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2022-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推进审计工作不断发展

同志们: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大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三十年前,我们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二十五年前,伴随着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的不断深入,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应运而生。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审计监督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民主法治的重要工具。

今年9月6日,温家宝总理为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年作出十分重要的批示:“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对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谨致祝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支持、关心和肯定,是对广大审计人员的激励,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回顾奋斗历程,总结工作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审计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更好地担当起肩负的崇高使命,更好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意义重大。

一、二十五年来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主要是由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结合自身的业务管理进行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了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确定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给经济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有效的监督,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建立健全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为此,1982年新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在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1983年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两年间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普遍建立了审计机关。1983年《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和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规范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审计机关一面组建机构,创造工作条件,一面围绕国务院当时部署的增收节支、平衡财政收支等经济工作重点,积极开展试审,摸索经验。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法纪,纠正不正之风,促进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纠正账目差错、加强基础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所有这些,给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为审计事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198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将宪法关于审计监督的原则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审计工作初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务院要求审计机关要“逐步做到以经常性的审计监督代替一年一度的财务大检查”、要“有重点地开展审计工作,主要应做好公有制经济和各级财政、金融的审计工作”、要“在高层次的宏观管理监督上发挥作用”。为此,审计机关围绕国家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大部署,有计划地开展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专项审计调查,逐步推行经常性的审计制度。审计领域由企业向政府部门、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基建投资、农业资金和利用外资等方面拓展;审计内容以真实合法性为主,同时尝试向管理和效益方面延伸;强调以微观审计为基础,从宏观着眼,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法纪,促进治理整顿,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面对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审计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逐步走向规范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对我国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职责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国家审计基本制度作了全面规定,审计工作初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2006年又对审计法作了重要修订。审计机关以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为契机,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绩效审计;不断深化和完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和企业审计,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构建了“3+1”的审计业务格局;着力加强“人、法、技”建设,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审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审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审计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制约,推动民主法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始终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迈进的,充分表明中国审计是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产物,是推进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工具。

经过二十五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为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管理体制以及由审计署、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在审计署系统形成了由署机关、派出局和特派办组成的“一个核心,两个拳头”的工作架构,基本建成了全面覆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审计监督网络。在法律规范方面,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内容、以审计准则为基础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逐步探索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和政务公开制度,制定了涵盖综合管理、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机关管理制度。在审计队伍和作风建设方面,树立了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勇于奉献、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造就了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8万多人的审计干部队伍。同时,审计理论研究、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宣传、国际审计交流等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审计机关还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不断发展,取得明显效果。中国审计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审计署目前是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亚洲审计组织及其环境审计委员会主席、世界审计组织理事,在国际审计主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十五年来,我们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了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全国共审计380多万个(次)单位,直接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300多亿元。同时,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始终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审计机关成立初期,先是与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相结合,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进行审计。1994年的审计法确立了“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制度,实行了向政府作审计结果报告、向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的“两个报告”制度,使预算执行审计嵌入了国家财政管理机制,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审计机关不断深化对政府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重点加大了对有资金分配权部门的经常性审计和补助地方支出的审计力度。审计机关提出的关于推进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方面的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确保社保资金安全等建议,被政府采纳后取得很好效果。

二是着力监督检查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机关始终把监督检查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高度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结果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促进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仅2003年以来,审计署就组织了对40多项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涉及"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救灾扶贫、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使这些资金更好地用于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今年汶川地震后,审计署及时组织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进行全方位跟踪审计,促进了这些资金物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完整、公平公正、合规有效、规范有序和公开透明,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社会反响非常好。

三是着力监督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国有资产运营情况,推动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始终把监督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重要任务。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关注预算收支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虚报冒领预算资金、套取挪用财政资金、虚列财政支出等问题;在对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中,重点关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尤其是不良资产状况,揭露和查处弄虚作假、违规经营和内外勾结实施金融诈骗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经营和收益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弄虚作假、盈亏不实、资产管理混乱等行为,还原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2000年,组织了对1 000多户国有企业的审计,发现有相当多的企业会计报表不能真实或完全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揭露和查处这些问题,有效地维护了会计秩序,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四是着力监督检查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绩效状况,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仅2007年,各级审计机关就开展了3.7万多个绩效审计项目,约占审计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涉及绩效审计的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在推进绩效审计中,审计机关始终坚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和借鉴各国有益经验的思路,既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揭示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公务消费等活动中的损失浪费问题,又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3年以来,通过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共核减工程概算和结算额1 000多亿元。

五是着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责任追究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探索建立了在国际上尚无先例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初期主要进行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后来发展到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1999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党政领导干部24万多人(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2万多人(次)。目前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规范,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开,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正在继续试点。经济责任审计为监督和考核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责。

六是着力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全国审计机关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送的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有1万多件,其中包括一些大案要案。这些案件的查处和公开曝光,既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更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审计人员及其家属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审计署党组,向为中国审计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向为审计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于明涛、吕培俭、郭振乾、李金华等署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全国审计机关的老领导、老同志,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奋战在审计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向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们为审计事业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国审计史册!

