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8月12日上午,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大会主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大会联席主席、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执行主席、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刘首文,大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等有关领导以及30余家媒体的新闻记者出席了发布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美有机农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美有机农业论文 篇1:

中美有机农业认证标准体系探析

生命科学学院,盖恩斯维尔 32601;

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要:从有机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入手,比较中美两国的异同点。结果显示,两国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大同小异,其不同点表现在有机产地环境的质量控制、有机产品转换、人粪尿的使用、畜禽有机饲料的使用和放牧、有机水产养殖认证和有机认证产品名录等方面。

关键词:有机认证标准体系;有机农业;中国;美国

收稿日期:2014-01-06

基金项目:[JP2]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项目;江苏省333工程项目(编号:苏人才[2011]15号。

作者简介:李廷友(1968—,男,江苏东海人,博士,教授,从事有机农业研究。E-mail:tingyoul@sinacom。

通信作者:赵鑫,女,博士,副教授,从事生态农业研究。E-mail:zxin@ufledu。

“有机农业”由美国人Rodale于1940年提出,并创办了Rodale有机农场。该农场从创办至今一直从事有机农业的研究和出版工作,1942年出版了《有机园艺和农作》(现名《有机园艺》。为了推动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来自英国、瑞典、南非、美国和法国的5个单位的代表于1972年11月15日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IFOAM。在IFOAM的积极推动下,有机农业的思想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实践后开始被广泛接受,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有机农业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手段之一。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农业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密不可分。美国农业部对有机的定义是:食品或其他农产品通过采用有效的、自然的、生物的生产方式获得的一种标志,目的是维持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1]。在过去十几年中,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有机种植业增长最快,但有机销售主要还是集中在发达国家,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有机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占有机产品消费额的90%以上,这给以有机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为了规范有机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保证有机产品的质量,一些有机生产和消费大国逐步制定和建立了本国的有机法规和标准体系,除了要求本国的有机生产者遵守外,也要求进口到本国的有机产品必须符合本国的有机标准。因此,对国际有机产品市场来说,有机认证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一种有机产品在一个国家被认证,但在另一个国家则可能不被认可,所以多重认证可能是最佳选择。但多重认证也增加了有机产品的成本,使认证机构面对不同有机标准时显得无所适从。这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有机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持续增长的有机进出口市场。

目前有机标准和认证的调查研究较多,FiBL-IFOAM每年都出版世界各地有机农业的统计报告。但关于各国间有机标准及认证体系的比较研究很少,尤其缺少针对有机市场高速发展的中国的比较研究。本研究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对中美两国发布的有机标准和认证体系进行比较,为两国政府间的有机产品进出口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有机农业生产与有机产品贸易现状

据FiBL-IFOAM统计,截至2011年底,有162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有机生产,有机农业用地达到3 720万hm2(包括有机转换的面积,另外还有3 250万hm2的非农业用地,主要是野生采摘。由图1可知,农业用地最多的地区是大洋洲(1 220万hm2,占328%和欧洲(1 060万hm2,占285%,其次是拉丁美洲(690万hm2,占185%、亚洲(370万hm2,占99%、北美洲(280万hm2,占75%,最少的是非洲(110万hm2,占30%。由图2可知,有9个国家的有机农业用地超过 100万hm2。由图3可知,与1999年相比,2011年有机农业用地增加了2倍多。中国是亚洲有机农业面积最多的国家(190万hm2,美国则是北美洲有机农业面积最大的国家。2011年,有180万有机生产者,亚洲、非洲、欧洲各占34%、30%、16%。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有机产品的销售却持续增加,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额达630亿美元。

[F(W8][TPLTY1tif][F]

近几年美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很快,从2000年的41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2922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CM(25]的有机食品销售市场,占世界销售额的44%,有机食品占[CM]

[F(W11][TPLTY2tif][F]

[F(W11][TPLTY3tif][F]

美国整个食品行业的份额从2000年的12%增加到2011年的42%(图4。有机农产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快速增长,据美国农业部初步统计,美国有机农产品的进口远远高于出口。

