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道德研究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既要靠道德力量的自律,也要靠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推进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需要对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制度体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诚信道德研究论文 篇1:

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诚信是“初始性的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处世之本、交友之基,诚信不仅是美德和品质,更是无形的规范和声誉。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但由于受到社会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鉴于此,认识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建议,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应有之意,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现出的积极方面

1. 诚信道德的认识得到提高

首先,当代大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还认识到诚信道德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大学生的首要道德品质,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比较认同“诚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身处世之本、自我修养的道德准则”等。其次,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规范同样有较深刻的认识,因为大学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力,是新时期国家培养的新型栋梁之材,因此,诚信作为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当代大学生也应自觉遵守这一道德规范。再次,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在高等教育的熏陶下思维相对比较成熟,具备了对诚信的道德价值观的基本认知,大多数学生都能对诚信道德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自觉践行。比如对考试作弊、对于拖延助学贷款甚至拒交助学贷款这种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反感甚至深恶痛绝。

2.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情感逐渐增强

首先,大学生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爱憎分明。健康的诚信道德情感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诚信的理性认识,相反则起阻碍作用,甚至对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事业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对近期出现在网络上的分期购物行为,部分学生在得到商品之后却不愿意继续还款的行为,一时间让人们无法接受。其次,大学生对诚信行为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比如对考试作弊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比通过弄虚作或者其他非正当途径取得的好成绩更有一种欣慰、自豪感。相反,他们认为考试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是对他人劳动的一种不尊重,自身也会产生一种负罪感,更应该受到谴责。

3. 诚信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得到发展

从整体上看,虽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但其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已经有较大提升,诚信意志和行为也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分析论证而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即使在利益的引诱下也能坚定自己的意志。比如在没有人知晓的情况下,捡到有价值的物品,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将物品通过适当的方法归还给失主,基本上都能做到拾金不昧。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现出的消极方面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熏陶,具有较高的知识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较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固然要高出其他社会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但在市场经济的不良思想腐蚀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1. 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相对单一

通过对大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行为是否违背诚信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普遍认为对考试作弊行为习以为常,对于考试作弊是否违背诚信,他们认为要结合所考试科目的学科性质、考试的规模及考试性质等多方面结合考虑。从自己所学的专业角度来讲,和专业课有关的考试科目存在作弊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厌恶那些不好好复习却想投机取巧获得好成绩的行为。对于一些别的科目,如公共课,却持相反态度。另外,大学生对作弊的另一种方式即“帮助他人作弊”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帮助他人作弊不等于作弊,既不能说是不道德的,也不能说是不诚信的。

2. 大学生对诚信情感充满排斥与危机感

从总体上讲,当代大学生都将“诚信”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一方面不仅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还希望朋友也能诚恳待人。就现实来讲,大学生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自己身边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完全相信,因为他们认为进入了大学就是迈入了小社会的大门,对身边的人存在严重的警惕心理。比如很多同学都不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周围的其他同学,他们认为一旦告诉别人,就将成为公开的不争事实,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外界因素的困扰下,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动摇性和短暂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求职和签约过程中,很多同学在签约之前都能坚定地表示会信守合同,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但在遇到一个更好的单位以后,便会想着怎样才能跳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甚至很多大学生在与公司签署的合同没有履行结束的情况下不顾高额的违约金依然会选择“涉险”违约。大学生遇到在涉及切身利益要做出选择时,会非常小心谨慎。由此可以看出,诚信这一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才是有效的。

4. 当代大学生体现出的诚信道德言行不一致

当代大学生从诚信和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与价值的认识层面讲都可以做到以诚待人、正直守信,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出现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相分离的情况,这可从校园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大学生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抄袭等现象中发现。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一方面大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可耻之处,但是又不以此为鉴,反而也会逐渐地采取这些方法企图蒙混过关,反映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着严重的诚信认识与诚信行为背离的矛盾心理。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培养的路径分析

1.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引领

高校各部门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诚信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做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引领工作,把诚信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做好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基本保证。第一,重视诚信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课的地位。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加强,不仅要保证大学生“两课”的教学质量,还要通过高校的“两课”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最终达到彻底改变以往诚信道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处于薄弱环节的目的。第二,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管理工作。学校不仅要建立健全诚信道德教育的各项制度,还要加强诚信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使高校教师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诚信教育团队,同时还要加大高校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在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力度及政策上的畅通,使诚信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2. 完善诚信教育内容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应停滞不前。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有效抵制各种不诚信行为的诱导,才能使大学生认识到讲诚信并不与自身利益的实现相矛盾。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诚信美德和诚信功德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将传统诚信美德发展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思潮,引领校园舆论新风尚,使大学生的诚信伦理精神不断丰富,提升个人素养。最后要对大学生进行关于如何自觉树立遵守校规校纪观念的诚信理论教育。只有对大学生进行加强校规校纪教育,才能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更好地约束大学生的自身行为。

