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微观经济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间的矛盾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在宏观与微观利益的博弈间,新能源进入了乱世纷争的战国时代。7年前,当我离开学校进入通用电气时,有位教授问我:“你去通用电气做什么?”我告诉他:“我去做一些与风能、太阳能开发相关的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期货市场微观经济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期货市场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1:

股指期货交易中的风险与微观经济下的风险规避机制初探

【摘要】 本文对股指期货的风险进行了简要介绍,以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为背景,对风险的喜好程度进行分类,列举了股指期货中的几种投资者的行为特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他们的效用水平和风险规避机制,得出了他们的风险规避函数。

【关键词】 股指期货 风险 风险规避

股指期货的功能通常可以概括为四点:规避系统风险、活跃股票市场、分散投资风险和可进行套期保值。而规避系统风险被排在首要位置,这说明其对股票市场中的风险规避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股指期货本身当然也存在风险,而且风险甚至大过股市。

一、股指期货的风险机制分析建模

国外股指期货的交易经验表明,股指期货的流动性明显好于证券市场,高杠杆交易更使得风险被放大,加之与证券市场的联动,交易风险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国内证券投资者缺乏期货投资风险意识,随着期货市场容量的扩大,期货市场的风险规模也客观上被放大了。我国投资者由于缺乏期货交易的常识和风险控制意识,习惯交易现货月合约、习惯满仓交易,这就带来了交割和保证金方面的风险。

1、模型的基本假设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模型开始,先假设股指期货投资是一个单赌,那么他的效用只有两种情况,即要么赚要么赔,至于赚或者赔多少我们暂不涉及,如果A为“赚钱”,即买进空头或卖出多头之后都可以相对于原先获得利益,B为“赔钱”,当然任何人都不希望在最后交易日来临之前抛出空头或者多头是亏损的,但是期货公司有强制平仓等权限,迫使投资人不得已必须接受相应的损失,以保证整个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因为期货的交易是一个“T+0”游戏,有人赔必然有人赚,如果大家都赔那么期货公司必然赚,如果大家都赚期货公司自然会赔,所以一般情况下应有:P(A)+P(B)=1。这意味着所有股指期货游戏的参与者只是进行了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但是这种模型过于简单,不足以体现股指期货的风险性,确切地说,我们要提出一种投资者认清自身风险状况的数学模型。

在微观经济学中,参与游戏的人都有期望效用和实际效用的区别。具体来说,如果将期望效用设为u[E(g)],把实际效用即通常所说的直接效用设为u(g)(g表示单赌格局,对于股指期货,必然是多种情况),那么值u[E(g)]-u(g)为两种效用之间的差值可正可负可零。当u[E(g)]-u(g)>0时,我们说投资者是规避风险的,当u[E(g)]-u(g)=0时,他是风险中立的,当u[E(g)]-u(g)<0时,他是喜好风险的。在股指期货投资中,第一种类型的投资者是在大盘看涨时买入强势股,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买入几手空头股指期货合约者,这样在强势股实际上扬的时候他稳赚不赔,也可以在强势股突然掉头下探的时候赶紧卖出空头期指,以保证股市上财富的损失被期货市场冲销,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强势股上涨时,投资者最后的净收入也不会是股票票面的实际收益,而是存在一个落差,尤其注意买入空头股指期货合约时其价值不能超过股票上涨后的票面收入。这种人不能使财富达到最大化,但是却有效地避免了风险。第二种类型的投资者是在大盘看涨的时候,手中持有权重股,并继续补仓,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买进多头或卖出空头者。还有就是在大盘看跌的时候急忙清仓,同时在期指市场上卖出多头或买进空头者,这是另一种极端的情况。这类投资者的风险将放到最大,我们将这类投资者称为风险喜好者,他们的期望效用u[E(g)]是大于直接效用u(g)的。诚然还有第三种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就是那些根据大盘的涨跌情况进行股指期货的单向投资者,他们的期望效用和直接效用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我们把他们叫做风险中立者。

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前两种人大量存在。第三种人是一种极端的情况,但是我们有时认为所持股票个数不足以对他所从事的股指期货产生影响时,近似地认为他属于第三种情况。

