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哮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哮喘患者72例病历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护理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 篇1: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科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和床护比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的最低准入资质和适宜的护患比。方法:选取2016年5-7月石河子绿洲医院医养结合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和现场测查等方法,测算“医养结合”下老年病房护理时间构成和适宜的护患比。结果:直接护理时间为183.15 min,占护理总时间的85.87%;间接护理时间为30.14 min,占护理总时间的14.13%。实际需要护理人数160例,适宜床护比达到1︰0.42。根据直接护理工时测定护工用时占直接护理工作约38.12%,计算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病房护工数为61名,護士数为99名。护工和护士比例为0.6︰1,缺护工23名、护士12名。结论: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所需直接护理时间较间接护理时间长,增加直接护理服务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间接护理时间,才能及时满足老年患者所需;根据适宜的床护比应及时补充人员。

【关键词】 “医养结合”; 老年科分级护理服务内容; 床护比

Research on the Graded Nursing Service Contents and Patient-to-nurse Ratio of Geriatric Departments in “Treatment-care Combination” Mode/ZHANG Yan,YAN Suling,ZHAO Yongho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2):073-078

【Key words】 “Treatment-care combination”; Graded nursing service contents in geriatric departments;

Patient-to-nurse ratio

First-author’s address:Shihezi Lüzhou Hospital,Shihezi 8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2.021

“医养结合”型老年病房融合医疗和养老两种服务功能,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因护理服务内容、从业人员资质和人力配置无定性定量标准,运行过程中存在管理模糊,也无法为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保险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和现场测查等方法,测算分析“医养结合”下老年病房护理时间构成,构建“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的最低准入资质和适宜的护患比,为“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质量和制订相关标准等提供理论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7月石河子绿洲医院医养结合型老年科在院医养老人为研究对象,该科已获得当地卫生和民政部门批准,具备养老资格,共有三个病区378张床位,护理人员125名(护士87名,护工38名)。(1)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的医养结合老年患者;②入住时间≥3个月;③“医疗”或“养老”状态均可(医、养状态根据病情随时转化),病种不限、失能程度不限。(2)排除标准:在住院或养老期间死亡的老年患者。最终在院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56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60~96岁,平均(80.25±7.65)岁;文化程度:文盲81例,小学58例,中学32例,中专2例,高中19例,大专8例;医保类型:普通医保150例,居民医保17例,离休33例;占比80%第一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7例,脑梗死后遗症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恶性肿瘤20例,脑出血后遗症15例,心源性哮喘12例;并存疾病:高血压103例,风湿性骨关节炎69例,糖尿病36例;Barthel指数ADL分布:无须依赖24例(12.0%),轻度依赖81例(40.5%),中度依赖28例(14.0%),重度依赖67例(33.5%)。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此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培训观察员 选取12名护士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及各项内容操作要求并统一标准,掌握多功能裁判电子秒表使用方法,经考核各项护理服务时间测量达到95%以上一致性。

1.2.2 制定医养结合老年科护理服务内容 (1)根据卫生部下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和相关文献检索结果[1],结合石河子绿洲医院老年科运行十年的经验,课题组收集和筛选服务需求,形成各类护理服务项目,制定“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患者每日所需护理时间测量及执行人员资质记录表”,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实践并反复修改,经本院专家讨论后形成初步筛选的医养结合老年科护理服务内容。(2)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电子邮件的方式邀请新疆兵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和两所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的10名同行专家就初步筛选的医养结合老年科护理服务内容及执行人员资质予以审核和修订,进行两轮德尔菲法咨询[2],同意程度采用Likert 5等级评分[3],包括:“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入选标准为每项护理项目同意程度赋值≥4.0、变异系数<20%,每个项目要求有80%以上的专家认可方可通过,从而形成初步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患者每日所需护理时间测量及执行人员资质记录表。形成初步指标,即:直接护理时间为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共有83项内容;间接护理时间为一级指标6项,共有32项内容。护理人员包括注册护士和护工。(3)临床预试验:随机选择6名医养老年科护士使用初步时间测量表分别对医养老年患者12例进行实际测量和记录,课题组根据试验结果适当修改,直到观测项目和时间一致性达到95%以上,最后确定正式测量表。直接护理时间为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共有80项内容;间接护理时间为一级指标6项,共有30项内容。

