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目

2022-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毛概复习题目

毛概复习题目

第五章 学习与思考

(二)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内涵有: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2、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这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第2篇:毛概复习题目1

一、简述题:

总书记在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重要论述?

答:1.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我们要全力为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但不能丢失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另一个根本问题,表示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3. 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就要及时掌握世界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新动态

4: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他还提出了下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总要求,即: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完全的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罢工的合法斗争权利,反动统治阶级凭借着强大的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而“工农武装割据”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第三,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的多次奋斗说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广大农村却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共产党人必须而且有可能首先占领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巩固的阵地,使之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总书记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有哪些重要论述?,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答;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制度,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各种合作经济,并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 没收官僚买办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使之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由于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将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

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互关系。

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总书记在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论述?

答;一;中国梦的提出和改革目标的确立,使全党全国人民都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要朝着什么样的聚焦点、着力点去奋斗,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取得成功。

二;党的执政不仅要有完善的制度,还要有良好的治理能力,我们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不能将改革的成果汇聚起来,就不能真正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要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的成果,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了对改革方法论的新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改革的目标、动力、方法论和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丰富、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改革的理论。

概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基本方法的主要内容。

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针。他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我们历来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用专政的方法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再次,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其目的在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总书记在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有哪些重要论述? 答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主线,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全面提高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深远。

概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针的主要内容。

答:对于思想政治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所有这些方针,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它们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在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和全面依法治国方面有哪些重要论述?

答: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2.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坚持科学立法。依法治国; 二是坚持严格执法;三是坚持公正司法; 四是坚持全民守法。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要强化权力运行公开;’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4.在行政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

概述毛泽东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总书记在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有哪些重要论述? 概述毛泽东关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要性的论述 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

答: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3.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为什么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

答: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 其次,中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在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意义。

答: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方面的意义。

答:

1、人民主权,公民权利即民权至重。按照现代社会的人民主权原则,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各级官吏,都是平等的公民,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政治的实质内容,公民权力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2、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执政理念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始终从以人为本的本体上来寻找执政权威和政治生活的依据,把人民的授予视为执政权力的本源;

3、实行民主管理,组织人民管理国家。

4、促进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价值取向,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重要基石

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关系的内容。 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论述是什么?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简述毛泽东关于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答: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鉴于中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须的,是毫无疑义的、必须肯定的。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判断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V)

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之道。(V)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v)

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基本原则。(V)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x)

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v)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x)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V) 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技术交流。(x)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x)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X)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 台湾同属一个中国。(v)

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的前提条件。(v)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v) 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v) 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全部作用。(x)

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的底线。(v)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v)

三、联系实际论述题:

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你打算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答: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你打算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答:“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你打算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答:1:绿色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

谈谈你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谈谈你对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理解,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谈谈你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谈谈你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结合个人实际谈谈这一战略给自己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答: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基本对外发展策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导向,经济结构有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的意思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与路上丝绸之路共同发展,历经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密集型地区。但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遵循一带一路的发展思想,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比如说与东欧地区的经济合作,可以带来就业岗位,促进人才交流,尤其东欧正处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之下,急需引入大量物资拯救市场,所以,无论是作为投资还是就业,选择与一带一路政策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你打算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如何践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要求,谈谈你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答: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3篇:毛概复习题(有答案)-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大二考试题目

概论复习题(第1-15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____毛泽东_________最先提出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___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_____。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__毛泽东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党的七大_____________。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________。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_____和平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

7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_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_。

8、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什么时候?_中共十二大 ___。

9、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几大?__党的十五大_。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___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____的问题。

1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__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______。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_以人为本______。

1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4、冲破“两个凡是”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的大讨论是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5、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领导人是___邓小平_____。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____实事求是 _______。

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______实事求是 ______。

18、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__。

20、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____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_____。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__ABCD_____。

A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之民族化、本土化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_ _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概论。

2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____ACD________。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__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_________。

2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__ABC_。

A.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6、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__坚持与时俱进__,核心在__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__,本质在__坚持执政为民__。

27、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____BC__________。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B.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D.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2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路线的内容是__ACDE_________。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即__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__。

31.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达到共同富裕___________。

3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发展生产力 ________________。

33.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_______发展_________。

3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__。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_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_。

3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摆在首位的是__发展社会生产力______。

3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__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___。

3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_____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_____。

4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__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_。

4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_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_。

42.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__经济体制改革__。

43. 我们党、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我国的立国之本是__四项基本原则__。

4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5.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

46. 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____ABD_________。

A.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B.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C.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7.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是BCD。

A.全体人民同时同等富裕的过程

B.允许部分先富相矛盾的过程

C.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

D.先富带动后富、后富追赶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过程

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___ACD_____。 A. 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B .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

