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高中政治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政治习题课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政治习题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做法,对高三学生政治习题课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西藏班;政治习题课;实效性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题课高中政治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习题课高中政治论文 篇1:

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创设开放式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贯穿于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政治试卷讲评课也应贯彻这一理念。但在传统的习题讲评课中,大都老师“一言堂”,大包大揽,缺乏针对性,学生被动的收听,导致课堂思维压抑、气氛沉闷、无趣、学生昏昏欲睡。这种高耗低能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教育教学的发展。

第一步:教师精选试题、评判反馈。教师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要充分掌握学情、考情,同时注意起点,多层次,要典型、适度和适量。特别注意,政治选题应紧扣时代变化对教育的要求,突显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然后,教师将试题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习题库,学生进入学习平台解题。借助学习平台,能快速反馈的自己答题情况,极大地节约时间。

第二步:学生自我纠错反思,提高自主学习的素养。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讲,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根据学习平台反馈的信息,学生首先进行“自诊”,发现问题。

例如:为加快我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各地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这做法的依据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③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④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本题常见的错解是选C。学生的记忆是: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但学生混淆了劳动者和劳动的地位作用,并忽视了题干是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的素质问题。这类错误通过自查就能纠正。

反思:自我纠错最好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但教师要提前准备,并要求学生在每道错题旁注好考查的知识点、错误类型,是审题不清还是理解能力还是记忆问题。在引起学生注意、复习巩固易错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准备。

第三步:学生互助合作,知识内化,培养团队合作的素养。

首先,分组。一般前后三桌5—6人为一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各组成员提出自查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互助合作探究。因为每位学生的基础、特长各异,通过相互交流,可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同时,还能促使发言的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要注意的是,互助合作中,教师也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如: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思路、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设问要求等。

再次,收集。学生作业中大部分已经得到纠正。但是,一份试卷的命题是有梯度的,一定会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所以,需要各组组长课前收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输入学习平台,为下一环节教学奠定基础,还有助于形成错题库,累积资源。

最后,点拨。对各组长收集的跨度大、综合性强、普遍感到困难的试题,教师重点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疑点。

第四步,教师归纳总结、提升。经过自查、互助、点拨,学生大致明白自己做错的原因和对应的方法,但是试题多,“病症”多,“药方”也很多,思路就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对知识、题型、解题技巧等进行归类、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历史是一种记忆和诉说:致远舰是悲壮的记忆,诉说着民族的尊严;南京大川杀足创伤的记忆,诉说着不屈的抗争;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是振奋的记忆,诉说着无限的自豪!这种记忆()

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力量;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启示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④打上时代烙印,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分析:本题常见的错解是选B。而正确解题的思路是:一方面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二是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选项或无关项。可是,由于知识接触的越多,错综复杂地堆积在脑海中,学生对一些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混淆甚至难区别。

教师归纳反思: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归纳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的区分以表格的形式直观的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理解和区分。并加以拓展提升。

第五步,变式训练,举一反三。变式训练是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有挑战性的变式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支架,而这个支架恰好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梯。它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完整的新知识。同时,通过变式训练,拉近了师生、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课堂的民主、和谐,也真正体现新课改“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滨海学校 315700)

作者:廖海兰

习题课高中政治论文 篇2:

提高西藏班高三政治习题课教学实效性刍议

摘 要:通过政治习题课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政治习题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做法,对高三学生政治习题课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西藏班;政治习题课;实效性

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实效的唯一指标。习题课是高三政治课中的常态课型,习题课是否有实效,通俗地说,就是看学生习题课后再遇到相似相近知识点或题型的题目能否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实践中许多西藏班学生对于如何做题总是很迷茫困惑。我认为,实效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提高习题课教学实效性,必须认真研究西藏班学生这个特殊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下面我以高三第二轮复习中的一道主观题为例,介绍提高习题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体会。

例题,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更换一次手机,大自然就付出了100吨材料和能源的代价,您坐飞机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消费者成为全球变暖的“祸首”,却也同样是受害者,消费商品的方式对气候变化已形成很大影响。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理念”势在必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中蕴含哪些哲学道理?

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低起点,重阅读,提高学生获取和提取试题信息的能力

西藏班学生汉语文普遍较差,从而造成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较差。高中政治这一学科的题目多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一道题目中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材料,具有文字量大,信息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对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西藏班学生面对材料分析题经常会产生顾此失彼的感受,对全面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信心。在习题课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和题意,细嚼慢咽读文字,注重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这道题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題意“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中蕴含哪些哲学道理?”指出题意中的“哲学道理”这个信息限定了学科范围为《生活与哲学》。题意中的“唯物辩证法”这个信息限定了知识范围为《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内容,然后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容,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寻找和提取与上述知识点有关的材料信息,找到“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对应知识点“联系观”,“消费者成为全球变暖的“祸首”,却也同样是“受害者”的信息对应知识点“矛盾观”。

