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实习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实习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毕业实习与就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实习经历对于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以江西省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现状为切入点,剖析了影响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就开展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研究提出了展望。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实习论文

谈谈大学生就业实习的法律保护问题

摘要: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依据的缺失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后维权很难。应采取完善实习法律体系、构建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的系统工程等对策解决大学生就业实习维权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实习;法律保护

对于大学生而言,实习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是在校期间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就业实习,大学生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增加社会阅历,提早适应社会生活,为以后就业增加机会。然而,大学生实习期间被侵权事件频发,应该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一、大学生就业实习中的法律问题

就业实习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前以就业为目的进入实习单位,参加生产实践的行为。为解决就业,该种实习已普遍开展,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以上。目前我国大学生实习期间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

1.大学生实习期间法律身份难认定

我国立法上对“劳动者”这一概念没有予以明确界定,大学生实习期间法律身份具有多重性。对于学校而言,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属于在校生;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大学生是提供劳动的一方,对于实习大学生是否属于劳动者,是否应受劳动法的保护等问题争议极大。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受损时寻求法律救济极为困难。

1995年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条文明确否定了大学生的劳动者地位,这对大学生维权非常不利。因此,大学生法律身份的认定,尤其是劳动者身份的认定,是其实习期间应受劳动法律保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事故难认定和处理

我国现行的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1996年10月1日,劳动部试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在校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该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但2004年1月1日实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将此项规定完全删除,而且没有作出类似规定,导致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或劳务纠纷就不能按照《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而只能按照一般的民事纠纷处理,这对于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利。

3.缺乏公平、适当、多途径的大学生就业实习环境

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由于毕业生人数骤增,社会没能及时给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岗位工作,对于专业能力的提高效果不够理想。某些学校对毕业实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平台,对实习的全过程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影响了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和进行实习的效果。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健全的实习生制度,大多不愿接受缺乏经验的实习生,或者仅将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实习未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二、大学生就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后维权难的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依据的缺失

目前我国无论是在教育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还是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方面,都没有对实习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做出明文规定。国家有关规定中对校外兼职和实习环节的约束很少,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大学生实习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可依。

《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无法很好地维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实习生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中所称的职工,因此不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获得救济。通常情况下,实习大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产生的劳务纠纷只能按照一般民事纠纷来处理,适用的是《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

定处理,实习单位对实习大学生的人身损害承担的是侵权民事责任。

2.政府、相关制度、劳动力市场等保护体系的缺失

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对大学生毕业实习未能足够重视,尚未建立适合大学生毕业实习的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解决。在目前劳动力市场相对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某些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只顾追求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视实习生为廉价劳动力,只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他们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3.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据相关资料显示,相当多的实习大学生未能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其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缺乏必备的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自我维权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实习权益受到侵害后如选择诉之于法律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拿不出诉讼费。

三、大学生就业实习权益的法律保护对策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实习法律体系

(1)将大学生就业实习纳入现有法律保护范围

以现有的《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为基础,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将大学生就业实习纳入保护范围。立法上可借鉴国外关于“劳动者”定义的立法,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或者符合劳动者实质要件的实习大学生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内。

通过立法将已经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法律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实习大学生纳入工伤保险体系,对于未建立完整劳动法律关系的实习大学生可以建立合适的商业保险体系,或者建立“参照性”的工伤保险体系。

(2)针对大学生实习作专门立法

广东省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明确了保障学生实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必须接收实习生,并发放报酬,政府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对实习基地、企业单位等进行扶持和奖励。《条例》还规定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实习基地和实习学生应当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或给予实习补助。但是,《条例》对实习大学生劳动者身份、严重劳动侵权、救济途径等尚未作出明确规定。