C. 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D. 既积极发展,又防止急躁情绪

4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_________ABC_____。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C.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D.尽快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阶段

50.为什么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___ABCD 。

B.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C.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51.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____ABCD_____。

A.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E.坚持改革开放

5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ACE________。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动力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目的E.稳定是前提

53. 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_______ACD_________。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4.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__ABCD ________。

A.统筹城乡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54、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是_________ABC___。

A.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

B.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

C.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5.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 资源配置的方式。

5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__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______。

57.我国现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是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58.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__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_。

59.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________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___________。

6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_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___。

6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___人民当家作主___________。

62. 我国的国体是___________人民民主专政______。

6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_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__。

6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__ABCD________。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可与公有制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__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

67.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__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和集体成分_______。

68.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可以分为__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土地等自然资源 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_几种类型。

69.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要_整顿不合理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_。

70.十八大报告提出收入分配的“两个同步”是指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71.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_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社会互助___。

7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_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___。

73.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包括__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的居民自治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___。

74.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城乡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权利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7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__。

76.十八大报告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7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_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本质属性_____。

79.当今的时代主题是_________和平与发展_________。

80.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______一个中国_______。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___中国共产党______。

8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_______。

8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_____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_______。

84.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__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__。

8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_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_。

86.当前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解决以下两大历史性课题:___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__。

87.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_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__。

88.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有_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__。

8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复习与自测题说明:

现提供的复习与自测题并非出自我校“概论”课试题库,仅供同学们期末考试复习参考使用。

本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期末考试方式(闭卷),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填空、多选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第4篇:毛概讨论题目

讨论题目

1、开放背景下的理性爱国主义

2、中华崛起与大国国民应备的素养

3、《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看法》

4、当今社会的收入差距悬殊现象

5、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看待下岗工人?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当好新一代的技术工人?

6、腐败现象在今天十分严重和突出,它频发多发的根本原因是否是一党执政的结果?

7、 谈谈我家乡三十年来的变化。人民生活、基本建设、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

8、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的认识

9、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启示

10、列举大学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对建设和谐校园你有哪些具体建议?

第5篇:毛概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

1.我党历史上最早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践当中去的是 李大钊 2 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论新阶段》)中

3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4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8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0.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在(北伐战争时期) 11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2.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3.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系统阐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是在(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

14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但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1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

16 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策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18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党的七大上)

19.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21.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2.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23 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4 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 25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写入党章,是在党的(十五大)

27 邓小平理论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31.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32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3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4.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5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6.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37.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3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0.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党已经提出了若干文明建设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中新提出的是要建设(生态文明) 多项选择题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E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

B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C 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D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 科学发展观

8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 政策和策略理论

E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11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A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

B 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C 正确区别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

1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主要部分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低位和指导意义在于,它是:

A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C 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E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7.新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 A.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8.我们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E.振兴中华,实现我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19 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A 立党之本 D 执政之基 E 力量之源

2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配套的几条具体道路是 A.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B.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C.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D.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E.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毛泽东 ) 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 4.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5 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6.毛洋东深刻阐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系统的哲学论证的著作是(《实践论》) 7 毛泽东系统论述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做系统的哲学论证的著作是(《矛盾论》) 10 毛泽东为中央党校的题字是(实事求是)

1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4 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少人的思想毅然处在僵化半僵化状态,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17 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19 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多项选择题

6 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时强调解放思想,他所说的解放思想是:

A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

B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 9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B 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 批判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

D 发展地看问题,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 1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以下内容:

A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E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3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 体现时代性

C 把握规律性

E 富于创造性

14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创新,包括: A 制度创新 B 科技创新 C 文化创新 D 理论创新 E 各个方面的创新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3 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是在(党的四大) 4 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6 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9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10 “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的提出是在(党的八七会议)

11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多项选择题

5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有: B 统一战线 C 武装斗争 E 党的建设

7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 官僚资本主义 C 帝国主义 D 封建主义

8 关于官僚资本,表述正确的是:

A 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 B 官僚资本和管理资产阶级的概念,是毛泽东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D 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日本投降后达到了顶峰

E 官僚资本是直接依靠反动政权的力量形成的,并构成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10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 科学的指导思想 C 坚强的领导力量 D 崭新的奋斗目标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2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5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0 新中国建国后,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3 为了把私营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国家对他们采取(“包下来”的政策) 16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18 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2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占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多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包括:

A 国营经济

B 个体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E 资本主义经济

3 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

B 互助组

C 初级社

D 高级社

5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一下哪些属于“一化三改”的内容: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对农业惊醒社会主义改造

D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E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2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

A 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 政治领域发生了根本变化

D 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五章 单项选择题

6 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 邓小平认为,衡量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的压倒一切的标准是(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8 邓小平指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10 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4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16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邓小平)

