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分析下商业情报的祛魅

[摘要]商业情报因其混乱、失真、谣言和烟幕重重,一直被笼罩在层层的面纱之下。针对商业情报这一神秘现象,通过认真的分析,探究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种种缘由。论证指出商业情报只有在竞争情报分析的视域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商家提供精准率和使用率高的商业情报。明确提出了竞争情报分析是消解商业情报魅惑不清这一现象的利器,是商业情报祛魅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商业情报;信息泛滥;神秘感;情报搜集;竞争情报分析

[

通俗地说,商业情报是指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竞争性的贸易交易信息,通过专业的数据整理和加工、科学的分析,用于指导交易决策的依据。商业情报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提供市场洞察力,并因此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商业领域从产品的研发、销售、市场、运作以及产品的传播,无一不需要商业情报。所谓料敌先机,明察秋毫,商业情报,是也。

掌握了精准的商业情报,就好比是在黑暗中拿着了一支手电筒。它虽然不能帮你清除掉路障,但它却能把这些障碍一一照亮,以免你被这些障碍绊倒。

商业情报的秘密语言建立在两个基础构件之上:第一个构件是找到正确的竞争信息;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构件,就是看清市场的混乱,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地分析各个事件。

竞争情报市场中重要的不是信息的搜集,而是情报的分析。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情报工作还停留在简单地捕捉信息方面,由于缺少分析而未能提供真正对企业决策起影响作用的情报。

海量的信息、商家之间的情报壁垒、商界内故意释放的烟幕以及情报分析的失察等原因导致了商业情报领域内的混乱、无序、失真、魅惑、迷茫等现象。这些现象无形中为商业情报披上了层层神秘的面纱。为商业信息打造一个分析平台,将商业信息置于竞争情报分析的视域下,更好地描述和预测竞争行为,多重视角分析并赋予积极的行动,便可揭开商业情报神秘的面纱。竞争情报分析,是消解商业情报魅惑的利器。

1、导致商业情报混乱、失真、无效的根源

1.1 信息过量

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海量的信息正在日益无限递增着,它的直接后果是使人们从公开渠道收集情报变得困难。因为网络信息的唾手可得使得情报的价值趋于消失。网络信息的共享共知,使许多信息变成了无效的垃圾。人们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眼花缭乱,不能清晰地理出头绪。令人眩晕的信息风暴导致情报的混乱和无序。

1.2 真假混杂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市场信号有的是真的,有的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各个公司的情报人员是虚假情报的始作俑者,它歪曲误导了商家对市场的认知,目的就是混淆视听。尽管这些干扰信息被认作是合法的情报噪音,但对于商家来说,若不加以甄别,则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些有意释放的烟幕弹模糊了信息,使得真假难辨,而这些信息迷散在商业领域,引起混乱,使决策失误,使企业受损,将企业引入歧途。若想提高情报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分析,在繁芜复杂中寻蛛丝马迹,去杂质,除虚假,甄别假信息的伪装,破解商业骗局。

1.3 细节错失

老子《道德经》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商机是稍纵即逝的,往往百分之一的错误会带来百分之百的失败。微小的细节对情报的获取、分析、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商家往往会迷失在一大堆难以解读的细节里,无法将支离破碎的片断融合在一起,无法将点滴信息汇集转变成合理有效的商业情报。

1.4 嗅觉迟钝

李嘉诚说:“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于商业情报木讷和迟钝的商人,往往会经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厄运。而企业分析人员和决策者对搜集得来的情报中的危机信号视而不见,也会导致企业陷入难以逆转的困境而不能自拔。

1.5 保鲜期短

“网络在消解信息传播壁垒的同时,也使得一条信息能够称之为情报的时效被急剧缩短。”在科技飞速发展下,商品中的技术知识含量也随之剧增,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日益缩短,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情报的保鲜期极短。对于情报时机的延误,意味着市场机会成本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本身的价值在减少。商业情报的有效性与组织效率、企业决策流程关系密切。任何对情报的延迟使用都会使情报过期,商业信息一旦经分析后变为商业情报,必须毫不迟疑地被采用。

1.6 分析失察

信息不可能一蹴而就成为情报,信息必须经过分析才会成为有价值的情报。然而,情报分析者的思维定势往往会导致个体认知的偏差,形成各式各样的分析偏见。因此,要想从大量离散的信息中,构建出有实际意义的情报,在分析过程中就不能出现偏颇,尤其不能出现对风险因子的失察。

1.7 对抗性强

情报历来是作为对抗性竞争的需要而存在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决定了商家之间强烈的对抗性。商业情报是在对手不协助、不合作,甚至是反对的情况下来进行获取和整理分析的。它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逆流而上,阻力重重,在此壁垒下得来的情报有一定的盲目性、混乱性。

1.8 安全失当

商业情报战是企业竞争的常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以进攻的姿态去获取他人情报的同时,也要抵御对手的情报搜集活动,保护自身的情报不被窃取和外泄。情报失窃,是企业的灾难,它导致企业话语权丧失,甚至破产。在保密与泄密,进攻与抵御之间,情报安全永远存在着问题,这导致了商业情报领域的混乱状态。

2、商业情报的祛魅

对抗性竞争使得各个商家对情报实行壁垒,这无形中给商业情报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而商业领域内视听的混乱状态更是在这个面纱上覆盖了重重的帷幕,商业情报魅影惑惑。若想消解商业情报的神秘与魅惑,必须将商业情报置于竞争分析的透视下,才能显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功效,才能对商业决策起到影响作用。

2.1 用分析来破解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迷障与混乱

大数据时代,巨量的数据和信息在膨胀。“网络的开放性不仅考验着决策者在混乱、错误的信息中发掘真相的能力,也考验着他们寻找征兆的本领。”情报源于信息,但信息不等于情报。没有意义的信息只能称为信息,有意义的信息才能称之为情报。面对着令人目眩的海量信息,只有冷静地辅之以大量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发现线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出有准确的有价值的商业情报。

2.2 竞争对手分析

商家若想在市场中赢得优势,必须时刻观察和防范竞争对手,对竞争对手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搜集竞争对手的情报,及时分析,做出应变反应。在分析竞争对手时,首先要对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企业能力、强势和弱势进行分析。其次要比较双方的价格点、产品特征、销售队伍覆盖情况、销售员的资历、专业精神、付款条件、服务和质量等方面因素。为每一位竞争对手建立档案,设尽可能多的参数进行绩效比较。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要攻击的对手或者需要回避的强劲对手。

2.3 行业分析

通过搜集得来的行业信息进行行业所在国家的外部商业环境分析和决定行业内部竞争者力量平衡的分析。对行业内的各个竞争对手的经济绩效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对手的整体情况、竞争地位、独特能力、竞争优势源泉,并以此为依据,制订自己的商业计划。在进行行业分析时,要用动态的视角重点关注行业结构的变化和影响行业的变革力量。仔细观察分析影响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及相对的市场份额的变化以及各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实力。将自己放在行业的大环境中进行全面剖析,客观评价自己,通过对企业竞争环境的监测和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发现市场中的潜在威胁或机遇,从而获得行业内的竞争能力。

2.4 市场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分析市场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生产量,正确地把握增长和衰减的可能范围,产品的营销范围,外销的可能性,以确定下一步发展战略、市场导向,最终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通过对获得的有价值的商业情报的分析,及早识别和评估行业市场中的负面情报,便可提早预见危机和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预先抢占市场,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避免或减少因此造成的损失。用情报的力量来驾驭市场复杂多变的局势。准确及时分析下的产业环境情报和市场情报,是企业的x光透视机,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

