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是教研的源头,是一堂课的总纲领,只有纲领设计的好,课堂才能精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教案

《VB

【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程序的选择结构》是信息技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在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下使得学生掌握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学会使用条件语句和多重选择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而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上学习了一些算法的知识也已经接触过一些程序案例,但是经过半年的时间,繁重学业的学生已经对本来在数学上都要求不高的算法知识已经遗忘了不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在数学课中接触的主要是纯数学问题。这些案例比较抽象,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大多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进行学习。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得数学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很好的帮助信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选择结构的If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理解与运用。

(3)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4)进一步掌握VB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

(2)理解多重选择结构语句在解决多重选择问题上的直观、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并能动手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有趣的程序案例,来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程序的兴趣。其过程紧紧围绕程序设计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描述算法—设计程序—调试运行”的思想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在通过读程序,改程序等环节的学习与动手实践,从简到难,逐步地掌握选择结构的If语句,最终能够使用计算机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问题提出:根据数学公式(x>=0时,y=x;x<0时,y= -x)编写一个程序

老师引入:通过对这个数学公式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用选择结构中的哪个语句来解决,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章内容的学习,课时结束前在回过头来解决

2、选择结构的概念了解,并且引出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了解选择结构的各个环节

1、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单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同学思考回答:如果a>b,要把这两个数进行交换,你们有那些办法?

学生回答:a=b,b=a(自我判断,然后修改) 老师活动:请同学们参照上面格式,完成下面的这个例题,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写出程序代码 老师活动:进入VB程序进行操作验证

2 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双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大家编写一个程序,判断给定的成绩是否及格。

根据题目带着学生分析并且逐步写出程序代码,并到VB程序中进行操作演示

3、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多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了解了多分支结构的一般格式,下面我们就运用此格式来解决学分等级的问题

读完题目进行分析,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写出代码

老师活动:我们理解了If语句的三个结构,下面我们再延伸了解一下If语句的嵌套结构好不好?

学生活动:好

4、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的嵌套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通过一个例题来理解嵌套结构的运用,老师给学生们分析解答并做相应的演示

老师活动:最后我们来学习选择结构中的多重选择语句——Select Case 语句

5、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Select Case语句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三、上机实践

程序代码编写,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学生编写程序代码,教师指导教学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Integer, y As String x = Val(Text1.Text) Select Case x Case Is >= 90 y = "A" Case 80 To 89 y = "B" Case 70 To 79 y = "C" Case 60 To 69 y = "D" Case Else y = "E" End Select Text2.Text = y End Sub 老师活动:将Select Case语句与双分支结构作比较

四、回顾测验

老师活动:到这里我们已经介绍完了选择结构的相关结构语句,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解决留下的一个问题

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程序代码,并叫1-2个同学对其进行判断修改

五、 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1、课堂小结

单分支

if (表达式)

语句

双分支

选择结构

if (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if (表达式1) 语句1

else if (表达式2) 语句2 ……

else 语句n

多分支

if 语句的嵌套

Select case语句

2、课后作业:设计一个程序,输入三角形的三边,判断是何类型的三角形,界面设计如下:

第2篇:C语言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班级:12级计科1班 姓名:卜倩倩

一、 教学背景

知识基础: 在前段时间的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下知识: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顺序程序设计等。

教学方法:以教为主的课件讲解,包括:回顾—讲授—举例—讨论—评价五个部分。

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几种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的特点,清楚没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2、了解条件与程序流程的关系;

3、了解不同数据使程序的流程覆盖不同的语句、分支和路径;

4、了解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if语句编写条件选择程序;

2、能够使用嵌套if语句和switch语句编写多分支选择结构程序;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If语句、switch语句、条件运算符; 难点:

嵌套if语句的使用方法,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策略:

1、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情境和充分的学习效果展示机会,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2、根据主讲内容,教师用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让同学们在对概念的了解上,学会了怎样具体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通过知识回顾,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2、讲授新的学习内容;

3、利用例题的形式,让同学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或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第3篇:《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

课题 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选择结构的思想。

2、掌握IF语句格式和SELECT格式 技能目标:

1、IF语句和SELECT语句的使用方法

2、IIF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IF语句和SELECT语句进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IF语句格式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演示讲解

教学用时:讲授1课时,实训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程序语言主要有三种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顺序结构就是按照程序的书写顺序逐条执行下去。这堂课我们开始来学习条件结构语句。

二、讲授新课:

任务5 改变窗体的颜色 【任务描述】

在本任务中创建一个应用程序,每当用鼠标单击窗口时,窗口的背景就变换一种颜色,窗口的背景颜色在红、绿、蓝三色之间循环,如图2-6所示。

【任务分析】

 改变窗口背景颜色就是改变窗口的BackColor属性值。预定义符号常量vbRed、vbGreen和vbBlue分别表示三种颜色,单击窗口时依次把这些颜色值赋给窗口的BackColor属性,就可以实现窗口的三色循环。定义一个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单击窗口时,计数器的值加1,判断计数器的值,设置相应的颜色。颜色有三种,计数器的取值也只能是1~3,当计数器的值大于3时,使计数器的值归1。

【设计步骤】

【程序测试】略 【知识链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判断问题,把这些判断问题编写成程序,就需要使用到选择语句(IF语句),IF语句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来选择执行的语句。 1. If语句

 单行形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1][Else 语句2]  块形式的If语句格式: If <条件1> Then

[语句块1]

[ElseIf <条件2> Then

[语句块2] . [ElseIf <条件3> Then

[语句块3]

. . . [Else

[语句块n]] End If 2. IIf函数

Result=IIf(条件,True部分,False部分) 举例讲解

任务6 值班情况查询 【任务描述】

在本任务中制作一个学校的电子值班安排表,供师生查询,运行结果如图2-7所示。

【任务分析】

一个星期内的值班安排,最多有7种情况,输入1~7中的一个数字,根据输入的数字用Select Case 语句进行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对于输入小于

1、大于7的的情况也应进行适当处理。 【设计步骤】演示讲解 【知识链接】

Select Case语句根据测试表达式的值,从多个语句块中选择一个符合条件的语句块执行。语法格式如下: Select Case <测试表达式> Case 表达式列表1

语句块1 [Case 表达式列表2

语句块2]

. . . [Case Else

语句块n] End Select  其中测试表达式可以是数值或字符串表达式;每个“表达式列表”可以是一个表达式、一组用逗号分隔的枚举值(如1, 2, 3)、表达式1 to 表达式2(如1 to 5)、Is 关系运算符 表达式(如Is < 3)。  Select Case语句执行的流程是:对测试表达式进行测试并检查表达式列表1,若为真,则执行语句块1并结束选择;若为假,继续检查下一个条件。如果都不为真,则执行语句块n。如果没有语句块n,则什么也不做就结束选择。

三、总结实训

1、任务

5、任务6

2、实训2(4,5,6)

第4篇: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三:顺序与选择结构

1、请根据输入的x值和以下公式,计算输出分段函数y的值。

x10 y0  x10

(x0)(0x1)(x1)

2、编写一个C程序,把整数0,1,..6依次转换成Sunday,Monday,„Saturday并输出, 整数0,„,6由键盘输入。如果输入错误,输出“error”。

(提示:此题可以用if语句实现,不需要用循环。)

说明:

(1)请大家按学号来坐,便于考勤和管理。

(2)请珍惜宝贵的实验时间!不要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比如聊QQ、上网或打游戏。

(3)直接把C语言代码粘贴到相应的实验题目下方,上交实验报告时只交word文档。

(4) 文档名称:班级+学号后2位+姓名+实验编号,例如12通1班12张山实验二.doc。

第5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三章 单项选择

一、 单项选择:

1. 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B.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C.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

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其柱上端梁刚度降低,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 A.向上移动 C.不变

3. 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 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 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B.向下移动至2层高处

5 D.向下移动至1层高处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侧移多层多跨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0最小的是(

) A.采用现浇楼盖的边柱

B.采用现浇楼盖的中柱 D.采用装配式楼盖的中柱 C.采用装配式楼盖的边柱

5. 反弯点法可用在(

)

