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事迹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史人物事迹

兵团司法局召开基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

9月25日,兵团司法局召开基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近年来,兵团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群众,认真履行职责,在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和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职工群众的法律需求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展示了新时期兵团司法行政干警的良好形象。 (斯穆芭提·萨提别克 黄伟华)

第2篇:1950年高德明相声事迹考

高德明于1949年、1950年、1951年多次在山东济南晨光茶社的相声大会演出,往返北京、山东两地。在晨光,通常由李寿增为他量活,偶尔与兄长高德光也合作一二。高德明表演的《传辈钱》《生意经》《买卖论》等说功活,仿学旧京货声的“杂条”活①, 包括1951年在当地最先表演的新相声《假博士》都给同行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一、1950年年初高德明济南晨光茶社相声行迹考

高德明1957年自述:“1949年我由济南回到北京。”具体回京日期他没有讲明,也未见于《新民报》等报刊和其他相声艺人的口述材料。对1949年高德明回京时间的考订比起梳理1950年高德明的相声事迹,难度要大得多。他自述的后半句话,似乎给我们一丝警告:“听说领导上说‘相声不堪造就,演员们最好转业。’真感到没有前途了。”  ②

根据《新民报》记载,1950年4月底,高德明从济南回到北京,稍作休息,从5月1日开始演出。这是他1950年年初在山东作艺的终点。那么,他1949年、1950年年初两次山东作艺的起点是何时呢?1949年回到北京的时间又能推测出来吗?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对第一个主题“1950年年初高德明济南晨光茶社相声行迹”的考证。

相声艺人张春奎晚年接受口述采访说:李寿增委托从晨光茶社回京完婚的郭全宝联系艺人。晨光在济南解放后人员短缺,北京解放后在天桥撂地的艺人生活艰难,在谈好价钱后,1949年七八月间,张春奎、罗荣寿搭档来到济南③。罗荣寿1950年6月说:“我自去年由济南回京”④,此后又讲:“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间,我由济南回京” ⑤,这一往返间隔与张春奎说的罗荣寿在济南待了3个多月是吻合的。一些事件也侧面记录二人行迹,证明在京與否⑥。他们到济南后,见到同行陆续到此,张春奎提到“于俊波带着他儿子春藻,也来了”“高德明也来了”,高德明“呆了半年多,也走了。”“于俊波爷俩,呆了六七个月也回北京了。” ⑦根据《新民报》1950年5月1日高德明与于俊波父子同场演出的广告消息可知,高、于在4月下旬离开济南回到北京。由此往前推移半年多的时间即1949年10月,高德明来到济南,比张、罗晚2个月。这2个月也符合张说的“在济南待了一段时间”,艺人们陆续来了。

做一个大胆推测,高德明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4月之间,应该是两度从北京到济南。在他第一次回到北京时,赶上李燕等干部对相声艺人的断语,以致1957年他受影响还说出“听说领导上说‘相声不堪造就,演员们最好转业’”的话。分析高德明这句话,领导当指在剧艺界联合讲习班上宣讲的干部。1949年8月初到1950年4月,由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艺部旧剧处筹备、北平市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旧剧科主办了两期剧艺界联合讲习班,学员包括京剧、评剧、曲艺艺人和从业人员。当时还是十几岁的青年艺人任笑海(1934年生)、于连仲(1935年生)、于世德(1932年生)对李燕等讲习干部的宣讲攻势都印象深刻。于世德明确记得是“11月某天”⑧。1953年6月出台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处三年来戏曲改革及戏改工作执行情况和评剧创作修改计划草案》作为官方意见也对干部宣传中的弊端予以记述⑨。与剧艺社联合讲习班肇始相关的1949年5月1日顾荣甫、尹福来《反正话》事件等,促发了不少相声艺人意图转行和1950年初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筹备。高德明所说的“1949年我由济南回到北京”应该是1949年十一二月间,回京听说这句话所激发的不能适应新时代“真感到没有前途了”的情绪,吻合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在这一时期的《新民报》娱乐广告中查不到高德明的消息,推测高德明选择了回到天桥撂地谋生的隐没方式。撂地作艺很难有广告费用,自然高德明难以再现报端。直到1950年4月,他由济南回到北京在小型场所演出才引来《新民报》的报道。艺人在北京的茶社、园子等场所演出资质与他们的觉悟、立场息息相关,连结二者的纽带则是曲艺公会颁发的会员证。1951年29岁的常宝堃牺牲后,相声艺人任笑海不愿赴朝慰问而上交会员证、被迫退会,半年后远走山西⑩。在下沉生活中,高德明迎来1950年1月1日公历新年和2月17日旧历新年。1950年高德明与晨光同台的李伯祥(1938年生)回忆相声界演出风俗:腊月年底班社“辞学”,艺人放假回家,如被续聘,正月初六开张时再来演出。那么,高德明1950年年初去济南,当在2月22日(正月初六)左右。距离他再次离开济南回京也是2个月。这符合“小神童”李伯祥的回忆,“是在1950年初,高德明在晨光茶社演出”。1949年高德明在晨光时,李伯祥和父亲已经从北京回到天津,同年12月李伯祥在群英戏院拜师赵佩如。1950年2月至4月,《天津日报》《新生晚报》小梨园演出广告尚有“小神童”的名字?。如此,李伯祥在济南见到高德明的日子当是1950年4月中下旬,同台不足半月。《相声艺术的摇篮——济南晨光茶社》也佐证了高德明、李伯祥先来后到的关系? 。

这期间,相声改进小组筹备和成立,小组成员去北京饭店拜访老舍,北京相声界等为了图存的行为都没有打扰高德明的生活。

接下来谈谈高德明表演改编相声《假博士》的情况。孙少臣《晨光茶社始末》记述“1949年,从高德明表演老舍的《假博士》开始,晨光的演员们说新唱新”?。高德明在山东济南上演《假博士》的时间是否如上呢?探讨这个问题,先从《假博士》等改编相声的诞生谈起。

二、《假博士》等改编相声的诞生

1949年12月12日,老舍由美国回到北京? 。1950年1月,北京相声艺人筹划组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改进小组于1月19日成立?,“每天上午”? “借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活动,“每周星期四召开一次全市零散相声艺人的座谈会”? ,1950年夏搬到西单口袋胡同5号办公?。按照多数史料记载和当事人回忆,高德明三弟高德亮参加小组,成为11名初创成员之一。只有倪锺之《中国相声史》把高德明误作初创人员?。据《新民报》1950年1月23日《相声艺人访老舍讨论改编旧相声》的报道,1月22日下午4时到5时,侯一尘、侯宝林、孙玉奎、郭启如(儒)、白家(佳)麟、全常保、于世德、罗荣寿等在北京饭店拜访老舍,寻求相声发展的出路和如何改进作品的方法。此事颇为相声业界乐道,但所述拜访时间不实?。从1950年3月到1951年11月,相声改进小组下设的演出组在新华游艺社(1950年3月5日?)、西单东杂技场启鸣游艺社(1950年7月6日起? )、迎秋剧茶社(1950年4月起)、凤凰厅(1950年9月起)、群众游艺社(1951年)?等茶社、剧场演出。

1951年《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特刊》罗列相声改进小组改编、创作的新相声、双簧、数来宝、太平歌词30多段?。名目与1950年《新民报》娱乐广告所见相符。老舍改编相声6段?。北京的艺人孙玉奎、侯宝林在改编、创作中身先士卒。孙玉奎同侯宝林1949年创作《二房东》,独自改编出《思想改造》?《自找罪受》? ,与1950年五六月间加入的席香远改编出《新酒令》《八扇屏》,共同创作《如此美国》。席香远加入改进小组不久,同谢纯一创作《美的研究》?,创作改编《大上寿》(太平歌词) ?《新西江月》《新绕口令》《纸老虎》 ?《拥护和平》《新三字经》? 《原子弹》(数来宝,与孙玉奎合作)?等。侯宝林改编《字象》,创作了于1949年6月13日?首演的《婚姻与迷信》,同孙玉奎创作《一贯道》。其他艺人如:高凤山改编创作数来宝《黑姑娘》,于俊波改编《大地主》,常连安改编《拉洋片》,佟大方创作《西江月》,天津来北京参加相声大会的马三立改编《西江月》《百家姓》? 。

老舍1950年帮助“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改编6段传统相声刊载出版如下?:

《维生素》(据《菜单子》),发表于1950年3月22日《光明日报》;《假博士》(据《文章会》),发表于1950年4月19日《光明日报》;《绕口令》(据侯一尘口述《绕口令》),发表于1950年4月5日《光明日报》;《铃铛谱》(据《铃铛谱》),发表于1950年5月7日《光明日报》;《两条路线》(据《地理图》),刊载于1950年7月三联书店出版《对口相声》;《对春联》(据《对对子》),发表于1950年9月《新戏剧》创刊号?。

