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预防校园欺凌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校园安全预防校园欺凌

初中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策略

[摘 要]校园欺凌现象是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毒瘤,其致因众多,我们需要更多、更恰当的应对策略来提升校园管理的有效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严肃查处校园欺凌事件、建设家校共管网络、加大社会法制力量介入,都能够对校园欺凌形成有效围剿,为学生营造祥和、安静、和睦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初中;校园欺凌;预防;应对

[

校园欺凌事件不仅给学生带来损害,也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一定压力,作为学校,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坚决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学生打造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空间,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强化学校制度建设,实现家校合作,形成管理合力,从理念更新、制度建设、管控结合等方面寻找应对策略,以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品质。

一、更新观念,创建校园和谐

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是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根本举措,只有全体师生提高了认识,校园欺凌才会销声匿迹。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校园欺凌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因为很多学生对此重视不够,导致不少欺凌事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如果当事学生不主动揭发,这些欺凌事件很难被曝光。这无疑也给教师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初中生思想不成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性质认识不准确,也会助长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部分教师思想不够端正,不重视校园欺凌事件,也是导致校园欺凌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前提条件。

学校应推出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将校园欺凌内容融入教育活动之中,以提升教育效果。如开展以“拒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征文竞赛、班会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正面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和谐校园”主题演讲活动,让有相关经历的学生现身说法,特别是对具体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措施进行经验介绍,可以给其他学生以更多的启迪和幫助。教师也需要对主题活动进行针对性引导,对反制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集中传授,让学生都能够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促使学生提升自我防范意识。让学生参与“我为好人好事点赞”征文活动,有助于树立校园正气。发动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咏、会演等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传递正能量,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特别是参加集体竞赛活动,需要团队精诚合作,因此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内聚力,自然减少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学校将遏制校园欺凌宣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接受度更高,其教育效果更为突出。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是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学校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展开相关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自然能够获得较理想的管控效果。

2.推出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推出的主题教育活动,必须要针对学校管理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这样才能提升教育主题活动的作用。如邀请专家来学校做“反制校园欺凌 构建和谐校园”的专题报告,让专家对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性等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对如何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方法和对策进行针对性解析,并利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资料进行广泛的宣传,以便引起师生的高度关注。特别是通过对比讲解,让师生明白正确掌握遏制措施的重要性。专家利用大量图片、视频等信息展示,给师生的多种感官带来了冲击,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了见识,对校园欺凌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还给教职工带来了更多的思想触动,使其重视教育管理,这对遏制校园欺凌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明确了校园欺凌的性质和危害,自然不会去制造校园欺凌,遇到欺凌行为也会有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这样的专题活动,校园和谐气氛更浓了。专家进驻校园,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因为其讲解的案例丰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会更为大,学生从中获得的启迪和感悟也会更为直接而深刻。专家讲座引发学生情绪共鸣,这说明专家报告的教育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二、加强管控,健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强化管控力度,从制度上展开管理控制,势必给校园欺凌带来严重打击,给学生提供更多制度保护。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在校园欺凌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借助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关约束,还需要建立针对性更强的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体系。学校领导班子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分管德育和安全的领导要及时跟进,对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班主任展开针对性管理,责成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学校要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班主任会议上、家长会上,将校园欺凌作为一个专题进行集体讨论,以便达成管理共识。其次,要在班级内建立监督岗,让部分骨干学生承担监督任务,及时观察、发现、汇报校园欺凌事件,以便班主任及时调度处理,将校园欺凌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校园欺凌现象呈现了更多情况,其界定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人格侮辱、殴打辱骂,这无疑属于欺凌行为,长期语言攻击、联合孤立等,也属于欺凌现象。在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界定时,班主任需要遵循相关管理条例,也要做出合理的判断。特别是不能将学生之间的个别矛盾划归校园欺凌范围,这无疑属于小题大做了。学生之间需要正常的嬉戏,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不能将其界定为校园欺凌。

学校教育管理包括众多内容,在具体操作实践中会遇到多种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形成科学的管理意识,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在实践创新中总结一些经验,这对全面遏制校园欺凌有一定帮助。

