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围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分析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过程考核等措施,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在社会的迅速发展下,机械类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此外,社会经济快速在给我国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机械材料工程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例如,企业对于机械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要求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逐步建立机械材料课程相关素养考核,全面推进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的深入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这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对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机械工程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分类号】TH14-4

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中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缺的组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使许多事业单位迅速崛起,提高了对于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在新的经济发展局势下,全面建设小康水平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提高了要求,而提高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创新教育,只有推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实现规模化、质量化教学,才能推动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深化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提高教育质量和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现今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特点

在深化中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提高教育质量和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现今中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现阶段在机械材料课程教学中,工程材料主要涉及的知识是机械、工程、材料等三个方面,在教学中包括材料的组织以及材料的相关的微观结构,此外,还包括金属材料的凝固、铸造、焊接以及冷塑、热塑等,工程设计也包含在其中,因此,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具有涉及范围广、所包含的知识点多、在教学中偏重于理性认知、以及教学记忆点多等特点,对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来说,其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在于教学中文字作答较为多,计算则比较少,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因此又被人们叫做“三多一少”的教学,指的就是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记忆点、文字作答多而计算少,这种教学特点的存在对学生有利的同时会使一些学生在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过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而抓不到贯穿知识的主线,难以找到突破口,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记不住,这将严重阻碍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是我国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學改革迟迟得不到深入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有负面意义。

二、推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多种方式教学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也不断向前发展,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做作业的模式教学,这种现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进步,是我国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这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手段应该也要做到及时更新,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改革制度下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渐走入课堂,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中,例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相关组织以及它的性能时,教师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依靠书上的灰色图片给学生讲解,可以通过多媒体上颜色的差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重要价值。此外,机械工程材料就教学课本而言,具有枯燥性,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动画、相关彩图等辅助要件对学生进行工程材料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让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产生好奇心,可以有效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使教学更加完善。

2.2提高课程内容质量

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下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上课的内容,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应付教学的现象,一些教师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指标,并没有在意学生对于所授知识是否理解,甚至有的教师并没有认真落实课程,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自习,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并没有作深入分析,使得学生经常处在迷茫状态,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还只是处于纸上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的表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教师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到认真备课,对于学生可能困惑的地方,对学生作重点解释,此外,教师应该做到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全掌握知识点,减少学生课后复习所学要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有自觉学习的心理,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才会有实质的进步,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时,应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内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布置相关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作业,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帮助,找出问题的答案,给学生积极讨论的时间,发挥学生的潜力,教师在课堂的最后公布课堂的最后公布问题的答案,并对问题进行讲解,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我国教育的全面进步。

结语:在社会迅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中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关注,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社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并被人们所接受,使得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外,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教师上课的课程内容较以往也得到优化,促进了中职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另外,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种教学方式都有利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都是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此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向延鸿,李剑.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6,02:1-2.

[2]衣雪梅,张卫國,尤芳,胡耀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2013,05:1-2.

[3]曹霞.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1:2-3.

[4]栗慧.“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01:2-3.

[5]李风娟,安静.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2015,02:1-2.

作者:曹思珍

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工程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围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分析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过程考核等措施,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工程能力;机械工程材料;教學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技术领域从业人员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在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高等院校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经验,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纷纷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作为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围绕材料成分、组织、热处理工艺、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对机械工程材料进行研究。学生在熟练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理论、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特点、常用金属材料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和失效方式,合理选用工程材料、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该课程涵盖工程力学、金属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多门学科,概念众多而且抽象、图表及组织照片多,庞杂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授课学时形成鲜明反差,给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

考虑到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在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宗旨指导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开创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体现知识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也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机械类专业学生对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其从事机械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等相关工作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的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开创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现有课程内容体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倾向于材料结构、成份、组织形态等抽象理论的研究和论述,而对材料性能特点、适合范围及选材原则等与工程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知识则讲授较少,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诸如材料结构、材料结晶、材料应用等内容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

其次,囿于课时安排,缺少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训练环节。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方面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创新能力培养欠佳。

再次,教学活动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工程实践结合不紧密,缺乏能够体现能力培养的实验设置,造成学生死学课本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不能真正实现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忽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及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信息量较少、教学效果欠佳。