[F(W12][TPLTY4tif][F]

中国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有机产品价值统计数据,据估计,2008年有机产品的价值达到24亿美元,其中05亿美元用于出口,其余在国内销售。每年有机产品进口额在300万~800万美元,2009年最多,为02亿美元。中国的有机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额从1995年的000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8亿美元(图5。

[F(W10][TPLTY5tif][F]

2有机标准认证体系的发展

21世纪,农业标准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规范食品生产,比如有机食品[7]。有机认证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销售给消费者的有机产品,从种子到销售符合有机产品标准[8]。生产者必须依据特殊规定的有机标准进行生产,产品才能标注“有机”商标[9]。为了规范各国的有机生产和销售,各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农业技术和有机农业发展水平制定了自己国家的有机标准和认证系统。据FiBL统计,制定自己国家有机法规和标准的国家增加到86个,还有26个国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立法。

目前,有机产品的法规和标准体系主要分为3个类型,一是国际性的标准,包括CAC和IFOAM标准。CAC标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创建,是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基础标准;IFOAM标准是世界范围内制定标准的框架,是关于有机生产、加工标准及认证程序的。二是区域性的标准,如欧盟的有机法典(EC,No834/2007,是欧盟成员国所普遍采用的标准。三是国家性标准,如美国国家有机项目(NOP、日本有机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标准(JAS、中国的国家有机标准等。这些标准相对独立且互不承认,这就导致认证机构在认证不同国家产品的同时必须获得这个国家的认证资格,有机生产者的产品面对不同的市场必须进行多重认证[10]。

欧盟、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有机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其他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进入这些国家都要分别遵守这些国家的有机法规和标准。控制进口一般采用以下3种方式:(1经过等效评估,政府间签订有机产品互认协议,各自生产的产品可以单项或双向互相承认认证结果;(2经过评估后进口国政府承认出口国一些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3进口国政府只承认按本国法规标准进行认证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出口国的产品需要获得进口国认证机构的认证[11]。目前3国都允许采用第3种方式进口;欧盟和美国还允许采用第1种方式进口,2012年美国与欧盟签订了互认协议,中国也在与欧盟进行互认谈判;日本和美国都接受国外的认证机构申请批准后可以在国外开展认证,欧盟在修订有机法典时也增加了这种进口途径。

3中国与美国的有机认证和标准比较

31中国的有机产品认证系统

食品安全问题促使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食品安全条例和法规。有机农业法规早在2000年就开始引入,但到2005年才开始实施,要求所有有机认证机构、生产者和经营者遵守中国国家有机标准和认证协议,进口的有机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规。2004年中国的认证机构只有6家,到2005年跃升到26家[12]。

中国的有机食品理念可以远溯到明代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即在低洼处挖塘养鱼,垄上种桑树,桑叶喂蚕,蚕屎养鱼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传统的循环农业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CEA[5,13],到了90年代,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食品计划[12],目前绿色食品从标准、认证到商标的使用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也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5]。同时,中国诞生了首个有机食品企业,绿茶由荷兰的有机认证机构SAL认证,并出口到荷兰[5,14];1994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负责国内有机食品的认证和发证工作。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遵照国家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基本法规和标准,制定了本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包括有机食品商标的使用和管理、有机产品技术规范等,于2001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15];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的职能移交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CNCA后,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67号令发布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国家认监委2005年第11号公告,由国家标准委发布了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GB/T 19630—2011《有机产品》,新的国家标准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国家认监委基于风险分析原则对《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了修订,对有机产品认证要求更加严格,并建立了销售产品“一品一码”的追溯体系,对《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进行了动态调整[16]。至此,中国建立了比较成熟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目前,中国的有机产品认证体系建构如图6所示。国家认监委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负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国家认可委”,CNAS在国家认监委指导下对有机认证机构颁发许可证和考核,本国或国外的有机认证机构只有向国家认可委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由国家认监委颁发证书,才能进行有机认证工作,国家认可委还负责有机产品法规和标准的组织制定工作。

