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现状分析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患沟通现状分析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方法:对我院392名实习医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形式對医患沟通探索、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医患沟通过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医学生虽对医患沟通学习持积极态度,但自身沟通技能差强人意,男女生得分比较,在医患探索调查以及医患沟通过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对医患沟通重要性认知度低于女生(P<0.05),男生在面对患者时明显比女生更具有自信心(P<0.05),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注重细节(P<0.05),而在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急需提升,无论是医学理论教育还是临床实践带教,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培养都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学生;技能调查

当前社会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医疗秩序,还成为社会不合谐因素[1]。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医学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等课程相继开设,但是对在校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的研究较少,评价方法简单,难以具体深入地了解医学生的沟通技能[2]。

为了解我院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为医患沟通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故做此次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昆明医科大学预防系医学生共392名作为研究对象,男生107人,女生285人。

(二)调查方法与统计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问卷,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基本资料、医患沟通探索、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调查、医患沟通过程情况四部分。发放问卷392份,一周后完成问卷回收,回收问卷392份,回收问卷后,用EpiData软件录入方法,录入完毕后核对,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医患沟通探索调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在对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以及改善医患关系有效措施方面都有正确的认知,其中除导致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医生和社会因素外,其余选项女生正确率以及对医患沟通重要性认知均高于男生,男、女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关于影响医患关系患者方面的原因,男生认为患者主要是受社会谣言等影响对医护人员有心理偏见,而未意识到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还是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区于思维方式不同,女生比较积极于尝试与当事医生沟通解决,男生则更倾向简单快捷的方式,即越过沟通过程直接投诉,而这样的选择只会使医患关系更加激化;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最有效的措施,男生更多认为需要媒体对医院和医务人员客观正面报道,借此逐步改变社会群众对因媒体负面报道对医务人员产生的误解观念,从而降低伤医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女生则更能认识到只有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医患之间信息对等化后,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之所以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不够主要是因为医生数量与床位比不等,而临床工作量过大,医生心理及精神负荷过重而导致与患者情感交流缺失,男生却更多认为是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利益关系突出所致,表明对医生职业素养有所质疑。

(二)医患沟通教育发展情况

1. 医患沟通课程及岗前培训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开设医患沟通相关课程,78.82%的医学生表示很好很支持;关于所在学校医患沟通课程开设及重视程度的问题,39.54%的医学生表示已开设并很重视,27.55%表示已开设但不重视,20.16%的医学生则表示未开设;关于医患沟相关课程学习参与积极性,44.9%的医学生表示十分感兴趣并愿意参与,42.61%的医学生刚表示兴趣一般,有时间就参与,仅有1.03%的医学生不愿参与。56.89%的医学生认为课程效果一般,35.72%的医学生效果很好,仅3.57%的医学生表示没有效果。对于在医院是否进行岗前培训以及是否有医患沟通内容,63.52%的医学生表示有,并已进行医患沟通技术知识培训;19.64%的医学生表示有,但没有医患沟通知技能识的培训;58.46%的医学生表示所在医院带教老师对医患沟通方面知识有教授并很重视,19.14%的医学生表示有教授但不重视,6.89%的医学生表示没有教授;对于未来一段时间里经过有效医患沟通而使医患关系改善,43.62%的医学生感到喜忧参半,40.82%比较乐观,仅有13.01%觉得非常乐观;通过分析,男、女生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对于目前学校开设相关沟通课程、效果以及医院带教老师对医患沟通知识的教授,不甚满意,虽然大多持有支持及参与的积极性,但实际教学成效不尽人意,目前只有13.01%的医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改善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如果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不提升,止步不前的话,这个数据只会有减无增,未来医患关系紧张程度实在令人堪忧。

2.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过程情况

64.03%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主要是关于疾病专业性问题无法作答,55.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已面对患者时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46.43%的医学生认为是因为患者的不信任而导致不愿进行沟通,只有7.91%的医学生自信与患者沟通不存在障碍,男、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女生仅有5.96%选择不存在障碍,而男生有13.08%,证明女生在面对患者时明显比男生缺乏自信心,因为原本对医患关系有所顾虑,导致面对患者时自信心不足,一旦患者提出质疑或是表示不信任,女生仅存的自信心也就随之消失,从而导致沟通失败,而男生则比女生表现得从容淡定,更具有自信,这无形中传递给患者一种安全感的信息,起到了提升沟通成功率的效果;医学生基本能在沟通过程中对患者始终保持尊重的语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用心倾听患者的讲述,并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给予患者关心安慰,但沟通结束后感谢患者的配合,男、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異(P<0.05),分析男生虽然自信心较足,但与女生比较,缺乏善始善终的细致性,不拘小节的性别特质,导致容易忽略沟通结束对患者表示感谢配合,而女生敏感、心细的特质,在这里得以突显,良好的结束将为下一次沟通打下基础,也将从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讨论

虽然我国也很重视医患沟通教育问题,教育部与卫生部于2008年9月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文件,明确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上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在技能目标上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3]。但据调查显示,27.55%表示已开设但不重视,20.16%的医学生则表示未开设;56.89%的医学生认为课程效果一般,明显低于国家医学教育的要求。78.82%的医学生对学校开设此类课程很支持也渴望得到更全面、更系统的医患沟通教育。调查中也发现实习医学生在与患者面对面沟通时也缺乏自信心,自信不存在障碍的医学生仅为7.91%,55.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已面对患者时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46.43%是因为患者的不信任而导致不愿进行沟通;19.64%的医学生表示医院带教老师有教授对医患沟通方面知识但不重视,6.89%的医学生则表示没有教授;近年医患纠纷中,因学生引起的比例从无到有,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医院、教师、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4]。因此,在带教过程中,部分带教老师为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从而缩小实习医学生的操作范围,大大减少了医学生的实践机会,包括医患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也存在带教老师自身沟通水平也有待提升,不能给医学生提供实用、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而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只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完整的采集病史,并对最终的诊断提供充足的依据[3]。作为未来将终身从事医疗行业的医学生们来说,这无疑是至关重要和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合谐医患关系的保障[5]。建议医学院校应该以更大的力度加强医患沟通方面的教学,特别是加强医学生与病人交流的能力,并推荐使用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学模式是以一个真实的情景问题为基础,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并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需要让学生创造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学生更具有主动性、更好地参与其中,也能够更好地运用学习到的方法[6][7];同时建议增加针对性的人文素养培训,在当前国内的医疗机构中,一方面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人文医学素养缺失。医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实践工作中需要给予病人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愈,更应该是心灵的抚慰[2]。通过系统、全面、实用的教学,掌握医患关系相关法律以及有效沟通的策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充分获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增强与患者沟通时的自信心[8],从而提高与患者沟通的有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实践能力,需要医学院校不断探索医患沟通课程的合理安排,以及医院进一步加强导师的临床带教能力以及人文环境的建设等[1]。

参考文献:

[1]周海燕,董丽,周彩虹,等.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自我认知评估调查研究[J].中国肿瘤,2017,26(5):347-350.

[2]赵铁夫,马涵英,许学敏,等.在校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价现状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6):88-90.

[3]王俊,黄芳,金钧.医学本科临床实践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2):296-297.

[4]陳素,郑峰,施婧瑶.加强本科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4):18-20.

[5]戴红梅,张波,周艳,等.医务人员及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认知现状调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248-249.

[6]邹晓昭,赵铁夫.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现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7(08):101-103.

[7]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8]李小艳,陈国栋,唐涛,等.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3):128-131.

