一周”,用于特指。而学生在表达中,常不懂特指与泛指的区别,因此常使用错误的冠词表达语句,使整体英语表述较不通顺。

2.动词时态与形态使用不当。在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常见语法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学生还存在动词时态与形态使用不当的问题。这种问题包括当主体行为的一个动作发生之后,在主体词汇后的动词并没有根据时间或对应状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某语句应使用一般过去式,学生却使用了现在完成时;一些动词的错误表现形式不当,导致动词语态拼写错误,包括将“gone”的分词式错误拼写成“goed”;忘记修改英语中规则动词的表述形式,包括“have recognized”,被误写成“have recognize”等。

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语法问题一直是常出现的问题,且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表达时受到汉语的影响,而对英语语法学习存在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汉语的语法表述结构与英语的语法表述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汉语表达过程中,学生可直接忽略语句的时态变化,且语句中对应的动词时态无需进行改变。在这种汉语观念的认知下,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常容易出现动词时态与形态使用不当的低级语法表达错误。除上述问题,常见英语语法错误还包括主谓语使用不一致、介词使用不规范、误用英语状语、be动词消失、动词使用反复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是造成中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

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高中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语法教学质量,下面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听力阅读训练,明确阅读是语言信息获取与语法知识积累的关键来源渠道。通过大量的阅读,在口语表达中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与汉语表述存在的区别,感知语言形态、词汇时态、语句顺序、单词位置等语法知识。同时也可通过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语法素材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表达思维与思考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師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英语听力材料、观看英文电影,接触地道英语,从而拓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正确表述能力。

除上面提出的英语语法训练方式,在教学中还可对学生进行定时的写作训练、文化差异教学等专业培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使学生感知汉语与英语在交往方式、口语表达转换、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使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对比,了解到语法在语句中的正确表述方式。

此外,教师可采用建立英语语法文库的方式,鼓励学生使用库内的语法资源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多种语言风格,避免在口语表达中受到日常口语和汉语表述的影响。

结语

本文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从误用冠词、动词时态与形态使用不当两个方面开展了英语常见语法错误类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问题解决对策,从而避免在口语表达中受到日常口语和母语表述的影响,提高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辛悦,李红.高职学生英语语法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3):75-80.

[2]谭咏梅,杨一枭,杨林,等.基于LSTM和N-gram的ESL文章的语法错误自动纠正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2018,32(6):19-27.

[3]胥少先,周桂蓉.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探析及解决对策——以2016—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7):31-44.

[4]孟庆楠,李基安.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语法与词汇部分试题的个案研究——兼谈对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新思考[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9(3):34-43.

[5]赵治红,陈凯,肖飞.基于VB程序设计语言的交互式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现——以高中英语语法练习题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5):134-136.

[6]谭春平.英语语法有效性教学实践研究——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实用英语语法》教学为例[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34(4):74-78.

[7]吴云开,林鉴,钱华琳.“思维课堂”视域下的初中英语语法复习课“4C”模式教学探究——以“被动语态整合复习课”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9):40-42.

作者:申耀霞

第2篇:蒙授学生英语语法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英语教育近些年倍受重视,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也有所发展,其中蒙族学生由于接触英语较晚,英语学习处于初级阶段,母语思维对于英语的学习影响很大,无论在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学生在英语使用时出现很多语法错误。文章针对蒙授学生英语所犯的语法错误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主要的错误类型,总結了错误的性质和形式,针对这些基本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蒙授英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蒙授英语教学;语法错误;类型分析

目前,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发展势头良好,蒙授英语教学取得了不错成绩,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蒙古族的英语教育水平对于内蒙地区整体教育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人才培养和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情祝而言,我国蒙授英语教学还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准,学生在英语使用中语法错误时有发生,蒙授英语教学受到瓶颈因素的制约,蒙语母语的惯性思维制约了学生英语的发展,英语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因此,探索蒙受英语学生英语学习的创新策略势在必行。

一、蒙授英语语法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一)动词非谓语形式的使用错误

部分蒙授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不使用或者错误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例如:汉语翻译:很多人都喜欢出国旅行。

学生译成:So many people feel like to go abroad to travel.

正确形式是:So many people feel like to going abroad to travel.

在英语中,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以外其他成分时要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其非谓语形式有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三种形式。而汉语则不同,动词可以不用变换形式就可以充当其他成分使用,这一点蒙语与英语有相似之处,充当其他句子成分时动词需要改变形式,一般多是在动词词干上加一些专门附加成分构成。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和蒙语形动词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异。首先,蒙语形动词可以在句子中可用作谓语,英语动词非谓语形式却不能;其次,蒙语形动词的形式变化表现在词干改变上,英语的动词非谓语形式是多体现在助词和词尾;再次,蒙语形动词形式一般充当修饰成分,不独立使用,使用时在后面接附加成分,而英语的动词非谓语形式不需要,这些都是学生在英语动词使用中犯错的因素。

(二)英语时态错误

部分蒙授英语学习者在英语时代运用时出现错误,一种是错用时态,一种是时态形式错误。一些针对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调查结果显示,蒙授英语学生犯的时态错误有一定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英语进行时、完成时的运用,以及助动词辅助表达运用等方面,其主要错误类型有三种,分别是用一般过去时表达完成时,用一般现在时表达进行时概念,助动词使用错误。

蒙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有很大不同,时态运用上也差异很大。英语的时态共有十几种之多,是由动词的时态变化和形式变化结合而成,动词时态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种体分别是一般体、进行体和完成体;但蒙语只有三个时态,即过去时、现在时和完成时。因此蒙语母语时态的表达对学生英语时态表达有一定的影响,英语的时间概念是通过动词的形式变化来表达的,而蒙语的时间概念是上下文限定的,学生在时态运用上容易混淆两种语言的概念,如果学生对英语时态没有做到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那在选择时态上就会出现问题。

(三)词语搭配错误

英语词汇搭配有很多种,分为名名词搭配、名动词搭配、动名词搭配、形名词搭配、动副词搭配、副形词搭配等。下面将举例说明其中几种常见搭配错误。

例如:1. 名动词搭配错误

汉语翻译:历史会对知识进行检验。

错误形式:History will examine all the knowledge.