自1950年3月2日(正月十四)起,相声改进小组每天演出相声大会。相声大会的初衷是为了巩固相声改进小组地位和增强小组凝聚力,旨在提供“便利学习与改革业务的条件”,更是为了解决“大家生活” ?,加快艺人思想改造和业务创收的进度。相声大会的兴办从容纳100人的新华游艺社?开始,首场演出定在晚场6点半开始。艺人阵容如下:高德亮、郭启儒、侯宝林、刘德志、罗荣寿、白全福、常连安、常宝霆、佟大方、赵霭如、于世德、高凤山、孙玉奎、赵春田、于连仲、方笑文、关春山、全长保、杜三宝、阿双全,一共20人。此后“侯宝林领导全体二十余人”“每天日夜准演两场”?,3月24日,一直没有被侯宝林放弃的迎秋剧茶社迎来了相声改进小组的业务演出,这里能够容纳150人。侯宝林、郭启儒两处赶场,对于新的阵地注意广告细节的宣传?。同月,相声大会在剧场、戏院等容纳1000多人的大型场所加演一两场。据李甦介绍,至6月中旬大型场所相声大会一共演出9次?。据《新民报》刊载的节目单,大型场所每場相声大会有11至13段相声不等,节目形式丰富多彩,相声的单口、对口、群活兼备,又有数来宝、太平歌词、双簧等与相声关联度很高的曲种穿插其间。大型演出的票价、上座率双高有利于保证艺人收入,又扩大了新相声的试验人群范围,并且“都是实况,电台到那儿去直播”?。从相声大会的节目安排来看,在当时说新唱新渐起,相声固然存在危机,但传统节目还不至于寸步难行无立锥之处,它们依然是艺人适应新的环境、转变观念的过渡手法。

新华游艺社、迎秋剧茶社的业务场演出在报纸广告上基本不刊登节目单,但从《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中可知,在这种小茶社的演出中已经有改编新创相声,1950年3月至5月的演出比例为30%。对此间改编、创作的新节目数量和每月每段节目上演频次一时无法得到相关数据,做不到精准的量化分析和频次排名,但是,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显示,上演频次最高的《思想改造》《假博士》占到新节目的60%?。《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中这种退而求其次的分析,或许基于同样的相关数据。“压活”是相声行业优良的传统。改编新创的节目走向大型场所免不了在小茶社反复锤炼,因为水平不一会经历扬弃过程。艺人在面对改造思想和争取市场份额的权衡取舍中,还是发挥了他们选择的主动性。

《新民报》从4月16日开始刊载改进小组大型场所演出的节目单,一场传统节目为主的相声大会夹杂一两段锤炼过的新相声,显然有试水味道。新节目尽快公演,或许也是老舍希望的。孙玉奎在全体艺人中最有文化,他起到了检验新作品的作用。1950年6月12日《新民报》刊登姚世光《侯宝林与孙玉奎》一文说“新相声编出来了,别人因为没有把握,不敢演,他就自己先演。他说‘我成了相声的冒险家了。’因为他演出的新相声很受观众欢迎,这才引起其他艺人学习新‘活’的热潮。……孙玉奎应记一大功。”作品在检验成功后,一些艺人向孙玉奎学习,并把这种改编节目传播到各地去。孙玉奎是《假博士》在北京的首演者。

《假博士》系老舍根据传统相声《文章会》改编,叙述写作“相声与化学之关系”论文的留欧相声博士翻身解放,在全国文代会上借助“贯口”形式背诵所阅读的新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这六七十种新文艺作品是老舍参考了“两摞老解放区出版的小说和歌剧”所得。孙玉奎曾撰文回忆《假博士》创作过程?。《假博士》创作日期不详,于1950年4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后,又在4天后刊载在4月23日天津《新生晚报》?,1950年7月在“工农兵文艺丛书”《对口相声》转载,并由三联书店出版,同年10月第3版印刷发行?。此后,又收入《过新年》《相声大观》《老舍曲艺文选》等书籍?。以当时相声的危险处境和对于新时代宣传的需要来考虑,《假博士》上演时间和刊发时间相差不远,结合孙玉奎《老舍与相声》一文推测当在1950年二三月间表演,由北京首演再行传播到天津、山东等相声重地。据《新民报》,作品刊载的前3天,1950年4月16日,孙玉奎、全长保在长安戏院上演《假博士》,即先上演后刊发,1950年6月1日,二人再次在长安戏院上演这段新节目,两天后的6月3日,常宝霆、白全福也在长安戏院表演《假博士》?,9月到天津后,二人在红风曲艺社表演《假博士》?。1950年7月29日,受邀参加相声改进小组演出的马三立,离开北京前夕在民主戏院的相声大会没有表演传统相声,而选择《假博士》。其时,刊载《假博士》的《对口相声》正由三联书店出版不久。从短短几个月3版印刷来看,《假博士》以文字形式传播的速度也是很快。这无疑也有助于艺人掌握台词、上演该段节目。

4月16日,长安戏院相声大会同场另一段新节目就是侯宝林、孙玉奎1950年创作的《一贯道》?,4月11日由侯宝林、郭启儒在迎秋剧茶社试演,这或许为5天后在长安戏院公演做准备“压场”。侯宝林自述文章及《侯宝林年表》《相声大词典》没有记述《一贯道》创作日期,据4月11日、16日《新民报》娱乐广告考查时间,可以把范围缩小到1950年的2月至4月。4月23日,孙玉奎、全长保上演老舍根据《地理图》改编的《两条路线》。在与老舍这样爱护相声的文人紧密呼应方面,艺人孙玉奎是最积极的 。《两条路线》创作时间、刊发时间暂时无考,只从《老舍曲艺作品目录》 知道1950年7月出版时间,从1950年4月23日的《新民报》知道公演时间。

大型演出“北京市全体相声艺人大合作”基本每周一次。正如于连仲等回忆,从小茶社到大剧场,相声在试探中扩大影响。每周一次多选在周末利于吸引更多观众,这是频率也是策略。但是演出地点并不固定,如4月15日在长安戏院,4月23日换在吉祥戏院。这也看出“大合作”演出的临时性和艰难程度。艺人通过强强联手的集体合作,通过地点调整扩大演出区域,共度时艰。上座率是艺人关心的。小剧场上座率大体是百分之百,时有观众盈门的超额现象。观众流动的零打钱制度较之固定的售票制会让上座率超过100%,重振艺人的信心,并把演出场所从新华游艺社扩展到迎秋剧茶社。《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统计的新华游艺社1950年3月至5月营业收入数额或许实际不止这些。但是换到大型场所,也就是3至4成的上座率 。除去时局影响,侯宝林、罗荣寿对长安剧院上座率受天气因素影响都表达过隐忧,好在他们渡过了这一关 。

显然,高德明并没有赶上1950年三四月间相声从旧到新转变的迸发期,在一个月后,他将面对这种融合带来的不适,两个月后,他也开始了新相声的表演。

三、1950年5月以来高德明在北京相声事迹考

1950年5月1日,鲜鱼口内大众剧场“庆祝五一劳动节全体相声艺人大合作”举行相声大会,在13段节目中,高德明双出表演,倒二是他与赵霭如的《拉洋片》,不休息与侯宝林、郭启儒接演《训徒》攒底  ,5月8日、9日、10日,从周一到周三,“全体相声艺人”继续“大合作”,分别在长安戏院、大众剧场、吉祥戏院连演三天。5月9日,高德明继续双出表演,节目是他与于俊波的《豆腐房》 ,与常连安、赵霭如的《扒马褂》。这一场侯宝林只表演一段,即《六十整寿》。5月8日在长安戏院,5月9日在吉祥戏院,侯宝林双出,与郭启儒分别表演《婚姻与迷信》《新酒令》(另有孙玉奎)和《二房东》《八大改行》。高德明与于俊波分别表演《拴娃娃》《赌论》。从5月7日开始,高德明在前门外鲜鱼口的迎秋剧茶社公演来接替此前的侯宝林  。在迎秋,由良小楼的京韵大鼓攒底,高德明的相声排在倒二,暂时由郭启儒量活。头三天的节目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分别是《朋友谱》 《赌论》《拉洋片》,此后至5月20日,依次为《生意经》《官衣贺喜》《倭瓜镖》《梦中婚》《吃翅子》《論捧逗》《揭瓦》《豆腐房》《大上寿》《空城计》《拴娃娃》一类说功吃重的节目。从5月16日到当月底,高德明还在“日夜两场”的相声业务场加演反串小戏《老妈上京》《大狂(逛)西顶扭秧歌》《耍狗熊》《新探亲》等。由其他曲种艺人偕同相声艺人高德明、郭启儒演出,如《老妈上京》高德明饰演柱子、郭启儒饰演腊梅。加演小戏一方面是创收,再一方面也是不同曲种艺人在相互借力,偶尔在春庆这等新成立的小游艺社,高德明也帮场演出相声和反串小戏。