2.严肃处理欺凌事件

严肃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可以树立反面典型,让更多学生引起关注,正确对待校园欺凌问题,自觉矫正自身行为。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我们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筛选,对比较典型的事件进行公开处理,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让学生家长或者派出所介入,并将这样的处理行动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宣传教育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如我校初二(2)班曾出现了一起严重的欺凌事件,四名男生在厕所内对一名男生进行羞辱,扒光其衣裤,对其进行人格侮辱。这件事曝光后,学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召集班主任和相关学生家长进行协商处理。几名参与欺凌的学生也被班主任和政教处进行隔离谈话教育。经过多方协调,学校对涉事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分别给予记过、警告、赔偿处理。学校对此事进行了全校通报,要求全体学生引起关注,勇敢对校园欺凌说“不”。

严肃处理学生中的欺凌事件,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处罚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不能走向極端。特别是偶发的欺凌事件,在具体处罚教育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客观原因,给学生以更多改过的机会。

三、形成合力,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管理合力,对构建和谐校园有决定性意义。作为学校,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自觉与学生家庭形成管理共识,引入社会法治力量,这样才能带来显著的管理效果。

1.建设家校共管网络

校园欺凌事件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些学生会与社会青年有联络,这样关涉的方面更多,其危害也更大。我们需要与学生家长达成管理共识,与家庭建立家校管网。学校教师和家长经常联系,这是确保家校管网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管网有了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这也给家校管理高效运行创造了条件。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展开互动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并共同协商管理对策,从而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效接轨,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有一位初二女生,性格很内向,有一段时间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班主任发现后,几次找其谈话,都没有了解到什么有价值的情况。后来班主任和其家长取得了联系,在家长反复做工作之后,终于发现了重要线索。原来,班级里有几个女生故意孤立这个女生,不准任何人与其交往。班主任了解了这个事情之后,从几个方向展开教育工作。首先是与犯错的几位女生分别进行谈话教育,从思想方向形成突破,让这些学生知道其行为的严重性。其次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广泛沟通,发动更多家长参与到实际讨论活动中,并吸收更多学生进入网络互动平台,与家长展开对话,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性展开开放性讨论。最后让涉事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逐渐达成一致认识,实现多方谅解,帮助学生完成思想蜕变。在班主任多方干预下,受害女生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家校共管,需要教师和家长展开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共商教育管理大计,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正能量。特别是网络互动平台的构建,给家校联系带来更多的便利,也为学校教育管理创造更多的发展契机。

2.加大社会法治力量介入

校园欺凌事件呈现多元化特征,有个别比较严重的事件,已经超出了一般学生矛盾的范畴,一旦形成社会治安案件,自然会引起当地法治部门的关注。为确保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与当地法治部门协作,对欺凌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对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学生给予必要的管制和教育。涉及社会方面的,学校也要积极追索,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如初三有一名男生在校门口被三名社会青年围殴,学校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报警。经过调查,这是一起校内学生和校外辍学青年相互勾结的治安事件。经鉴定,这名被打的男生,多处软组织受伤,视力受损,鉴定结果为轻伤。三名参与围殴的社会青年被拘留,并要求其承担被打学生的医药费。学校及时报警,派出所介入,将这起事件顺利解决,给更多学生带来了教育。

学校不姑息不纵容,对参与谋划欺凌事件的学生进行公开处理,就是要树立反面典型,让更多学生引以为戒。学校借助多方力量遏制校园欺凌事件,为学生提供更多保护措施,体现了人民的教育人民管的意识。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校园欺凌“零容忍”,校园欺凌现象便没有生存的土壤。

消除校园欺凌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管理,还需要家庭、社会多方力量的介入,以提升校园的和谐指数。校园欺凌现象呈现新情况,我们就需要有更多的应对策略,只要形成管理合力,就能够为校园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希望。

(责任编辑 柳 紫)

作者:覃春霞

第2篇:预防和惩治校园欺凌现象的刑事司法思考

摘 要:近几年,恶性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大众的深思。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保护未成年人是毋庸置疑的,而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的惩罚过于看重。甚至有些孩子会利用法律对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保护而实施犯罪行为。因此,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宽容而不能纵容。本文将在反思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凌;刑事司法制度;刑事责任年龄;矫正体系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一次次的震撼着大众的内心,其中校园欺凌事件更是触动着每一名家长的神经。面对一个个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熊孩子”,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我国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是否合适。