18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多项选择题

6 邓小平在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过程中深刻地指出:

A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C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E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7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认识不清楚,因此产生了一下错误的思想观念,其中包括:

A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B 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展生产力

C 以为只要搞公有制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D 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8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包括:

A 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B 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C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D 为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E 为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11 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

A 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 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 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D 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E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第六章 单项选择题

3 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列宁) 11 制定我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在(党的十五大)

1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7 正式提出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十三大)

2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是在(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23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是在(1987年4月) 多项选择题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是指:

B我国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

C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 我国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9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E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1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就是:

A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B 坚持方向和道路的统一

C 坚持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D 坚持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E 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A 发展市场经济 B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D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15 “三步走”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了:

A 雄心壮志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 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一

C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D 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统一 第七章 单项选择题

3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 5 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7 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

10 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多项选择题 1 改革是:

A 一场新的革命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E 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 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包括有利于:

A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 改革是动力

B 发展史手段

E 稳定是前提

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是非对抗性矛盾

E 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调整和改革得到解决 第八章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陈云) 2 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概念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3 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在(党的十四大)

5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判定股份制的所有制属性,主要看(控制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8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13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15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时间是(2020年)

20 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23 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24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6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多项选择题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范围包括: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A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对公有制经济起着补充作用

C 要积极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D 对满足人民需要,增加就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7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A 自主创新

B 重点跨越

C 支撑发展

D 引领未来

9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有些产业、有些地方可以有所区别 第九章 单项选择题

2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5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9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的阐明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1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15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看这个国家是否实行(法制)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7 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制)

1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0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2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多项选择题

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含:

A 人民民主专政的果体

B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或者政治协商制度

E 特别行政区制度 5 人民民主专政:

A 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B 是我国的国体

D 提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E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A制度化

B规范化

C程序化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A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第十章 单项选择题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和科学) 1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与“以团结互助为荣”相对应的是(以损人利己为耻) 多项选择题

4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

A 有理想

B 有道德

C 有文化

D 有纪律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B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教育和科学 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

A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B以改革为动力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E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十一章

6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9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12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要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意味着(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9 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是(消除自然灾害) 多项选择题

3 充满活力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其含义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才能得以发挥

D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6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

C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D丰富和发展了中个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E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8 “社会和谐是中国额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把社会和谐明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表述正确的是:

A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B表明当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人是达到了新的境界

C适当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D更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是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此要: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C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D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E着重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十二章 单项选择题

6 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在(1982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9 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1999年12月20日)

13 当今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国家安全最大、最现实的威胁是(“台独”分裂活动) 15 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多项选择题

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包括以下内容:

A明确提出反对的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B提出了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C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D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E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7 “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是指:

A台湾统一于中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其它可由蒋介石安排

B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有中央政府拨付

D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

E双方不互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8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具有:

A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利益、维护民族团结

B妥善照顾到有关国家在港澳台地区的投资和其他利益

C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E为了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

1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具体体现在几个“凡是”,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B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

C凡是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

D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 第十三章 单项选择题

6 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是(和平) 9 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1 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 我们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7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多项选择题

6 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是:

A和平的发展

B开放的发展

C合作的发展 D和谐的发展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

A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E和平共处

10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2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B平等

C互利

D互信

E协作 第十四章 单项选择题

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 8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14 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是(参政党)

17 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多项选择题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B队伍迅速壮大

C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主要包括: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

D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者

9 新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人民军队的总要求是:

A政治合格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E保障有力 第十五章 单项选择题

3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5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0 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 13 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 19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多项选择题

2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主要有:

A思想作风

B学习作风

C工作作风

D领导作风

E生活作风

6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密切联系群众

E批评与自我批评

9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保证我们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和我们的事业最终成功的必然要求

B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C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必然要求

D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E关键是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既保证党委在各级组织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有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第6篇:毛概题目及解答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并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要点)。

主要内容:

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针对不同环境,分别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遵循“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题,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必须建设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巩固和发展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3、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科学内涵: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工多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第三,实事求是。党的思想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念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串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手段)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目的)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①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走入了误区。

②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更加重要。

③从时代特征看,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邓小平从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途径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富裕)

途径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共同)

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第四、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邓小平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时,一连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这些词汇,它表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大学生怎样把中国梦和个人梦想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内涵:

国家富强: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依靠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

大学生怎样把中国梦和个人梦想有机结合起来:

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一个人的理想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揭示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的相互关系,要求在中华大地上努力奋斗的人们将精气神凝结成一股力量,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厦。