虽然该《条例》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相关领域的立法“空白”,但要彻底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实习大学生权益受侵害问题,还是应该由国家出台一部统一的立法,把实习大学生的权益列为确定的保护对象,就实习的全过程、合作以及专门的纠纷解决机制进行详细的规定。各地方则根据区域特点及现实情况,在此统一立法之下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2.构建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的系统工程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构建相关的服务机制,增强社会保障,研究出台专门针对在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生人身损害事故的险种,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权益保障机制,为大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当然,从高校教育及学生自身考虑,也应加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有效机制。借鉴德国大学生实习体系,构建企业等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企业及有关部门社会责任的必要组成部分,并提供相关经费补助和政策优惠。

3.实行实习协议制度,明确权利义务

在现行法律环境下,实习协议对于维护权益起着重大作用。实习有学校安排和自行联系两种。对于学校组织的实习,必须强制性要求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签订实习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大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生之间也应签订实习协议,并根据教学要求以及相关劳动法等规定全面规范协议内容,禁止实习单位规避责任,以维护实习的正当权益。

4.确认大学生实习中的劳动者身份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应当是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能够签订劳动合同,独立提供劳动行为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聘求职的行为符合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持有学校为促进学生就业而颁发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其应聘求职的行为完全符合国家大学生劳动就业的政策,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成为劳动者没有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

因此,笔者认为,就业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具备劳动者的基本特征,虽然在校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但是其在校生身份与其劳动者身份并不冲突,只要符合劳动者的实质,就是企业的劳动者,就应被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法律性文件。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进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使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董保华.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曹培东,李文亚.论大学生法律关系的多重性——以大学生实习期间受到意外伤害展开[J].煤炭高等教育,2006(6).

[3]黎建飞,欧阳晓娴.在校生实习的权益保护[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1).

[4]贾冬艳,胡克伟,沈淑荣,等.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侵害责任认定现状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5]陶书中,王佳利.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2006(11).

[6]苗绘,民法事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孙凯〕

作者:田丰

第二篇:浅析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摘 要: 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好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意义 存在问题

建设思路 做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可见,党和国家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630万,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开辟新的领地——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实习的场所,对毕业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这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支撑点。

1.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意义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强调求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方面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劣势,如何解决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鸿沟”,很多高校都积极抢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这一高地,这无疑能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的道路。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通过在实习基地的锻炼,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可以修正就业观念,避免盲目择业;其次,大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职场素质水准,为进入职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1.2有利于高校更合理地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巩固专业领域的就业资源。

高校可以将实习作为与单位交流的信息平台,在安排学生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及时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通过实习过程反馈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育模式作出适当的调整,高校学科如果能结合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可以稳定本专业的就业资源,大大地拓宽就业的渠道。

1.3有利于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和提高用人单位的知名度。

对用人单位来说,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它们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和优先储备人才,这样既减少了它们在就业市场上选人、试用人才的经济成本,也缩短了学生到劳动者之间的适应期,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好的效益;其次,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影响,提升其知名度。通过在各相关院校校内信誉和品牌的树立,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到单位建功立业,达到人才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1.4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进。

当今的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无疑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这个基地建设好,产学研的教育模式也就有基础更进一步推进。

2.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被赋予崭新的内涵,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它对毕业生成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实习基地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由于以前高校和用人单位只是将实习基地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而把它作为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全新载体、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指导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忽略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因此,对实习基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够。

2.2缺乏稳定的互利互惠机制,用人单位积极性不高。

用人单位由于除了要负责实习生的培训指导、自身的安全外,他们最主要的担心来自于对加大工作管理难度、泄露商业机密等方面,导致现行实习基地建设体制并没有使用人单位完全受益,它们没有完全享受到政府及学校的优惠政策,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实习基地建设兴趣不高,学校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实习基地建设往往是靠学校领导、教师、校友的私人关系来进行的,日积月累逐渐变成双方的一种负担。

2.3高校发展实习基地的能力有限,对现有的实习基地的运作过程缺乏管理。

高校从自身的责任出发,大多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地开辟实习基地,但高校毕竟是教学、科研单位,自身所拥有的用人单位资源是有限的,导致实习基地成为稀缺资源。另外,有的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但却流于形式,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实习协议,很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鉴定制度,对毕业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和学习状态缺乏管理。

