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摘 要]从实践看,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破除现实中的问题,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应从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出发,即体现系统性、提高针对性、保持连贯性,创新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完善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格局以及高校、社会良性互动。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形势,针对研究生党员这个特殊群体,如何有效地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广大高校研究生党务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要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但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此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路径。

一、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应看到,高校研究生党员队伍当中,部分研究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一)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研究生学术专业上学有所成、学有所长,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部分高校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过分苛求专业能力培养,忽视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现象。在对研究生的教育中,重点往往只放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上,创造各种条件要求研究生多做科研、多发论文,导致只“教书”不“育人”。同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方面,既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又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研究生党务工作队伍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目前,从事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专职教师不多,大量的党员发展工作往往都落在了院、系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或辅导员身上,而这些同志的日常工作本来就十分繁杂,尤其院系的党总支书记等一般在学院还兼有繁重的行政事务,因而常常无暇把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三)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方法模式化,难以取得实效

由于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务工作者没有发扬创新精神去积极探索全新的、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工作模式,再加上研究生党员人数众多,科研压力大,动员难度较大,难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导致研究生党务工作模式拘泥于传统的口头传达文件精神、集中学习等简单的手段,既单调乏味又不能吸引研究生真正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收效寥寥。

(四)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重数量”而“轻质量”,“重管理”而“轻教育”,“重发展”而“轻培养”

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主张“先起步,后完善”,至于以后的再教育可以“从长计议”;一些高校则以目前研究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为由,放宽了党员发展标准,认为多发展研究生党员可以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一些高校就只满足于维系好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万事大吉,而不能保证研究生党员受到经常性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

(一)要体现系统性。研究生党员思想虽已处于较为成型的阶段,但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思想构成也较为复杂,思想比较多元化。高校应重点对研究生党员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特别注意要继续加强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知识、基本经验等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明确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二)要提高针对性。高校应该针对研究生党员最关注或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来重点进行说明或解答,并及时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从理论的高度来进行分析,通过对社会正气的弘扬及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有力的批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研究生党员面对纷扰的大千世界也能明辨是非,不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浸染,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要保持连贯性。高校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经常性的、长期的,而不应成为在“五四”、“七一”等某些固定节庆或纪念日开展的应景活动,也不应是党中央召开了重要会议或是号召开展某项活动时,才跟着搞一些学习或教育活动。那样的教育效果是要被大打折扣,且十分的被动。研究生党务工作者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造性地、一以贯之地去组织开展一些研究生党员喜闻乐见的、确实能获得良好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从而保证研究生党员在从入学直至毕业期间一直能接受不间断的教育。

三、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方向探析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党员教育新模式、新载体,创建形式多样、立体化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开展对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要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了通过每学年定期举办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以及研究生党员干部培训班,并结合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或首日教育等活动来积极开展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要注意与时俱进,紧扣时事热点来开展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高校研究生党组织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热点问题的讨论或社会实践,这样既展示了研究生青春的风采,又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近年来,上海大学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并吸纳研究生党员参与在内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和大型的主题晚会,从理论建设、活动开展、知识普及、典型树立、最后出版集中展现该校研究生党员教育成果系列丛书等方面全面阐释上述主题,实现从上到下的号召与由下而上的呼应的有机统一,真正达到让研究生党员深受教育的目的。这样的党员教育方式,注重互动和反馈,避免单纯的说教和讲座,既新颖又有实效,价值含量很高。

同时,为保证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性和全程性,还要不断探索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载体创新,努力把研究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之中,使之贴近和满足新形势下的学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力争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般的真正深入到每一位研究生党员的心中。高校可利用每年的艺术节、学术节、体育节为契机,为研究生党员搭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才华,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研究生党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也增强了研究生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群体凝聚力,更为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作出了贡献。

(二)建立、完善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以研究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格局,优化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与机制

应该看到,研究生与本、专科生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三自”的要求和能力较强,因此在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中,各高校更应该强调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释放。高校应在坚持管理育人的方针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生党组织在整个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建立、完善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以研究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格局,优化高校研究生党员三级管理体制和以“三自教育”为核心理念的研究生党员干部培养机制,将广大研究生党员对组织、宣传、思想建设等工作的参与作为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党员的熔炉。

基于这种理念,上海大学专门成立研究生工作党委,直接受学校党委领导。研究生工作党委全面统筹负责全校研究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学院(系、中心)设立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学院研究生党组织由研究生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由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或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把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大方向,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对学院研究生党组织工作的意见;而学院日常的包括研究生发展党员在内的研究生党建及思政工作则由任职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副书记的在读研究生主持,学院还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研究生专(兼)职委员,作为研究生党员干部的参谋和助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放手让研究生党员干部大胆工作,把他们推到工作的前沿,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党员干部。

(三)制定并完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高校应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在研究生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参加组织生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督评措施,保证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另外,应建立、健全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定期评议制度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各级研究生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和研究生党员个体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开展全方位的评议和考核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上,及时开展评选、表彰优秀研究生党员、优秀研究生党务工作者、研究生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在广大研究生党员群体当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校研究生党员共同进步,以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四)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优化教育机制

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导师不仅是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教师,更是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是开展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业务知识深深地吸引着研究生,也极大地影响着研究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导师对于所带的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关心,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在学术上对研究生进行指导,而忽视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的甚至还会给研究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如明确党员导师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工作责任等,并将该项工作的绩效考核与其工作考核挂钩等。

(五)形成高校、社会和研究生党员的互动机制

高校社区(生活园区)是研究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研究生在学校社区中最能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管理部门应与学校的学生社区合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以及研究生党员在社区的平时表现,可以依靠社区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全面监督、考察和管理。高校研究生党建应建立研究生在学校社区(生活园区)的行为等级评定制度,把研究生在社区的现实表现和活动情况作为优秀评选、党员发展、奖学金评选等一票否决的重要因素,全方位地规范研究生党员的行为。

同时,高校更应根据研究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创造条件,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与地方政府互动合作,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研究生党员积极通过参加寒暑期挂职锻炼工作,提升研究生志愿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教、助老、助残社会公益活动等投身社会实践,为研究生党员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搭建平台。让研究生党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社情,更多地从发展辩证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叶志明.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7(1):64-69.

