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水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越来越艰难,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的生产成本控制,利用价格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 篇1:

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现状及对策初探

摘 要:研究了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薄弱、生产成本控制方法落后、对市场需求重视度不够、生产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流程单一等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现状,提出了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提高成本意识以及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等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对策,以期为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 生产成本控制 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小制造企业不断增多,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然而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仍然存在着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薄弱、生产成本控制方法落后、对市场需求重视度不够、生产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流程单一等生产成本控制问题,应当不断加强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现状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多,超过全国企业总数的85%,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由于自身的一些固有缺陷,尤其是在生产成本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薄弱。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普遍忽视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和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同时,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尽管开展了生产成本管理,然而有的管理者对加强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使得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并不是生产、经营以及技术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控制。

2.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法落后。目前,分步法和品种法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只有少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采用分批法来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采用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分析法相结合,先进的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法的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前我国中小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较为粗放,不重视消费个性,在进行成本控制时的成本核算方法相对简单。

3.对市场需求重视度不够。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一大主要目标,然而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会受到市场价位的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无限扩张,只能够在保证效益和持平的区间范围内进行有限的伸缩,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一旦市比场价值高,企业的生产量越多造成的企业亏损就越多。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制造企业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以产定销”的生产模式,可能会使得在市场需求量饱和时企业生产成本超过社会平均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量越多造成的企业亏损就越大。

4.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较为注重事后的账目清算,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缺乏控制,加上不注重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导致中小企业的账面成本不健全,企业报表过于形式化,同时也可能对中小制造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中小制造企业在进行相关成本考核时,对产品产值和上交款项的完成情况过于注重,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5.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流程单一。企业的成本控制流程主要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环节的设置的基础上,企业成本控制环节的长短决定于企业产品生产环节的长短,企业生产产品流程越长,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越多,相反,企业生产产品的流程越短,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越少。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流程相对简单,使得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与产品的监督体系间为单一链条的监督体系,导致中小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成本控制环节未能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很难在以后的环节中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对策

1.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目前,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着成本控制手段相对单一,成本控制流程相对简单以及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体制等问题,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应当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成本控制,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中小制造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加强较大费用支出的分析决策,并保证责权明晰,有效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2.提高成本意识。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应当不断提高成本意识。中小制造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应当向每位员工灌输降低企业成本意识,在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中小制造企业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知识与大型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差距,坚持走小而精的发展路线,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3.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中小制造企业加大成本控力度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优化成本控制目标。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等强失效”原理,有效预防成本的投入,同时注重原材料的采购,加强员工的培训,并加强产品生产阶段的质量监督,有效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中小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②优化成本质量控制。中小制造企业可以加强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同时注重产品生产工序间的质量控制,并落实生产技术的检验工作,注重不合格品的管理,保证产品生产质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着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薄弱、生产成本控制方法落后、对市场需求重视度不够、生产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流程单一等生产成本控制问题,因此,应当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同时提高成本意识,并不断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加强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迪.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2):62-63.

[2] 孟凡生,王震.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中国国情国力,2012,(7):11-12.

作者简介:

胡 悦 女,籍贯杭州,1974年12月出生,就职于浙江省电力设备总厂,会计师职称,研究方向为成本管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电力设备总厂 浙江杭州市 310020)

作者:胡悦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 篇2:

论水泥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关键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水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越来越艰难,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的生产成本控制,利用价格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水泥企业对生产成本控制必须要落实到日常生产经营当中,加强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工作,注重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在不断提升产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好生产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水泥企业;生产成本;成本控制;途径

前言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获取利润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需要重视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控制工作。在我国的工业产业中,水泥企业的生产经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些年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水泥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逐渐向规模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水泥企业一定要认清社会的发展形势,积极开展转型发展,在保证生产正常和产品质量过关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保证水泥生产企业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简述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

(一)水泥企业生产成本的基本构成

在我国,水泥产业是耗能比较高的一种产业,应用范围比较广,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其成本构成主要包含两部分的内容:其一,主要用于产品生产的成本部分;其二,用于经营方面的管理费用成本部分。具体来讲,生产成本主要包含了能源成本、原材料、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人工费用、环保费用等。而经营管理费用主要包含了销售费用、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税费、财务费用等。以上这些项目的费用支出就是水泥企业主要的成本构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二)影响水泥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从宏观上来看,随水泥企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很多,并不是单一方面的,并且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讲,对水泥企业生产成本造成最主要影响的因素是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包括石灰石、铁矿石、粘土以及电力资源等,这些生产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占据着总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企业成本控制只要内容之一。另外,市场需求量、企业产生场地的位置、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应收账款的收讫情况等因素都对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控制的难度并不大,需要水泥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优化自己的营销策略,在此基础上就能实现生产成本的整体性降低,使得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二、探究水泥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一)将生产预算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