二、重基础,多重复,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西藏班学生的特点之一是高遗忘率。而高中政治学科以湖南省高考为例,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4本必修教材,252个高考考点。基于这一点,高考对西藏班学生提出严峻挑战,学生经常出现知识点之间相互混淆的情况。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我时常针对习题中涉及的考点留出时间让学生重回教材,背诵记忆,要求学生对宏观知识点建立体系框架,对微观知识点记清楚记准确,有效克服相互混淆的情况。以这道题为例,题意中出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考点,我要求学生重回教材《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反复诵读教材中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容,并在建立唯物辩证法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具体落实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涉及的微观知识。日积月累,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过好基础知识关,为调动和运用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仓库”。

三、强练习,重思维,提高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西藏班学生在解题上感到困难(尤其是女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思维深度不够,杂乱、无序、独立性差。因此,习题课教学中我经常开展题型专项训练,加大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力度,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以这道题为例,讲授完这道题后为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和这种体现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我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我配备的与这一考点和这个题型相近的“变式题”,讲评后又布置一道相近“变式题”作为课后作业,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勤设问,勤动笔,提高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西藏班有些学生对基础知识就算能记住,但就如何运用它们解决问题就感到非常困难,特别是遇到主观题的时候经常不知道如何下笔。我想这跟他们平时“问题意识”相对淡薄和“实战”演练较少有关。因此,在习题课中,我通常会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多角度分析同一个材料,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常态书面表达的习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满足高考对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要求。以这道题为例,我要求学生就同一个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低碳生活、低碳理念”理念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影响?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低碳生活、低碳理念”下如何理性消费?等。要求人人动笔,在书面表达中尽可能地使用教材语言,力争做到规范作答、层次分明、语言准确。

(作者单位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

作者:王灵芝

习题课高中政治论文 篇3:

显现思维路径,提高教学效能

摘要: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中生的思维进入复杂抽象的层面,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应该符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基于目前政治习题讲评课还存在重知识轻思维,老师就讲题而讲题、一讲到底,学生浅思考、错题再错率高等问题,思维可视化是提升习题讲评课课堂教学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益探索。让多元化且带有一定规律的解题思维路径看得见,并且简单可操作,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带动更多学生特别是中后等群体找到解题规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习题讲评;思维可视化;思维路径;信息迁移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政治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它是巩固学科知识、培养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环节。然而,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老师往往比较重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往往就讲题而讲题,简单低效,被贴上不符合新课改理念标签。传统习题经评课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诸如老师一言堂、学生收效差、错误再犯率高等。如何优化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的效益在不断探索,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笔者实践经验,基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的思维进入复杂抽象的层面,思维可视化在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习题讲评课遇到的困境与问题。

一、理性认知:习题讲评课的困境与问题

1、传统习题讲评课过度关注“知识”却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

很多学生经常面临遇到相似的、甚至老师讲过很多遍的问题下次依然再错等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悟透举一反三中的“一”,只是就知识点讲题,而忽略了习题背后的完整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思考链断层”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受阻,难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基于对高考试题的深入分析,高考题有80%是在考学生思维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高考四项考查目标里,必备知识只是载体,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才是考察的关键。而关键能力考查都是通过学生从读题、思考、写答案等整个思维过程实现的,学生的水平、核心素养等也主要体现在思维过程之中。整个解题思维过程的挖掘在习题讲评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传统习题讲评课侧重口述而忽略将思维“画”出来的价值

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看图能够记住30%; 讲给别人听能够记住90%。脑科学研究显示,相比较声音信息,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图”,也更擅长理解与记住“图”。我们都知道,思维是不可见的,老师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兴趣不高,掌握效果也有限,如果能够把解题整个思维过程简单以图示或链条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对于绝大部分同学特别是中等偏下同学都能把握解题规律和技巧,提升解题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成绩上的进步。

3、传统习题讲评课主要是老师讲授而忽略学生自己讲出来的价值

很多学生对习题课提不起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一言堂,学生参与度或者互动不高。作为教师,必须要相信一点:不管您讲得多么卖力,如果没有“和学生对上频道”这一前提,一切都是徒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考考查的是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两者交汇点是思维能力的收获,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染,而不是浅层次的背知识。课堂上,如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总是停在问题的表层或知识层面,没有深入思考,看似热闹,实际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习题讲评课需要学生讲,有人说可能影响课堂效率,其实,学生能够讲出来倒逼学生课前去搞懂,而且相比老师一言堂印象深刻,实际效果肯定更好。试想,老师花10分钟把题目讲完,跟学生花了半小时自己把题目讲出来并且搞懂,到底哪个教学效能高?当然,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再精挑细选题目,交给学生去准备,去演示。相信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耐心地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一定有很大的提升。

二、积极探索:思维可视化的诠释与价值

思维,是人脑對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接收、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过程。(参见MBA智库·百科)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把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的过程。①(刘濯源)

思维可视化,不是知识可视化,也不是把教材知识体系化,这种只能叫知识体系图,不能叫思维导图。思维可视化,也不是VR(虚拟现实)通过人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达到一种身临其境得“真实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而是“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及思考内核并以显性化方式训练学生掌握它”,是通过习题讲解让学生获得专家或老师的思维方式,通过构建思维模型来理清知识逻辑体系,表达自己的逻辑思维路径,建构大脑中的自己的思维支架。

