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环境工程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现在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过程中,膜分离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环境工程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随着我国环境工程的不断发展,对膜分离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不断推动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环境工程建设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膜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帮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膜分离环境工程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膜分离环境工程论文 篇1: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有效利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膜分离技术已成为水处理环境工程中一种新型处理技术。在水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避免水资源走向枯竭的一项重要措施。膜分离技术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从而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具体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有效利用,并研究和探讨了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水处理;环境工程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63

膜分离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生活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材料也在逐步增加,各种化学材料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含有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对人体有害的污水,这些工业废水如果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必然会减少有效的水资源。因此,运用膜分离技术对工业废水和污水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污水再利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减少水污染等社会环境问题的产生。

1 膜分离技术

1.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分离就是将膜对不同物质进行分析,然后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物质组合成为混合物,使混合物具有筛选的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地分离液体中的分子[1]。膜具有渗透性,在不同的混合物中,膜的渗透性是不同的。膜分离技术在食品、污水处理和化工生产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膜分离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功能较多、操作简单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因此在各行业领域中都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膜技术的分类

1.2.1 超滤法

超滤法在膜分离技术中具有較强的使用效果,它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各种杂质。超滤分离技术主要是通过以压力化为动力,对不同分子质量的物质进行分离。这种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它通常在水中存在较大颗粒物质或存在胶体时采用。

1.2.2 微滤法

微滤分离技术属于静态过滤,是分离分子效果极佳的分离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压力差来推动膜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这种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它能够将细小的颗粒物质、细菌、悬浮物和微生物都进行有效的分离,因此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

1.2.3 纳滤法

纳滤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它能够有效实现分子颗粒的分离,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有效分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够对分离的水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软化[2]。但由于纳米分离技术应用严格,因此相较于其他分离技术而言,纳滤分离技术应用程度较低。

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但在21世纪才得以广泛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和操作简单的特点。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具有诸多优势。

2.1 分离效果

膜分离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能够通过沉淀、凝结等方式分离出微米级别的物质,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3]。与传统的蒸馏分离方式不同,常规的处理方式会使得有机物在水质分离的过程中发生改变,而膜分离技术不需要温度和湿度等外在环境的要求,在室内就可以自动化地完成对水质的分离。

2.2 操作方式

膜分离技术的处理操作方式简单,在分离过程中不需要特定的环境,也不需要过多的设备和繁复的操作。在常温的状态下,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水资源,不会损伤设备,也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处理,因此,降低了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消耗。此外,膜分离技术因为稳定性较强,操作方式简单,在进行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所能够提纯的水质比常规的方式更纯净,更能够保存水中有机物的性状。

2.3 无化学变化

膜分离技术操作原理简单,仅仅需要添加少部分的化学药剂就可自动进行水质分离,这不仅提高水质提纯的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成本,防止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性。

2.4 适应性强

膜分离技术由于效率较高,能够进行自动化管理,因此设备的占地面积比较小。此外,膜分离技术处理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操作,也可以间隙进行,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业废水处理的需求。

3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1 饮用水处理

相较于其他水而言,饮用水是比较干净的。随着社会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饮用水中也存在着诸多有害的物质,人如果直接饮用,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膜分离技术因为操作简单、能耗低,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提纯制取。超滤、微滤和纳滤等分离技术都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消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悬浮物,提高饮用水的品质[4-5]。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也逐步采用超滤和微滤分离技术净化饮用水,有效地提高了饮用水的水质。

3.2 工业废水的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环境污染也随之增加。其中,水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急需解决的污染问题。工厂排放的污水和废水不仅使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资源严重缺失,也使得水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业废水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处理工业废水,实现污水的再利用,在选择膜分离技术方面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对工业废水的处理,首先要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地检测,确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质,再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加以处理。若处理完成后水中依旧存在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就需要选择微滤和纳滤等分离技术再次对水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工业用水的水质。

3.3 苦水咸水处理

开采水资源部队在进行水资源的开采和勘测时,无法预测水资源的水质。因此,地下水通常也不能达到人类的用水标准。膜分离技术不仅能够对废水进行分离处理,也能够淡化苦咸水。苦咸水主要存在于我国沿海地区,苦咸水的过量使用会降低人的免疫机制,因此,对于苦咸水的分离处理是非常重要。苦咸水的存在通常是酸碱配比不适合所导致的,因此可以采用反渗透和纳滤等分离技术对苦咸水进行分离处理。采用反渗透法处理苦咸水,若满足高压的条件,就能够直接淡化苦咸水,并保证处理过程的环保和干净。

4 总结

伴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膜分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膜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膜分离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常规的水处理方面,还应用于食品杀菌等各方面。但由于膜的使用寿命较短,成本昂贵,还要研究人员不断加强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使该项技术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浅谈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15):53-54.