二、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在规定教学课时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围绕能力培养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要求,考虑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领域以及授课学时限制,在教学内容基础性和实践应用性并重的前提下,确定教学内容和重要的知识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在合理安排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以外,在“能力”培养上应有所突破,如结合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重点讲授材料的选用举例、工艺路线分析以及与生产实际紧密融合的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在满足基础理论前提下,淡化某些理论内容(如材料结构一章中的晶向指数以及晶面指数求法等)。

加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内容,对已有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增设在知识掌握、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达到提高“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涉及领域广、概念多、知识抽象,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需要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以材料成分、工艺方法、组织形态、性能特点、应用范围为主线,把貌似孤立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黑板板书之外,还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素材,其有助于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物体宏观化、不可见现象可见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知识生动化。尤其对于晶体结构、合金结晶、位错运动等学生难以理解而老师又难以讲解的抽象内容,通过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钢的热处理工艺等知识时,辅助播放平时所搜集的企业实际热处理过程录像,使课程内容具有真实感,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此外,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知识的补充和课后答疑,强化课后知识复习,补充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2.紧密联系实际,引入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援引身边现象和问题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掌握新知识。例如,在介绍中华民族在材料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时,列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介绍其不可思议的铬盐氧化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德国于1937年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且只有在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能实现)及令人瞠目结舌的韧性(青铜剑被陶俑压弯超过45°,当陶俑移去后依然能够反弹平直、自然还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随后的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贯彻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研究主线,部分章节引入工程实践应用实例,体现基本理论知識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本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习及以后工作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铁碳合金相图一节中,以工训实习过程中零件锻造为例,逐步引出单相奥氏体相区;在学习零件的失效分析与选材一章时,组织学生现场参观相关机器,使其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解零件的工作位置、所起作用等,然后有的放矢地启发学生思考零件工作条件(如受力情况、工作介质及工作温度等)、使用性能要求、失效形式,进行合理选材并正确安排其热处理工艺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引导、互动、对比等多样化方法组织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不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针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增设课堂讨论环节,通过讨论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不仅能够加深理解、掌握,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铁碳合金相图作为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分析、研究钢铁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有力工具,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章教学则采用“讲授—课堂讨论—实验—总结”四个环节。其中“课堂讨论”是检验学习效果的试金石,主要采取类似智力竞赛的形式进行。讨论题目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其中必答题为基础题,主要检验学生对铁碳相图基本知识掌握、记忆的熟练程度,而抢答题则具有一定的思考性,主要考察对基本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课堂讨论的顺利展开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异同比较法及图表法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有许多性质相同、相近或相反的概念,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促进理解和掌握。如比较“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这一组概念时,可通过比较它们的成份、组织形态和性能来区分理解。图表法作为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教师在讲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图表的形式反映其中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应用范围等,貌似零散、孤立的知识被组成一个体系,使学生感到有章可循,易于理解和掌握。钢的热处理作为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工艺种类繁多,只有掌握各种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工艺特点、组织及适用范围等内容,才能达到在工程实际中正确选定热处理方法、合理安排加工工艺路线的目的。如按照退火工艺的种类、目的、加热温度、组织、性能特点、应用范围等内容列出表格,通过比较、对照,找出各种退火工艺的异同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三)加强过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考核作为检验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采用适当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围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目标,采用平时学习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和期末闭卷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包括课堂出勤、课后作业、结合课程进度进行的专题研究和讨论等;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每次实验项目训练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报告形成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内容均为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既突出了课程重点又兼顾了知识面的广度。上述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作为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围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评模式等进行改革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为国,董丽君,吴安如,等.“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1,(11):43-45.

[2]张有强,罗树丽,周岭.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56-58.

[3]王晓萍,刘向东,刘旭.课程实验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2,(1):74-76.

[4]尤芳,靳红玲.《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6):248-249.

[5]李英,杨莉,郭国林,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28-30.

[6]林文松,何亮,刘延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20-21.

