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儿科护理学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承受能力上,都相对较弱,所以,要针对医院儿科中的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强化其中的细节管理,在身体和心理上对患儿进行调节,使得患儿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在儿科护理中,注重对细节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就主要针对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同行交流。

第一篇:儿科护理学论文

加强儿科护理管理  防范护理纠纷

摘要:介绍了儿科如何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策略,两年来,及时发现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共65件,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文献标识码:C

作者:凌秀连 李英娇 梁玉莲 黄天雯

第二篇:儿科护理学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教学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分组对照的形式,对2015级中职护理3班和2016级中职护理2班护生的儿科护理成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个班级儿科护理成绩差距较大,平均分及各阶段成绩分布差异明显。结论:儿科护理教学成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多考虑专业教学特点,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以提高教学成效。

[关 键 词] 儿科护理学;教学;影响因素

[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为达到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同时在护士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占有很大比例[1]。伴随着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提出,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儿科护理的培育要求,需要针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整,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2]。同时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从侧面反映了医护人员的短缺,尤其是儿科护士。为了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儿科护理学习中的成效,在不影响其他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数据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说明目前中职学历层次护士在医疗机构中仍然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我们以中职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我校2015级中职护理3班与2016级中职护理2班两个班级,共计107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班级进行分组。其中2015级护理3班56名学生为对照组,2016级护理2班51名学生为试验组,两组学生平均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二)方法

两组学生均采用由叶新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作为教材,授课教师、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相同。对照组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训课16学时。试验组开课时间为第四学期,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训课12课时。两组学生开课基本情况详见表2。

在教学方法上,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先由教师教授理论知识,继而指导相应实训操作,辅以书面形式的课后作业及实训报告。试验组在传统課堂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辅以信息化教学手段,搭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实时讨论、答疑,课后在线练习、作业、辅导平台。具体分为以下三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作相应课件、教案、相关教学视频、课前自测题上传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前自测题,以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及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蓝墨云教学平台系统提供的后台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利用系统随机抽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利用系统就未理解的知识进行现场提问、求解,实现互动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课后巩固。教师以各年护考知识和临床应用为导向制作课后习题,并上传蓝墨云教学平台。学生须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系统关闭后,学生可直接登录系统查考习题完成质量,并获取参考答案。此阶段,学生可以自主查漏补缺。在遇到不能理解的题目时,可以通过系统工具,以在线交流或者留言的方式向教授寻求帮助,打破了传统解疑答难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师生的互动效率,有利于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三)教学效果评价

考试参考护考题目类型,采用A1、A2、A3、A4题型相结合的方式,以护考考纲、考点及临床应用为依据进行命题,满分100分。

(四)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试验组学生成绩为79.59±11.26分,对照组学生成绩为73.59±10.63分,试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平均成绩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二)两组学生考试分数分布比较

我们将成绩作以下分级:90分及以上者为A等,80至89分者为B等,70至79分者为C等,60至69分者为D等,59分及以下者为E等。两组学生考试分数分布差距明显,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详见表4。

(三)两组学生报考全日制专科护理专业人数比较

两组学生报考全日制专科护理专业人数差异,详见表5。

三、讨论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成效现状分析

观察组儿科护理期末平均分成绩(73.59±10.63)明显低于试验组(79.59±11.26),两组成绩分布比较,观察组90分以上和59分以下人数比例与试验组数据相差较大。以上结果的呈现可能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文化基础差、学校课程设置变化、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有关。

(二)儿科护理学教学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对卫生专业人才要求的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首先是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前是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生来学校就读,现在是除少数主动放弃读高中而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外,多数是未考上高中的初中生,他们的知识基础普遍较差[3]。依据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儿科护理被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并未接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程,未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思维,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较差。随后我校修改了2016级護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部分内容,其中将儿科护理调整在第四学期开设,相较于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言,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占据明显优势,且专业知识也更为牢固,专业学习思维也更为成熟。

2.合理的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医学教学内容复杂,课堂教学的资源非常有限,将医学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先进的医学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有限地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4]。通过在课堂中引入信息化教学,借助蓝墨云班课能够实现学生课堂与网络的实时互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新的途径,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016级护理专业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虽然缩减了课时数,但是学生的成绩反而有所提高,说明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3.高度的职业认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相关文献研究表明,高度的职业认同有利于建立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职业认同(ProfessionalIdentity)是职业人的自我概念,是对社会赋予的职业角色的承认,发自内心地接受该职业,并对其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5]。职业态度的教育是促进护生职业认同的核心,居主导地位,具有导向性、决定性作用[6]。在研究中,我们以学生是否愿意以应届中专毕业生身份报考全日制专科护理专业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具备职业认同感的指标之一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15级护理3班中,报名人数为47人,占全班总人数的84%。而2016级护理2班中,报名人数为50人,占全班总人数的98%。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围绕职业认同主题,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可使护生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同时,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发现自身能力与实践活动要求的差距;可培养学生正确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促其职业社会化,包括调整职业需要和职业动机,内化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从而提高其职业发展水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7],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小结

课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的不断探索。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存在的具体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晶波,王迎.《儿科护理》课程教学设计[J].赤子,2015(5):240.