[3]胡小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J].学术论坛,2009(1):177-180.

[4]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5):30-32.

[5]谢波、杨树英.关于健全研究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思考[J].广西党史,2006(11):8-9.

作者吕宝川系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讲师;郭慧梅系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助理研究员。

■ 特约编辑:鲁月棉

作者:吕宝川 郭慧梅

第2篇:医学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

如何加强和改进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在广大研究生中的先进性,是目前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生党员 教育管理 长效机制

为了应对我们党所面临的新挑战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作出了“一条主线,五个加强”的部署,同时对于加快医学院科学发展步伐有重要启示:树立信仰,贵在践行。在此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形势,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成为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全新的社会背景。如何确保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新的社会背景也赋子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任务、新内容。

一、医学研究生党员特点

1.医学专业研究生具有研究生共性的特点

组成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研究生群体具有年龄层次不一样、社会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相似等特点。还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独立性。此外,思想观念趋于成熟,可塑性不强。研究生群体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因素,具有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由于研究生的擴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应届考生比例增加,他们社会阅历浅,这也为我们继续实施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2.医学专业研究生又有其特殊性

医学专业研究生具有学生和医生的双重身份;个体对医疗反应也存在差异性;学习和生活较普通研究生而言更为分散,无统一的作息时间。当医学研究生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就要以一名医生的角色与病患打交道,毕业后从事的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崇高职业。因此,作为医学研究生德育培养重要环节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也便承担了高于其他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责任,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帮助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真正的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医学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落后,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仍沿用本科时的工作模式,没有考虑这支队伍的特殊性,管理制度较为落后。由于支部设置以年级为单位,支部党员数量庞大,且分布于在各个医院,致使党建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化,客观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另外,部分党支部构建不合理,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也是个较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各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目前的状况同普通高校类似,几乎没有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2.党员意识教育淡薄,党员及党支部作用没有凸显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虽然绝大部分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强,党员身份逐渐淡化。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重业务、轻德育”的思想普遍存在。以学术科研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无可厚非,但过分地崇尚学术科研至上,以至于弱化了道德修养教育。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加强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德教育是引导其形成崇高的医德,成为知行合一、德业双修的健康卫士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是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需肩负的责任。

3.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

目前,研究生党员的考核机制,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考核,大多只注重考核结果,缺乏对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另外,指标设置欠合理和全面,缺乏针对性。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学习、科研任务繁重,使得研究生党员普遍忽视自身的党性修养。这不仅增加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使研究生党建工作难以实现像本科阶段的德育考核那样的量化管理。

三、积极构建医学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载体,构建有效的领导机制

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列入党章,这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建设发展实际又一次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基于此,在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时,就应加强内容和方式的转变。研究生党支部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基层组织,是党组织密切联系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纵向党支部”是考虑到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多以专业或实验室为单位,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一种支部形式。它将同一专业各个年级的博士生、硕士生混合在一起建立党支部,并选派一名党员教师(也是该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担当支部书记。对于党员人数不够的专业可考虑将学科相近的专业合并在一起建立“纵向联合党支部”。建立“纵向党支部”,党员相互之间交流接触的最为充分,也不会出现“横向支部”一个年级毕业,整个支部解散的现象,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此外,因其同一导师所带的学生基本都在同一支部,有利于导师积极参与配合支部工作,发挥导师教书育人作用。

2.建立健全制度载体,构建全面的管理机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组织制度。一是建立党员档案制度,内容涵盖党员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方向、参加组织生活形式等,并定期进行更新。二是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学校要出台全体研究生党员的活动日方案。活动内容要具有时效性和民主性。每个党支部要针对支部特点,从支部成员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制定具有务实性的活动内容,同样也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形成一种制度。三是建立党员素质教育积分制度。根据党员参与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所作贡献的大小,明确积分标准,把党员服务群众、党员自身发展、党员参与活动的每一项工作进行量化积分,将党员综合素质以累加积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生活制度。一是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二是党支部骨干定期培训制度;三是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学习制度;四是思想汇报制度……此外,在制度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意见,以使制度的制定更为科学与合理。

3.建立健全活动载体,构建良好的教育机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高质量、高实效的党建活动,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工作效果。首先,活动的内容要体现时效性、务实性和民主性。活动要紧密配合当前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关注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建设方面的问题。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关注研究生党员群体的需求,结合具体事例开展支部活动。其次,活动要与研究生的科研紧密结合。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和科研中的创新能力。此外,支部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引导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党建工作应该以促进研究生全面成才为目标,在支部活动中帮助研究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4.建立健全实践载体,构建完善的主体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充分表明了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一是根据学校特点和研究生研究方向,开展一些与科研相结合的竞技类实践项目。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开展“临床技能知识大比拼”“护士基本功大赛”等,工科类院校可以开展“机械设计大赛”等。二是根据研究生党员的特长,开展一系列服务类实践项目。例如,组织研究生党员深入企业、政府机关,进行调研、考察,发现问题,并利用他们的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三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时事热点为主体,开展社会类实践项目。将新精神带到各个实践基地。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公益类实践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研究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意识。

5.建立健全考核载体,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

积分制考核是指根据每名党员参与活动的数量、难易程度和所作贡献的大小,明确积分标准,把党员服务群众、党员自身发展、党员参与活动的每一项工作进行量化积分。通过《党员“积分制”管理计分事项及标准》《党员“积分制”管理手册》《党员积分情况告知书》和《党员计分事项申报单》,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的实际,合理确定每项活动的分值,使积分考核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党员主动申报、党组织审核和党员群众帮助申报三种方式登记、申报积分,增强了申报登记的灵活性,党员积分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导师制考核是指由研究生党员的导师对其一段时间内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對其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并给出考评结果。加权分就是把积分制考核结果和导师制考核结果按照不同比重进行加权运算,得出的结果就是该名党员的加权分考核成绩。实行“加权分”考核管理办法,能够使研究生党员管理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提出“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同时也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总之,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有其特殊性,探索适合医学研究生特点的党建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发挥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医学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雷先阳.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

[2]贾立壮,甄月桥,李娜.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刘飞.医学生实习期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3).