1.2.3 护理工时测量 在入选老人床尾悬挂时间测量表,在为期7 d的调查阶段内,观察员24 h轮流在岗,使用多功能裁判电子秒表跟踪所有在岗护士,测量其每天对患者所进行的所有操作时间,并记录在测量表上。直接护理操作项目是从护士进入病房开始计时,到操作结束离开患者时终止;如有多名护士共同操作完成时,则记录所有参与者姓名和时间;间接护理操作项目即为直接护理项目做好准备工作时间;有当班护士共同完成间接项目时,则记录总时间;所有项目时间平均到日进行统计,要求测量时间精确到秒。

1.2.4 测量公式 平均每位患者24 h需直接护理时间=Σ(每位患者24 h所需直接护理时间)/200,平均每位患者24 h需间接护理时间=Σ(每位患者24 h所需间接护理时间)/200。24 h护理总工时数=24 h直接护理工时+24 h间接护理工时+机动时间(机动时间一般占直接和间接护理总工时的5%~25%,此处设为10%)。根据卫生部人力编制常用计算公式:护士人数=[24 h护理总时数/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数(8)]×休息系数(1.5)×机动系数(1.2)[4]。适宜的床护比=计算需护士数/实用床位数。

2 结果

2.1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平均时间及执行人员资质表 直接护理中所需平均时间较长的前5项操作有:接送患者做检查(20.23 min/次)、床上擦浴/协助洗澡(18.45 min/次)、协助移乘/转床(11.23 min/次)、健康宣教/心理护理(10.56 min/次)、物理降温(10.35 min/次);直接护理服务项目中护工用时179.93 min,占总时间的38.12%,护士用时292.11 min,占总时间的61.88%。见表1。

2.2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患者每日所需间接护理平均时间 间接护理中所需平均時间较长的前3项操作有:办理住院/出院手续(7.25 min/次)、出院病历核对(6.37 min/次)、终末消毒(6.24 min/次);每日需总时间较长的间接护理项目有:护理记录(103.29 min/次)、电脑录入体温单(63.29 min/次)。见表2。

2.3 老年病房患者每日所需直接与间接护理项目时间构成 直接护理项目所费时间占总时间的85.87%,间接护理占总时间的14.13%;其中个人照料为直接护理项目中的最主要内容(36.96%),而治疗护理准备占间接护理的比例较大(7.59%);由工时计算参考公式可以算出:平均每位老年患者24 h需要直接护理时间183.15 min,需要间接护理时间30.14 min,24 h护理总工时数为42 658 min,实际需要护理人数160例,适宜床护比达到1︰0.42。根据直接护理工时测定护工用时占直接护理工作约38.12%,计算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病房护工数为61名,护士数为99名。缺护工23名、护士12名。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5]。研究发现,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生率占53.9%,且人均患有2~3种疾病[6]。众所周知慢性病病程长,并发症多,不能有效根治,需要长时间的医疗﹑护理服务,势必对政府、医疗机构、家庭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7]。

