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代购纳税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農场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部分,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重点应该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入手,规范农场生产经营效率,不断通过会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性,实现科学的内部控制,以此助力农场各方面管理不断完善。在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为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必须结合实践,要从实际入手,明确农场会计控制的现状,从而才能提高认识,不断确保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场代购纳税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场代购纳税论文 篇1:

风险防范视角的农场代购业务纳税筹划策略

摘要:针对农场履行为家庭农场代购生产资料和农业物质装备业务服务中,因会计核算差错遗留纳税风险并已给农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客观现实,结合会计准则和增值税法律制度规定以及实地调研案例,采用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判断分析等方法,描述了国有农场代购农资装备业务的特征,介绍了农场代购业务核算的政策依据,深入地剖析了农场代购业务核算中出现纳税风险表现及危害,并探索了农场代购生资装备业务核算的纳税筹划策略。

关键词:农场生资设备;代购业务核算;会计风险

作为国家投资开垦建立的农业生产组织,各类农场均统一执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财会[2004]5号) 。由于农业会计的核算对象、方位和方法有限,加之农场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免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所以,农场会计对特殊经济业务核算是否涉及税务问题以及可能隐藏的纳税风险缺乏必要的专业认识。特别是农场经常发生为场内土地承包户及其他农场采购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设备和物资装备业务(以下简称“生资装备代购业务”),因缺乏必要的纳税筹划,会计盲目核算,由此产生严重纳税风险,给农场造成很多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农场生子装备业务纳税筹划,对指导全国垦区农场及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场生资装备代购业务概述

(一)农场生资装备代购业务形成的背景

农场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后,原“农工”家庭为单位承包大量土地成为独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他们在农场领导和管理下独立生产经营。这样,在农垦系统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重经营体制”。为避免家庭农场零星、分散采购高成本和易发质量风险危害,农场实行统一采购生资装备;此外,还有偏远和贫困农场委托采购以及上级主管局指定农场代购等情况发生。由于农场集中采购成本低、风险小,家庭农场普遍高度信任,使代购业务成为农场常态化服务内容,并逐步发展为农场革除农业集体生产功能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农场生资装备代购业务的特点

农场代购业务具有全面性、集中性和效益性等显著特征。全面性,即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所需种子、农药、肥料等生资和燃料、农机、机具、配(备)件、作业信息化工具和装置等物质装备,基本都交给农场代购;集中性,指农场汇总全场范围需求后,集中招标并实施大批次采购,有时一次标的额超过亿元规模;效益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增强生资质量而提高了农场整体经济效益提升;二是农场通常对部分生资如进口肥料等在保证低于国内市价前提下适度加价,农场从中取得适当利益回报,充实管理经费。

二、农场代购业务核算的纳税风险

1.生资装备代购业务核算中纳税风险表现

夯实会计基础,规范会计操作,依法正确核算经济业务,确保企业不错计错纳税,被称为纳税筹划的“保底线”。调查发现,由于农场会计力量不够充足,加之企业会计准则没能明确规定代购业务核算科目和办法,农场会计按照个人职业经验进行处理的现象特别普遍,核算操作五花八门。有些农场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下除设置“土地承包费收入”外,还设有“生资销售收入”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农场交回代购物资款的“销售收入”;有些农场则在“其他业务收入”名下设置“代购手续费收入”、“代购代销物资收入”等,进行对家庭农场回笼资金业务的明细核算。在调查的64个农场中,几乎无人还记起《商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企业代购业务核算条文内容。最为严重的,是农场会计将代购业务按照企业自行采购业务核算,账面虽然没有体现收入的会计科目,但却能明显判断出存在购销生资装备的业务流程。也就是说,许多代购业务本来没产生纳税义务,会计却无意间“制造”了税收,严重突破了纳税筹划的保底线。

2.生资装备代购业务核算中纳税风险危害

任何风险都具有潜在危害性。而一旦风险暴露,就将变为无法挽回的现实损失。农场代购生资装备业务核算存在的纳税风险同样不能例外。农场生资装备代购业务核算工作中,会计不能准确识别和确认资金、资产归属,未合理使用反映财务事项的往来会计科目,特别是将反映经济交易活动的往来科目混用于财务事项,则会在不知不觉中枉生税收。如遇到税务审计查实,必然会遭受处罚。