[4]陈媚.基于学分制的医学生党建工作实践与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

[5]王少飞.研究生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研究[J].科技视界,2012,(24).

作者:赵海艳 王琪

第3篇:论建立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方法

摘 要:高校人员是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因此也就成为被吸收为党员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近年来全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内的流动党员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高校流动党员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在高校内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本文主要讨论在高校内如何解决和克服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建立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方法。

关键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方法

要解决问题就应该了解问题本身,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因素。那么到底何谓流动党员?所谓流动党员就是这样一个党员群体:他们由于自身原因(如外出工作、生活)或者外部原因(如单位改制),已与原所在地区或者所在单位党组织主动或者被动地失去了正常的组织联系,其组织身份游离于流入、流出两个地区之间,原单位的党组织事实上已经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

理。[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高校流动党员的数量不仅是与日俱增,而且流动范围也是更加扩大、流动频率更加快速,因此滞留的党组织关系越来越多,相应地,教育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据新华网显示,截止2009年12月,仅湖南一省就有流动党员数量18.12万名,而这些流动党员中,大都是高校党员。高校流动党员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内的教职工党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国内或者到国外各种学校和科研院校进修,或者由于特殊情况需要长期在外地工作或者进行科研工作,或者选择了新的职业或者单位,需要按照要求进行党组织关系的转换,但是由于本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党组织关系的转换。其次是高校在校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以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而这些用人单位的党组织尚未建立,不能进行党组织关系的转换,或者是学生本身的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党组织关系的转移没有及时地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办理,导致自己的党组织关系处于游离状态。

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第一,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思想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上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工作时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对于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工作不积极、态度不认真。第二,不灵活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大多数高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路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致使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最明显的表现便是有些高校不理会流动党员新的发展趋势,而简单地沿袭使用以往管理的老办法。第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和以前相比,流动党员的分散更广、流动更快,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第四,某些流动党员的党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高校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原因之一。

建立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的方法如下:一、高校的党组织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它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现实需求,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管党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先进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高校的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高校的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及时研究新情况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克服新困难,增强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和预见性,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到哪里。[2]因此,在高校的党组织的工作日程中应该增加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不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对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松懈怠慢。

二、采取多渠道的教育管理方式对高校流动党员加以引导,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

高校流动党员应该具有能动的主体行为,即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这种行为源于党员的内心信念和内在感情。对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对流动党员定期展开专门的教育活动,组织他们深入学习和强化党的基本知识,进行有关政策的宣传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逐步强化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意识;其二,也可以建立专门的高校流动党员的党支部,由专人和流动党员取得联系并记录其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不能单一而应当多元化,比如要记录流动党员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号码以及QQ号码、电子邮件的地址等多种联系方式,最低程度上要确保联系不中断。建立专门的流动党员党支部亦方便展开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日常工作,根据流动党员的联系方式也可以展开方法多样方式灵活的教育管理活动;其三,寻求教育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网站、论坛、博客等,并免费为流动党员注册,流动党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如计算机、手机等进行登录,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理论学习,督促其要认真履行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对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的状态并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关怀,增加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自身的凝聚力。

三、建立和强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

首先应该健全组织机构,争取构建高效长效的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比如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专门机构,选配一定数量既有党务工作经验又精通网络技术应用的骨干,作为专职党务干部,明确职责和分工,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供组织保

证。[3]其次,如有可能,可以探索在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或进修的地方建立基层党组织,党的各种政策和方针的贯彻实行都需要基层党组织的通力协作,其作用不容忽视。基层党组织的建立,为流动党员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让流动党员可以时刻感受着党的关怀。最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的重要途径。规章制度就是组织机构内部所以成员必须遵守和执行一些列的行为准则和办事章程。一个好的系统若要流畅而高效运行便需要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制度的支撑,因此建立和完善与当地党组织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党组织正常开展日常的工作,以及为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众多流动党员的权益,具有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意义。

流动党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高校流动党员则可以说是他们中的精英分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性,才显得建立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的意义非凡。

注释:

[1]李衍增.关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党建工程,2009.4:26

[2]丁东峰.加强和改进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J].党的建设,2009.1:19

[3]刘玉.辽宁毕业生流动党员有个贴心的“家”[N].中国教育报,2008.07.04

(作者通讯地址: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戴前虎 谢东华

第4篇:党员管理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成果,使党员管理形成制度化、规化和经常化,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按照永保先进本色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思想实际,经局党委研究,制定德城区经贸局系统党员管理长效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党员先进性标准的时代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立足经贸工作的特殊性、讲求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实效性,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深入研究,大胆探索,认真总结,建立起一整套适应经贸工作需要和满足新时期系统党员教育管理需求,保证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特别要把争创“五型机关、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活动转化为加强系统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工作制度,从而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用制度建设解决系统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用制度建设推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使系统党组织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勇当先锋,创业成才。

二、主要内容

1、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标,构建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机制

(1)教育培训内容。分局党委按深化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要求,制定学习规划,每季度规定具体学习篇目和内容,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二是理想、信念和宗旨观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四是组织纪律教育。五是监管服务能力教育。六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教育。

(2)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时限。一是正面教育。坚持两周一次的支部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党委中心组成员每季度为党员干部职工上一次党课制度,同时,利用简报、局官网等内部刊物资源,设立专门的理论学习板块,展示学习成果。二是互动教育。以支部为单位,在过好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上,每半年进行一次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三是自我教育。党员结合实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交流主题,在支部的集中学习会上进行“述学”,使党员学习由组织引导转为自觉行为。

(3)教育培训成果的评估和运用。局党委采取书面测试、民主测评、查阅笔记等方式,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把党员参加学习的情况和学习成果作为对党员测评的重要依据,与党员民主评议、先进评比挂构,促使党员提高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4)教育培训的管理。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培训管理,实行党员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单位对党员在教育培训中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交流材料、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和认定。

2、以加强工作作风为目标,构建党员联系群众机制

(1)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对履行不同职责的党员,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完善联系点制度,使每个党员都联系身边部分群众,有效指导工作,并切实了解和掌握所联系点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问题。每名党员干部至少要联系1名群众。

