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文化工作计划

2022-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委会文化工作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村委会文化工作计划

XX村委会文化惠民示范村申请报告

XX村委会关于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的申请报告

XX州/市文化体育局:

根据云南省文化厅《XX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推广农村文化建设“大村模式”的实施意见》X文社字(2011)13号,XX州/市文体局《关于转发的通知》XX文通字(2011)28号文件,罗兴村委会决心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及各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文件精神,切实把我村文化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特此向楚雄州文化体育局申请建设“文化惠民示范村”,望给予批准为谢!

XX乡XX村委会地处XX县城西北,南距XX县城29公里,北距XX县城31公里,108国道、永武高速公路南北贯穿,蜻蛉河东西纵横,村委会辖:多克、湾保、罗兴上村、罗兴下村、普龙、金沙平、莲花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为4515人,少数民族占40%。境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土林,有虎跳滩瀑布、有雷老、小河“古猿”遗址;有享誉世界的“古人类、古生物地质公园”和“天然影视基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近年来,XX村委会在物茂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载体,完善文化服务功能体系,逐渐形成了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良好势头。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1 XX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以“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为主题, 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愈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打造一个文化惠民示范村。村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将“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纳入了村委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实际,成立了由村委党支部书记

为组长的“XX村委会文化惠民示范村建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创建理念,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制定了XX村委会“文化惠民示范村”工程实施方案。

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促进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一批惠及广大群众,覆盖整个村委会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是XX村委会文化建设的原则。截止目前,XX村委会已建有篮球场7块,7个文化活动室,活动室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则,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文体娱乐、影视节目播放、中、老年健身活动等;建有多克、湾保两所农家书屋,建筑面积为118平方米,拥有各类书刊5203册,并且每月添置的图书、报刊、杂志有15种,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农家书屋坚持长年向群众免费开放,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XX村委会有元谋传统花灯灯社一个,业余文艺演出队6支,业余演员151人。各文艺演出 队本着让群众真正“活动起来、欢乐起来、和谐起来、文明起来”,2010年为群众演出元谋传统花灯、

2 小戏、小品、民族民间歌舞等达272场次,实现村委会村村有歌舞,天天有欢乐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

三、创新文化载体,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XX村委会一是着眼于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和谐•进步”为主题,依托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 、物茂乡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元谋公众信息网等载体,推进图书进村、进家庭,努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是加强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业务精、艺术造诣高的群众文化骨干队伍,为此,XX村委会积极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心农村群文化众的文艺人才,邀请XX县群众文化馆的老师对文艺队骨干进行培训,尽快提高文艺骨干的综合素质,从而带动村委会群众文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村委会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节、庆、假日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和谐幸福的节庆文化气氛的同时,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决定利用村委会辖土林景区的区位优势,成立“文化产业协会”,努力把多克村传统花灯“乐春社”打造成为集非物质遗产传承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为一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文艺演出团队,为不断丰富了土林景区的旅游文化内涵,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崇尚文明。村委会以“崇尚科学、关爱

3 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富有警示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精心选择了通俗易懂的《反邪教警示教育读本》、反邪教知识的宣传单和宣传挂历等资料,利用反邪教警示教育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给广大群众,并组织反邪教志愿者上门入户,边讲解边宣传,稳定思想,为居民提供咨询与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困惑与烦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村委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生活、触动心灵的反邪教文艺宣传活动,7 支文艺队采取小品、相声、花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形式,寓教于乐,深刻揭批法轮功等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本质,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反邪教警示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识别、抵制邪教的能力。

XX村委会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主体,以文化惠民为目标,围绕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广泛开展“导向性、示范性、普惠性、长效性”的文化惠农活动。在今后的文化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懈以文化理念引领XX村委会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紧紧围绕省、州、县文体部门的指导精神,把我村文化文化惠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推动XX村委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XX县XX乡XX村委会

2011年6月4日

第二篇:商务圈管委会2011宣传文化工作总结

商务圈管委会

2011宣传文化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我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相关精神,强化目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宣传文化工作,围绕“。。。。。”建设,积极推进“商贸强区”战略,三个文明建设又上新台阶,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现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和完善工作机制

为确保完成区委确定的宣传文化工作目标任务,成立了由负责人任组长、单位副职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保证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落实计划和工作措施,保证宣传文化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宣传文化工作重要性认识,把宣传文化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工作目标内容。二是办公室具体抓落实,把责任明确到了单位和个人。三是将有关宣传文化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党支部做出明确要求。通过以上措施,使宣传文化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推动了全委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机制,不断拓宽宣传渠道