2、对模型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补充说明

微观经济学认为,一条效用函数的曲线凹度越大,表示投资者越是规避风险;反之,则表示其不大规避风险。但如果是凸的,则表示投资者是喜好风险的。如果将投资收益的效用记为u(r),则我们定义风险规避程度的数学度量为:Ra[u(r)]=■,如果投资者是喜欢风险的,u(·)为凸,则Ra[u(r)]<0;如果他是风险中立性的,u(·)为线性,则Ra[u(r)]=0;如果他是风险厌恶或风险规避者,u(·)为凹,则Ra[u(r)]>0。

二、利用上述模型对投资者风险规避机制进行分析

下文将对一个在2008年1月1日买进10手多头沪深300指数一月期合约的单向投资行为人进行分析,他预期1个月后,也就是2008年2月1日沪深300收盘时会上涨。如果在他买进多头合约时沪深300指数为2400点,到一个月后最后交易日来临时沪深300涨到2450点,他的仓位仍然不变,那么他将获得10?鄢50?鄢n(元)/10%的收益。这个n是每一点指数所对应的金钱数量,由于尚未明确规定,所以我们暂且这样替代。10%是保证金所占的比例。若他的仓位不变,沪深300下跌到2300点,那么他损失10?鄢100?鄢n(元)/10%的收益,由空头多于多头的投资者和期货公司共同瓜分这笔收益。由于是单向投资未进行风险对冲,所以他的效用函数为线性,这时Ra[u(r)]=0。当然,这里我们未考虑投资者在最后交易日来临前把手中的部分多头换成空头,或者新购置空头的情况,这样问题就复杂化了。为了使复杂的模型尽量简单化以方便分析,这里采取一种1?鄢2模式,即假定股指期货上只有一种金融商品沪深300,股票市场上只有两种股票:一汽轿车和中国石油。

1、一个风险喜好者的股指期货风险规避函数推导

假设投资者A在买进10手多头沪深300指数一月期合约的同时新近购入100万股的一汽轿车,每股价值定为2元。为更接近现实,设他又增购了50万股的中国石油,每股价值3元。那么在1个月后当沪深300上升至2450点时,假如一汽由于受国家对日本进口车的配额限令的影响上涨了5%,中石油基于国际原油价格低靡的诱因下跌10%,那么他在股市上的赢利为:

[1000000?鄢(2+2?鄢5%)-1000000?鄢2]+[500000?鄢(3-3?鄢10%)-500000?鄢3]=-50000(元),

而他在股指期货市场上的赢利为上面提到的10?鄢50?鄢n/10%(元),则他整个的收益为5000n-50000(元),这是一种情形。又假设他先前在期指市场上买进的是5手多头(或抛出5手空头)沪深300一月期合约,他为了两边市场都获利,依然采取在股市上新建多头仓位,但是这次他购进20万股的一汽和8万股的中石油,一个月后大盘的变动是不变的,则此时这个投资者获利(200000?鄢(2+2?鄢5%)-200000?鄢2)+(80000?鄢(3-3?鄢10%)-80000?鄢3)+5?鄢50n/10%=2500n-4000(元)。

在第一种情况下,只有当n>10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获利;在第二种情况下,只有当n>1.6的时候,他才会真正获利。而具体的n的值是多少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肯定的是n值每天都在变化。作为投资者来说,他肯定是希望这里的n值尽量大一点,因为当n>10时,n自然也大于1.6。如果我们令n=12,这样第一种情况下投资者A获利为10000元,第二种情况下投资者A获利为26000元;令n=10时,第一种情况下投资者A获利为0元,第二种情况下投资者A获利为21000元;当n=20时,两者分别为50000元和46000元。结论是当n越大时,两种情况获利都越多,但是当n小于某个数时,第一种情况获利小于第二种情况,当n大于这个数时,恰好反过来。我们暂且不计算这个数是多少。也就是说,第一种情况获利的增长率要高于第二种情况,当n很大时,巨额投资资金的优势潜力就出来了。