[F(W14][TPLTY6tif][F]

32美国有机产品认证系统

美国于1990年由国会通过了《有机食品法案》,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有机食品生产法,隶属于1990年农业法案第21条。该法案授权美国农业部成立国家有机项目(NOP负责有机产品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和管理,具体由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NOSB实施;1992年美国农业部农业秘书任命首届NOSB成员,包括4名有机农场主、3名环保专家或资源保护专家、3名消费者、2名加工商、1名零售商、1名科技专家(毒理学、生态学或生物化学专业和1名美国农业部认可的认证机构组成[17],开始了长达10年的有机标准制定工作,于2000年制定出并由NOP发布了联邦公告,建立了国家有机食品标准,包括《美国农业部有机法规》(美国联邦法规第205部分第7章和《项目指导手册》,NOP可以根据NOSB的意见进行修改(图7。从2002年起由NOP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开始进行有机产品认证;目前世界上有93家认证机构,其中超过50家在美国;133个国家的3万多家有机产品企业中有17万家在美国[18]。2012年美国与欧美签订了有机[CM(25]产品互认协议,美国和欧盟经过各自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CM]

[F(W10][TPLTY7tif;S+2mm][F]

产品可以直接在对方市场销售。

美国的企业获得有机认证需要以下步骤:选择一家认证机构、遵守国家有机认证标准、记录生产过程和原料使用情况、接受每年的检查。土地要有3年的转换期,或者有记录证明近3年没有使用违禁物质。 美国农业部负责有机产品进口控制,有近40家国外的项目获得了美国标准认可。美国与6个国家签订了有机产品进口协议,包括英国。许多美国农业部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服务于美国的出口,但美国有机产品的出口也必须符合进口国的有机标准。美国对于企业违反有机法规的处罚也是比较严厉的,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有机食品法案》规定,处罚最高达1万美元(现在已提高到11万美元,并暂停或注销认证证书。如果美国农业部或认证机构怀疑某个企业违反了有机法规,那么美国农业部或认证机构可以对该企业进行暗查。

33中美有机标准的比较

中国和美国的有机产品标准的理念和框架是一致的,涉及有机产品的各个方面,包括植物类、野生植物类、畜禽类、加工包装和处理以及有机标志的管理等。

331有机产品认证目录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目录》由中国认监委公布,于2012年3月1日生效。目录包括植物产品(包括野生植物采集、畜禽类、食用菌栽培、水产类等37类127种产品。根据风险评估的原则,将不适宜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排除在目录之外。之前已经获得认证但不在《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范围内的认证证书待有效期满后将自动失效,同时国家认监委对《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美国没有具体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其有机产品的认证范围主要包括植物类、野生植物类、畜禽类、加工产品等。根据美国农业部有机法规,《有机认证指导手册》中的产品可以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反馈进行增加、修改和移除,所有的变动都被列在反馈文件目录中。

332有机植物和野生植物

植物生产是有机生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目前为止认证的产品种类最多的一类。中国和美国的标准都是从产地环境、种子、繁殖材料、缓冲带、平行生产、病虫害防治、禁止使用辐射和基因工程等方面进行控制的,要求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在人粪尿的使用方面,中国标准中规定不允许在叶菜类、块茎类植物上施用人粪尿;在其他植物上必须施用时,应当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而美国标准中则完全禁止使用。在产地环境要求方面,中国标准规定在申请有机认证前,认证机构必须对产地环境进行监测(检测,符合产地环境标准的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有机认证,而美国标准规定有机认证的土地必须禁止使用标准规定的违禁化学物质3年或以上,但并不需要进行环境检测。野生植物采集必须明确边界,采集活动要保证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中美两国的有机标准要求和规定基本一致。