一、校园欺凌的概述

校园欺凌是一个广义概念,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2016年4月28日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言语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校园欺凌可分为五类,一是打架斗殴,打架斗殴是最常见的一种暴力行为,普遍存在于学校各处。二是敲诈勒索,敲诈勒索通常是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以恐吓的方式索要财物的行为。三是恃强凌弱,恃强凌弱主要是指学生一张家世、身体等方面的优势欺辱其他相对弱小学生的暴力行为。四是性暴力,性暴力属于严重暴力行为之一,不仅会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严重的是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以及精神上长期的伤害。五是凶杀案,凶杀案是严重暴力行为,影响极其恶劣,虽极少发生但近些年发生的概率有加大趋势。[1]

校园欺凌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残忍性,团体性以及报复性。在多起校园欺凌事件中都是二人以及二人以上的小团体实施暴力,且手段残暴,侮辱性极强,如扒衣、拍裸照、强迫下跪、打耳光等伤害性暴力行为。2015年美国南加州中国留学生凌虐案中的行为就包含了校园欺凌的典型行为。

校园欺凌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信息爆炸”时代,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不良信息增加,容易模仿、复制。第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存在问题。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因素都会使学生产生暴力行为;学校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教育,致使学生易产生暴力行为。第三,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出现校园欺凌时,学校采用的主要的管理手段是进行批评教育、写检讨、处分等方式,但这些管理手段的惩治力度不够,对学生没有約束力。最后,当代中国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制度均缺位。由于施暴者普遍未满十六周岁,刑事司法中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而不满十四周岁的施暴者更无法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未成年施暴者“有恃无恐”,而校园欺凌行为也因此得不到有效遏制。

二、校园欺凌的法律缺位

1.对施暴者追究刑事责任的缺位

当代中国校园欺凌刑事责任缺位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相关立法部门对学生暴力行为的主观恶性认识不足,相关部门认为校园欺凌只是少年的心理特征导致的易冲动而引发的打闹行为,学生之间存在冲突矛盾在所难免,因而立法部门对校园欺凌行为未实施刑事责任制约,造成了刑事责任的缺位。其次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较高,而未成年人的发育成熟较快,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了刑事责任的缺位。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强奸,贩毒,纵火,故意伤人致死致残等重要罪责的,且年满14 周岁未满16 周岁的才需要负刑事责任。简而言之,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即使故意杀人也是会受到法律保护的,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刑事责任的缺位具有严重的后果,致使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对被害者以法律全面保护的缺位

中国校园欺凌法律保护的缺位主要由于立法与执法部门对校园欺凌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导致的。比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律问题解释中就有明确规定,未满16周岁已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偶爾与幼女发生关系,情节较轻的不认为是犯罪,未满16周岁已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轻微暴力威胁索要财物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中国校园欺凌法律保护缺位的问题从这种突破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条件而对未成年人一味放纵的立法思路可窥见一斑。同时,立法者将校园欺凌行为看做一般暴力行为,忽视了校园欺凌对同样为未成年人的被害人的心理及精神的危害性。以延安多名高二女生威逼学妹并猥亵的事件为例,受害学生的身体伤害终将愈合,但造成的心理伤害可能长期难以修复。但是目前我国的立法司法机构,对未成年人最易受损且难以恢复的心理健康权益缺乏保护。[2]

3.矫正制度的缺位

我国对进入刑事审判程序而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通常是实施社区矫治,但因未设立专门的治理结构,也未划拨专门的治理经费,相关的机制尚未完善,社区对于未成年人罪犯的帮扶与监督流于形式,方法简单,并不能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而无法有效教育、矫正未成年施暴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治效果差强人意,部分未成年人出现重复违法犯罪行为,校园欺凌行为更屡禁不止。

三、校园欺凌法律缺位的应对措施

1.适当调整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十四周岁”的法定年龄,是1979年制定刑法时基于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确立的。经过近四十年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已不符合当前的社会现实。首先,根据专家测算,当代国人的发育比30年前至少提前了2到3年。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年龄与90年代相比提前了3-4岁,低龄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5%,未满14 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260%。也就是说,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已经成为未成年犯罪的多发主体,而法律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却缺乏约束力。而且,社会在不断发展,未成年人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了解一定的犯罪方法、手段,熟知刑法的性质功能及漏洞,甚至利用法律施暴的现象屡有发生。研究发现,一些少年凶徒由于知道法律对其缺乏约束力从而大胆施暴,一些学生在施暴时知道攻击不致命的部位,从而避免接受法律的惩治。(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笔者认为,可以将两种方法融合,依据恶意补足年龄理论,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这两种暴力程度极高的行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岁。年满12岁的人应当清楚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能够控制自身行为。如果其实施了故意伤人行为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具有严重的恶意,可以追究刑事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进行法律规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随意和不统一。同时,笔者认为不宜为未成年人设置弹性法律。如前所述,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未成年人强奸、抢劫行为的规定,在刑法总则已经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及存在相对不起诉制度的情况下,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以司法解释的行为排除,是对法律的扩大解释。