二、二十五年来审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十五年来,广大审计人员在开创中国特色审计之路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审计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就必须深刻领会、切实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必须始终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及其他重要会议对加强审计、强化经济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十五年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几乎每年都要听取审计署的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地方各级政府把审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审计监督作为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信任审计机关,交办任务,支持依法审计、如实揭露、严肃处理,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保证了审计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审计机关始终紧紧围绕每个时期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审计重点,深化审计内容,取得明显成效。审计机关刚成立,就积极参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活动;围绕“双增双节”,开展了对盈亏大户企业的审计;围绕“治理整顿”,开展了清理固定投资在建项目、清理整顿公司和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等审计;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次组织对涉及“三农”、土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救灾扶贫、环境保护等资金的审计,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资金实施了连续审计;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惩治腐败,在会计领域打假治乱,不断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实践证明,没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审计工作就寸步难行。只有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觉地把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三)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审计之路。

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始终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明确“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到提出审计是国家的经济卫士,再到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从以真实性、合法性为目标,到实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再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益和保护生态效益;从企业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到财政“同级审”、社会保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再到开展环境资源审计、联合国审计;从最初以核对账目为主要方式的审计,到运用经济活动分析、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等现代技术,再到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到对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审计结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到项目结束后向社会公告,再到审计情况的阶段性公告。这些实践和探索,促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审计监督网络体系和审计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良好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审计之路。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总结,实践检验,勇于开拓进取,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

(四)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充分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

二十五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审计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我们确立了各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组建初期,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边组建、边工作”的方针,使审计机关很快进入角色,逐步开展工作;组建任务基本完成之后,确定了“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的方针,不断拓宽审计领域,使审计监督成为一项经常性制度;党的十四大以后,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加强改进、发展提高”的方针,不断加强审计法制和规范化建设;近些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总结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的查处力度,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到位。

实践证明,这些指导方针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是二十五年来广大审计人员适应中国的现实情况,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法理精神。它要求审计人员要以宪法有关规定为最高依据,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定的程序、权力、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履行法定责任。

“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是有效开展审计监督的战略定位,是审计工作不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选择。审计工作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更高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堵塞漏洞、加强管理、促进改革的建议,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方略,也是应对审计风险的一种有效策略和方法。它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分出轻重缓急,找准对全局、对未来有根本性影响、有重大危害的突破口,牢牢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民主法治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整合审计力量,找准“火源”和引发“火源”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和切断“火源”的建议,有效地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基础上,扎实务实、真抓实干,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处理问题,进而促进制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各项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其核心是抓好落实、服务发展和促进发展。

(五)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各项基础建设,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审,不断探索和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推动以“人、法、技”建设为核心的各项基础建设,是审计机关二十五年来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狠抓审计队伍建设。各级审计机关一方面坚持以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审计业务培训,加大公开选拔、交流轮岗、竞争上岗的力度,推进实战能力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坚持和完善以“八不准”为核心的审计纪律和审计机关“一把手”离任审计制度,实行了审前承诺制、审后回访制和廉政考核一票否决制等各项廉政制度。最近两年,组织开展了全系统的财务审计,主动要求有关部门对审计署进行了财务检查,改进了工作,规范了管理。

依法治审,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大力加强审计法制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审计法制工作不断加强,审计立法不断完善,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初步统计,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审计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有6个,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审计法规有30多个,审计署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审计规章、规范性文件有近200个。广大审计人员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严格规范审计程序,严格控制审计质量,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在改进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得到了增强,全局性、宏观性、建设性和效益性意识明显提高,审计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拓展;在探索从账户入手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相结合等符合我国实际的审计技术方法的同时,不断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大力推进以“金审工程”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努力促进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变。所有这些,都为审计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方法支持。

同志们,审计工作二十五年来的发展,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积极试点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的发展!是审计工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为人知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探索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中所渗透的智慧和力量,为开创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弥足珍贵!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回顾二十五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今后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明确我们新的奋斗目标。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来看,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从总体上看,我国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任务还很艰巨,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审计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总结过去,谋划未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的更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的指示精神,审计署在深入分析审计工作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初步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把握审计的本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审计工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这一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灵魂和指南,去认识和探寻审计工作规律,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增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力”。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看,审计机关通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及时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障碍和矛盾,查处重大问题,预防和抵御其风险,有利于推动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家各项政策有效实施,由此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看,审计机关通过对政府部门和政府活动的监督检查,对其责任履行情况作出评价,揭示各种问题,查处各种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由此来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看,审计监督的权力是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所赋予的,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审计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国家审计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保障经济社会安全高效运行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不断探索和拓展审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

