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等方面分析农业科技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探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应加强农业统计学知识学习等建议,以确保农业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学问题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学问题分析论文 篇1:

刍议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问题分析

【摘 要】论文主要立足大数据时代内容,针对企业统计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管理策略,在确保统计管理科学性和高效性的基础上,为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统计学;管理现状;优化策略;模式创新

1 引言

统计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统计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当前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规模化发展虽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实现持续性经营,确保统计学应用效益的最大化,是目前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2 大数据时代内容的基本概述

简单来讲,所谓的“大数据”是指在当前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有效处理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信息资产。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下时代未来发展的趋势。就目前来看,与传统信息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多元以及数据价值高的显著特点,伴随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有效地对大数据进行处理,成为现阶段基层产业结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数据实质上是存储于计算机内的各种信息集合,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不断发展的新产业时代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巨大转变,在改变人们关注度的同时,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最终为企业预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倘若采取传统的处理技术,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目标,更极易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的产生,最终对企业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大数据发展的同时,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突破,目前常见的管理技术主要有——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其中,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关系最为密切。

3 新形势下统计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企业对于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企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加剧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提升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现阶段企业的核心发展方向,但由于部分企业受传统发展以及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企业管理和发展重心始终集中于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统计管理的关注度,致使单位在统计管理工作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各项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3.2 统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统计管理人员作为统计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对于统计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随着当下统计管理工作量的增加,部分企业为满足人员配置需求,不断地降低人员选拔标准,导致聘用人员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养都有待完善。作为一项专业、系统的管理工作,统计管理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拥有细心、踏实、耐心等基本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随着企业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统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待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业务操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最终对统计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3 数据库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

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便捷人们日常生活,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各单位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作业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数据管理库自身硬件设施、设备的完善度对于统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但对于某些偏远地区亦或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区域,统计管理设备、设施的落后性在影响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应用效益的同时,统计管理作业也始终未能得到突破性进展,企业发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4 新形势下统计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析

4.1 加强对统计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对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视

统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企业发展而言也具有一定影响,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统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是极为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管理人员对于统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是影响统计管理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地改善当前管理现状,一方面基层产业机构需加大对统计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统计学应用效益”高度认同的同时,为统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加强对统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力度,在不断增强统计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基础上,为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4.2 积极和有关大数据公司或机构进行合作

要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统计管理工作,就必须将大数据有关技术和统计管理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打破行业限制,积极寻求和有关大数据公司或者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开发出真正适合统计管理工作的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大数据无法使用单台计算机进行操作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技术等,其也必然和云计算的有关分布式处理、云存储以及虚擬技术等密不可分,因此统计管理必须要积极寻求多方合作,积极将大数据的有关技术引入统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

4.3 不断优化和完善统计管理模式

在当前企业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产业时代背景下,数据的形成过程较为烦琐,且数量也较为庞大,为从根本上有效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和有效性,不断地优化统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进行统计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渠道的日趋增多,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统计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部分企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未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电子统计管理中,导致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同时,预期管理目标也难以实现,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将数据信息化纳入到工作日程中,为单位的数据管理部门配置专门的信息化设备,是现阶段提高统计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4.4 将各项统计管理工作细节落实到位

在统计管理作业过程中,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各项统计工作细节落实到位也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换言之,在当前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统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以会计管理工作为中心,确保各项细节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是十分必要的。要想确保管理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需将会计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在确保两者“统一性”的基础上,以会计管理工作为中心对企业经营进行系统化管理,最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4.5 确保预算统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在当前企业经济收支管理过程中,预算统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是影响精细化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全面预算统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是现阶段企业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作为企业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预算统计管理作业的开展不仅能确保企业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其在科学预测企业未来运营状况、协调内部资源以及控制内部预算编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预算统计管理过程中,企业统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需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在做好日常收支管理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内部全范围、全过程及所有资产的预算统计管理落实到位,由此在保障全面预算作业有序开展的同时,提升企业在多元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市场经济新常态下,统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需有效提升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江宁,李薇薇,张建华.统计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统计与管理,2016,08(12):133-135.