5月在大型演出场所(大众剧场、长安戏院、吉祥戏院)的相声大会,高德明、侯宝林这两位北京当红艺人轮流双出表演,高德明被安排在南城的大众剧场,侯宝林则在西城的长安戏院和东城的吉祥戏院。这种安排或许是考虑观众的层次和习惯。当事人于连仲回忆,“(对老艺人来说,)这是相声有史以来进最大的地方了。”“虽然原来在地上,但是老艺人不怯场,上去演出都是准词,没有抓哏、现挂、砸挂了” 。以高德明来说,既捧又逗,既与于俊波、赵霭如分别合作《豆腐房》《拴娃娃》和《拉洋片》,又为罗荣寿量活《卖布头》,或者锦上添花,与侯宝林、郭启儒或者常连安、赵霭如合作群活《训徒》《扒马褂》。他的三弟高德亮也与兄长同台,为罗荣寿、全长保和青年艺人于春藻捧哏《白事会》《思想改造》和《地理图》。5月18日,声誉渐起的相声大会奔赴外埠,留下高德明、于俊波等看家。侯宝林领导相声大会先在天津演出10天  ,据记载,18日在大观园演出。5月下旬,为了参加北京市文代大会,侯宝林率众赶回北京,5月29日在新华游艺社与高德明、常宝霆领衔,日夜两场同台演出,同时在吉祥戏院恢复停演近20天的“北京市相声艺人大合作”相声大会。高德明、于俊波倒三表演《生意经》,侯宝林、郭启儒攒底,节目为《汾河湾》,这种安排可能方便新华游艺社、吉祥戏院两地赶场。高德明在这一时期与侯宝林共用搭档郭启儒,同时高、郭在迎秋剧茶社赶场,两地演出都是“日夜两场”。

1950年6月1日,“北京市相声大合作”在吉祥戏院继续。高德明、赵霭如倒三表演《朋友谱》,常宝霆、白全福倒二《拉洋片》,侯宝林、郭启儒攒底,表演看家节目《六十整寿》。6月3日,长安戏院举行“新相声示范演出大会”“庆祝曲艺节全体相声艺人大合作”,高德明首次在大型场所上演新活,与郭启儒表演孙玉奎、侯宝林创作的《二房东》。 这一天是阴历四月十八,“是曲艺界祭祖师的日子。往年曲艺界人士定要齐聚药王庙,向祖师爷烧香、磕头和祭奠。解放以后,曲艺界就自觉自动地把这封建迷信的仪式废除了,他们并公议决定将这一天做为曲艺节。”在第二届曲艺节举行之际 ,300位艺人上午在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举行庆祝大会,晚上相声艺人大合作演出。20来个人全部演出改编或新创的节目,以舞台表演的实际行动表明这是内涵翻新的曲艺节,响应上级部门鼓励的“大家开展新曲艺”。这一天恰逢是周六,顺理成章地在大型场所演出,能够多招徕观众扩大宣传。整场11段新节目除了一段高凤山的数来宝《黑姑娘》,剩余是“旧瓶装新酒”的改编相声。老舍改编创作的6段相声中,《维生素》《绕口令》《铃铛谱》《对春联》并没有上演,《假博士》由常宝霆、白全福表演,《两条路线》由孙玉奎、全长保表演。孙玉奎改编的《思想改造》由全长保、罗荣寿表演,《新三字经》由佟大方改编并与杜三宝表演,新加入相声改进小组的席香远和孙玉奎创作的《新酒令》由赵春田、于世德、孙玉奎表演,《字象》是相声创始人朱绍文创作的,侯宝林改编后和常宝霆、郭启儒表演。此外,本场舞台监督常连安表演太平歌词《新拴娃娃》,王文禄改编的《新双簧》由他和老搭档孙宝才上演,侯宝林、孙玉奎创作的《一贯道》由侯宝林、郭启儒表演并作为攒底节目。除去《假博士》《思想改造》《二房东》,基本上编与演是同一个人,以利于节目排演。相反,也看出高德明的才能,他虽然目不识丁,借助他人“念活”的方式上演新作品,依然能够用《二房东》完成说新唱新的工作。这离不开敏锐的生活洞察力、扎实的相声基本功和提纯生活化为艺术的本事。

6月3日之后,大型场所的相声大会再次沉寂半个多月,侯宝林等13人当年第二次去天津,代表相声改进小组“向天津曲艺公会和天津相声小组献旗”“并将在津演出半个月至一个月” 献旗日期为6月18日,6月25日侯宝林仍在天津演出 。6月28日至30日,班底焕然一新的相声大会在民主剧场、长安戏院连演三天。侯宝林、常宝霆被代以从天津来的马三立、王世臣两位  ,黄鹤来也穿插其间,趙玉贵同时为黄鹤来、王世臣捧哏。7月2日、7日、9日、16日、18日、20日、22日、23日、26日、29日、30日,马三立与侯宝林、常宝霆同各自搭档在大型场所如民主戏院、吉祥戏院、长安戏院、中山公园音乐堂的相声大会领衔,相声改进小组又与电影联合演出,忙得不亦乐乎。8月,王世臣替代马三立,也是如此,4日、6日、10日、13日、15日、19日,均在大型场所领衔相声大会。特别是7月2日在吉祥戏院日场,10对节目集结侯宝林、马三立、常宝霆、王世臣4对硬场。

大型场所此时已经看不到高德明的身影,从5月1日到6月3日,高德明1950年一共参加7次在大型场所的相声大会,大众剧场2次,长安戏院2次,吉祥戏院3次。6月中旬以来,高德明在迎秋剧茶社每日与郭启儒表演传统相声,如《论捧逗》(17日、27日)、《揭瓦》(18日)、《吃饼子》(19日)、《拉洋片》(20日)、《对春联》(21日)、《羊上树》(22日)、《官衣贺喜》(23日)、《三字经》(24日)、《老老年》(25日)、《大上寿》(26日)、《树没叶》(28日)、《洪羊洞》(29日)。此外,从6月5日开始,在迎秋参加加演的反串彩唱《一匹布》。

1950年7月3日到10月底,《新民报》上包括迎秋剧茶社在内的大小演出场所,都查阅不到高德明名字。1950年10月底,在南方不得志的张杰尧携眷北上,在北京短暂停留,应邀在吉祥戏院、新罗天献艺,与昔日搭档高德明合作。当时吉祥戏院举行“曲艺技术气功武术大合作”系列演出,高德明、张杰尧参加了一场。“7点准演,票价2000—2600元”,“不分牌位,笔划为序,请早购票,以免向隅”。节目安排更让人迭呼过瘾。有于韵芳、尹福来的京韵大鼓,王全义的武术,王玉麟的空竹,王雨田的飞叉,朱国全、朱国良、朱国勋的钉板开石,王金凤的京韵大鼓,张杰尧、高德明和杜三宝、佟大方的两对相声,宋慧玲的踢毽,金震的中国戏法,金石的魔术,马小荣的河南坠子,曹宝禄的单弦,张英杰的大刀举重,罗沛霖的拉洋片,魏喜奎的奉天大鼓,关学曾的琴书,顾荣甫的牌子戏。的确,11月2日晚上将近20场的节目,说学逗唱,耍弹变练,汇聚了各门类的名家,单是水牌子就让人艳慕、恨错生了年代。几天后,粉饰一新、安装直达电梯的新罗天更打出亲情广告,11月6日,由“南游十载新近回京”的“相声泰斗”张傻子与高德明,表演“时代口技”,同场有小岚侠、赵佩英、高凌云、周金铃、孙剑池、马聚泉等帮衬,至11月12日演出7天。以上是目前可知1950年5月以来高德明在京的相声行迹。

四、高德明《假博士》在晨光茶社首演时间的推论

高德明会不会在兄长高德光1950年夏天去世时在晨光表演《假博士》呢?不会。

1950年4月底,高德明由济南回到北京在剧场茶社作艺。1950年夏,高德光在晨光茶社舞台意外去世。去世时间和现场细节当事人李伯祥均有回忆。高德光自40年代初一直在晨光演出,除去年节和1947年父亲高闻元去世奔丧,很少回京。高德明与兄长在山东合作演出很难得,这是李伯祥在接受采访中记忆深刻的。

相声业界提到,高德光后事由三弟高德亮从京赴济料理。但这一时期《新民报》有高德亮在京演出记录,相反,高德明是缺位的。又据于连仲记述,晨光茶社为高德光事一度停业整顿。或许大胆推测,去济南奔丧的是高德明,之后他回京蛰居,并且高德明在济南表演《假博士》不会在1950年夏天,至少是1950年秋后甚至1951年。

1950年11月下旬到年底,高德明的消息不见于《新民报》所载北京各大小游艺社等演出场所的演出信息。1951年除2月3日《新民报》报道外,北京、天津依然不见高德明消息。结合此前晨光相声艺人所说,高德明此时应在山东济南晨光相声大会。

综上所述:相声艺人拜访老舍图存与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的先后关系,因有孙玉奎《老舍与相声》异说,尚待查考。《假博士》由老舍根据传统相声《文章会》改编,孙玉奎1950年4月在北京首演,常宝霆继演并于9月以后在天津首演,马三立于7月继演,高德明在山东济南晨光首演,演出时间应在1950年11月下旬之后,而不是孙少臣误记的1949年。1951年4月,晨光相声艺人以《假博士》为说新唱新的代表,开始向北京、天津取经 。 高德明则在山东济南、新疆昌吉  等地演出。