2.5 财务分析

可以通过从公开出版物、网站、数据库、咨询公司等方面获得的企业年度报表开展竞争对手的运营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财务趋势分析等。也可以通过官方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发布的竞争对手的金融情况对竞争对手进行财务能力分析、潜在合作伙伴分析、行业净利润影响因素分析、产品市场分析、竞争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发展态势分析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在众多数据与信息中,知晓竞争对手的投资状况、财务能力、市场驱动力,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情报支持。

2.6 消费者情报分析

精准把握消费者情报,通过顾客调查来探究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在同行业市场中寻找差异变量,在差异化的竞争态势下,寻找市场机会。通过对消费者情报的分析,明晰竞争对手的哪些活动为顾客提供了兴趣和价值,从而创造的竞争优势。了解复杂多样的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行为变化的趋势,对商品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以更好的目标产品,更完善的客户关系和更高的运营效率来回应反馈商业情报所传达的信息。以此来获得消费者认可,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名望。

2.7 企业预警分析

通过对企业竞争环境的连续、实时的情报分析,及时发现市场中的威胁或机会,为企业提供预警。早期预警的价值是规避风险,避免企业遭受突然的变故,利用分析来剥离围绕在竞争威胁周围的神秘与不安。而企业若想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立足,还必须花时间去勾画未来结局的无限可能性,并为每种结局制定战略,通过分析为每一种可能建立预案。一条提炼出来的准确的情报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它为企业的危机管理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权。

2.8 SWOT方法分析

“SWOT分析法是竞争对手分析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战略研究的基本技术。它的目的是确定组织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建立优势,消除弱势,利用机会或者反击威胁。”SWOT分析法将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4种因素按矩阵式排列,通过系统分析来得出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异同,从而决策出最佳的经营战略。通过SWOT分析,商家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发现自己的机会和面临的威胁,从而在激烈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2.9 建立商业情报监测分析系统

建立商业情报监测分析系统,其目的是融合海量信息搜集处理技术,不间断地监控网站、博客、论坛、微博的变化。进行企业网络舆情监控、网络品牌监测、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及口碑管理,为商家决策和预警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持。在竞争情报分析软件和系统的支持下,及时收集商业信息,有效开展竞争对手的监控,进行竞争态势量化分析,并跟踪市场行情,让对手的一举一动在竞争情报监测分析系统下,透明并一览无余。

3、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炸、商家之间强烈的竞争性与对抗性、商界中故意释放出的烟幕弹,给商业情报领域带来了混乱和迷茫不清,为商业情报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而竞争情报分析是消解商业情报魅惑现象的利器。商业信息只有经过竞争情报分析后,才能提炼成出色的商业情报。分析表明,商业情报只有在竞争情报分析的视域下,才能使海量的信息被过滤并赋予它们情报的价值;才能识别和化解风险,提升对市场的预见力,抓住未来市场消费的趋势;才能成为商家的慧眼,使竞争对手透明化;才能使商家的战略思维具有前瞻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富琳

第2篇:主流竞争情报方法浅析

关键词:企业;竞争情报;情报方法

摘 要: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是收集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分析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的能力和方向,帮助企业管理者如何获取市场竞争的优势,如何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等。

竟争情报是一个组织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使之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即获取环境信息并与之适应的能力,也就是情报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竞争情报就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产品。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是收集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分析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的能力和方向,帮助企业管理者如何获取市场竞争的优势,如何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等。下面对多年来主要的、流行的竞争情报方法加以比较分析。

1 专利分析方法

Seidel早在1949年就已经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专利引文分析的概念。专利分析(patent analysis) 即对专利说明书与专利公报中大量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巧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从而为企业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开发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1.1 专利分析方法的优点

1.1.1 在情报信息的收集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只要重点收集关于公司、企业有关发明专利方面的信息就可而不需过多的涉及别的信息。

1.1.2 该方法的实施起来相对容易,现在有很多的专业的专利信息数据库、网站、专利分析的软件来辅助进行专利分析,这样就使专利信息收集的过程更加快捷和方便。

1.1.3 既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又可用于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可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定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利用定量分析可以取得有关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趋势方面的情报。从这可看出专利分析方法是一种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1.2 专利分析方法的不足

(1) 专利分析存在着固有的时滞,这是因为申请日期和公开日期之间通常有18个月的间隔,这个时滞将直接影响专利分析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会申请专利,如果是关于方法发明的,一旦申请专利,方法就会公开,他人就很容易效仿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为了长远的战略目标并不急于申请专利,这样就不能够仅仅通过专利判断企业近期的成果了。

1.3 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专利情报分析向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检索年中国专利年度分类索引,可以总结出主要产业的竞争对手以及该行业在我国的总体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不少专利情报分析软件,为这种方法的大力推广提供了基础,如韩国元私立株式会社开发的专利情报分析系统INAS;南京理工大学设计完成的“专利统计系统”,汉之光华团队创建的汉之光华专利情报分析系统,汉之光华专利情报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构思是从2001年开始的,其完善过程不仅经过三十多位专利代理人、专利情报分析人员和企业知识产权咨询顾问的不断建议,也参考借鉴了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的同业经验【1】。在开发完善过程中,专业人员利用汉之光华专利情报分析系统完成了多份高质量的企业专利战略分析报告,行业专利战略分析报告,而撰写这些分析报告又优化了软件功能。目前该专利情报分析系统已经升级到4.0版本,且申报专利80多项、31项软件版权、2项著作权,它是汉之光华多年智慧和知识产权经验的积淀【2】。

2 定标比超方法

定标比超(Bench - marking,简称为BMK)作为竞争情报研究的重要工具,在企业战略管理、质量控制、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竞争情报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不断拓宽新的应用领域。它的基本环节是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行业中领先、最有名望的企业在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绩效及实践措施为基准,将本企业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企业”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它们达到优秀绩效水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本企业绩效的最佳竞争策略,争取赶上和超过对手,成为强中之强【3】。

2.1 定标比超方法的优点

(1)适用面很广。不仅适用于公司企业,也适合于一些非赢利的组织,如政府、学校等同样也可以作为个人奋进的工具。

(2)针对性强。针对企业的某个薄弱环节,甚至具体到更加细致的环节,因此分析的内容是具体的,极具针对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强的针对性,使得定标比超往往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改进效果。

2.2 定标比超方法的缺点

2.2.1 片面性。该方法重点强调确定要“比”的是什么,而在选择的时候,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重点地选择最迫切需要改变的方面,这就决定了定标比超的内容不可能涉及一个组织的所有方面,因此无法对企业进行整体分析和展望。

2.2.2 静态性。从分析的过程来看很明显是一个静态分析的过程,而在这样一个市场风云变幻的背景中, 定标比超对象本身也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也许某一定标比超项目在收集其定标比超对象的某些数据,学习他们方法的同时,他们已经采取了更加先进、更加合理的其他方法或者手段。

2.2.3 局部性。该方法无法像竞争对手跟踪分析那样,时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竞争对手上,从而对竞争对手有一个动态、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它对对手的分析是局部的。

2.3 我国的应用情况

该方法在我国的实施范围很广,很多企业都采取了该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冶金行业通过在宝钢集团等大中型钢铁企业中进行定标比超活动, 2001年上半年每吨钢材平均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10%。利润呈逐渐回升势头。