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拓展审计工作的新领域、新路子,才能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要继续坚持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立足全局、坚持微观查处和揭露,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是要强化“五种意识”,将其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坚持用政治眼光思考和处理问题,高度关注宏观调控措施、重大方针政策的执行结果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促进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促进政令畅通;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注重揭示违法违规问题所反映出的体制性障碍、政策和制度缺陷、管理漏洞,促进深化改革、健全法治、维护民生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把促进、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作为首要职责,保障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敢于讲真话、报实情、出实招,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探索建立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和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推动法规制度完善和政务公开,促进责任追究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健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二是要做到“六个高度自觉”,使审计工作更加自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审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大局,高度自觉地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建设;在高度自觉地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切实推进提高政府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改革深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高度自觉地推进整改,规范管理,有效地推动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健全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审计定位,更加自觉有效地服务于大局,才能切实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三是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预算执行审计,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全面提升层次和水平;金融审计,要以“维护安全、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为目标,服务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监管,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国有企业审计,要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质量、责任、绩效”,按照“把握总体、揭露隐患、服务发展”的审计思路,监督国有资产安全,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要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绩效管理为目标,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为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环境审计,要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推动加强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涉外审计,要以促进积极合理有效利用资金、防范涉外投资风险、维护涉外经济安全、履行国际责任为目标,着力整合涉外审计资源,拓宽涉外审计领域,提高涉外审计质量。

四是要创新方式,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法和管理方式。坚持多种审计类型的有效结合,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各种需求,提高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模式;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努力创新审计管理,积极探索审计项目招投标和合同制管理方式,着力构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项目审理既相分离又相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同时,依法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社会审计质量的核查。

(三)着力加强“五项基础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要使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筑牢自身基础,最根本的,一是大力推进审计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强化审计骨干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审计领军人才和国际型审计人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作为一个领导,在回顾自己工作时,应引以自豪的不仅是建成了漂亮的办公楼等硬件成果,更应是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队伍。二是大力推进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做好审计法实施条例、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的制订、修订工作,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四是大力推进理论建设,进一步强化审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为审计实践服务。五是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同志们!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新的发展。回首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展望未来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改革创新,拼搏奋斗,提高主动性,发挥建设性,坚持开放性,增强科学性,努力推进审计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作者:刘家义

第2篇: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 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年会在天津圆满落幕!

11月7日,由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9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年会在天津召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巡视员殷明汉,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印刷复制处处长路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主任谭湘宁,第六届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邦设,第六届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北京高科印刷机械研究所所长王晓智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印刷机械制造及相关企业、印刷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机构等单位负责人、技术专家,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各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计1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上午会议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蓝俞静主持。

在大会的领导致辞环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巡视员殷明汉、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印刷复制处处长路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主任谭湘宁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巡视员殷明汉首先宣读了第六届全国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换届批准公告,宣布了标委会的委员名单,并发表了致辞。他表示,印刷机械标准引领了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和行业健康发展,标委会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标准化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对于第六届印机标委会未来的工作,殷明汉提出了加快建设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实施工作等建议。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印刷复制处处长路洲随后发表讲话,他以印刷业十三五发展方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切入点,并重点介绍了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和《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突出强调推动数字印刷新动能加快发展部分。路洲处长提出要系统布局、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形成范式,联动印刷企业、出版单位和电商平台,打造中国数字印刷大数据中心,推动数字印刷新动能加快    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主任谭湘宁在致辞中表示,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會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印刷产业实现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并对标委会的工作提出标准化工作要严格遵循流程与程序执行的要求。此外,谭湘宁指出,标准化工作要做到方法创新,引领和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标准是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如今,标准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谈标准更多地是规矩和支撑,现在谈的更多的是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标准化工作要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这都是需要创新才能实现的。标准工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联通,政策通,标准通。在联通方面和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也需要创新才能实现。

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邦设,作为新一届标委会主任委员代表发表了讲话。陈邦设谈了3点意见:第一,中国作为全球总量第二的印刷大国,印机装备需求市场很大。近年来,中国印刷业的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减慢,印刷企业的人数大幅减少,行业集中度上升,从以上3个趋势看未来的机会,中国印刷机械行业大有可为。第二,我国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以及精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第三,标准应该与时俱进,引领中国印刷装备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工作是未来标准化工作的着力点以及突破点。

作为第六届标委会委员代表,广州市千彩纸品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韡进行了讲话。他认为,印刷设备是决定印刷品质的关键因素,企业高度重视参与印刷设备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委员是标委会工作的核心成员,应该严格遵守标委会章程,履行委员义务,为不断推动印刷机械标准化发展而贡献力量。

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彭明以“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为题,作了第五届标委会工作报告及第六届工作计划。他在报告中指出,印刷机械标委会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承担印刷技术领域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促进企业间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强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委员、观察员队伍建设;优化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适应新形势下印刷机械标准化工作调整;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实现国际标准立项零突破;继续推进标准实施验证点工作,提升对标准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创新,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鹏飞为与会代表作了题为“印刷智能制造测试线与标准螺旋共进”的精彩演讲。他从探寻智能认知、印刷产业新业态、测试线建设逻辑、测试线以及标准协同推进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此外,他还从一本图书印刷智能制造测试线按需出版智慧生态体系构建逻辑,按需出版智慧生态体系构建必须的“标准”条件等两个方面对于印刷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进行了阐述。