谨此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纪念曲艺永远的朋友。

注释:

①高德明表演的传统相声,系由李伯祥回忆。

②《让曲艺这朵花开得更灿烂——首都曲艺界人士座谈会纪要》,载《曲艺》1957年第3期。

③参见“张春奎口述”,百度贴吧,出处下同。

④《我的感想》,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相声改进小组6位艺人刘德志、常宝霆、罗荣寿、高凤山、全长保、于世德在该文发表感想。

⑤罗荣寿《为相声搞生产》,载《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特刊》(1951年1月,非公开出版)。

⑥如1949年夏,马三立在北京收徒方笑文合影,罗荣寿在列。又如罗荣寿在《我的感想》中说,没有赶上第一期戏曲曲艺艺人讲习班,“到后来二期讲习班成立,我赶紧报上名参加学习”。据记述,北平剧艺界联合讲习班1949年8月8日开班,同年10月结束,12月1日第二期开班,1950年4月结束。(《北京文化艺术大事纪要》,2003年编写,北京市文化局内部出版,第104—105页;傅任秋述、郭庭勤整理《记解放初期的两期戏曲界讲习班》,载《文史资料选编》33,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243—249页;刘乃崇《解放初期的连阔如先生》,载《北京文史资料》71,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236—237页)

⑦“张春奎口述”。

⑧于连仲回忆:“干部就说整个形势看来都很好,对我们相声,就叹了一口气。……相声怎么办?走哪儿哪儿轰,没饭辙了。很多演员就改行了。”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于世德回忆:“但很快就出现了最吓人的‘险情’。”“十一月的某天,戏曲讲习班的主持人在散会前照例做个小结。她说:‘……唯独相声那里边除了低级、庸俗、拿父母抓哏的,就是讽刺、挖苦劳动人民的。它的前途哇……唉!’往下没说,只打了个唉声。那时我们只知道她是政府干部,是代表政府的,因此这个‘唉声’,在我们听来并不亚于一声迅雷!”,于世德《我这半辈子》,载《黑龙江文史资料》第15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7页)。

⑨“四、对艺人思想教育和态度问题。解放后办的两期讲习班起了一定作用,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多根据主观拟定,脱离实际,上课的逐渐‘掉座’,五二年又因请不到教员停掉,时事报告也停掉,艺人学习现在几近停顿。对艺人态度一直是情绪的,但对尚小云、新凤霞也尊重不够,个别干部如方华对所有艺人自称老师,王劼竹对艺人发脾气的错误。”(《文化处关于三年来戏改工作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摘要)》)

⑩ 祝鹏程采访任笑海并整理。

?参见贾立青编著《骆玉笙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20—325页)。我在对李伯祥采访中,他也回忆过1950年年初在天津演出,并与王毓宝同台。这与《骆玉笙年谱》中所记1950年4月,小神童、王毓宝等在小梨园演出,是吻合的。此“小神童”即李伯祥。

?“全国解放以后,……各路出走的演员如李寿增、郭全宝、高桂清、王长友、王凤山等陆续返回,特别是在北京红极一时的高德明和于俊波、连笑琨也相继来济,稍后李洁尘、李伯祥、冯立章、冯立铎也返回,又新加入了张春奎,连同原有的孙少林、袁佩楼、郭宝珊、孙兴海、赵文启,加上新培养了一批相声新秀孙少臣、赵振铎、于春藻、王文元等,一时阵容又相当坚强。”《相声艺术的摇篮——济南晨光茶社》,载《济南文史集萃》下册(内部出版,2000年,第794—795页)。另据“张春奎自述”:郭全宝跟随李寿增从南方回到济南,1949年大约7月间回北京完婚,代邀罗荣寿、张春奎到晨光演出。

?《晨光茶社始末》,载《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 (第四辑) 《济南市〈文化志〉资料专辑》,出版信息不详,第137页。

?老舍回国经历可见如下材料:《北京文化艺术大事纪要》记述“12月9日  老舍从美国返抵天津,两天后回到北京。”(编写组2003年编写,北京市文化局内部出版,第109页)甘海岚编撰《老舍年谱》记述“十二月十二日  在天津住两天后,乘车回到久别的故乡北京。因家属尚在重庆,暂住北京饭店,为时四个月。”(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238页)郝长海、吴怀斌编《老舍年谱》记述“12月12日,回到北京。”(黄山书社1988年,第108页)胡絜青《老舍和曲艺》回忆了老舍回到北京一个人入住北京饭店并进行曲艺创作的细节,载《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91页)。

?关于相声改进小组,《新民报》1950年1月并无任何报道记录,5个月后6月20日才在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一文提到创立时间为1月19日。或许1月时相声改进小组相较于其他行业组织如曲艺公会尚在襁褓之中,未大肆宣传。

?孙玉奎《老舍与相声》,载《曲艺》1999年第3期。

?罗荣寿《相声表演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98页。《新民报》1950年1月21日刊登了一则消息《侯一尘等座谈怎样改进旧相声》,“北京市曲艺界、相声艺人侯一尘、侯宝林、常宝堃等三十余人,昨天开小组讨论会,研究怎样改造旧相声,和创造新相声。……”当与罗荣寿所说一致。只是这次小组讨论会是周五(1月20日),与罗荣寿说的周四略有出入。

?参见孙玉奎《老舍与相声》 (载《曲艺》1999年第3期)、任笑海采访等文章材料。

?参见倪锺之《中国相声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37页)。

?有些材料记载相声艺人拜访老舍是下榻北京饭店次日。此说与《老舍年谱》引1950年1月23日《新民报》所记1月21日,时间相距甚远。特查阅《新民报》和《老舍全集》老舍日记“1月21日  相声侯一尘等来,讨论改造相声方法。”所記时日无误,且确为小组成立后拜访老舍,以正业界旧说之讹。在拜访人员中,刘德志见于艺人口述而非报端。但于连仲的口述提供了细节证明,“侯一尘就打听到老舍由美国回来了,就去了,当时有11位啊,侯宝林、孙玉奎、刘德志……人家老舍就认识刘德志,其他都不认识。因为他小时候‘焦溜相声’红极一时,人家上地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多钟去的,也就演两个小时,这几天的挑费就够了。……侯宝林‘抄早’就在人家地上抄。”“老舍说别改行啊,我从小就听你的相声,我先趟趟路子,你们把有一个这个庙那个庙的那个,还有这个菜那个菜的那个(给我),孙玉奎把这个抄了给他送去了。送去了他就改了,很快《菜单子》就改成了《维生素》。”该材料由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

?3月5日的说法,见孙玉奎《老舍与相声》一文,“3月5日,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在前门外大礼纱帽胡同新华游艺社演出。”载《曲艺》1999年第3期。但《新民报》3月2日已有详细的演出信息。

?孙玉奎带领青年艺人于世德、赵春田、于春藻、于连仲、方笑文、阿双全、任笑海、李宝珊、赵连升、黄德义(即黄铁良)、王学义、贾振良、孙宝奎等以“相声改进小组”名义在该场所演出,特邀汤金澄、孙寿斋、王世臣、赵玉贵、于俊波、黄鹤来等助演。演出时日不长,或为锤炼技艺、检验改编作品之用。

?常宝霆1950年9月由京到津,参见贾立青编著《骆玉笙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相声大会在凤凰厅演出60天,参见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2页)。陈涌泉1951年11月15日进入改进小组,并在崇文门外巾帽胡同群众游艺社参加演出,参见陈涌泉口述、蒋慧明整理《清门后人——相声名家陈涌泉艺术自传》(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61页)。

?小组口述记录的传统相声不止《特刊》所列,计划弄“50至80段旧相声,由大家力量把它添全,一一地写出来再研究它、改造它。”(徐琮《相声艺人研究业务  成立改进小组  昨举行第十次研讨会》,载《新民报》1950年3月31日)“谈曲说艺清平客”(梁彦)微博刊载其收藏的相声改进小组艺人口述、专人记录的相声文本24段。该材料用北京市文联稿纸记录,每段相声分别装订成册。“封皮封底损伤较重,但内文基本完整。”计有:《对春联》 《酒令》 《八大吉祥》 《菜单子》 《空城计》 (即《忘词》),高德亮《酒迷》,汤金城《八大改行》,赵霭如、汤金城《五行诗》,赵春田、于世德《书迷》《打灯谜》 《买竹竿》 《学说话》 《老老年》,于连仲、王学义《五红图》,罗荣寿、李桂山《卖布头》 《拴娃娃》 《闹公堂》 (罗荣寿抄录),王世臣、赵玉贵《学聋哑》 《拉洋片》 《朱夫子》 《闹公堂》 (李宝岩记录),佟大方《无鬼论》  《失街亭》 (又名《站门》),于春藻、赵世忠《绕口令》。