333有机畜产品要求

畜禽养殖是有机生产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中美两国的有机畜禽养殖标准内容设置基本一致,都是从养殖期、营养(包括饲料来源、饲料配比、哺乳期和添加剂等、动物疫苗、放牧和圈舍管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但两国在有机饲料和饲喂方法上有一些差别。中国标准规定在有机饲料缺乏时,可以使用常规饲料,食草动物比例不超过10%、非食草动物比例不超过15%、家畜和家禽不超过25%(以上均是干质量;而美国标准强调100%的有机喂养,并提供户外活动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如对反刍动物,在放牧季节必须提供牧场,饲料中30%的干物质必须来自该牧场或有合作关系的有机农场,但对放牧时间没有规定。

在美国,有机水产养殖还在争论中,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有机水产品”。早在2000年,美国农业部授权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成立工作组,对要求有机认证的鱼类养殖企业进行评估。但哪些鱼类可以进行有机认证,野生鱼类是否可以直接标志为有机产品(野生鱼类捕捞业并不属于农业范畴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共识。2007年3月,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建议美国农业部对一些鱼类养殖企业进行有机认证,而排除野生捕捞鱼类的资格。他们解释说“畜禽”指家畜、山羊、绵羊、猪、家禽、马等用作食品的产品,鱼类也用作食品,不论是野生还是家养的或其他非植物类生物,因此鱼类也在《有机食品产品法案》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养殖的鱼类可以获得有机认证,即使其饲料中包括超过1/4的野生鱼类或其副产品,很可能来自不可持续鱼类,也包括来自遵照有机农业原理生产的动物或植物。目前美国农业部还在搁置着这些建议。欧盟在2009年6月29日经过长时间讨论后,批准了新的有机法规中的《有机水产养殖的实施细则》,这样有机鱼类和有机海产品首次在欧洲出现。中国有机标准中将有机水产养殖和畜禽类分开,对养殖产品的转换期、场址选择、水环境质量、养殖与捕捞,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均作了详细规定。

334有机产品的加工和处理

有机产品的加工主要从原料和辅料、加工工具、加工方法、害虫控制、储存和运输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有机产品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中美两国标准对加工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在允许使用的辅料如食品添加剂上有一定的差别。

335有机产品标志

美国只允许产品中有机成分达到95%或以上的有机产品才能使用有机标志(图8;产品含有机成分在70%~90%可以标注“有机制造”;产品含有机成分在70%以下的可以在配料表中列出有机成分[17]。中国有机标志的使用规定与美国相同,但多了一个“有机转换产品”标志(图9,有机转换产品不能以有机产品价格出售。所有有机认证产品都要做抽样检测,只有都符合有机标准要求,没有被检测出违禁物质的产品才能允许使用有机产品标志。

4结论和展望

[CM(24]中国已经修订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CM]

[F(W10][TPLTY8tif;S+3mm][F]

[F(W8][TPLTY9tif][F]

实施规则》,动态更新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与国际有机法律法规系统保持同步,进一步适应了有机产品进口国的标准体系。2012年6月,中国政府开始与欧盟就有机产品互认开始谈判,并着手建立国家互认识别系统。而美国已经和欧盟达成有机产品互认协议,双方的有机产品从2012年6月1日起可以直接在对方的市场销售。

美国和中国都是拥有有机农业土地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有机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内消费为辅;而美国正好相反,以国内消费为主,出口为辅。两国的有机产品生产和销售互补性很强,且均有增长的潜力。预计不久的将来,两国将会就有机产品互认进行讨论和谈判。

中美两国的有机认证标准和法规体系大致相同,但还存在不少差异,尤其在有机生产环境控制、有机转换期、人粪尿的使用、有机畜禽养殖的有机饲料、有机水产养殖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目录等方面。预计两国一旦启动有机产品互认的谈判,由于有机标准中存在的诸多差异,谈判时间会持续很长,但无论如何,互利共赢是原则,而有机标准和法规的求同存异是突破谈判障碍的基础。