正确形式:History will attest all the knowledge.

2. 形名词搭配错误

汉语翻译:现在我处于紧张时期。

错误形式:Now I'm living in a nervous period.

正确形式:Now I'm living in a terrifying period.

3. 副形词搭配错误

汉语翻译:他们反复写,可还是没效果。

错误形式:They write many times,but it is littleusefl.

正确形式:They write many times,but it is hardlyusefl.

词汇之间的搭配是由语言习惯和语法约定俗成的,是有其规律的,任何一种搭配方式都能够显示出英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内涵,这一点,英语和蒙语有很大的区别,英语中有很多固定搭配,但在汉语和蒙语中缺少固定搭配,由于蒙古族学生母语习惯的积累,很多固定的模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所以学生在实用英语词汇过程中容易受固定思维的影响,对于词语搭配不是很注意,这就导致词语搭配出现错误。蒙授英语学生在词语搭配上的错误较为频繁,改正也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是语法因素,学生对于英语语法掌握不够熟练,还有就是母语词汇搭配影响,和民族语言习惯有关,因此,大量的听、说、写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及物不及物动词的使用错误

蒙授英语学习者在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使用上有时界定不清晰,对于其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混用现象较为明显。具体例子如下:

例如:不及物动词误用作及物动词

汉语翻译:老师让我们听英语歌

错误形式:The teacher let us lisened the Engish songs.

正確形式:The teacher let us lisened to the Engish songs.

“lisen”后不能直接接名词,必须加“to”使用。

汉语、英语、蒙语中都包括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后面可以直接接人或物等宾语的动词,相反,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接宾语。在英语中宾语概念相对于汉语与蒙语范围要小得多,因此,学生在阅读理解或写作过程中不能够采取直接对译的方法,这会导致句子出现含义错误,学生要根据英语中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性质来判断,根据上下文联系灵活翻译。

(五)主谓不统一主语名词

主谓一致指的是英语句子中“人称”和“数”保持一致,即主语名词和谓语动词在单、复数上要保持一致,部分蒙授学生主谓不一致错误比较常见。

例如:汉语翻译: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

错误形式:Everything have two sides.

正确形式: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Everything”在这里虽指每件事,任何事,但实际表示的是单数,所以动词用“has”,而不能用“have”。

在英语使用过程中,谓语的形式必须与主语名词保持一致,主语是单数或表达单数意义,谓语动词必须是单数形式,主语是复数,谓语动词就必须改变为复数形式,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动词单复数的基本形式,要扎实记住固定单复数和个别人、特殊词语单复数形式。

二、蒙授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方法

(一)加大蒙授英语教材改革力度

蒙古族学生很多来自牧区,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英语基础的影响,很多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而且目前蒙古地区的英语教材相对落后,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这无疑给蒙授英语的学习带来很大障碍。因此,蒙授英语教材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蒙古地区要重视起来,相关部门要编著一套专业化、体系化的英语教材,并针对蒙古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差异,科学地编写教材的内容,教材要由浅入深、难易适中,要注重蒙语和英语的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教材要实用和多样化。

(二)英语教学要理论联系实践

传统的蒙授语法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而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语法掌握不扎实,因此语法错误频频发生,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对此,蒙族英语教师要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即在学习语法学习时布置预习任务,然后在课堂教学时细致讲解英语语法理论,针对新讲的语法知识,教师要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还要鼓励学生多翻阅教材或课外相关资料。其次,英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组织小组同学进行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避免语法错误出现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

学生出现语法错误自己的原因固然重要,但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很多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没有进行及时更正和指导,学生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其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其教学效果,部分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英语教师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影响英语教学的关键,因此蒙古地区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敦促英语教师掌握听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技能,英语教师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自然会受到影响,语法错误也会随之减少。蒙古地区学校可以组织英语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与训练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积极开拓课外学习,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现在少数民族英语教学有一种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建立课外第二课堂,是指教师通过开拓英语学习资源,建立的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活动为主导,加强英语学习的课堂模式。第二课堂气氛轻松、教学方法多样,易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举办英语知识竞赛,建立英语角,使学生实践机会增多,加强英语训练的同时就强化了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记忆,自然错误率就会有所降低;教师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使学生英语运用更准确、更标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蒙授英语近些年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尽管在学生使用英语过程中出现很多语法错误,蒙授英语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较深,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意识和语法基本功是英语教师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相信学校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蒙授英语教学模式定会找到科学合理的路径。

参考文献

[1]Xiao Chanan.高校蒙语授课学生外语教学法与学习策略调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6):169-170.

[2]肖查娜.高校蒙古语授课学生外语教学法与学习策略调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6):45.

[3]康英华.语言迁移对蒙古族大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10(5):13-14.