(2)建立完善建议和意见定期征求制度。一是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单位负责人季度谈心谈话制度,在谈心谈话中相互征求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二是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在每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通过书面形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健全完善定期走访制度。定期走访老党员和老干部,广泛征求他们对分局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上下半年各走访一次。

(3)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根据不同需要,每年都确定数量不等的调查研究课题,按照课题项目分类编组,由分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或部门负责人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每年机关每名党员到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10天。

3、以服务发展大局为目标,构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1)进一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一是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清醒坚定的领导班子。坚持每月一次的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使班子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市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上级精神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完善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各项措施,建设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发挥党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各项工作一同谋划;把引领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每季度定期研究服务经济、服务发展工作的制度,时刻把握发展的脉络。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建立和完善班子内部的议事制度和决策机制。凡属全局性工作,凡属党员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等重大事项,都要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明确每名领导干部所主管的单位,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做到人人有专责,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系统党组织建设当好表率。

(2)坚持抓大事实事。有效组织全系统党员和党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经贸工作的开展和大事实事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大事实事专题推进制度。成立大事实事专题推进组,明确负责每项大事实事推进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以及完成时限。建立大事实事推进制度。通过实施抓大事实事,有效提高经贸系统服务大局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并有效牵动党的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完善大事实事推进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局党委要将大事实事推进责任目标逐项分解,根据责任制目标和责任制目标管理要求,确定完成目标的奖惩制度,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3)丰富完善争创“五型机关、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活动。本着“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精神,把争创“五型机关、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活动作为深化争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加强机关建设的一条主线,作为提高系统党员素质,发挥系统党员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坚持争创“五型机关、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活动的宗旨不动摇。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树党员意识、树先进意识、树服务意识、树作为意识、树形象意识;创一流工作业绩,争当先锋。二是全面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每年工作任务的变化,每年初都要研究细化活动的实施方案,丰富完善活动内容。三是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对照活动要求,严格评定每名党员干部的表现和成绩。对在全年开展的争创“五型机关、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进行物质表彰和精神激励,对在全年开展的争创“五型机关、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活动中作用发挥不突出、成效不明显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免谈话、通报批评。

4、以促进的各项工作为目标,构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1)坚持党组织对党员的评价制度。在每年对每名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征求群体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坚持统一组织和分类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共性工作目标考核与特色性突破性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等“四个结合”,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公平公正地评价每名党员干部。

(2)坚持选拔任用党员干部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重公论、重政绩、重公平的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组织程序和纪律,科学量化各项指标,根据考核成绩综合排名,确定候选人进行严格取舍。坚持原则,择优选拔。

(3)坚持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一是落实党员干部管理监督责任。党委负责对党员干部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和考评。二是突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重点。确定单位领导为管理监督的重点人员;确定党员干部的“工作圈”和“生活圈”为管理监督的重点内容。三是定期通报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情况。每在全系统范围内通报每名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对于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情况,进行及时通报,以使党员干部间进行相互监督,使全系统都了解每名党员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4)坚持党员自我检查自我约束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每季度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召开党员干部述职大会,每名党员干部认真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议。

三、保障措施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由党员学习培训、教育管理、监督约束、作用发挥等方面的一系列机制制度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到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中,确保长效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行。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党委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提高全系统党员素质,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需要;是进一步强化全系统党的制度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工作成果的需要;是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全面建小康”的宏伟实践中先锋作用的需要。要加强对系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系统党员充分认识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执行、落实长效机制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组织好对统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系统广大党员全面了解各项制度内容,明确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增强执行、落实长效机制各项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长效机制高水平、高效率的运行,

2、加强领导、履行责任。要围绕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这一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对确保长效机制制度运行的领导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单位负责人作为各自职责范围内先进性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带头执行落实好各项制度,还要继续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执行落实好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务见成效。组织人事科、纪检监察室作为保证长效机制运行的责任部门,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机制运行责任制真正发挥效用。

3、开拓创新、务求实效。长效机制本身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需要日趋加以丰富完善的。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健全完善、丰富发展长效机制的各项制度,避免制度的保守和僵化。要加强党内交流和党外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研究机制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用制度为长效机制的健康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广阔发展空间,用制度来及时总结、强化巩固长效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不断巩固和扩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成果,提高系统党员队伍建设水平。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注意结合形势变化和工作推进的新要求,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作法,发现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充实、调整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使之更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真正起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第5篇:法院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法院

党员管理教育长效机制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状况,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党员管理教育带来的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启示,将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创造的经验,转化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常之举。

一、强化学习,健全学习制度

1、认真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内容、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座谈讨论。要求制定年学习计划和月学习计划,实现总体计划和灵活安排的有机结合;坚持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组织一次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和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稳定、司法改革等方面的专题学习;中央有重要精神发布、重要政策出台,及时组织学习讨论、消化理解;对热点问题和前沿性理论问题进行学习研讨,强调理论学习对思想和工作实际的指导作用,要求每名党组成员紧紧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实际问题,自选题目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上进行研讨。

2、组织好全院党员的理论学习。一是由各支部做好学习计划,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纪录等做出详细规定,在每周保证半天理论学习的全院性规定上,由各支部根据工作情况灵活安排。二是以院长讲党课、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使全体党员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理论精髓,确保审判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3、严格学习纪律,加强学习考核。确定教育培训科为理论学习的考核检查机构,收集并检查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各支部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列入教育培训考核项目,对未能完成学习计划要求的支部和党员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记入业绩档案。

二、完善制度、加强组织建设

1、高度重视院党组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院党组议事规则》、《院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院党组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等,紧紧抓住科学决策和形成合力这个民主集中制的实质问题,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均经党组会讨论决定;院党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根据干警提出的意见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先确定主题,开展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之间每月谈心一次,及时沟通,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开展,通过以上举措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形成党内民主监督系统,充分发挥党组“一班人”的核心领导作用,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和运用。