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立足点,以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为突破口,把理论宣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宣传思想工作。一是完善宣传工作制度。我们对我委宣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使

其更贴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更便于操作,宣传任务更加细化。内容上做到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形式上把宣传工作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宣传推介与学习交流有机结合。围绕创新机制、拓展渠道,狠抓宣传效果和质量。二通过电视台、网站、报媒等有效途径,全方位、多渠道加强我委整体推广宣传。2011年我委共召开4次大型新闻发布会,并在市级以上重要媒体上发布相关消息共计50余条次,发布新闻、信息100余条,开通了商圈时尚资讯短信平台并对外发送50多万条短信,制作完成3期《风尚标》,制作完成形象画册,开通政务微博及消费节组委会官方微博,开创先河,我委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三是做好信息报送工作。重点做好政府网站政务信息报送、党建信息、信访信息、文明创建等主题活动的宣传报导工作,全年报送信息96期。

三、强化特色,开展丰富的宣传文化活动

一是结合工作深入开展宣传调研活动。今年来,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搞好专题调研和集中讨论,全委机关干部中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共收到论文11篇,其中党委集体撰写的论文被政府调研采用,党工委副书记作出的论文刊登在区“三进三同”活动简报第29期;并由党工委集体撰写完成《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篇。

二是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了网评活动和传箴言活动,全年转发短信(含彩信)5523条,上传原创短信300条,按照每月上报2篇的任务要求,全年上报舆情信息24期,舆情网评24期,报送党建网评42篇,全部合格。参加第二届“中国移动杯”全国红段子活动,上传短信41条,连续两年组织委机关《读点经

典》硬笔书法竞赛。2011我委倾力打造系列消费节活动共四次,活动包括各类文艺演出以及表演节目,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其中包括举办为期9天以“红歌激扬新时代”为主题的红歌联唱活动,共有近1000名选手参与此次比赛。以及在万达广场举办的“俄罗斯二十一世纪经典红歌音乐会”。并举办 “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以及商贸系统唱读讲传专场演出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商圈良好的文化氛围。

2012年我委宣传文化工作的思路是: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重点围绕做大做强 “百亿商圈”,构建我区大商贸新格局开展主题宣传文化工作,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结合我委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理论素质为重点,继续抓好理论教育和党员教育工作;二是围绕我区商贸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三是以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为目标,继续抓好新闻宣传和对外宣传工作;四是以活跃广大职工文化生活为目的,继续抓好宣传和职工文化工作。

2012年3月14日

第三篇:文博宫文化产业组委会架构图

一、组织架构:

二、职能:

1、会展总监:文博宫内外的会议、会展等系列活动的执行、策划。 1.1、制定中心接待计划,积极完成各项接待任务和经营指标。

1.2、收集内外部经营信息,分析经营情况;抓好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费用,增加盈利;建立物资管理制度,掌握和控制好会展的各种器物的使用。

1.3、管理督促属下员工日常的服务工作和执行情况,对文博宫接待任务亲自策组织、指挥,做好接待工作定期组织例会和日常会议,做好工作总结。

1.4、负责下属部门人员的合理分配,确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工作,处理重大投诉。

1.5、负责全国相关展会活动的参与,执行,推广,宣传。

2、创意总监:文博宫56个民族文化项目的整体设计。

2.1、负责设计文博宫56个民族文化集团的品牌形象视觉传达系统,VI应用推广与管理。

带领并指导56个民族文化创意构思及执行,保证并监督创意部的作品质量。

2.2、运用独特的商业智慧和审美观,制定产品设计策略,民族特色作品的创意设计, 同时能带领创作团队进行工作,善于利用、引导团队开发创作。 2.

3、负责带领创意团队并对部门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2.4、协调创意制作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2.5、定期作出部门评估报告和发展建议,协同公司发展制定部门成本规划。

3、设计总监:对OSM研究中心及商品开发。

3.1、了解OSM的发展方向,进行市场的解读和商业开发。 3.