2.4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学生没有实习前对实习很期待,总觉得比在课堂上听枯燥的知识好,真正实习后体会到的却是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存在眼高手低、自身发展方向盲目、不能吃苦等问题,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校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困难。

3.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做法

3.1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税费优惠等政策,使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成为一种常规行为,同时还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的短期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风险。

3.2高校建立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制度。

高校要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合同并挂牌运行,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双方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此外,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实习评估体制,对可能涉及到的实习计划、实习教师的安排、学生的安全教育、实习档案的管理和实习考评等问题一一规范,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

3.3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互利互惠机制。

现代化社会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合作只有达到“双赢”,才富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高校应承担用人单位人员的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的任务,优先优惠转让技术成果,优先向实习基地所在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高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基地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与实习基地所在单位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联合开发新产品,这样就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落到了实处,在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4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針对部分大学生在实习时表现出的眼高手低、发展方向盲目等问题,高校应以学生为本,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不同阶段,规划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能受到单位的好评,这样也有利于实习基地的良性发展。

3.5用人单位需用心搭建用人平台。

目前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将接纳实习生视为负担,诚然,接纳实习生在一定程度上给单位带来“麻烦”,从这方面来看,用人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的活动,但从长远来看,只要用人单位用心搭建用人的平台,培养学生对单位的感情,就可以缩短人才供需的信息链,搭建单位选取人才的广阔平台。

4.我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学院共建立实习基地10余个,其中包括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湖南路桥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目前我院共聘请实习基地的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10多人为我院兼职教授,他们不仅仅为我院学生带来20多场学术报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为我院的教学模式、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许多宝贵意见,为学院找准定位,确定自己的特色办学模式提供依据,由于双方的诚意合作,仅2009年就有一批学生签约实习基地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示范。

5.结语

要建设好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涉及到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协调运作,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科学探索,开辟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朱英,耿绍宁.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5,增刊.

[2]宋春光.关于高校实习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几点思考[J].就业工作研究,2007.

[3]刘刚.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J].人才开发,2005,(10).

[4]李俊,李旭峰,沈春华,滕玉梅,陈红.实习与就业相统一的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8 ZY016)。

作者:肖 祥 熊微微 王 锦

第三篇: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毕业实习与就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实习经历对于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以江西省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现状为切入点,剖析了影响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就开展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因素分析

自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以来,每年以一定比例上升,2018年预计突破800万。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毕业实习对就业的影响

毕业实习是高校大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企事业等单位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当今人才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毕业实习则能让学生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会课本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筹码。良好的实习经历对于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实习阶段,毕业生掌握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亲历企业对员工岗位的需求;了解企业组织运行的特点、规章制度,融入企业文化,懂得职场中和领导及同事该如何沟通等,这些社会生活经历对将来就业都有益处。据不完全统计,在众多成功就业的应届生中,50%的人就业的单位就是其在校期间的实习企业,因此,有目的选择实习单位、认真完成实习任务、给实习单位留下好的印象,定会使毕业生在就业时事半功倍。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需要研究毕业实习与就业的相互关系,引导在校生有目的地选择实习单位,考虑以后的就业、择业方向,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普遍实行实习生制度,并在实习生录用上,构建了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等多主体共赢的合作机制。比如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Co—op计划中,许多企业主动与滑铁卢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支付报酬,目前与滑铁卢大学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超过3000家。这些用人单位通过建立健全实习制,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实习需求,也增强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同感。同时,也为企业发现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美国高校现已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有效机制,在提高大学生成功就业和减少人为失业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高校现已成为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核心。一些美国大学实行“实习对调”制度,采用的是半年在校学习、半年外出实习的教育方式。为了推行这种实习制度,联邦政府制定了完善的实习生制度,让每个就业单位给各个大学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美国社会也非常支持大学生实习,许多公司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给予他们真实的实习项目。