这里按照投资者A的财富大小来决定他属于何种情况的概率。期货公司会要求投资者出具他的收入证明,以估测他选每种情况的概率各是多少。假定根据大量数据综合分析,若一个人月收入为5000元人民币,则选两种情况的概率就各占50%,那么低于这个收入的投资者就倾向于选第二种,高于它的会选第一种。现在我们的投资者A的月收入为10000元人民币,根据期货公司的保密公式计算,他选第一种情况的概率可能为85%,选第二种情况的概率就为15%。现在求这两种情况的加权平均值,则:

当n=12时,他的收益为:10000?鄢85%+26000?鄢15%=12400(元)(1)

当n=10时,他的收益为:0?鄢85%+21000?鄢15%=3150(元)(2)

当n=20时,他的收益为:50000?鄢85%+46000?鄢15%=49400(元)(3)

我们令R为收益,则可根据R与n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二元函数R=an2+bn+c,其中a,b,c均为常数,将上面三组数字代入得到方程R=4625n-43100,这里a=0,说明这是一条直线。如果将n近似等效于收入,而将R近似地等同于效用,则我们可以由n与R的关系式得到直接效用函数:u(w)=4625w-43100,这是一条直线。然而,由于投资者A是风险喜好者,所以当n越大时,他的期望效用会越高,因此这里方程(3)的等式右边会大于49400元,假设为49900元。于是得到:50000?鄢85%+46000?鄢15%+?籽1=49900(元),这里的?籽1=500(元)为风险升水,再把三个式子代入我们就得出:

R=6.25n2+4487.5n-42350(4)

效用函数则为:

u(w)=6.25w2+4487.5w-42350(5)

这便是投资者A的期望效用函数,它是一条向上开口的抛物线。

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A的期望效用函数u[E(g)]是小于直接效用函数u(g)的,大于部分我们不考虑。并且根据他的u(E(w))可以求出他的风险规避函数为:

Ra[u(w)]=-■=-■=-■(6)

这就是一个风险喜好者的风险规避函数。

2、风险厌恶者的股指期货风险规避函数

我们再来看一个风险厌恶者的诸情形。为方便对比,我们依然采取前面的1?鄢2模式来进行分析,经过和上面类似的一系列分析,计算得出他的风险规避函数为:

本文分别给出了两种类型投资者的典型例子,并且根据他们可能的行为分别粗略推导出了他们的风险规避函数Ra[u(w)]。风险规避函数是一个反映投资者的理财特性很好的参照,通过它期货公司就可以将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金融体制运行在更加健康的良性轨道上。

【参考文献】

[1] 李华、程婧: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来自日本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2).

[2] 肖辉、吴冲锋:股指与股指期货日内互动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5).

[3] 何丽君、梁钧: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的影响及券商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3).

[4]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肖辉、鲍建平、吴冲锋:股指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过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4).

作者:涂晶

期货市场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2:

新能源:看上去很美?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间的矛盾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在宏观与微观利益的博弈间,新能源进入了乱世纷争的战国时代。

7年前,当我离开学校进入通用电气时,有位教授问我:“你去通用电气做什么?”我告诉他:“我去做一些与风能、太阳能开发相关的事。”他当时对我说:“好好的小伙子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不学好,搞这些捕风捉影、不靠谱的事情干什么呢?”

去年,我又再次碰到这位教授。他又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还在‘捕风捉影’。”这回他的态度完全不同了,他说:“这绝对是个好行业,你坚持对了。”这说明在过去几年间,人们对于能源的认识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新能源的战国时代

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必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2008年美国电力装机总量中风能的装机量占了一半。美国历来是对可再生能源、环保最不关心的国家。如今有如此之大的装机量说明风能技术已经开始产业化。我相信,在下一个10年里,太阳能也可以做到这个地步。从远期看,受控的核聚变将会成为下一个新能源的目标。

然而究竟是新能源中的哪一项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能源,我们还不能预测。我们仍处于新能源的战国时代。彼得·德鲁克在上世纪90年代写过一本书叫做《巨变时代的管理》,他认为世界在过去20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我认为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比当时巨变得更为激烈。每一项新能源的开发者都在强调自身的优势与他人的劣势。各项新能源就像是秦朝七国,乱世纷争。处于当世的人根本看不清谁会赢,也许最后的结局也会是群雄割据。