?据侯宝林记述,老舍为相声改进小组写了20多段相声,参见《新相声的奠基人——老舍先生》,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6页)。但舒济主编《老舍文学词典》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作品编·曲艺卷”中未见相声改进小组时期老舍其他相声作品,相关的太平歌词作品只有《中苏同盟》 《开国纪念一周年》 《庆祝“七一”》。

?《思想改造》系孙玉奎根据传统相声《洋药方》改编,1950年5月1日已经由全长保、高德亮表演,推测这段相声改编时间当在1950年三四月间。另,在相声大会中,全长保、孙玉奎(5月11日)均表演《思想改造》。

?《自找罪受》改编时间不详,据孙玉奎在相声改进小组成立4个月的汇报,1950年五六月间尚未得到改编面世。参见孙玉奎《改进相声》,载《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大众书店1951年9月,第131页)。《自找罪受》系孙玉奎根据张寿臣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怯讲究》改编,后收入《西江月》等书籍。

?《美的研究》的作者被后世误记为侯宝林(参见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今从孙玉奎说修改,参见孙玉奎《改进相声》,载《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大众书店1951年9月,第131页)。

?1950年5月27日在《新民报》发表。

?1950年7月25日在《新民报》发表。

?1950年12月8日在《新民报》发表。

?《原子弹》1950年11月24日在《新民报》发表。与《新三字经》都是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偏重于传统作品“翻瓤子”,不同于另起炉灶者。

?《婚姻与迷信》首次上演的时间说法纷纭,侯宝林自己也出现记忆错误。在纪念侯宝林诞辰85周年的研讨会上,刘乃崇专文历数诸家误说。此外,亦有1949年春天说,孙玉奎也对1949年冬季侯宝林表演《婚姻与迷信》印象深刻,记入《老舍与相声》一文。这里采用刘乃崇说,即1949年6月13日为首演日。刘文初题《相声攀登  永怀侯公》,由刘乃崇、蒋健兰夫妇联合署名,未收入《侯宝林相声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该文第一部分以《侯宝林与新相声》为题收入侯錱编《七嘴八舌侯家事儿》(中华书局2008年,“6月13日说”见第123—124页),署名刘乃崇。

?相声改进小组成立四个月(1950年五六月间)孙玉奎统计的改编创作相声(含数来宝、太平歌词)18段。参见孙玉奎《改进相声》,载《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大众书店1951年9月,第131页),其时席香远参加改进小组不久。在天津艺人参加改进小组相声大会之前,改编创作的相声数目是20多段,参见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1951年1月《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特刊》出版时,这类节目统计为30多段。

后世研究人员引用上述材料时,没有把数来宝(如高凤山《黑姑娘》)、太平歌词(常连安《新拴娃娃》)统计进来,参见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4—125页)。

?参见“维生素”“假博士”词条(载《相声大词典》,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252页、第251页),又据舒济整理《老舍曲艺作品目录》(载《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98页),据舒济主编《老舍文学词典》“作品编·曲艺卷”(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40—344页)。

?《对对子》老舍改编创作时间不详,据孙玉奎《改进相声》一文推测,应在1950年6月后改编,包括《两条路线》在内的5段相声在相声改进小组成立4个月内均由完成改编创作。

?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

?据于连仲介绍,新华游艺社在小李纱帽胡同一个缝纫社的二楼,没有后台,艺人就在台下候场,台下容纳100多人。每天中午12点左右开始,晚上10点半、11点半结束。“有一顿饭得在那儿吃啊,就带着窝头,干饽饽辣饼子什么的,喝点茶水吃点咸菜就是一顿”,有时候家里没剩饭不带,就到外边饭馆叫个炒疙瘩,寻一块酱萝卜。年轻艺人“赶上饭点了上台使活,或者帮忙打钱,那是练兵嘛。”挣钱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零打钱制度,一段一收钱不卖票。分钱采用的也是传统的分份儿制度,侯宝林等拿到一个半份儿,学徒的拿零钱,当作“点心钱”。那时4000块钱(折合0.4元)可以买一两好茶叶。“后来游艺社生意太好了,外面站队了,怎么办呢,就到鲜鱼口的迎秋去了。”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关于在新华游艺社零打钱,侯宝林也有生动记述。参见《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0—131页)。

?参见《新民报》1950年3月以来的娱乐广告。《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中“新华”(误作“华新”)从3月到5月的演出次数为180次,也是按照90天、日均2次计算的。

?参见1950年3月24日起《新民报》关于迎秋剧茶社的广告,侯宝林名字周围有“时代口技”宣传语。关于迎秋剧茶社的位置,广告中加有“中国电影院□隔壁”字样。

?参见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另据《新民报》1950年4月(15日)至6月(20日)2个月每日广告,相声大会可知演出日期者如下:4月15日周六(长安戏院)、4月23日周日(长安戏院)、5月1日周一(大众剧场)、5月8日周一(长安戏院)、5月9日周二(大众剧场)、5月10日周三(吉祥戏院)、5月29日周一(吉祥戏院)、6月1日周五(吉祥戏院)、6月3日(长安戏院,新相声示范演出大会),计有9次。

?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

?参见《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载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3页)。

?参见孙玉奎《老舍与相声》(载《曲艺》1999年第3期)。

?参见贾立青编《天津曲艺大事记——中国曲艺志天津卷资料选编》(中国曲艺志天津卷编辑部1998年出版)。作品发表时原文说名字用的是《改编文章会》,从名字差异能够看出艺人在考虑两个城市对新相声的接受程度。

?参见《假博士》文后注,载《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12页)。

?参见“假博士(改编《文章会》)”词条,载舒济主编《老舍文学词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43页)。

?于连仲记述是常宝霆首演《假博士》。他在《不断革新的艺术家常宝霆》记述“而常宝霆先生又是第一个自告奋勇,实验上演了老舍先生的《贾博士》”,见《情系舞台七十五载——贺常宝霆先生艺术生涯》(非正式出版,第8页)。此回忆当有误,目前没有节目单可佐证于连仲说。常宝霆1950年9月之前一直在北京演出,也参加大型场所的相声大会。如果常宝霆上演《假博士》,也是在他惯常演出的至少容纳400人的王府井凤凰厅。孙玉奎从“压活”到4月13日在长安戏院公演尚需时日,常宝霆的所谓首演当在更早,甚至是在1月底或2月初。新节目的公演机会很为难得,以侯宝林等艺人的谨慎态度看,没有把握的节目不会上演。而以传统相声功底而论,常宝霆明显强于孙玉奎。4月15日公演时,孙玉奎表演《假博士》,常宝霆表演40年代就不断上演的常氏相声代表作《影迷离婚记》,与其说两人同时锤炼新节目《假博士》而选择让舞台表现力弱的孙玉奎上演,不如说常宝霆此时还没有接触这段相声。以常宝霆的舞台风格论并从其艺术生涯来看,他并不排斥新节目上演,所以常宝霆《假博士》处女秀或在1950年四五月间,而在6月3日长安戏院公演。

?《相声世家的“三蘑菇”——记著名相声演员常宝霆》记述“1950年,他参加了天津的红风曲艺社,上演了老舍先生创作的《假博士》,孙玉奎创作的《思想改造》,常宝堃的《新灯谜》”,见张跃铭《中国十二笑星》(春秋出版社1988年,第45—46页)。红风曲艺社1950年8月1日成立,以燕乐戏院为阵地,但艺人多不是固定的,在不同戏院赶场。常宝霆9月24日开始在天津演出(参见贾立青编著《骆玉笙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1—335页)。据此推测,他在红风曲艺社演出并上演《假博士》当在1950年9月之后。作为从北京回到天津又演过《假博士》的著名艺人,常宝霆可能是在天津首演《假博士》者。

《新民报》广告对于小型场所一般不刊登节目名称,侯宝林在迎秋剧茶社表演《一贯道》的消息于4月11日登出,可见自己新创的节目在侯宝林心中的重视程度。或者可以推测,1950年4月16日是侯宝林首演《一贯道》的时间。据侯宝林说,《一贯道》“是1950年配合取缔反动会道门儿‘一贯道’写的,孙玉奎同志写的底稿,我修改。起初我给起名叫《欺骗》,后来干脆就叫《一贯道》”,见《我最早写的两个段子——〈婚姻与迷信〉和〈一贯道〉》,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这一次,侯宝林并没有上演新作,而是选择传统节目《闹公堂》,以充分发挥他在学唱方面的天分,他又与郭启儒、常宝霆表演《字象》。

参见《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98页。

关于1950年大型场所相声上座率情况,目前只看到侯宝林的细致描述。他在《难忘的四场演出》(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2—134页)谈到最初在长安戏院、吉祥戏院尽管有天气因素影响,仍然满座。虽然从1950年4月到9月,侯宝林、高德明、常宝霆、马三立、王世臣等著名艺人领衔,持续在大型场所每周上演相声大会并在七八月间的暑期加大密度,但上座率是否持续乐观并不一定。据《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载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3页)统计,7月至10月中旬,各戏院总计演出次数30次,观众数目12000人。暂不管观众数目是否按照卖票数计算,场均按照400人(12000人次/30次)計算,长安戏院可容纳1317人,大众戏院剧场容纳1224人,400人仅占容纳人数1/3多。虽然没有4月至6月大型场所观众数目的统计,但应该相差无几,均数不会有大浮动,即在大型场所的观演人数3—4成。长安戏院、大众戏院剧场容纳人数见柯小卫《当代北京剧场影院史话》(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间引自《北京志·文化艺术卷·群众文化志、图书馆志、文化艺术管理志》(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416页)。