作者:徐静,向茜,李勤,栾艳,孙海滨,张弢,丁丽莉,张晋,黄静

第2篇:医患关系现状与医患沟通方法及促进策略的心理学综述

【摘要】从古至今,“医疗”都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患沟通作为联系易患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日益成为医患关系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本人通过国内外有关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心理学的文献查询与思考,就医患关系现状、医患沟通方法等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浅析,提出了若干医患沟通促进策略。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心理学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以及医疗暴力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不是患者单方面制造的,况且医患冲突的受害者不止是医师,也包含了患者及其家属。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中暴力事件升级,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较大的患者可能会采消极应对方式来免受不应承担的后果。加之医务人员有绝对的信息优势,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无法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能否治疗,由此导致高风险患者被医务人员的消极应对而丢失医治的机会。同时为了避免有害的后果,医务人员往往会让患者做一些只对减少医方自身风险有用而没有太多医学价值的实验检查和测试。做这些检查也会增大患者及其家属医疗负担,又进一步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二、医患沟通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情况及不同的目标,医生需要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沟通水平和沟通的效能,对每一位医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内有学者认为医患沟通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三个层面。首先,技术沟通层面,这一层面是医患沟通基础层面,目的是完成信息的交流。这需要医生选择正确的沟通对象、时间和场景,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收集足够的信息并作出判断。其次,用“心”沟通,这一层面注重的对患者情感的关怀,体现在正确理解新的医患关系及医患沟通模式,采用“共情”等沟通技能,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内心情感。最后,“忘记”沟通,这也是医患沟通的最高层面,强调的是医生需要将这一技能融入到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甚至扩展到生活、工作及个人道德修养等多方面,达到立体全方面的发展。

三、促进策略

在医生和患者这一层面来说,医生和患者作为医患沟通过程中的当事人,对于医患溝通的结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医生来说,医生必须做好医患沟通和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前提,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主动建立和维持良好医患关系,从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理解患者,高效准确完成信息收集和患者教育,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决策,尽责执行医院沟通制度,依法承担医疗责任,积极参加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对于患者来说,则需要积极了解医学科普知识,主动参加医院科普宣传活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熟悉医疗流程及寻医方式,有效表达医疗诉求,尽力控制负面情绪,合法解决医疗纠纷。只有医患建立起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医患沟通和减少医疗纠纷。

从学校层面来说,医患关系教育是一项长期紧迫而又现实的医学教育内容,医学院校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强化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位置。尤其是要注意形成教学、学工、宣传等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并注意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的共同开发,从而使医学生医患关系教育得到体制机制上的保障。此外,学校还可以与教学医院等合作,安排专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在医院里直观感受医患之间的接触交流;或者可以聘请医院医务科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等,使学生真切了解医患关系现状,清晰自己的使命。

从社会层面来说,解决医患纠纷需要社会大众、政府机关、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法学工作者、医院管理者、新闻媒体记者、患者及其家属等多方面的参与。医院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联动,大力推介医疗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扩大宣传渠道,向社会和公众更多释放正能量。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到医疗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建立有序的医疗市场,做好宏观调控,也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使其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同时为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政策方面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促使医院体现公益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医患沟通为医疗卫生体系中重要的关系之一,影响中国整体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作为医学生的我们,需要从心理学角度正确认识医患双方的思想、行为的差异,缩小医患之间的心灵距离,建立健全和谐的医患关系。除此之外,医学生医患关系教育,社会体制制度的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医患双方、医学教育、医院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共同致力于医患沟通的促进,我们便可拥有更好的医疗环境,这对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 平. 医患沟通与医患沟通现状及促进策略的综述[D].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2] 隋树杰, 仰曙芬, 于 方. 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与医患纠纷关系认知的对比分析[J]. 护理研究, 2014(33): 148-149.

[3] 陈玺华, 程素萍, 丁 建, 等. 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研究[J]. 健康研究, 2012,32(4): 315-316.

【作者简介】

杨凌舸(1993—),男,湖南省郴州市人,汉族,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在读大学本科生。

作者:杨凌舸

第3篇: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现状及思考

摘 要:目前,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发展为对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其中医患沟通不畅占主要因素。医患沟通技能已成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而肿瘤诊治的特殊性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对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现状却是理论脱离实际,又无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培养效果不尽人意。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效果,该文根据国内的培养现状,借鉴国外的培养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 医患沟通技能 肿瘤医学 SEGUE量表

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参与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沟通的效果倍受关注。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医生必须学会人际交流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的沟通应视为同医疗技术不合格一样,是医生无能力的表现。2000年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Hic,CMB)提出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al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的七大技能,交流能力位居第三,而且被强调是医学生的核心能力[1]。我国政协委员钟南山教授曾说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他人沟通。

1 肿瘤患者医患沟通的特殊性

2002年9月起,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实施,明文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事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文中不仅明确医患沟通是必然要求,而且明确了在医疗活动中医方的告知责任,这从法律上确定了医务人员须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法定要求。一方面,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建全,医疗活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患者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同意权日益看重,对治疗方案及检查的选择权等意识日趋增强。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加剧了医患矛盾的发生、发展,甚至演变为医暴。近年来,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伤害的事件越来越多,给医院、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两会”期间,钟南山曾说,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方式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

肿瘤学专业医学生在学习、见习、实习以及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都将面对一个特殊群体——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学生常面临一些诸如“告之坏消息”、“临终通知”、“病情进展通知”、“破坏性、致残性手术的通知”、“毒、副作用剧烈的放、化疗通知”等具有很强肿瘤专业特色的医患沟通情景。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还不尽人意,患者和家属常常是忍受了治疗痛苦和花费了高昂医疗费用后却又面对治疗无效、肿瘤转移、复发、病情恶化等沉重的打击,使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也倍感压力。因肿瘤患者的治疗相对复杂、周期长、效果差,毒副作用强、会造成很多终生后遗症,而医疗费用高昂,预后差,生活质量低下等,再加上普通老百姓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存在较多局限,导致了肿瘤患者和其家属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焦虑、紧张的情绪较其他病种患者更为严重,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对医生有更强的心理依赖,另一方面又容易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情绪会更加极端和矛盾,更易引发医患矛盾,这对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如果学生与患者沟通达不到目的,更易产生医患纠纷,也难以让医学生实现向医生的转变,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如何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效果显得更加迫切。

2 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现状

国外医学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医患沟通,20世纪60年代就开设了“有效沟通策略”、“评估医患关系处理方式对医疗结果的影响”、“了解与医患关系相关的法律事宜”等课程,不仅强调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国外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规范、系统、完整,而且内容丰富,比如有“告之坏消息”、“临终关怀”等等。我国医学院校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规范性培养起步较晚,直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才逐步开设了《人际沟通交流技巧》、《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在这方面,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仅处于初步阶段。我国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脱离实际,以讲解、讨论、角色扮演法为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且多数院校并未设置专门针对医患沟通课程的见习教学,学生对医患沟通仅停留于理论认识。事实上,临床带教教师也缺乏专门培训,更没有具体科学规范的实践方式和考核评价方法。临床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更少,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客观、全面、立体地考核学生沟通能力水平。学生对自己的医患沟通效果和标准也很茫然,表现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沟通技巧缺乏专业训练,对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缺乏理解和关注[2],而专门针对肿瘤专业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几乎处于空白。

3 如何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效果

3.1 加强教师培训

首先应提高肿瘤专业临床教师医德医风修养,其次应:(1)提高教师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医患双方掌握的医学信息是不对称的,而部分教师自身却对此认识不够,“见病不见人”的情况还普遍存,尚未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更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虽是将医学信息传递给患者和家属,但也是医患双方情感的交流。如果忽视患者心理和情感的需求,缺乏对患者关怀,则难以达到医患沟通目的。(2)提高教师的沟通技巧,注重中国礼仪和习俗。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肿瘤患者与自己医生的交往往往长达几年,更需要医生的鼓励、理解、关心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医生如果没把握好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表情和姿势,忽略沟通对象和所在场合,对患者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而又不作耐心讲解说明,则沟通变成了单向信息传递,而不是双向、互动的。(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肿瘤专业的研究进展较其他医学专业发展更快,知识更新可谓日新月异,教师不加强业务学习,则不能对患者全面系统评估和介绍诊疗方案、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意外、疾病的预后情况,也不可能满意地解答患方所提出的疑问,难以获得患方的信任,从而影响了沟通效果。加强肿瘤专业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其自觉为创造“合作型的医患关系”而努力,才能提高教师的医患沟通能力教学水平。