西班牙的大学不负责为毕业生提供任何就业线索。学生一毕业,就与母校再没有任何关系,找工作全靠自己。大学生通过实习找关系是未来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绝大多数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习时间后才能毕业,这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德国企业一般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通过实习,达到相互了解,并最终签定就业合同的比例并不在少数。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让实习的学生再回来工作,还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二、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的意义

近年来,理论界也一直对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问题展开着研究与探讨。本课题组经过多年对江西省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及就业进行实地跟踪、统计、调查分析,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学生毕业实习更愿意选择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省),二是先期留在江西本土实习的学生在就业时还是较多选择沿海地区,专业人才留在本土就业的数量存在递减趋势。

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之间存在地域相关性,这当中有政策面、经济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打破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培养人才的怪圈。开展毕业实习与就业选择的地域相关性研究,能深入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学校、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办好教育提供借鉴。

三、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选择地域相关性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课题,涉及教育学、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相关领域,是对社会科学问题的区域视点的关注,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人才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均有现实意义。从研究对象来看,这是一个教育学问题也是人口学问题;从毕业实习与就业相关性研究来看属于社会学问题;从地域选择来看,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将社会人文因素投射到自然地理空间,构成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

纵观全球,教育的发展存在地域性的不平衡。而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程度、行政区标准问题、历史因素、区域文化模式的不同都与高等教育本身发展中出现的区域不平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化等问题研究密切相关。基于此,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地域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就有了基本方向。

(一)行业因素

会计类专业,统一联系或个人联系实习单位,均有一定难度。一是因为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特别是财务方面的资料,属不能对外的资料,如果要进行实际意义的财务、会计方面的实习,往往要向实习单位缴纳一笔实习费用,实习成本较高。二是即使有愿意接受的实习单位,接纳的人数也非常有限。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所以经常有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校外实习时间结束的时候仍没有找到实习单位。还有部分学生虽然通过社会关系进入到了实习单位,但有的单位不认真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学生最多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等,使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有的单位虽乐于指导,但由于具体负责指导实习的会计人员本身的業务素质有限,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毕业实习的困难客观上造成了就业的盲目性等。

(二)社会经济因素

江西地处中部,是不发达省份,省会南昌市经济相对落后,提供实习岗位有限;一些专科层次院校,只能与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这些单位的接纳能力非常有限,即使接受实习生,也不提供任何劳务报酬及食宿条件,这与毕业生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

沿海地区(广东省)作为历史上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区域,商品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经济发展规模及市场体系建设均走在全国前列,能接纳较多学生实习,提供就业岗位的空间大。

(三)学生自身因素

根据近几年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实际跟踪情况来看,无论是学院推荐还是自主实习的形式下,广东等沿海地区是学生的首选。学生往往受一些片面信息的影响,在确定就业目标时仅从一个或少数几个标准出发选择求职单位。有的学生单纯为了兴趣、为了某个梦想,而不顾现实条件,选择盲目地闯荡。

由于实习和就业紧密相关,加上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也深受经济社会的影响,比较注重经济利益。广东省的实习单位一般都会提供食宿,给予一定实习补贴,实习与就业的相关度比较高;而江西本土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时,基本上不会提供食宿,更不用说实习补贴,就业后的工资也是相对低廉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尽管开始留在本土实习,最终在就业时还是选择用脚投票。

(四)区域制度环境因素

2010年1月22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作为劳动就业大省,广东每年大概有30万的大学生需要实习,这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实习机会,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并且保障他们在实习和见习中的合法权益取到了重大作用。2017年,江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实习管理的通知》,第一次对毕业实习管理做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另外,江西作为内陆省份,保守意识和中庸思想使得经济发展缓慢,企业家精神较为薄弱,相应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区域私营企业较少,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少。

四、研究展望

(一)毕业实习与就业选择存在地域相关性。毕业实习是就业选择的先导,在两者的地域相关性上起决定作用。一是人的惯(惰)性使然,二是受实习单位的文化影响,产生的职业忠诚度。