[2]陆玉荣,李宁涛.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以情优教手段的实践[J].大家健康,2017,11(5):291.

[3]吴丽艳,赵军丽,吴以楠.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297-298.

[4]范新蕾.网络信息化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无限互联科技,2016(16):87-88.

[5]Niemi E K.National assessment.f sixth grade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2000:achievement,attitudes and links with background actors[R].Helsinki:Nationnal Board of Education,2001.

[6][7]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李金娟 俞惠婷 江艳 陈清华

第三篇: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承受能力上,都相对较弱,所以,要针对医院儿科中的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强化其中的细节管理,在身体和心理上对患儿进行调节,使得患儿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在儿科护理中,注重对细节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就主要针对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护理质量

在近年来,我国儿科患者的数量在明显的增多,由于儿科患者身心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使得儿科患者要比其他的患者更加需要护理,而为了能够使得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保障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儿科护理的细节管理进行有效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进行深入的分析。

1、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行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各个医院的护理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护理技术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很多的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到护理的质量。目前,针对护理中的细节进行强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人员构成来说,其中有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加上仪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国医院的护理工作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同时配备的仪器不足,使得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就算是极小的失误,也使得护理的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患儿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发病急以及来势凶猛的特点,而且由于患儿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病变,而患儿本身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会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为了能够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展开儿科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并且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可以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通过具体的实例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要想使得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能够将护理质量尽可能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整合细节,进行细节管理的强化,从而使得儿科护理管理更加的完备。

2、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细节化,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相较于成人患者来说,儿科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均存在着明显特殊性。儿童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儿科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的时候,最困难的就是需要和患儿的家属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沟通,如果在患儿出现受伤情况和生病问题的时候,家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控制,而不致于手忙脚乱,使得患儿的病情加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进行细节管理的宣传和教育,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明确了解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细小的失误,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得护理的质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

另外,针对儿科护理服务的流程进行合理的细节化处理,树立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针对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尽可能的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将儿科服务流程细节化,提供细节化的服务。护理人员在做好基本的常规服务以后,还要主动的和患者、医患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这样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再结合专业化的护理知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沟通不及时而产生彼此之间的矛盾,实现双方的友好互动。

其二,改变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的首要对象是“人”,而不是“病”。所以,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不断的完善儿科护理管理。

2.2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儿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儿科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并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和义务培训,灌输最新的护理理念和知识,保证护理人员技术的稳定,能够及时的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其次,还要定期性的组织儿科护理人员学习儿科各种疾病的专业化护理措施,进行定期的考核,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2.3将规章制度及护理人员考评制度细节化,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

保证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考评制度。所以,要对这两个环节进行细节化管理,以保证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并不断的对其进行细化,进而为儿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计划、有制度的实施。

其次,实行儿科护理动态化监控。在对儿科护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护理质量的动态化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灌输工作人员细节管理的理念,在动态化监控下,及时的发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最后,还要对管理制度和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检查,用细节化视觉发现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完善,确保儿科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专业化护理素养,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

3、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在儿科护理中,合理的应用细节管理,可以使得护理的效果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儿科护理过程中,针对细节管理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细节管理意识,能够积极的展开细节管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有效的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保障儿科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励如波.陆丽芳.应爱青.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02期

[2]缪宇燕.儿科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2期

[3]李爱仙.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2期

作者:王佳 王献梅 樊英丽 李海珠

第四篇:综合儿科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综合儿科包括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1 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学也不例外,护理学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代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道“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行业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他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传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并负责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

1.3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摩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儿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1]。

1.4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1.4.1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

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2]。

1.4.2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護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长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周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1.4.3 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2 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2.2 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2.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3 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3.1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个,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3.2 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床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一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

3.3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护士长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一劝不宜激,一散不宜聚[3]。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你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要向家属赔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通过院方付诸法律的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 徐美芳.论护士长的非权利影响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8.

[2] 贾崇玲.儿科病房纠纷原因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35(2):184.

[3] 李华,付明慧,周淑君.护士长处理纠纷中应急能力的培养[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8):20.