3.2 设置肿瘤专业特色的医患沟通见习课

医患沟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材中的理论要先融入到医生的医德理念中,对患者的需求给予关心和理解,再加上交谈的技巧和礼仪,才能达到有效沟通,这其中包括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学生需直接观察和模仿教师与患者沟通时的言谈举止和与患者的互动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医患沟通的要领。因此,学校应在完成医患沟通的教材内容后,安排3~5次临床见习,特别是肿瘤专业的医学生更应安排前述的各种肿瘤专业特色的医患沟通情景见习课。学生不仅可现场观看和感受,还可直接参与沟通过程。教师可在见习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患者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患者的需求、想法、感受,同时也可让学生帮助患者去理解医生解释说明的沟通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和参与就非常容易理解怎样的沟通才是信息双向交流,才算有效沟通。一堂好的见习课,不仅可帮助学生将医患沟通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较快地提高了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3 引进国外各类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标准

国外医学院校早已经建立起行之有效、通俗易懂的评价体系,大多能客观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值得国内借鉴。常用的评价量表有USMLE量表[3]、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Liverpoo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sessment Scale,LCSAS)[4]、卡尔加里剑桥观察指南(the Calgary Cambridge Observation Guide)[5]、卡拉马祖共识申明(Kalamazoo Consensus Statement,KCS)[6]、AACS(Amsterdam attitude and communication scale)量表[7]等。这些评价表已经逐步被国内各医学院校引入,通过应用后证明对我国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均有不同程度效果,相对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是SEGUE(SEGUE Framework)量表。SEGUE量表是由美国西北医科大学Gregory Makoul等人[1]于2001年编制,主要用于美国医学生沟通能力评估。SEGUE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子项目,5个维度即准备(set the stage)、采集信息(elicit information)、提供信息(give information)、理解患者(understand the patient s perspective)、结束问诊(end the encounter),5个维度的首字母组成SEGUE。SEGUE量表的25个子项目的排列顺序与我们临床医患沟通的实践过程基本一致,评分标准简单,易于掌握,目前已成为北美地区培训和评价医学生沟通技能最常用的指标体系,具有很高一致性系数和测量者间信度效度,适用性强,可用于教学、评价以及科研。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首次引进该量表并进行中文版修订与试用[8]。国内学者如蒋袆[9]、汪轶等[10]尝试应用此量表来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认为应用SEGUE量表来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效果良好,学生进步明显。该文更推荐肿瘤专业医患沟通教学首选此评价表,简单明了,内容全面,易于学习和应用,而且可同时让旁观学生、考查教师、现场专家、沟通患者对应试者进行评价。评价表的最大优点就是将医患沟通的理论知识变成具体可实施的细则,教师和学生都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可自我评估,了解自己沟通过程中的不足,利于学生更快地进步。

如何进一步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效果还需做更多工作,比如:(1)目前我国应用的评价量表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尽管在国内医学生中通过了信度、效度、一致性等方面的评估,但如果能研究出国内自己的医学生评价量表,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礼仪和意识形态,肯定具有更强的适用性。(2)可根据肿瘤专业的特色细化出肿瘤专业的医患沟通评价量表,可更好地促进肿瘤专业医学生沟通水平的提高。这些工作都有待于医方、患方、校方三方都共同提高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某一方缺位都会影响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哥本哈根(1999年10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生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组的中期报告[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4):1-8.

[2] 彭丽,冉素绢.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和反思[J].重庆医学,2011,40(25):2594-2595.

[3] Makoul G.The SEGU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J].Patient Educ Couns,2001,45(1):23-34.

[4] Humphries GM,Kaney S.The Liverpool Biref Assessment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the making of doctors [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1,6(1):69-80.

[5] Kurtz SM,Silverman JD.The Calgary-Cambridge Referenced Observad on Guides:naaid to deifning the curriculum and organizing the teaching in communicaiton training programmes[J].Med Educ,1996,30(2):83-89.

[6] Participantsin the Bayer.Fetzer Conference on Physician-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Essentila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 Encounters:The Kalamazoo Consensus Statement[J].Acad Med,2001,76(4):390-393.

[7] J.C.J.M.DE HAES,F.J.OORT & R.L.HULSMAN. Summative assessment of medical students’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s through observation in c1inical practice[J].Medical Teaeher,2005,27(7):583-589.

[8] 李娟.用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价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8.

[9] 蒋袆,陈俊国,黄义娟,等.重庆市全科医师人文执业技能培训评价与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5):299-401.

[10] 汪轶,唐彧,何艳,等.医患沟通教育在口腔临床实习中的作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2,21(4):474-477.

作者:孙瑞梅 杨洁 奚艳 任艳鑫 李磊 赵留芳 李晓江

第4篇:医患沟通现状分析

医患沟通现状分析

医患沟通现状分析:防止医闹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也日渐增强,广大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医患之间的沟通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医患纠纷接连不断,甚至有的上了法庭,或者演变为医闹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的良好形象。<1>据中华医学会20xx年统计结果显示,70%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足造成的。因此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目前各地医院都比较重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了一定医患沟通制度,但是总体来看,沟通的内容不够全面,沟通的方式缺乏创新,沟通技能水平不高,沟通管理不够细致,造成了沟通效果较差;沟通机制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归纳医患沟通中的特点与有点,总结其中的缺点与不足,并且提出可行性对策,为广大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机制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二沟通的涵义及作用

所谓沟通,英文单词为communication ,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通俗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或者一个人与一群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书面文字、画面介绍等诸多方式进行了双向交流,这种交流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换信息,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达成一致的意见或者目的。动物世界通过叫声、动作、气味等进行沟通,人类社会的沟通行为更加复杂,更加普遍。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张仪等为实现个人理想和政治抱负劝服诸侯王实行自己的策略,属于沟通;诸葛亮《隆中对》预测三分天下,说服刘备采纳自己政见,属于沟通;家庭中,母亲与孩子相互拥抱传达爱意,更是一种沟通。可以说,人类社会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的形式与方法越来越多,沟通技巧也越来越讲究。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面谈、谈判、劝说等口头语言和信函、公告等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一般包括:一表情,比如微笑代表善意;瞪大眼睛表示惊恐或者愤怒;皱眉表示思考或者生气等;二动作,如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拒绝。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赋予沟通更多的途径和渠道,利用QQ系统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电话短息联系,网站在线留言与解答等都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的沟通方式。

<2>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无论是对于团体管理还是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沟通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可以减少误解,使沟通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二是能够促进上方的相互合作,把双方的行为和思想凝聚到实现共同目标上来,更容易达到共同的目的,实现互利互惠和双赢的结果;三是良好沟通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解开心里的疑惑,有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医患沟通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医患沟通是指医生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双向交流,与社会沟通相比,它的范围大大缩小了,一方是医生和医院,另一方的患者和家属。医患沟通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

1医患沟通是防止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医疗纠纷不断,虽然司法机构和卫生机构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医疗纠纷还是有不断上升到趋势。由于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病人及其家属纠集多人围堵医院门口,干扰医院日常工作;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借机敲诈勒索医院;在诊疗结束后借口治疗不到位拒绝出院也不缴纳住院费用;病人去世后,患者家属陈尸医院办公室,索要高额赔偿等,诸多行为屡屡见诸报端,轻者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重者发展成为严重的“医闹”,甚至发生医护人员人身伤害事故,给卫生机构的社会形象带来恶劣影响。<3>仅从来自北京市法院的资料显示,北京医疗纠纷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0xx年北京市法院受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将997起,20xx年受理1020起,20xx年受理1540起,再加上第三方调解、医患相互妥协“私了”等未诉讼法院的纠纷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相对于全国众多区域,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人们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法律制度相对健全,医疗纠纷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放眼全国其他地区,每年发生的纠纷数目就相当惊人了。<4>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三家综合医院的医疗投诉分析表明:20%d 医疗纠纷与医疗技术有关,10%的纠纷与患者家属的恶意取