(二)加大对接收实习学生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补贴及优惠,高等院校提高对实习生的实习管理及就业教育,双管齐下,将对稳定江西本土的专业人才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企业将顺利接受毕业生实习,实习生愿意在地域上选择留在江西本土,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信任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就业地选择与实习地的一致性。

參考文献:

[1]施小平,罗三桂.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11,12

[2]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07

[3]王颖,李慧清.地域文化、制度环境与发展路径选择—高校学生毕业选择的区域比较.当代青年研究.2015年1月.总第334期第1期

[4]曾宏.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结果关系的实证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月.第30卷第11期(上)

作者简介:

喻晓飞(1969年—),女,汉族,江西樟树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教授,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研究方向:财务教学及管理

李冰玉(1985年—),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研究方向:应用文写作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江西省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选择地域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14JY G01。

作者:喻晓飞 李冰玉

第四篇:毕业实习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指导意义

【摘要】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在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择业和就业打下基础。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毕业实习的现状,探讨毕业实习在大学生的就业择业中的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实习;择业就业;指导

【基金项目】1.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2016gzpp036)

2.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CYYB2017029)

3.2014年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高职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NO:69)

在毕业实习期间,大学生将大学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到到实际工作中,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良好检验方式。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快速择业、就业、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1]。而高校可以通过学生的毕业实习来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就目前而言,毕业实习尚存在实习目的不够明确、实习机会少、实习积极性低、实习质量低等多种问题。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较多,就业问题较为严峻,需要高校强化学生的毕业实习给予指导。

一、毕业实习的意义

在实习之前,学生应了解实习的真正意义,不要单纯为了完成学分和实习报告而去实习。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价值而实习,少部分学生为了完成相关的学习要求而实习,实习目标不明确,对到工作单位打发时间,没有真正学习到有用的东西,对毕业后的帮助甚少,不利于毕业就业。因此,学生应对毕业实习予以正视,为不远的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学以致用”是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之一,但当前形势下专业与工作对口并非易事。实习期的工作更多的是兴趣尝试,从事的工作不一定要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口,因为兴趣是良好的工作推动力,学生在实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从而避免毕业后频繁换工作[2]。此外,实习可以丰富学生的履历,让学生更好的明白自己的求职意向,为毕业后的正式就业和职场发展铺路。

二、毕业实习指导和建议

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在到工作单位实习之前,大学生应综合考虑自己的专业以及能力、爱好等,做择业规划,有规划才不会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多渠道搜寻实习机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校园BBS、就业指导讲座和宣讲会、权威的找工作平台、招聘会、人才市场、熟人推荐等多种渠道来了解相关的招聘行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对毕业后有帮助的实习岗位。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应对信息进行筛选,多方面核查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诈骗。慎重选择,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而找到满意的实习工作的难度则更高。因为实习生缺少工作经验,公司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教导实习生,而实习生在单位工作的时间通常相对较短,导致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较强,资源浪费较大,因此很多公司并不愿意招收实习生。所以在选择公司时,学生应慎重考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再做选择[3]。此外,学生应了解相关的求职技巧以及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從而提升求职的成功率。

2.明确实习目标

学生应认真思考自己的实习目标,找准自己的实习方向。若以挣钱为目标,则可以选择尝试市场调研、品牌产品推销等工作,这些工作通常会有较高的提成,工作收入相对可观,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口才、销售等能力均会有所提高。若以学习为目的,学生可以选择和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相对口的工作,在选择的时候考虑该公司是否可以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到公司后虚心向前辈请教,吸收想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实现实习目标。若以锻炼能力为目的,则可以考虑选择管理科学、制度规范、运作良好的大型公司,在这种公司实习会加重毕业后求职的砝码,如果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能力出色,在毕业后很则有可能会被公司正式录用。明确的实习目标会使实习质量更高,也可为就业增添助力。