相声业内都知道侯宝林、罗荣寿隐忧天气一事,侯宝林是亲历者,在《难忘的四场演出》(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2—134页)描述了细节。

参见《新民报》1950年4月30日娱乐广告。

《豆腐房》即《猪吃豆腐》,参见《中国曲艺志·北京卷》(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211页)。

一直到1950年7月,高德明还在迎秋剧茶社作艺。《新民报》1950年5月5日,登载高德明回到北京接替侯宝林在迎秋作艺。

从高德明《谈相声表演的“火候”》(载《曲艺》1958年第2期)一文可知,《朋友谱》和《托妻献子》的“底”一样。后据《中国曲艺志·北京卷》(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199页)得知,《朋友谱》即《托妻献子》。

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于连仲回忆“等到感觉很和谐了,沟通了,有共鸣了,上外地演出去,头一站天津。天津劝业场楼上,……我们住后台,老演员住旅馆,在那儿是3场吧,轰动了”。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据贾立青编《天津曲艺大事记——中国曲艺志天津卷资料选编》记载,侯宝林特约常宝堃为舞台监督。以常宝堃在天津相声界的知名度,侯宝林对扩大影响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侯宝林《到天津去巡回演出》(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4页)一文所谈开演前常宝堃一一介绍北京前来的艺人,可为辅证。《选编》所记艺人没有高德明,2019年3月看到这则材料时以为漏记,8月修改本文再次梳理《新民报》时明确并非《选编》之误,留下高德明在京看家,编者自然看不到。

参见《新民报》1950年5月31日“新华游艺社”演出广告。“全体演员由津载誉荣归,本月廿九日仍在本社。日夜演出,加强阵容,艺术改进。请观众早临,以免向隅。”

参见徐琮《组织学习提高文化  相声在改进中  最近一次的新相声大会起了示范作用很受欢迎》,载《新民报》1950年6月4日。另,第一届曲艺节为1949年5月15日举行。

《曲艺界昨天欢聚一堂  首都庆祝曲艺节  首长们鼓励大家开展新曲艺》,载《新民报》1950年6月4日。

徐琮《组织学习提高文化  相声在改进中  最近一次的新相声大会起了示范作用很受欢迎》,载《新民报》1950年6月4日。

《中国曲艺志·天津卷》“大事年表”(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35頁)碰巧记录了这次天津之行:所谓献旗是以侯宝林、常宝堃为首“两地演员互赠锦旗”“在南市群英戏院举行联欢大会”。6月25日是由天津曲艺公会发起的救济失业工人义演,京津曲艺界“与沈阳艺协启明魔术团、中华马戏团的演员们联合同台演出。”相声艺人有小蘑菇、侯宝林、郭荣启。北京的13人中似乎只有侯宝林一人参加,并没有侯宝林的搭档郭启儒,这与下文提到6月25日郭启儒在北京迎秋剧茶社为高德明捧哏《老老年》似乎是吻合的。

查阅《骆玉笙年谱》,1950年6月天津小梨园、大观园的艺人名单没有王世臣、马三立。对二人去向的推测经过后来查阅《新民报》1950年七八月间每日广告得到证实。

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

1951年4月5日,高桂清来天津向杨少奎、尹寿山等学新相声。参见《中国曲艺志·天津卷》“大事年表”(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37页)。

《中国曲艺志·新疆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曲艺组”词条(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487页)记载,1951年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曲艺组曾请高德明来疆说相声,与辛宝珊、王长林等演出,未提时日。

《中国曲艺志·新疆卷》“相声”词条(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64、487页)记述:辛宝珊(1934—?)11岁拜师绪得贵,1951年参军来新疆中北部昌吉的呼图壁县(乌鲁木齐西边68公里),先和王长林(1932—2001)搭档,1958年王长林离开新疆又与王小山(1932?—)搭档。辛宝珊“曾于北京和内地各省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参加侯宝林领导的相声革新创作小组。1951年参军到(二十二兵团)九军京剧团”。相声革新创作小组即相声改进小组。这与《新民报》记述基本相符,1950年11月11日辛宝珊还在北京演出。

据王长林女儿在微信公众号记述:“建国后,父亲支援边疆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王震和张忠瀚的部队文工团参军,与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堂弟马最良和相声界老前辈高德明成为忘年交。”另班松林《艺苑生涯六十年》有高德明1949年到疆的说法,待考。

(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责任编辑/马瑜)

作者:于嘉

第3篇:从报道事迹到关注人心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创作的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获得第三届亚广联气候变化和减灾奖最佳人文故事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参评此奖。亚广联气候变化和减灾奖评选下设“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广播电视各设一个最佳节目奖,另设最佳人文故事奖和最具潜力制作人奖。本文主要从双线叙事、慎用电影音响、关注人物心灵、采访素材再运用等方面分享创作感悟。

【关键词】双线叙事 事迹 心灵 人文 采访素材再运用

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通过唐山大地震孤儿田金芳的经历,呈现受灾、救援、重建(物质重建与心理重建)的过程,揭示自然灾害对人的深刻影响。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正在唐山工人医院住院的15岁女孩田金芳被埋在废墟里。两天后,一位军人徒手把她救出并把军帽戴到她流血的头上。地震夺走了她的父母和她5个兄弟姐妹,只留下她和7岁的弟弟。此后40年里,田金芳工作上接了妈妈的班,生活中抚养着弟弟;后来她结婚生子,本想就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谁知又遭遇癌症。40年来,每年的7月28日她都要到埋葬了家人的地方“独自站一会儿”;40年来,她一直都想着找到救她的军人,把军帽还给他。为此,她经常去军营,为战士洗衣做饭,认了70多个孤儿及单亲家庭的“兵儿子”。战士一开始称她小妹妹,后来是田大姐、田妈妈。田金芳在寻找军帽主人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心,回报当年的救命之恩,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大难不死”的意义,找到自我的社会定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心中有玫瑰》是在2016年7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以下简称央广)中国之声早间节目《新闻纵横》播出的广播特写《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基础上再创作的,于2018年1月13日在夜间节目《千里共良宵》中播出。节目播出前主持人有这样一段话:“听众朋友,我的同事肖源告诉我,这几天他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时采访的一位阿姨——田金芳,应邀到央视录春节节目。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田金芳,这位唐山大地震的孤儿,10年前也在震中映秀当志愿者。40多年来,这位地震的幸存者,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她在我们记者的话筒里也留下了对40多年经历的描述和感悟,现在就请您收听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听她的内心独白和从心底流出来的歌。”

本文主要从编辑环节与您分享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的创作感悟。

双线叙事,拓展灾难纪念报道的空间

双线叙事,是一种写作或叙事手法,是指在作品中,或者是一人两事,或是两人一事,每条线索都串起若干个细节单元,既可以平行展开、殊途同归,又可以交叉重叠、相互衬托,用景物或事物来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做映照。这样的叙事手法,编排得当则为作品增色;但若编排失调,容易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

虚拟与现实的双线叙事,是《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的最大亮点,《心中有玫瑰》沿用了这一叙事手法:以电影《唐山大地震》为虚拟叙事线,以地震孤儿田金芳的经历为现实叙事线,以震时场景、震时救援、震后重建为叙事走向,穿插运用电影同期声与主人公对事件的回述,在虚拟与真实之间切换对接,将电影音响与主人公的真实经历有机串联,过渡自然,可聽性强。

整个节目中,这种虚拟线与现实线的交叉叙述共有7处。如何让两种叙事音响有机融合,避免貌合神离的可能,关键在于找到叙事节点的勾连。比如:

【敲击石板声(电影《唐山大地震》音响)

元妮:都救啊……

路人甲:元妮啊,你看这小子都没声啦,你快去抱着孩子上唐山机场吧,再晚就来不及啦,快去吧……

旁白:15岁的田金芳,带着7岁的弟弟,跟着人流,走到了飞机场。

以电影叙事的音响“送幸存者去唐山机场”,勾连现实叙事中主人公的实际遭遇,而“唐山机场”正是二者联系的关键词。再比如:

【方达:七六年地震,把我妈这辈子全都毁了。(电影《唐山大地震》音响)

旁白:每年的7月28日,田金芳必定要去一个地方,独自站一会儿。

【脚步声

田金芳:这就是我们家(原来的地方),这个电线杆子还在。我妈特勤快,每天扫得特干净。(火车通过声)每天晚上听着火车长大的,你看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火车、听到这个声音,感觉都特别亲切。这里,就是曾经埋我们家人的地方。

以电影中唐山人在汶川地震救援时说的一段话,勾连现实叙事当中主人公的故地重返,“房子”是联系二者的钥匙。而主人公一句“这就是曾经埋我们家人的地方”,在家庭蒙难40年后,不急不慢、平静如水地讲出来,令人唏嘘。