2、组织制定本部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3.3、根据公司总体目标和部门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

4、负责根据设计师研发能力和研发方向分配工作任务。 3.5、负责设计图稿的最后审定,按时向技术部提供设计图稿。

3.6、负责组织相关岗位及时提供正确大货样和原辅料清单,责协调、解决在大货生产中出

现的设计问题。

3.7、负责组织考核、评价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部门技能培训。

3.8、负责提出部门招聘需求,对部门员工招聘考核。

4、 项目总监:整个项目、物业管理、规划、安全、消防、装修等相关事项综合管理 4.1、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4.

2、协助工程勘察管理。

4.3、协助办理工程建设配套报批。

4.4、配合其他部门收集有关施工单位的资料,总公司需要时参与工程建筑施工单位、监理

单位的考察、评论、调研及招标。

4.5、参与设计方案的研讨(施工图设计),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

织设计进行审核。

4.6、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的管理,协调好配套工程的管理。

4.7、接收工程的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及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5、 营销总监:项目营销规划、招商、任务目标的达成

5.1、参与制订公司营销战略。根据营销战略制订公司营销组合策略和营销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5.2、重大公关、促销活动的总体、现场指挥。

5.3、定期对市场营销环境、目标、计划、业务活动进行核查分析,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计

划,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确保完成营销目标和营销计划。 5.4、根据市场及同业情况制订公司新产品市场价格,经批准后执行。 5.

5、负责重大营销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5.6、主持制订、修订营销系统主管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经批准后施行。 5.

7、制定营销系统年度专业培训计划并协助培训部实施。

6、 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收支审核,项目预算审核,金融事项,融资事项。 6.1、了解在当前销售策略下的市场状况;

6.2、组织领导公司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审计监察、存货控制等方面工作,加强公司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3、参与制订公司年度总预算和季度预算调整,汇总、审核下级部门上报的月度预算,召集并主持公司月度预算分析与平衡会议。 6.

4、负责重要内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6.5、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及时向总经理和董事长汇报工作情况。 6.

6、主持制订公司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审计监察、库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7、 培训总监:各级部门人员的培训相关工作。

7.1、对各级人员和临时招聘的人员做好培训、指导工作。

7.2、按公司有关文件精神指导培训工作,并及时的发现问题予以解决。 7.

3、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指示,并贯彻执行。

7.4、制订公司及各个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经批准后实施。 7.

5、制订公司及各个部门培训的工作程序。

7.6、建立考评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发现并举荐人才。

8、 外联总监:各地高校院校师生沟通对接。

8.1、外联部经理在公司的领导下工作,通过联谊、交流等形式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发展和维护公司内外的公共关系,扩大公司网络信息资源。 8.

2、负责公司对内、对外的公共关系工作,负责制定年度公关活动计划和支出预算方案,在批准后组织执行。

8.3、协助经营业务部门做好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接待工作。

8.4、负责公司、分公司和连锁店营业执照、农药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的办理、年检和变更;协助经营部跟客户的维护与合作。

8.5、参与公司重大事件紧急处置和善后处理活动。

8.6、负责做好公司形象的新闻宣传,以及相关公关资料、图片、录音、录像、题词等收集、整理、记载存档工作。

8.7、负责审阅所有对外发布的稿件,配合其他部门参与公关的有关活动。 8.

8、负责或协助开发相关行业市场、创建崟农达名牌、传播企业文化等活动。

8.9、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业务部的工作,改善工作质量维护社会关系,做好下属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惩罚等工作。

8.10、认真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8.

11、各地高校沟通对接工作。

9、 行政总监:负责公共关系、媒介、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协调工作。

9.1、负责控制行政办公经费的支出,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公司内办公环境、办公设施维护;

9.2、负责公司消防、交通、安全保卫工作;

9.3、负责集团公司接待及各项大型活动的总体规划与管理; 9.

4、负责物业公司的管理,指导物业公司做好物业服务;

9.5、负责餐厅运行、员工宿舍管理、车辆管理(含租用班车)等后勤保障工作; 9.

6、负责会议管理、督办、档案管理、对外接待、计划管理等日常行政工作; 9.7、负责协调内部各子公司、办事处、部门及相关机构的外部联络工作。

10、网络总监:负责网络建设、技术宣传、网络营销相关工作。 10.1、协助营销部总监开展工作。

10.2、负责本部门工作的安排和人员调动。 10.

3、负责公司网站的注册、年检。

10.4、负责网站信息日常维护,及时更新、发布新闻、撰写文章、张贴图片、论坛发帖、QQ交流等。

10.5、分析搜索引擎查询效果,优化搜索引擎,及时调整搜索引擎费用投放策。 10.