最后,本次年会对第六届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顾问、观察员以及先进单位、个人、标准参与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

7日下午召开的专项工作会议更是干货满满,内容包括标准必要专利(ESP)相关问题探讨、标委会章程及最新标准化政策解读、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程序及注意事项、委员投票操作方法讲解、讨论2020年标准立项及制修订计划等。

11月8日,印机标委会分组召开了国家标准《涂布机术语》和《印刷机械 卧式平压模切机》的讨论会议。另外,秘书长彭明还主持召开了印刷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和印刷智能制造标准立项预研会。

回首过去耕耘成果,展望未来美好蓝图。两天的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第六届印机标委会秘书处将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凝心聚力,逐梦前行!

第3篇:企业文化研究:回顾、述评及未来展望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的时代,作为在企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企业软实力——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都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相关系统梳理相对匮乏。文章通过梳理企业文化的概念、类型、维度测量和作用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企业文化理论的已有相关研究,提出了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上升到信仰层面,唯有建立信仰型企业文化,方能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涵;维度测量;信仰

一、 前言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结果,过于重视企业硬实力忽略企业软实力的时代已经过去。约瑟夫-奈指出,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文化作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命脉所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命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自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在《Z理论》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一词,企业文化相关理论迅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已经普遍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战略高度。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日渐剧烈的企业竞争,企业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企业的硬实力,而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重要软实力--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基于此,本文梳理了企业文化的概念演变、类型、维度测量及企业文化的作用。最后,文章对企业文化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述评,并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 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

赵曙明指出,1981年的《Z理论》、1982年的《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艺术》和《企业文化》以及1984年的《寻求优势》四本著作掀起了美国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随后,中国企业的发展也引入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最早源于《Z理论》一书,威廉·大内指出一个公司的文化,主要由其传统和风气构成,还应包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此价值观能成为员工活动的准则。威廉·大内在企业文化的概念中强调“企业文化形成的长期性,及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指导员工行为准则的价值观。我国学者黄如金(2007)更加全面的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定义,他指出,企业文化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功用性结晶,体现为一种多重内容复合的复杂系统,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企业家的成功理念和企业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经营宗旨为基本内容。”在学术界,企业文化的概念得到普遍认可的是沙因提出的。他首先探讨了文化的本质,并指出企业文化应该包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是更深层次的,是企业全员共同拥有的。在他的著作《组织文化与领导》一书中,给出了组织文化的定义:“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沙因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描述为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洪常指出,文化是深刻的、广泛的和稳态的。基于此,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基于全员意志形成的内在深刻的、广泛的和稳态的、信仰层面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是全体员工行为的规范准则,也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南。

三、 企业文化的类型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对文化按照准确的分类标准对文化进行分类。但是,从不同的层面上,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相对合理的分类。已有的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主要包括:根据公司的业务重点将企业文化分为战略文化、品牌文化和营销文化;根据企业文化现象的可见程度将企业文化分为物质层企业文化、行为层企业文化、制度层企业文化和精神层企业文化;按照企业文化主体范围的大小,将企业文化分为个体文化、组织文化、社会文化、自然文化。这是对企业文化不同角度下的分类。范周(1991)将我国企业文化分为生活福利型文化、文化娱乐型文化、技术生产型文化和思想教育型文化等几种类型。

在不同的维度上,不同学者也对企业文化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按照企业经营的任务和经营方向,迪尔和肯尼迪就将企业文化分为“硬汉型文化”“尽情干、尽情享受型文化”“风险型文化”“过程型文化”四种类型;奎因(Quinn)等基于内部与外部导向、灵活自由与稳定控制两个维度,将企业文化分为团体文化(人际关系模式)、发展文化(开放系统模式)、理性文化(理性目标模式)和层次文化(内部过程模式);Mannix(1995)在组织文化和资源效价对个人制定公平资源配置决策规则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假定企业文化将决定组织成员将使用哪种分配原则(公平、平等和需求)來分配资源,以分配倾向为标准,将企业文化分为经济导向的企业文化、关系导向的企业文化和个人发展导向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企业文化分类的相关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在企业文化相关实证研究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是,已有的相关分类,有的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有的则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对分类标准的可信度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文化的分类视角多,但是权威性差。所以,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未来研究还需要重视其分类的的标准及应用的条件。

四、 企业文化的维度与测量

关于企业文化的维度测量研究,学者之间所持观点不同。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没有必要进行量化研究,可以用定性的民族志或历史研究法来理解组织文化。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对企业文化进行量化研究是可行的,比如霍夫斯泰德。沙因(1996)认为,“文化的基本元素的挖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探求组织成员的认知和思维背后的深层价值观和假设;二是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组织成员的行为”。随后,Sackman(1991)提出了整合历史和问卷调查方法的组织文化归纳分析法。有的学者将企业文化划分为不同的维度,比如,可以从外部适应性和内部凝聚力两个维度(O'Reilly,1991)分析,也可以划分为经济和精神两维度(Calori & Sarnin,1991)。