这种双线叙事手法得以成功,首先得益于有《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其次是主人公田金芳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二者缺一不可。电影音响弥补了40年前唐山大地震没有声音记录的遗憾,田金芳特色鲜明的回忆极富画面感,虚实相映,最大限度地还原了40年前的那场地震,给听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让听众感同身受,使得报道更立体、更丰富。

新闻报道,让虚拟叙事为现实叙事服务

《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是以虚拟线即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震时场景开头,而《心中有玫瑰》是以现实线即主人公在唐山地震纪念墙祭奠妈妈的场景开头。《心中有玫瑰》从唐山地震纪念墙前孩子的对话切入,出记者旁白,然后是主人公在地震墙上寻找妈妈和亲人的名字……这一组音响,就像电影镜头,从远景地震纪念墙,到中景纪念墙上的人名,再到近景田金芳,将听众迅速带进现实人物对40年前那场大地震的感慨之中,然后接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震时场景,再把听众从现实带入历史。

这样编辑的原因是:广播特写是一种新闻体裁,以现实场景开头,更为真实。虚拟的叙事线一定要为现实的叙事线服务,要让虚拟叙事线处于配角地位,起补充和陪衬作用:弥补现实叙事的缺失,营造现实叙事的氛围,增加现实叙事的感染力。虚拟的叙事线中的电影音响很有艺术震撼力,但在新闻报道中一定要有节制地使用,否则,就会影响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而真实,是广播特写(也是新闻作品)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绝对不能为了增强作品的可听性而影响甚至削弱作品的真实性。

《心中有玫瑰》对电影《唐山大地震》音响、音乐的使用非常克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作品的客观、真实。首先,保证现实叙事占主导地位;其次,无论电影里的音响音乐有多么完美,可以不用的坚决不用,必要时才有节制地使用。

关照现实,关注心灵,彰显人文情怀

灾难纪念日报道要想做好,并不容易。一篇相对成功的灾难纪念日报道,离不开对历史与当下的关照,更离不开人文关怀。2016年7月,在制作《紀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报道之初,作者就清醒地意识到:不能悲情、不能煽情,要注重历史与当下的深切关照,要克制地还原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主要呈现受过大灾大难的唐山人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一理念在《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中呈现得还比较表面,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团队的专业讨论,创作理念越来越清晰,导致这两个同一题材的广播特写呈现出不一样的主题:前者重在物质家园的重建,后者更注重心灵家园的重建;前者局限在对主人公田金芳拥军事迹的宣传,后者则更深入地进入田金芳的内心,寻找她拥军的行为逻辑和心理逻辑,揭示她拥军其实就是心理重建的过程,是在寻找适合她自己的方式重新确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到《心中有玫瑰》,不只是标题的变化,实质是主题的改变和提升。从一个感恩、报恩的故事转为展示不幸中的人心理重建、信心重塑的过程,展示了个人心灵成长与社会角色成功确立的因果关联。而这样一个主题的转变和提升,让节目有了更深的人文内涵,关照到更多的现实存在,打动了更多的普通人,给更广泛的受众以启示。

《心中有玫瑰》的结尾在田金芳的独白中混出她清唱的歌曲《心中的玫瑰》,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歌,既展示了主人公田金芳历经磨难依然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又隐含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个体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怀,契合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中华传统美德。而且这支广为流传的优美深情的电影插曲,营造了温暖的氛围,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为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提升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要重视对采访素材的再运用。广播记者要珍视采访中曾经打动你的人和事,建立自己的音响库,积累资源,提升自己的议题设置能力,创造条件、抓住时机、制作精品。有时候,由于时效要求,也许那些打动你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你虽有意但并没有机会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没关系,先按要求报道出去,然后再沉淀、回味、思考,你总能找到或遇到一个契机再呈现。新闻是易碎品,也可以是艺术品。广播是时间的媒体,受众对于不同时段播出的新闻节目有不同的收听需求。广播记者可以依据这一规律,充分运用采访素材,创作出同一题材不同样态的作品,满足听众多层次、深层次的需求。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作者:肖源 李宏

第4篇:历史人物英雄事迹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老英雄郅顺义在生前所做的报告中回忆说:(1948年5月25日)隆化战斗中,突然,一座桥型碉堡的疯狂火力阻止了我们前进……董存瑞夹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董存瑞在距桥型碉堡十几米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的左腿负了伤,鲜血染红了军裤。他全然不顾这些,径直跑到了桥型碉堡下。我离他只有四五十米远,清清楚楚地看到他急得瞅瞅这,看看那。没有三角架了,炸药没地方放,他团团转,真是急人啊!这时,只见他愣了一下神,我理解他,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死攸关时刻,一种献身精神的表情。突然间,董存瑞猛地托着炸药包,就手拉下了导火索,顿时,炸药包冒起了白烟。我见到这个情景,惊呆了,这还了得,我就奔着董存瑞跑去,边跑边喊:“你放下,你放下……”董存瑞瞪着我喊:“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桥是炸断了,敌人的机枪也哑巴了,可我们的战友,却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打完仗部队就撤走了。董存瑞牺牲后,在爆破现场没留下任何遗物。

据史书记载,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早的故事

鲁迅从小就认真好学,上学从不迟到。可是有一次,鲁迅为了帮长期生病的父亲买药,结果上学迟到了,老师知道后非常地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

鲁迅十分伤心,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时时早,事事早。从此,这个早字不仅刻在了他的桌上,也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

以后,鲁迅每天早早起床,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每次背书,他都是第一个背出。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2、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4、映雪夜读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第5篇:人教版八上历史人物及事迹

1.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虎门销烟. 2. 关天培战死虎门炮台. 3.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4. 李秀成青浦大捷. 5.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美国人华尔. 6. 阿古柏侵占新疆. 7. 左宗棠收复新疆. 8. 曾纪泽出使俄国谈判,协助李鸿章收复伊犁. 9.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黄海大战以身殉国. 10.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反割台湾. 11.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为国捐躯. 12. 八卦山战役日本少将山根毙命. 13.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14. 英国海军总司令西摩尔进犯北京,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 15.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6. 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带光绪出逃。

17. 洋务派中央代表恭亲王奕,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8. 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 19. 康有为、梁启创办《万国公报》。

20. 谭嗣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成立兴中会,同盟会。 22. 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3. 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24.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5.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6. 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27.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28. 北伐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9. 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领导叶挺。

30. 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31.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2.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33.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34. 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35.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6. 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日。 37. 嫩江大桥之战抗日将领马占山。

38. 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39. 刘长春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40. 国民党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 41. 八路军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2. 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的白求恩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牺牲在中国。 43. 毛泽东、蒋介石重庆谈判。 44. 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 45. 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

46.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发起淮海战役。 47. 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48. 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49.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50.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51. 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魏源和严复。

52.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53. 魏源写成《天演论》。 54.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 55. 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 56. 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57.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58. 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屈原》。

59. 赵树理代表作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60. 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6篇:历史人物岳飞事迹介绍完整版

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的那个朝代是距今有好几百年的宋朝。他率领的“岳家军”精忠报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吧。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小岳飞在河南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诞生了。那时屋外房上上正好有一只大鸟盘旋飞过,岳飞的爸爸拍了拍脑门说: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像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岳飞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有一天,他在劳动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放牛娃手里拿根木棍在沙地上划着玩。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木棍能在沙地上画画,那就一定能写字。于是就央求妈妈教他认字、写字,他用细柳棍儿在沙土上学了好多知识,字也练得很漂亮。岳飞非常好学,常常看书到深夜。他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他特别喜爱看打仗的书,立志长大以后做一名大将军,率领军队保家卫国。

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爷爷,他的武艺十分高强,岳飞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爷爷练武学艺了。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周桐爷爷有一项绝招是射箭,可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教岳飞,却只让他头上顶一个小碗蹲马步,,一站就是半天。一连几个月下来,岳飞觉得什么都没学到,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周桐爷爷看出了他的心思,特意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长弓交到岳飞手上说:“你如果能拉开这张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飞一开始满不在乎,他使出全身的劲去拉那张弓,可怎么也拉不动,周桐爷爷站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小岳飞明白了周桐爷爷的良苦用心,更加刻苦地练习基本功。经过了几年的训练,小岳飞长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小伙子,不仅能很轻松地拉弓向射箭,而且射出去的箭百发百中。他能站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把一片柳树叶射中。