6、负责搜集、整理公司各种动态、活动,关注仓库、新产品开发、学员培训等信息,及时推广更新。

10.7、负责策划定期网络营销、推广方案,撰写企业相关文案。

10.8、了解、掌握行业动态及竞争同行的相关信息,诸入投放平台,所用关键字,更新频度,与我公司相同关键字自然排名的比较等。

10.9、负责收阅各部门的相关报表,汇总各种数据,在每月的28日制作当月网络运营、网站流量、相关数据、分析报表。

10.10、接收和处理各种网络业务,及时反馈给各部门。 10.

11、处理客户投诉问题,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 10.

12、开拓新的网络营销途径及形式

10.

13、负责公司各部门电脑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保养。 10.

14、负责对员工电脑使用的培训。 10.

15、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任务。

11、市场总监:负责市场宣传、推广、保障营销业务数量的完成。 11.1、组织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及营销费用、内部利润指标等计划; 11.

2、组织研究、拟定公司营销、市场开发方面的发展规划; 11.3、组织拟订营销业务管理的各种规定、制度和内部机构设置; 11.

4、负责组织在编制范围内对所属部门的营销业务人员进行聘用、考核、调配、晋升、惩罚和解聘;

11.5、负责核准营销经理、营销人员浮动工资、佣金发放标准;

11.6、组织编制并按时向总经理汇报:每月营销合同签订、履行情况及指标完成情况。

12、民族文化总监:负责56个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指导等。

12.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公司品牌战略规划及品牌体系建设。全面负责公司品牌策划、设计、推广及管理工作;建立和发展公司的品牌文化,产品文化; 12.

2、准确把握公司的品牌定位,公司产品设计风格,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区域特性和市场信息进行品牌策划;

12.3、制定与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策略,地区覆盖及推广计划,包括日常维护工作; 12.

4、建立和维护与媒体、消费者等公众的良好关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12.5、根据品牌战略规划,领导完成对品牌形象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品牌形象的统一传播; 12.

6、根据品牌年度计划,审核年度广告、公关计划和预算,并监督投放过程和效果; 12.7、负责各目标媒体的筛选与媒体的全面合作推行。 12.

8、完成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品牌部工作的组织推动工作。

第四篇: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附件1: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组委会

主 任:何柏略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团委书记

副主任:黄莉霞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团委副书记高建辉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团委副书记

杨佳雪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团委秘书长

柯建宵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生会主席

成员:严嘉铭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杜俊林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佘伟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生会秘书长

温旭婵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团委科技部长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佘伟花(兼)温旭婵(兼)

第五篇:(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并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直辖以来,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水平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新格局还不完全适应,与现代传播手段广泛应用的新变化还不完全适应。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扎实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把全市人民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热情激发出来,为贯彻“314”总体部署、落

实国务院3号文件、推动“五个重庆”建设、构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实践新的文化发展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发展繁荣的体制机制,促进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更好更快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到2012年,全市文化建设要努力走在西部前列,思想引领、舆论导向、精神激励、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开放交融、安全维护等功能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彰显,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普遍践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显著。文明城区(县城)、文

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面达到100%,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文化底蕴日益彰显,文学艺术创作机制更加健全,文艺流派、风格、体裁更加多样,高雅和大众文

化协调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

———媒体传播体系初步完善。传统媒体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健康发展,逐步建成传输快捷、覆盖

广泛的现代传媒体系。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机制,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初步形成。同时,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25%以上,占

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

———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以“10名以上全国有影响

的文化名人、100名以上文化领军人才、1000名以上文艺骨干、10000名以上基层文化工作者”为主体的队伍。

到202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市民具有较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建成全国一流、覆盖广泛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领先西部,建成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精心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和研究。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新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方式,打造“三峡大讲坛”、“开放论坛”、“青年人才论坛”等学习品牌。构建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宣讲体系,组建高校时事政策报告团,编辑出版理论、政策等通俗读物,对群众关注的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优势学科、核心期刊和研究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重庆的实践”系列研究,每年精心策划组织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聚合市内外研究力量集体攻关。特别要围绕城乡统筹、“五个重庆”建设开展研究,努力探索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模式。加强重庆优势历史文化资源研究,精心组织实施“重