作者:景艳红

统计学问题分析论文 篇2:

农业科技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及分析

摘 要 从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等方面分析农业科技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探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应加强农业统计学知识学习等建议,以确保农业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编辑 ;统计学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edit ;statistics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实施国家科技兴农、科教兴国战略及推动中国传统农业转化成现代农业的重要智力支撑和信息保障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编辑工作是科研成果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期刊的质量和科技信息的正确传播[2]。农业统计学是一门新兴而发展中的学科,与其他部门统计学相比,其研究对象(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即研究农业多个部门(农林牧副渔)经济的综合发展及五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客体方面的农业所有制形式变动较大,研究范围较广[3]。农业统计学应是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1 农业科技论文中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1.1 设计方法不合理

设计方法中存在样本量少、缺乏代表性或没有随机抽样,对照设置不合理,统计软件应用和统计方法错误等。如:“在一篇论文中对菠萝蜜蜜饯中二氧化硫残留的风险评估”一文中,菠萝蜜消费量采用水果的消费量数据,其中水果的种类繁多,不能代表菠萝蜜消费量。

1.2 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

结果与分析中数据不采用统计学分析,直接从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与设计方法的要求不符合;将重复结果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分析;t检验与方差分析混用(t检验是假设检验,用来检验一个正态总体或2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假设,也可检验成对数据的均值假设问题,一般适用于2个变量均数间的差异检验,多于2个变量间的均数比较要用方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不正确等[4],如下例。

“热研2号柱花草高效固氮根瘤菌的筛选”一文中对柱花草含氮量、茎叶干重、株高、鲜重、根瘤数、固氮酶活性、磷含量及根瘤鲜重等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前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72.5 %,因此,只要提炼2个公因子即可(表1)。第一主因子主要由茎叶干重、鲜重及根瘤鲜重决定。这3个变量在因子F1上有较高的正载荷,因此第一因子F1主要代表了产量性状,同时第一公因子F1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58.3 %。第二公因子F2主要由含氮量、固氮酶活性及平均磷含量决定。因此,第二公因子F2主要代表了植株氮及磷的含量,代表了柱花草的品质性状。F2对各变量方差的贡献率占14.2 %。前2个公因子对8个指标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58.30 %,说明这2个主因子基本上概括了8个变量的主要信息(表2)。

此例运用因子分析结果存在以下错误:(1)一般情况下,累积贡献率超过75 %即可,前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1.74 %,可提炼3个公因子。(2)表1中F1-8表示错误,应为干重、含氮量、鲜重、株高、固氮酶活性、根瘤数、根瘤鲜重及平均磷含量等指标。(3)表1和表2数据可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法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3)。一般情况下,将载荷绝对值大于0.4的视为高载荷;第一公因子(F1)包括干重、含氮量、鲜重、株高等4个指标;第二公因子(F2)包括固氮酶活性、根瘤数、根瘤鲜重等3个指标;第三公因子(F3)包括磷含量1个指标。

1.3 误解p值含义

误解p值含义、过分相信小样本研究得出的结果等。如: A、B两市随机抽取的桂圆肉,每个区各抽取25份样品,调查二氧化硫含量,其均值在限量标准以下,则认为2个市的桂圆肉中二氧化硫含量未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100 mg/kg的限量标准。

2 论文出现统计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对农业统计学的作用认识不足

相关科研单位对统计学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在科研设计和统计分析上严重缺乏强有力的统计学指导和支撑[5]。近年来,某些单位或政府部门重视SCI源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数量,以SCI论文标准作为评价、考核、聘用科研人员和评审科技期刊的重要依据。而对学术论文的设计方法是否正确,分析结果是否严谨,调查或试验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能经得起推敲,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和学术水平如何等问题,却不够重视。高等农业院校对统计学教学不够重视,很多高等农业院校未开设农业统计学课程;或教学质量差,学起来枯燥;或教材与研究实际不符,导致学不能致用。

2.2 不重视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本质的目的,甚至预测该对象未来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6],其公式概念多,逻辑性强,与数学联系紧密。部分农业科研人员由于对统计学知识掌握不够或不重视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导致对科技论文数据缺乏统计分析或统计方法使用不当。

2.3 编辑缺乏统计学知识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所学专业主要有农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质量检测等,有些专业并没有开设统计学这门学科,缺乏农业统计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统计学原理的理解较难,统计方法使用灵活,编辑人员很难做到精通,难以判断科技论文中的设计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科技论文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给作者的建议

3.1 增强统计学思维判断能力

作者在书写农业科技论文时,首先应考虑其研究方案、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中是否应用统计方法以及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做到合理、正确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3.2 加强统计学知识学习

统计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非统计学专业毕业人员一般很难做到精通。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应加强农业统计学知识学习,其方法主要有:(1)积极参加培训。目前,有关统计学方面的培训主要有全国生物医学统计学培训、高校的统计学培训等。(2)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统计学基础薄弱的作者,可以看些简单易懂的统计学以及统计软件书籍,比如《统计学世界》(戴维·S·穆尔著)、《统计学》(M·R·斯皮格尔 L·J·斯蒂芬斯著)、《统计学原理》(S·伯恩斯坦 R·伯恩斯坦著)、《多元统计分析与SAS系统》、《SPSS中文版教程》等。

3.3 重视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

论文中是否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已成为其科研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7]。农业科技论文中普遍存在不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乱用或错用统计分析方法等现象,从而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持续性。作者应重视农业科技论文中的统计学分析问题,按农业期刊稿约中明确规定的统计学要求规范论文书写。

作者应掌握农业统计学知识,增强统计学思维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写好一篇高质量的农业科技论文。作者倘若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忽略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因此,作者掌握农业统计学知识是农业科技论文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郑 威. 农业科技期刊在科技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及创新[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5-10.