3.认真工作

在进入实习单位之后,实习生应踏实、勤恳地工作。虽说实习生工作经验不足,难免会出现纰漏,但勤能补拙,对于每一项工作,实习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即使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做打杂工作,也应认真,因为态度和细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他人的看法。因此,对于上级交代的事情,应想办法努力、认真完成,遇到不会的问题或情况先自行思考解决方法,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礼貌、虚心地向同事请教[4]。遵守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稳中求发展,当发展机会来临的时候应主动抓住机会,寻求更高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需懂得毕业实习对自己的意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慎重选择,明确自己的实习目标,在实习工作中认真努力,为毕业后的择业和就业做准备,最终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衍宁,牛梅红,初婷婷,张健.浅谈毕业实习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指导意义[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7,27(03):75-78.

[2]罗三桂.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04):69-71.

[3]高弟.大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36-40.

[4]张耀湖.关于职业高中毕业生实习、择业、就业的几点建议[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23):85.

作者简介:郭逸枭,1990年,女,湖南桂东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思政。

作者:郭逸枭

第五篇:创新实习管理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就业

摘 要:管理创新对专业特色培育和学校品牌的塑造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分析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因,构建临床实习管理的“一一三”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工作路径,对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保证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就业和专业特色形成等方面,具有形成合力和提升办学效益的。

关键词:教育;护理;临床实习;管理创新

民办高校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核心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探索符合民办高校实际的管理创新之路,是民办高校培育专业特色的基础。黄河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所民办普通高校,举办医学类专业教育有二十五年历史,在与公办高校“异轨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我校的护理学专业在“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育人模式指导下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连续四年通过率在95%,学生100%就业,目前该专业为郑州市重点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与我校抓好临床实习工作密不可分。为利用好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经过调研分析,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从加强临床实习管理创新模式入手,转变管理工作方式,探索出了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新路子。

一、创新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管理模式的动因分析

(一)创新管理可破解临床实习管理难题

临床实习是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设的综合实践性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工作者转变的过程,该环节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受社会环境、政策支持、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实习管理方面遇到不少难题,诸如与临床教学基地合作问题,学生管理问题,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问题等,探寻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临床实习管理模式则显得尤为迫切。为解决医学类专业(包括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教学问题,黄河科技学院积极主动与卫生单位联系,通过友好磋商,在河南、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建立了61家临床教学基地。如何利用好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就必须创新临床实习管理模式。

(二)创新管理可实现与卫生单位深度合作

高等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医疗卫生单位的直接参与,否则高校培养的人才就会脱离实际需求成为废品。然而,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如何进行校企合作是包括政府和公办高校在内各学校关注的重点。进行校企合作必须从管理入手,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调动企业(行业)组织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断实现深层次的合作,促进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黄河科技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优势,注重与校外医疗卫生单位和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制订等方面着手,邀请合作单位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延伸到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双方从管理思路、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实现了以合作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三)管理创新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单位与用人单位找到满意的人才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其折射出的问题则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间的差距。黄河科技学院能够紧跟市场要求,在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方案设计上主动与相对单位沟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贴近用人单位需求,这样在就业上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毕业生最终要走向市场,需要好的渠道、好的运行管理机制。民办高校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去考虑工作,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对学生负责的具体表现,因此,探索“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是民办高校管理创新必然选择,让学生通过实习就能够实现就业,对民办学校和学生都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具体行动。

二、创新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管理工作的思路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护理专门人才为社会紧缺人才之一,培养素质好、技能强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护士条例》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资格提出明确要求,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而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条件之一就是“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三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护理临床实习对学生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专业、计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促使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黄河科技学院根据新形势下护理专业建设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密切与卫生单位合作关系,促进学生有效就业,培育专业特色,提升社会竞争力”为指导,探索“一一三”临床实习管理模式,即“搭建一个实习就业平台,举行一场实习招聘会,完善三个实习管理体系”,创新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管理工作,促进我校护理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创新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管理工作的做法及效果