作者:席芳

第3篇:小数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 要:对于小學生来说,数学科目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小学数学主要是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比如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在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除法是重难点内容。在数学教材中一般将除法教学分为两部分,一类是整数除法,一类则是小数除法。这两者相比,小数除法更难,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提高学生做小数除法的正确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除法教学;易错点;错误分析;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较为困难。因为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小学之前没有任何学习基础,而且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学生要灵活掌握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并要将运算法则融入实际应用中。由于除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运算方法,在除法计算中,商可能不能整除,可能出现小数以及无限不循环小数等特殊情况。接下来就着重针对小学除法教学,看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一、小学除法教学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1.带0的除法运算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0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字,在乘除法的运算中,0会使式子变得没有意义,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常因0的问题而出现失误。以下是我所整理的三种常见的与0有关的问题。

(1)扩大被除数末尾忘添0

在进行除法运算的过程中,当除数是小数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在被除数末尾添一个零,将式子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计算。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被除数数字位数不够,因此经常要在被除数末尾添一个0补位。但是很多学生经常忘添0来补位,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出现。比如,在计算7.5÷0.25时,学生会将其转化为75÷25,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错误的出现。

(2)商中0不占位

在进行除法计算的过程中,一般是除到哪一位,答案就写在哪一位数的上面。当被除数不够除时,一般要在商中添一个零,并且把后一位数移下来补位接着进行计算。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忘记了在商中添0,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现失误。比如28.36÷4的正确答案是7.09,但是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忽略了在商中添0,最终结果就变成了7.9,导致了答案错误。

(3)被除数最后的0没有移上去

在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中,有时候会出现除到0,前一位数就整除的情况。这时候应该把被除数中末尾的0,或者把几个0移到对应的商中。比如,在计算810÷27时,答案应该是30而不是3,很多学生会忘了把0移上去,最终导致答案错误。

2.常见的小数点问题

在进行小数除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商不变,就要进行正确的小数点移位,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视了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1)移错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很多学生在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中,没有把握好算理,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学生只是将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去掉,这样一来,会导致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不同的倍数,从而导致了失误。

(2)点错商的小数点

在进行小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算理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学生一般无法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点要对齐。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对此存在疑惑,学生只是记着相关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因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小数点与原被除数小数点没有对齐,或者忘记点上小数点的问题。比如10.5除以5的商应该是2.1,很多学生会写成21。

二、针对常见除法问题的教学策略

1.错题罗列法

老师在进行除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罗列出易错题,给学生讲清基本的算理,要让学生对基本的算理有清晰的理解,这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才不会感到迷惘。除此之外,老师要特别强调小数除法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以及如何进行除法补位,提高学生的警惕,以避免学生点错小数点的位置。

2.错题更正法

学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错题类型,并且整理出自己的错题本。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碰到类似问题时更加细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小数除法的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知识,也要学生会准确进行计算。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书写教学,也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题策略进行反复训练。

参考文献:

[1]雷兴荣.小学数学分享式教学中“学习单”的应用:由“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引发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104.

[2]任玉霞.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

[3]王学杨,除法竖式教学:完全可以用一般去包容特殊——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顺序重组的教学尝试[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0):33-34.

编辑 张珍珍

作者:吴翀键

第4篇: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中考)

语基茶话会

(一):成语识别与运用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1.词义理解不准型

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

a.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

a.衷:内心。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速:邀请。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褒义词。(不能形容市场)

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

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地,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⑶各行其是: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⑷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⑸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⑹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⑺轩然大波: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⑻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⑼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⑽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3.使用范围不当型

对成语的使用范围或搭配对象不清楚而导致的滥用。 典型示例:“五一”小长假的北海公园,每天都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示例详解:“车水马龙”可以形容城市或者街道,而不能形容公园,这里属于使用范围不清而造成的误用。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⑵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1 ⑶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⑷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⑸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⑹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⑺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⑻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请教。 ⑼今非昔比:现在不是从前所能比得上的。(一定是现在比过去好)

⑽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4.两用成语把握不全

有些成语具有两种以上的用法,有一些成语还具有截然相反的意义,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容易导致判断失误。

典型示例:

a.你就不要在这里班门弄斧啦! b.小弟班门弄斧,见笑了! 示例详解: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狂妄无知。

贬义|谦辞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a.指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b.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⑵亡羊补牢:

a.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

b.也指出了问题才想办法补救,已经太晚了。

课堂精讲

例1:成语接龙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

例题分析: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成语的掌握更是如此。这一道成语考题看似简单,却新颖别致,不死板地考某一个成语,考查的就是平时的积累,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 解题思路:

根据平时的成语积累填空,注意选择自己储备量较大的成语或简单易书写的成语。 参考答案:

示例:顺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 例2:《胸无成竹的快乐》(节选)

/冯骥才

①友人见我伏案作画,便说凡事不能两全,你不如“弃文从画”算了。我问何故“弃文从画”而不“弃画从文”? ②友人说:看你――白纸铺案,信笔挥洒,水墨淋漓,浓淡相渍,变化万千,妙不可言;情趣多为偶然,意味也就无穷。绘画充满这样的偶然,作画时便充溢着快感,无怪乎画家大多高龄长寿,白首童颜,不知老之将至;而写作却是刻意为之,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常年笔耕,劳损形容,竭尽心血,早衰早病,往往掷笔之日也正是撒手人寰之....时了!