又过了几年,那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来攻打中原,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岳飞知道后非常着急,于是他准备离家参军、保卫国家。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飞的妈妈虽然很舍不得他,但仍就深明大义,道是没有国哪来的家。她取来针和墨盒,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目的是为了让儿子要记住以国家为重,为祖国效忠。孝顺的岳飞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后来就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部队——“岳家军”。由于岳飞身先士卒,言出必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所以“岳家军”的士兵都能严格遵守纪律,英勇抗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由于岳飞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后来为封为了大将军。“岳家军”所到之处都能受到百姓的欢迎,他们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兵的将领中有个叫金兀术的人, 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人,打仗时他常用铁链把许多马链上,后面跟着很多用铁甲包成的车,用这些办法攻打宋朝的军队,他的这种战术就被称为“铁拐马”。岳飞为了对付金兀术的“铁拐马”,几天都没有睡着觉。后来他想到在打仗的时候用竹杆缠上镰刀勾马的小腿、这样“铁拐马”就成了“拐马”了。金兀术的诡计被识破,他率领的十万大军很快被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都狼狈撤逃。岳飞凭着他的胆识、智慧和谋略,带着岳家军打了好几次胜仗,一口气收复了多块失地。可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却因为担心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也就是他的哥哥,而他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就积极主张议和,他和奸臣秦桧勾结,连发十二道金牌,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把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岳飞临死前仰天长叹“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历史能给他洗刷怨屈,还他公正,他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就这样一代英雄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为人敬仰,值得学习。他还留下了以《满江红》为代表的文学佳作,和他的故事一起代代流传了下来。如今历史也已像岳飞盼望的那样还他公正和清白。现在有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建造了纪念岳飞的庙宇,被称为岳王庙,岳飞的雕像英武挺拔地站立着受到人们的祭拜和瞻仰。而秦桧呢?则成了千古罪人,在杭州的岳王庙前,有一个垂头丧气的跪着石头人,常常遭人唾弃,那就是秦桧。

同学们,我们故事讲完了,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学好本领、强体健身,像岳飞那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第7篇:先进人物事迹

奉献奏响生命之歌真诚温暖和谐社会

个人简介:

郑斌斌,女,中共党员,1989年5月5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现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贸系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方向)本科班的学生。

先进事迹:

一、她是一名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的优秀党员

思想进步,她是一名忠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中共党员。2008年5月,还是高中生的郑斌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平日的里,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且将这些理论与平日的实践结合,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生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入学军训中表现突出,并获得“军训标兵”称号,她积极上进,主动承担起班长的重任,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帮助组织先后培养了60名入党积极分子,30名学生党员。 2010年9月,学院推荐他参加了辽宁省第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与全省七十二所高校主席一同接受知识的洗礼与能力的考验,这让她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实际行动上主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自觉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她是一名无私奉献、播撒阳光的青年志愿者

她充满爱心,是尊老爱幼的大学生道德典范。入学三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她每月都会带领协会的志愿者去旅顺敬老院做志愿服务。每学年伊始,她会组织以“爱老敬老”为主题的关怀演出,演出节目都由她精心安排,,为旅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无穷的欢乐,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敬老院的经典活动。可以说文艺演出拉开了每学期的志愿服务的序幕,每月末她都会到敬老院去,给那里的老人送去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带老奶奶散布,将爱的曙光撒向敬老院的每个角落。

她还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每年参加大连市献血者国际徒步大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她时刻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关心国家大事,在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抗灾活动中,她积极参加省市各级救援工作,组织捐款万余元;每到每年3月15日,她都组织节目,带领同学们参加旅顺消费者晚会,得到旅顺环保局领导一致好评。

她热爱生活,是一名播洒阳光的心灵使者。作为大学生心理协会理事长,她协助学院心理教育发展中心的老师们开展了团体心理训练工作坊,担当小导期间带领新生进行团体培训活动,她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成为了学院学生心理团训师,成功开展多场团训活动,为心理健康的普及和宣传,为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她是一名注重创新、敢于担当的学生干部

入校以来,她就选择进入学院学生会,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在200

9、2010级新生报到期间,她担任新生辅导员一职。新生军训期间,她更是忙前忙后,对新生进行督导,解决新生入学问题,直到很晚才能回寝室休息,最后她带领的班级获得了军训“优秀班集体”称号。在担任体育部部长时,每天早上6:30出早操,风雨无阻。课余时间带领干事打扫学院体育场卫生,秋天她细心地扫起落在足球场地的落叶,冬天不顾刺骨的寒风进行扫雪,她从不叫苦叫累,总是抢在前面干。临近运动会她都安排详细的训练计划,带领运动员刻苦训练,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自己还曾代表学院参加辽宁省大学生运动会,并获得省优秀运动员称号;参加大连市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了两块金牌的佳绩,代表学院参加大连市女篮比赛,作为队长的她带领队员们奋勇拼搏,最终获得大连市女篮冠军。

在学院学生会主席、系学生会主席等岗位上,她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认真负责学生会的日常工作事务,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工作潜力。积极组织了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团体训练等创新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作为班长,她充分发挥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优秀班级团队。班级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团支部”、“辽宁省优秀班级”。

四、她是一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秀青年

她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早在她6岁时离异,她一直跟着奶奶相依为命,过着拮据的生活。颠簸的命运、人间的离合使她过早立事,学会了独立,养成了生活俭朴、乐于助人的品德。从小到大,斌斌都会利用放假的时间来打工赚钱,帮家里分担生活的困难,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是她还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社区义务服务,社区里的扫雪任务她全部承担下来,利用课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从不求回报。因此在2008年她被社区推选,成为辽宁省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提名。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了大学校园。学院的“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大大地减轻了她学习、生活的压力,身边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她莫大的帮助,自立、自强、勇于奋进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她的骨子里,画出了她人生的又一条起跑线。在生活方面,郑斌斌同学也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所在寝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学生党员优秀寝室。她历来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抱负、有责任的青年。

她勤俭刻苦、善于剖析自我并积极进取,在困难面前不畏缩不逃跑。以组织策划能力见长,热爱文学亦不乏理性思维,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在保证优异成绩的同时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积极参加学院和社会的各种文化、科技、实践、公益活动;深受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她身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不怕吃苦、奋勇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学院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高贵品格。这朵微笑着的铿锵玫瑰在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美丽校园静静绽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阳光总在风雨后,苦尽才能甘甜来。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我们都要慢慢的长大成人。在未来的生活中,郑斌斌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美好的明天。即使遇到更大的困难,她也不会停止奋进的脚步,还是要继续前行,她将用青春的活力,用不屈的精神奏出辉煌的青春乐章!

第8篇:感动人物事迹

在人流如潮的妇女儿童医院,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位女大夫,她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地为你提供服务,解除你的痛苦,为你指明治疗的方向。她时常放弃休息,在医院里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这就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吴大夫。

吴大夫,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我院已经工作了12年。在这12年里,她取得了很多的荣誉。2004年,她曾被评为“市卫生局优秀团员、妇女儿童医院优秀团员”。2007年,获得妇女儿童医院“医德医风知识竞赛” 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妇女儿童医院 四星级标兵。2010年,被评为妇女儿童医院 五星级标兵、2010年,她被评为了我院唯一的一位“医保好医生”。她曾多次代表我院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竞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在这些荣誉面前,吴大夫并没有骄傲,她始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上夜班、下夜班不能回家休息已成为家常便饭。孩子一看见妈妈回家,便会紧紧地依偎在妈妈怀里,轻轻地说“妈妈,不去上班吧„„”。常常加班,吴大夫终于病了,发烧、咳嗽、嗓子疼、甲状腺肿大了,经过检查被诊断为甲状腺炎。她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即便是生病了也坚持工作。这种工作的态度深深地感动着大家。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褪了颜色,反而在实践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还记得,在全院培训学习心肺复苏时,吴大夫是全院动作最标准的大夫。作为示教的老师,她多次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地为全院各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示着心肺复苏,并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尽管每一次她都累得满头大汗,当看到大家能标准地完成心肺复苏,吴大夫脸上露出了满意地笑容。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还记得那个紧张的夜晚,凌晨1点多,我院急诊收入一个宫外孕、大出血、休克、生命垂危的患者;吴大夫一得知消息、立即投入抢救中。经过紧急手术和抢救,吴大夫再一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事后,患者家属却投诉吴大夫,说她不注意形象,穿着拖鞋出来参加抢救。吴大夫没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无闻地继续工作着。依旧以微笑面对每一位患者。以身作则地告诉我们每一个年轻的大夫什么叫做“医者父母心”。她急步于病房间、手术室、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她真正是一位人民心中的好医生!

第9篇:英雄人物事迹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为了激励他报效祖国,在他的脊背上刺下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后来岳飞参加了抗击金兵的队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在河南的朱仙镇,岳飞率兵大败金兵的“拐子连环马”,大大挫败了敌人的锐气,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文天祥,南宋抗击蒙古的名将,后兵败被俘,敌人多次劝降,文天祥拒不投降。并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后来,文天祥英勇就义。他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一次,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又过了几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史称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郑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林则徐(1785—1850年),汉族福建福州人。早年家境贫寒,在为官40年中,他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陈嘉庚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陈嘉庚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他在家乡集美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杨靖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几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士兵。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

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黄继光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董存瑞,1929年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钱学森,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准备回国,但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但钱学森还是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中国。并为祖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刘翔,中国田径(110米跨栏)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6年7月11日,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这是亚洲男子110米栏的选手迄今为止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也是亚洲男子110米栏的选手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上一篇:辅优补差工作总结下一篇:员工爱岗敬业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