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2.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民情“五情”教育活动,继承发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城市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加强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少年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成立重庆市社会思想动态研究中心,建立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定期研判制度,有针对性地做

好各阶层群体思想政治工作。

3.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坚持“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实现内容提供序列化、重大活动精品化、行业推动示范化、群众活动普及化、媒体宣传常态化,不断拓宽参与面,增强实效性,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风尚。每年举办一次全市红歌比赛,重庆电视台推出每日一歌,每个区县至少提供一个大型红歌坝坝舞广场,建立“红歌网络中心”,深入推进红歌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精心编辑出版《读点经典》丛书,不断扩大发行量,组织主题诵读活动,促进全民阅读经典,带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培养一批讲故事大师和优秀故事员,办好《讲故事》专刊,定期举办故事会,形成全民讲故事、听故事的浓厚氛围;举办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和群众性传

箴言活动,引导手机用户和广大网民学习、创作、传播红色箴言,培育健康向上的短信文化。

4.全面推进千万市民文明行动。紧紧围绕“五个重庆”建设,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礼仪普及、行为养成、优质服务、环境整治行动,深化文明城区(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策划实施长江两岸文明长廊工程,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让文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单元和细胞。坚持开展“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扫黄打非”斗争力度,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三、大力繁荣文学艺术

1.发展繁荣一批全国知名的文艺门类。加强文艺院团建设,大力支持川剧、歌剧、话剧、曲艺、京剧和交响乐发展,做大做强重庆杂技艺术,创作推出一批经典剧目;依托市内高等院校的优势,大力扶持油画、雕塑、版画、国画、书法等优长门类,巩固和提升重庆在全国美术书法界的地位;培育骨干作家,办好《红岩》等文学期刊,重视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创作,加强文学评论,推动重庆文学事业取得新突破。

2.挖掘保护一批特色文化艺术项目。深入挖掘保护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移民文化、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项目,做大做强綦江农民版画、铜梁龙舞、土家族摆手舞、川江号子、秀山花灯、万州竹琴、大足石雕、梁平三绝(灯戏、年画、竹帘)、荣昌折扇夏布、城口漆器十大民间文艺、工艺项目,努力实现“一个区县一个品牌”。

3.创作生产一批文艺精品。建立重点作品论证、投入、评估、奖励机制,鼓励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努力创作生产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精品力作。到2012年前,推出10台重要剧目、10部优秀影视剧、10部有全国影响的文学作品。依托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新华书店集团为主体的出版发行业,精心编辑出版发行一批高质量的图书、音像等作品。

4.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文艺活动品牌。利用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努力创办西部交响乐周等一至二个国家级的文艺品牌;积极申办中国艺术节、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文化项目;精心举办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重庆读书月、重庆演出

季、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打造文艺活动品牌。

四、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1.努力构建媒体传播新格局。坚持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媒体群。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进媒体转型,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传播艺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要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系统、生动、持续地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报道人民群众的多彩生活,为推动重庆改革发展鼓劲加油。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谋划打造跨媒体、跨区域的大众传媒平台和财经传媒平台。鼓励各区县整合所属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资源。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积极探索“三网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2.办好以重庆日报为龙头的报刊媒体。不断创新重庆日报办报理念,改进版式和话语方式,创办农村版,探索财政为村社买单订阅,加快把重庆日报办成西部影响最大的日报之一,更好地发挥对其它平面媒体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继续办好《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努力打造一份全国一流水平、发行量50万份以上的品牌都市报。其它都市报刊和服务类报刊要推动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办好《改革》、《探索》、《商界》、《电脑报》、《课堂内外》、《少年先锋报》和大学学报等报刊,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

3.办好以重庆卫视为龙头的广电媒体。重庆卫视节目要珍分惜秒、精心编排、优化结构,增大新闻信息容量,加强深度报道,提高文化品位,打造品牌栏目,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收视率保持全国省级卫视前5位,努力办成“西部第

一、全国一流”的精品卫视,成为重庆对外宣传的“第一传媒”。重庆广播电视总台各类频道频率要办出特色,区县电台、电视台要提高专业水平。大力推进数字电视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丰富节目内容,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区县广电网络整合,建成以市级广电媒体为龙头的一体化广电传播体系。