国内有些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企业文化测量标准。其中,王维平(2010)在总结企业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企业文化分为企业文化养成(文化的静态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积累(文化的动态运作模式)两个维度。徐尚昆(2012)通过设计一个开放式问卷调研的归纳性分析和一个典型文本的内容分析,探讨了中国情境下企业文化的概念维度,并得到中国企业文化的12个概念维度(团队精神、顾客导向、创新变革、沟通协调、组织学习、战略/目标、员工导向、核心价值、社会责任、诚信、贡献、领导)。企业文化维度的划分和测量是企业文化实证研究的前提条件。

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已有不同维度的测量,并且也开发出了相关的测量指标。但是具体情境下的企业文化维度测量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不同情境下,企业文化的研究重点是不同的,所需要的测量指标也有差异。所以,未来可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对企业文化进行量表开发。

五、 企业文化的作用

彼得·德鲁克认为,明天的商业竞争是文化上的挑战。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知识整合以及企业品牌构建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企业文化的相关研究逐渐成熟,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还包括实证分析。通过梳理相关的实证分析及案例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包括,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调整、民营企业并购、企业绩效、核心竞争力、领导者的管理风格以及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等方面。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全体员工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具又一定的稳定性。有些学者将这种稳定性的企业价值观称为“强文化、企业卓越的管理理念及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系统”。陈传明(2005)将这种企业文化称为具有难以改变、惰性、抗性及边际收益呈倒“U”型分布特征的刚性企业文化,这种刚性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陈维政(2004)从领导风格的视角研究了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经济导向和发展导向两个维度以及领导风格的变革型和交易型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协同性。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二者的协同性对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产生正相关影响,并且二者的协同性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已有研究从不同的方面验证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影响作用,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的参与度方面、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条件方面等(Denison,1990;Gordon & DiTomaso,1992;S?rense,2002)。在并购绩效方面,王道华(2005)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中国民营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指出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是民营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通过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契合点进行文化整合是产生企业文化规模效应的重要途径。此外,王艳(2014)也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对于并购绩效存在重要影响,并且企业文化的强弱是能够解释并购为何不能为收购方创造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企业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已予以证明。在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之后,我们不免会思考,为什么很多企业有着很“漂亮”的企业文化却最终走向衰退呢?这就涉及何为企业文化的内核本质以及如何挖掘并构建真正的企业文化。所以,关于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企业文化的构建落地问题急需解决。

六、 未来研究展望

1. 挖掘企业文化的本质。既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而对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的探讨相对匮乏。未来研究应该突破这一局限,深度挖掘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从而构建出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综合价值的企业文化。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但是不少企业文化还是停留在企业的文化层面。比如,不少企业仅将文化写入小册子、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将企业文化植入到企业管理实践中,甚至只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构建的“面子文化”,而不是构成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真正软实力。所以,在认识到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真正服务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是关键。信仰是文化和管理的最高级形式,唯有将企业文化上升的信仰层面,将企业文化的文字描述升级为成企业全员的修行,企业文化方能真正的落地,从而可持续的促进企业发展。所以,未来企业文化本质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升级企业文化为企业信仰,以及企业全员在企业中如何修行的问题。

2. 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一词源于西方,虽然中国引进企业文化也有大约40年的时间,但是中国本土企业文化的探讨还是比较少。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有必要深入中国现状,探讨中国本土企业文化。早在1989年,黎红雷就指出中国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综合“科学”和“人性”。齐善鸿(2013)通过反思企业文化生成机理中存在源头缺失、主体不明、路径不清、落地不到位等问题,探讨了“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生成机理,并从思維层面、企业与员工层面和操作层面分析了“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包括的具体内容。西方强调科学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更重视人性。所以,中国本土企业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企业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借鉴西方的科学管理,又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中国本土企业文化,从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3. 开发中国情境下企业文化的维度测量。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管理情境,国内已有的相关实证分析多数借鉴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维度测量。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测量一般是基于西方情况,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来说,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文化具有民族性,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赵曙明(1993)指出,由于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具有不同的社会民族文化,所以从属于社会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也不相同。各个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照搬西方情境下企业文化的维度测量是行不通的。鉴于中国情境下企业文化的维度测量相对较少,不少国内学者主要将西方情境下的企业文化测量用于研究国内企业文化相关实证分析。所以,未来企业文化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中国情境下企业文化的维度测量,以为国内企业文化实证研究提供条件。

最后,根据对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梳理,我们认为,企业文化要想作为核心力量融入到企业管理实践的各个层面,还需要进一步从企业文化的本质探讨、内涵丰富和量表情景化开发等方面细化研究。尤其是企业文化升级为企业信仰,也就是信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企业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终极目的。企业文化在真正完全的融入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道路上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裴宇晶.企业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趋势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10):1-8+16.

