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化学学习方法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内容,不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化学技巧。初中化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这门科目,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知事物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本人就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的研究经验,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化学学习方法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化学学习方法论文 篇1:

浅谈中专卫校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和兴趣的培养

中专卫校大多数学生化学学习基础薄弱,自学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因此要想使学生学好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和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中专卫校学生往往自学能力比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达到预习的理想效果。

想使预习达到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措施。如在上新课时,给学生5~10分钟的预习时间,同时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提出一些具体的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有兴趣、有目的地去预习,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氯气”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氯气为什么能使红色的湿布条褪色?氯气为什么能给自来水消毒?为什么说氯气有毒,甚至能致人死亡?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来解决,这样就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得到培养,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尝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掌握初步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学生之所以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往往是感觉比较好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想象和回答,同时对于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思考。例如,在“银镜反应”实验中生成的明亮的银镜;在金属的性质实验中,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热量使钠熔解为球形,在水中浮动旋转,放出气体;碘遇淀粉变蓝的显色反应等。这些反应无不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寓教于乐,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不用再死记硬背,在欢乐好奇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关键要找出相似物的差异和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可以对醇、酚、醚,醛和酮,羧酸、羟基酸、酮酸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性了解,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对于规律性的东西,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从而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个系统的掌握。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把枯燥的内容编成歌诀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枯燥的内容尽可能趣味化。浓厚的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可以编歌诀、形象比喻等方法。例如,在做甲烷的制取实验时,可以编如下歌诀:“醋钠碱灰水无影,操作收集与氧同。点燃务必检纯度,上罩烧杯水珠生。”其中“醋钠”指“醋酸钠”,“碱灰”指“碱石灰”。

(二)运用形象比喻法

在讲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时,可以运用形象比喻。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为:“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如果打个比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高能量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在离地面较低的地方活动。

(三)运用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贾盖那美驴,新蹄喜牵轻,统共一百斤。意思就是说:有一条美驴的名字叫贾盖,换了新蹄子就喜欢驮(牵)轻的货物,统计一下,才100斤。

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不断运用和变换多种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尽可能地增加趣味性,使深奥复杂、枯燥难懂、难以记忆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乐意学、主动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作者:朱铁林

学生化学学习方法论文 篇2: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内容,不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化学技巧。初中化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这门科目,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知事物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本人就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的研究经验,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一、温故而知新,合理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性低,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一种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对新旧知识进行科学衔接,简化教学框架下内容的累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分析等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新课内容的提纲和重点,并思考与已知内容的衔接点,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预习,降低了预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预习也包括资料的收集,不一定只是一个人完成,也可以2-3个同学共同完成。如化学材料部分,几个同学可以预习的同时分工收集一些材料,再资源整合。学生在课前对新课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必再花费时间讲解一看就懂的知识。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学生长期独立思考,势必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记忆

1.对比

对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揭露化学是本质。很多化学式长得很相似或者名字很相近的化学物品,它们的性质也要很多相似点,但是也要些许不同。例如,苏打和小苏打,他们的分子式分别是Na2CO3和NaHCO3,名字相近,分子式也很像,只差了一个H,很多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容易弄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苏打和小苏打大部分的性质都相同,只是受热分解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不同等。再如物质的命名、化学式的书写、酸的性质、碱的性质、金属的性质等共性中均含有个性。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减少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

2.归纳与总结

不论是哪门学科,归纳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教师教授知识总是一点一点、慢慢推进,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但是这不足以让学生对所有知识有整体认识。温故知新,学生需要按时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到新知识。例如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后,归纳总结出活动性顺序,再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如复分解反应,看到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反应,就想到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去思考,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很多从未写过的方程都能写对,不用去记所有的方程式。

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的知识学得再好,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好下手,那么这理論学的再好也没有用,毕竟理论终究是为实践服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更要好好利用,它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总结深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严禁求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死板、机械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便可以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收获丰富的体验感受和深层的知识,学生会对未知事物和现象充满疑惑和好奇,鼓励学生质疑与自己认知相悖的现象。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适当的发展空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强调实验安全之外,不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提醒和指点,留一些空间给予学生“犯错”。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正确实验操作的步骤,这也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知识延伸的最佳时机和途径。教师在一旁指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推敲,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例如“粗盐水过滤”实验中,实验强调“一贴二低三靠”,不论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造成实验失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免出现问题,教师不要立即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排查,最后找出问题。当然一些较困难的实验,老师要做必要的演示(如氧气的制取实验),让学生有一定的直观感受、认识和模仿。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播放视频、动画等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四、结合学生特点,设置学习小组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差异很大,学习情况也参差不齐。而且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年轻有活力,喜于交谈,但是自尊心强,不服输。新课改下的教育应该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性格。