财有关,70%的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而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医生更容易成为被告。可见,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大意义。 2医患沟通是维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权的重要方法。 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将患者病情、医疗风险、医疗措施、收费等内容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这说明病人有权知晓本人病情,有权选择医疗方案,了解治疗的基本情况。而要保护好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医患之间的当面沟通和书面沟通是最基本的方法。全面、及时、准确的沟通不仅能够让患者及家属明白进行医疗救护的法律程序,而且能够为患者释疑,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保护患者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3医患沟通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生、医院与患者、家属是一对相互依赖、相互矛盾的关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广大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患者的幸福安康也离不开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不懈的努力。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医学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虽然人类在医学领域不断取的新突破,但癌症、风湿病、糖尿病,爱滋病等众多疾病仍然未被解开。在治疗过程中,因为患者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这个体差异,可以说发生意外在所难免。<5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至80%。但是众多的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期望值过高,很多人认为进入了医院就是进入了“保险柜”,治不好就是医生的过错。因此医患沟通应增进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风险的认知,降低不太实际的期望值,是患者做到知足常乐,增强对医院医生的信任感,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医患沟通现状分析

(一)我国目前医患沟通的现状特点 1医患沟通引起了卫生医疗行业的普遍重视。 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各省区卫生管理部门都出台了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的意见,各卫生医疗机构纷纷行动起来,建章立制,医患沟通在大大小小的医院和卫生所得到了普遍重视。很多省区卫生厅规定,医院要做好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医患沟通服务,对于住院患者,沟通次数不得少于4次;医务人员要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微笑服务,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6 中华医学会20xx年抽查结果显示,全国有90%的公办、民办医疗机构建立相应的医患沟通制度,包括很多乡镇卫生所、个体私营医院也建立了相关制度,医患沟通在业内得到普遍重视。 2医疗机构都建立了一套医患沟通沟通制度。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医患沟通制度都建立起来,规定了沟通的时间、方式、内容和次数要求等,有的医院对沟通的技巧与态度也做出了要求。总体看来,沟通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院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医患关系正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3医患沟通的形式较为丰富。多数医院建立了科主任、医疗组长、主治大夫、护理人员等分级沟通机制;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流行感冒等汇集患者及其家属集中沟通;对于出院病人采取电话交流、医患联系卡、上门拜访等形式沟通;做到了当面沟通、书面沟通、电话沟通等方式的综合运用。 4医疗机构都在一定程度强调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很多医疗机构,尤其的大中型医院,都非常重视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的;有的单位派出人员专门接受专业沟通培训;有的医院就沟通技能内部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更多的机构把沟通技巧写入规章制度,比如北京市胸科医院20xx年沟通制度规定:要善于倾听对方倾诉,要同情患者的病情,要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泄;要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要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捂调、语句等。 5沟通时机较为合理。 一般的医疗机构都把握住了沟通的五个时机:院前沟通,了解既往病史和现病史,征求患者医疗处置意见;入院时沟通,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检查结果、诊断说明进行介绍;住院3天内沟通,介绍治疗措施和下一步方案,解答患者疑惑;住院期间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欠费等交流;出院沟通,总结介绍治疗情况,提出注意事项。总体来看时机较为合理。 6医患沟通取得一定成效.医患沟通制度在各地医院的盛行,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理解与支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诉事件和医疗纠纷,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医患沟通存在问题。 1医患沟通不到位。 由于医护工作者忙于诊断治疗或者科研工作,具体的工作繁杂琐碎,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患沟通的效果。医患沟通在某些医护人员身上存在不到位的现象。<720xx年5月中华医学会抽查全国67座重点医院结果显示,有62座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沟通不到位现象,一些医护工作者对医患沟通并不重视,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并警示说:沟通不到位有可能引起新的医患纠纷。 2沟通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医患沟通的方式仅仅限于当面语言沟通、电话沟通,重要沟通事项以书面形式出现并让患者以及家属签字,比如手术前沟通、有创检查以及有风险处置前等。这些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普通的,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沟通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懂电脑、会上网的新群体伴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新患者,新的患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创新沟通方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3沟通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各家医疗机构虽然制定了沟通制度,但是制度不够完善,不够细化,并没有把沟通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看待,几乎所有医院都存在重病情沟通轻情感沟通、重医院沟通轻事后沟通的现象。 4沟通技巧有待提高。沟通是一门大学问,不仅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是企业管理必须的技能。我国医护工作缺乏专门的沟通的技巧训练,有的人员面临突发事件和意外伤亡不知道如何开口,有的人员不会察言观色,灵活处理出现的问题,还有的人员对患者心理把握不准,不能有的放矢,沟通水平有待于提高。 5沟通考核不到位。医院虽然把医患沟通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一大内容,但是由于多数沟通属于口头语言类,给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医院的考核与沟通并没有紧密挂钩,这也是造成沟通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医患沟通的建议与对策 1构建大沟通机制。目前的沟通局限于医院沟通、电话拜访和走访询问,这种小范围的沟通效果不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构建大沟通机制成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一医疗机构要充分重视,把医患沟通放到应有的高度,把其纳入构建温馨、和谐医院的日程管理,在医院文化建设、服务医疗建设、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培训建设渗透医患沟通的内容,强化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二积极营造大沟通的格局,建立相对稳固的医患关系。沟通不能谁来医院看病和谁沟通,谁住院和谁沟通,应当把沟通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历史患者、现在患者和未来患者。对于过去曾经在医院治疗的患者,医院应当健全相关的医疗档案,定期沟通,可以召开老患者交流座谈会,开展老患者义务复查活动,既可以了解老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身体状况,提出相关建议,展示医疗机构的爱心,又可以增进交流,建立稳固的医患关系,树立医院关爱社会、关心新老患者的良好形象,为医院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患者,所以医患沟通应当走出医院的围墙,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提前与“潜在患者”“未来患者”沟通,真诚赢得人们群众的信任。可以发送给患者免费义诊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可以面向社区,发放免费义诊卡,无偿地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与更多的“潜在患者”沟通创设便利条件。同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性患者人群和社区老年人群,要经常组织集体沟通会,时刻关爱他们的健康,随时予以生活饮食指导,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创新沟通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互联网信息传输快,承载内容大,信息沟通形式多样,为医患沟通提供了便利。<820xx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截至20xx年底,中国网民达3.84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未来五年预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互联网的将会和电话、手机一样普及。这为医患电子沟通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针对出院病人,可以采用电子邮件、QQ聊天系统进行电子沟通。采用QQ聊天系统沟通不仅可以节省通讯费用,而且大都能留下沟通记录,以备查询、研究之用,实现口头沟通、电子文字沟通、语言沟通的三者合一。此外,为了方便患者更多地了解预防、治疗疾病的信息,医院可以开设“医患沟通博客”,将属于不同科室的患者分门别类,医生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提出问题,患者可以随时在线留言,并且密切关注医护人员相关温馨提示,利用博客实现医患双方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各地医院的医患电子沟通少之又少,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可以大胆尝试。 三培训沟通技巧。沟通是一门艺术,与患者沟通的难度相对更大,既需要摸清对方的文化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状态,又需要深入浅出,将复杂的医学理论变换成浅显易懂的语言,做到有效沟通。因此,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非常必要。由于医院是治疗与科研单位,传统的卫生管理非常强调医护工作者的专业技能,非常强调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培训和科研能力,往往忽略对沟通技巧的培训。<9北京大学医学部20xx年对全国320名年龄超过50岁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学专家调查认为:凡是知名专家,不单单医术高明,最重要的是善于与患者沟通,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能够把握患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工作做到患者及其家属心里,因此患者的满意度普遍较高。所以,对医护人员的沟通培训势在必行。医院亦应将沟通技巧培训纳入提升服务水平的培训体系中,聘请公关专家、经验丰富的学者进行专门培训,同时内部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召开沟通经验交流会、观看视频、案例分析等,让医生护士相互学习,切实提高沟通水平。 四健全沟通内容与沟通制度。 结合大沟通机制的需要,沟通的内容需要增加,沟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社区群众和“潜在患者”,创建一套查体义诊的沟通内容,比如患者的饮食特点咨询、患者经常出现的不良症状、患者日常健康状况、经常感冒发烧否等,帮助其分析,让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明晰的了解,为检查义诊做好思想准备。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顽固症的老患者,医院亦应完善相应的沟通制度,善待老患者,加强服务能力,努力争取老患者的理解与支持。将情感沟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到日常管理制度,使情感交流贯穿于诊疗就医的事前、事中、事后,建立和谐温馨的医患关系。适应电子沟通的新形势,医院也应当将电子沟通作为一种崭新形式以制度方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拓宽沟通的渠道,使医患沟通做到与时俱进,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 五强化沟通考核。 强化考核是保证医患沟通到位的主要手段之一,医疗机构应把沟通效果与过程纳入晋职、升迁、提拔、选优等方面的考核中去,督促广大从业人员重视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与双向交流,营造善于沟通、习惯交流的沟通文化。同时把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与事后沟通,也纳入考核的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查看书面沟通记录与电子沟通记录是否完备、科学;二是设立沟通满意度患者投票信箱,将沟通卡分为优、中、差三级,有患者自行判断并投递;三是在住院患者、出院患者中间定期开展沟通评价问卷调查,由医院设立考核事项,由患者填表评价优劣,可以用电子试卷、纸质问卷形式开展,综合各种评价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真实性。 结论 总之,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服务与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需要。在人们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强化医患沟通显得尤为迫切。医疗机构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成效,增进与患者群体的相互理解,使医院、患者、社会、医护人员实现多赢局面。)