WHO将长期护理定义为“通过护理活动保证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满足较高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8]。“医养结合”是一种更为充实的新型养老模式,即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养老与医疗相结合,其特点是融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两部分资源,不仅为老人提供传统的生活、心理及文化方面的服务,还增加了医疗、保健、康复服务,配备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护理保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消除了患病老人及家属的后顾之忧,使得患病老人在养老机构也能得到及时治疗[9]。老年长期照护体系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作为践行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的实体机构[10],是我国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服务不同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 伴随着石河子市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形势,石河子绿洲医院医养结合型老年科是由医疗为主养老为辅的老年科发展而来,老年科于2007年1月成立,管理模式是“有病在院治疗、没病在院养老,临终全程关怀”,是兵团和八师石河子地区首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救治、临终关怀及病情监测的服务,解决了养老人员看病的后顾之忧,所以深受广大老年人的欢迎。随着老年科规模不断扩大,长期照护需求向高质量发展,老人的需求从“只要有一张床能住进来”到“饮食、照护、医护患者之间合作、精神心理”更高层面发展,老年科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医疗保健、体检及疾病诊治、慢病管理及疾病康复甚至临终关怀等,还有生活照护、文体娱乐服务、精神心理服务,从而实现医疗与养老机构的优势及功能互补[11],兼具医疗和养老服务各项职能。老年科成立之初的生活照料工作由护理公司承担,治疗和专科护理工作由护士承担,经过实践证明仍存在护理服务内容有交叉需协同工作的内容,不能仅按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简单划分老人的需求。据此,需确定老人入住“医养结合”老年科护理服务项目,护理人员根据此项目为老人提供多元化和个体化的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从表1中可看出,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的常见护理均已列入常规工作,并且对实施工作内容人员的资质也进行了细分,避免发生职责不清和相互推诿;“医养结合”老年科护理服务项目的制定也为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提供理论依据。

3.2 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李丽传等[12]提出满足患者日常生活中生活自理能力需求的一种客观的测量工具和指标是护理工时数,其能够很好地测量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患者的实际被照顾和护理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时间及执行人员资质均与普通病房有所不同,所需直接护理时间较间接护理时间长。提示增加直接护理服务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间接护理时间,才能及时满足老年患者所需[13]。平均每位老年患者24 h需要直接护理时间183.15 min,需要间接护理时间30.14 min,24 h护理总工时数为42 658 min,实际需要护理人数160例,适宜床护比达到1︰0.42。根据直接护理工时测定护工用时占直接护理工作约38.12%,计算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病房护工数为61名,护士数为99名,护工和护士比例为0.6︰1,缺护工23名、护士12名,应及时补充人员。

3.3 加强养老护理人才建设 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人才质量不高、人员能力不强,不能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14]。“医养结合”模式的全面开展必然需要大量的老年专科护士。在该模式下,专业护士要充当老年人健康代言人[7]。老年人获得一定的医疗服务后,还应给予维持健康的照料,老年专科护士应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如是否有吞咽困难、营养是否足够、有无跌倒和压疮风险等[15]。现有养老机构对医护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鼓励和支持老年医疗护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16-17]。

3.4 下一步研究方向 随机分组研究对象,将ADL分级情况用于组间评价指标,制定相关标准,使其向制度化、产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满足长期护理老人的养老与医疗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邢琳琳,范玲.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工时测定[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61-63.

[2]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3]丌莱滨.李克特量表的统计学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J].山东科学,2006,19(2):18-23.

[4]翁卫群,施海燕,严丽华,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护理人力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4):1-4.

[5]王雯.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难点和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538-2540.

[6]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7]杨雪敏,徐兰,归燕华,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下护理服务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18-20.

[8]童立纺,赵庆华,肖明朝.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运行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5):1409-1411.

[9]陈宏,张金柱,王磊,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3):77-78.

[10]韦樟清.养老院老人医疗保障状况调查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1(2):69-77.

[1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D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20/content_10328.htm.

[12]李丽传,明勇.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25-126.

[13]高小芬,于卫华.基于患者需求的医养结合老年科护理工时测量及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1):47-51.

[14]佘瑞芳,谢宇,刘泽文,等.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7):7-9,66.

[15]梁绮雯,陈美琪.香港老人科护士的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16-18.

[16]周海旺.上海人口老齡化趋势与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4):37-49.

[17]马宁,孙荣青,段峰,等.河南省“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68-670.