例如,2014年2月,宝泉农场受帮扶对象银浪农场委托代购农用物资设备12 200万元,其中代购生资11600万元,农用水泵600万元;同时,宝泉农场为家庭农场采购生资12000万元。双方约定,宝泉农场代购不加价,所有采购费用由管理局承担。银浪农场将款汇到宝泉农场账户,宝泉农场也向家庭农场收齐货款;宝泉农场按同供应商签订的协议支付资金23 200万元,货到后由保管员查验后暂存放在农场物资库;同时,通知银浪农场前来提货;宝泉农场将节约1000万元退还银浪农场。对此,宝泉农场会计核算如下。

2014年10月,驻农场国税局检查检查认定上述业务属于销售农资设备隐瞒收入偷增值税。农场会计辩解说该代购业务分文没加价,有采购合同、发票和银行传票为证。但税务人员依照会计账面处理业务性质判断,农场确实发生了以物资抵负债的视同销售行为。从宝泉农场会计账面记录所反映内容看,“预付账款”反映内容是企业为自己采购货物而预先支付货款的行为。所以,会计使用了该科目,就表明是宝泉农场“自购行为”。而随后发生的应付账款冲销,系用其“原材料”和待安装水泵出库来实现的,这使宝泉农场的生资设备购销行为得到了印证。况且,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增值税计税依据仅考虑实际销售额,是否存在货物加价增值,不影响增值税义务履行。所以,税务干部的定性没有任何问题,宝泉农场最终要求农场限期补缴增值税额6757281.55元 [23200万元÷(1+3%)×3%],并另加收滞纳金。

三、农场代购业务纳税筹划依据与策略

(一)农场代购业务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从国际经验看,保证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降低纳税风险,是纳税筹划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使命。调查得知,农场对生资装备代购业务的会计核算普遍存在严重的纳税风险。主要原因是农场没有设立专门的“纳税会计”岗位,农业生产相关经济业务均由农场设立的财务会计负责归集核算。即使在会计建设管理十分规范的黑龙江垦区,不论划归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直属各子公司——上市农场,还是仍归属于省农垦总局领导和管理的“存续农场”,都认为农业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弱势产业,已停征农业税,还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农场几乎是块“无税净土”,设立纳税会计等于枉费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大都没有设立具有纳税筹划和涉税经济业务核算双重功能的专职纳税会计。这样,农场经常发生的生资装备代购业务核算,均交给财务会计负责,造成财务会计既要承担全场资金收支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编录、相关账簿登记和报表绘制等繁杂的常规业务工作,还要同时负责扣税、计税和报税等特殊任务,工作压力巨大,难免出现核算错误问题,一旦隐藏了严重的税收风险,后果就不堪设想;同时,因财务会计对税收业务一知半解,对农场日常发生业务已经习惯于业务处理经验和“见票做账”的专业思维定式,导致对代购业务核算掩埋纳税风险。从规避和防控纳税风险以避免给农场造成不应有经济损失角度考量,开展代购生资装备业务的纳税筹划十分必要和至关重要。

(二)农场代购业务纳税筹划的依据

1.会计准则与核算制度

2006年后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并无企业代购业务核算的专用科目和专门办法,现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也没有对代购业务核算的规定,而农垦系统近些年也未制定农场会计核算指导办法。追踪以往的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发生代购业务核算的规定,是财政部1992年发布、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财会字第69号”《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设立了编号为531的“代购代销收入”科目,并明确规定本科目核算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按合同规定从收取手续费方式代购、代销商品和代理进出口业务取得的手续费收入。企业办理代购(包括代理进口)业务,收到委托单位的收购资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等科目;支付代购商品的货款并计算手续费收入时,借记“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应交纳的税金,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2.税收相关法律制度

一般情形下,一方接受另外一方委托为其采购所需货品,就属于代购行为。但在会计核算中,需要严格把握相关政策规定标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财税[1994]26号)规定,代购货物行为如果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受托方不垫付资金;(2)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发票转交给委托方;(3)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这种情况下,代购企业仅就收取的手续费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否则,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应核算缴纳增值税。