[2] Ouchi W G.Theory Z: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M].New Jersey: Addison-Wesley,1981.

[3] 黄如金.论和合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J].管理学报,2007,(6):712-718.

[4] Sehein,E H.Org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5.

[5] 杨洪常.理性建设企业文化——读《公司文化生存指南:文化变革的理性与非理性》[J].管理世界,2003,(6):152-153.

[6] 范周.企业文化导论[M].北京:世界文化出版社,1991.

[7] Mannix E A,Neale M A, Northcraft G B.Equity, Equality, or Need?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the Allocation of Benefits and Burden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5,63(3):276-286.

[8] Schein E H.40th Anniversary Issue Culture:The Missing Concept in Organization Studie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2):229-240.

[9] 陳维政,忻蓉,王安逸.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2):75-83,155-156.

[10] 王维平,王彬霞.当代企业文化两个维度的运作管理模式[J].管理世界,2010,(8):184-185.

[11] 徐尚昆.中国企业文化概念范畴的本土构建[J].管理评论,2012,24(6):124-132.

[12] 陈传明,张敏.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分析与测度[J].管理世界,2005,(6):101-106,172.

[13] 王艳,阚铄.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J].管理世界,2014,(11):146-157+163.

[14] 王道华.试析企业文化对中国民营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05,(3):104-105.

[15] 黎红雷.科学与人性: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两难选择[J].管理世界,1989,(6):168-175.

[16] 齐善鸿,张党珠,邢宝学.“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及生成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3,10(4):488-4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7147209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齐善鸿(1963-),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管理创新、国学与管理哲学、旅游管理;布玉兰(1988-),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学与管理创新、管理哲学、企业文化。

收稿日期:2019-02-16。

作者:齐善鸿 布玉兰

第4篇: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南关小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学期语文组以学区教研工作和学校制定的教研工作为指导,以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进了课外阅读,提升了师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我们学校的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教研组可以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也可以老师针对教学的问题自己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考,针对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况。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老师们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平时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迎四体”等学生征文活动,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教研组集体备课,试教研讨课再到学校层面展示。本学期语文组开始探讨作文教学,从开始的尝试作前指导到现在语文组作文教学基本形成模式,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图书馆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在本学期踏踏实实工作的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南关小学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创新的蓝天而不懈努力吧!

第5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转眼我们的大学生活已经过了将近两年,回顾过去,我们或许会有许多的遗憾,为自己浪费了大好的时光而懊悔不已,另一方面,我们也曾经为了能够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过着宿舍,自习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子,也曾为了自己大学的目标,满腔热血。在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里,我们拥有太多的过去,也拥有太多的未来,更拥有太多的现在。身在大学,我们需要把握今天,展望明天,忘记昨天的不快。 大学生活是一个自我磨练的过程。在大学时光中,若没有经过艰苦的奋斗,没有经过辛勤的付出,我们的大学生活将毫无意义。大学是自由的,但是,并不如我们之前想象的轻松。我们也会承受考试的压力,比如接踵而来的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和会计证;我们也会苦恼自己毕业之后的去向,但是,这些压力也促使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面对我们接下来两年的大学生活,我觉得首先应该把目标,计划和行动结合起来。如果说大学是海洋,大学生就是在海洋上向前航行的船,航行的船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地,离不开导航器。这里,“航行的目的地”好比我们的目标,“导航器”好比我们的计划,“向前航行的船”好比我们的行动。通常我们只做到了订立目标和计划,却没有付出实际行动,这才导致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屡次受挫。其次是要有勇气、恒心、毅力 ,我们一旦确定了目标、制定了计划,就要大胆地去尝试,一种方法不行,我们就坦然地面对它的失败,换一种方法继续尝试。总之,我们要不断尝试着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直到目

标实现。然后,要重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有机结合,目标、计划、行动和勇气、恒心、毅力都具备了,也许我们很多人就热血沸腾,开始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目标战斗了。这,还是不够。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我们还须要考虑自己拥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好高骛远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如果订立的目标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那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最后,对自己订立的目标不能三心二意,,我们中许多同学的想法很多,如考研、拿双学位、英语过六级、考计算机等级证、考会计证等等都想要。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目标太多,脚踏几只船,容易使自己顾此失彼。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地认识到,确保自己本专业学习任务能够圆满完成是一切目标的根本与前提。

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应该珍惜剩下的两年时光,希望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再回顾大学这四年不会充满遗憾。