1.揣摩第②段中加点的“撒手人寰”一词,在不影响句子表达的前提下,请你试用另一个成语来替换它。 例题分析:

本题的特点是将成语知识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让学生体会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这一特点。 解题思路:

既要求理解文段的意思,可将替换的成语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检验,又要求理解句中成语的意义,并尽可能多掌握

2 一些同义成语。

参考答案:寿终正寝,呜呼哀哉,一命呜呼 例3:根据内容填空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 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

这一题将成语的考查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从出题角度看,兼顾了知识点的覆盖,既考名著阅读,又让学生对成语的来源有所了解,明白典故性的成语需要探索成语的来源和出处,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 解题思路:

许多典故性的成语都来自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和古代作品,平时要注意积累,可以运用联想记忆法,即利用典故来识记成语的意思。 参考答案:

1.赤壁之战 2.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例4:选择符合题意的一组成语。

啄木鸟要想吃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而它却飞到刚刚架好的电线杆上,其结果是永远吃不到虫子的,这正是( )

A.粗心大意 见异思迁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C.碌碌无为 痴心妄想 D.并行不悖 徒劳心力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境中成语的意义以及同义成语的辨识。 解题思路:

答这道题,首先要读通句子的意思,了解到啄木鸟吃不到虫子的关键在于方向错误,其次要准确理解选项中成语的意义和各项之间的区别,然后两相对照。很明显,只有“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这两个成语的比喻义均是行动方向同目的相反之意。 参考答案:B

例5: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扁鹊的悲剧是由于 造成的。

D.由《木兰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例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其出处的了解。 解题思路:

答题时,一要读懂各项提示语,包括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二要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字眼确定恰当的成语。如A项中的“三顾”“草庐”,C项中的“无问津者”,D项中的“扑朔”“迷离”“辨”等。 参考答案:

A.三顾茅庐 B.讳疾忌医 C.无人问津 D.扑朔迷离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3 例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 解题思路:

理解成语的意思,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关键。这道题将成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再让学生来判断释义的正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又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D项中的“自强不息”正确释义应为: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只有这样解释才能与“克服困难”并用,放到句子中也才讲得通。 参考答案:D 例7:单项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张建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例题分析:

这两道考题的题型是最常见的,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中经常出现。考题的特点在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 解题思路:

此题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所考成语是我们平时常用而又容易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这提示我们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 参考答案:1.D 2.C

学以致用 1.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又异曲同工之妙。 2.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是个公正的人,他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厚此薄彼。 B.做数学题马虎不得,一定要认真审题,精打细算。

C.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因此大家都不同意选他当三好学生。 D.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却是春秋时代一位难得的良将。

3.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尔电器已经远销欧美,用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可谓源远流长。

4 B.这场飓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城市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上万灾民流离失所。 C.虽然是已经听过多遍的故事,但是只要是他讲的,我们就总能听得津津有味。

D.对于小说家来讲故事情节的整体设计必不可少,而细节上的精雕细刻也是很必要的。 4.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而不能总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B.我困惑了好久,却因为他的一句点拨而茅塞顿开。

C.陈老师深入研究先锋诗歌多年,掌握着许多第一手资料,又有多年的创作经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家。 D.雁荡山巧夺天工,真可谓是天下奇景!

5.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着眼前的场面,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B.如果想要成为受欢迎的人就要学会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 C.相近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却如一支乡间小唱一般充满诗情画意。 D.虽然迷雾重重,但是我们一定要深入调查,查个水落石出。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题22.对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脱胎换骨: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留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超凡脱俗: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C.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象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谜语:此处指至今尚..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谜) 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题2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题2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题2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恨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题2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我们开始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们的成绩都开始退步。 ....

5 B.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D.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参考答案:

21.A 22.B 23.D(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不合适;B.“评头论足”应改为“越俎代庖”;C.“良莠不齐”改为“参差不齐”) 24.D(A“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舍本逐末”应为“本末倒置”,C.“生机勃勃”指物,应改为“生气勃勃”) 25.A(B“耿耿于怀”应改为“悔恨不已”,C.“瓜熟蒂落”改为“柳暗花明”,D.“见异思迁”应改为“左右不定”)

26、D(A“长此以往”不能用于追述过去的事情,B.“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C.“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不能形容人的关系)

课后作业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禅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D.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BCDCC

6

第5篇: 高中语文病句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 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 (“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例如:(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绩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 缺主语。

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 缺谓语。

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 缺宾语。

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多余)(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例如: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举例:

1、费解。 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 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

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

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

(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例如: (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49)游泳券分为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

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

(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

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第6篇: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

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4、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呢?(╳)

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

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轩然大波:常用于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11、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2、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家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群众喜欢的作品。(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片面狭隘,十分有限。应改为“闭门造车”)

对策一: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备注」:

A

鼎足之势

三人成虎

不为己甚

目无全牛

杯弓蛇影

侧目而视

叹为观止

金瓯无缺

细大不捐

安土重迁

坐地分赃

差强人意

一团和气

别无长物

大方之家

下里巴人

筚路蓝缕

讳莫如深

万人空巷

不可理喻

间不容发

心有余悸

不赞一词

投桃报李

投鼠忌器

罪不容诛

面目全非

独具慧眼

如坐春风

痛心疾首

空穴来风

明日黄花

不足为训

文不加点

付之一笑

非池中物

门可罗雀

屡试不爽

因人成事

逢人说项

夸父逐日

眼高手低

进退维谷

感同身受

煮豆燃萁

莘莘学子

如履薄冰

解铃系铃

大命将泛

久假不归

不速之客

罚不当罪

五风十雨

在劫难逃

登堂入室

B

胸无城府

鬼斧神工

漠不关心

不谋而合

良莠不齐

胸无点墨

巧夺天工

漫不经心

不约而同

参差不齐

骇人听闻

曾几何时

刮目相看

鱼龙混杂

厝火积薪

耸人听闻

长此以往

另眼相看

鱼目混珠

曲突徙薪

不以为然

休戚相关

耳闻目睹

相提并论

不胜其烦

不以为意

息息相关

耳濡目染

同日而语

不厌其烦

含糊其词

一挥而就

人心向背

设身处地

闪烁其词

一蹴而就

人心所向

身临其境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题: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 “轮”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3、本刊将洗心革面,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宽畅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5、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外,还能抽空写字作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7、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8、我们漫步在山阴道上,沿途的风景络绎不绝。