[2]谢涤非.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130-131.

[3]王靓.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J].低碳世界,2017,(36):10-11.

[4]王莹,李冬,林英妮.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7(05):118,120.

[5]唐磊,龚丹洁,刘国华.浅析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8):71,76.

收稿日期:2018-03-28

作者简介:王水明(1981-),男,大学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处理。

作者:王水明

膜分离环境工程论文 篇2:

探析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在现在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过程中,膜分离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环境工程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随着我国环境工程的不断发展,对膜分离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不断推动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环境工程建设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膜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环境工程;水污染;水处理

Key words: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ter pollution; Water treatment

1 膜分离技术概述

对于我国现在的环境工程来说,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膜分离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主要就是运用选择性透过膜,在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选择的透过一些物质,并对一些物质进行截取,从而达到分离以及提纯的效果,确保分离对象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膜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膜结构的选择,并对其通过率等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分离以及提纯的效果。膜分离技术在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应用条件较低

膜分离技术在实际的环境工程的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了明显的简洁易操作的特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要求是比较低的,物质分离处理的条件要求也相对容易实现,一般保持在常温状态下就可以进行有效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工程对于膜分离技术的有效运用。

1.2 能耗低

膜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源的消耗较低,这对于现在我国能源紧张的现状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在运用膜分离技术处理的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明显的相变化,因此,该过程也就能够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3 适用范围广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因为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需的条件较低,不仅本身需求较少,还能够很好适应环境工程中体现出的需求。另外,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由于其存在多种类型,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类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膜分离技术的有效应用。

1.4 经济效益突出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由于膜分离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求相对较少,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催化剂的引用,同时对于设备的需求也非常少,这必然会降低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从而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效益。另外,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必进行过多的维护以及检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1.5 不存在二次污染

环境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善现在的环境,促进人民健康发展,如果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那么治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进行环境工程的技术选择时,应当选用不存在二次污染的技术。膜分离技术就具有这个特点,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物质分离水平,同时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 膜分离技术分类

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具有较多的类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膜分离技术类型的选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技术的有效运用。对于不同的膜分离技术来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分离效果,同时也就体现出不同的应用价值,在现代环境工程中应用到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微滤技术

在膜分离技术来说,微滤技术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个类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微滤技术主要是为了过滤直径为0.1~10μm的物质,在过滤的过程中,让该类物质能够透过选择性透过膜,然后将其他的物质进行阻隔,从而达到分离效果。微滤技术是一种筛网过滤模式,在实际中的普遍应用与现在环境工程的实际情况也存在较大的联系。微滤技术对于水质的使用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还不需要占用过多的土地面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微滤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及便捷性,从而也就能够促进其在环境工程中的有效应用。另外,从微滤技术在实际中的操作来看,涉及到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全量過滤及部分过滤,这需要根据实际对于分离的要求进行有效选择。

2.2 超滤技术

超滤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去除净化对象中的颗粒物质以及悬浮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超滤技术一般应用于汽车行业的电泳漆废水处理中,或者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废水净化中,对于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还能够有效地回收其中的金属离子,提高经济效果。

2.3 纳滤

纳滤技术作为一种分子级膜分离技术,具有压力驱动型的特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良好的过滤效果,并且,纳滤对于离子的选择性是非常强的,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过滤的针对性,提升了过滤效果。

2.4 反渗透膜技术

反渗透膜具有较强的脱除率,一般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引用时净化等的处理过程中,并体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对于反渗透膜技术来说,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膜污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进一步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断地解决。

3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的具体应用

3.1 饮用水净化处理

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水质中的悬浮物以及细菌等,并且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因此,膜分离技术可以应用在饮用水的净化过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需要应用到微滤膜以及超滤膜,对于水质中的微生物,包括病毒以及贾第虫等进行有效去除,并且在超滤膜的应用中还能够有效去除水质中的胶体等物质。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净化中的应用不会加入催化剂,从而也就不会对饮用水造成污染,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3.2 废水处理

在现代环境工程建設中,对于废水的处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不同的废水,其中包含的杂质等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膜分离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存在的石化废水来说,其中含有较多的乳化油,可以通过采用超滤膜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促进废水中油质量的下降,使得废水能够达到排放的标准;对于染料废水,在处理的过程中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其中含盐量较高,可以采用表面纳滤膜,来有效的降低水质中的含盐度,然后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对于造纸产生的废水以及重金属废水等,可以通过超滤膜技术对其中的金属进行过滤与回收,提升处理的经济效益。

3.3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

对于海水的淡化,一般采用反渗透技术进行,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良好的处理效果。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海水的淡化效果,提升海水的利用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在我国环境工程的不断发展,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好地保证我国环境工程的顺利进行。膜分离技术是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但是,由于膜分离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导致其并不能够进行全面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对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促进环境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冰.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161.