(收稿日期:2017-11-30) (本文编辑:董悦)

作者:张燕 严素玲 赵永红 何敏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 篇2:

老年哮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哮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哮喘患者72例病历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护理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有明显下降,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护理干预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组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对护理人员信任度、3个月复发率等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促使疾病恢复。

[关键词] 哮喘;舒适护理;老年;干预

[Key words] Asthma; Comfort nursing; Elder patients;Intervention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得病后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一般护理联合解痉平喘、激素、抗菌等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常见的治疗方法,良好的护理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1]。舒适护理是一种比一般护理更有助于治疗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能降低或缩短其不愉快的程度[2-3],本研究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者72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选用舒适护理干预分为护理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西医支气管哮喘诊断[4],符合《中医内科学》教材第7版中医诊断。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入院。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患者认知障碍或无法完成自我管理行为,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

护理干预组患者40例,年龄56~75岁,其中轻度8例,中度22例,重度10例;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16例,药物7例,食用过敏性食物4例,粉尘吸入3例。对照组36例,年龄60~73岁,其中轻度6例,中度17例,重度9例;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16例,药物7例,食用过敏性食物6例,粉尘吸入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详见表1,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包括入院常规核对、进行日常基础护理、保持病房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监测等,定时采用对病房进行消毒,避免病房内出现过敏原。

舒适护理干预如下。

1.2.1 心理舒适 大多数患者入院后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都会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及时热情的妥善安置患者,向患者自我介绍,说明病房管理制度,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升降床、呼叫器等医疗设备。并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需求,通过健康教育,适当讲解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机制、临床表现及简单处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缓解不良情绪[5]。

1.2.2 环境舒适 除保持良好的温湿度及整洁的环境外,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消除陌生感。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听轻音乐,深呼吸,使患者达到生理及心理的舒适感和安全感[6]。

1.2.3 体位及睡眠舒适 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有较强的不适感,帮助其调整体位。如定期侧卧位能减轻因咳痰刺激引起不适感。且患者因喘息等剧烈不适,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甚至咳喘夜间咳喘更甚,以及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导致失眠。应向患者讲解睡眠对缓解疲累的好处,及失眠对治疗疾病的影响,并指导患者睡前采用穿着宽松睡衣,根据情况使用高枕,喝热牛奶,温水泡脚脚心按摩等措施,同时尽量避免在夜间开展护理工作,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提高[7]。

1.2.4 舒适排痰及吸氧 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者喉部有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产生,因此应该积极排痰,避免呼吸道阻塞从而加重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正确拍背,注意应在患者呼气时进行叩击,使松动的分泌物在呼气气流冲击下排出,操作时注意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有无窒息等情况。并且及时湿化气道,采取有效的雾化吸入来稀释痰液,改善通气。每次吸入时护士守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时排痰,以防窒息,适时吸痰,一旦有痰液阻塞立即吸痰,动作要轻柔。同时哮喘患者常规吸氧,护理人员也应该积极调整吸氧管位置及是否脱落、堵塞、移位等,密切观察湿化瓶中的水量[8-10]。

1.2.5 饮食舒适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嘱患者饮食清淡,予优质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向其宣教营养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禁烟酒浓茶辛辣油腻之物,饭后监督其漱口,并维持口腔清洁,以促进生理舒适,并减少哮喘复发的几率。

1.2.6 出院前的舒适护理 告知患者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应该注意康复锻炼,根据患者洗好及具体情况,且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如快走、慢跑、舞蹈气功等,以患者个人不感到疲劳为宜,天气恶劣时应避免户外活动。禁烟酒浓茶辛辣油腻之物,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减少呼吸道感染,在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1.3 评价方法

(1)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11]: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入院后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2)记录患者治疗依从情况,患者哮喘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并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复发率。(3)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技能掌握、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所有问卷均为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但护理干预组干预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依从率、复发率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调查结果比较

护理干预组患者各项调查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调查得分(P<0.05)。详见表4。

3 讨论

舒适护理强调整体性、个体性及有效性、创造性,是护理学中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重点,把人文的关怀充分融入到日常护理之中,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生理及精神上处于舒适、愉悦及满足的状态上,减少了负性情绪、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及患者的不正确认知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医学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舒适是患者最希望得到的基本护理需要之一,是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目前已被医学界认可。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舒适的需求,开展多维度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服务贯穿于整体护理中,并渗透到具体护理行为中,使患者乐观配合医护工作,护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提高了患者社会适应与调节自控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此外,舒适护理过程中使护患沟通的机会显著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得到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12-13]。