3. 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

首先,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积极鼓励创新诚信教育形式。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讲座、组织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活动、开展模拟诚信道德法庭等,通过鲜活的事例将诚信教育实践与诚信教育理论完美结合起来,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要在学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不仅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还能陶冶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诚信行为习惯。

其次,建设良好的诚信校园环境,使诚信教育空间不断延伸。第一,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适合本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道德行为准则和科研行为道德规范等条例以营造校园诚信氛围。第二,充分发挥优秀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优秀三好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定期在其他优秀大学生中评选出优秀道德模范标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拓展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更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以少数带多数的方式杜绝不诚信行为,形成校园诚信文明。第三,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4. 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推动优良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要积极推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建立有效的社会赏罚机制,对社会上的诚信行为应积极鼓励,对不诚信行为要严惩不贷,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倡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诚信教育的文化新氛围,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现代优秀文化相融合,达到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有利经验,同时还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新方法,进行多途径的诚信教育。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做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卫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6.

[2]黄廷强.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匡艳群.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姚刚.大学生诚信教育论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秦俊嫄)

作者:张怡雯

大学生诚信道德研究论文 篇2:

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体系构建

摘要: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既要靠道德力量的自律,也要靠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推进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需要对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由一系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大学生实际相吻合、与诚信道德建设内在要求相一致的具体制度所构成,包括政治诚信制度、学习诚信制度、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人际交往诚信制度、就业创业诚信制度等实体性的制度内容,也包括诚信评价制度、诚信信息采集记载制度、失信处罚与教育制度、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等程序性的制度内容。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实体性内容;程序性内容

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推进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仅靠道德教育的惯性力量已面临实践困境和现实尴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思考,开展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是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然选择

诚信既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素质,这种品质和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既要靠教育的观念内化,也要靠制度的外在约束。在当代中国,提出要通过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制度体系来推进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深入考察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内在逻辑关联的必然推论,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诚信及其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得出的应然结论,还是深刻总结国外诚信建设实践必然得出的经验之论,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从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的内在关联看,诚信制度建设是诚信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在人的德性品质的形成中,道德教育与制度规范是两种不同的力量,也是两条不同的育德路径,二者的区分源于道德与制度本身的分野。道德是一种无形的、非程序化的精神力量,它深藏于人们的品性、意向之中,内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内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凭借习俗、舆论和信念等发挥作用,产生现实的道德力量。道德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征服人们的精神世界,实现道德观念的内化,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教育对人的作用方式是柔性的,不是强制人们如何作为或不作为,所要实现的是人们的德性自觉境界。而制度是指一系列由人为设定的、约束和规范人们相互行为的规则,是一种有组织保障的、有明晰程序的客观性力量。制度一旦被制定、颁布、生效,就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言行和内心世界的客观存在。制度依靠外在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客观力量来实现對人们生活的规范,人们可以不赞同它,但是不可以违抗它。违抗和破坏了制度,其结果将不只是舆论的谴责,而是附带着制度安排中的惩罚和代价。相对于道德来讲,制度对人的规范约束是强制性的,具有刚性特征。立足于道德与制度的本质区分,开展道德建设,既要进行道德教育,也要进行制度建设。道德教育离开制度建设的补充和支撑,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对于这一点,罗尔斯曾讲:“离开制度的正当性来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那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当然,制度建设也不能取代道德建设,因为制度的设计具有人为性,在很多种情况下具有不周密性或滞后性,乃至不为人们所顾及到。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应该相互为用,彼此补充。对于二者的这种相互关系,有学者指出:“如果说道德建设在于为人类之善铺设一条金光大道并在这条大道的前方悬挂一幅绚烂的图画以作吸引的话,那么制度安排就在于为人类之恶圈围起一道牢固的栅栏并在栅栏四周派驻重兵把守以作警戒。道德建设是在做一种携带、引领的努力,而制度安排则在后面监督着,阻止人们从被引领的大道上歧向逃逸。”这个说法形象地阐明了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的辩证关系。基于此,不难得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既要靠诚信教育,也要靠诚信制度建设,二者不可偏废。