(三)农场代购业务核算的纳税筹划策略

1.提高代购业务核算的纳税筹划意识

农场采购业务的集中性特征,客观对会计核算中的纳税风险防控提出了强烈要求。农场代购业务不是小数目,特别是耕地较多的大农场如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管理局所辖16个农场共1100万亩耕地,平均每个农场拥有耕地68.75万亩,按一个农场60万亩水田种植物化成本每亩260元推算,各农场每年采购生资要达到1.56亿元。采购规模如此之大,一旦会计核算出现差错,引发的税收风险危害将难以想象。譬如上例,宝泉农场代购业务本无纳税义务,可农场没收分文手续费的情况下,却要白白缴纳675万多元增值税款,相当于丢掉两万多亩耕地承包费。所以,对生资装备代购活动来说,基于风险防范的纳税筹划意识应贯穿于会计核算工作始终,并确保在采购业务活动发生和会计核算行为之前开展纳税筹划。

2.积极设立专职纳税会计开展纳税筹划

因为纳税会计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熟悉农场税收环境和“执法空白”,最善于识别农场经济活动中的纳税风险关键控制点。在目前情况下,农场会计识别纳税风险应从三方面入手:①认真区分经济交易和财务事项。代购业务特别是不加价、不收费的代购业务,属于完全的财务事项范畴,会计要认真按照反映非交易内容的会计科目如“其他应付款”等加以核算;②善于按照税收的“实体法从旧”原则把握会计相关规定。当新准则规定并不包含实际发生的经济内容情况下,农场可以沿用原会计制度如“财会字[1992]第69号”相关规定进行核算,也可以对经常发生的经济内容设立新会计科目如“受托代购货物”等,专门核算代购货物需入库代为保管的情形;③严格把握税收政策规定。会计需掌握好税法蕴含的精神,智慧地运用准则相关规定确认业务属性和灵活运用会计科目,认真研判农场代购业务是否应该纳税,应纳什么税种和缴纳多少税金等。

3.大宗经济业务先纳税筹划后会计核算

合理评估纳税风险,是增强纳税风险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会计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标志。农场会计要结合自我专业素质和税收政策驾驭能力,立足会计重要性原则,针对经济业务金额及复杂性,合理测度纳税风险值,以指导对业务活动的确认、归集、计量与核算等会计实践操作,特别是遇到大宗业务发生时,能特别关注税收牵连,坚持做到“七分想三分做”——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投注在各种经济交易和事项是否涉税的思考分析的“战略层面”,将录入核算业务置于占很少工作量的“作业层面”。就代购业务而言,会计更多要先分析代购钱款收付怎样进账、货运信息如何提供、发票名头填写谁、农场获益纳哪种税等,而后再动手核算处理。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出错和隐藏会计核算的纳税风险。如前例中,宝泉农场如把握准确政策要求,则在对供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并按约定付款环节,做:

借:应付账款——家庭农场120 000 000.00

——B 农场 112 000 000.00

贷:银行存款 232 000 000.00

同时,将银浪农场名称、地址与电话、纳税人识别号、税务登记等号码等相关信息告知供应商,要求其将生资和物资设备发票均开具给银浪农场,并随货送达银浪农场;属于宝泉农场内部代购的生资发票则开给家庭农场主,货到通知取货和发票。这样,本环节及减少了会计核算麻烦,也不会产生税收风险。[1]

需强调,农场代家庭农场采购生资装备,会计应严防账面上反映出垫付资金业务。对于一些农场采取代家庭农场统一贷款再集中代购,似乎是家庭农场先支付“定金”等货到后结款提货的情况,会计要精心谋划核算路径与方法。农场贷款目的虽是为解决家庭农场生产资金困难,但对于银行来说,农场是名符其实的金融负债主体。所以,用贷款代购货物,不能改变农场垫付资金的性质,所以,农场应先将贷款分别解付家庭农场后在交回采购资金;同时,农场代银行对家庭农场收取的贷款利息,账面不能冲减其财务费用,而是需记为利息收入。

参考文献:

[1]王树锋、张红红.国有农产代购业务核算纳税风险防控研究[J].财会月刊,2014.10:47-48.