“气候变化”的讨论为新能源提供了极好的商机。当前能源领域中的利益集团很多,只有通过资本的运作,才能使某一种新能源突围成为主流。

从宏观上来看,这对国家有好处,但从微观上来看却很残酷。灭了一个“国”后,国里的人怎么办?现在的特点是技术越发达,分支越细,学得面越窄,知识更新的速度越快。一旦某种技术不再被需要,这对于该领域中的个人来说,是件很残酷的事。

管仲说“仓禀实而知礼节”。对于能源来说也是如此。“仓禀实”就是有足够多的能源可用。而后“知礼节”就是在持续稳定地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保证环境的安全,即现在人们常说的“绿色”。

此外,能源的价格还必须比较便宜。在过去的一两年内,每当石油期货价格有几美元的上升和下降时,全世界人民都会为之心惊胆颤。所以我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源必须具备三个重要的因素:安全、绿色、廉价。

能源安全

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的能源基本靠木材。我们可将之称为“木材时代”。工业革命之后,煤被广泛利用。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人们发现了石油。石油因具有易于运输和储存的特点,使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位置急剧上升。迄今为止,石油和煤的使用仍占全球能源总量的70%到80%。其中,石油占得比率更高。

按现有世界能源的分配和利用,如果我们将地球比作为一个有机体,那么推动它运作的“心脏”就在盛产石油的中东。这对于中东国家当然是幸运的,而对于没有“心脏”的国家来说,控制石油运输线,花重金打造航空母舰,为自己打造“血管”就成为必须。正是“血液”分布的不均直接导致了现今世界的动荡与不稳定。

在这个“有机体”中,中国的角色已经接近于“胃”,我们在吞噬大量石油的同时,“消化功能”还非常差,利用率很低。生产同样单位每千美元GDP,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日、美、欧的5到10倍,甚至比印度还高10%至20%。

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就比较均衡。换言之,如果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那么每个国家都将拥有自己的“心脏”和“血管”。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的分布最为均衡。风能由太阳能加热地球表面大气所产生,因此它在地球的分布也比较均衡。水能也如此,每个国家都有水库发电站。所以,如果我们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每个国家都能获得均衡的能量。从这个角度来讲,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和平的能源。

接下来的问题是:可再生能源是否能满足地球的需求。首先,石油产量在逐年下降。即使我们想依靠这个“心脏”,但也已经看到它在逐渐衰竭;第二,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对石油的需求量仍然以每年1%的速度上升。10年之后,我们需要的石油和能产出的石油之间大约有60%的差距,相当于4到5个沙特阿拉伯的产量。遗憾的是,在过去的10年里,人类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地方石油的产量能与沙特阿拉伯相比。传统能源在可预计的未来已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

可再生能源是否能满足地球的需求?太阳上的能量经过8分钟时间到达地球,在此过程中,到达地表的能量大约是太阳本身辐射能量的20万亿分之一。地球上石油的储量如果折合成太阳每天到达地表能量大约只需要三天,天然气等效为一天,铀矿大约一星期,煤大约为一个月。因此,地球表面到达的太阳能非常之大。目前,太阳能板直接发电的效率可达17%。即使是在地球表面万分之一的面积铺上太阳能板,它所能发出的电量仍然非常之大。对于风能,根据统计,全世界的大气中储存的能量大约是现在全人类所用能量的几千多万倍。水能的储备要比太阳能和风能少,但仍然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具有可比性。目前,全世界水能的发电量大约占总发电量的10%到20%。所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能量是足够的。

因此,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均衡、充足的能量,“仓禀实”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绿色的能源

现在关于“低碳”的讨论很多,但很多人并不清楚“低碳”的来源。

以煤为例。煤是太阳能量在地球上通过植物储存为碳埋藏几亿年后所产生的。这个过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是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燃料。然而从自然界的角度出发,它为的却是创造满足全世界生物生存的条件。在原始的碳捕集过程中,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变成煤,储存在地下,使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净化,使得动物和人的生存出现了可能。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从地下把煤挖出用以燃烧,这相当于是一个逆过程,不可避免地将使我们的大气回到古代大气的水平。