老年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患者身体疲累痛苦,反复发作,合并症较多,也导致患者心理上焦虑抑郁,本研究中,护理人员给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及讲解发作间歇期自我护理技能,从而重塑正确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舒缓不良情绪。结果显示,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但护理干预组干预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干预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依从率、复发率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护理干预组患者各项调查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调查得分(P均<0.05)。与文献研究结果相同。郭玉花等[14]研究发现舒适护理联合固本活血疗法治疗能更有效改善 FEV1%、PEF,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韦月玲[15]通过研究也认为舒适护理在治疗老年性哮喘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降低复发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邱柳[16]研究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依从性、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舒适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哮喘急患者病情反复,合并症多且复杂,舒适护理使患者不良情绪缓解,促进了疾病恢复,提高了患者护理信任度及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而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许华.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41-242.

[2] 时春玲.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21):27-28.

[3] 叶庆云.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194-1195.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5] 曹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16):121-122.

[6] 刘敏.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2):229-230.

[7] 杨晓云.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0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8-19.

[8] 孙雅萍.舒适护理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4):167-168.

[9] 卢晓琴.舒适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213-214.

[10] 王纪匀.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性哮喘护理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24(4):107-108.

[11] 林秋莲,张英丽,吴素贞,等.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3):122-124.

[12] 郭秀华.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203-204.

[13] 王玉欣,耿铭珍,吕金利.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34-135.

[14] 郭玉花,曾小玲,钟慧红,等.舒适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改善和FEV1%、PEF数值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105-107.

[15] 韦月玲.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34):162-163.

[16] 邱柳芸.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2150-2151.

(收稿日期:2015-04-19)

作者:刘清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论文 篇3:

食品结构调整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討食品结构调整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ACT和AQLQ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LCO%pred、RV/TLC、FEV1/FV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对照组并发总发生率为1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QLQ和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应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提升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食品结构调整 支气管哮喘 生命质量

Effect of Food Structure Adjustment Nursing on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DONG B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1): -113

[

[Key words] Food structure adjustment Bronchial asthma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Panjin Central Hospital, Panjin 12401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1.028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一种由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管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相对比较复杂,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咳嗽、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而且患者病情通常会在清晨和夜间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增强患者体质,能够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次数与发作程度,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3]。因此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4],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所有患者经痰液免疫学检查、痰液细菌涂片检查、抗原皮内实验确诊。排除标准:其他心肺疾病,如COPD或肺水肿;呼吸分泌物难排除或者自主呼吸微弱;出现心律失常或休克;先天性心脏病者和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护理、用药指导、病房环境准备、心理护理、哮喘发作急救护理、吸氧护理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多学科团队指导模式:团队成员包括营养科、康复科、神经外科医护组、心理咨询师共4个临床诊疗单元[5]。(2)护士对患者的进食量、进食体位等进行宣教,并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依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①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但不应该过多地限制饮食,会导致营养素流失,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上呼吸道感染,增加支气管哮喘的发作率。②过敏体质者应少吃外来蛋白质类食物,如鱼、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应多吃蔬菜大豆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③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和平衡,可以选择瘦肉、鸡蛋、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品以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应添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和硒等抗氧化营养素,抗氧化营养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减少发作次数,增加患者的通气量。④常食用菌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多糖等,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食物选择原则,对于痰多的患者,可以多吃杏仁露、丝瓜、西瓜、梨等食物,少吃易产生痰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脂肪等。注意粗细搭配,食物多样化,软而易消化;老年人因牙齿脱落应及时修复,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良好的食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硬化等慢性病患者应遵循其他相关慢性病的饮食原则。尽量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尤其是伴有腹胀的支气管哮喘,应少吃甜食、豆类、山药等易产生气体的食物,以避免加重腹胀和哮喘、气短症状。保证足够的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防止便秘。尽量吃熟食和新鲜健康的食物,在选材和烹饪时保证食物质量和烹饪过程的卫生,不吃冷饮和人工配制的充气饮料,避免吸烟、酗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对于哮喘发作期的患者饮食要注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注意补充水分和充足的热能。两组患者通过治疗与相关护理7 d后进行观察评估指标。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肺功能指标: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测定仪于护理前后检测患者的肺一氧化碳扩散量(DLCO)采用占预计值百分比形式表达,残余量与总肺容积之比(RV/TLC)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6]。(2)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该测试涉及含5项内容的哮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喘息症状、活动受限、急救药物的使用频次和患者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7]。每项内容分5个等级,用1~5分的评分方法进行评估,最后将总分相加,得分<20分为没有控制,得分20~24分为良好控制,得分25分为完全控制,反映哮喘管理的效果,分数越高说明管理越好。(3)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测量患者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35个项目,采用7分制评分方法,最差记1分,最好记7分,反映患者哮喘管理效果,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护理效果判定标准:两组患者通过治疗与相关护理7 d后评定疗效,显效:喘息、咳嗽等症状消失,无复发情况,肺部听诊恢复正常;有效:喘息、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夜间有轻微喘憋现象;无效:喘息、咳嗽等症状无改善,哮喘反复发作[8]。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對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31,P=0.021),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LCO%pred、RV/TLC、FEV1/FV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59,P=0.015),见表4。