A.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B.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C.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D.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6.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12i,其中α是考虑(

)

ch2A.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B.上下层梁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C.上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D.下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7. 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风荷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B.在风荷载作用下,迎风面的柱子受拉,背风面柱子受压 C.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弯矩较大,中柱的弯矩较小 D.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8. 一般情况,在风荷载作用下,规则框架结构的侧移特征是(

)

A.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 B.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 C.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 D.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

9. 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梁的跨度

B.层高

D.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结构的总高度

10. 确定框架结构内力分析的计算简图时,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应取(

) A.梁的净跨度

2 B. 梁的净跨度+1梁高

2C.梁的净跨度+1柱截面高度D.梁两端柱轴线之间的距离

11. 非抗震设计时,关于现浇楼盖有侧移框架底层柱的计算长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柱为1.0H,边柱为1.0H

B.中柱为1.0H,边柱为1.25H C.中柱为1.25H,边柱为1.0H

D.中柱为1.25H,边柱为1.25H

12. 用D值法计算框架时,关于框架柱反弯点高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弯点高度与上下层梁柱线刚度比有关 B.反弯点高度与上层层高的变化有关 C.反弯点高度与下层层高的变化有关

D.反弯点高度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

13. 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限值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结构类型 C.施工方法

14. 对于现浇楼盖的边框架梁,其截面惯性矩I应该取(

)。(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 A.1.5I0

C.1.25I0

15. 关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规则框架的内力分布规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柱子轴向压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B.柱子剪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C.同一层的柱子,中柱轴力一般大于边柱 D.同一层的柱子,边柱剪力一般大于中柱

B.基础形式 D.气候条件

B.2.0I0 D.1.2I0

16. .在用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内力时,每根柱子所承担的剪力是按某一个力学参数分配的,该参数是(

) A.柱子的截面惯性矩 C.柱子的截面面积

17. 某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预制,在吊装就位后焊接节点区钢筋,通过浇捣混凝土形成框架节点,从而将梁、柱及楼板连成整体。该框架的类型属于(

) A.全现浇式 C.装配式

18.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侧移曲线类型是

(

)

A.剪切型 C.剪弯型

19. 考虑设置伸缩缝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的高度

C.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B.柱子的抗侧刚度 D.梁柱线刚度比

B.装配整体式 D.半现浇式

B.弯曲型 D.弯剪型

B.建筑的质量分布 D.建筑的平面长度

20. 框架结构设计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B.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组合

C.先对竖向荷载作用及水平荷载作用进行内力组合,然后对组合弯矩进行调幅

D.现浇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均可进行调幅

21. 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楼板的影响。下列考虑方法中正确的是(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

) A.对装配式楼盖,取I=1.2I0

B.对装配式楼盖及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1.5I0,边框架取I=1.2I0

C.对现浇楼盖及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2.0I0,边框架取I=1.5I0

D.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0I0,边框架取I=1.5I0

22. 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框架结构的整体水平变形为弯曲型

B.框架结构中,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与结构高度无关 C.框架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 D.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

23.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

) A.反弯点法 C.分层法

24. 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当总高不大于50m时,其侧移主要是由(

)

A.框架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 B.框架柱的剪切变形引起的 C.框架梁、柱的剪切变形引起的 D.框架梁、柱的弯曲变形引起的

25. 为避免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变形缝,应采取一定措施。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调整平面尺寸、形状、体型 B.分阶段施工、设置后浇带 C.做好保温隔热措施

D.梁柱中心线偏心控制在l/4柱宽范围内

26. 关于框架结构的特点,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

B.半现浇式框架结构是指梁、柱预制而楼板现浇的框架结构 C.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及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的框架结构

B.D值法 D.底部剪力法

D.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柱脚可以刚接,也可以铰接

27. 关于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框架结构外柱的轴力一般大于内柱的轴力 B.框架结构的层间剪力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 C.框架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与柱的线刚度无关 D.框架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自顶层向下逐层递增

28.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各柱的反弯点高度(

)