其次,从诚信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看,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是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当代中国,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实践推进,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诚信教育实效不佳,大学生诚信素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中考试作弊、旷课逃课,在科研中抄袭剽窃、买卖论文,在经济生活中恶意欠款、编造欺诈,在人际交往中虚情假意、猜忌说谎,在就业求职中弄虚作假、随意毁约,等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重视诚信教育,但诚信教育的效果却愈来愈受到挑战,实效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大学生个体成长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诚信教育本身的问题。实践表明,仅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难以达至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的理想追求,其中有多方面的局限和原因。比如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一些教育者难以发挥示范效应,教育实效难免大打折扣;教育方式方法流于俗套和传统,缺乏创新,时代感不强,教育内容势必难以人心入脑,等等。另一方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一些院校进行了建立诚信制度的探索,比如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把诚信内容纳入学生的学籍管理等,取得了比较好的实效。这些情况表明,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刻不容缓,但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加强实践创新,尤其要探索诚信建设的制度构建。

再次,从诚信建设的国际实践看,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是国际范围诚信建设的普遍经验。在西方,诚信观念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得以萌生和强化,尤其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经济行为的市场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诚信建设。西方社会诚信建设主要是依靠制度设计,更多强调的是信用方面,这一点可以从英语世界中涉及“诚”、“信”内涵的一些词汇得到些许印证。英语中表达诚信的词汇有:credit(信用)、honesty(诚信)、sincerity(诚实)、trust(信任)、reputation(信誉)等。英语世界在对这些词汇作出解释时,基本上都强调“信”的方面,而“信”来自于外,“诚”才来自于心,可见西方重诚信的外在保证。历史发展至今,西方社会的信用体系已十分健全,诚信制度设计比较完善,比如在美国,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在欧洲很多国家,公民则有社会信用号,与之相应的是,每个公民的个人信用状况都可以通过资信机构做出信用报告得到评估。美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尤为成熟,不仅有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机制,而且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方面的法律体系。这一切使得信用意识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美国及欧洲很多国家,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在个人信用档案上都是有记录的,并且与社会建立了共享联动机制,这

些完善的制度设计很好地保障了大学生的诚信实践,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可见,国际范围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诚信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构建诚信制度是推进诚信建设富有实效的重要举措,为当代中国大学生誠信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二、构建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时代要求

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严格意义上讲既包括学校方面以大学生为规范对象的诚信制度系列,也包括学校以外与大学生相关的诚信制度系列,内容丰富。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构建实践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一旦涉及整个社会的诚信制度体系构建,更是如此。因此,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从实践建设可操作的意义上讲,构建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应立足大学校园,构建以大学生为规范对象的诚信制度体系。

如何来构建这样的制度体系?无疑,构建诚信制度体系是一项实践性的系统工程,不能靠纯粹的逻辑性的理论推演来解决问题,因为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本身就没有一个先验的逻辑;也不能简单地对国外关于大学生诚信建设既有的成功制度设计进行简单的移植和复制,因为中外有别;还不能脱离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实际,关起门来在书斋中搞所谓诚信制度体系构建,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我们认为,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一定要立足当今时代,以当代中国大学生为聚焦点,贴近时代、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地加以实践推进。

首先,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要立足当今时代,体现时代性。当代中国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同于过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因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际范围的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国内方面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赋予了大学生以当代性的特征,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也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比如,在过去网络技术未形成或不发达的条件下,大学生根本就不存在网络虚拟生活,更不存在虚拟生活不诚信的问题,而当今时代的网络化发展拓展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渠道,虚拟生活的失信现象也就随之出现。又比如,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纳入国家计划分配,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也没有就业中弄虚作假的失信问题,而在市场化改革的今天,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面对就业压力和竞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谋职的过程中弄虚作假,不讲诚信,就业中的失信问题也顺势而生。开展当代中国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要全面感知当代大学生所处时代的深刻变化,敏锐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方位,要在制度体系构建中很好地体现时代特性。一乃要做到诚信制度设计紧跟时代,而不落后于时代,要全面反映大学生的道德生活领域,生动把握当今时代的时代脉动,充分体现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时代要求,深刻回答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时代问题。二乃要使诚信制度设计“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诚信制度设计如果背离了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要求,将不能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功能,而要实现这一点,制度设计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向,体现前瞻性。惟有如此,所设计的制度才是成熟而非随意的,才具有稳定性、长期性。