[2]王翦.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2):7+10.

[3]金爱华.工业污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超滤的应用与维护清洗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5):24-27.

[4]林健松.工业污水处理中的环保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12):13.

收稿日期:2019-01-04

作者简介:黄伊彤(1991-),女,汉族,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及治理。

作者:黄伊彤

膜分离环境工程论文 篇3: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中的分析

摘要: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精简、低能高效、生产过程无化学污染及变化等显著特点,它相比于传统分离工艺更加灵活和实用。本文就围绕该技术与环境保护工程展开话题,探讨它在环境工程中的各方面具体应用,证明它之于传统分离技术的优越性。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环境工程;微滤;反渗透;超滤;适用性

环境问题是目前各国都会关注的主要课题,它在工业化生产中表现尤其突出,人类逐渐学会处理生产过程排出物质回收利用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免遭破坏。就目前来看,膜分离技术已经在全球迅速崛起,它的分离净化与浓缩方法相比于传统分离技法更加先进,分离效率高且没有二次污染,所以在诸如饮用水处理、食品医药工业、石油化工、生物工程乃至核工业都有被广泛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与环境保护

1.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内涵

膜分离技术采用的是天然或人工合成膜,它主要以化学位差与外界能量作为主要推动力,实现了对双组分与多组分溶剂与溶质的相互分离、分级,最后提纯富集。如果按照分离过程来看,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液膜、集成膜等等分支技术。这些技术都秉承了一点原则,那就是通过对固液态废物实施处理而降低处理过程向环境的排放量,同时达到物质分离回收效果,做到工业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的,最终祈祷环境保护作用。具体来说,围绕目前常见的3种典型环境污染物来分析膜分离技术的适用性特征,如表1。

由上表1可以看出,由于膜分离技术所针对的对象以流体为主,所以它只适用于对废水、废液、废气的相关技术处理。

2.膜分离技术与传统过滤技术的简要对比

相比于传统过滤,膜分离技术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任何助剂来进行物理分离,它所运用到的是混合物中不同的物理特性,甚至还考虑到了分离膜不同的分离速度。作为目前最流行的新技术,膜分离可以基于不同环境、不同机理来实现膜分离过程,无需在传统技术所要求的苛刻温度环境下操作,只在常温环境下就能实现低能高效过程,且分离绝对不产生任何污染。另外,与传统过滤不同的是它非常适用于某些热敏性物质的分离过程,就这一点特征让它可以更加灵活的应用于各个工业生产领域,突破传统技术规制,实现新技术创新思路。

3.膜分离技术与环境保护工程的关系

膜分离技术由于拥有双组分与多组分溶质溶剂分离功能,所以该技术可以对物质实施等级区分和物质提纯收集,针对固液态物质与气体中的废物来实现处理功能,达到企业及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排放标准。如此一来膜分离技术就辅助生产工程实现了对物质的二次回收目的,对环境保护作用也相当明显。

二、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如上文所述,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液膜(LM)。下文将对这5种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作出针对性分析。

1.微滤技术的应用

微滤(microfiltmtion,MF)又被称为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技术,MF也是目前所有膜分离技术中最为常见且广泛的应用技术之一,它所能过滤的对象很多,包括从0.1-10μm的细菌、胶体、颗粒等等。它的过滤原理和普通过滤非常类似,都采用筛网过滤。但是MF过滤的操作压力相对偏低,不大于0.2MPa。而且MF对水质的适应性极强,且占地面积小,总体来看MF的经济适用性很高,目前在饮用水处理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逐渐取代了传统中的常规澄清过滤与二沉池技术。当水质处于大波动状态时,MF依然可以实施对各类废水废液的预处理工作,进而降低水质浊度和悬浮物,满足水质处理转换需求。MF过滤一般包括错流过滤和死端过滤两种,其中死端过滤采用的是低能高产过滤模式,它的滤饼层能够根据过滤时间增加而厚度逐渐增加,降低溶液的透过量,所以它能够及时清洗滤饼,恢复水通量,这也是死端过滤方法的关键;另外就是错流过滤,在水质过滤过程中,错流过滤会让一部分浓缩液体从滤膜另一端排除。随着原液在过滤过程中被截留物质浓度越来越高,膜本身的过滤阻力增长也会越来越快,所以错流过滤具有较高的微滤过滤效率,在目前环境工程应用中也很常见。