9、小李在这次月考中又是班上倒数第一,名落孙山。

10、这座破旧的博物馆如今修葺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对策二:平时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备注」: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慷慨解囊”用于帮助别人。

着手成春

戛然而止

面面相觑

生灵涂炭

大快人心

耿耿于怀

相濡以沫

甘之如饴

安之若素

亭亭玉立

秀色可餐

秀外慧中

各有千秋

青梅竹马

相敬如宾

折冲樽俎

天作之合

不绝如缕

脍炙人口

行将就木

破镜重圆

豆蔻年华

纵横捭阖

党同伐异

金迷纸醉

(三)色彩失当,语境不分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谦敬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从谦敬色彩上分为谦辞和敬辞。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1、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和有些词语一样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成语时,须要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

(2)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属褒词贬用。)

(3)启动园丁康居工程的消息一经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政府为他们办了实事。(弹冠相庆: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贬义)

(4)只要台湾当局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定会柳暗花明。(√ )

(5)在这个工厂里,他是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始作俑者:第一个做某件坏事 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6)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8)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9)班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指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好的风尚。)

(10)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蠢蠢欲动:形容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将捣乱。)

(1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2)辛弃疾继承并发扬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形成南宋词坛一大流派。(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贬义)

(13)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两年的苦练,如今成了全县闻名的笔杆子。

(14)他是全队的核心,只凭颐指气使就能打出一次次漂亮的防守反击来

(15)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 √ )

对策三:注意感情色彩,辨明褒贬

「备注」:

克勤克俭

处心积虑

虎视耽耽

趋之若骛

胡朋引伴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玩火自焚

心劳日拙

半斤八两

物以类聚

满城风雨

狗尾续貂

养尊处优

尸位素餐

寿终正寝

瓦釜雷鸣

暴虎冯河

奇文共赏

连篇累牍

舞文弄墨

天花乱坠

大放厥词

颐指气使

煞有介事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拾人牙慧

官样文章

振振有辞

彪炳千秋

彪炳史册

流风余韵

有口皆碑

胸无城府

为虎傅翼

醍醐灌顶

胶柱鼓瑟

耳提面命

城下之盟

不稂不莠

师心自用

2、谦敬失当,不合语境

词语有谦敬色彩。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得体有礼,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要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一致。

(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对策四 据词辨义,区分谦敬

「备注」:聊尽绵薄

不情之请

蓬筚生辉

敬谢不敏

忝为人师

忝列门墙

雕虫小技

敝帚自珍

(四)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这个厂的领导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常常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6、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气,可一拿到大地方去,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7、提起南京大屠杀,当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目的浮现在这位老人的眼前。

8、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9、他常常在行家面前卖弄,结果被人贻笑大方。

10、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万千中国人民生灵涂炭。

11、他一大早就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12、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发光。

13、把生病的老人送上医院,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万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14、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15、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6、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17、同志们都认为,他这个人办事向来深思熟虑,计划周密,不假思索。

18、、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惋惜。

19、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这种走马观花地了解一点表象的工作态度,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策五 细心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备注」:

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责无旁贷的责任

被人贻笑大方

说得津津有味

一场南柯一梦

我自己扪心自问

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

真知灼见的看法

不期而遇的邂逅

老朋友在异地萍水相逢

见仁见智的达成一致意见

许多莘莘学子

早已预料的无妄之灾

找到了明显的蛛丝马迹

群众民怨沸腾

浑身遍体鳞伤

寒舍蓬筚生辉

值得可歌可泣

正方兴未艾

各自分道扬镳

(五)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还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

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2、成都五牛俱乐部

一、

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3、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必须坚决地打翻在地,并踩上一只脚。

4、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5、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6、美伊之间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湾局势不会就此一劳永逸。

7、他看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头,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8、少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与其同流合污。

9、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10、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会有口皆碑。 对策五:注意习惯用法

(六)、两栖词语,仔细斟酌

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需用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一一斟酌。

1、“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备注」:咄咄逼人

秀色可餐

气冲斗牛

数典忘祖

想入非非

高山流水

按图索骥

绵里藏针

特别提醒:有些词语一时难以判断其使用正误,此时不妨找一些词语替换一下,再作比较,肯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熟语使用的正误。

1、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

2、当面锣对面鼓,城北派出所无辜抓走了海关缉私警察。(大水冲了龙王庙)

3、不法商人把过期的食品重新标上日期拿出来销售,这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坑害顾客的行径令人发指。(换汤不换药)

4、下半场,釜底抽薪的实德队突然发威,郝董、王涛各进一球,将比分反超。(破釜沉舟)

5、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浮光掠影)

6、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署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金钱。(鱼目混珠)

7、随着调查的深入,非洲某国前总统食用人肉这一耸人听闻的事实得到了揭露。(骇人听闻)

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

A、17年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的称号。

B、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他写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槐》,得了一个奖,便一发不可收拾。(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含贬义)

D、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仇敌追杀,但百密一疏,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地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A、在我们中间,一个人有困难,就会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B、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C、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思想。

D、市长一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们几位老师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第7篇:试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类型及成因

作者:郭立秋,王…文章来源:中国英语教研网点击数:

359更新时间:2006-7-6

一、引言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一直被广大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视为英语教学与学习中的难点,同时也是衡量英语学习者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非英语专业的

四、六级水平测试及英语专业的

四、八级水平测试中,尽管相当多的考生在前面的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及语法测试的“客观”题型中的得分已超过或大大超过及格线,但有些考生写作部分的成绩却处于及格线之下或更少。这充分说明英语写作仍是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进行总结、梳理,并深入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有所裨益。