其次,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要贴近大学生,凸显主体性。大学生是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实践者、推动者,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必须贴近大学生,凸显当代大学生在诚信制度体系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贴近大学生首要的是制度体系构建要能全面真实地体现大学生的生活,使所构建出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具有对应性。制度体系的内容应该源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践,针对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而不是脱离他们的生活实践,凭空设想出一些想当然的内容。其次,贴近大学生要求制度体系构建要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开列“药方”,但这种“药方”的开列不能仅仅着眼于治大学生失信的“标”,而是要治“本”。要做到这一点,必然要求对当代大学生做深入研究,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并依据这些规律和特点构建制度体系。再次,贴近大学生要求制度体系构建要落实以人为本。既然大学生是诚信制度体系实践的主体,那么诚信制度体系构建就要尊重大学生、走近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大学生为本,具体来讲要尊重大学生,包括尊重大学生的需要、愿望、心理和特点等,使所构建的诚信制度为大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实践;也要以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所有的大学生诚信制度设计终究都要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实现成长成才。

其次,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要遵循诚信建设规律,把握规律性。构建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要充分把握大学生诚信建设的规律,依照规律要求开展实践构建。在推进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中,尤其要注意几种违背规律性的实践倾向:一是主观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以主观想象、主观愿望代替客观事实,在诚信制度体系的实践构建中,不去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而是凭借对当代大学生及其诚信状况的一知半解进行制度体系构建。诚信建设及诚信制度体系构建的规律是客观的,需要到实践领域去研究和探索,而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和妄想。二是教条主义倾向。持教条主义倾向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洋”教条主义,另一种是“土”教条主义。“洋”教条主义者把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寄希望于国外诚信建设长期实践形成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土”教条主义者把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寄希望于国内相关领域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希望能实现“本土移植”。在本质上,这两种情况是一致的,都是脱离诚信建设的规律性开展制度体系构建。三是经验主义倾向。持经验主义倾向的人,过分夸大过去的局部经验、片面经验,希望能依靠过去诚信建设的有限实践直接构建出完善的制度体系,很显然这种做法和愿望也有悖于诚信建设的规律性。构建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需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把握规律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加以实践推进,来不得半点的虚假。

三、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是实体性内容与程序性内容的有机统一

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包括哪些制度内容?本文以为,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两个系列:一方面,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作为体系化的制度,是实实在在的实体存在,包括有实体性的制度内容;另一方面,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只有落实到实践,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才具有实践意义,而制度的实践运行需要程序规范,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应该包含程序性的制度设计。当代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便是这种实体性制度内容与程序性制度内容的有机统一。

作为实体性的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十分

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应该具有广延性,能够囊括大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能够对大学生生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制度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大体上可以区分为政治生活、學习生活、经济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创业等几个方面。与这种区分相对应,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从制度体系的实体性内容来讲,应该包括政治诚信制度、学习诚信制度、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人际交往诚信制度、就业创业诚信制度。第一,政治诚信制度主要规范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包括大学生的政治学习、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方面的一些诚信问题,比如在参加党团组织生活和党校学习中、在组织发展中、在民主选举中、在发表政治言论中等,都会涉及诚信问题,要求当代大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对自己的言行要诚而有信。第二,学习诚信制度主要规范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诚信问题,包括大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大学生学习的各种方式之中,就是说既要求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诚信为学,也要求其在课外学习中诚实不欺;既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诚而有信,也要求在考核考试中不弄虚作假;诚信既要体现在书本学习中,也要体现在社会实践、试作实习中,还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中。学习诚信制度是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的一个重点方面。第三,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主要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在缴纳学杂费、申请助学贷款、开展勤工俭学、申请困难补助、争取各种奖学金以及与社会发生的一些经济关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观念、金钱观念、竞争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发生价值偏移,出现缴纳费用中的恶意欠费,申请“奖贷补”款项中的弄虚作假,乃至个别的经济诈骗等经济生活不诚信现象。第四,人际交往诚信制度主要规范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包括以大学生为交往中心形成的各种交往关系,如师生交往关系、同学交往关系,以及与陌生人形成的偶发交往关系等等,大致可以区分为现实性和虚拟性两种情况。其中,虚拟性的交往关系特指在网络中形成的交往关系,这是伴随着网络发展出现的新的交往关系,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多发领域,迫切需要立足网络交往的实际开展制度设计。第五,就业创业中的诚信制度主要规范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解决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出现的一些失信问题。在大学生的就业中,存在着自荐材料制作弄虚作假、签约履诺随意毁约,创业中也存在隐瞒实情、徇私舞弊、不诚信经营等现象,这些情况严重扰乱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市场,必须加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以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上述这些方面是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所应该涵盖的基本领域,也是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实体性内容的基本方面。