作者:杨志国 王树锋

农场代购纳税论文 篇2:

完善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途径

【摘 要】在農场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部分,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重点应该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入手,规范农场生产经营效率,不断通过会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性,实现科学的内部控制,以此助力农场各方面管理不断完善。在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为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必须结合实践,要从实际入手,明确农场会计控制的现状,从而才能提高认识,不断确保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希望本文阐述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不断促进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

【关键词】农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引言

为提高发展,农场也迎来了新的改革,从农场建设角度出发,为实现更长效发展,必须要以内部制度的建立为根本,运用制度的管控效率,不断提高农场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农场相关工作人员,更多时刻重视农场财务管理的完善,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实现农场的规范化经营,也以此积极纠正其不足,避免一些内部管理出现混乱现象。因农场的发展与财务内部控制息息相关,无论是农场产品的生产计划,或者相关的资金、成本核算等,都离不开内部财务管理,财务制度的构建是提高农场经营效率的必要条件。所以,下面对其具体意义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以此旨在达到预期效果,不断推动农场各项经营管理不断发展。

二、完善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1.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在农场的经营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管理方式,其中有效的内部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将农场的内部管理融入农场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保证农场在日常运营中,各个组织架构合理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能互相配合,又能相互制约,一旦农场运营中某个环节出现了差错,管理部门可以由内而外的进行检索,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整改,使得农场能够良好的持续日常运转。此外,在加强农场内部管理的同时,也应加强农场内部会计部门的审核控制,这样不但能使领导层更加有效的控制整个农场的运营,同时还能降低农场日常运营的风险,增进整个农场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效率。通过农场的内部管理,领导层能有效的控制的控制整个农场的日常运营,全方位了解农场的财务运营,掌握农场的生产状况,及时的调整市场的经营策略,把控能农场内各部门协同工作的状态。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也是建立、健全农场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所在。

2.财务部门是农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

农场制度的完善过程,首先应该从财务部门入手,因财务部门负责农场产销数据,也包括对于人财物等多方面的管理。所以,重视完善农场内部会计控制是必要的,因财务部门的决定性作用,在进行经济数据转换过程中,主要以会计工作为主,财务会计进行有效核算,实施高效的财务管理,不仅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还助力于农场健康发展。其次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农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水平,随着现代化发展,现阶段农场内部会计管理更加现代化、信息化。这对于提高农场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基础上,财务数据更加科学,能够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交流,推进了农场各个工作流程,都能够顺利开展,也强化了有效交流,这是保证农场实现会计控制制度完整性的重要方面。

3.农场财务控制是农场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农场的自然资源优势固有存在,市场优势需要全体员工在完成预定经营目标的背景下,共同参与、协同共进的聚合起来的成果。在农业经济发展市场中,原有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农业开始走节约型、资源化、机械化大生产的模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其中最重要的是全体员工齐心合力从整体性角度建设一个统一性的战略目标。财务控制既可以促使员工时刻跟随战略性目标开展业务活动,又可以保障农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强大的资金财力的支持。

三、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1.农场内部会计控制运行基础存在问题

现如今,大多数的农场采用的运营管理方式是将农场划分成众多各司其职的小部门,这样做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但是,如此这般,对会计部门造成了很严重的困扰,预先制定好的会计制度很难贯彻落实到每个部门当中去,这样使得会计制度对于农场全局把控的整体性和全面性降低,不能及时的收集、汇总整个农场的及时信息。此外,如果农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网络,这将对农场内部的目标控制及体制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农场不能够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经营策略的调整,不能够把握市场脉络,缺少对市场经营状况的预见能力,这样在产生此类突发事件的时候,就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处理。

2.农场管理层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的影响

农场经营与管理,需要管理层布置科学任务,实现高效管理。从农场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上看,管理层人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受到传统经营模式局限,很多管理层人员,认为农场仅仅是挣钱的工具,农场作为一个实体,若不重视其经营效率,明确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必然无法长远发展,长此以往,农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会越加混乱。此外,还有部分农场管理层人员,认为会计控制过程,主要以一些数据和文件为主,基于这些内容,他们会认为数据并无价值。部分农场领导人员,甚至忽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依章程办事,对农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3.内控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不规范