4.建设丰富、健康、干净的网络文化。按照“大力发展、充分运用、积极引导、有效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推进华龙网、视界网的深度整合,建成我市第三大传媒、全国十强新闻网站。支持中央新闻网站办好重庆频道。积极培育重点商业网站、党建网站、政务网站、校园网站、青少年网站、区县网站、社区网站群。打造网络电视台,大力发展交互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新媒体。实施重庆媒体在境外、国外网站落地工程,有选择地在境外、国外主流媒体网站开办重庆频道。成立重庆市网络文化协会,引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壮大网建、网宣、网评、网监、网研队伍,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坚决封堵各类有害信息,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揭露有害言论,净化和丰富网上内容,唱响网上主旋律,把重庆建成全国网络文化高地。

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支持中央新闻媒体和境外、国外新闻媒体驻渝单位的工作,精心策划实施一系列主题外宣活动,让国内外更多更客观地关注重庆、了解重庆。加强境外媒体记者的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采访线工程建设。提高我市媒体在境外落地入户率,不断扩大重庆电视台国际频道境外覆盖,扩大重庆日报海外版的发行范围和影响。强化城市品牌营销,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外宣品,扩大重庆对外影响力。

五、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着力建设以重庆大剧院为龙头的城市文化设施群,打造重庆文化新地标。2009年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重庆川剧中心要建成并投入使用;2012年前建成国泰艺术中心、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巾帼园、重庆国际马戏城、重庆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中心、三峡移民纪念馆和十大书城,搬迁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艺术学校和广播电视监测台,扩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规划建设重庆廉政教育基地、重庆工业遗产博物馆、重庆三线建设博物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园、大足石刻陈列总馆等项目。大力完善区县公共文化设施,2010年前全面完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设任务,农村群众看书报难、看电影电视难、看文艺演出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等问题基本解决。2012年前,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全面达到国家等级标准,其中一级馆达到40%以上,每个区县都有影剧院,多数区县有博物馆、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广场,实现街道综合文化站和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明确各类文化设施机构功能定位,配置完善管理要素,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2.保护利用重点文化遗产。扎实推进国家重点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抢救性文物保护。到2012年,完成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刘伯承六店旧居等120处重要革命遗址、抗战遗址的抢险维修,并逐步对外开放。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在推进城市危旧房改造和开发建设中,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做大红岩联线品牌,增强整合功能,打造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抓好三峡库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渝东南少数民族生态保护区建设。

3.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先进区县、文化先进乡镇(街道)、文化先进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艺、法制、科技、卫生等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大力繁荣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广场文化。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丰富学校美育内容和形式,强化音乐课、美术课和书法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实效。围绕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抓好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展览到基层的“五送”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农民每月至少看一场电影,每个村文化室每年新增图书100册,每年组织10台优秀剧目、100个红色故事和有关文博展览到农村。支持社会兴办博物馆,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六、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思路,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印刷包装、网络服务和文化经纪等文化产业,重点打造重庆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大足影视剧制作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现代印刷包装物流基地、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黄桷坪艺术园区等文化产业基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兴建文化产业园区。

2.推动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协调发展。加快经营性文艺院团和市属非公益性、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步伐,深化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印刷、广告等资产和业务实行市场运作,做大做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新华书店集团、电脑报、商界传媒。放宽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兴办“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民营文化企业群。

3.完善开放而健康的文化市场体系。大力保护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积极培育各类文化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探索建立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文化“走出去”,继续扩大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培育一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出口项目,鼓励文化艺术产品开拓海外市场。把有序开放和有效管理结合起来,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七、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1.健全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高度负责、党政各部门同心协力、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抓文化也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未来的理念,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纳入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各级人大、政协要大力支持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教育、科技、卫生、体育部门要与宣传文化部门一道积极承担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其他职能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行各业和各社会单位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作好表率,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带领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共建共享文化成果。

2.抓好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宣传文化战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配齐配强专职宣传文化委员。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要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深入推进“五个一批”人才和“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文化领军人物。进一步优化政策,吸引市外、境外高层次文化人才,投身重庆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区县文联、作协、社科联,加强对各级各类文艺协会和各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会、学会等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更加重视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选派有专长的大学生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建立“重庆市文化杰出贡献奖”市级荣誉制度,完善“五个一批”人才和重庆市文学艺术、青年文化人才表彰制度。

3.拓宽文化投入渠道。各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应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开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试点,市、区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保障公共文化工程项目、文化产品生产、宣传活动开展和机构正常运转所需资金。从今年起,市级财政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并确保逐年增长,力争到2012年的年度总量在2008年基数上翻一番,主要用于基层文化建设、人文社科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宣传文化人