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实体性内容要在实践中发挥规范、引导功能,涉及制度的实践应用问题,其中尤其涉及制度应用的程序问题,因此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还应该包括程序性的制度内容。所谓程序性的诚信制度,主要是指实体性诚信制度在实践运行中涉及的程序性实践环节的诚信制度规范,包括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诚信信息的采集记载制度、失信处罚与教育制度、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等。第一,诚信评价制度。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规范和引导,首先涉及诚信评价问题,如果不能对是否诚信作出明确区分和评价,那么诚信规范和引导便无从谈起。要对大学生的行为作出诚信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涉及诚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没有评价指标体系要想开展评价,就如同测量中没有度量衡。由此,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是诚信制度实践构建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涉及大学生诚信评价的主体、内容、指标等,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诚信信息采集记载制度。依据诚信评价制度,开展诚信实践建设,接下来就是要对所作出的符合诚信评价标准的诚信信息进行采集和记载,这就涉及大学生诚信信息的采集记载制度。这一制度所要解决的是如何采集诚信信息、采集什么内容、采集后如何记载,记载后如何处理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诚信信息采集记载制度中涉及的信息既包括诚信信息,也包括失信信息。第三,失信处罚与教育制度。在诚信的制度规范中,要实现诚信行为的彰扬,既需要对诚信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更需要对失信行为给以必要的处罚和教育。在诚信信息采集和记载之后,应该有一个失信处罚和教育的环节,自然也就有与之对应的失信处罚和教育制度。这一制度主要规范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处罚和教育,比如对于失信行为的认定、失信行为的处罚标准、程序,以及失信行为的教育、取消等。第四,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准备阶段,大学阶段的诚信状况既与大学生的后续发展相关,也与社会的诚信建设相连。因此,出于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及整个社会诚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大学生诚信状况在客观记录的基础上应该形成档案,这就涉及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问题,要求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以更好地规范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进程。

综上所述,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尤其要着力建设大学生诚信制度,要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大学生实际相吻合、与诚信道德建设内在要求相一致的,既包括实体性制度内容,也包括程序性制度内容的诚信制度体系。

责任编辑 曹 莉

作者:黄蓉生 白显良

大学生诚信道德研究论文 篇3: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理工学院学生教育管理一般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调查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KYY18527)研究成果。主持人:郝大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使得高校在教育大学生时不仅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还重视了对大学生人格品行、道德素养的培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格品行从来都是一个人立世之根本。诚信不仅是人所体现出的道德品格,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念的所在。诚信是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中的一项内容,由此可见,诚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受时代飞速发展的影响,众多因素的巨大冲击,对于大学生诚信的培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成因分析,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乃至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诚信一词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由管仲提出,出自“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一观点中,将诚信放在能够统治天下的位置上。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更是提出“无信不立”的观点,进一步明确了诚信对于人、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外来文化、科学技术等众多因素的不断涌入,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短时间内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从而使得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教育部门以及教师等相关人员应当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进行探究,进而更好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1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1.1不良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作用明显

自迈入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信息全球化阶段,使得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对于大学生诚信的培育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受教育阶段,所接触的坏境由原来单一的校园环境逐渐转向社会环境,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诚信问题难免受到影响。就当前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而言,诚信度极低,存在很多不诚信的行为,并且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拜金主义,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这些不良的思想一点一点在校园内传播,影响着更多的学生。随着科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大学生获取社会资讯的途径得到广泛拓展,很多社会负面信息被学生获取后,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动摇了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不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诚信观念产生了影响,导致大多数大学生随波逐流。

1.2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学校是促使大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不仅包括教书,还包括育人。但是在实际的高校诚信教育开展过程中,诚信基础教育缺乏严重,学校方面以及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教育内容进行了忽视,因此并没有时间和空间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高校方面并没有对诚信进行充分的认识,针对已经出现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并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只是将教材上关于诚信这一方面的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给大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无法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人生观念的树立。并且高校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没有相对应的反馈机制,使得大学生只是在课上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获取,无法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严重缺乏针对性,使得诚信教育工作更多的浮于表面,不利于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