2008年学校通过教育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的战略重点开始转移到提升层次和内涵,培育特色和塑造品牌上来。为此,我校修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安排课程体系,并按照创新管理的思路和设想,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试点专业”,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进行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一)搭建一个平台

在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管理中,我们选择合作关系好、教学条件好的临床教学基地,以“实习—就业”平台搭建为抓手,重点选择了部队医院(如空军总医院、154医院等)和民营医院(如河南宏力医院)15家进行改革,在改革目标确定、配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并进行了积极实践,完成了“实习—就业”平台搭建工作。在这15家医院中,每年分别接收8~20人实习,四年来共安排护理专业本、专科实习生826人。

(二)举行一场实习招聘会

为推动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管理创新,确保搭建的平台能够发挥作用,2009年开始,我校每年在安排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召开“实习生招聘会”,由合作的单位以招聘会的方式选拔实习生。其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拔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并在实习后有意向留下工作,直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习,并提前考虑就业去向。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合作单位通过一年时间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考察找到了理想的高级护理人才,降低了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成本;学生则在合作单位量身定做的实习培养中,准确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岗位,提前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四年来,在合作单位直接就业的人数已经突破600人,直接就业人数占72%,占护理专业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达到25%。

(三)完善三个管理体系

一是学校层面的管理体系。实施改革后,学校层面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工作更加重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队伍不断壮大。设立了校院两级管理机构,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实习组长会等,专门解决实践教学管理问题。同时设立校院两级督导组织,定期对合作单位的工作和学生临床实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评选优秀人员 。

二是医院层面的管理体系。合作单位积极配合学校,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医院也增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建立了“院护理部—科护士长—带教老师”管理体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培养与考核,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

三是学生层面的管理体系。建立“实习就业办公室—实习组长—实习生”的学生管理体系。制订了实习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尤其在“实习组长选拔、使用、考核、评优等方面措施更加完善。以医院为单位成立实习小组,学院选拔学生党员或干部任实习组长,向医院护理部和学校实习就业办公室负责,一方面担当学校和实习单位间信息传递介质,另一方面承担本组实习生的日常管理职责,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四、民办高校创新管理对专业特色形成的启示

(一)创新管理是民办高校的不竭动力

黄河科技学院成立二十九年来,以“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办学宗旨,以“开拓、拼搏、实干、奉献”为精神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为办学方针。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不断创新管理,正是我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遭人冷眼到受人瞩目,其原始动力离不开管理创新。烟台南山学院院长郝宪孝认为,创新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民办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因此,民办高校在管理上必须创新才能获得源动力。

(二)创新管理是民办高校专业特色形成的主要手段

民办高校特色专业的形成其根本就是抓管理。培育基于专业建设基础上的民办高校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能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主要途径。民办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必须从管理创新着眼,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借鉴其他高校先进做法,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管理上下功夫,时刻考虑工作创新,逐步塑造独特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随着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即将面临的困境就是“生源危机”,如何赢得社会赞誉,吸引更多的学生到民办高校学习,保持学校稳定持续发展,这是民办高校在新时期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因此,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师生身上,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生存能力考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让学生真正得到实惠。

(四)创新管理是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民办学校社会影响力、学生认可度的一种体现,不重视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办学水平不仅仅要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更要考虑管理质量和水平,用创新管理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营造民办高校的管理文化,真正提升办学实力,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护士条例[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wgk/2008-02/04/content_882178.htm.

[2] 高玲玲,张美芬,张英华.在导师制中实施互利本科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全程指导[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73-175.

[3] 闫春生,郭晓娜.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方法和体会[J].中华护理教育,2011,(5):213-215.

[4] 赖伯年,孟贤军.基于专业建设基础上的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培育[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7):177-179.

[5] 孟丽萍.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J].考试周刊,2012,(29):145.

[6] 王继元.内涵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115-118.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闫春生 王丽 黄涛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下一篇:大学化学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