A.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小而升高 B.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小而降低 C.随上层层高的增大而降低 D.随下层层高的增大而升高

29. 关于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采用的设计内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梁端弯矩和剪力均应取支座中心处的值

B.梁端弯矩和剪力均应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

C.梁端弯矩取支座中心处的值,剪力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

D.梁端弯矩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剪力取支座中心处的值

30. 水平荷载作用下,刚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均匀的多层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自下而上(

) A.逐渐减小 C.不变化

31.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调幅(

)

A.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前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增大 B.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前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减小 C.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后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增大 D.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后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减小

32. 关于D值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考虑了上下层层高对反弯点位置的影响

B.考虑了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位置的影响 C.梁柱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α≤1 D.其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

33. 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的不等跨框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简化后的跨度取原框架的(

) A.最大跨度

B.最小跨度 B.逐渐增大

D.减小、增大逐层交替变化

C.各柱轴线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D.各柱之间净距离的平均值

34. 关于多层框架的分层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假定框架无侧移

B.忽略本层梁上荷载对上、下柱的影响 C.以若干开口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D.除底层柱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均应乘以0.9的折减系数

35. 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多层框架内力时,对于下端固定的底层柱,其反弯点近似取(

) A.柱高的中点 C.距柱底2柱高处

3B.距柱底1柱高处

3D.柱顶处

36. 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通常位于(

) A.框架顶层 C.框架中部

37. 现浇框架梁柱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

) A.低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B.等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不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D.与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无关

B.框架底层 D.框架2/3高度处

38. 关于框架结构的弯矩调幅,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调幅是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的

B.调幅后梁端弯矩的平均值与跨中最大正弯矩之和,应大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值

C.现浇框架的调幅系数高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的调幅系数 D.梁端弯矩调幅后,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将会减小

39. 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可近似地看作由(

)

A.梁柱弯曲变形与梁柱剪切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B.梁柱弯曲变形与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C.梁弯曲变形与柱剪切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D.梁弯曲变形与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40. 一般情况下,在初选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梁的跨度 C.结构的总高度

41. 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应对柱线刚度进行如下修正:(

)

A.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9 B.底层柱不变,其余各层柱乘以0.8

B.层高

D.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底层柱乘以0.9,其余各层柱不变 D.底层柱乘以0.8,其余各层柱不变

42. 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取矩形截面惯性矩I0的(

) A.1.0倍 C.1.5倍

43. 对风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迎风一侧柱产生轴向拉力,背风一侧柱产生轴向压力 B.外柱轴力大,内柱轴力小

C.框架柱除产生弯矩、剪力外,还产生轴向力 D.房屋越宽,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越大

44. 关于框架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装配式结构大于现浇式结构 B.室内现浇式结构小于露天现浇式结构 C.当设置后浇带时,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加大

D.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伸缩缝间距宜适当减小

B.1.2倍 D.2.0倍

45. 关于多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层层高较高时,反弯点向上移动

B.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越大,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越偏下 C.标准反弯点位置与框架总层数有关 D.标准反弯点位置与荷载形式无关

46. 进行多层框架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的最不利组合一般不包..括(

) .A.跨中+Mmax C.梁端+ Mmax

47.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的楼面梁,当其负荷面积大于25m2时,楼面活荷载的折减系数应取(

) A.0.75 C.0.85

48. 一般情况下,风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框架(

) A.迎风面一侧的框架柱产生轴向压力

B.背风面一侧的框架柱产生轴向拉力 C.框架外柱轴力小于内柱轴力 D.框架内柱轴力小于外柱轴力

B.跨中- Mmax D.梁端- Mmax

B.0.80 D.0.90

49. 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伸缩缝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结构类型和温度变化情况 B.沉降缝应将建筑物从基顶到屋顶全部分开 C.非地震区的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

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要求

50. 非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 A.C30 C.C15

51. 关于框架结构的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幅是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的

B.先与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进行组合,再进行弯矩调幅

C.现浇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大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 D.调幅是对柱端弯矩进行的