作者:赵迎春 刘爱香

第五篇:透析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实验教学改革是关系着是否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关键,以“精品课程”为切入点,剖析实验教学在教学设备、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及管理的不足,提出解决的策略及努力的方向,促进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精品课程;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儿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有近60年的教育历史。我院于1998年设置护理专业,同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护理专科学生,2010年被列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护理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给实验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一、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造周期短,硬件设施匮乏

我校儿科护理实验室2008年开始建立,面积小,设置相对比较落后,且本实验室接受2门课程(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和同类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实验室仅有新生儿温箱2个、蓝光箱2个、仿真新生儿10个、婴儿床2个,而在校学生有800余人,且所有实验都在一个实验室上课,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实验用物和学生严重失衡,学生练习的机会少,达不到预期要求。而实验中心的设备是衡量实验教学的硬件指标,实验设备的更新情况则反映出一个教学单位的实验条件和整体水平,此外,临床医疗用品更新发展很快,与教学有关的教学物品如不及时补充增添、更新、也会降低实验教学的质量。

2.教师梯队建设不合理

与其他医学院校一样,我校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难题,目前儿科教研室高级职称教师1位。其余均为初级职称,梯队建设不合理,一方面,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实验员处于辅助地位,导致实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存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理论课老师专心理论教学,很少进入实验室;实验课老师仅限于实验技能的学习,缺乏理论的深入钻研,导致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孤立、实验和理论脱节。

3.实训教材建设不健全

目前,护理专业全部开设实验课,但却缺乏完善的教学大纲和与本课程相匹配的实训教材,每位老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同,知识背景、文化程度的差异,授课的重点也有差异。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有侧重,遇到自己擅长的就多讲,不擅长的就少讲,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存在随意性。

4.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本校的实验室管理主要是以整个护理学科为主,还没有相对独立的儿科护理实验室,因为和妇产课护理学共有一个实验室,又会造成实验用品的交叉和凌乱。在实验用品的管理上存在“重购置、轻使用”的弊端。试验用品和实验仪器的管理较为僵化,仅在正常上课的情况下为本次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实验用品,对学生业余时间的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开放实验室,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完备的仪器设备是开展实训室工作的基本条件,没有数量充足、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实训室的基本功能与创新功能难以发挥。根据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以“精品课程”为依托,购置一批既能用于学生的常规练习,又能提高技能操作、创性应用的高端设备,在购置设备上既要重视数量,也要重视质量,努力创建优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完善教师梯队建设

首先,应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外出学习、继续深造、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拓宽眼界,开拓视野,同时通过老教师的“传一帮一带”作用,使年轻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其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再次,应积极引进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与校内专职教师联合授课,及时将医院的先进理念和最新的护理技术带到学校,同时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评估、学生评价当中来,从而补充教材滞后于临床的不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加强内涵建设,编写特色校本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实验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一门课程的帮手,为提升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应根据护理实训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特色,编写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校本实训教材,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实训项目的目的、操作流程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并强调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强化实训教学必须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教材或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的规范下进行,避免实训教学的随意性。

4.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护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还要建设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彻底打破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计划设置上明确实验教学的独立地位,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模块。完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论是实验教师还是理论教师都需要掌握本专业的全方位理论知识与实验动手能力,使实验与理论既明确分工,有密切合作,理论学习和实验内容更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穿插,相互助长。

建立“校医联合”评价体系,收集医院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评价及反馈的问题,改进实验教学及对实验教学成绩的评定,重视实验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相辅相成,科学合理的反映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既突出实验前的预习环节,又突出学生对实验理论的了解、实验原理的把握、实验操作的娴熟,还应包括实验报告的科学完整,更为重要的是实验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操作与笔试两方面考核的有机结合,设计性与探索性、创新性实验的相互促进。

三、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1.以人为本,改善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主心,以学科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成才发展为目标。坚持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拓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等措施,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实现与临床的“无缝对接”。

2.寓教于乐,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

一直以来,我校的护理实训中心都缺乏相应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应充分应用多学科知识和装饰艺术,丰富实验室的人文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建设方面:如悬挂南丁格尔誓词、儿科护理操作常规、小儿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实验室规章制度、形体训练,以护士节为契机开展各种活动,如技能大赛、演讲比赛、护理礼仪大赛等,提升护生的人文修养。

3.构建仿真模拟实验环境,促进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体验各种角色,处理各种护患关系,构建人文关爱、医德、慎独精神及伦理道德教育体系。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模拟教学环境,提升社交能力。因为医院的医疗病例和医疗器械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所以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也应是长期的、连续的。在发展实验室的同时,既要重视仪器设备这些硬件的建设,也要重视教师队伍这些软件的建设,只有这样实验室的建设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程红

上一篇:财政体制论文下一篇:科研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