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充分融合对于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护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方法通过全面实施新生入学职业教育、感受模拟病房、体验护士生活,开展护士节系列活动、实习之前的集中培训等,使医院优秀的护理文化贯穿渗透在高职护理专业校园文化之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护理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 篇1:

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融合的探讨

摘 要 高职护理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很好地胜任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工作。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合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职业定向、人性化观念形成与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高职护理教育定义与特点做出阐述,在此基础上探究高职护理教育中医院护理文化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高职护理教育当中医院护理文化的应用、融合及其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 医院护理文化 融合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integration

伴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医院的临床护理,学生在校时对医院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护理文化的体会决定了其能否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如何做好高职护理教育同优秀医院护理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医院护理文化引领作用的良好发挥,是当下的高职院校迫切关注的重点问题。

1 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1.1 定义

护理教育是基于普通教育所发展而来的理论学科,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护理教育学在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下将护理教育这一教育形式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旨在利用相应的护理教育规律、教学方式及教学原则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专门护理人才。高职护理教育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被划分为5B类,属于专科学历层面上的护理教育。目前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大多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所创办的,还有少部分由本科医学院举办,其宗旨是为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输送一线高等应用型护理人才。我国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的时间较早,在建国初期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高等护理教育停办并转为中专教育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高职护理教育才逐步恢复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每年参与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的人员中专科学历学生占据了40%左右,每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人员里,大专学历学生占据了近50%。

1.2 特点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相关研究多但质量不高。在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护理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护理工作,使得护理人才供不应求,高职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目前我国针对高职护理教育方面所发表的期刊较少,影响力也较低,对高职护理教育工作的推进贡献不大;②研究力量小。高职护理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在财力、人力方面的投入还有待加强;③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居多,对护理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缺乏,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忽视了岗位技能知识、操作技术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也有待做出进一步创新。

2 医院护理文化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

(1)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护理文化包括护理行为、护理形象、护理制度以及护理价值观,作为护理文化核心内容,价值观是对护理工作态度和信念的体现,能直接决定护理行为,是衡量职业行为的关键尺度。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护理文化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高职护生的一大困惑,在稳定护理队伍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护理文化同护理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护理职业发展与行业特性,形成正确的护理理念,免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工作。贴近企业与社会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传统的高职护理教育因与企业文化交融不足,往往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医院岗位,在实习时频繁出现纪律差、责任心低下、毅力不足等问题,而医院护理文化同护理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陌生环境的心理冲突。

(4)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学习。医院护理文化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护理实践中责任心、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医院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使命感、危机感与紧迫感的促使下自觉产生学习动力,在强烈的学习目的性指引下提升护理成绩。

(5)塑造学生以人为本理念。现代医院护理文化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关爱生命、尊重人性等思想,旨在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同患者的交流沟通中确立个性化护理方案,既能规范学生的护理行为,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

3 高职护理教育中医院护理文化的应用与融合

3.1 深入贯彻护理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对医院护理文化中诚信为本、仁德为基、因势利导、文雅有理、心正动善等优秀思想的继承与弘扬。在对高职护理教育和医院护理文化进行融合时要坚持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权利、隐私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向患者提供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高职院校需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实验实训等实现全体教职员工的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以及服务育人。借助参观医院、介绍护理工作性质、切身了解患者需求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在理论学习和护理实践中获得职业道德情操的陶冶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2 加强护理课堂教学、实训与实习

作为护理教学的关键环节,高职护理课堂教学、实训及实习是学生学习医院文化的主要途径。

(1)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护理信息、花费的学时都是最多的,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医院文化的培养作用最为显著,必须从课程分配、师资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方面做出适当的创新。首先,要增加护理的人文素质课时,增设护理礼仪、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其次,要增加双师型护理教师,多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校展开实训教学,将医院文化更好地引进护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熏陶;最后,要合理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护理实训。高职院校的护理实训室应当结合医院实景展开现代化、仿真化设计,采用融合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的训练模式,引进功能完备的先进仪器保障理论教学、实训实践的一体化,让学生在细化的训练操作标准下完成护理操作,更加深刻地理解护理流程。鼓励学生通过反复模拟练习提升操作技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夯实基础。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在省内外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利用与综合医院的合作给学生实行提供充分的保障。学校可以同医院一起商议确定具体实习计划和大纲,由医院专人进行一对一带教,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护理技能和经验。在学生实习前,学校与医院要做好岗前技能训练和集中培训,可通过优秀实习生的经验讲解来增强学生对医院文化的感悟。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做好同医院的交流,邀请护理部人员开展工作流程、纪律制度等讲座,重视对学生面试的组织,逐步实现一体化实习就业。

3.3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重

高职院校应当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例如,在学年初制定以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中心的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医院护理文化主体演讲比赛、举办模拟就业面试、组织护理技能大赛、邀请专业人士做报告、评选护理操作能手等。合理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去养老院展开生活护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锻炼,尽早养成正确的护理意识与行为。

4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建议

高职护理教育需将服务作为宗旨、将就业作为导向展开办学,在确保学生就业目标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工作岗位要求。高职护理教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同医院护理文化密切相关。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文化是对学生职业认知的提升和职业情感的激发。高职院校应当在准确把握融入医院护理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精神融合为中心、以物质融合为基础,从深入贯彻护理职业道德、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重以及加强护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实现医院护理文化与护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利用医院护理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并展开主动学习,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岗位。

总之,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护理文化适应了新时代培养护理人才的需求,有利于良好护理服务形象的塑造,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融会贯通和优化组合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素养、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成才与成人,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与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房兆,孙慧,邵红英,刑麟.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发展的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10:173-174+176.