52. 某框架结构采用整体平板式基础,该基础的类型属于( ) A.独立基础 C.十字形基础

B.C20 D.C10

B.条形基础 D.筏式基础

53. 有关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框架梁的跨度应取相邻两根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 B.底层柱的长度应取基础顶面N=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 C.框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计算 D.不等跨框架简化为等跨框架后,计算跨度应取原框架中的最小跨度值

54. 关于反弯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假定横梁的抗弯刚度无限大

B.假定各层柱的反弯点均在柱高的中点 C.假定梁柱节点转角为零

D.其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

55. 关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结构侧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屋高宽比越大,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越大

B.一般对赢度超过50m的房屋,不必考虑梁柱弯曲变形对侧移的影响

C.各楼层的层间侧移露上而下逐渐减小

D.各楼层处的水平侧移之和即框架顶点的水平侧移

56. 在对框架柱进行正截面设计时,需考虑的最不利组合一般不.包括( ) ..A.|M|max及相应的N C.|N|max及相应的M

57. 在用D值法计算框架结构时,与框架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无.关的因素是(

) .A.总层数 C.荷载形式

58.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时,未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方法是(

) A.分层法

C.分跨计算组合法

59. 关于楼板对框架梁截面抗弯刚度的影响(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I0

B.对现浇楼盖,边框架取I=1.5I0 C.对装配式楼盖,边框架取I=1.2I0

D.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1.5I0

B.|M|min及相应的N D.|N|min及相应的M

B.该柱所在的层数 D.荷载大小

B.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D.满布荷载法

60. 关于框架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反映梁柱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B.是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C.≤1.0 D.与柱端约束条件有关

61. 关于变形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B.在非地震区,沉降缝可兼做伸缩缝

C.在地震区,伸缩缝或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D.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场地的地质条件有关

62.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采用(

) A.分层法 C.反弯点法

63.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

) A.柱上端截面 C.柱上、下端截面

B.D值法 D.剪力分配法

B.柱下端截面

D.柱上、下端截面及中间截面

64.关于梁端弯矩调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为减少梁端弯矩

B.仅对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调幅 C.调幅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梁的刚度 D.调幅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弯矩大于计算值

65.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的水平位移曲线属于(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

66.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 B.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 C.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 D.弯矩调幅系数β≤1.0

67.水平荷载作用下,多层框架结构的侧移主要由(

A.柱剪切变形引起 B.梁剪切变形引起 C.梁、柱弯曲变形引起 D.柱轴向变形引起

) ) )

68.用D值法分析框架结构时,柱的反弯点高度(

) A.与上层层高变化无关 B.与下层层高变化无关

C.与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无关 D.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

69.关于框架梁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梁端截面:+Mmax、Vmax B.跨中截面:+Mmax C.梁端截面:+Mmin、Vmax

二、 填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D.跨中截面:-Mmax

1. 框架结构的楼面梁,当其负荷面积大于25m2时,__楼面活荷载___可考虑折减,其折减系数为0.9。2. 在板柱结构中,柱帽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扩大板在柱上的支承面积,避免板的__冲切__破坏。 3. 多层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梁的_截面高度____一般宜为柱距的

14~18

4. 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内力计算中,假定框架_____________,同时还假定_____________。 5. 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内力计算方法—D值法,实际上是对反弯点法中_侧移刚度_和_反弯点位置__进行了修正。

6. 变形缝中的__沉降____缝应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

7. 当框架结构梁与柱的线刚度之比超过3时,可采用__反弯点法_____法进行水平荷载作用的近似计算。

8. 计算框架结构内力时,当活荷载产生的内力远小于恒荷载及水平力所产生的内力时,可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但求得的框架_跨中__弯矩应乘以放大系数。

9. 框架分层法计算中,认为每一层梁上的荷载只对本层梁和__相连的柱____产生的内力。

10. 一侧为楼梯间的中框架梁,当采用现浇楼盖时,其截面惯性矩应取I=____1.5____I0(注: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

11.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立柱和__________连接而成的。

12. 梁、柱和楼板均为预制,然后通过焊接拼装连接而成整体的框架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_式框架。 13. 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指反弯点到该柱___________的距离。