1.3家庭对大学生诚信培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大学生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者作用。家庭教育在很多时候对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发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人格品信最初形成的地方,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的诚信问题在很多时候给子女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家长自身的诚信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观念的形成。在当今时代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进行了忽视,并且家长自身对于诚信价值观教育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概念,使得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诚信环境的营造,导致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不能很好地构建。最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的一些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社会上利己主义盛行,家长在不经意间会体现利己主義,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多数家长会将自身的大部分思想教育给后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使大学生诚信观念的丧失,处于这一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会比较的困难,进而影响大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

1.4新媒体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诚信的作用增强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与使用,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拓展。新媒体的诞生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的迅速,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用户能够直面信息发生现场,对事件进行传播,所起到的社会影响力不断的得到提高。新媒体的全面应用虽然使得大学生能够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因为网络的监管力度比较的小,新媒体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大学生因为接触社会环境的时间并不长,自身的自控能力和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误认为错的是对的,接受不良信息所灌输的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思想诚信观念受到污染。大学生在受到不良诚信思想侵蚀后,利用互联网隐瞒真实身份编造或传播虚假信息事件频发,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

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分析

2.1加强社会管理,营造诚信培育大环境

(1)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掺杂着很多外来文化,对于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当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从全局意识出发确保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平稳运营,诚信则是支撑社会平稳运营的一个重要支点,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社会诚信制度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将诚信价值观真正的落实到制度中,以诚信为基础形成指导思想,能够有效的营造社会诚信环境,促使大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2)完善惩罚机制与监督机制。制度的确立是保证相关标准践行的基础,也是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要求。完善惩罚机制是对诚信知识的有效补充,近几年我国因诚信而引起的事件不断增多,惩罚力度不强在客观上催生了诚信问题的出现,对惩罚机制进行完善,能够有效的巩固诚信制度,进一步约束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除此之外,建立监督制度,建立诚信机构,完善诚信档案,并通过利用网络、电视等相关途径进行监督,能够有效的降低诚信问题发生的几率。

2.2家庭、学校、社会诚信培育相结合

(1)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诚信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身所接触的环境氛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类,在这三种环境中都应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诚信价值观的形成。在当前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家-校-社三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在诚信培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家庭方面更多的注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方面更加的注重自身的教学任务,社会方面更加的注重个人的工作价值,无法真正的拧成一股绳,因此无法得到比较显著的诚信培育效果。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明确同一个教育目标,有利于良好诚信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2)建立家-校-社-媒四位一体的监管系统。大学生处于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中,固然能够有效的促进自身诚信价值观的有效形成,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却无法进行充分的了解,建立家-校-社-媒四位一体的监管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不良诚信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构建遏制大学生不良诚信行为的监管体系。当大学生出现不良诚信问题之后,家长首先针对大学生的不诚性行为进行批评,并针对不诚信行为进行行为分析,之后与学校方面相联系,与教师一同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当出现比较大的诚信问题时,就失信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在校园网站上进行批评,通过一系列的监管系统,促使大学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有效的改过,促进大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2.3深化诚信信仰,自觉培养诚信意识

(1)深化诚信信仰,促使诚信真正内化于心。诚信并不是法律所能硬性规定的内容,更多的是人道德观念的一种体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人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石。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社会诚信培育过程中的主流群体,帮助大学生树立个人诚信意识,并通过自身的行为不断地践行诚信意识,将诚信观念作为自身内在的精神追求,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化诚信信仰,促使诚信意识真正内化于心。

(2)知行合一,促使诚信外化于形。行为是意识的具体呈现,诚信行为则是诚信意识的具体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非常的困难,很难做到言出必行,尽管如此,大学生仍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真实的践行没有诚信事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与诚信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真正的做到将诚信外化于形,推动诚信培育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2.4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诚信培育

在高校传统的诚信培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培育方式都比较的单一,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或者知识点主要通过课上教学来进行实现,新媒体教学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诚信培育路径。在诚信培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将相关信息与知识点以PPT等其他形式进行呈现,能够有效的促使诚信在高校校园中推广。还可以通过建立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将诚信问题以故事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体现,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大学生能够获取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促使自身诚信意识的不断加强。通过新媒体教学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诚信培育的自主性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获取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能够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加强对诚信价值觀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诚信行为,促使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以上列举的几方面入手,多角度、多方面对诚信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与完善,能够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进而通过诚信行为进行真实的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推动大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升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19(12):26.

[2]赵嘉敏.探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143-144.

[3]乐程.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68-71.

[4]贺斐.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13-14.

[5]谢海燕.“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变革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16(4):32-34.

作者:郝大兵

上一篇:公文报告的格式下一篇:五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