3 价值链分析方法

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1Porter)教授提出来的,这是一种系统梳理企业经营活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制定竞争策略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基本工具,其基本思想是每一个企业都是由进货、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一系列辅助活动组成的系统集合体,每一项活动都是价值创造活动,这一系列价值创造过程用价值链来描述【4】。

3.1 价值链方法的优点

3.1.1 系统性。价值链分析法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它将一个企业完整的价值活动展现出来,并描述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价值链的分解使企业能够清楚地看到自身、竞争对手、客户等相关经济实体的内部结构,各活动环节的细节,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明确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所在。

3.1.2 清晰化。价值链为企业的竞争情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通过把企业的价值链勾勒出来,确定哪些是战略环节,哪些是一般环节,把开展竞争情报研究的大部分精力放到战略环节,这样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3.1.3 动态化。随着企业战略的实施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会有所变化,价值链也会随着发生某些改变,因此,就要应适时动态地对价值链进行调整,重新识别价值活动及相互联系,所以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竞争情报研究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3.2 价值链方法的缺陷

3.2.1 庞大而复杂。该方法要求竞争情报工作人员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而且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是相扣的,如果有某个环节出现了差错会给其企业战略制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基于价值链分析方法的竞争情报研究不仅庞大而且难度很大。

3.2.2 对情报人员的要求很高。这种方法的实施要求主管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从我国过竞争情报人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这样的人才少之有少。

3.2.3 忽视宏观环境的情报研究。基于价值链分析方法的竞争情报研究可以对企业所在的运行环境的竞争情报进行系统、细致、深入地分析,而对于宏观环境情报,如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人口等都没有涉及到,而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3.3 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在我国相对于其它的竞争情报的研究方法来说,价值链分析方法比较复杂,对情报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也是国内竞争情报工作很少使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一些概念上的模型和探讨,而深入研究和应用还并不多。

4 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于I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关联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通过调查分析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罗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5】。

4.1 SWOT分析方法的优点

4.1.1 适用面较广。SWOT方法可以作为竞争对手分析的参考工具,进行简单的初步分析,定性地快速了解竞争对手的总体概况,也可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杂、深入的分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4.1.2 动态性。SWOT方法通过四种情况SO(发挥研究对象内部优势和充分利用外部机会)、WO(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优势)、ST(利用被研究对象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或风险)、WT(克服内在劣势同时回避外在威胁)对相关信息进行有重点的搜集、处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SWOT矩阵进行动态对比信息分析,研究自己和竞争对手优劣势的消长。

4.1.3 整体性。利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地区制定的竞争战略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该行业或该地区总的竞争优势,为政府、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了指南。

4.2 SWOT分析方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处就是偏重于定性分析,从SWOT方法的优点可以看出SWOT方法对于整体的态势进行分析时是别的方法不可代替的优势,但它对于很细小的方面的分析精确度就远远的不够,可以说它是一种宏观分析而不是微观分析。

4.3 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在我国SW0T分析方法主要还是用于政府决策部门评估某些行业或地区的竞争态势,开展行业或区域竞争情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具体竞争策略。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梁战平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数字高清晰电视产业竞争力评估等多项竞争情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学者应用SWOT工具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和竞争态势进行了竞争情报分析,为制定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的政策提供依据。

各种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人员投入、资金投入的大小和对情报的时效性选择不同的获取经济情报、技术情报的方式方法。竞争情报系统是战略决策信息化发展的新起点,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竞争情报系统的重点是针对非结构化的、定性的决策问题提供辅助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唐静.因特网上的经济信息资源[J].情报杂志,1999年刊.

[2] 王曰芬等.确定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1).

[3] 李国红等.企业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研究[J].情报科学,2001(10).

[4] 朱珍.企业价值链分析与竞争情报[J].情报科学,2003(4).

[5] 包昌火,谢新洲.竞争对手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作者:王庆民

第3篇:竞争情报服务在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中的开展

摘要:竞争情报是市场竞争激烈化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文章在明确竞争情报内涵的基础上,对科技情报研究机构进行了解析,明确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是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条件以及切入点,指出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应如何加强竞争情报服务工作。

关键词:竞争情报;情报服务;情报研究机构

引言

竞争情报是指竞争主体为保持竞争优势所搜集、并经分析与加工的一切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竞争情报在企业发展过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通过使用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信息,全面掌握行业动态,围绕企业竞争战略,最终直接或间接支持企业做出正确决策。企业能够在商海竞争中长盛不衰,绝大多数都要源自于对行业形势、技术、工艺、市场等进行的准确判断。因此,谁重视竞争情报,谁就能做出正确决策,就能赢得市场和机会。

1.科技情报研究机构

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即科技情报研究所,是从事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加工、整理、传播、分析研究和服务的主要力量,也就是有价值信息的发掘者、分析者、提供者,是为政府、企业、机构等特定人群服务的机构。

在我国,科技情报所遍布各个省市地区,由于研究的专業领域不同,他们所服务的具体对象也是不同的,所提供的服务也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要为这些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最前沿、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帮助政府、企业实时监测他们所处竞争的内外环境、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他们提供分析、报告及预警,从而达到让决策层能够正确制定符合自身规律的战略和策略,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将风险降到最低或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争取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2.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是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的发展方向

2.1 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是科技情报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包括科技期刊、图书、专利及各种科技报告等内容;对采集到的科技情报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研究;进行相关的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科技情报研究机构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科技情报资源,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很多科技信息资源,而无需非要到科技情报机构才能得到,因此科技情报机构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目前,大多数科技情报机构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努力改变过去被动的服务模式和初级的信息资源服务方式,主动去开拓市场,积极发展用户,并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个性的竞争情报产品。

2.2 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是政府、产业和企业的需要。

竞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中,是一个争夺利益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机制。各级政府要想在区域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就要利用竞争情报制定科学的决策,构建区域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体系,加强经济科技社会与产业发展的动态监测、研究与分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兴工业化进程;各产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利用竞争情报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因此,科技情报机构要根据政府、产业和企业不同层次的情报需求,提供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不同层级的竞争情报产品。

3.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方式及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竞争情报实践工作,目前我国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3.1 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公益性专业情报研究机构。

这类研究机构主要承担政府的竞争情报项目。因为具有政府背景,对政府各个领域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理解深刻,目标清晰,并能够深入基层做很多切合实际的调查走访,用掌握的一手数据做专业的分析,为国家、省市、地区等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的情报服务。

3.2 高校情报研究机构。

这种机构在竞争情报的基础理论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动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竞争情报研究的前沿发展能提出富于远见的判断。但是因为他们身处象牙塔,研究人员缺少实践经验,时效性、可实施性差,在为企业做服务的时候尤其明显;

3.3 自收自支的情报所以及社会自发设立的具有情报服务功能的机构。

他们面向市场从事市场情报、技术情报及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分析。这类机构因为没有政府背景,大多从事的是面向企业服务的情报工作,研究领域宽、细,常常受制于企业产品、定位等微观领域,为政府服务角色弱化。

3.4 差额拨款的情报研究机构。

这类机构一部分的业务是面向政府的,另外一部分业务是要面向市场的。通常这类机构也具有大量的资源,比如提供产品检测、产品标准等,这部分职能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义务,就是要向市场提供合格的产品,尤其是电器、食品等关系民生的产品,这类服务很受企业欢迎,又因为他们有部分的政府背景,所以还具有对市场产品的监督义务。