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设置学习小组,提高教学效率。一个小组有几个同学,对同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想法相互碰撞,就会激起绚烂的火花。教师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就会对知识内容相互纠正和补充,增进学生的同学情谊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的时候,要合理分配:一个小组的成员最好控制在4-5人,每个小组的平均化学学习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要差不多,不能把成绩好的学生分配在一起,成绩不好的学生分配在一起;教师最好把性格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组,由于性格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样会更容易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注意男女同学比例搭配,更有利于学习氛围和积极性的提高。

如今,化学科学快速发展,不断细化,与其他科学领域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研究不断深入,对人才的要求不断严格。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身负重任,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必胜的信心,让他们对自己能够提高成绩充满自信,对化学产生兴趣。我们的教学目的不能局限于教授学生基础化学知识,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作者:周先辉

学生化学学习方法论文 篇3: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内容,不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化学技巧。初中化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这门科目,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知事物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本人就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的研究经验,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一、温故而知新,合理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性低,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一种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对新旧知识进行科学衔接,简化教学框架下内容的累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分析等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新课内容的提纲和重点,并思考与已知内容的衔接点,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预习,降低了预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预习也包括资料的收集,不一定只是一个人完成,也可以2-3个同学共同完成。如化学材料部分,几个同学可以预习的同时分工收集一些材料,再资源整合。学生在课前对新课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必再花费时间讲解一看就懂的知识。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学生长期独立思考,势必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记忆

1.对比

对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揭露化学是本质。很多化学式长得很相似或者名字很相近的化学物品,它们的性质也要很多相似点,但是也要些许不同。例如,苏打和小苏打,他们的分子式分别是Na2CO3和NaHCO3,名字相近,分子式也很像,只差了一个H,很多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容易弄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苏打和小苏打大部分的性质都相同,只是受热分解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不同等。再如物质的命名、化学式的书写、酸的性质、碱的性质、金属的性质等共性中均含有个性。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减少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

2.归纳与总结

不论是哪门学科,归纳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教师教授知识总是一点一点、慢慢推进,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但是这不足以让学生对所有知识有整体认识。温故知新,学生需要按时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到新知识。例如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后,归纳总结出活动性顺序,再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如复分解反应,看到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反应,就想到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去思考,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很多从未写过的方程都能写对,不用去记所有的方程式。

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的知识学得再好,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好下手,那么这理论学的再好也没有用,毕竟理论终究是为实践服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更要好好利用,它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总结深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严禁求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死板、机械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便可以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收获丰富的体验感受和深层的知识,学生会对未知事物和现象充满疑惑和好奇,鼓励学生质疑与自己认知相悖的现象。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适当的发展空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强调实验安全之外,不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提醒和指点,留一些空间给予学生“犯错”。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正确实验操作的步骤,这也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知识延伸的最佳时机和途径。教师在一旁指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推敲,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例如“粗盐水过滤”实验中,实验强调“一贴二低三靠”,不论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造成实验失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免出现问题,教师不要立即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排查,最后找出问题。当然一些较困难的实验,老师要做必要的演示(如氧气的制取实验),让学生有一定的直观感受、认识和模仿。同時,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播放视频、动画等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三、结合学生特点,设置学习小组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差异很大,学习情况也参差不齐。而且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年轻有活力,喜于交谈,但是自尊心强,不服输。新课改下的教育应该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性格。

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设置学习小组,提高教学效率。一个小组有几个同学,对同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想法相互碰撞,就会激起绚烂的火花。教师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就会对知识内容相互纠正和补充,增进学生的同学情谊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的时候,要合理分配:一个小组的成员最好控制在4-5人,每个小组的平均化学学习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要差不多,不能把成绩好的学生分配在一起,成绩不好的学生分配在一起;教师最好把性格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组,由于性格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样会更容易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注意男女同学比例搭配,更有利于学习氛围和积极性的提高。

如今,化学科学快速发展,不断细化,与其他科学领域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研究不断深入,对人才的要求不断严格。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身负重任,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必胜的信心,让他们对自己能够提高成绩充满自信,对化学产生兴趣。我们的教学目的不能局限于教授学生基础化学知识,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作者:周先辉

上一篇:质押合同范本范文下一篇:对数函数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