1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半现浇式、装配式和__装配整体式___四种类型。 15. 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变形曲线属于____________型。 16. 框架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_________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17.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允许在___梁端_______出现塑性铰。 18.条形基础一方面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另一方面又受地基土_反力___的作用。 19.反弯点法假定,对于下端固定的底层柱,其反弯点位于距柱底__2/3____柱高处。 简答:

1. 框架结构分层计算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P100 2. 用D值法计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主要的计算步骤是什么?(注意计算题讲解) 3. 在设计装配式框架节点时应遵循什么原则?P121 4. 按承重框架的结构布置方向划分,多层框架的结构布置方案有哪几种?P96 5. 简述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框架内力的主要步骤。

P101

6. 框架设计中如何通过调整梁的截面惯性矩来体现楼板对梁抗弯刚度的影响?P99 7.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影响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08-109 8. 简述“D值法”中计算D值的主要步骤。

1、确定所在楼层

2、计算量主线刚度比K值 3计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4、计算修正后侧移刚度D 9. 采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如何对柱的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修正?P100 10. 简述用D值法确定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步骤。P108

11. 简述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的主要步骤。(注意计算题讲解) 12.确定框架柱截面尺寸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要求?P120 13.水平荷载作用下,用反弯点法计算多层框架结构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P102 “改进反弯点法”的基本计算要点有哪些? P106

计算题:

1. 如图所示框架结构,括号内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试求第二层BC柱的顶端弯矩MBC。(已知:BC柱反弯点高度比y=0. 40)

2. 某四层两跨框架(见题36图(a)),梁和柱的相对线刚度均为1,各层竖向均布荷载q=20kN/m,用分层计算法画出顶层梁A

B的弯矩图。(提示:梁固端弯矩见题36图(b))

3. 如图所示框架结构,底层各柱线刚度均为2.8×10N·mm;底层各柱的侧移刚度修正系数α的取值分别为:边柱α=0.6,中柱α=0.7;试用D值法求该框架底层柱AB的柱端弯矩。 (提示:底层边柱修正后的反弯点高度比y=0.65)

4. 某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各杆线刚度的比值均为1,q=3kN/m,l=6m。试用分层法计算并画出顶层AB梁的弯矩图。(提示:梁的固端弯矩为

112ql210

)

5. 如图所示框架结构,A、B柱截面尺寸相同,各层作用的水平力P=l0kN,各层层高h=4.5m,底层柱的反弯点在距柱底23h处。求底层A柱的柱底弯矩MA(以外侧受拉为正)及轴向力NA(以受

拉为正)。

6. 如图所示框架结构,括号内数值为各杆的线刚度,假定AB柱反弯点高度比为0.45,求第二层AB柱的B端弯矩MBA。 (提示:

7. 某多层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底层各柱线刚度为0.9×104kN·m,底层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6,底层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7。试计算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底层的层间侧移值。 K2K)

8. 某两层三跨框架如题36图所示,括号中数值为梁的相对线刚度。二层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7。试用D值法求梁AB的B端弯矩(提示:二层柱反弯点高度比为y=0.55)。

9. 两层三跨框架如题36图所示,括号内为各杆相对线刚度。试用反弯点法求梁AB的B端弯矩。

10. 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各柱侧移刚度均为4.0×10kN/m。试计算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引起的顶点侧移值

11. 某两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图中括号内数值为该杆件的线刚度。 试用D值法求该框架顶层柱AB的剪力VAB。 (提示:

12. 某两层三跨框架如图所示,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相对线刚度。试用反弯点法求AB杆的杆端弯矩,并画出该杆的弯矩图。

13. 三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40图所示。各柱线刚度均为 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6,中柱侧移 刚度修正系数为0.7。试计算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 顶点侧移值。

K2K3)

14. 某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7。试用D值法计算柱AB的B端弯矩。 (提示:底层反弯点高度比为0.65)

15.如题39图所示的三层两跨框架结构,括号内数字为杆件线刚度比值。试用反弯点法求BD杆B端弯矩MBD的值。

16.某三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8图所示。括号内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试用反弯点法计算梁AB的B端弯矩。