第6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幸福的回忆是甜蜜的,辛酸的回忆是苦涩的,面对19年教学工作的回忆是令人深思,催人奋进的。1987年6月我从师饭校毕业至今,我在艰苦的乡村小学生活了近千个日子。这7千个日子悄悄地从我身旁溜走了。在这7千个日子里,我做了什么?给教育,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我掩面闭目沉思19年走过的历程,记忆犹新,往事的回忆让我思索,给我启迪,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在这19年的工作中,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使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我于2002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与同志和睦相处,团结合作,服从学校安排,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记个人的得失与报酬,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中。近10年的节假日,说服家人,不要报酬,克服寂寞与清贫,义务看护学校,学校财产在节假日没有受到一点儿损失,也解除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安心度假。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要想做一名深受学生和人民群众欢迎的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我把教学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并愉快地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无论是挫折与失败,都不能动摇我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决心与毅力。而关爱学生是努力工作不断进取的推进剂。面对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望着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建设祖国的接班人,这怎能不让我努力工作,努力进取呢?从1987年9月—2003年6月,我担任了16年的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朋友。面对学生的不足与缺点,宽容理解,架起了彼此信任的桥梁。面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不断改进和创新班级管理,实行了值日班长和值周班长制度,班委干部轮换制,小组管理,每周评比制等,在短时间内班风得以改善,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教班级曾荣获市先进班集体、区优秀毕业班各一次,多次荣获学校先进班级,个人也多次评为优秀辅导员。在总结班级管理的经验中,我撰写了两篇论文,其中《班级管理的民主与创新》在教学研究2002年第一期上发表,并获得了市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搞好班级建设、建立值日班长制度》荣获2005市中小学德育论文班主任组一等奖。

其次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与得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由于领导的信任,老师的支持,在这19年中有18年,我都是从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其中担任了14届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1988年9月到2002年6月,我担任了14年的语文教研组长和大队辅导员。从2002年2月我担任了学校的教导主任,在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安排,不挑三拣四,主动为学校排忧解难。我与学校领导、老师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虚心向别人请教,总结教学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在这19年的工作中,无论我接手的六年级或五年级以前成绩纪律怎么样,我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努力工作,在毕业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以前区六年级毕业考试评比中,我校六年级的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并多次荣获第一名。而我所教的班级与语文毕业考试成绩是全校最好的,多次获区、校奖,并在全区六年级教师会议中介绍了语文教学经验,受到到会的领导与老师的赞同。撤区建镇实施素质教育后,虽然六年级不再统考与排名,但我所担任的五六年级工作中给全校老师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每当送走一届毕业班,不少的学生家长向学校领导建议让我接手六年级或把学生转到我教班级上课。近几年实行了全市小学六年级毕业统考,统一阅卷。在2003—2004学年的毕业考试中,我担任的语文学科,平均78.6分,合格率96%,名列全镇第二,我班的同学以96.5分名列全镇语文毕业考试第一名。去年的毕业考试中,语文平均分78.8,合格率97.7%,名列全镇前茅,比接手时平均分提高了近10分。且我班的任杨、杨欢各以93.5分、93分名列全镇语文毕业考试的第二名、第三名。在教学工作中,多次荣获区、镇先进教师。在92年市初教工作中被评为“教学常规入格标兵。”所撰写的《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荣获市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2000—2001年我参加了市骨干教师培训,并顺利结业,于2003年12月被市教委确认为第二批骨干教师。

在担任14年的语文教研组长和4年的教导主任工作中,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灵活多样有益的教研活动,如校内外听课,看录象,学习教学杂志,座谈会等,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校曾5次担任原区、镇的大型教研活动,我不但组织教师钻研教材,备课,而且我也上过3次语文公开课,即一次作文教学,两次阅读教学,受到听课领导与老师的好评。在担任大队辅导员期间,努力搞好少先队工作,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小干部的积极性和作用,努力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我校多次成功开展了六

一、纪念刘文学、学雷锋、冬季运动会等大队活动。我曾经在全校开展了两次中队活动,一次全镇的关于香港回归中队活动观摩课,受到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担任教导主任,既加强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班级管理能力,又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我的三篇论文在市论文评比中荣获

一、

二、三等奖,在教师中反响很大,也给教师们树立了榜样。

在这19年的工作中,我曾多次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学校如有新教师的到来,学校都会安排我指导培养一名新教师。在我的热情帮助指导和他们自己的努力,我校有8人先后参加镇的赛课,其中于2001—2002学年期间荣获中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于2003年春期分获新教师赛课二等奖、三等奖。由于自己长期从事班级工作,在班级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特色。面对年轻教师,我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感悟传授他们,帮助他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当然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教学方面还有点因循守旧,不能大胆创新;与年轻教师能友好相处,但对他们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我和他们之间似乎还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影响了更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这些都有待改正。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只要满怀信心,踏实勤奋认真地工作,不断创新与进取,就能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

2006年7月日

1

第7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天丽国际家居建材博览中心已经度过了她的三周岁生日。

进入公司已经三年多了,感触很多。首先,我深刻体验了公司浓浓的文化气息。进入在公司第一天我感触颇深,心灵的弦被狠狠的拨动了一下——我们的团队精神,在和同事之间在相处的过程,大家都很亲切,都很愿意互相帮助,大家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让我们每天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工作中体现出来。在企划部,我接触了如何与商户和合作伙伴沟通、如何与同事友好相处等。非常感谢公司给我机会让我锻炼,让我慢慢熟悉企划工作,为以后的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设计工作是痛苦与快乐的炼狱,每当促销活动开展时,要在极短的时间拿出设计方案,搜集各种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寻找设计灵感,沉思、焦灼,经过痛苦煎熬,最后的创意没完全理解老总意思被PK掉的,总结一点就是多角度思考,多出几套成形方案。有了满意的创意时倍感轻松。每当经过艰苦的磨砺,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大家的肯定时,便是工作中最大的快乐!