以上四种主体构成竞争情报组织的四种模式。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实践。但是这种各成体系的形式,严重阻碍了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与发展。四种模式生存条件不同、工作方式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关注目标不同,因此存在的差异也很大,有的以盈利为目的,有的以研究为目的,有的以检测检验为目的,有的以编写规范标准为目的,其中针对企业服务及以编写标准规范为目的的情报研究部门,他们只服务于企业的业绩和规范企业行为,基本不涉及竞争情报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其实是一种人力及信息资源的浪费。

4.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条件及切入点

4.1 科技情报所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条件。

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先决条件是人。竞争情报服务对情报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学会从专业的、竞争的角度看待问题”。竞争情报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意识和伴随这种意识的技能和行为方式。这种技能和意识,不仅仅是用分析方法和做研究报告的形式获得的,而是经验和实践的提炼。要做好竞争情报服务,就要学会从竞争角度看问题,要具有对有价值信息的敏感度,要具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要具有对信息的专业提炼、判断、分析和规划的能力,要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长期、稳定的跟踪观测。然而,竞争情报来自于商业原生环境,应用于商业环境和管理层决策,离开原生的商业环境,竞争情报便无从谈起。因此,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务必要成为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中的一分子,也就是用开放的方式,融入其中。

4.2 科技情报所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切入点。

4.2.1 竞争情报教育培训平台。

竞争情报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竞争情报专业或竞争情报课程,培养竞争情报专业人才;二是组织竞争情报培训活动,提升竞争情报工作人员工作技能。利用资源优势,邀请资深竞争情报专家、讲师或是利用本所研究人员,为企业进行竞争情报知识扫盲、情报方向布局、情报方法、专利保护和查新、知识产权保护等培训,更深入的还能够针对具体企业的行业特性、发展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4.2.2 竞争情报系统建设。

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为企业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竞争情报搜集、整理、存储和共享发布系统。(1)可根据产业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基于TRS软件和全文数据库开发产业竞争情报服务系统;(2)可结合产业竞争情报体系的协作机制,将产业竞争情报服务系统打造成为产业竞争情报的协同工作平台;(3)開发产业主题词表,将主题词表与全文数据库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形成信息分析师系统;(4)为具体的产业竞争情报系统和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预留信息共享接口。

4.2.3 行业市场竞争研究与专家咨询。

为政府、行业提供咨询报告、调研报告、研究咨询、专业数据库等服务。这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正在购买的服务。还有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接受着一些顾问咨询服务,其中有一类具有明显的竞争情报倾向,比如有的厂商接受媒体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一般是专注某些专门领域的)和本领域学者专家的咨询服务。这些记者、专栏作家、业界学者专家通常对于某些领域是消息灵通人士,同时也是分析专家,他们往往可以获得企业的竞争对手的很多信息,并且能够做出深入和专业化的分析,对企业的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订阅的拓扑研究所的信息,属于此范围。

4.2.4 定制化信息搜索和监测服务。

通过网络或是公开的出版物(如报纸、期刊、商业出版物),搜集动态信息。这种工作需要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一是对搜索技术、技巧和工具的掌握,二是对用户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的经验,将这两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才能有效的实现竞争情报搜索和监测,从而为特定的项目、特定的人群服务。

5.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加强竞争情报服务工作的思考

5.1 加强规划,拓展服务内容。

目前,科技情报研究机构提供的竞争情报主要是针对科技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这主要跟其本身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有很大关系。但科技情报机构应该放开眼界,拓展更广阔的服务市场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规划,准确把握未来几年内的市场走向和趋势,要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情报服务工作还应当对所关注的领域进行持续、稳定的采集,对市场和动态信息进行及时跟踪,使之具有连续性、系统性、时效性。

5.2 加强人才建设,实现产学研合作的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科技情报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情报加工,然而简单借助文本编辑工具的拷贝和粘贴不能保证情报的真实和有效,而且制作效率低。竞争情报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包括的规划、信息搜集、情报分析和传递应用的4 个步骤中,每一个环节单靠科技情报机构或企业都是很难完成的。产学研结合是开展产业竞争情报、企业竞争情报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是科技情报机构应该好好研究和利用的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5.3 加强评估反馈,改进服务方式。

情报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字服务,信誉也是第一位的,质量决定情报研究机构的前途,然而质量评价必须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只有实时地把握住决策者的需求,才可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报工作。情报所的功能就是提供服务,为一切需要情报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服务。情报产品的发送周期更需要时效性,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的焦点信息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寻找最好的,要注重最适合的。(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伟.关于科技情报机构加强竞争情报服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1).

[2]周云峰,罗志会.我国竞争情报发展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2).

[3]党春勇,胡笑梅.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0,(09).

[4]刘军.基于创新环境下的科技情报服务[J].甘肃科技,2010(22).

[5]胡敏.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J].安徽科技,2011(08).

[6]冉美玲.论竞争情报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作者:李茜丹

第4篇:竞争情报的推动者

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于1986年在美国成立,标志着竞争情报的正式诞生。短短的十多年时间,竞争情报迅速崛起。竞争情报从业者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竞争情报已经形成了年产值7000亿美元的产业,竞争情报教育和培训发展势头迅猛,竞争情报已经成为情报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领域。

影响竞争情报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事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们是竞争情报的推动者。美国是世界上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竞争情报界与我国交往最多、对我国影响最大,研究美国竞争情报开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考察美国竞争情报推动者构成,可以从中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美国竞争情报的中坚力量

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是美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要推动机构,而其会员则是该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在这些会员当中,我们可以重点考察一年一度的SCIP年会中的会议发言人,这些人在竞争情报界具有重要影响,是推动美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竞争情报推动者。通过这些发言人的考察,可以了解该国竞争情报发展推动力量的主要构成。研究的资料来源为1997—2001年SCIP年会会议论文集中的发言人生平简介,统计人数约100人。由于个人背景的复合性,这里并不做详细的定量研究。研究表明,这些人可分为5个具有代表特征的群体,分别是:

1.有战略管理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

有战略管理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是推动美国竞争情报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美国竞争情报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BenjaminGilad是具有战略管理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的代表,他曾是美国鲁泽士大学战略管理副教授,是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著名权威。除BenjaminGilad外,许多在竞争情报界享有很高声誉的竞争情报从业者都有战略管理背景。例如,2002年SCIP年会的两位主旨发言人、战略管理专家LiamFahey教授和RichardD‘Aveni教授;原子能领域的战略管理专家BradAshton博士;美国未来集团首席运营总裁DavidHarkleroad先生;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的GaryHamel教授;《合作竞争》作者BarryNalebuff教授;多次到我国讲学的JohnPrescott教授等,这些人或者在美国高校的管理学院(商学院)任教,或者在竞争情报机构从事咨询工作。

一些人有战略管理背景的人直接在企业从事竞争情报工作,这方面的代表有:朗讯公司的竞争情报经理MillissaYoung;宝洁公司全球竞争情报经理Avila;杜邦公司从事供应链评估的RobertSchirmer博士;默克公司人类健康部经理、原SCIP主席CliffordKalb;联合利华公司竞争情报经理JoanFlesch;柯达公司竞争情报经理AnneSelgas;施乐公司的AndrewGarman;葛兰素卫康公司战略信息部和竞争情报部(是同一个部门)经理JavhBaunman博士;吉列公司战略情报部的LarryKennedy;3M公司商业情报经理Karren;惠普公司战略管理负责人JorgeCarrillo;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主管研究与开发的JohnBohmar等。

还有一些竞争情报从业者本人就是负责战略管理的企业高层决策者,如宝洁公司副总裁JayPaap、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营销副总裁EmilioDelia等。