第5篇:对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比较及分析

浅谈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 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是医疗质量的基础与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医患沟通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建立的好与坏,从而直接关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故有必要对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取长补短,以促进我国医患关系和谐。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进行浅要对比,并作出相应分析。

关键词:医患沟通中外现状对比分析

正文:古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如同他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能伤人。可见良好的医患沟通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80年代之后,在新的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整体医疗。这种新的医学理念将医患沟通这一研究提七了重要的研究日程,医患沟通被正式确立为一个大的研究领域。

1. 医患沟通国内外对比

1.1 国外医患沟通现状

从宏观上而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医患关系却体现出相同的特征:尽管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医疗伤害,但医患关系却较为和谐、平稳,并未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国家的医患沟通处于叫和谐状态。国外很多医院都较为重视医患沟通并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如美国除了在学校开展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外,还专门建立了病人交流中心,帮助医生给病人有针对性的提供医疗服务。在英国,一般医院设立专门从事医患沟通工作的专门人员,即社会工作者。这些人具有相当的专业医疗经验和沟通技巧,他们与主任、教授一起查房,如发现病人对医疗过程产生疑惑或不理解,社会工作者会马上与之沟通或通知其相关亲属进行解释。此外,精英化的医学教育制度和社会较高的法治化程度也都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甚至有的国家如日本、西欧的一些国家还将医患沟通作为处理医患关系的首要措施。

在日本已有的法庭解决、医师会解决和当事者之间解决这几种方式中,当事者过对话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研究表明医生的解释沟通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日本患者就医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另一项研究表明日本医生比美国医生在行动上更自觉地注意和病人间的交流沟通.这两方面共同促成了医患沟通在日本医疗行业的普遍性与重要作用。除了主动沟通,提供优质服务也尤为重要。为了监督医院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日本成立医疗评估机构.该机构定期将各医院综合评价结果公布于网络,以便患者进行选择,从而有效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

在一项针对西欧国家医患沟通模式进行的研究中表明,西欧国家目前主要使用生物医学、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社会心理医学三种医患沟通模式。选择怎样的沟通模式及如何有效地沟通,除了受医生和病人的情况影响外,还取决于不

同国家的文化特征以及人们对健康和健康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的认识。

法国医生在为病人看病的特点就是对话多、病例短,重视沟通过程和作用。国内看发烧感冒,多数情况医生诊断时间很短.可病历有时能写满一整页。法国医 生会很耐心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待病人叙述了全部症状后.医生才会给出结论及治疗方案,这样的对话可以持续约30分钟.等病人听明白以后,医生才开始低头写病历。医生介绍说,写病历会占用很多时间,利用这些时间与病人沟通,对患者康复更有价值。

而在英国,患者沟通显得更为最重要。就医诊断的业务技能对于英国医生来说并不是考核的唯一标准,如何与患者沟通更为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根据病人自身情况的不同,医生会有针对性地对病情、年龄、体重等状况差异给出详细的用药说明,并不断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叮嘱遵守用药注意事项等。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者是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风湿等跟生活方式有关的病症,医生还会给病人和家属列出一些关键词,如在病历上写上心脏病研究学会或糖尿病研究中心等,方便患者和家属到网上查询相关息,对病情和治疗进行更详细地了解。此外,医生在向病人解释病情时,会尽量避免一些敏感名称,让病人更容易接受。北伦敦的一位全科医生纳尼塔说:“为了保障诊断质量,我们每天最多只接诊35名预约患者,每个患者平均问诊时间是 11.7分钟。我希望能有充足的时间为病人答疑,排解忧虑。”

北美普遍实行家庭医生制度。人们身体不舒服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了解对办的家族病史阱及个人之前的就诊情况。若家庭医生发现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不了的疾病会为患者提供转至医院、预约等贴心的后续服务,故患者对自己的家庭医生十分信任,医患沟通良好。

我国医患沟通现状

与国外大多良好的医患沟通现状相比,我国的医患沟通尚且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整个治疗流程中不仅医患沟通时间明显少于国外某些国家,而且在整个治疗诊断检查等的过程中,与患者的有意识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的,且交流仅仅过于狭窄的围绕诊疗目的,语言过于简单,甚至存在态度不佳等问题,较易引起患者的不满与误解。加之国内患者非常珍惜每次就诊时与医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有时因为时间紧或医生埋头写病历,总觉得交流不太充分。有些医生尚且注意鼓励和安慰患者,但极少能做到共情。医生基本能做到有选择的听患者叙述病情经过,但只有部分人能做到专注地听,共情地听。基本停留在技术至上的路径上。克莱曼批判了现代医学所信奉的单边主义和唯技术论,认为技术至上的的临床路径必然导致医生眼中只有病,没有人;只有公共指征,没有个别镜像;只有技术,没有关爱;只有证据,没有故事;只有干预,没有敬畏;只有护理,没有沟通;只有救助,没有拯救。技术与人文疏离和现代医学在冰冷的医疗器械中迷失成了普遍现象,医学行为丢失了仁爱的圣杯,被技术主义所绑架,被消费主义所裹挟,成为不可爱的医学(克莱曼,2010)

2.造成国内外医患沟通差异的原因

2.1 医疗体制及相关政策制度不同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完善,万事万物都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且都在不断地运动着,发展着,没有一成不变。这种食物链式的联系常常会

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也同样说明了造成我国医患沟通不及国外现状的原因不仅是单方面的因素。但所有运作者的事物唯有固定的框架将其套拢,才会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下有条不紊的运行,达到相对和谐的局面,这就政策制度体制的重要作用。纵观国外医患沟通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尽管患者就医的程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医疗机制,且整个体制环环相扣,无一处出现明显漏洞,所以才显示出整体上的和谐。这大概与其发达的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有关。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面对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体制尚未与市场经济经历充分磨合的阶段,医疗优秀人力资源缺乏,故略显不足。病人日就诊数量的巨大易造成医生的疲劳与厌倦,引起情绪上的不畅和厌烦,从而与患者的自主交流减少。而要扭转这一局面,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考虑现状的盲目施行医疗改革只会多走弯路,越改越乱。唯有找到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体制才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最需要的。

2.2 对医患沟通的重视程度不同

对于医患沟通而言,国外体现出较国内的重视。一个国家对于某项内容的重视与否直接体现在教育及培训水平上。国外相对于国内更早且更加重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教育。

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医学院校为此专门开设了医患沟通课程,充分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具体如《与患者沟通》、《沟通学》、《医患沟通的艺术》等课程。美国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列为2l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9项内容之一。让沟通能力成为执业医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又如麻萨诸塞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有一门课程内容是“告知坏消息”,提供了如何和一位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而又无法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谈话范本。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学习临床棘手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难处理的沟通问题能做到临危不乱。在教学方法大多数医院通过课堂授课、举办讲座、专题讨论、经验介绍、小组合作结合观看光盘、使用教学抽认卡等方法开展如:告知患者坏消息、家庭暴力、临终关怀等沟通内容的教学,提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了沟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继续接受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法包括模仿、经验交流、讨论、情景故事讲述以及最常用的角色扮演和观看录像等。在评价方法上面,绝大部分医学院校对沟通能力的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考试中使用标准化患者,经过学生和教师反馈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培训质量、培训效果。