二、语言因素层面

根据笔者几年来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犯的错误不外乎言内错误与言外错误。所谓言内错误即指学生在用词、造句及语法等方面经常容易犯的错误。经常批改学生作文的老师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的用词罗嗦、重复。例如,该用for的地方却使用并未增加意义的for the purpose of;该用because的地方却故意使用by virtue of the fact that, due to the fact that等复杂结构。学生习作中的同义反复比比皆是:如everyone thinks unanimously…, impractical illusion等等,其语法上并不存在任何语病,但在英语本族语者读来却有语义重叠、拖沓冗长之感。因为英语强调逻辑和言简意赅,避免同义反复,因而上例中未增加新信息的部分应删掉-everyone feels已包含unanimously之意;illusion已包含impractical之意。然而,“大家一致认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汉语中则是天经地义、无可挑剔的正确措辞。学生之所以易犯类似的错误似乎与汉语的行文习惯不无关系。为了音律和谐、形式工整,汉语倾向于用双声词组或四字成语,即使意义重复也在所不惜。如“平稳”、“差错”、“思想”、“甜言蜜语”、“千姿百态”等等举不胜举。若教师能够课上指出这类错误的本质,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可减少直至不犯此类错误。其次,中国学生在用词上的弱点还表现为词语重复现象严重。如在一篇论及失业问题的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Unemployment often brings people problems such as economic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problems。短短的一句话,problem这个词却重复使用了三次,未免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英语中存在极为丰富的同义词、近义词等词汇表达手段,因而行文通常采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或替代同一意思。如本句中的economical problems和psychological problems可以分别替换为financial pressures与psychological troubles。造成学生英语行文中的用词单一问题并不只是因为学生的英语词汇贫乏,还与汉语的遣词造句习惯有关。汉语在讨论同一事物时,往往采取重复相同词语的手段,因为汉语属意合性语言,需要依靠词语的简单重复来增加句子的凝聚力。而英语由于有连词等丰富的语言形态手段来确保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可以无所顾忌地追求词语的变化。正因如此,英语写作中一般避免重复同一语汇,而是提倡词语变换。此外,由于英语中的词汇总量远远多于汉语,所以汉语中单个词的搭配能力要远远超过英语中单个词的搭配能力才能取得大致相同的表达效果,但这也造成了在汉语中搭配完全正确的情况,到了英语中却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搭配错误如fast speed, expensive price即源于此。以上简单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习作中所犯的措辞繁琐罗嗦、无端的同义反复、搭配错误等问题,除此之外,代词、冠词缺省等错误在英语初学者的作文中也相当普遍,产生这些规律性错误的原因并非偶然,反应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使用习惯上的基本差异。

事实上,我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言内错误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转换上。写好句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一篇英语习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使用的句子是否地道、流畅。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

句子错误在分布上往往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和共性,很多病句或令人感到“别扭”的语句仍然依稀可见汉语思维的影子,值得深思。

1、一句话中出现多个谓语动词,造成语病

误:Take a part-time job can provide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s as well as money. 正:By taking a part-time job, college students can gain experience as well as money. 现代汉语句法特点之一是“动词连用”,即通过频繁使用动词,造成大量动词集结来表达意思。而英语由于受形态变化规则的限制,除非动词并列使用,否则一句话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以上例子中的错误虽仅限于初学者,但说明汉语动词使用的影响对于他们仍然起作用。在这一点上,英语较好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不善于使用名词、介词短语、分词结构等地道的英语表达手段来表示动作意义。

2、缺少主语或主语选择不当

误:This year will produce more steel than last year.正:We will produce more steel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学生在上例中所犯的主语丢失或误选错误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基本差异,即英语是一种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注重主题(topic-prominent)的语言。正如赵元任先生所说:“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与动作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也就是说汉语中的话题未必是句中的主语,因为主语并非中国语法所必需的,故凡主语显然可知时,往往省略(王力,1987)。而英语却属主谓结构,句子没有主语就不成句子。若明白了英汉两语的这种差异,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就应注意努力挖掘或填补真正的主语,从而避免无主句。

3、大量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且句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Weak:Many rivers are seriously polluted. There is no fish. There is no clean water. Revised:Many rivers are so seriously polluted that neither clean water nor fish can be found.上面的例子说明一个英语初学者在还没有真正领悟英语的结构特征及其思维习惯前往往倾向于大量使用简单句、并列句,这恰好反映了汉语句子结构的行文特征,即按照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或事情的因果逻辑关系一个短句一个短句地展开,分句之间只能以意相连,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呈线性递进。因而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这种简单句或并列句堆积状况实为汉语思维模式负迁移所致。相比之下,英语的句构特征显著不同,不能一个简单句接一个简单句地排列,而是先确立主句,然后利用各种关系代词、介词、分词等把各种短语、附加成分、分句、从句往主干上搭,从而形成“多枝共干”的结构特征。基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这种结构差异,陈定安(1992)曾形象地将汉英两种句式分别形象地比喻成竹竿与大树。我们通常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上的这种差异概括为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子重意合。

在句子层面,除以上列举的三种常见错误外,受汉语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英语作文经常出现句首状语句和逗号连接句等(杨玉晨,1994)。因而在英语写作课中辨析汉英句子在结构上的差异,无疑有益于学生写好句子,从而提高英语作文的质量。

在英语写作中,学生易犯的言内错误除以上列举的典型用词和造句错误外,出现频率较高的语法错误集中体现于名词复数忽略、主谓一致误用、时态概念淡化或时态混用等方面。此类语法错误之所以在初学者中较为普遍,就语言类型而言汉语为分析型语言,不像英语等屈折语那样具有上述形态变化,因而学生在英语作文中易于忽略此等形态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有鉴于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比照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中国学生会大大减少英语作文中的言内错误,从而对于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三、非语言因素层面