2.国际定标比超情报交流所的工作人员

国际定标比超情报交流所(IBC)隶属于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是一个专门帮助企业开展定标比超工作的民间组织。作为发言人出席SCIP年会的专职人员主要有PegiPanfely和法学博士AlexandriaWomack。

该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并不多,但该组织对竞争情报工作的推动作用却非同一般。正是由于该组织的努力,才使美国企业行业内或跨行业的定标比超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开来。该组织还帮助竞争情报人员开展最佳竞争情报实践研究课题,使得数十家知名企业参与其中,如福特汽车、德州仪器、柯达、施乐等。著名学者JanHerring和JohnPrescott教授就主持参加过多项团体定标比超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在企业开展最佳实践的“FCIIH”模型和“TAP-IN”机制等重要研究成果。国际定标比超情报交流所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3.军事情报、国家安全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

在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中,有军事情报、国家安全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是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这些人已经成为推动美国竞争情报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有特殊背景会员类别不是化装成平民的特务,他们仅仅是美国社会竞争情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脱离原来的军事和国家安全情报机构,加入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他们便和其它会员一样,都是竞争情报专业人员道德规范的倡导者和积极遵守者。因为竞争情报界人士都明白,超出了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的信息行为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情报,靠法律和商业道德范围不允许的方法开展竞争情报无疑饮鸠止渴,偏离可持续发展之道。

这个类别的会员当中,又以有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工作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所起作用最大。SCIP中4个最有声望的竞争情报权威中,3人有CIA工作背景,他们是JanHerring、LeonardFuld和KirkTyson。这三人都有自己的咨询公司,这些咨询公司是最有影响的竞争情报咨询机构。此外,咨询服务界的著名专家还有竞争情报收集专家、展览会信息收集四分卫方法的提出者StevenShaker;专门负责化解争端和预防白领犯罪专家DavidStuld;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咨询的AlfonoSapia-Bosch、JohnStern;专门从事反窃听服务的GordonMichell;竞争情报分析专家,未来集团副总裁KenSawka;收集日本企业情报专家JohnQuin等。

除了活跃在竞争情报咨询机构外,有CIA工作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还在多家企业任职,如摩托罗拉公司的竞争情报经理JosephGoldberg、IBM公司的竞争情报经理LynnBehnke等。

除CIA工作背景外,多位竞争情报从业者有其它政府部门情报工作背景,如有联邦调查局工作背景的有SCIP现任主席JohnNolan、反恐怖专家RobertHeibel;有国家安全局工作背景的有风险防范专家MarkGembicki和国际关系专家GeorgeMarling等。

一些有军事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在情报收集、信息安全、反情报、风险防范、后勤服务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有代表性的人员有:原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北约盟军首席情报官JamesA.Williams将军;原陆军情报官、反竞争情报专家WillamC.Boni;美国海军首席情报官DanielPorter将军;原绿色贝雷帽成员、美国西尔斯百货集团控制员StephenS.Beitler;原美军101空降师成员(和绿色贝雷帽一样,是著名的美军特种部队)、知识产权保护专家RobertCantrell;指挥过阿波罗登月行动、原美国驻挪威大使、曾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任要职的WilliamAnders将军等。

4.有跨学科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

竞争情报从业者者协会不接受团体会员,会员一律以个人身份入会,有其它行业背景的会员成为推动美国竞争情报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他们中间,有一批法律工作者,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工业安全协会商业秘密保护委员会的高级律师RichardHorowitz;有专门从事风险防范、反欺诈的法庭调查员LindseyJ.Whyte;有专门审理商业秘密案件的法律博士MarkHalligan;有专为美国国会议员提供法律服务的WilliamGarrestson等。

一些竞争情报从业者是心理学领域的工作者,有代表性的有:将心理学原理用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RupertVonPfeil博士;将性格分析用于竞争对手决策者分析的HelenRothberg博士;为哈佛商学院MBA授课的TeresaAmabile博士;研究高校校办产业的AlanL.Carsrud;从事技术评估的AlanPorter;擅长深度访谈、调查问卷设计专家StevenConsgrove博士等。

一些竞争情报从业者是新闻工作者,如美国商业周刊记者LarryKahaner;曾做过自由欧洲电台、美国之音、时代撰稿人的职业演说家ConstamleThomasWard;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商业记者MariannaKnight等.

其它行业的协会会员有:银行风险管理专家DoughHine;预防金融犯罪专家MarkP.Gembicki;证券交易专家HaimMendelson;计算机语言专家MarkWasson教授;地理信息系统专家MasonSoule;最优化研究(TRIZ)专家BorisZlotin教授;将混沌理论和复杂性引入战略管理研究的IreneSanders教授等。

5.图书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

图书情报背景的发言人所占的比例在5%左右,这方面的会员代表有:Conective公司市场情报部经理MelanieWing;Aubergine信息服务公司的总裁RevaBasch;瓦特公司经营信息服务部主任RobertaA.Piccoli等。

我国竞争情报推动者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是推动我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要机构,分会中的个人会员是我国竞争情报的主要推动者,其中竞争情报著作或论文作者;竞争情报分会或其它竞争情报会议发言人或培训授课人;有竞争情报咨询业务的咨询服务公司或承担竞争情报咨询服务项目者;竞争情报软件开发者等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是我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要推动者。研究的资料来源是国内竞争情报文献或会议演讲人的作者介绍。统计人数共约100人。和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的情况一样,这里不做详细的定量研究。归纳起来,我国竞争情报推动者可分为以下几类:图书情报背景的会员;企业界及管理背景的会员;其它。

1.图书情报背景的分会会员

图书情报背景的分会会员占据统计总人数的90%以上。体现在以下主要方面:竞争情报著作的作者几乎都是图书情报机构人员;竞争情报方面的学位论文的作者几乎全部来自各高等院校的图书情报类专业;竞争情报方面的学术论文作者多来自图书情报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课题者都是图书情报界人士;竞争情报会议发言人或培训授课人多为图书情报界人士。

2.企业界及管理背景的会员

这部分会员较少,有的在高校管理学院任教,有的在企业从事竞争情报实际工作。我国竞争情报分会收录编辑的会议论文中企业代表的论文作者也都是企业从事竞争情报工作者。

3.政府官员背景的会员

这部分人员数量很少,但所起作用非同一般,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市原科委主任邹祖烨,他促成了北京开展竞争情报示范工程。

4.其它

竞争情报分会会员中,还有部分会员来自有竞争情报咨询业务的公司,如中国竞争情报网、康斯公司、九州万迅、斯坦德公司等。

比较与启示

将中美两国的竞争情报推动者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两国竞争情报推动者构成之异同,从而为我国发展竞争情报提供有益的启示。

可以看出,战略管理界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是推动美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力,定标比超专业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军事情报和国家安全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所起的作用引人注目,有跨学科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积极参与竞争情报的推动和发展,图书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所起作用有限。

图书情报界人士是推动我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力,政府官员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界人士是推动我国竞争情报发展的组成部分,但所起作用有限。

比较中美两竞争情报推动力的构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美国竞争情报发展是战略管理推动型的,我国的竞争情报是学术研究推动型的。

(2)美国充分利用了全社会的竞争情报资源,我国对全社会的竞争情报资源利用的还不够。

(3)美国的定标比超机构为推动美国竞争情报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鉴于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政府部门应强力介入,改善我国竞争情报推动者构成,使广大的战略管理界人士参与其中,为推动我国竞争情报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 峰 梁战平