2.完善相关法制法规

配合调整刑事责任年龄应当实施一系列配套方案,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矫正体系。从立法规定和实施效果看,现阶段针对涉罪未成年人的责任方式存在不少缺陷。收容教养、行政拘留和各种刑罚等拘禁性处遇副作用严重,难于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社区矫正因为配套法规、措施的落后和缺乏有效监管,实施效果难以保障;工读教育已逐渐沦为一种形式;训诫、责令严加管教等缺乏实际的约束力或可操作性,难于发挥惩戒功能。 对于那些年龄、行为没有达到刑事或行政处罚标准的实施校园欺凌的未成年行为人,基本上等同于放任不管。总体而言,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还很不成熟。为确实落实未成年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实现对未成年行为人的真正保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丰富和完善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的教育矫正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媛.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6,(6).

[2]朱媛.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6,(6).

作者简介:

肖湘,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检察理论及实务。

作者:肖湘

第3篇: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效果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媒体会经常报道全国各地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事件令人震惊。这些暴力事件无疑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当然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应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防止学校欺凌的发生,使中职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天堂。

关键词:德育;预防;校园欺凌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校园欺凌中经常发生暴力事件,事件的过程令人震惊。这些带有暴力倾向的事件无疑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严重威胁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也削弱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成果,应该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1校园欺凌的定义

国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起源于北欧,挪威的Obis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个学生长时间反复欺凌一个或多个学生。英国政府將校园欺凌定义为在校园内故意造成伤害的持续、故意或重复的行为,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视为针对偶然事件的欺凌。台湾学者陈慈星对校园欺凌的定义是:为了达到特定违法行为的犯罪意图,对学生、教师、学校和校外闯入者进行暴力、破坏和侵犯生命、身体和财产的行为,旨在通过胁迫威胁的手段,压制受害者的反抗和意图。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副秘书长童立华认为,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对学生身体或精神的攻击。

校园欺凌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直接欺负是指被欺负者直接实施欺负,间接欺负是指被欺负者通过中介被排除在某个群体之外。

2防止校园欺凌的必要性

学校欺凌会对受欺负的学生产生心理阴影,惊慌失措,害怕学校被滥用,造成身心伤害。因为受到欺负,有些学生不得不住院。一些学生造成了精神障碍。有些同学性格变了,沉默不语,性格怪怪的。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还没有树立起充分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欺凌事件如果持续下去,不加以有效预防,就会扭曲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破坏对自己主动性和奋斗正确性的信念。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会在心理上感到压抑。学生的心理逐渐扭曲,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甚至是欺负别人以自豪的乐趣。过去,一些学生终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遏制学校欺凌日益增长的势头,尽量减少和防止学校欺凌现象的出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3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策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当代中职学生,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也影响中华民族能否在世界民族中壮大自己。因此,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探索和实施学校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防止学校欺凌行为的发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3.1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防止校园欺凌

“孟母三迁”是一个关于环境选择的著名故事。历史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化至关重要,学校应努力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例如,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士气的重要教育模式,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情绪、塑造学生美丽心灵和塑造正确世界观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使学校能够在校园走廊、楼梯台阶或室内走廊的两侧设计突出、谚语和艺术作品。还可以在校园一角设置适合教育需求的健康教育报纸、知识栏目、荣誉总数、黑板和书籍。总之:校园里的每棵树,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美丽的供给,美丽的香和美丽的教育。每天,学生们都生活在一个通过沉默促进健康心理,从而防止校园被支配的环境中。