这三年来,我们共同创下了可喜可贺的业绩,这些业绩凝聚了我们所有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对于公司来说,我们积累下来的最大财富不是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而是拥有了一支能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进取、不断成长的团队,还有合作伙伴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所有的这一切,都来源于公司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

三年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平台里,我们用理想、智慧和激情创造着天丽年轻而又辉煌的历史。

过去的三年是难忘而精彩的,而未来我们必将迎来更多的精彩和挑战。回顾历史,我们倍感骄傲,展望未来,我们斗志昂扬。三年前的今天,我们以创业者的探索精神与创造热情投身于打造鄂西北最大的家居卖场事业。洒下的是热血和汗水,收获的将是成功和掌声。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将以成功者的责任和使命,继续描绘天丽国际的壮丽画卷。

第8篇: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南关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学期语文组以学区教研工作和学校制定的教研工作为指导,以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进了课外阅读,提升了师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我们学校的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教研组可以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也可以老师针对教学的问题自己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小问题进行思考,针对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况。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老师们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平时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迎四体”等学生征文活动,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教研组集体备课,试教研讨课再到学校层面展示。本学期语文组开始探讨作文教学,从开始的尝试作前指导到现在语文组作文教学基本形成模式,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图书馆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我们语文组在本学期踏踏实实工作的基础上,相信以后的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还会做得更细致,更成效。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南关小学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创新的蓝天而不懈努力吧!

第9篇: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读后感

回顾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的9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的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历经三大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其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其二是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的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血雨腥风的90年,艰难奋进的9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着,在这90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其革命奋斗的始终。

首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努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注重生产力的发展,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以粮为主,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家建设的物质保障,为此,国家在建设中尤其注重三农问题,倡导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不断推进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的党,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在农村的我清楚地看到了她对教育的投入:2001年中央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几年来,在中央财政集团投入90亿元危改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危房工程”总投资已达到430亿元,现在一幢幢新建的现代化教学大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电脑机房、多功能报告厅、实验室、图书馆„„如今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危改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重视和关怀,以“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被社会各界广泛称赞。

还有07年开始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让贫困孩子都能上学,完成义务教育。并受到了广大农民、教师、贫困学生的欢迎和高度评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加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也为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提高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已建成7万多个教学光盘播放点,近 5万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7 万多所计算机教室,。同时远程教育工程所搭建的信息平台,为农村党员教育、农业科技推广等提供了多方面、多形式的服务。 正是因为有了党,国家的科技飞速发展着;因为有了党,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飞跃的进步;因为有了党,农民种田不纳税,学生上学不缴费;因为有了党,人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深思往昔峥嵘水月,我们更应用实际的奉献精神,回报养育自己的这块热土。青春短暂,时间难返,任何个人奋斗,都应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折射出异彩光芒

其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作为一名当代军人,爱党,跟党走,更应该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贯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训练和工作中,我记得雷锋日记中的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爱自己的岗位,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都要做出最大的贡献。

从中国共产党的行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并且不断用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一个学校的发展似乎跟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相同的际遇。从最初建校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学校思想不断升华,都是学校领导与学生们辛勤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在探索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深刻落实学校的领导。学校的指导思想应该向国家的指导思想看齐,做到关注学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到与其他学校的思想交流学习。

中国是一个注重思想教育的国家,其中更加突出的是思想文化教育,中国共产党要求中华民族的年青一代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的民族,做思想先进的一代,能过有利于国家建设的一代。伟大革命导师李大钊说过:为世界文明,为人民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所以,作为青春激荡,意气风发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怀着十二分的人情,充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八荣八耻作为自身的行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当代军人,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学习,时间才是硬道理。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收益于党的领导。作为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坚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并且做到不动摇,不放弃,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需要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奉献我们的青春并且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向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坚持党的廉政建设。预防腐败关乎国家革命建设的成败。在革命时期的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倡导党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清正廉洁建设仍然不失其关键作用。坚持廉政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于香港和澳门,我们继续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政策,而台湾的回归是我们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承诺和平解放台湾,但面对台独势力,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使我们党认识到在维护国家和谐发展的同时,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是我们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不断地提高本身的综合国力,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为世界和平、共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时期,新的历史使命下,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项基本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党员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到执政清正廉洁,严戒贪污腐败,密切联系群众,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任重道远,我们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不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在建党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努力;为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而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情侣间最浪漫的事下一篇:关于快乐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