第5篇:浅析竞争情报在零售企业竞争中的影响

摘 要: 随着国外各大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我国零售企业迫切需要保障自身的持续发展。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在对竞争情报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我国零售企业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竞争情报系统对我国零售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我国零售企业打破目前的困境,构建竞争情报系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管理竞争情报系统的方案。

关键词: 竞争情报 零售企业 竞争力

一、引言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个企业,要想使自己始终站在市场的前沿,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永远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掌握信息优势,谁就能处处掌握先机。可以说,信息优势是企业在信息时代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零售业是与广大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行业,目前呈现出业态多元化、均衡化、组合化等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零售业一直呈快速发展的势头。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4.6%,零售业对于GDP的贡献更是达到了8%左右。如此巨大的蛋糕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在我国正式加入WTO后,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便强势加入了我国零售业市场的争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情报对于商业

零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其行业范畴覆盖了食品类、服装类、电器类、化妆品类等居民日产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百货零售连锁业则是其中的翘楚,故本文将其作为表述对象。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只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伴随着近几年市场的发展,我国零售业相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百货零售连锁业是重要的代表之一。至2008年,我国连锁零售业在国内零售业中已经占据了超过2/3的份额。

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内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同时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也造成了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大幅缩小,直接影响了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但是,相比2004年国外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时的来势汹汹,我国本土大型企业已经做了充分的应对,并且积极转型。例如如今中国连锁零售业巨头之一的国美电器实现销售收入424.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1.77%,是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华销售额的近3倍;上海华联、江苏苏果等大型超市公司同样也是业绩不凡。可说我国零售业已有了相当的竞争力。

三、竞争情报对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分析

零售企业如何利用竞争情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并突破困境呢?从大局来看,可以归纳为三点:

1.利用竞争情报全面了解对手的信息

首先,企业可以利用竞争情报完善自身的整体架构,包括管理层构建,下层构建,对手情报收集体系和市场情报收集体系的构建。古语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了解对手,了解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改变自己,以求突破困局。“了解”是竞争情报的基本目标。在市场竞争中,了解你的对手,对其进行分析是极为重要也是相当关键的。企业分析并获取对手的信息,是为了推测竞争对手在参与竞争中可能采取的行动的实质。同时,分析研究对手,取其长处,去其短处,可以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为顺利。

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不仅给我国本土企业带来了危机,而且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取长补短才能强化自己。对国内零售企业来说,外资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生产经营模式,情报收集模式都值得借鉴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的企业构架。

其次,利用竞争情报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状况,降低市场风险,一方面包括大环境,如粮食产业由于气候等问题所带来的产量变化,政府政策带来的市场风向改变等。另一方面包括由于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改变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如价格战。

在百货连锁零售业,最常见的就是利用竞争情报对付价格战。价格战是卖方为了挤占市场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成为行业主流品牌,或打压其他竞争对手而实现行业洗牌。作为一种最原始的营销策略,价格战因其具有杀伤力强、短平快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最常见的就是竞争对手之间派遣人员去对手超市进行抄价,以便对比价格作出合适调整。

避免价格战的关键是了解竞争对手。竞争情报可以帮助企业决定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法同对手竞争或合作,它也是最简单便捷的稳定市场方法。成功的竞争情报监测项目可以使整个公司都密切关注对手的行动,了解对手的战略、动机、财务状况、销售状况和顾客情况等。一旦对手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企业可立即作出反应,减少操作失误。故在平时积累大量竞争对手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利用竞争情报可甄别竞争对手并对其行为作出反应。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对所有竞争对手的行动作出反应,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向同一消费群或同一细分市场销售产品或提供类似功能服务的竞争对手。

利用竞争情报的方法比较自己产品相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价值,并以此来定价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通过逆向工程分解来了解竞品。在计算机行业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就像在戴尔笔记本电脑市场通过价格战争夺份额时,联想和苹果则通过推出更多的产品创新点来吸引消费者,增加产品附加值。

最后,在做投资决策之前,企业可以利用竞争情报分析市场结构,根据对经济和竞争对手的行为预测决定是否进行产业扩张。企业增加生产能力的目的通常是改善企业的竞争地位、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但如果扩张的结果导致产业产能过剩或者是价格战,则不仅达不到目标,还会使整个产业利润下滑。预测工作包括计算市场发展潜力和竞争对手的能力,从而计算出总产业能力和各方的市场份额。

因而,当竞争对手利用价格竞争战略实施价格战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竞争情报分析得到自身或对手方面的优劣势,减少对竞争对手的误解,确定对手的行动和反应方式,了解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加以利用,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或者控制自己利益损失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按照我国法律,分析竞争对手的主要信息有: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营销策略与途径,管理方式,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水平,等等。

获取这些公开信息的主要方式通常是从竞争对手的各类发布会,各类报告会,以及考察和市场调查来获得。而获取非公开的信息,主要是通过收集对方内部刊物、学术文献、技术报告等仅在企业内部传播的信息,然后通过这些公开或非公开的信息,利用情报分析技术从中淘选有用的信息。

同时,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来研究以图获得生产工艺,技术手段等非公开信息,借此以实现对竞争对手的分析。

2.利用竞争情报为企业市场竞争提供决策的依据

如同前文所说的,我国本土零售业普遍面临着资金实力不足的严重问题,因此有效利用资金,并且加速资金的良性周转,成为了影响零售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作出完美的决策成为了这一切的根源,而竞争情报无疑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参考选择,以求作出最优解。

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对于信息的战略认识和应用。竞争情报系统就是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抵消竞争对手优势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的生存依赖于市场,因此市场的信息尤其重要。例如对于连锁零售企业来说,准确地判断顾客价值是做好零售的一个关键。

所谓顾客价值,就是顾客眼中的好处。顾客群的特点不同,其眼中的好处有别。高端顾客看重商品和服务满足自己偏好的有效性,而忽视其价格;低端顾客对价格高度敏感,却并不在乎商品和服务的针对性。至于中端顾客,往往既重价廉又要物美,沃尔玛就用“天天平价”加“超值名牌商品”打动他们。据此可知,瞄准顾客价值,就是盯住一类顾客群和他们眼中的好处,想方设法满足其需要。能够吸引消费者,自然在竞争中处处占优。而要想了解顾客的喜好,自然就需要周密的市场调查。

不仅仅在细节问题上,整体大环境中的决策更是需要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情报来支持。例如某大型零售企业在一座城市中销售效益已经达到初步饱和,那么是否要在其周边的二三级城市进行投资呢?这种情况下,周边城市的居民收入、地理位置、货源、当地政府的政策思想等各种情况都可能对下一步行动造成影响。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博弈和竞争,企业在面临博弈的时候,信息结构直接影响博弈的结果,而要获得竞争优势并不断地发展壮大,需要竞争情报为竞争提供支持。可以说,战略决策的关键是在竞争情报的基础上,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进行调研,分析并认识未来的机遇和威胁,分析和识别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是从而形成独有的战略思想与发展目标。因此,对于零售企业而言,要提高企业研究和制定竞争战略的能力,就必须重视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

3.利用竞争情报加强企业自我保护能力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的零售企业的企业构建大多存在缺陷,这不仅表现在企业平时的运作之中,而且表现在对于应对处于强势地位的竞争对手的情报刺探时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商业情报。

竞争情报又被称为“白色情报”,意指其信息来源的公开性和获取信息的合法性。在如潮般的信息中“冲浪”、“淘金”正是竞争情报独到之处。它利用的正是人们的疏忽大意、浮夸、渎职、贪功和好奇等一切商业秘密保护中最令人头痛的缺陷,以及一切人的天性缺点,而这其恰好是竞争情报最得意之笔。不了解竞争情报特点和手段的人很难使商业秘密的保护具有现实针对性,很难使商业秘密保护系统达到完善。

由于竞争情报与秘密情报的相通性,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引入竞争情报机制,还将对有效防范商业间谍的窃密、内部人员的故意泄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企业在对于内部关键情报信息的保密技术方面同样需要重视。通过收集情报建立竞争情报系统,企业本身也能获得大量的保密经验。可以此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企业信息保密制度,以此来约束相关人员。须知,商业秘密不同于专利,并没有专属权,只要是通过合法手段拥有,其他企业都可以使用,因此对于商业情报的保护不容忽视。

四、结语

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零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洞察到变化趋势,预见先机,就必须重视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并且着力完善竞争情报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处处领先。

参考文献:

[1]田方萌.沃尔玛零售方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4.