思维可视化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习题主要是信息迁移整合的过程。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分析和应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可视化不是就题讲题,要想提高正确率,就必须考虑题目核心价值立意,抓住主旨,特别是选择题,解读情景材料和生成答案的过程也能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有利于借助解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内化;解题过程思维可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拉动中后等学生,摸到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同时避免空洞和乏味,提高课堂活跃度,使学生成绩明显进步,增强在学科学习中的获得感;引入思维可视化方法后,教学的焦点从“知识层”深入到“思维层”,推动或者说是倒逼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进行思维共振、思想争鸣,课程的思维含量大大增加,师生的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中持续地、系统地得到锻炼与发展,也就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能。

三、集成创新:思维可视化的在解题方面的实施要求

跟一般习题讲解课需要注意的原则一样,思维可视化在习题讲解方面需要坚持精选精讲精练,符合高考命题趋向有思维含量的题目;讲评要及时,注意时效性原则;等等,除此以外,还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形式多样化原则

思维可视化的实施形式,必定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线性的,可以是鱼骨图、思维树等,通过不拘泥形式的图示综合表达题目所需的多种思维路径,比如一些题目适合顺向思维,另一些适合逆向思维,一些题目同时用到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还有很多题目是综合性的多维度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路径因题目而定。还有考虑到做题时间限制,甚至思维可视化都可以是不完整的,不需要全部展现全部思维路径,主要是关键思维节点或路径的呈现要清晰,要点透。

2、操作简易化原则

思维可视化,要得到较广推广应用,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操作简易化,最好能够在原试卷上随手做标记,老师授课或者学生讲解的话可以通过投屏分享给全班看。如果需要学生和老师或非很长的时间去做,那肯定学习效果是低效的。思维过程的简单标记可以用关键字、字母或示意图做标记。比如起点标注为Q,终点标注为▲,过程用→,关键词用○圈起来,须注意点用﹏提醒,排除直接划掉,等等。总之,思维可视化,老师或学生在讲题过程中尽量做到思维路径可视化,学生做题环节还需要兼顾准确率和效率优先。

3、节点明晰化原则

学生解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基础知识?是时政见识?是思维方向?依據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超过80%的学生问题在于是在思维路径的关键节点出了问题,学生无法捕捉到关键信息,或是找到了关键信息不知道该怎么沿着设问方向一步步进行思维拓展,那么,在解题或讲题过程中,解题思维路径的关键节点明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个关键节点的呈现,是需要老师通过搭设层层设问台阶,引导学生步步思考,引向答案的生成。这样,通过关键思维节点的明晰化,呈现的是整个解题思维过程,还有题目立意要点出来,便于抓住主旨,提高得分率。

以2020年全国卷I,38(1)为例,关于解读信息类,要呈现学生共性化的思维模型:

一读设问:抓主旨,看分值(概括信息4分4点);二读图表:看标题---看注释----纵比看趋势,横比看差距;三读本质,写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可视化方面,由于此题关键节点在于学生容易忽略隐性信息的归纳,隐性信息从哪里来的,我们只需要在原图合适位置标注关键信息,做好显性信息到隐性信息的指引就好。

4、生本个性化原则

不少学生学习水平低,突出表现在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外的负担重。原因之一是上课时自己退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成为思维活动的旁观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可视化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不能只是老师讲解或点拨,要敢于拿出时间给学生自己讲,并且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试卷上呈现思维可视化过程,可以通过拍照同屏共享技术实现全班观摩,学生点评,老师适时点拨。这样,在不断地摸索中,学生会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搞懂错题,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效果肯定好。我们主要明确的是,解题规律模型化,是给同学提供一种正确解题的范式参考,按照信息加工理论归纳一些共性特征.

但是,不同题目可能需要不同思维方式,同一题目也可能有不同的思维路径,而且不是每个同学的思维过程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要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肯定个性化和创新性思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成就感。

5、评价多元化原则

既然是倡导学生自己讲题,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是不一样的,那么,习题讲评课就要坚持评价多元化原则。评价主体既可以是老师又可以是学生,评价维度既可以是思路的创意、图示的清晰度,或是捕捉关键信息的准确性,或是逻辑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又可以是哪怕是某一节点或部分的科学性,还可以是学生思维表达的顺畅性和声音洪亮度等等,总之,尽量发掘学生在习题讲评课中的闪光点,给学生充分的信心,提升学生在习题解析中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解题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思维可视化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的应用,既要考虑可视化思维路径、降低理解难度,又要兼顾操作简易化,提高解题效率,既要考虑分类构建解题思维模型,寻找共性规律,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思维个性,坚持个性化多元评价,才能使思维可视化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濯源. 思维可视化:减负增效的新支点[J]. 中小学管理, 2014(6):10-13.

[2]尹晗, 张际平. 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未来课堂架构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5(2):106-112.

作者:范广通

上一篇:工程工作汇报(精选2篇)下一篇:先进工作者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