2、增强支部“一班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选准配强支部书记,调整配好支部委员,适时对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进行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支部书记培训班,每两年的6月份对各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履行党务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支部“一班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从事党务工作的具体能力,保证基层党务工作的规范运作,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探索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结合实际完善八项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党籍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日制度、党员登记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六项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学习制度、支委民主生活会制度),丰富内容,并且注意吸收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规范性做法和创新性要求,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将党员管理制度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落到实处,使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4、夯实组织基础,为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形成了党员发展工作的整套制度,由机关党委对各支部上报的发展计划进行研究,杜绝临时动议,同时,机关党委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考察和指导工作,凡机关党委批准的预备党员一律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坚决制止“大帮哄”,对发展对象严格考核,确保优秀人员入党。三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和培训,由院机关党委负责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进行系统党性教育,并组织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

5、认真开展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战斗力、凝聚力和工作业绩为标准,评选出优秀党支部和共产党员,促使党的基本工作落实到位,党的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推动党风廉政工作

1、构建反腐倡廉的“大宣教”格局。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院宣教工作的整体部署,纪检监察部门与政治处密切配合,在全院开展以《江泽民论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个《条例》、《党章》等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宣教活动注重与各种主题教育教育活动相结合,突出高院《关于规范法官和当事人及其律师相互关系的六条禁止性规定》,对党员进行“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执法为民为宗旨”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2、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对党风廉政责任书再次进行了修订与补充,特别是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贯彻“两个条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审判作风、裁判不公、执行问题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院、庭领导干部的职责。

3、通过信访渠道,及时发现各种违法违纪线索,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对信访案件的查实率和突破能力。将上级交办和监督机关转办信访件的处理作为信访工作的重点,争取做到按期办理,件件有落实、封封有回复。继续开展“两增一降”活动,严格落实《提高人民满意度、降低信访投诉率的意见》以及《审判作风通报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审判作风等问题。

4、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继续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为我院的特邀廉政监督员,不定期地随时对我院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公正审判等进行明查暗访,并及时向我院反馈有关信息,对不良工作作风、不规范司法行为,给予及时的监督。与此同时,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建议函,广泛征求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突出重点,形成良好氛围

1、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年制定党组织活动计划,并且于每年的

二、三季度以红色之旅、党日活动等形式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参观一次革命事迹展览、举办一次征文活动、举办一次摄影比赛、听一次党课,看一次革命题材电影,读一本好书等,以提高党形修养,激励党员斗志,培养党员的道德情操。

2、加强宣传引导,探索长效机制。结合我院有关文件要求,继续选树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培养和宣传,积极推荐参加各类先进评选,加大在各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我院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动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继续把向双桥法庭和钟蔚莉同志学习活动和审判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表彰会、座谈会、参观学习等灵活形式深入开展下去,促进教育活动收到成效,树立法院队伍良好的形象。

第6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成果,使党员教育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按照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思想实际,经党支部讨论,制定本馆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党员先进标准的时代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立足本馆的特殊性、讲求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实效性,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深入研究,大胆探索,认真总结,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和满足新机制。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的作用,从而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用制度建设解决系本支部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用制度建设推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使党组织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勇当先锋,创造成长。

一、主要内容

1、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标,构建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机制

(1)教育培训内容。党支部要按深化创建学习型活动的要求,制定学习规划,每季度规定具体学习篇目和内容,重点围绕以下几个

—1—

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理想、信念和宗旨观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四是组织纪律教育。五是执政能力教育。六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教育。

(2)教育教训的方式和时限。一是正面教育。坚持周

三、五的支部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党支部成员每季度党员干部职工上一次党课制度,设立专门的理论学习板块,展示学习成果。二是互动教育。以支部为单位,在过好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上,每半年进行一次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三是自我教育。党员结合实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交流主题,在支部的集中学习会上进行‘述学“,使党员学习由组织引导转为自觉行为。

(3)教育培训成果的评估和运用。党支部采取书面测试、民主测评、查阅笔记等方式,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把党员参加学习的情况和学习成果作为对党员测评的重要依据,与党员民主评议、先进评比挂构,促使党员提高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4)教育培训的管理。加强党支部和组织部负责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培训管理,实行党员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员在教育培训中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和认定。

—2—

2、以加强工作作风为目标,构建党员联系基层文化机制

建立完善建议和意见定期征求制度。一是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或部门负责人季度谈心谈话制度,在谈心谈话中相互征求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二是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在每的民主评议和每次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通过书面形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健全完善定期走访制度。定期走访县直有关部门、老党员和服务群众对象,广泛征求他们对支部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上下半年各走访一次。

3、以服务发展大局为目标,构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1)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班子的表率作用。一是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建设清醒坚定的领导班子。坚持每月一次的领导班子学习制度,使班子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上级精神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建立和完善班子内部的议事制度和决策机制。凡属全局性工作,凡属党员干部的推荐、人员变动、财务大项开支重大事项,都要由党支部集体研究决定,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党

—3—

组织建设当好表率。

(2)坚持抓大事实事。党支部一班人要充分发挥先挥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馆的工作开展和大事实事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大事实事专题推进制度。根据年初制定大事实事推进方案,明确负责每项大事实事推进责任领导、责任部门以及完成时限。二是完善大事实事推进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党支部要将大事实事推进责任目标逐项分解,根据年初制定责任制目标管理要求,确定完成目标的奖惩制度,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3)丰富完善“五讲五树、一创一争”活动。本着“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精神,把“五讲五树、一创一争”活动作为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出一流业绩、在实际活动中努力加强党支部建设的这条主线,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努力服务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和长期认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坚持“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的宗旨不动摇。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树党员意识、树服务意识、树作为意识、树形象意识,创一流工作业绩立足争当先锋模范。二是全面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每年工作任务的变化,每年年初都要研究落实开展“五讲五树、一创一争”活动的实施方案,完善“五讲五树、一创一争”的具体活动内容。三是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对照“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评定每名党员 —4—

干部的表现和成绩。对在全年开展的“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进行物质表彰和精神激励,对在全年开展的“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中作用发挥不突出、成绩不明显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免谈话,并通报批评。

4、以促进文化馆各项工作为目标,构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1)坚持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对党员进行评价制度。每年年底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2)坚持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一是落实党员干部管理监督责任制,党支部负责对馆内党员干部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和考评。二是突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重点确定党员干部的“工作圈”和“生活圈”作为管理监督的重点内容。三是定期通报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情况。每在本单位范围内通报每名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对于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情况,进行及时通报,以使党员干部间进行互相监督,使本单位都了解每名党员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3)坚持党员自我检查自我约束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每季度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召开我馆党员干部述职大会,每名党员干部认真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议。