[2] 李旭清.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学思维浅谈[J]. 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22(增刊):15-16.

[3] 农业统计学[EB/OL].[2014-01-21]http://wiki.mbalib.com/wiki/Agricultural_Statstics.

[4] 刘凤华. 国际著名科技期刊编辑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借鉴之处[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14-917.

[5] 胡良平. 正确运用统计学是强国之道[EB/OL]. [2014-01-28].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7712153313206173462.html.

[6] 统计学[EB/OL]. [2014-01-28].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0313/5063213.htm?fr=aladdin.

[7] 邹 栩, 陈 玲. 药学编辑应重视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培训及思考[J]. 学报编辑论丛,2004(12):274-275.

作者:古小玲 孙继华 薛刚

统计学问题分析论文 篇3:

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生物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科研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教学方法,分析了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教材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为探究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教学效果提供基础和帮助。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 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 学习主动性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08)。

1.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生物科学成为2l世纪最具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科门类之一。生物统计学是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的学科。生物统计学不仅在传统生物学、医学和农林学中被广泛应用,而且现代的生物信息学、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等均是建立在生物统计学基础上的,系统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同样离不开生物统计学的知识[1,2]。数理统计的基础思想为生物统计学提供了牢固的基石,生物科学试验调查和实验数据是生物统计学处理的对象,计算机为生物统计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老师或研究生问到科研过程或实验结果处理时涉及的生物统计学问题。由此可见,生物统计学在科研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多数只是应付性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需要深入的分析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生物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媒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学缺乏生动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然而目前多媒体在课堂上主要以处理符号、文字、图形为主,而对基于大量运算才能输出的声音、影像、动画等信息,以及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功能的表现明显不足。

生物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一系列统计方法,涉及大量的公式、字母、符号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单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出现单调、枯燥的现象,缺乏吸引力,学生们将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讲这些内容时,就不能只以传统板书和幻灯显示的形式进行讲述,要把用复杂数学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计算结果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动画、3D影像,与学生交互式的操作等。利用相关的软件结合相应试题的解析,将会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讲课的生动性和学生们对讲授内容的接收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2 教学实践环节较薄弱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生物统计学知识,并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4,5]。然而,由于教学计划中课时数的限制,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安排实践环节,使得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加强生物统计的实践技能训练和素质培训。

2.3 学生们缺乏学习主动性

生物统计学属于工具性课程,在科研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数学生还未直接接触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科研的概念比较模糊,没有直观认识,难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统计分析方法,容易产生难学、不想学的思想。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反复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们在学习阶段由于意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因而其学习兴趣不够。只有少数认真的学生会课下看书,仔细完成课下作业,多数的学生采用“应付式”的学习方式。“应付式”的学生会不加思考的草草的交上作业本,更有甚者课上不听讲,课下不复习,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可能和人的“直接利益”思想相关。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学生们有可能认为生物统计学对其的“直接利益”就是平时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故他们采用被动式的学习态度。

2.4 教材内容缺乏学生参与的先验设计

目前国内大多教材的设计仍是以传统模式为主,首先介绍概念、方法,给出公式,再举例印证。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已经证明,传统的教材组织和课堂讲述过程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感觉枯燥,认为上课听讲与课后自己看书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在课堂上不会集中注意力,也不会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缺乏主动反馈、师生紧密融为一体的课堂氛围,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3.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不能使用传统的填鸭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不能使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探究采用合适的教改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改进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效果。学生起着主体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素质教育融合入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荣骞主编. 生物统计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邵云,姜丽娜,李春喜. 《生物统计学》立体化教材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2, 35(1):84-86.

[3]丁建华. 《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19):171-175.

[4]周海廷,王丹,赵全等. 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 (2):52—54.

[5]叶子弘,崔海峰,陈春,金园庭. 生物统计学课程“能力素质培训计划”的构建及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0):6268-6269.

作者简介:

王江雪(1978年生),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讲师,工作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作者:王江雪 胡大伟 刘红 樊瑜波

上一篇:总结怎么写(精选2篇)下一篇:银行储蓄柜员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