而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方法,课程设置上也存在明显不足,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且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才针对临床专业学生首开《医患沟通学》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取得了一定效果。直到现在也只有部分省、市级医科大学开设了《人际沟通交流技巧》,《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等课程,尚未在全国医学类高等教育范围内普及,有的学校尽管开设了类似的课程,但未列入必须课程的考核之内,相对于临床技术的要求而言显得无足轻重。且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内容很少,对沟通能力的培 训形式单一,大多是理论指导缺,且乏针对性。我国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尚缺乏规范化的教材。教学方法国内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绝大部分是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获得的,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学生不足以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实习结束之后没有专门针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考试,导致学生在实习过

程中不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工作之后遇到医患纠纷时,由于缺乏沟通技巧不知道怎样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从而在临床工作中易因沟通不善而造成医患关系的不和谐。

总而言之,我国的医患沟通水平不及国外发达国家。国外的培养方法对我国的启示由于国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早,培养体系建设完善,开设的课程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评价方法全面,有很多值得我国医学教育者借鉴,尤其是国外目前运用较多的标准化患者。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以及避免减少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医患纠纷。可培训专门运用于沟通能力养的标准化患者,对医学生和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医学生以及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并且我国相关专家学者也在致力于医患沟通的现状的改进中,相信在一系列手段的施行后,我国的医疗服务会得到有效提高,因医患沟通不当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少。

第6篇:医患沟通现状原因

沈梦斐016111222

摘要:面对医患关系紧张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医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医德医风下降;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问题等。通过对医患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反思,提出要与患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 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对策

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及医患沟通现状:

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是同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可是,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看重,对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权也日益重视,这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发生很多的极端事件。根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7243起,比五年前多了近7000起,而且存在黑社会介入专业制造医闹牟取暴力的现象存在。经新闻媒体报道的由医患矛盾引发的突发事件屡屡发生,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医护人员被刺,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医师徐文被砍伤,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实习医生被砍身亡„„我国近年来的医患投诉和纠纷原因分析统计的文献中也显示,医患沟通不良引起投诉和纠纷的占26.9%-70%,国内研究发现,在患者信访中,相当一部分信访的内容是反映医务人员的解答不尽如人意,处置草率,诊治时间过短,医务人员态度生硬等。归因发现,患者与医务人员缺乏沟通,医患沟通不畅是首要原因,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患者选择信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医生与患者沟通不足。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领域,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很难对深奥的医学知识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加上有些医务人员为了争取诊治时间或以患者听不懂为由,对病情解释不清甚至缺少必要的解释,人为增加医患沟通难度。此外,目前医疗检测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人性化,医务分工越来越精细,医生诊治疾病、搜集病情资料不再重视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而是依赖仪器的检测、理化报告。这样医生只见病不见人,忽视了对患者生命的关爱,淡化了对病人的理解与尊重,医患情感交流减少,易产生医患沟通不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暴力冲突。

2、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问题。医务人员的从业活动受到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等多种法律的约束、监督与规范,但是不得不承认医务人员个体之间的医疗技术水平存在高低差异。面对相同的症状体征,不同的医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其中不乏漏诊、误诊情况,并以基层医院尤为常见。此外,医生是兼具经验和高技术且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要肩负起生命的重托,需要长时间实践积累和不断的进修学习。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存在问题与医学专业招生范围、教学资源、教学实践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媒体报道过“高分考生弃报医学”等新闻消息,高素质人才的过早流失,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3、改革开放引起医患观念的冲突。随着30年的经济大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大部分医务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与此同时,患者和潜在患者仍然以“义”作为医患理念,于是当医疗事故发生时,社会总是谴责医务人员的不

是,而医院方面为了早点结束此事,总是选择沉默,大事化小,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去医闹,由此导致医患沟通矛盾的凸显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4、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随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医疗体制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过去城镇的职工医疗费用是国家出的,自己不需要出一分钱,现在改革之后,患者需要自身承当一部分医疗费用,对于患者来说,小病小伤也就算了,如果得了重病、慢病,自身承当的费用很多,心里有些不平衡,使得医务人员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5、社会舆论一边倒。作为潜在患者的记者媒体还有网民,每当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时,总是选择站在患者一方,一方面是因为发生事故时受伤的是患者,为患者讲话总是站得住脚的;另一方面,因为自己也是潜在的患者。而媒体的报道、网民的评论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对这起医疗事故的看法,患者有可能会更加嚣张,致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例如近期颇受关注的哈医大实习医生被杀事件,网络上的各种投票几乎都一边倒向患者,支持患者,这种不负责任的投票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因为它无助于缓和医患关系,只会让两者矛盾更加尖锐。

6、患者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诸多变迁,医患之间成为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选择的关系。诊疗过程中,患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体,而是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主动参与治疗。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包括对平等的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医疗监督权、医疗资料获取权和损失索赔权利的知晓,患者维权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这一方面增加了医疗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监督与约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医患之间矛盾的产生。有些患者对医生过度戒备,往往先顺其自然,稍有不妥即持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给医生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还有部分患者或者潜在患者素质过低,歧视医务人员,缺少尊重。

总结:

对于中国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而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责任。学了医患沟通这门课,我觉得要缓和甚至反向亲和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医务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应思索患者的痛苦,并想办法消除这一痛苦,患者也应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想想他们身上巨大的压力。当然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需要换位思考,因为这仍然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这事故是由医疗技术水平导致的,这时候就需要媒体记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换位思考,体谅医务人员的压力,也体会患者的痛苦。换位思考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剂,大家都需要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 沈婵珠. 探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其对策[C] . 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12年2月第20卷第2期 。

[2] 方劲松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10第11期。

[3] 中国医师协会. 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EB/OL]. 《医师报》第254期.。

[4] 朱婉儿 《医患沟通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

[5] 江波、刘景双,《医患关系新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

[6] 吴春丽、杨志强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B].海军医学杂志.2012年1月第33卷第1期。

[7] 滕朝宇、张德茗,《湘雅二医院医患沟通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8] 王玉华、刘刚、吴锦萍等,《云南省医疗纠纷调查分析》,医学与社会,2007 。

第7篇:医务人员医患沟通现状调查问卷

县人民医院医患沟通现状调查问卷

一、 您的基本情况

性别()A、男B、女

1.职业()

A、医生B、护士C、实习医生D、实习护士

2.学历( )

A、中专B、大专C、本科D、研究生及以上

3.职称( )

A、初级B、中级C、副高级D、高级E、其他

4.您的年龄()

5.工作年限()

A、1~3B、4~5C、6~10D、11~20及以上

二、问卷(以下从第5题开始为多选题)

1.患者做病情陈述时,如果有不清楚的会要求患者复述或解释吗()

A、会B、不会

2.您了解患者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吗()

A、了解B、不了解

3.您认为医患沟通重要吗()

A、非常重要B、重要C、一般

4.您认为对于病人的提问医务人员应该()

A、重视并详细回答B、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回答C、取决于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时间D、不需要回答

5.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和患者交流哪些内容()

A、病情诊断B、治疗效果C、治疗方案D、费用E、康复指导

6.您觉得患者信任医务人员吗()

A、绝大多数信任医务人员B、有信任的也有不信任的C、大多数患者不信任医务人员D、不太清楚

7.您认为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

A、不断恶化B、不断改进C、不确定

8.您是否接受过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正式教育?()

A、全部接受过B、部分接受过C、没有接受过

9.您认为交流时医务人员的外在形象(服饰、表情、语气、手势、姿态等)对患者

的影响大吗?()

A、很大B、有些有影响C、没有

10.您认为在和患者或家属语言交流中表达最重要的是什么?()

A、通俗易懂B、流利顺畅C、语速和缓D、音量适中

11.您和患者交流时使用何种称呼?()

A、床号B、姓名C、职务或职称D、根据年龄使用称呼

12.您在与病人交谈时,会听完病人的说话内容,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A、经常可以B、偶尔可以C、听主要的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部听完