2.超滤技术的应用

超滤(Ultrafiltration,UF)技术中所涉及的超滤膜是典型的压力驱动膜,它的分离原理主要为筛分,UF的孔径范围也从0.05-1nm不等,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清除各种固态悬浮物、颗粒物,实现对溶液中大分子物质及胶体的有效分离。在我国的汽车及电器工业中,UF的超滤膜多用来实现电泳涂漆废水的环保处理,它充分采用超滤膜分离特性来分离金属离子杂质电泳漆,并将它们从废水中回收再加以二次利用。通常情况下,超滤膜运行对羊毛脂的截留率能达到95%甚至以上,而对悬浮物的截留率则超过99%,精度非常高。这就使得废水中的COD大幅度下降,对废水的可生化性改进相当有效,这对废水处理的经济效益提升与环境效益保护都非常有好处。UF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其膜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会不断降低,所以在技术改进方面应该以改进膜通量为主,主要开发高强度达通量UF过滤膜,使其能够适应当前的高温高污染生产环境,具备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同时延长UF过滤膜的生命周期。上述也是未来UF技术进化的主要方向。

3.纳滤技术的应用

纳滤(Nanofiltration,NF)技术中的纳滤膜也被称为超低压反渗透膜,该技术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新型分子级膜分离技术。NF技术属于压力驱动型技术,它的操作压力要求范围为0.5-1MPa,纳滤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拥有例子选择性,可以有效去除水质中的二价离子,去除率达到95%以上,而对一价离子也有50-80%的去除率。在城镇农村,NF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河水及地下水中的三卤甲烷THM中间体、农药、硝酸盐等有机有害物质,尤其能够对废水进行脱色和有机物分级浓缩。纳滤膜可以在低压操作下实现高通量需求,所在许多环境工程中,它的反渗透操作成本较低。但纳滤膜非常容易受污染,所以它对水质要求也照比其它膜分离技术更高,必须经过复杂的预处理才能实现技术应用,这也限制了纳滤膜的推广使用范围。在未来,只有提高水质预处理技术才能凸显NF技术特点,但总体来看它在环境工程中的发展潜质依然很值得期待。

4.反渗透技术的应用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技术的基本机理就是自然界中的渗透现象,它是指水从浓度低溶液透过半透膜转向浓度高溶液,并形成膜两边的高度差,这就是渗透压,而这一半透膜也被叫做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对所有溶质都具有相当高的脱除率,且它的出水水质很高,目前在水处理的除盐处理环节中非常常见。从环保领域的基本理念来看,反渗透对城市饮用水、城市污水、垃圾渗透液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相当有效,它不仅能够解决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重金属有机物,也能够解决由膜污染所导致的浓差极化问题。总体来看,RO技术在开发方面成本较低,且低压耐污染耐高温,并且拥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是环境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5.液膜技术的应用

液膜(Liquid Membrane,LM)技术所采用的是液体材料膜,它还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乳状液膜。乳状液膜是悬浮于液体中极薄的乳液颗粒,它主要是基于选择性渗透作为其膜分离机理的。相比于固膜,液膜的传质速度更快、分离效率和选择性也更高,因此在环境工程中常常会应用到LM技术,尤其是溶液中有机离子和有机物的分离相当有效。就目前实用层面来看,LM技术常常会在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湿法冶金等环保工程中出现。例如在废水处理工程中,LM技术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液膜处理模式就能去除约99%以上的含酚废水酚率。另外它废水中的氨、苯胺类物质去除率也能超过97%,而且对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回收利用率也相当可观,实现了对废水的资源化再利用处理过程。总结:除本文所描述的5种膜分离技术以外,还有渗透气化(PVAP)和集成膜(IMT)技术,它们也在环保环境工程领域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效控制了水污染及大气污染,对城市水质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膜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领域已经逐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针对不同污染源采用相对应的膜分离技术及配套工艺,为技术投资与运营成本带来了良性循环,创造了更好的企业发展前景。

作者:杨志辉

上一篇:半年思想汇报(精选2篇)下一篇:文明礼仪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