有机市场的监管和互信是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2013年德国有150家养鸡场以普通鸡蛋冒充有机鸡蛋销售的报道[19],如此大范围的欺骗行为不但欺骗了消费者,也对有机生产企业造成信任危机,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时有发生。因此,在修订有机产品标准和法规时应加大处罚力度,同时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这是所有有机生产国需要迫切面对的问题。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NOP What is organic[EB/OL] (2013-04-18[2013-12-16] wwwamsusdagov/AMSv10/nop

[2]Sheng J P,Shen L,Qiao Y H,et al Market trends and accreditation systems for organic food in China[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9,20(9:396-401

[3]Biao X,Li T Y,Qian Y Organic certification and the market:organic exports from and imports to China[J] British Food Journal,2011,113(10:1200-1216

[4]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2013[EB/OL] (2013-05-01[2013-12-16] wwworganic-worldnet/yearbook-2013html

[5]Paull J Chinas organic revolution[J] Journal of Organic Systems,2007,2(1:1-11

[6]江琦,仲健心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08(9:172-173

[7]Cranfield J,Deaton B J,Shellikeri S Evaluat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organic food production standards[J]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d Agroeconomie,2009,57(1:99-117

[8]Santacoloma P Certification costs and managerial skills under different organic certification schemes-selected case studies[R] Rome:Agricultural Management,Marketing and Finance Service,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Agro-Industries Division,2007

[9]Giovannucci D Salient trends in organic standard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 Washington:The World Bank/USAID Trade and Standards E-learning Course 2006

[10][(#]FAO/IFOAM/UNCTAD Guide for assessing equivalence of organic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EB/OL] [2013-06-16] wwwunctadorg/trade_env/test1/meetings/itf8/ITF_EquiTool _finaldraft _080909dbpdf [HJ165mm]

[11]唐茂芝,王茂华,乔玉辉,等 中日有机产品认证标准体系比较分析及互认可行性分析[J] 标准科学,2012(1:84-87

[12]Mei Y,Jewison M,Greene C Organic products market in China[R] Beijing: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2006

[13]Sanders R A market road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Ecological agriculture,green food and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J] Development and Change,2006,37(1:201-226

[14]ong H The role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C]//Organic agriculture and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potential and best practices in Asia Bangkok: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2002

[15]周泽江,肖兴基,杨永岗 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700-704,752

[16]王茂华,吕艳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新规概述[J] 认证技术,2012(5:35-36,39

[17]USDA National organic standards board[EB/OL] (2013-12-10[2013-12-16] http://wwwamsusdagov/AMSv10/amsfetchTemplateDatado?template=TemplateQ&navID=NOSBLinkOrganicInfo&right Nav1=NOSBLinkOrganicInfo&topNav=&leftNav=&page=NOSBHome&resultType=&acct=nosb

[18]McEvoy M Organic integrity past,present,and future[EB/OL] (2013-12-10[2013-12-16] wwwamsusdagov/AMSv10/getfile?dDocName=STELPRDC5098191

[19]Germany investigates possible organic egg fraud[EB/OL] (2014-09-26[2013-12-16]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3/02/25/us-germany-eggs-idUSBRE91O0F020130225

作者:李廷友 赵鑫 谢标

中美有机农业论文 篇2:

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九月在太原举行

8月12日上午,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大会主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大会联席主席、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执行主席、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刘首文,大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等有关领导以及30余家媒体的新闻记者出席了发布会。大会名誉主席温铁军、名誉主席小约翰·柯布、联合发起人保母武彦教授通过视频发来贺词;大会副主席、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科技报分会会长郝建新主持新闻发布会。

世界乡村复兴大会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乡村复兴,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大会由中国乡村发展领域温铁军、张孝德、廖允成、刘首文、胡跃高等专家倡议,联合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国家与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日本岛根大学原副校长保母武彦教授等专家共同发起,于2019年4月在山西农业大学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本届大会将于9月22日在龙城太原举办。