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是物理能源——不是古代的太阳能,而是当下的太阳能。水力发电,利用太阳能把水变成水蒸气抬到高处,再变成水流顺江河而下,这个能量可用水力发电机来取得。风力发电,因太阳使大气形成地表环流,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免费的锅炉,因此产生了低压蒸汽流在地球表面旋转。使用涡轮机可以将这种能量转化利用。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半导体技术直接通过半导体表面载流子的作用,直接变成电能输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过程中都不涉及碳和氧,所以说它是一种真正的绿色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价格

那么既然可再生能源是安全、绿色的,那么为什么过去几十年中,它始终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呢?究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的价格太高。

曾有人问我:“促进可再生能源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怎么节能环保?”当时我和他开了个玩笑:“最好的方法就是赶快使用煤和石油。如果你能在十年之内将其都用尽,那么你只能用新能源了。”换言之,传统石油价格比可再生能源价格低,可再生能源就永远不会成为人类的首选。这种选择虽然对全人类有害,但对单个人有好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间的矛盾历来是这个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那么推进一个新技术进入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通过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有所了解。

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直流电,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特斯拉的背后有企业家威斯汀豪斯给予支撑。爱迪生也不甘示弱,找到了更强有力的资本家J·P·摩根。然而,在直流与交流的对抗中,仍然是直流大败。交流电成为人类主要的输电方式。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直流与交流最大的区别——交流电的损耗小,省原材料铜。

在早年的电力系统中,爱迪生占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因为他发明了直流电,还因为当时唯一的电器——白炽灯是他发明的。他多年来持续与特拉斯和威斯汀豪斯打官司,告他们侵权,做同样的灯泡。当时铜的价格是爱迪生和特拉斯非常关心的。铜价只要上升,爱迪生就会坐立不安,如果铜价下跌,特斯拉就会睡不着觉。而铜价是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巴黎金融投资家所控制。当他看到爱迪生、特斯拉、J·P·摩根和威斯汀豪斯为了电斗得你死我活时,他就认定电会在将来大有作为。电需要铜,于是他就联合了欧洲一批银行家垄断了欧洲的铜期货市场,把价格翻了一倍多。爱迪生逐渐趋于弱势。

虽然1892年,爱迪生打赢了白炽灯的官司,但J·P·摩根对此事忍无可忍。他认为不能让一人垄断了传输电的方式,而另一人垄断了灯泡,导致这个对人类社会有极大好处的技术停滞不前。于是J·P·摩根努力想迫使威斯汀豪斯让步,但威斯汀豪斯宁可破产也不妥协。最终,J·P·摩根一怒之下,合并了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和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在1892年成立了现在的通用电气公司,使电的技术可以流畅地发展下去。价格优势也在电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当然是石油的价格。石油价格只要很低,所有人都会从新能源市场中转身离开。只要石油价格往上走,马上就会有很多人投资到新能源。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对于新能源的投资都是一波一波,紧随每一次的石油危机的。

石油价格长期来说是上涨的,但短期来看却不断震荡。因此关键在于,在石油危机结束前,开发者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成本,将具有价格优势的技术发明出来。好消息是,风能在上一轮石油危机中,攒到了足够多的资本进行大量的技术改造。在石油价格下跌前,它已经将价格做得和火力发电厂差不多。对于太阳能来说,因为它是一个制造材料的过程,时间会更漫长一些,但它仍然积聚到足够的资本,做到了锑化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大大压缩。当然,即便如此,太阳能的发电成本仍比风能和火力发电要高。因此,太阳能现在是希望产业,我们必须等待下一次石油危机的到来,才能有大批量的投资进入到这个行业。

作者:刘云峰

期货市场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3:

基于多重因子分析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权研究

【摘要】由于中国对原油期货定价权存在缺失,使得中国在世界原油贸易和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文章利用2000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中英美原油期货月平均收盘价的价格序列,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模型和方法验证中国原油期货定价权是否有一定的欠缺,然后运用多重因子分析研究生产、金融、知识、安全四大结构性因子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并对原油期货定价权的影响研究进行启发,发现金融结构性因素和知识性结构性因素对国际原油期货定价权的重要作用,最后从这两种因素方面为我国获取原油期货定价权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原油期货;定价权;国际贸易