因过于重视农场经济发展,忽略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这种现象存在于部分农场,这就造成了农场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理性指导,并不能以实际入手,从而失去了管理的意义,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的过程,无法开展与实施,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忽略其会计职能发挥,不然会无法了解到农场的长远发展局面,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因农场内部会计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属于一种制度,若不去实施与执行,必然会无法起到科学参考,失去有效价值。内部会计效能无法发挥,直接影响农场发展。所以,要求设置内部控制的同时,不仅要科学,而且要执行,按内部会计规章办事。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合理监督机制与内部评价机制的构建是必要的,这是保证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但从实际农场经营与管理上看,存在人情大于制度等意识,一旦人情世故与内部规章制度之间出现交叉后,往往人情高于农场利益,基于这些传统文化思维因素,在农场内部,实施有效的会计控制管理制度,必然会受到阻碍,简单地说就是人治大于法治。这就造成了部分农场的制度形同虚设,具有明细的形式主义,一旦内部管控机制无法有效开展,必然会造成农场经营与管理过程的不完善,长此下去,会影响到区域性经济发展,更加不利于助力国家经济建设水平提高。

四、完善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

1.内部会计控制要树立明确的意识

及时有效的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加强农场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农场所有领导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领导意识。所以,农场的领导者不但要担负起对农场会计行为的引导和监督的责任,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农场会计行为。因此,应加大日常工作中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不但能够加强农场领导农场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源头制定相关规定;同时,农场的财务部门是引导、牵制内部会计制度,农场会计相关准则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加深农场内部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配合农场领导工作,完成农场的财务工作。

2.加強农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基本业务技能

农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会计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况且农场各种财务控制措施的实施开展均需要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业务工作进行贯彻实施。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承担着农场经营者日常支出规范的监督者的角色,其监督作用发挥高低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成败。因此,在农场财务部门建设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基本业务技能的提升,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更新其财务法律法规的规定,培养其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品德。

3.完善农场内部运行的管理

农场若要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严格实施内部制度,充分提高农场内部运行管理效率,在农场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际,要以保证农场内部运行效率为基础,通过内控,实现科学化管理,以此利用农场内部治理机构,实现内部控制的开展有效性。具体来讲,内部运行管理过程,要积极对管理者进行观念更新,要让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农场的发展要以争取利润为主,在利益获得的同时,要时刻明确利益的实现是依据制度的构建,以此为前提和基础。充分改变人情大于制度观念,通过实现法治管理,树立管理的权威性。这样一来,能够为农场会计控制制度的开展提供科学支持,当各个相关人员的思维方式开始转变的时候,会不断纠正自身错误,以此不断完善会计控制制度。促使内部运行管理水平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4.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提高监督力度

在一个农场里面,内部会计是指农场内部设立的会计机构,它负责对农场的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农场的内部会计目标是对农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所以,通常都把内部会计归为会计控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效能,就要强化内部会计工作。内部会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监督和检查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可以对会计控制制度的客观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另外,把内部会计工作和会计控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形成相互监督的模式,有利于对内部会计及其发现的纰漏进行修订和完善。为了避免会计控制部门出现数据的失真和错误,为农场提供真实而全面的信息,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的监督职能。通常情况下,农场外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农场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个农场中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风险,可以发现该农场提供的会计数据信息有没有错误和纰漏,最大限度上降低农场的风险。

五、结束语

总之,基于农场经济的发展,为提高农场的市场竞争力,做好内部控制是关键,这也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几方面内容,阐述了关于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途径,相关工作的开展,要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依托,不断实施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推动国家经济水平提高,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武玲玲.阐述完善农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途径[J].赤子(上中旬),2017,(05):145.

[2]井立义,赵立臣.家庭农场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J].农村财务会计,2015,(03):14-17.

[3]杨志国,王树锋.风险防范视角的农场代购业务纳税筹划策略[J].金融经济,2014,(24):84-86.

[4]王精双.新会计准则对农场会计的影响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6):137.

[5]李云霞.浅议农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239.