[2] 常翠鸣.试论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合[J].护理学杂志,2012.7:89-91.

[3] 董丽芳,叶国英,董燕艳,韩慧慧,吴晓琴.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看法与建议[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860-862.

[4] 张璇.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学周刊,2015.22:7-8.

[5] 应吴硕,薛文隽,王昕,巫向前.中美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基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芝加哥城市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0-81.

[6] 陈一星,曾诚.医院护理文化培育与护理管理质量提升[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2:208-210.

[7] 刘兴勇,李卫星.高职“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探索——以高职护理教育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7:47-48.

作者:胡燕 叶芳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 篇2:

浅谈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对接

摘 要:目的 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充分融合对于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护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新生入学职业教育、感受模拟病房、体验护士生活,开展护士节系列活动、实习之前的集中培训等,使医院优秀的护理文化贯穿渗透在高职护理专业校园文化之中。结果 注重了护理高职院校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对接,学生在各方面的优越性比较明显。结论 提高了护生的职业认知,激发了护生的职业情感,真正理解了“感恩、诚信、责任”,做一名合格的准护士。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 医院护理文化 对接 医院化校园文化

培养全面高职高专护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一线,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1]。我们的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最终的目的是使护生能够顺利就业,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医院临床护理,要想护生能够尽快适应“白衣天使”这个重要角色,我们要注重高职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与医院优秀的护理文化衔接融合,即形成“医院化校园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拘一格,可根据各个院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实现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以及护士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

自2009年开始对2009级至2012级500名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加强“医院化校园文化”的熏陶,第一和第二学年主要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第三年进入教学医院进行实习。

2 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对接方法

(1)全面实施新生入学护理职业教育,积极引导新生用心体会护理职业氛围。

首先,全方位做好具有鲜明护理职业特色的入学教育。先是带领新生参观各种护理实训练习室,模拟病房,模拟护士站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在学校就如同进入了真实的医院一样。再由护理专业教师对所有新生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系统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关键的基本救生技术,提高了他们遇到灾难、意外事故和危重患者的应急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深深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医务人员肩上的重任以及每一次抢救病人都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明确护士的责任,使他们更加热爱护理专业。

其次,举办能鲜明体现护理职业特色的迎新晚会。在新生入学后第二周,隆重举办迎新晚会,要求所有师生均参加,让学生自己设计作品,参加演出,很多学生设计出那种救死扶伤的场景,来营造欢乐和谐的氛围。目的是让新生刚入校就如同在家的感觉,内心充满着护理职业的归属感,从而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护理专业,专心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最后,请医院护理专家到学校来做讲座。展望护士美好的就业前景,让新生进一步了解医院对护理的需求,社会对护士的认可,以及护士社会地位逐步提升,尤其是护理界最高奖项的设置,南丁格尔奖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这种殊荣是每一位护士追求的目标,从而增加了学习护理专业的动力。

(2)注重护理职业特点的“医院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已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2]为依托。我校尤其注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突出“为人服务”的职业特点,注重“以实践为主题,以理论为辅助”的职业教学观[3]努力推行与医院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首先,开设护理导论、护理伦理、护理管理学、护理人际沟通以及护理心理学等课程,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业余时间开展护理系列活动,比如: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护理礼仪大赛、护士授帽仪式等等,让学生在大赛中感同身受,亲自体会护士和病人的角色,能够更好地换位思考,增强爱伤观念。通过护理礼仪大赛,使学生行为更加规范、严谨,散发出“白衣天使”的姿态优雅之美。通过护士授帽仪式,使学生始终铭记南丁格尔誓言:“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永葆白衣天使圣洁”。

其次,加强我校现代护理实训室的建设,打造现代化模拟病房、护士站、重症监护室,其布局尽量做到和医院一致,设置护理实训模块,例如:无菌操作室、输液室、无菌导尿室、口腔护理练习室、鼻饲练习室、心肺复苏抢救室等,严格按照医院要求,做好消毒隔离,严防医院感染。学生进入护理实训室,必须衣帽整洁,必要时戴口罩、手套,完全符合护士要求,对待模拟示教人就如同真人一样,在日常训练中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同时保持仿真模具干净、整洁、完整。让学生仿佛在医院真实的病房里一样,充分体现了护理职业特点,更好的熏陶护士职业特色。