水泥企业要想提升内部生产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其一,编制科学、合理的生产预算。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预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水泥企业要立足市场,及时的掌握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行情,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占据价格上的优势,尽量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优质的原材料,科学的掌控企业原材料的合理消耗,坚决杜绝生产预算方面的较大误差,对企业生产和经营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其二,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在制定完成科学的成本预算以后,水泥企业还需要强化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生产目标以及管理措施等。在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求各生产部门要严格依照制定的预算指标进行生产成本控制,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流程等,最大程度的提升成本预算管理水平,使得生产成本控制工作真正落实到日常生产中。

其三,强化预算责任制的落实。在水泥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注重预算评审考核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工作,严格落实预算责任制度,将相关的部门和个人都纳入到预算责任制度的约束范围内,遵循“在其岗负其责”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实现成本有效控制,达成预算指标和经营目标,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全面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控制

其一,增强对市场的敏感度。市场上原材料的价值变化、供求关系等信息直接关系着水泥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因此,水泥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的信息和行情,不断增强对市场的敏感度。另外,企业要注重市场调查,依据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变动,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预测未来原材料价格的发展趋势,保证水泥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且价格是最优惠的。

其二,在原材料的招标采购中要公开透明。在水泥厂的采购环节中,常常需要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必须要走招标采购的程序。在此过程中,一定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与供应方签订公平、合理的采购合同。对于水泥企业需要的专用机器设备,一定要联系正规的生产厂家,签订正规的购销合同。

其三,一定要重视验收入库工作。原材料采购回来,水泥企业一定要重视验收入库环节的工作,严格对原材料的品质和数量进行核查和检验,保证原材料的的高品质,避免出现由于原材料入库质检不严格,使得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到水泥的生产环节,严重影响水泥质量的事情发生,增大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强水泥质量管理工作

水泥企业要想长久稳健的发展,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水泥质量的高品质,需要加强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控制和管理,使用高品质的生产原料。在水泥的制备环节中,将电耗和混合材料的使用量做为成本管理的重点,合理的把控电能消耗,进一步提升水泥生产的运转效率。另外在水泥的包裝方面也要注重成本控制,尽量提升包装袋质量,减少包装的破损率,最大程度减少成本支出。

结束语

水泥企业要想发展,需要进一步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减少成本的支出,保障水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获得价格上的优势,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9):41-42.

[2]苑然.水泥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关键点思考[J].居舍,2020(25):25-26.

[3]叶照强.水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优化思路与方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130-131.

作者:刘国华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 篇3:

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分析

[摘 要]商品混凝土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当前商品混凝土生产行业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文章从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特点与构成入手,剖析当前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成本举措。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081

绿色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伴随我国建筑业发展与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混凝土需要对各类原材料,如粗、细骨料、水泥、水等进行科学配比,均匀搅拌之后经由专业运输车辆运送至指定的施工工地投入使用。[1]因此无论从何种方面讲,商品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都需要较为严格的成本控制,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1 商品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与管理成本间的矛盾

商业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其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常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机制,在原材料价格受到波动涨幅较大时,其在采购过程中往往难以货比三家地作出分析与选择,不能在质量获得保障的同时做到成本的节约。加之对专业人员缺少全面的操作培训,原料配比不合理难以达到技术要求,使得质量得到保证却在原材料的成本上增加了压力。商品质量与成本始终存在矛盾。[2]

1.2 技术人员专业管理能力欠缺

商品混凝土制造企业的数量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地增加。然而与之相配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数量却并不能得到保证,且现有的技术操作人员其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操作人员并不了解混凝土生产与管理,仅进行机械的操作。部分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人员岗位都存在空缺的现象,从领导层就缺乏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商品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当中人员流动过大,难以形成稳定的团队,使得混凝土生产环节人员长期协同作业不能实现,这对生产环节成本控制也构成较大影响。