2.5 两组护理前后AQLQ和ACT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AQLQ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QLQ和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病,该病为多种细胞导致的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夜间和清晨,患者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情况,对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发生[9]。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来控制哮喘症状,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不了解饮食过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10-12]。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对患者的支气管哮喘进行知识干预、日常环境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饮食计划方案的开展,使得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于疾病的理解程度得到提高,可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识别。优质护理服务可使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得到改善[13-15]。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吕新玲[16]对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喘息、咳嗽、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中应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策略,减少不良食物为患者带来的刺激,加强患者营养补充,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与吕新玲[16]研究一致。通过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发现,两组护理前DLCO%pred、RV/TLC、FEV1/FVC%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DLCO%pred、RV/TLC、FEV1/FV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上多用药物来对哮喘症状进行控制,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患者缺乏对饮食注意事项的了解,从而在饮食过程中容易接触到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或者不注意补充营养,导致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相关研究表明,应用良好的饮食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接触不利于病情的食物,并加强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对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有良好的效果[17-19],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1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中,可以调整患者膳食结构与饮食体位,能够减少患者因食物过敏、误吸等原因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护理前两组AQLQ和ACT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QLQ和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应用食品结构调整之后,患者了解到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并提升了患者的营养补充,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临床症状,进而提升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侯玉坤[20]为了使哮喘的发作次数得到有效控制,使肺功能保持最佳的状态,并且使患儿的生命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有效的饮食护理措施,证明饮食护理措施与传统护理相结合更能提升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应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提升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海棠,谢丽娟.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37-742.

[2]李倩茹,周郁秋,邹继华,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508-1512.

[3]黃梦伊,高秀志.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139-141.

[4]张德芬,李超梅,刘威.个性化护理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与治疗态度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1):2946-2949.

[5]刘延锦,刘传红.三级综合医院“317护”培训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S1):40-42.

[6]涂江美.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50-152.

[7]付会斌,林小鹏,孔丹莉,等.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在高校学科带头人生存质量评价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2,55(9):867-869.

[8]张惠蓉,阴崇娟.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31(36):4604-4605.

[9]刘引弟,谢莉萍.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8,31(z1):315.

[10]周维俊.饮食及心理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3):237-238.

[11]李英,何小静.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7,23(2):334-336.

[12]张琦婉,吴林珂.综合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CRP水平及发作状况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157-159.

[13]谢莉君.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S1):1121-1122.

[14]刘艳.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S1):1102.

[15]赖嘉豪,高真,张高华,等.延续护理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0):175-179.

[16]吕新玲.饮食运动对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170

[17]国霞.优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39.

[18]代翠琳,李翎.全面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90-92.

[19]周文琦,高彦阳,雷建华.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哮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护理,2017,33(15):2371-2372.

[20]侯玉坤.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饮食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7,24(10):309.

(收稿日期:2020-08-10) (本文编辑:刘蓉艳)

作者:董斌

上一篇:环境污染方案范文下一篇:酒店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