三、保障措施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由党员学习培训、教育管理、

—5—

监督约束、作用发挥等方面的一系列机制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立度,强化措施,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到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中,确保长效机制的工作正常有效的运行。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党支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提高本单位党员素质,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需要,是进一步强化本单位党建制度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工作成果的需要,是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宏伟实践中先锋作用的需要。要加强对本单位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本单位党员充分认识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执行、落实长效机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组织好本单位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本单位广大党员全面了解各项制度内容,明确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增强执行、落实长效机制各项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长效机制高水平、高效率运行。

2、加强领导、履行责任。要围绕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这一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对确保长效机制制度运行的领导。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仅要带头执行落实好各项制度,还要继续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执行落实好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 —6—

位。确保机制运行责任制真正发挥效用。

3、开拓创新、务求实效。长效机制本身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需要日趋加以丰富完善的。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健全完善、丰富发展长效机制的各项制度,避免制度的保守和僵化。要加强党内交流和党外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研究机制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用制度为长效机制的健康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广阔发展空间,用制度来及时总结、强化巩固长效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不断巩固和扩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成果,提高本单位党员队伍建设水平。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注意结合形式变化和工作推进的新要求,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充实、调整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真正起到提升我馆党员素质、推进我馆工作、努力促进馆内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

—7—

第7篇:探索建立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非在职党员管理机制 努力保持党员先进性

——综合公司

综合公司现有离退休、内退、家属、协解等非在职人员2273名,其中党员547人,占非在职人员总数的24.6%,非在职党员83人,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紧紧围绕非在职党员的特点,坚持以“两深入、两心系”活动为主线,以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争当模范党员为目标,积极探索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不断调动和激发其政治热情,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努力实现非在职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基础

非在职党员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大局,但是牵动大局。东安地区是非在职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人员分布广,居住分散,而且离开岗位时间长,年龄大,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工作中,我们首先健全了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设置了非在职党员党支部。按照“区域规划,细化管理”和“就近、方便、管好”的原则,根据党员数量及分布情况,设置了3个非在职党员党支部、8个党员小组,负责83名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了“区有党支部,栋有党小组”。二是选好党支部班子。选配了3名思想觉悟高、党性观念强、有奉献精神的非在职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把一些作风正、身体好,乐于奉献的同志选进各党支部班子,建立起了自上而下、层层覆盖的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网络,推动了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明确职责。我们把非在职党员的管理与老年站的职能结合到一起,要求党总支定期分析研究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采取党支部成员责任区到支部,在职职工党员责任区到小组,协助指导各支部搞好支部建设,搞好教育管理工作。将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作为衡量每个党支部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公司基层党建,双文明评比,老年管理工作考核整体测评体系之中。在测评中,还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非在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了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小组,小组管党员,党员到户,层层抓好落实。

二、创新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党员管理工作内容

针对非在职党员高龄、多病、行动不便和居住分散的特点,我们创新教育方式,在学习教育中,充分尊重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坚持“内容服从需要,形式服从效果,时间服从体质”的原则,集中学习不易过多,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形式不宜紧张激烈,力求灵活多样,力戒单调乏味,做到了喜闻乐见、寓教于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精选学习内容,以学习、讨论、听报告会为主,重点进行了邓小平理论、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教育。坚持不定期召开形势任务报告会,宣传油田及公司的改革和经营发展形势,引导非在职党员自觉理解和支持改革。同时,结合他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形势任务教育与做好耐心细致、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召开座谈会、与党员谈心等方式,及时澄清非在职党员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我们专门编写了学习教材,对在外地的,通过亲属、朋友捎送和邮寄,想方设法送到每一名非在职党员手中,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派专人上门宣传解释。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写学习心得、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使非在职党员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在这次抗震救灾捐款过程中,非在职党员的捐款非常踊跃,在职工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近几年,我们推出了“互动+体验”的教育模式,提高心理素质,改善思维方式,熔铸团队精神。非在职党员中,有的是经历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老干部,有的是经历过数次石油会战的老专家,有的是长期在基层工作过的老石油,他们大多思想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对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十分重视发挥非在职党员的政治和技术优势,针对非在职党员的特点,

开展了“三大员”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为公司的发展稳定献计献力。一是当好“参谋员”,发

挥参政议政作用。在公司召开党代会、职代会等大型会议及站党总支召开有关会议和在职职

工大会时,积极推荐一定数量的非在职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家属、协解人员参加,鼓励他们

在公司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等方面畅所欲言,认真听取并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二

是当好“技术员”,发挥技术优势,对年轻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传、帮、带,

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三是当好“宣传员”,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充分利用他们在群众

中的威信和联系非在职人员的优势,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带动、影响身边的人;组织邀请

威望高,热心下一代事业的老党员到基层单位开展“两讲”,为青年职工讲述艰苦创业的经历,

讲述无私奉献、光荣传统和胜利精神,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立足岗位、

多做奉献的积极性。

三、倾注真情关怀,努力为非在职党员排忧解难办实事

多年来,我们本着“人员管理好、活动开展好、信息动态掌握好”的原则,坚持把问题想在

前、工作做在前、道理讲在前、温暖送在前,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努力为非在职群体排忧解

难,较好的满足了非在职党员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形成了管理教育的整体合力。

我们一直组织“了解老同志,尊重老同志,服务老同志”为主要内容的“情系夕阳”亲情服

务活动,为所有非在职党员及困难家庭建立了亲情档案,及时解决非在职党员遇到的生活难

题。本着“真困难真帮助,特殊困难特殊帮助”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人员与困难户、长期

病号和遗属等特困群体的“一帮

一、多帮一”帮扶活动,进行定点承包服务,发放“帮扶连

心卡”,公开联系电话、服务职责和服务内容,做到随叫随到。为推动亲情服务的制度化、规

范化,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及《亲情服务活动章程》,基本实现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针

对孤寡、空巢户所占比例重,部分老同志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诸多难题,我们开展为年老

体弱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离退休职工提供送饮用水、接送住院病人、维修电器、拆洗被褥、打