[2]林晖.竞争情报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应用.商场现代化,2005.513.

[3]包昌火,谢新洲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魏鲁霞等.企业发展与竞争情报[J].情报杂志,2003.7.

[5]刘龙英.关于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的探讨[J].情报探索,2006.4.

[6]苏东平,张新生,冯莉.企业技术创新与竞争情报服务[J].冶金信息导刊,2003.5.

[7]宋晓枫.竞争情报如何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作用[J].现代情报,2006.1.

[8]郎诵真等.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9]刘西友.强化我国企业竞争性情报工作的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5.

[10]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吴 哲

第6篇: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指出目前传统企业危机预警方式存在的不足,竞争情报由于自身的特点能够实现企业危机预警的功能,弥补其不足。在探讨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预警以及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内涵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外研究情况作出评述,指出目前现有研究成果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未来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重点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综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42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risis Early Warning ReviewWang Keping1 Feng Xiaona1 Zhang Xiao2 Liu Xinyan3

(1.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2.Archive,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3.Library,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d the current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crisis early warning,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as able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enterprise early warning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so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uld make up its disadvantages.Based on the definition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enterprise crisis early warning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risis early warning,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ord,and made a comment to them.Furthermore,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re were 5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Finally,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about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risis early warning in the furture.

〔Keywords〕enterprise;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risis early warning;review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各种危机事件,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SARS事件、我国“5•12”汶川大地震、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华尔街金融风暴、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造成的核辐射危机等。有学者称危机的突发性和频发性成为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而作为经济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企业更是命运多舛。美国学者曾对《财富》杂志前500强的大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过一项关于企业危机的调查,调查资料表明:80%的被调查者同意,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好像面对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1]。2003年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发布了《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2]。

当前,研究企业如何有效的避免危机的发生已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大课题。避免企业危机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预防是解决企业危机的最好方法。因此企业危机预警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传统的企业危机预警模式都是基于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营销、生产、投资等历史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但这些预警方式通常无法抓住那些影响企业业绩与命运的外部因素,特别是对竞争对手和突发事件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明显不足。这一现象已成为目前企业危机预警的短板,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危机时代,外部环境中的任何微小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都可以对企业的利益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企业能够阅读危机的早期信号,发现并预知这些可能的变化,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预先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危机的发生。竞争情报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企业危机预警,使企业避免“突然袭击”。它通过连续的、系统的收集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帮助企业识别市场中的机会和威胁,缩短反应时间,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竞争情报能够监测企业危机态势的发展,提前感知危险到来前的微弱信号,并形成对策方案,从而避免企业危机的发生。

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从竞争情报的视角来对企业危机预警进行诠释,指出目前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1 竞争情报、企业危机预警与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概念诠释1.1 竞争情报的定义

目前对于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普遍认可的定义,在已发表的文献中,有关竞争情报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

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SCIP)认为:“竞争情报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传播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准确、相关、具体、及时、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情报”。包昌火研究员认为:“竞争情报就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是指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是指由此形成的情报或策略”[3]。

本文认为,竞争情报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采用合法并且合乎职业道德的方式,连续地、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帮助企业识别市场中的机会和威胁,缩短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时间,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智能化活动过程。可以把竞争情报形象的比喻成企业的“耳目”、“尖兵”和“参谋”[4]。

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综述July,2011Vol.1.2 企业危机预警的定义

危机预警(Early 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来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后来危机预警的概念延伸到企业管理领域。

对于企业危机预警的内涵,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自己的定义。Robert Heath(1994)认为,现代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运营,随时都可能遭遇各种危机。企业危机预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监视特定的环境,从而对每个细小的不良变化都会有所反应,并发出信号给其他系统或负责人的过程[5]。王智宁、吴应宇(2007)认为,企业危机预警是指为了尽早的在危机到来之前有所觉察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企业监控并收集能反映其运行状态的各种信息,通过特定的技术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来判断企业是否将陷入危机并尽可能的揭示导致危机的诱因。此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企业危机预警的目的是提前觉察危机并及时、正确的做出反应;企业危机预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信息监控与收集、信息加工、危机判断与诱因识别等步骤动态组成[6]。危家凤、杨未来(2008)认为,企业危机预警是通过危机监测、危机分析、预测与评估而预先提醒相关职能部门对危机进行提前关注和提前防范的管理机制与活动[7]。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危机预警是指企业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危机的诱因及征兆进行事前监测、分析和评判,并据此作出危机警示的管理行为和过程。

1.3 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内涵

根据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预警的定义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把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概括为:以竞争情报为基础的一系列企业危机预警活动的总称。具体来说,就是针对企业用户的竞争情报危机预警需求,确定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课题和监测范围,并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然后依据一定的指标,广泛的收集企业危机预警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分析、预测和评估,使预警信息内容得以序化和转化,以揭示企业潜在危机的运动规律和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最后将危机预警竞争情报以恰当的形式通过适当的渠道传递给最终用户。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竞争情报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已成为目前竞争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反映国内外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现状并分析其研究成果与趋势,本文通过一些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如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ALIS;EBSCO;SpringerLink;Kluwer Online Journals以及Wiley OnlineLibrary等,对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等文献进行了搜集与整理,其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和表2所示。表1 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相关文献数量统计(1997-2010年)