一、引言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宗商品进口国,但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的缺失,使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受到了较大损失。因此对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权的研究可以寻找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现状下的弥补点,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相关行业面对外部价格冲击时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大多学者一般从理论层次或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进行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研究。在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各金融因素在大宗商品期货、现货价格震荡上发挥的作用,如Jo ts M, Mignon V(2017)、Liao J等(2018)、Chen J等(2018)和Bakas D, Triantafyllou A(2018);也有少数学者从供求方面考虑对大宗商品期货、现货价格的影响,如Nikitopoulos C S等(2017)、韩立岩,尹力博(2012)、谢飞,韩立岩(2012)、隋颜休,郭强(2014)、蒋瑛(2014)、钱煜昊,曹宝明,赵霞(2017)。在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权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学者主要利用计量模型验证有些国家是否有期货定价权。其中Liu B J等(2015)利用EGARCH-GED和广义自回归检验了中国是否具有一定的大豆期货定价权;Gospodinov N, Jamali I(2018)主要运用无套利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金属、能源和农产品期货定价权的作用;而国内学者对定价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如张帆等(2018)、徐振伟(2018);实证方面的研究大多是通过VAR模型、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验证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权的缺失,如胡振华等(2018);也有少数学者利用多变量回归(SUR)模型分析期货定价,如张学文,孙文松(2015)等。

以上研究表明:大多學者专注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本身的研究,对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权的研究较少;其次是研究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权的学者大多是进行理论性分析,实证性佐证较少,未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决定定价权的相关因素。

本文将以原油期货为例,选取四大结构性因子并结合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多重因子模型研究国际原油期货定价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利用结构性权力学说、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来对原油期货定价进行研究。

由于英国IPE布油期货价格和美国NYMEX原油期货价格经常被用作国际原油基准价,所以本文选取IPE布油和NYMEX轻质原油作为研究对象。统一各变量的时间跨度之后,本文主要对2000年1月至2018年9月原油期货收盘价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代表性原油期货中,中国相关定价权的现实情况;然后利用多重因子分析模型探讨四大结构性因子对原油期货价格的定价作用。

三、中国原油期货定价权缺失现象验证

(一)序列图分析

绘制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三种原油期货日收盘价的时序图得到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原油期货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中国INE原油期货日收盘价的波动更大,特别是在2018年10月26日附近有剧烈震荡,但这一时期英美原油期货价格的波动较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INE原油期货价格对英美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较小。

(二)平稳性分析

对中英美原油期货价格的相关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观察表2可得:中英美原油期货月平均收盘价的一阶差分序列均属于平稳序列,且同阶属于非平稳序列,满足下一步实行Johansen协整检验的要求。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分析中美原油期货价格序列和中英原油期货价格序列的相关协整关系,分别得到如表3和表4所示的结果。

两表的结果都表明存在r>1个协整向量,即认为中美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以及中英原油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Granger因果检验

对不平稳的中英美原油期货价格两序列一阶差分,达到平稳后分别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如表5和表6所示的结果。

分析表5可得:在99%的置信水平下,我国原油期货价格受到美国原油期货价格的单向影响。

分析表6可得:在99%的置信水平下,我国原油期货价格受到英国原油期货价格的单向影响。

综合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知,中美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以及中英原油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英美原油期货价格会单向影响中国原油期货价格,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并没有对英美原油期货价格有大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中国对原油期货定价权存在欠缺的现实。

四、國际原油期货定价权多重因子分析

由于国际原油期货定价包含多种影响因素,国际原油期货定价权以美国为主导,因而本文将以美国NYMEX轻质原油期货为例采用多重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一)多重因子分析理论

多重因子分析(MFA)意在处理分群结构的数据。主要研究在同一组个体上定义的若干群变量,实现多群变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的比较。而该方法的核心则是对每一群细分变量进行加权后的整组结构性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可以说多重因子分析是定量表的主成分分析(PCA)、定性表的多重对应分析(MCA)和频率表的对应分析(CA)的综合。其数据可以描述为3个数据空间:样本空间、变量空间和变量群空间,如图2所示。其中,X表示整个数据矩阵,I表示样本数,K代表所有的变量数,J代表变量组数,Xik表示第i样本第K变量的测量值。每组变量j的数目Kj可以不同,而且每组结构性变量的类别(定性或定量)也可以不一致,然而每组结构性变量中各具体要素变量的类别务必保持统一。