扫卫生等各种服务,解除老年职工的后顾之忧。为了确保老同志们冬季安全生活,亲情服务

队全员行动,挨家挨户上门检查燃气设施,对查出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维修更换。每年“七

一”、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前后,我们都积极走访慰问特困党员、离退休党员、特困家属、

特困协解党员、困难家庭,坚持把节日慰问品送到每个困难家庭之中。

我们结合“双促”主题,开展了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党支部深入非在职党员家庭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解决难题;同时,还

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参加的老年宣讲队,参加公司组织的“讲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讲

光荣传统,胜利精神”的“两讲”活动,到各基层单位宣讲,形成了浓厚的主题活动氛围,

受到了广大职工家属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种文体系列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在职

党员管理工作的一个亮点,我们在积极参加总公司老年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外,还相继组织

了庆“三八”、庆“五一”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迎奥运”趣味运动会、太极拳剑扇、太极柔

力球、台球、乒乓球等比赛,推广喜闻乐见的项目20余个,600余人次踊跃参与,我们让群

体人员在参与文体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

党的关怀搭建起了凝聚党员的平台,极大的增强了非在职党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了非

在职党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内动力。他们经常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社区义务

奉献活动,义务参加保厂队、保卫秋收小分队,有的老党员自觉参与社区卫生监督,到学校

和幼儿园门口制止乱摆摊和乱停车现象,努力为打造和谐家园尽职出力,受到了广大居民的

好评。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几年来,我们充分克服了非在职党员多、管理难

度大的实际困难,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和谐。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克服新矛盾,协调新关系,

把握新方向,解决新问题,加强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非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黄河钻

井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8篇: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企业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基本依托。因此企业党的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好与坏,成与败,是关系到党的生命力、战斗力的大问题。据全国统计,在340多万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在国有工业企业中共有1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60多万名党员,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16%,他们大都是各个企业的中坚力量。只要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就能很好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战胜企业遇到的困难,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当前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共产党员作为执政党的成员,必须要承担起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是关系着党的生命力的重要大问题。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党员先进性意识淡化。有一些党员错误地认为:我们要长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是遥遥无期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党员认为是在搞国家资本主义,误认为发展民营经济就是搞私有制。由此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丧失信心,不少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不强,不讲理想,不思进取,群众称之为“群众党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党的宗旨观念淡薄,自我利益意识膨胀。一些党员以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凭借手中的物资采购权、产品销售权、资金分配权等,收受贿赂;有的党员意志消退,讲奉献的少了,讲代价、争待遇的多了,在职工群众造成恶劣影响。

(三)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一些党员的先进意识淡化,不能随着新理论、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而进步,工作能力与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业绩不突出,不能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职工,使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都受到了影响。

(四)企业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法、违纪案件增加。部分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自我定位“老板”,决策失误时有发生,大量国有资产损失,更甚者挥霍国有资产,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把好端端的企业败坏到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境地,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

(五)许多青年不愿加入党组织,对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利。由于受到社会转轨时期的负面效应、多元文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冲击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青年人重功利、讲实惠的观念愈来愈强,价值判断标准现实化、实用化。35岁以下青年职工、特别是学历水平的年轻人不愿加入党组织,党员队伍的活力受到影响。

二、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找清问题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我认为从目前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反映情况看,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我认为起码有以下几点。

――片面强调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常常忽视党组织建设,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不断创造利润是其永恒的追求。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市场营销、科研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上,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抽出精力抓好党建工作;在企业深化改革,精简机构过程中大幅度减少政工人员数量,很多企业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一肩挑,一些企业把党委的组织、宣传部门划到人事部,有的把党委的办公室、组织、宣传部门,工会、团委等合并成立党群工作部或者干脆并到经理办公室,有的名义上保留党的工作机构,但党群干部“兼职化”、党组织活动“业余化”等等。这不同程度地造成党务干部的思想困惑、情感失落,使抓党务工作的同志不安心党务工作,甚至不愿意从事政工工作,党务干部后继乏人。

――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随着国有企业结构的调整、重组改制,减人增效等措施的实施,职工就业形式、利益分配、就业岗位多样化。传统的党员教育内容、方式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这主要表现在思想重视不够,重发展轻教育,重干部教育轻普通党员教育;教育方法陈旧,对党员的教育还是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缺乏有效载体,普遍实行“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等制度,但相配套的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达不到考核评价的要求等等。

――党员教育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党员感到接受教育与否无关紧要,失去理论学习兴趣和激情。中央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学习一直抓得比较紧,上级党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也要向上级党组织进行述学述廉述职。但在党员理论学习方面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制度,缺乏人人愿意学、主动学、自觉学、必须学的激励机制。又加上日常党员教育形式、内容、手段缺乏吸引力,导致党员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党员流动性增大,传统静态管理方式难以适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许多国有企业成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成为跨国企业,使党员在地区和产业间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党组织关系也出现了直属管理、属地管理等多种方式。由于党员流动面广、量大,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分散性和流动性,使党支部不能按需和按时组织党内活动,不但正常的“三会一课”难以组织,有时甚至连正常的换届选举,达不到规定要求人数而无法进行;党员考核难以实施,支部难以对其工作表现、思想作风作出比较客观的评定。

――关怀和激励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党员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下降,制约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权利的正确行使也就没有义务的充分履行。不少基层党组织往往片面地强调让党员事事都带头,提要求、定责任、尽义务的多,但遇大事不和他们商量,不向他们通报有关情况,使党员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完全的落实。有些企业党组织长期不走访慰问党员特别是对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党员,影响了党员积极性的正常发挥。有些企业由于效益差,工资难以按时发放,有的党员特别是一些老党员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由此心理很不平衡,意见比较大。党员反映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严重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部分党员对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些党员带头上访或闹事。

―― 市场经济大气候和党内腐败对党员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有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一切向钱看”等西方的腐朽思想也深刻地影响到广大党员,导致一些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发生偏离。另一方面,党内腐败,特别是新闻媒体对腐败案件的不断曝光,误导了不少党员,使其错误地认为党内腐败成风。此外,一些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种各样的庸俗人情网,关系网等封建残余尚存,这些影响和侵蚀着每一名党员。

三、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也是认识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要求。