才培养。继续征足用好文化事业建设费。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认真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定。继续对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给予补贴。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消耗的水、电、气,执行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电、气费价格标准。认真贯彻落实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扶持政策。对新创办的民营文化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给企业。设立重庆宣传文化基金会,市级财政对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宣传文化事业给予一定配套资助,并继续落实捐赠税收扣除政策。成立重庆文化产业担保公司。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实行“以奖代补”。市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与中央对口部门的衔接,推进部市合作。

4.加强考核监督。科学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完善文化建设目标考核测评体系,继续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并增大权重,对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本《决定》制定实施意见,市委督查室要牵头进行督促检查,促进《决定》的落实。各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引导和监督,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为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和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而努力奋斗。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解读

文化始终是各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和发动机。文化又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重庆是一座名城,历史悠久,人文厚实,先后积淀了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和一批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这为重庆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重庆要实现科学发展,实现“314”总体部署;要比肩京津沪,在西部领先,惟有把文化建设提到更高的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在全社会激荡起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为重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决定——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6月17日至18日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薄熙来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指导思想——

会议认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先进的思想文化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还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竞争力。重庆要实现跨越发展,不仅要外练经济建设的“筋骨皮”,也要内练思想文化的“精气神”。要通过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把全市人民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热情激发出来,进而在全社会激荡起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

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使重庆更好地超越自我,完成中央赋予的重任。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重庆大发展。会议强调,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更好更快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为贯彻“314”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推动“五个重庆”建设、构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目标任务——

会议明确,重庆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到2012年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现阶段要努力完成三大任务:一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科学的思想理念统一意志和行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重庆人民的共同追求,以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全面推进千万市民文明行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以抓好文艺创作、文化体制改革、群众文化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新闻媒体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成为党的喉舌,提高宣传智慧和传播艺术,系统、生动、持续地宣传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报道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为推动重庆改革发展鼓劲加油。

九件实事——

会议指出,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要办好九件实事:

1、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培育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2、坚持电影、图书、故事、戏剧、展览“五下乡”;

3、做大红岩联线品牌,保护利用重点文化遗产;

4、建设丰富、健康、干净的网络文化;

5、推动先进文化进校园;

6、昂起重庆日报、重庆卫视两个“龙头”;

7、培育文艺精品和人才;

8、精心组织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

9、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重大文化建筑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会议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抓文化也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将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协调推进。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高度负责、党政各部门同心协力、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格局。要抓好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文化投入渠道,加强考核监督,切实把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好。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在全市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而努力奋斗。

第六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2]34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

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委办〔201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文化(以下简称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大力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 40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和《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安监总政法〔2011〕172号),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旨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我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指导方针、工作纲领和努力方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自觉地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推动安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任务,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文化需要的新期待,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把安全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从“安全发展理念”到“安全发展战略”,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决心,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围绕安全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原则目标、工程体系和保障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和宣传推动,既要强化安全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文化环境,更要强化必须付诸实践的精神动力和战略行动,切实做到在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推进发展进程时以安全为前提、基础和保障, 1 实现安全与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享有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汇集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力量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阶段,安全基础依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多发,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着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培育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注重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共识、集中智慧,齐心协力、持之以恒,推动社会各界重视、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不断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核心,以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五)总体目标。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全面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不断强化,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安全生产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全民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明显提升;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氛围更加浓厚;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职业道德精神切实践行,科学、公正、严格、清廉的工作作风更加强化;反映安全生产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安全文化产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高素质的安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自我约束和持续改进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基础更加坚实。

三、切实强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

(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宣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积极组织各方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和有效途径,大力宣传、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

2 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积极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宣传推动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作为衡量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

(七)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认真组织开展好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康杯”、“青年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活动实效。广泛组织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演讲、展览、征文、书画、歌咏、文艺汇演、移动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安全生产理念和知识、技能的宣传,提高城市、社区、村镇、企业、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八)着力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法规标准、基地、教材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地方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及企业“三项岗位”人员、班组长和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全民公共安全教育、警示教育和应急避险教育。探索在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和应急防范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选修课程。

(九)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强安全学科建设,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组织研究、推出一批有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安全文化理论成果。鼓励各地区和企业单位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大安全文化理论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服务安全生产工作。