第6篇:《服装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教学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结构设计课程概述、基本概念与术语、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讲解为主,使学生认识服装结构课程的定位、课程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术语,了解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教学重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教学难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 教学内容: 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2.基本概念与术语 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课后作业:

熟悉记忆服装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术语。

第二章: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

2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讲解为主,实践以人体测量实际操作为训练内容,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 教学重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教学难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人体测量的意义

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 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 课后作业:

(1)人体测量练习10个。 (2)熟悉人体基准点与基准线。

第三章:下装结构设计

16学时

教学目标:

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女式的基本型裙和裤为主来讲解裙和裤的制图原理与制图过程。实践教学中要安排学生完成女式直身裙、A型裙、变化型结构裙装结构制图。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裙子及裤子制图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直身裙结构、A型裙结构、波浪裙结构 2.变化型结构裙装 3.女裤原型 4.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1.波浪裙结构 2.变化型结构裙装

3.裙装与裤装的结构共异点、裤烫迹线的位置与造型的关系 4.女裤原型中裆弯的确定及画法 5.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下装结构种类 2.人体下体重要特征 3.裙装的结构设计方法 4.女裤结构设计 课后作业:

(1)设计五款裙装并制图(1;5) (2)设计五款裤装并制图(1;5)

第四章:衣身结构变化 8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身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身结构制图,并熟练的将女装的灵魂——省灵活的应用结构设计中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运用旋转法或剪切法完成省缝移位、基本分割方法,及省缝在其它造型线处抵消。 教学重点:

1.单省转单省、单省转多省 2.省道设计、连省成缝 3.褶的变化

4.分割线的变化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省道的转移方法 2.单省转多省 3.省道设计

4.褶、裥、塔克的变化应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基础纸样 2.省道结构变化 3.折褶变化 4.抽褶变化 5.分割线变化 课后作业:

(1)设计四款1:5的省道转移并制图; (2)设计三款褶、一款裥、一款塔克并制图;

(3)设计五款1:5的分割线造型(结构还要包括褶、裥和塔克); (4)设计五款1:5的变化款式造型。

第五章:衣领结构

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领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领结构制图,讲解衣领的基本结构无领、立领、翻折领。通过衣领实例分析了解衣领的常见领型,更深一步的认识到衣领结构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立领结构 2.翻折领结构 教学难点: 1.立领结构 2.翻折领结构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结构种类 2.基础领窝 3.无领结构 4.翻折领结构 5.变化结构 课后作业:

(1)设计四款1:5的立领领型并制图; (2)设计三款1:5的翻折领领型并制图。

第六章:衣袖结构 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衣袖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袖结构制图,重点讲解袖身及袖山的结构与设计。 教学重点: 1.袖身的结构与设计 2.袖山的结构与设计 3.袖山和袖窿的配伍 教学难点: 1.袖身的结构与设计 2.袖山和袖窿的配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结构种类 2.圆袖结构制图 3.连袖分割袖结构制图 课后作业:

(1)设计三款1:5的圆袖并制图; (2)设计一款1:1的分割袖并制图。

第七章: 女上装整体结构设计

40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以达到学生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的目的。理论教学主要讲解女装整体结构。实践教学要由学生设计出女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结构制图与样板。 教学重点: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女装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理论讲解,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规格设计

2.衣身比例与廓体关系 3.实例分析 课后作业:

(1)设计两款女式衬衫并制图,1:5或者1:4均可;

(2)市场调研,调研德州2007年秋冬季女装流行款式,并画出五款款式图; (3)设计一款女式套装并制图(包括裙子),1:5或者1:4均可;

第八章:男装整体结构设计

4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以达到学生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的目的。理论教学主要讲解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要由学生设计出男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结构制图与样板。 教学重点:

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

男装基本整体结构设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理论讲解,打板室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 1.男装规格设计

2.男装宽松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3.男装较宽松较贴体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4.男装贴体风格典型款式结构 课后作业:

(1)男式六粒扣背心制图,1:1; (2)男式西服制图,1:1;

上一篇:娄底市湘下一篇:十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