最后,强化护理实践。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要增强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课时,教师要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要领都详细讲解,同时认真示教,然后学生反复练习、回示,并且给出病历,设置场景,让学生去真正演练、模拟,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和“患者”的有效沟通,现在我们尤其重视患者的生活护理人性化,使患者真正理解并能配合我们的操作。在反复演练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3 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对接对高职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

2012年山东省30家不同级别的医院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养10个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2009级以来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8.9%以上,评价结果显示,各个医院总体对我们的学生满意率很高,我们注重了护理高职院校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对接,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讨论

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对接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2]。护生在校的最后一年要到医院实习,所以“医院化高职校园文化”的熏陶将直接影响护生能否适应“准护士”这个角色。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文化的对接提高了护生的职业认知,激发了护生的职业情感。职业认知简单来说就是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对职员和团体的认识,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与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将来面向的职业程度成正相关[3],护生如果对他所学的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对于他的职业生涯将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医院对我校护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较高,归纳原因如下:首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通过切身体会,感同身受,潜移默化的规范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且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智慧和创造精神。其次,学校开展了“医院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将医院护理文化的内涵“诚信、博爱、真情、奉献”融会贯通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突出“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逐步形成共有的信念、情感和价值观[4]。

总之,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充分对接,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更适应新发展的“新护士”,更好的塑造护理服务“新形象”。

参考文献

[1] 章雅青,陈颖,王馥明.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24-25.

[2] 李占文.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6,8(4):22-24.

[3] 韩顺领,张艳,张沽.护生职业素质培养初探[J].齐鲁医学杂志,2004,19(2):180.

[4] 王红梅,王春华.论护理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医院的构建效应[J].新疆中医药,2013,31(6):78-80.

作者:张翠英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 篇3:

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合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且适应卫生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是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将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到高职护理教育中,实现两者的优化组合与融会贯通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利于高职学生形成核心护理价值观。护理的相应制度、护理行为与形象以及护理价值观是构成护理文化的四大要素,其中,护理价值观则是护理文化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这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本文在简析了将医院护理文化融入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如何实现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融合

一、高职护理教育融入医院护理文化的重要性

加强优秀护理文化与高职护理教育的融合不但利于学生培养护理核心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护士角色,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在高职护理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医院护理文化的渗透,可在讨论病例、临床实践中融入护理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护理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与护理教育的融合还可帮助学生进行护理职业定向、增强高职学生在护理学习中的积极性。此外,医院较为先进的制度文化业利于学生养成“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规范学生的护理行为。将优秀的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到高职护理教育中意义重大。

二、提高护理教育与护理文化融合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医院护理文化与护理教育基本环节的有效衔接

1.护理课堂教学——医院护理文化融入的主要平台。

护理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护理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医院的护理文化体会更加深刻。因此,高职护理课堂教学要实现护理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的创新,加强优秀护理文化的渗透。(1)合理调整护理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人文课程比重。如护士礼仪、护理伦理等课程,提高高职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法。如采取仿真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使护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双师型”课堂教学。学校可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担任护理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老师,加强医院的文化与管理在课堂中的融合,按照医院的实际需求进行护理人才的培养。

2.实现医院情境与护理实训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要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对仪器设备的投入,保障学生的仿真与实景训练的顺利进行。在实训过程中,要结合医院的临床实际,细化护理实训的操作标准,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模拟与仿真训练中,深入理解护理知识,强化其护理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护士一职。

3.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交流,共建实习基地。

(1)学生实习前,可邀请医院的护理领导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医院常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事故与纠纷的预防,并对学生进行岗前的技能培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与专业技能。

(2)院校共同制定毕业实习计划,并在医院设置学生实习机构与管理单位,并派专人进行“一对一带教”,使学生贴近临床护理的最前线,巩固护理操作技能,丰富自身护理经验。

(3)加强实习与就业的联系,在实习时,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按需的分类实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与职业定位。同时,医院还可邀请医院护理人员对实习生进行面试与考核,让学生明确医院的用人需求。

(二)在高职护理教育全过程中体现医院的精神文化

在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医院文化职业道德中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宗旨,贯穿于高职护理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学校可坚持以“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从入学教育时,就组织学生深入医院病房,让学生了解病患的护理需求,并听取护理部人员对护理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的护理职业情感得以有效激发,并在日常的护理学习中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养成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三)联系社会实际,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医院护理文化

高职院校要结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组织多样化的课外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与平台。一方面,学校要结合护理课程的教育内容,制定课外实践活动的计划,并加强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合,开展“护理操作技能比赛”、哑语操表演或者相应的演讲比赛等,使医院文化以多种形式融入到高职护理教育中。另一方面,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孤老院或者老年公寓中进行护理知识宣传以及对老人进行生活护理等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在当地医院進行护理专业见习,让学生与病患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加强与病患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让学生对病患做一些生活护理,全面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护理职业技能,并养成良好的护理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常翠鸣.试论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合[J].护理学杂志,2012,(07):89-91.

[2]吕秋玲.医院护理文化的建立与护理团队精神的培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0,(24):143-145.

[3]董萍华.高职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01):27-29.

作者:翟笑笑 李亚静

上一篇:硕士毕业开题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会议落实情况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