由7、8和9可得:金融结构性因素对NYMEX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前两大主因子都有较大影响,其次是知识结构性因素和生产结构性因素。

由图7、图8可知,在所有影响NYMEX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的要素中,道琼斯全球科技指数(TDJIA)、道琼斯工业指数(DJIA)、道琼斯全球指数(GDJIA)和美国专利申请量(APTA)对Dim1的方差贡献率较大,超过红线的平均水平,且道琼斯工业指数(DJIA)和道琼斯全球指数(GDJIA)对Dim1的贡献率水平均超过15%,且与道琼斯全球科技指数(TDJIA)的贡献率差距较小;在对Dim2的方差贡献率图中,只有美元指数(dollar)、美国专利申请量(BPTA)、道琼斯全球科技指数(TDJIA)和英国原油出口量(Boil. export)在虚线之上,且美元指数(dollar)对Dim2的方差贡献率超过40%,远高于其它要素。因此,综合而言,NYMEX轻质原油期货的价格受金融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较大。此外,美国页岩气的存储量(ROUS)对Dim1具有一定的影响,说明页岩气的开采的确也会影响NYMEX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的波动,但产生的影响相对弱于对IPE布油的影响。

图9中除个别点外总体而言也是金融结构性因素的分叉向量最长。因此,可以印证NYMEX轻质原油期货的价格受金融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较大。

五、结论

本文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国缺乏定价权现状,进而从结构性权力理论出发,通过多重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生产、金融、知识、安全四大结构性因素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本文发现四大结构性因素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都有影响,对原油期货价格而言,其受金融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更大,知识性结构因素和安全性结构因素次之。生产性因子如页岩气革命也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英美对国际原油期货定价权的一定控制以及美国金融市场对世界金融市场的连带影响,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初步建立离拿下原油期货定价权还比较遥远,实证表明增强金融结构性因素和知识结构性因素对我国拿下原油期货定价权,提升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维护和保障其国内能源市场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就金融结构性因素而言,我国可以从期货市场的建立和货币国际化两方面入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在知识结构性因素方面,我国应注意自身科技和创新力的发展,以及其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外,页岩气革命也是不容小觑的力量。我国在争取原油期货定价权时应四大结构性因素均衡考虑,但应更注重金融结构性因素和知识结构性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Jo ts M,Mignon V,Razafindrabe T.Does the volatility of commodity prices reflect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J].Energy Economics,2017,68: 313-326.

[2]Liao J,Qian Q,Xu X.Whether the fluctu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have impact on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J].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8,503: 1030-1040.

[3]Chen J,Kibriya S,Bessler D,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lict events and commodity prices in Sudan[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8,40(4): 663-684.

[4]Bakas D,Triantafyllou A.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 shocks on the volatility of commodity pric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18,87: 96-111.

[5]Nikitopoulos C S,Squires M,Thorp S,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crude oil futures curve: Inventory,consumption and volatility[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7,84: 53-67.

[6]韓立岩,尹力博.投机行为还是实际需求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J].经济研究.2012,(12):83-96.

[7]谢飞,韩立岩.投机还是实需:国际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12,(10):71-82.

[8]隋颜休,郭强.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的结构断点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8):100-113.

[9]蒋瑛.石油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及其对石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1-126.

[10]钱煜昊,曹宝明,赵霞.期货市场金融化、投机诱导与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基于CBOT大豆期货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2):28-40.

[11]Liu B J,Wang Y,Wang J,et al.Is China the price taker in soybean futures [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5,7(3): 389-404.

[12]Gospodinov N,Jamali I.Monetary policy uncertainty,positions of traders and changes in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18,24(2): 239-260.

[13]张帆,尚宇红,雷平.基于市场结构理论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分析及中国对策[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5):17-26.

[14]徐振伟.中美大豆贸易的定价权评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1-47.

[15]胡振华,钟代立,王欢芳.中国铁矿石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研究——基于VEC-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8,(2):96-106.

[16]张学文,孙文松.风险溢价与商品期货定价研究——基于标的稀缺性的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5,(3):983-1004.

作者:柯蓉 杨亭宇

上一篇:公司竞争上岗演讲稿三篇集锦下一篇:工作目标规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