据悉,大会的愿景是让乡村承载未来,让世界回归乡村。大会的主题是疫情背景下的世界乡村命运与出路。大会的使命是以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寻求战胜世界新冠疫情的基本道路;以世界文化多元性思维,研究古老乡村文明的时代价值;以生态文明的时代视野,探索世界乡村复兴使命与规律;以城乡两元融合新思路,创建新时代城乡共生发展的新模式;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拓世界多元化乡村复兴之路;以人与自然和谐伦理观,促进世界有机农业和生态乡村发展。

首届大会之所以在中国山西召开,源于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聚居生活之地,是远古中国神话的故乡、神农炎帝故里、尧舜禹华夏文明的摇篮。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在山西召开,表达了世界乡村复兴之路、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需要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坚定地走向未来的美好愿望与深度认识。大会诚邀国际国内关心乡村发展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农民和相关社会组织的代表汇聚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山西,在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农业学府——山西农业大学,为世界乡村复兴献计献策。

据介绍,大会将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院长温铁军作“全球危机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美国小约翰·柯布教授做“共同体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日本保母武彥教授作“日本乡村振兴历史经验教训的认识”、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教授作“乡村复兴引领世界未来”的主旨演讲。大会还将举办村级领导论乡村可持续发展、世界乡村复兴——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世界有机农业发展——农业原种保护、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陷阱、乡村复兴中的教育变革、古村落复兴的理论与实践、全域有机农业建设实践、科技传播助力乡村复兴等8个分论坛,举办中国有机农业成果网上展、主题书画摄影展。大会将发布世界乡村复兴大会宣言《三晋共识:疫情与乡村未来》和大会论文专辑电子书,宣布设立《神农奖》。神农奖是全球首个专为“乡村复兴全球典范”村落而设立,专用于表彰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乡村复兴样本,并长期保护跟踪研究。

此外,发布会还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临汾的因草编而脱贫致富的草编农民,用玉米皮亲手编制了大会标徽图案,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中国农民对乡村复兴的美好祝愿和责任担当。

作者:邬婷

中美有机农业论文 篇3:

农产品出口机遇国别报告之九 美国篇

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日益关注,有机食品在发达国家的食品市场销售旺盛。有机食品产业在世界范围快速发展,有机食品最大市场是美国、欧盟各国和日本。

美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过去15年间,美国有机食品的销售量以每年20%的高速度增长。根据美国有关估计(本文的所有数字均出自美国农业部市场司、经济研究局、海外农业局等相关司局的研究报告,恕在此不一一列出出处),1990年美国有机食品的销售额为10亿美元,1996年为33亿美元,1999年上升为65亿美元,自2000年以来美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销售额显著上升到78亿美元。

造成销售额上升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有机食品销售地点的不断扩大。总体来看,2000年,传统的食品杂货店销售了约49%的有机食品,健康和天然产品超市的销售比例为48%,自销点——例如农场的销售比例最小,仅为3%。与1991年项对比,传统食品杂货店只有7%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健康和天然产品超市的销售比例高达68%。目前,在美国的农场直销点、天然产品超市、传统食品杂货店和会员超市都可找到有机食品的销售点。据美国农业部估计,在2万个天然食品超市都有有机食品的销售点,约73%的传统食品杂货店也有有机食品的销售,这和以往只能在有限的几个零售点才能买到有机食品的状况比较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食品杂货店是美国食品店的主要力量,占全美食品店的99%,有机食品在传统食品杂货店销售及其销售份额的不断扩大,说明了有机食品在美国的快速扩展。

与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许多美国大型食品公司介入有机食品业,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食品加工厂和物流商。而且,一些从事传统食品生产的加工商也增加了生产有机食品的生产线,有机农产品和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例如,1999年认定有机产品主要是饮料;在2000年上半年认定的有机产品就达到800种,其中主要是甜点。

当前,在美国有机食品市场上,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规定,有机食品都可贴上一个专门的标记。凡是有机程度达到或超过95%的食品,都可贴上一个绿色的圆形标记,上有英文的“有机”和“美国农业部”字样。有机程度在70%至95%之间的食品,只可在标签上注明本产品“包含有机成分”。