D、病人说话太没重点,根本不需要听

13.您在与病人交谈时,有没有适时的说“哦”、“是”、“我明白了”或点头吗?()

A、经常有B、偶尔有C、没有D、没必要

14.您认为有必要和患者聊病情以外的话题,如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

A、很有必要B、有必要C、一般C、一般

15.您在和患者沟通时,有无使用医学专业术语?()

A、经常有B、偶尔有C、没有D、不清楚

16.您在与病人交谈时,会注意适当的眼神沟通吗?()

A、经常可以B、偶尔可以C、没有,实在太忙D、没必要

17.对患者或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您会采取什么措施?()

A、不予理睬B、直接拒绝C、拖延迂回D、耐心解释原因

18.您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

A、医疗技术方面差B、医护服务态度不好C、医患交流不够D、患者要求过高E、患者及家属无理取闹F、医院收费不合理

19.您认为改善医患关系主要取决于()

A、政府制定相应政策B、医院加强管理C、医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C、医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D、患者及家属的配合E、社会和医患的共同努力

20.您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原因是():

A、医生看病时确实没有时间与病人沟通B、患者不懂C、医生缺乏人文关怀,不愿沟通

D、医生看病时会不自觉地使用专业术语F、患者及家属表达能力差

21.本科室执行知情同意的情况如何?()

A、比较好,实行了广泛告知B、一般,如特殊治疗、检查、贵重药品会告知C、少数,仅有手术、麻醉同意书而已D、没有什么知情同意书

22.在费用方面您征求过患者的意见吗?()

A、全部B、经常C、偶尔D、不需要

24.您认为影响医患沟通医务人员方面的责任是()

A、工作任务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B、工作满意度不高,没有热情和激情C、缺乏沟通技巧,不会和患者有效沟通D、医学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水平低E、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看病只是医务人员的责任

第8篇:医患关系现状分析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

作者:刘虎子

【摘要】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也在逐步升级,本文旨在通过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和社会因素,找出矛盾存在的根源,并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化解医患矛盾,解决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医患矛盾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发,双方冲突频繁且部分走向极端化,从正常的医患关系走到言语暴力、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医患矛盾逐步升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患者捅死一人、致伤三人事件后,某网站设置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栏结果显示:6161投票人次中有4018人次选择了“高兴”,占到了的65%。据报道,2006年我国内地共发生9831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超过两亿元。其他资料也显示我国医患关系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方因素,二是患方因素,三是社会因素。

一、医方因素 1. 医务人员自身问题

1) 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有经济作为支撑,没钱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各个行业中都有人在“逐利”,医务人员也是人,所以存在个别医务人

员有“逐利”现象,所以存在“乱开药、乱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导致患方认为医务人员是为了经济利益给自己看病,一旦结果不好,势必酿成纠纷。 2) 医疗信息不对等,医务人员都是受过多年医学教育,见过很多的疾病和患者,而患方可能仅仅是因为有了本次的患病经历,才来就医,才来和医务人员打交道。对双方来讲,都是陌生人,是因为疾病把双方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疾病,双方可能永远不会有交集,所以只有对疾病的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建立互信关系。而个别医务人员在与患方沟通中没有做到充分的告知、沟通,导致患方未能从医方获得足够的关于自身疾病的资料,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如熟人(可能是医务人员)、网络等,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一旦与医务人员的解释有出入,势必增加对医方的不信任,处处提防。

3) 患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人,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了,一个疾病的救治,除了医疗干预外,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患者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变成了一名需要仪器检查、药物甚至手术治疗的患者,而患者家属则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变成了一名陪侍人,脱离了原来工作岗位,每天在医院跑来跑去,取结果、取药、买饭、喂饭,还得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签字义务,心态会有很大的变化,此时,医务人员如果对患方人文关怀不够,不能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安慰、安抚来化解心理“心理”危机,如果再有言行不慎,无异于火上浇油,引发危机。 4) 医务人员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医务人员,是人就会犯错误,但是由于医务人员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所以他们的错误被视为“零容忍”,就是说一点错误都不能犯。一点点的错误对患者来讲可能就是致残、致死的通知书,也是医患纠纷的导火索。【精欧医管专业提供最具互动价值的医患沟通培训】

2. 医学本身局限性和风险性问题

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它永远跟在疾病的身后,注定了它的滞后,注定了它的局限和由之而来的风险。医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造成新的损伤、副作用乃至于死亡,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道理。医学研究的是复杂的、存在许多未知信息的人, 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

医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个医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充实,日趋全面的过程,可是人们却要医生成为完人,不能出错。作为医生,面对了大多数人的生老病死,他们更知道生命的价值。自然规律注定死亡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但是患者把不想死亡的希望或者说是重担压在了医生身上,这就就需要医生做 “逆天而行的事情”,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二、患方因素 1. 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信息化的推进,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加强,当他们认为自己权益受到损害时,就会积极维权,保护自身的各项权益,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他们维权的手段不是法律武器,而是采取极端的或是原始的方法,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 2. “仇富”心理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的“等贵贱,均贫富”,当有些人把自己的财富张扬于世时,人们对他们会出现以仇视为主的复杂心态。现在,患方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都是医院有钱、医生富有,更何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各种费用,包括住院费、检查费、药费等都在增长,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在医院必定会

花费一笔不菲的费用,更加剧了“医院有钱、医生富有”的观念。在患方眼中,医方就是他们眼中的那个“富”,对财富的眼红是一种心态的存在,只是人们往往会自觉地找到平衡这种心态的理由。而在医患关系中,一旦医方出现问题,“贫富差距”、“均贫富”的思想就会冒出来,患方就会出来要钱。曾经有一起纠纷,患者家属就说:“你们医院那么有钱,就是你们没问题,给我们一点能咋地?” 3. 求财心理

现在社会上老人倒了,路人怕被讹诈,不敢搀扶,导致延误救治,甚至死亡。这是过去人们举手之劳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是:个别人心理扭曲,为求钱财,不择手段。“我知道你们医院没有错误,但是就得给我点钱。“医”生没错,我不找他,就找医院。“要的少了,当时应当多要点。”“就给了这点钱,亏”大了。”多么不合逻辑,多么荒谬,但是这就是事实。

原先多数纠纷患方都是要讨个说法,医方也往往是对患方做出解释,最多给予当事医务人员行政和经济处罚了事,而现在,患方多数不拿到经济赔偿决不罢休。通过辱骂、动手打人、设灵堂、放哀乐、聚众闹事甚至砍杀等手段。有的人陈尸医院,以刚刚死去的亲人为筹码,给医方施加压力,“我知道,一旦拉走就要不下钱了。“我们老家有个人在医院死了,就给了十万。””将悲痛化成了“要钱”的力量,此时,求财压倒了亲情,索赔占了上风。先不说医院有无过错,患方此种做法实在是可悲,我们的孝道在此荡然无存。

三、社会因素

1. 媒体宣传偏差,负面报道导向

大量针对某个行业、某个人群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行业、人群失去信心,甚至仇视。负面新闻信息的破坏、瓦解、煽情功能非同一般。有的节目

内容,不是你家着火,就是他家撞车,要么兄弟反目,要么夫妻成仇,均是负面新闻,但是收视率很高。

近年来,关于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主要原因是媒体也需要生存,负面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眼球,更能引起轰动效应,媒体在事件中无形中起到了炒作的作用,有的媒体不尊重医疗卫生规律,妄下结论,给公众造成错觉,使得公众认知出现了偏差、失实。另外,有少数媒体为求利益,甚至出现虚假报道。

医疗事件负面报道强劲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已经导致民众对医疗行业的对立,甚至是敌对,不然就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65%。 2. 处置力度不够,做“坏人”成本较低

现在虽然出台了多项规定来合理处置医患纠纷,但是由于个别部门在具体操作时处理不当,想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但往往是只站在患方角度出发,而对医方考虑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方的“气焰”,反而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患方在采取的不理智行为对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声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但是医院在事后得不到弥补,患方也往往得不到追究。长此以往,患方宁愿做“坏人”,因为他的成本低,一旦闹事成功,就会得到数目不菲的补偿、赔偿,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而即使最后患方“无功而返”,也往往只要不十分“出格”,就不用担心被追究。