作者:尤芳 胡耀华 张卫国 王翔 张李娴

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 引言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及近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重点介绍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加工工艺、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机械设计以及农业机械化等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热处理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了解工程材料在机械工业特别是农业机械中的应用,通过对基础科学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以及改性方法等,初步具备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合理选材和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基础。根据专业大纲安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这一学期,学生所学的课程大部分还是数学、英语、物理等公共基础课,机械工程材料属于学生刚刚接触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

2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性质及教学现状

理论性强,微观概念多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不像物理、力学等有着严密的逻辑推导和计算过程,也不像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比较直观生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总的特点是理论性非常强,涉及的原子、分子水平的微观概念很多。特别是与金属学相关的部分,如晶体结构、晶体缺陷、位错运动以及凝固结晶、相的概念、组织转变等,这些概念都是微观和抽象的,学生无法通过推导计算获得,更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到,有时候需要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它们。这样就导致教师讲授起来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难以理解,从而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课程涵盖内容广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包含了材料科学专业中的力学、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失效分析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广而分散。而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下,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在不断压缩,而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却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即教师上课的课时数减少了,而学生需要学到的知识却增加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能够统筹安排上课课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简课堂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的同时拓宽知识面。

现有课本内容知识陈旧 大学教材内容陈旧,知识老化,这些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各门课程都有可能会遇到的,也是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版一本教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要经过编写、审核、校对、出版、发行等多个环节,因此,当书真正出版出来以后,有些知识可能已经更新。而对于教师来讲,频繁更换教材,也不利于熟悉教案,积极备课。《机械工程材料》课本内容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在不断涌现。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对现代的新材料除了在性能、工艺和成本等方面的传统要求外,更提出了与环境协调、绿色环保、可循环再生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使学生能够尽量了解到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就迫切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动向。

3 教学改革探索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教师要注重利用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又难以讲解的比较抽象的内容,比如晶体结构原理、合金结晶过程、位错类型及运动过程等,通过收集以及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生动形象地来演示复杂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等,注意并积极收集工程训练实习以及工厂企业的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录像资料,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辅助播放实际热处理过程录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具有真实感,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随时充实并完善课程信息,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用课件及时上传至平台,便于学生随时下载并复习掌握当堂内容;利用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及时得到反馈;通过网上答疑,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后互动,改变了以往只有上课时才能见到教师,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现象;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信息量大的特点,注重将生活及科研中接触到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最新科研成果等,收集并上传至教学资源,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来了解社会发展在所学领域的需求,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网络平台让教学更加真实具体,更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的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够用就行。按照专业培养方案,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机械工程材料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成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零部件设计中合理地进行材料选择,因此,在课堂讲授中删减了那些理论较深的内容。如课本第二章材料的结构,其中晶面与晶向部分,对于非材料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掌握;还有位错的理论,学生只需要知道位错是由于原子的错排造成的,不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位错的形成机制等。再如铁碳相图的部分,因为高温包晶反应在生产中很少会用到,所以把包晶反应区省略,将相图简化,重点讲解共析和共晶反应部分。在工业用钢部分,因目前金属材料仍然占据工程材料中大约70%的市场,课堂教授主要内容仍然以金属材料中的碳钢和合金钢为主。对于课堂上不能详细讲解的知识,或者仅作为了解性的一些内容,如陶瓷、高分子的晶体结构、热处理新技术,以及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将其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灵活选用教学材料 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作为教学用教材,基础内容深入讲解,包括材料的结构、铁碳相图、钢的热处理等。但在授课中,不仅仅局限于所选中文教材内容,还结合英文原版教材FO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更多地提供中英文对应专业词汇,并摘录一些章节,课堂上详细讲解,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接触到纯正流利的英文表达方式。将某些章节相关的典型的中英文科研论文及掌握的最新的研究成果等介绍给学生,供学有余力以及对材料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开阔眼界,并能使他们更加了解材料研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还在最后一章材料选择中,增加材料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选材中除了考虑传统的性能、工艺、成本等因素外,更要考虑材料的开发、服役、回收等环节可能造成的环境负荷。尽量选择环境友好材料,做到废弃零部件材料能够回收再利用或能生物降解,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总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多且比较抽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需要不断地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进行改革和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辅助教学材料,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耀华.机械工程材料[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2.

[2]尤芳,靳红玲.《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教育创新,2008(6):248-249.

[3]张有强,罗树丽,周岭.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56-58.

[4]王殿梁,钟美鹏.应用型机械专业《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

263-264.

作者:衣雪梅 张卫国 尤芳 胡耀华

上一篇:劳动终止合同三篇下一篇:安装合同范本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