在美国有机食品的销售中,鲜食产品所占比重最大,随后是非奶类的饮料、面包及谷物产品、包装食品(冷冻和干缩食品、婴儿食品、汤类和甜点),以及奶制品。现在有机食品几乎已经包括了所有传统食品种类。有机食品中,有机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机畜产品(尤其是奶制品)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机葡萄酒、糖浆、蕃茄酱、冷冻蔬菜和速冻食品等也在发展之中。有机食品的发展使公众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增加。

美国有机食品的法规体系

目前,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级:联合国层次、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层次以及国家层次。其中美国是国家层次标准的重要代表。

为保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统一的标准,提高有机农产品在州际间流通效率,美国政府制定了有机产品法规和国家认证标准。有机农业是有机食品的生产链,有机食品是有机农业的产业链。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定义,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有机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等维持养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需求,经过认证的有机农地面积增长十分明显。1992至1997年间,认证的有机农地面积增加了2倍,达到了55.5万公顷,2000年增加更为显著,为82万公顷,2001年又上升为约95万公顷(Greene和Kremen,2003)。这些农地的认证是由农业部鉴定合格的州立或私人机构来完成的。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有机食品生产条例》(Organic Food Production Act,简称OFPA),要求美国农业部针对有机农产品,发展一套通用全国标准及规定,供消费者辨认。所有标识为“有机产品”的产品都必须来自所认证通过的农场或加工厂。

据此条例,创立了“国家有机规划” (National Organic Program,简称NOP),由美国农业部来执行,开始了全国性的有机标准的规划与实施。此规划的作用是对检验有机产品生产者及加工者、州立及私人检验机构进行核准,并监督有机标准的执行情况。

根据《联邦有机食品生产条例》授权,美国成立了国家有机农业标准委员会((National Organic Standard Board,简称NOSB),由美国农业部市场司归口领导,其14位成员来自种植业者、处理业者/加工者、零售业者、科学家、消费者/公共利益倡导者及环境保护主义者。其目的是建立国家级的有机生产标准,统一各州的标准并促进各州有机食品贸易的发展。

1997年,美国农业部受命以《联邦有机食品生产条例》为准制定一条针对有机生产者、加工者和认证管理者的标准。美国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2月20日开始试行,2002年8月正式执行。2002年4月20日,联邦农业部审核授权第一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到目前,已有42家美国国内和35家国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向美国农业部提出了认可申请。

美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前景及中美之间的互动性

有机食品业是美国农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有机食品销售额保持20%的高增长率20年不衰。在美国,有机食品销售发展前景可观。从过去的10多年发展看,有机奶制品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从1994年到1999年销售增长了5倍。在1994至2000年间,有机酸奶的销售增长了56.4%;与此同时,非奶类饮料,例如果汁和豆奶的销售增长了53.1%;新鮮食品销售增长了51.4%。有机食品市场的日益扩大,显现了有机食品在美国存在强大的消费吸引力和市场需求潜力。

中美互为主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我国是美国农业的第六大出口国和对美的第十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对于我国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民、供应商、加工商和运输商而言,美国市场蕴藏着很大的商机。目前美国有机食品市场的最大需求是新鲜的有机农产品,我国对美国主要出口水果和蔬菜的加工品、小吃、果(蔬菜)汁、精油、香料和坚果等农产品,其中包括大豆、茶、竹笋、花生和大米等有机食品,同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活动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必将促进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发展,促进我国为国际有机食品市场、美国有机食品市场提供大量的有机产品。

但是在美国,有机食品需要“身份证”——标签标示,对我国来说加大了出口的难度。由于食品是否具备贴上有机食品标签的资格,需经美国农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认证,故我国的有机食品要进入美国有机食品市场,一定要充分了解美国有机农产品及有机食品的生产体系、加工和包装、流通等标准,同时在生产和流通中要建立完善的审查体系和档案记录,一定要得到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作者:张蕙杰

上一篇:医院创建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项目副经理述职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