3. “医闹”队伍形成,专业人员指点

随着医患纠纷的增加,“医闹”作为一种奇怪、扭曲的行业也出现在我们面前。“医闹”并不是患者本人或家属,而是借炒作医患纠纷进行商业运作获利的第三方,他们受雇于患方,采取各种方法,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他们往往是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许多医院的院门口,尤其是太平间门口,活动着一些人,他们一见到有人哭诉,便会上前打听,挑起患者家属怨气,从中渔利。他们是社会的阴暗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据说,“医闹”分为承包制和提成制,承包制就是患方的期望值以上的部分归“医闹”所有,提成制就是在所获得的金额中提成。“医闹”也在不断地专业化,有如此为生的群落存在,医患纠纷何尝不越演越烈呢? 4. 补偿机制不足

好多纠纷患者家庭都比较贫困,借钱来医院看病,不管病情如何,期望值很高。一旦出现不好的结果,往往不为患方所接受,其实由于医学的局限性,这种结局是在所难免的。

从处理纠纷中可以发现,部分患者家属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患者的出路,他们并不是接受不了患者死亡的结局,而是接受不了人财两空的后果,“投入”未获得“产出”,钱花了,人没了,对于许多家庭来讲,即使医保、新农合等给了相关补偿,结果还是已经倾家荡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没有出路,只好抓住医院,能得一点是一点。

“我没有钱了,你们说咋办?”振振有词,医院能咋办?治呗。治好了还好说,治不好麻烦就更多了。有一起纠纷,患者车祸入院,肇事方逃逸,患者家属把患者扔到医院,扬长而去,结果医院垫资将患者救治成功,这时候家属来了,说效果不好,向医院索赔,此种行径,于理何容。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医患矛盾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不包括村卫生所)接诊36亿人次,近年来更是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全国平均每人要到医疗机构3-4次,如此庞大的人群中如果有65%的人对

医疗机构不满意,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既然是社会问题,那就不是一方所能解决,而是医患双方以及全社会应当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甚至是杜绝医患纠纷。在许多国家,也会出现医患纠纷,但是在纠纷发生后,患方不会找医院,而是直接去找第三方合情、合理、合法地来解决。 【精欧医管专业提供最具互动价值的医患沟通培训】

要想解决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现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医务人员要自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做好向患方告知、与患方沟通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化解纠纷。

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荣辱观教育,缓解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树立医学事业的神圣感和崇高感,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不要再将医患矛盾这一正常社会现象歪曲和夸大。

最后,要加大对此类事件的处置力度,多部门(医疗、公安、民政、保险、媒体等)协作,最好是能成立一个相关机构进行联动,做到及时合理地处理,从而有效地将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构建和谐社会。

第9篇:医患关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4年3月8日下午,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社共同主办召开了题为“社会责任﹒行业声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会上,“两会”代表、委员畅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议题。大家认真学习了两会期间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指示,总书记指出:“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严肃处理”。代表、委员们认为:习总书记指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非常到位。当前医疗环境需加改善,医护人员人身安全需要保障,医护人员尊严应得到维护,医患信任需要重塑,任何问题都要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决不允许任何人扰乱医疗秩序,决不允许伤害医护人员的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目趋紧张,医生与病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打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破坏了良好的执医环境。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医患矛盾有激化的趋势。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3/4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起,打伤医师5人。2006年深圳山厦医院因为病人家属冲击医院,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院在无奈之下,发给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每人一项钢盔,以求自保.。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问题不断,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的现状

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去年6~7月份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20~30例左右,在北京一年可能达到40多例左右。二级医院每年发生2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3例左右,而赔偿的数额三级甲等医院一年一般在100万左右。而且现在的赔偿额度越来越高。

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有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 近日,出现的“职业医闹”,出现了医生上班请保安护送,医院开门请警察驻点等现象,使本该融洽与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竟然紧张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一些委员呼吁,这部法律应该将医院治安管理等内容单列出来,专门作出规定。

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

在1%,乡镇卫生院在1%~5%之间。据报道,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2/3以上的中国人口要靠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支出的56%,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而欧共体为80%~90%,美国为45.6%(老人、穷人、残疾人全免费),泰国为56%。众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缅甸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自费方式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预期效果有较高的期望,而绝大多数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期望疗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即使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花费了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国家政府来承担,不需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这种现实。因此,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初建、不完善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承受能力较低等情况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尽管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必要。美国是一个医疗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同样也会发生患者状告医生的情况,但通常不会出现围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因为医患双方有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如果由于医疗差错,法院判决需要赔偿的,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要打官司,也由保险公司支付律师费。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有了医疗风险保险的保障,大多数医生心里也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找医生个人,他们只需要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有效地避免了医患双方冲突的产生。医院和医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去。如果因为医疗事故或事件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额增高,对医生的直接后果可能是下一个缴费周期所缴纳的保费上涨,或者是保险公司不再给其承保,以致这位医生失业。显然,这样的分担关系也构成了对医生医疗质量的一种有力监督。

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条例》比之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较大的进步,但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显示: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比如“医疗事故”的概念,目前在医疗系统和法院之间仍有严重的理解歧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中,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因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属于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不必由受害人举证。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对医疗机构赋予的责任过重,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目前对是否应该实行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仍有争议。以上医患纠纷处理法规的分歧和争议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医院方面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院方对经济效益的热衷与追求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将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以至出现见利忘义的现象。与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

成等,增加药品和医用器材的销售量,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目前,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医疗设备越来越精,医疗技术越来越高,但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却没有同步跟上,医患矛盾日益加剧。

医患关系正处于剑拔弩张的局,,因此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上构建和谐社会的日程。此外,何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 医患关系:简单讲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通俗一点就是指在医学活动的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接成的和睦、融洽、相互理解信任的一种人际关系。那么就此我们如何解决日趋严重的社会关系呢? 解决之道

解决之道之一在于投诉管理。医师观念里有自然形成的“白衣天使”的想法,“医乃仁术”就必然意味着医师当然地占据着道德高地。如果发生违背医德医风的事情,很多医师认为是行业内部的事,“行有行规”,听凭处置就是。但对患者的抱怨,如果不是为了“行规”需要提供佐证的话,多半是置之一旁。反过来看,医务界似乎总是在那里自说自话。将心比心地想,如果医务界不注重患者的感受,患者为什么要那么在乎医务人员的感受呢?所以,医患双方的心结要从理解对方的感受开始,要正视感觉中的不爽。这样才能知道,医疗服务的道理不是“有什么给什么(供给导向)”,而是“要什么给什么(需求导向)”。将此理念想清楚,解决之道就不难寻求

解决之道之二是危机管理。医疗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这句话近年来耳熟能详,说起来是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医务界的苦衷,实际上反而成了医务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障碍。因为假设这样的风险成立,那为什么看不到组织化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呢?如果说医疗完全没有风险的概念和应急的考虑,当然是有失公允的。但问题是,医务界通常如何看待风险和应对危机。

众所周知,医疗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相当高,但应对医患危机的组织能力却相当簿弱。究其原因,医院内部的组织目标分化严重,但协同性与集合化能力差。尤其是,针对服务对象病人,组织内各部门宁愿相信他们是在对各自不同的专业负责,而不是对病人负责。所以,要让医院启动危机管理仍是理念问题,医院到底是专业人员分散自治的集合体,还是密切合作的有机体?医疗到底是对专业负责,还是对患者负责?作者建议,可将医患关系纳入医院客户管理的管理工具之中,将医患沟通纳入到实务管理和技巧培训的计划之中。

解决之道四

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人文素质。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服务理念。如国家最新推出,国家卫计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这个由卫计委、教育部、财政部等7门共同发布的《意见》指出,2015年,各省将全面启动以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生,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且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沟通能力。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培训,了解患者需求,坚决不走形式路线,真正做到切实了解患者需求,与患者和谐沟通。

面对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社会及我们共同的努力。此路漫漫,需吾们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中高级钳工试题及答案下一篇:高速公路广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