3.2注重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防止渗透。

学校课程规定,课程应在提高道德、健康、精神和科学文化、弘扬和促进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中职学校注重教学,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语文、数学等文化教学上。因此,通过法律和心理健康伦理规则以外的学科的教育来渗透学生的伦理教育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作为德育课程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努力摄取营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可以进行代表性的文学,如“我不是最弱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弱者,不欺负任何人。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简单的课堂调查等方式,在课堂上活跃教学,明确课堂上受压抑学生的人数,并告知学生不喜欢以他人为目标;融入音乐艺术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鼓励学生融入社会,不要欺负自己;在一个结合实际情况的精神病课程中,使用PPT、视频等直观的表格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他们才能明白,骚扰不是一件光彩照人的事情,有关人员必须正确捍卫自己的权利。此外,笔者认为,学校在评估教师培训的成功与否时,不能以成绩为主。除了教师的基本培训知识和控制课堂的能力之外,还取决于他是否在教学目标中渗透了道德、态度和价值观。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欺凌现象严重危及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明确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采取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管理体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场所,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佳,刘芳.中职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德育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1).

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1300

作者:刘伟英

第4篇:明德学校举行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活动简报简讯《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

0 2020 明德学校举行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活动简报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

为防止欺凌事件发生,创建和谐校园,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020 年 11 月 16 日,明德中心学校利用升旗仪式认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七年级(4)班刘璇同学在国旗下发表了以“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演讲,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为共建和谐校园尽一份力。半岗镇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蔡庆军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发表讲话,他从校园欺凌

行为、校园欺凌类型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详细解读,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当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做等内容。

半岗镇中心学校校长孙振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全体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理性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克制不良行为。

各班要做好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时时防范校园暴力和欺凌事故发生,家校协力密切配合,共建和谐平安校园。

学校还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不断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经验之路,为校园安全保驾

护航!

2020 年 11 月

第5篇: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

六3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 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 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 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 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四、总结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六4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

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走近校园欺凌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欺凌事件:

2015年5月22日媒体曝光,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2015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她们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其中涉案人员刘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常见情形: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预防欺凌的办法: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让我们远离校园欺凌,做个健康阳光的好学生。

第6篇: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打:打架、斗殴

毁:毁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不愿做的事 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

如果你受到了欺凌你会怎么做?

1、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2、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3、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在人少或冷僻的地方,要留心谁在你的前面或后面,这有助于避免遭殃。 与同学搭伴回家。

4、报警。 当看见别的同学受到欺负时,也要向老师报告,不要视而不见,成为冷漠的旁观者。

校园暴力可以防,方法掌握要适当。 求助师长来帮助,自我保护有保障。

2018.9.19

第7篇:凯明学校2021校园欺凌活动简报《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校园欺凌》

凯明学校 1 2021 校园欺凌活动 简报

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本应是社会最文明和谐的地方,可近年来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逐渐增多。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多发生在中小学,蕴藏着复杂的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校园发生此类事件,下村乡中心小学举行“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校园欺凌”手抄报评比及主题班会活动。

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学生造成的伤害通常是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并且留下的阴影长期难以平复,也使部分受欺凌者发生恶性变化,由受欺凌者变成欺凌者或者

化为欺凌者的帮凶。同时对于欺凌者而言,将形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受到刑事追究。校园欺凌也严重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着社会秩序。

怎样自我预防?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求救,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得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要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同学间要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10.严禁携带管制刀具。

11.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2021 年

第8篇: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班级:三年级一班

活动时间: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活动目标:1.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现象; 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3.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视频,引入新课。

二、思考:

1、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以及生活实际回答。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2、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首先引导学生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要忍着不吭声,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其次引导学生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观看中学生消除校园欺凌专题教育片。

四、学生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9篇: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三年级班

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

2.使学生掌握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共建平安校园。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

二、 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例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校园欺凌引发的惨案,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

1.女生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

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

2.多人围殴女生事件

11月23日 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记者细数了下,在短短的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据了解,这个视频发生在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校外,而打人者与被打者均为该校学生。

3.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

6月29日 ,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视频显示,女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前脸部扇了25巴掌。通过视频声音可知,其中一名女孩,一边动手扇巴掌,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不是说见我一次打我一次吗?”

三、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

这些悲剧令人闻风丧胆!然而暴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因校园欺凌而流的血还未凝固,它仍在上演,它仍在继续。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极端事件,我们学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欺凌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壁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 时向 老师、警察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同时也要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杀机,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

6.要冷静面对,巧妙运用机智逃离。

7.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四、总结谈话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

上一篇:食品安全宣传讲话稿下一篇:股权赠与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