四、大力推动安全生产职业道德建设

(十)强化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结合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开展的“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宣传,坚持以案说法,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安全监察、行业主管等部门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推进依法行政。

(十一)弘扬高尚的安全监管监察职业精神。以忠于职守、公正廉明、执法为民、甘于奉献为核心内容,深入宣传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进一步激发各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牢记宗旨、爱党奉献的工作热情,坚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心和决心,建设 3 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执法公正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

(十二)增强全民安全自觉性。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不使他人受到伤害”为主要内容,将安全生产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注重加强日常性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自律意识,使尊重生命价值、维护职业安全与健康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

(十三)继续开展企业安全诚信建设。把安全诚信建设纳入社会诚信建设重要内容,形成安全生产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促进企业自觉主动地践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及时公布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企业“黑名单”,督促各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五、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

(十四)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相结合,完善安全文化创建评价标准和相关管理办法,严格规范申报程序。“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申报工作统一由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负责,凡未取得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不得申报。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训,加强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一线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十五)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积极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健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机制,逐步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进一步扩大建设成果。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安全社区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主导型社区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社区建设。

(十六)积极推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将安全生产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密切结合,研究制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标准、评价机制和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创新城市安全管理模式,加强社会公众安全教育,完善应急防范机制,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风险,提高城市整体安全水平。

六、加快推进安全文化产业发展

4 (十七)深化相关事业单位改革。以突出公益、强化服务、增强活力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安全文化事业,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按有关规定要求,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的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等转企改制,拓展有关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面向市场、体现安全文化价值的经营机制。支持有实力的安全文化单位进行重组改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着力发展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安全文化企业。

(十八)鼓励创作安全文化精品。坚持以宣传安全发展、强化安全意识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安全生产宣传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调动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创作更多反映安全生产工作、倡导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的优秀剧目、图书、影视片、宣传画、音乐作品及公益广告等,丰富群众性安全文化,增强安全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十九)支持安全文化产业发展。协调社会安全文化资源,参与安全文化开发建设,提高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文艺团体、中介机构、文化公司等参与安全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会展、动漫等安全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利用数字、移动媒体、微博客等新兴渠道,加快安全文化产品推广。

七、切实提高安全生产舆论引导能力

(二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广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重大政策措施、重大理论成果、典型经验和显著成效。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安全宣传工作规律,完善政府部门、企业与新闻单位的沟通机制,有力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舆情分析研判,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二十一)规范信息发布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拓宽渠道,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及时主动地做好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情况、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及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的公告发布,对典型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完善安全生产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新闻报道应急工作机制,增强安全生产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5 (二十二)加强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健全安全生产社会监督网络,扩大全国统一的“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覆盖面,通过设立电子信箱和网络微博客等方式,拓宽监督举报途径。健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监督举报事项登记制度,及时回复查处整改情况,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效果。

八、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建设

(二十三)加强新闻媒体阵地建设。以安全监管监察系统专业新闻媒体为主体,加强与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形成中央、地方和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内媒体,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的宣传互动,构建功能互补、影响广泛、富有效率的安全文化传播平台,提高安全文化传播能力。

(二十四)加强互联网安全文化阵地建设。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开展具有网络特点的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手机报纸、手机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传播载体,拓展传播平台,扩大安全文化影响覆盖面。

(二十五)加强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宣传阵地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体系,推动安全文化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建设,着力提高安全宣传教育能力。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思想文化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二十六)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国家和地方安全教育(警示)基地,以及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建设。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融知识性、直观性、趣味性为一体,鼓励推动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及企业建设特色鲜明、形象逼真、触动心灵、效果突出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展馆,提高社会公众对安全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九、强化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的政治高度、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职能部门,完善支撑体系。 6 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二十八)加大安全文化建设投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有利于安全文化的财政政策,将公益性安全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投入;推动落实从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伤保险基金中支出适当费用,支持安全文化研究、教育培训、传播推广等活动的开展。

(二十九)加强安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业务水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提高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和活动策划的能力,造就高层次、高素质的安全文化建设领军人才。建立安全文化建设专家库,加强基层安全文化队伍建设。

(三十)加大安全文化建设成果交流推广。深入开展地区间、行业领域及企业间的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推广,提高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安全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对外宣传,鼓励相关单位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等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借鉴和运用国际先进的安全文化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2012年7月30日

上一篇:大专护士毕业总结下一篇:打字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