1.3 缺乏专业人才管理

在商品混凝土生产领域,针对其成本管理的专业型人才较为匮乏,企业只好将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分配给部分管理者或者财务人员负责,主观上认为成本管理与其他财务管理类似,且对其复杂程度认识不足,导致商品混凝土生產成本的管理混乱,存在诸多的漏洞,往长远角度讲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此外,多数企业员工对于商品混凝土生产成本的管控缺少正确的认识,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也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若不能改善这一状况,就很难做到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生产过程当中会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情况,生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将难以实现,成本控制成为一句空谈。[3]

1.4 质量与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

尽管多数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产品在质量方面获得了认可,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质量与成本控制管理两方面都做到了完善。大部分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仍然沿用以往传统粗犷的方式和经验,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商品的生产,乃至施工现场的指挥与控制都有许多不足。更有很多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其成本管理仍然停留在书面形式上,未能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混凝土成本控制管理仅仅是一纸空谈。

1.5 管理方式方法陈旧落后

前文提到,很多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部分企业甚至还停留在人工手工计算的方式上,且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缺乏时效性与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物质资源等的流向与消耗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此外,一些引入了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企业,也存在信息技术管理模式等长期不更新换代的状况,仅能进行简单的账目记录、存货计价、数据存取生成以及大概的成本估算等。这与现代会计电算化模式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决策、会计分析与预测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得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仅倾向于事务性的劳动,对各方能存在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也影响到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决策以及企业的发展。

2 商品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举措

2.1 核算体系标准建设

商品混凝土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要想能够顺利地开展,就必须有一套科学且合理的标准化成本核算制度。行之有效的核算体系是核算工作得以真正实施的前提,这也便于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工作规范化。

通常企业成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原材料成本。抛开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还受到混凝土生产配方的优化的影响。如何在质量与强度以及混凝土性能不打折扣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消耗,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必须经历长期的实验、综合市场材料价格各因素,得出最具性价比的原材料用量配比组合。二是仓库成本。仓库成本通常泛指原材料成本之外的其他所有成本,如水电费用、人工费用、设备维护维修以及折旧费用、运输工具等一系列内容。这些费用单独看每一项也许并不多,但综合在一起却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且伴随企业发展壮大,这一部分只会更加细化和复杂化而不会减少。因此,必须借助新信息技术等手段,做到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成本计算、核算以及对项目预算控制的方式方法,确保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实际相符,将成本清晰、明朗化。[4]

2.2 采购成本的控制

砂石水泥等一系列原材料成本以及仓库成本等约占企业生产产值的70%,因此必须对原材料与仓库成本中采购部分的审批制度进行健全,设立明确的询价与报价体系,分析比较市场上可以采购的尽可能多的供应商的报价,并保持双方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完善材料验收环节,坚决杜绝劣质产品进入生产环节。此外,鉴于行业内普遍存在应收货款回收困难的问题,应与供应商进行积极的协商,互相给予资金与产品支持,互相给予优惠等。

2.3 生产成本的控制

混凝土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了原材料的使用以及设备运行与损耗等。原材料进厂应当保证为合格品,对于进入生产线的材料在管理上必须精益求精,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更好,既确保了产品质量不打折扣,又促进了产品研发,降低和控制了产品成本。受限于企业规模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置独立的生产调度中心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所以建议统一调度机制,对材料供应、运输安排等进行有效管理,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2.4 运输成本等其他成本的控制

产品的生产与交付过程中,也应当进行成本的控制,在商品混凝土交付的方式选择上作出利弊权衡,尽可能地减小运输成本。单次运输尽可能达到运输设备的最大承载量,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对于运输安全尤其要重视,确保人员与车辆安全,不可出现超载、疲劳驾驶甚至酒驾等情况,尽可能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如有条件,尽可能引入车辆监控系统,及时了解产品的生产供应以及车辆运送等情况。新項目承接后,必须安排相关人员亲临现场勘查,制定合理运送路线,场地不符合运送要求的必须整改。做到高效、安全运输,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5]

2.5 强化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是保证企业持久竞争力的要素,在整体混凝土生产行业范围内看,尚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且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企业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就需要在成本的控制、生产效率的提升、质量的把控以及创新研发等方面保持领先。其中尤以成本控制最为优先,且成本核算要做到每笔费用清晰明了,使得支出情况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不仅涉及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力,只有健全和完善成本控制制度,积极填补管理中的漏洞,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睿山.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6(5):159.

[2]胡向博.浅谈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119.

[3]熊建国.探讨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生产成本[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412.

[4]马广智.商品混凝土的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3):1430.

[5]张丽华.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65.

作者:郑学兰

上一篇:梦想英语演讲稿下一篇:建调研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