作者:洪海玲

农场代购纳税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途径分析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可以突破传统金融时空局限,将成为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但仍面临供给不平衡、传统心理因素、基础设施缺乏等障碍。互联网金融正通过多样的途径推进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本文将分析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的途径与模式,提出使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

2013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发展的狂潮,互联网借贷、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上线,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竞合之下逐渐被互联网化,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2014年以来,中央多次发布文件,指出要推进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突破时空局限的优势,是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借助互联网进行支付、存储、投资等金融业务。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完全依托于互联网,其发展呈现着空间上的不平衡,——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地区。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阻碍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的规模扩大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但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阻碍。

第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着供给不足、农民实际有效需求不足与难以满足并存的问题。供给不足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实力较弱。二是农村互联网金融普及度低。三是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较脆弱,农村互联网金融机构良莠不齐。从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侧来看,一方面,随着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及村镇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逐渐上升,但目前针对“三农”的理财产品缺乏,针对“三农”的贷款发放不足。另一方面,受传统意识、习惯以及网络诈骗事件频发的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难以信任,拒绝接受互联网金融。

第二、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条件相对缺乏。首先,互联网金融直接依托互联网技术及设备,而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终端设备缺乏,直接导致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低普及率。其次,农村地区的大数据残缺,不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客户、实现精准经营。再者,农村地区的征信系统缺失,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较薄弱,其贷款需求难以满足。此外,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缺乏,致力于农村网络金融理论研究、产品研究的研究人员较少。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的途径

在农村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进程中,专门针对“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出现,而一般性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在农村地区获得快速发展。专门针对“三农”的主要的市场主体包括:传统农产品龙头企业,涉农电商平台,涉农网络金融借贷平台、涉农网络保险公司等。与此同时,并非专门针对“三农”的一般互联网金融机构,如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普及起了关键性作用。

(一)传统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动互联网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些传统的农业龙头企业综合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凭借其客户与资源的积累,建立起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如中国农业巨头新希望推出的希望金融,致力于为集团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金融配套服务。希望金融通过与厦门银行合作,为农户、经销商等提供支付、借贷、保险、理财等服务。

(二)电商平台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

主要代表电商为阿里巴巴、京东。2014年,阿里巴巴开启农村互联网金融试点工作,通过在农村设立站点与服务中心、开展网络代购等业务,试图培养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习惯。2016年,蚂蚁金服专门建立了农村金融事业部,将为“三农”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为“三农”提供服务

一些专注“三农”领域的网络贷款、网络众筹平台不断出现,致力于为农业领域提供借贷服务。目前,为“三农”提供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监管的逐步完善,网络贷款、网络众筹平台正面临严峻的淘汰与竞争机制。

(四)互联网保险机构推出针对“三农”的保险产品

农业互联网保险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为“三农”提供多样化、场景化的创新性产品。2015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互联网+”“三农”保险行动计划,整合国家农业大数据开发中心、农业信息化基地等,为农业互联网保险创造更优质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目光转移到“互联网+三农+保险”上来。中国第一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安信保险,由传统线下保险公司转变为互联网保险,其服务范围由上海扩展至全国。随着越来越多农业互联网保险机构的上线,“三农”将得到更多保障,从而获得更稳定的发展。

(五)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提供新型支付服务

近年来,人民银行致力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新型支付服务的覆盖率。商业银行联合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点+移动支付便民服务点”模式的试点工作,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实现了新农保、新农合、电视费、固话费、手机费缴费等便民服务的覆盖。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接受网络消费,从而加入电子支付的队伍。

三、互联网金融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鼓励农村居民购买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为进一步扩张互联网金融空间界限做铺垫政府与商业银行要共同努力,使金融深入基层,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系统

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及实际状况,依托大数据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多互联网场景式服务。同时要培养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主动深入农村群众,借金融与互联网工具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难题。

(三)完善农村征信系统

要通过建立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中心、地方性征信系统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补充的农户信用体系,来推动农村信用借贷的发展,使缺乏抵押品的农户可以享受消费贷款、生产贷款等。此外,也要完善失信惩治制度,对违约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制约。

(四)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教育

当前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水平、对电子产品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加大农村及偏远城镇地区的宣传力度,开展一系列优惠、教育活动等,使互联网金融逐步渗透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

(五)加强监管

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尤为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承受风险能力弱,且网络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受欺骗。应加快完善以“三行一会”为主体,互联网安全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扫除监管盲区;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强,杨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探析[J].金融科技时代,2017,(03).

[2]李宏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创新策略研究[J].农场經济管理,2016,(06).

[3]李宏畅.互联网金融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6,(01).

[4]周瑜欢,周雅丽,包佳慧,高玉虹.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小额信贷探究——以旺农贷和京农贷为例[J].纳税,2017,(11).

作者简介:徐超(1996-),女,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

作者:徐超

上一篇:住建局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社区党建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