自2005年1月份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提高广大党员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认识,解决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上有了新进展,增强了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收效很大,得到职工之群众的欢迎。但是仅靠这样的集中教育活动还是不能发挥长效的作用。必须要建立新形势下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健全组织,构筑党员教育管理新体制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首先要重点加强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国企党的建设工作必须抓紧抓好,这是党中央多次强调的重要原则。中央组织部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责、权限,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组织以及工作机构的设置都作出详细的规定,为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在抓企业经营、改革发展的同时,要把党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督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得有人去管,要按照规定设立党委工作机构,配齐党务工作者,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企业党务工作者有更好的信心、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热心、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抓好党务工作。与此同时,要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形成党委主抓,行政一把手协同,专职党务人员具体抓,支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党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的作用,将党支部抓党员教育管理的情况纳入对支部书记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纳入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条件,以此促进党支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

――积极探索和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拥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增强党员自

我改善、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在理论学习上,要规定每一名党员每年学习要达到的学时数,建立学习笔记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在业务学习上,要规定党员在本岗位上必须达到的管理、技术技能的水平或等级,经常组织和督促党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以此促进和保证强化党员意识,不断提高党员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

二是建立党员责任落实机制。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履行好党员义务。要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结合党员的不同岗位、职务,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六个坚持”加以细化,落实到“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保安全、保质量、保效益、保稳定、保任务完成和培养发展对象、联系群众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中,加强责任落实过程中的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促使党员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三是建立党员进步激励机制。党员进步激励机制的功能是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行为向着党员管理预期的方向发展。党组织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努力为党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定党员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比如党性修养的目标、业务提高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等等,达到了就要给予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和嘉奖,同时为其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 促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是建立发展党员的“入口”管理机制。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还要建立优化党员队伍的吸纳机制,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高起点吸纳高素质新党员。要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凡确定为发展对象时,该同志必须是提出入党申请一年,党组织培养满一年以上,思想汇报次数,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次数在规定数量以上,并接受入党知识培训,成绩达到良好以上。在发展党员前要实行公示,广泛听取党内外同志对他们的反映和评价;发展党员时要实行票决制,根据票数确定是否接受其入党。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在发展党员中没有按要求进行培养教育和全面考察,没有按规定和要求办理有关入党手续,发展的党员质量差、素质低的,要对介绍人和支部书记进行批评和处理。

五是建立党员队伍的“出口”管理机制。要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的“出口”。根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要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使违法乱纪者、腐化堕落、群众满意率低、丧失革命意志、

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所交办任务的党员都能得到及时相应的处置;在民主评议中被评为不合格党员其本人又不愿意改正的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应予以除名;对被评为不合格党员但愿意改正并有决心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采取限期改正的办法,继续帮助、教育,到期不改正的应予以除名,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是开放动态型经济,党员的流动性、交往的广泛性和生活的多样性,使党员的活动领域、活动方式在不断变化。党员管理要适应这种变化,更新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制定相应的措施,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体系上,要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主动进入党员的各项社会活动之中,循着党员的足迹,实施跟踪教育、管理、监督,真正做到党员干部走到哪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就行使到哪里。在教育、管理、监督的方式上,要大胆触及党员的思想实际,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在抓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使每一位党员都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也是摆在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和方式,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为企业的快速、健康、有效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9篇:五好德育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五好德育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我校近几年,学校以“绷紧一根弦,织好一张网,重在除隐患,时时保平安”的工作思路;以强化安全责任为抓手,以构建德育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1、组织健全,学校专门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五好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卫生监督小组、心理健康咨询小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形成了由“学校总体布置——教导处具体落实——社会各界、家长、教工、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教育管理体系。

2、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学校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和组织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确立安全保卫人员等,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为学校安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重新粉刷教学楼、安装了空调,更换了新的办公桌,给教职员工提供一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制度完善,责任明确

1、建章立制,有章可循。多年来,我校制定和修订了 《门卫、管理员工作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校内安全排查制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完善的制度,使我校的安全工作进入了科学、规范、制度化的管理,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2、责任明确,督查到位。我校实行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全校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场区和办公区(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始终坚持做到安全工作天天有检查、有记录,月月有评比、有整改,月月有小结、有上报。每学期,学校要组织教职工向学校鉴定安全稳定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学校行政值周、门卫、值日教师,实行了24小时安全值班督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整改,真正做到学校安全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

三、安全教育,警钟长鸣

学校每学期都要专门聘请法制副校长来我校对全校师生、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法规常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集会、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预防传染病、预防上下楼梯踩踏等方面的教育;每学期学校认真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组织学生开展一项应急演练,组织一次安全知识测试,组织一次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四、创和谐教育,保学校平安

1、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为使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给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打破了以往学校只注重智育分数,班主任一人评定“三好学生”的单一模式,实施同学自荐、小组评议、家长、老师、社区共同参与的“新三好”激励性评价机制。“新三好”指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一个学生可拥有“一好、二好、三好”,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颗颗闪亮的“星星”。这一评价机制的改革,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学校通过“新三好”评比活动的开展,杜绝了学生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和安全事件的发生。

2、关爱贫困生。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办学思想,为了转化少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因素,无心学习,沉迷于网吧等不良的行为,学校积极开展“师生结对、共创未来”活动,要求每一个教师至少要帮扶1—2名学困生,并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列入教师的业绩考核。学校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帮扶学生各类兴趣小组,组织帮扶学生接受法制教育,每学期召开阶段性小结暨表彰大会等活动,解决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促进了校园内的安全稳定。

多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学校安全工作从严要求,井然有序,校园内处处充满了安全、祥和的氛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但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我校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强化责任,严抓细管,切实把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学校的安全万无一失。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少先大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一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五好”教育活动和升旗仪式等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家长走进了学校,学校走向了社会,并受到家长和社区的好评。他们在给学校的反馈意见中说: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师的汇报、教育教学活动的展示,使他们深受教育和感动,教师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同时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成功,而且是对学生、对家长的教益都菲浅。参加社区活动,街道分管教育的领导,多次在会上表扬学校与街道配合好,学生参加街道活动热情高,完成任务好,他们夸奖车站中心小学有良好的校风,学生素质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招标代理授权委托书下一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