一般而言,英语初学者在英语写作中易犯的言内错误突出地表现在词汇、句子及语法等层面上。

随着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拼写错误、词不达意、语法错误、句式单调等问题日趋减少,然而由非语言因素所导致的布局谋篇、段落结构等语篇层次上的问题则突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篇章结构呈螺旋型展开

美国学者卡普兰(Kaplan,1966)曾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包括汉语)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linear),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则采用“螺旋型”段落发展结构(circular/spiral),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Scollon and Scollon (1991:113),Samovar and Porter (1991),Tyler and Davies (1990:400)认为北美的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即先有主题句,后接自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结尾;而东方语言的语篇则属归纳型,先交代细节或举例说明,然后逐渐引出结论,最后以总结归纳结尾。

针对中国学生中的英语初学者所使用的语篇模式不同于英语族人这一现象, 很多中外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Kaplan(1966)认为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螺旋型结构源于“八股文”。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我们既能从古汉语说明文中找出具有英语段落结构特征的实例,也能找出与英语写作规范格格不入的段落结构。事实上,对中国学生L2作文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是他们在接受现代汉语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汉语写作习惯,也就是说,有关汉语写作质量优劣的标准或现代汉语写作教材中对汉语写作原理、技巧、体式的规定都会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语篇模式的选择具有直接的影响。汉语的文章章法对于整体篇章的设计、组织和处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文贵有变,文不喜平”。这说明汉语读者与英语读者的期望值不同:英语读者希望文章的结构平铺直叙,直截了当;而对汉语读者而言,“变,则读者有兴趣,不平,则文章生姿态”。从根本上说,语篇组织能力问题在于思维本身,而思维的训练是复杂的,难以立竿见影。同时,这一问题也说明,只注重语法,而忽视篇章的传统写作教学是本末倒置,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语篇差异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篇章主题委婉暗示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张在新等(1995:43)对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在内的200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进行作文测试,结果发现59%的作文没有主题思想。蔡基刚对英汉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句的明示与暗示按议论文、评论或杂文及记叙文四种体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除英汉议论文中心思想句的处理上大体相似外,英文议论文明确提出主题思想的比例为90%左右,汉语议论文这种比例仅为60%左右,中文的文章总的来说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很少或几乎不用一个句子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主题思想处理的评价是:主题不鲜明、观点模糊不清。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这种“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现象或许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想有某种关联。在中国某高校教授英语写作的外籍教师Ken Keobke(1995)反映,中国人看问题往往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出发,采取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所以写文章时爱搞平衡,既说优点,又说缺点;既指出好的一面,也指出坏的一面。何去何从要由读者自己做出选择,而不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因为只谈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会被认为走极端或不公允。这种不选择明确立场的做法在西方人看来则是缺乏主题思想,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James Mackillop (1982:40-41)认为英语及西方语言在价值判断上采用二分法,非此即彼,泾渭分明;而汉语在价值判断上则采用多分法,一分为

二、非此即彼的选择中也存在模糊的灰色地带,即中间道路。

Ron Scollon (1991)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这种委婉暗示主题现象归因于中西文化不同的„自我‟概念。西方强调个人的经历及主张,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和忠实于„自我‟。由于表达的焦点是个人的信仰及感受,作者当然会使用具体、明确的语句,直接、明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但Scollon

认为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即孔夫子的„自我‟概念以四种核心关系为基础: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上下关系、长幼之间的差别关系及朋友之间的信任关系。„自我‟则迷失于这种相互交织的复杂关系之中。所以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我‟处处被„我们‟--劳动人民、共产党、国家和其他名词所代替,因为突出显示„自我‟会给人以自高自大之感。

就大的背景而言,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哲学观都是讲究“悟性”和“言外之意”,而西方思维方式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提倡逻辑推理。英汉这种不同的文化思维和民族心理对写作的影响不容忽视。总之汉英写作中主题思想的暗示与明示,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习惯,不同的读者期待,思维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3、篇章策略“华而不实”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Enkvist(1975)提出的术语,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所作的权衡。中国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英语族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交际效果大大减低。主要问题表现为多主观论断(assertion)而少事实论据(proof);多慷慨陈词而少逻辑推理;多成语典故而少个人创新。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探索。邓炎昌(1989:242)指出汉英说理性文章(如政论文、社论或讨论社会问题的文章)差异显著:英文以事实说话(let facts speak for themselves); 而汉语政论文则强调使用战斗性语言:we must(我们必须),we should /should not 我们应该/不该)等。而这却犯了英语论说文之大忌¾感情诉诸。英语的说理性论说文强调以理服人而弱化感情诉诸(rational rather than emotional),因为读者对所读的东西本来就心存疑虑,若他们感到作者是在激动昂扬的状态下抒发和宣泄个人情感,自然会排斥作者的观点。只有温和、理智和冷静的措词才令人信服。Rebecca Newfeld(1992) 注意到中国学生在写英语记叙文时,结尾因采用道德鞭策策略而拉得过长。相比之下,西方人认为并非任何事情都包括道德精神,而且见仁见智,各不相同,所以在结尾不惜笔墨反复阐述某种启示和教训属陈词滥调的冗余信息。杨晓荣(1993,71-72)在总结1993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统考(TEM4-93)作文阅卷时,发现我国学生英语作文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细节,作文中充斥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文中堆砌口号、决心,而少用实例或自己的感受去论证观点。这种语篇策略的选取与文化界、思想界一度盛行的文革留下来的恶劣文风有一定关系。这恐怕也与过去中国统计学不发达,或媒体报道透明度不高有关。