有机结合的方法: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在一起

3.树立明确的目标,在时间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促进理想的实现

4.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们必须把个人的理想和中国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体做法如下:从大的方面看,需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走中国道路,扬中国精神;从小的方面,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自己的行动落实到中国梦中去,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如学生就该好好学习,工人就该好好生产,农民就该好好劳动,医生就该好好救人,官员就该为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上做好自己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就是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伟大的中国梦有机的结合。所以说,中国梦的实现,贵在于我们做好自己。

6、中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写出近35年来党历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中心议题: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会议重点: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十二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中心议题: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两个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

十三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中心议题: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中心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大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重要讲话: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十五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中心议题: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中心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重要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七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中心议题:会议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时间: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中心议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7、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商业信用危机,在商业活动中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贩假活动猖獗,虚假广告层出不穷,不守信用,不践成约,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民利益,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其次,在政治生活领域的诚信缺失,既表现在领导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也体现在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思想、作风上。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建立。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其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基本经济制度中既包括了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了非公有制经济,这两部分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注意: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第一、我 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9、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

基本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第四,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本要求:

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

(1)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度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立法前提、有法必依——司法核心、执法必严——执法关键、违法必究——护法保障)

(3)当前与今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三是确保贪污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系统一正确实施

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主流意识形态

(灵魂)(精髓)→动力√

① Max主义←——→③高尚精神

↑↑

||

||

↓↓

②共同理想←——→④荣辱观念

(主题)(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 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 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三个不同层面归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11、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总要求?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又是什么?请你写一个近年来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500字左右)。

生态文明的核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问题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500字左右)

请来中央美院共同设计城市规划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站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看着眼前的奇山异水,俨然一幅“复活”的黄公望名画《富春山居图》——这就是“中国画城”桐庐。

在人口不足20万的县城穿梭,一种“设计感”让你不得不对这个城市的精美发出赞叹:新城老城隔江相望,商务区、旅游区、生活区呈“T”型分步,城市的绿化、灯影透着别样风情。就说商务中心区的十余幢高楼,每一幢的色彩与造型都独具特色,而整体却保持了和谐协调:在明暗灰色调相间的高楼群中,两栋金色双子楼座成为“耀眼明星”;在以方格型为主体的楼宇丛中,蜂窝状的“财富大厦”恰似“画龙点睛”„„“我们在新城建设之初,专门请来了中央美院的专家,与规划专家共同设计,确保‘把城市当公园来谋划布局’。”县委书记毛溪浩表示,作为《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桐庐拥有“三山一水绕”的独特山水,因此数十年来一直坚持“以景区理念建设城市”,力争把桐庐打造成为“中国最美的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

近年来,桐庐更是提出了“慢发展”的理念:“规划好了再发展,没想到的留给后人想好了再发展。不求快,但求优;不求大,但求精;不求全,但求美。”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变化的新特点?这些新变化有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为什么? 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人阶级出现了 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队伍迅速扩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我国职工总数已达两亿多人 ,比1978年增加了一倍多。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变化的新特点是:其一,新增成员 主要来自农村中年轻的“富余劳动力”;其二,知识分子队伍迅速扩大,作用日 益重要;其三,各类服务业中的职工人数显著增加;其四,职工所在经济组织的 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有一亿多职工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

岗位流动加快,职工更加年轻化。随着竞争的加剧,职工就业岗位的流动性 不断增强。目前全国职工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六岁左右。职工的流动性与年轻化,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科学文化和技术素质明显提高。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进一步优化。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1978年国有经济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约 占职工总数的5.8%;1999年达到30605000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6%。

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差距有所拉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计划内 管理的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增长4.4%,职工工资外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3.5%。财 产性收入、知识产权收入逐渐成为部分职工新的经济收入来源。职工之间的收入 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拉大。

多数企业的职工依法享有各种实际权益,思想积极向上。许多企业职工具有 真实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参与权。但在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仅 仅是劳动力而已,谈不上民主管理权利。在广大职工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但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变化:

1,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数量大大增加.1978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为1.2亿多人.2000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近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61%,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36.67%.

2,工人阶级的构成呈现出新特点.国有企业职工比例有所下降,集体企业职工比重增加,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新经济组织的职工迅速增加.目前,约有1亿多职工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

3,工人阶级在产业结构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不断提高,第一,二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相对下降;同时,其就业方式,劳动方式,思想观念都发展了巨大变化.

4,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978年,在国有经济单位,平均18个职工里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到1999年,5个职工里就有一个专

业技术人员.尽管工人阶级有了新的变化,但其本质和特点没有变化,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仍然掌握着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仍然在我国企业中居主导地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必须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指工人阶级的总体地位,并非指每个工人个体都是领导者.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政治判断,并不能把这种总体的政治判断等同于每个人的具体职业感受.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新的社会阶层有哪些?他们产生的条件及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条件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门路,缓解就业压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贡献。

上一篇:初级职称认定评价下一篇:财务公开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