此外,Matalena(1983)通过研究中国学生L2(the second language)作文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充塞成语、谚语、文学典故及名言警句等,而使用这种策略的结果是使各部分之间在西方读者眼里互不相干,以致使整篇文章缺乏有机的逻辑联系。他认为中国学生使用的成语典故只起到装饰和使文章生动有趣的作用,引用本身不过是分散读者注意力的无关紧要的冗余信息而已。而中国的古今历代文人则以引用“圣人书辞”为自豪,很多人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知识渊博;只有引用权威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中国学生语篇策略的这种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汉语写作传统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从言内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概述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易犯的典型错误,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但笔者意在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学生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并非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当然汉语言结构及汉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对我国学生英语写作可能带来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只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种倾向,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但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以下启示:

1、写作决不是单纯的词法、语法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框架结构、段落安排问题,而是交织着浓

厚的社会文化观念的语言思维活动。

2、借用汉语思维进行英语写作,无论对英语水平高还是英语水平低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脱离汉语思维而直接采用英语来组句谋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引导他们如何通过排除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负迁移而充分发挥正迁移来促进英语写作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某些错误并不是偶然和随意的,是汉语文化中与英语族人不同的修辞限制因素所致。这就要求写作教师,无论是英语本族语教师还是母语为汉语的英语教师,都应首先熟悉两种语言结构及文化的差异,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意识。指出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差异,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只拘泥于一词一句的正确,而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交际效果。

第8篇:英语作文常见典型语法错误

语言是评判作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语法错误,尤其是较为严重的错误,是阅卷人员的主要“照顾点”,有时甚至是惟一的点;当然那样处理是有道理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篇语法上漏洞百出、严重影响表达的作文又会有什么样的好内容呢?如果因为语言上的错误而导致失分,那将得不偿失。因此,认清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少犯,对于提高作文分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1) We always working till late at night before taking exams. (误)

2) We should read books may be useful to us. (误)

1) This test is end, but there is another test is waiting for you. (误)2) The driver of the red car was died on the spot. (误)

1) Someone/Somebody think that reading should be selective. (误)2) My sister go to the cinema at least once a week. (误)

1)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re are not so many cars on the street. (误)

2) We have little time to read some books which we interest. (误)

3) I am a student who has studying in the college for two years. (误)1) It is my point that reading must be selectively. (误)

2) Honest is so important for everyperson. (误)

3) The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when he across the street. (误)

第9篇:2018考研英语写作格式常见错误总结

来源:智阅网

考研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家的痛点,很多同学从小就讨厌写作,英语写作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我们不能逃避,必须面对它解决它,要写好英语作文,首先基础要打牢,单词,语法,学会组织句子,然后写好段落框架,往里面填充内容,这样,一个完整有内涵的文章就写完了,但由于大家基础没有夯实牢固,或者是写作方法没掌握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下面我们总结了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学习反思一下。

一、写作格式常见错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题目的写法、文章的格式、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等四个方面。

1、题目的写法

在考研作文中,大作文的写作(包括英一和英二)类型是不需要题目的,只有一些小作文也就是应英文写作(例如:报告、备忘录、告示、失物招领等)是需要题目的。因为题目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所以要注意题目的书写位置。一定要在试卷作文纸上的上方中间位置书写。同时还应在话题和正文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即比正文行距稍宽一些。

其次,要注意题目的大小写,实词的首字母一定要大写。其它虚词如冠词、连词(但如连词的字母多于5个时则大写)和介词首字母不需要大写。比如:

例1

误:Attitudes Toward Money

正:Attitudes toward Money

2、文章的格式

(1)四边留空:卷面的四边一定要留出适当的空白。这样的文章才能整齐、美观,给人以清晰、明快的感觉。

(2)空格:文章的每段的首行一定要有统一的空格(一般缩进4-6个字节)。

3、大小写方面的错误

在考研文章的评改过程中,有关大小写方面的错误层出不穷,这是考生的一个弱点。一般来说,大写规则有以下几条:

(1)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和直接引语的第一字母,如:

He said,”He is going to Shanghai next week”.

(2)大写专有名词,或用作专有名词的部分普通名词,通常是缩略形式。如:

Dr G . G . East

(3)大写缩写字母。如:MPA ,MBA ,BBC

(4)文章标题要大写。

(5)头衔在专有名词前要大写,在专有名词后就小写。例如:Captain Smith --------Smith, the captain;Uncle George--------George ,my uncle

4、标点符号错误及分析

考生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切忌从头到尾只用逗号的现象。一定要熟练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尤其要正确使用逗号和分号。

5、三段式作文注意事项

(1)、作文卷面要保持整洁,不要连笔,不要涂改。这是获取印象分的重点! 很多考生由于在考场过于紧张导致作文的单词老是写错,这是致命伤啊,会直接让你越写越没感觉就越没信心了。所以平常要加强练笔!

(2)、全文的第一句和各段的第一句必须是文章的中心句,最好能用复杂句表达。这是因为阅卷老师一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看作文,所以只能大概浏览下各段的首句,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3)、全文结构布局: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3句,第二段5句,第三段4句,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段落中,第一句是topic ,第二三句是detail ,第三句是conclusion 。

上述,我们总结了大家的写作的常见错误,及其三段式写作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可以把这些经验和方法应用在自己的练习写作中,最后建议大家多参考《考研英语

(二)写作考前冲刺万用魔板》,这本书可以给大家充足的写作素材和方法指导,大家要好好利用哦。

上一篇:会计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