文献类型文献数量所占文献总量的百分比(%)期 刊3962图 书914硕博士学位论文46会议论文1118总 计63100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7-2010年间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类研究成果丰富,成果形式多样,并逐步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有关研究成果出现了显著的增长,成为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很多有关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文献,通过以上这些数据库不能获得原文,笔者又通过很多人际网络渠道获得原文,深入阅读和分析所获得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如下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986年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SCIP)在美国成立以来,竞争情报迅速在全球商界和学术界发展起来,但竞争情报领域对于企业危机预警的研究却显得比较冷清,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有学者陆续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根据文献调查,国外竞争情报领域最早发表企业危机预警研究论文的是 Franz Tessun(1997)[8]。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竞争情报工作经历,描述了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由情景分析导向的战略早期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情景分析法,并通过对公司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征兆信息、弱信号等进行持续监控,把采集到的信息经分析与加工后以一种可识读的方式传递给管理层,并定期呈报情报分析报告以协助解决决策和管理问题。Kenneth Sawka(1998)[9]通过调查发现,竞争情报的首要作用就是危机预警,通过竞争情报起到预警作用,避免企业遭到“突然袭击”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竞争情报的最大期望。他还认为,竞争情报只有服务于企业管理层以及决策制定的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危机预警的作用。Jan P.Herring(1999)[10]提出了“早期预警关键情报课题”(Early-warning KITs)的概念,并列举了12类典型的企业早期预警关键情报课题。他认为,早期预警KITs特别强调那些管理层所不愿为之感到吃惊的行动与课题。这些课题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企业可能受到的威胁,而好的情报运作也应当能够发现企业可能的商业机会。企业早期预警关键情报课题涉及的主题很广,通常反映了其战略决策的范围和多样性。Leonard Fuld(2003)[11]在《Be Prepared》一文中首先指出,通过全球调查有97%的企业未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接下来,探讨了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三大步骤:利用竞争情报的情景分析法对未来进行明确的预见;指定专人监测预警信号;使用战争游戏法加速决策。对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预警研究最有影响的人物当属世界知名的竞争情报专家Ben Gilad。他认为[12],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信息的使用者。他们使用竞争信息来识别和管理企业风险。此外,他还提出了战略早期预警系统(Strategic Early Warning System,SEWS)的概念以及具体的建设步骤。2004年,他出版了专著《Early Warning:Us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o Anticipate Market Shifts,Control Risk,and Create Powerful Strategies》,书中详细论述了如何将竞争情报活动、战略规划和管理行动结合起来构建“企业竞争早期预警系统”[13]。Steven M.Shaker和Victor J.Richardson(2004)[14]介绍了一种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系统,为竞争情报早期预警提供了自动化处理工具。Fred Wergeles(2005)[15]认为,竞争情报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企业的高级经理提供早期预警,并结合实例论述了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运作流程。Adrian Alvarez(2007)[16]为竞争情报部门详细介绍一种叫做形势早期预警(Situational Early Warning)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弥补大多数早期预警系统过于关注战略层面危机预警的不足。Ellen Naylor(2007)[17]根据多年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经历,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企业危机预警工作的关键成功因素,并且阐述了企业竞争情报部门开展危机预警工作的具体流程。Alessandro Comai和Joaquín Tena(2008)[18]提出了规划和预见企业竞争前景的竞争情报早期预警流程和框架。

从国外有关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情景分析法导向的早期预警、竞争情报在危机预警中的作用、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系统、流程等方面,其研究成果大多数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或是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而来,并且多数文献的作者大都正在从事于或曾经从事过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方面的实践工作。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情报界最早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任皓和邓三鸿(2001)[19]发表了《竞争情报与企业风险管理》一文,文章阐述了竞争情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竞争情报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关晓红、郭晓宇(2003)[20]论述了企业危机预警中的竞争情报监测。张左之在2003年11月中国珠海召开的中国竞争情报第九届年会上提出:“竞争情报应从危机管理走向危机预警”[21]。他认为,竞争情报的作用主要是在危机预警方面,竞争情报的应用需从单纯的危机管理延伸到整个危机预警。赵刚、包昌火、刘筱雯(2004)[22]描述了企业竞争情报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和作用。娄卓男(2004)[23]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竞争情报应用于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并探讨了竞争情报危机预警功能的具体表现。曾忠禄(2004)[24]提出了利用竞争情报系统建立企业早期预警系统以及利用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进行早期危机预警。王煜全(2004)[25]等认为,竞争情报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充当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避免遭受突然袭击,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查先进、胡柳(2005)[26]论述了基于企业突发事件的竞争情报咨询服务快速响应模式。李艳(2006)[27]论述了竞争情报在企业战略风险识别、监视和预警中的作用。侯延香(2007)[28]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企业预警管理与竞争情报流程的整合,提出了企业预警情报管理流程并对企业预警情报系统建设进行了论述。焦瑜净(2007)[29]认为,竞争情报对企业危机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能够完善危机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在危机发生之前化解危机,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史尚元、糜凯(2008)[30]探讨了竞争情报与危机预警的契合之处,从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作用、企业危机预警中竞争情报战略价值、企业危机预警中竞争情报工作原则和企业危机预警中竞争情报工作应关注的问题4个方面对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沈固朝等(2008)[31]在《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介绍了预警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2008年9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China,SCIC)在中国南昌举办了中国竞争情报第十四届年会,年会的主题就是“危机预警与竞争情报”。这将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此次大会上,缪其浩[32]分析了竞争情报与危机预警以及紧急处置的关系,认为竞争情报是预防和处理危机的利器。彭靖里等[33]分析了竞争情报活动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作用,阐述了基于竞争情报的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结构设计、工作目标和建设步骤,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李红梅等[34]论述了竞争情报如何融入危机预警管理、竞争情报预警功能的分类以及竞争情报在危机预警中的关键问题。查先进等[35]探讨了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应用,分析了面向危机预警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和架构。

此后,陆续有学者发表关于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方面的论著,并且研究的层面逐步深入和细化。如沈固朝(2009)[36]论述了竞争情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信号分析,从方法上为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提供了研究思路;夏立新等(2009)[37]从竞争情报的视角,探讨了企业技术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问题;王娜(2010)[38]论述了面向企业危机预警的竞争情报工作机制;查先进等(2010)[39]在《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管理》一书中对目前国内外企业危机预警理论研究情况以及企业危机预警中的竞争情报模式进行了论述。

从国内关于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研究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成为近几年我国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作用、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流程、方法等方面,其主要研究人员大多数为我国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于图书情报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从事于企业实际工作的文献作者较少,并且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或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研究文献较少,而且大多数研究成果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内外关于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竞争情报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企业危机预警。竞争情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于企业危机预警,以提高企业危机预警能力在企业界和学术界已取得共识。以往的研究成果虽然不菲,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一些概念性和程序性的介绍,其研究方向也相当散乱,尚未形成任何统一的研究学派,也没有规律可循。

(2)大多数研究成果仅把企业危机预警作为竞争情报的一项功能来进行研究,很少与企业危机预警的理论、流程、机制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相结合,这种理论研究的割裂必然导致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预警的研究仅仅是浮在面上,无法深层次剖析它们之间融合的真正机理和过程。

(3)图书情报界研究所占比重很大,企业界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这可能是竞争情报研究脱离企业实践的结果,也反映出对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在企业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图情界的著作在资料梳理以及结合情报视角方面均有独到之处,美中不足的是很多研究是描述性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弱。

(4)多数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企业危机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说明企业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必然导致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系统只能充当企业危机的“消防队员”,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危机的发生。

(5)以往的研究成果没有对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应用设计出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和整合框架,也没有深入探讨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流程与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将无法保证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功能的有效发挥。

所以,今后对于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研究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或实证研究重点探讨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作用原理、应用机制以及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预警之间的融合机理等;而且要结合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的工作体系,包括组织、流程、技术、制度、人员、文化等;还应当在原有企业危机预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模型与指标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企业外部因素预警指标的选择、确定、量化以及预警阈值的确定等。

参考文献

[1]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0-41.

[2]零点公司.调查显示京沪半数企业需危机管理[N].经济参考报,2004-07-29.

[3]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0.

[4]王克平.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危机预警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2):56-59.

[5](美)罗伯特•希斯著.危机管理[M].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83.

[6]王智宁,吴应宇.基于内部诱因的企业危机预警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22):165-167.

[7]危家凤,杨未来.情景分析法在企业危机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6):133-134.

[8]Tessun Franz.Scenario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 at Daimler-Benz Aerospace[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1997,8(4):30-40.

[9]Kenneth Sawka.Early Warning:The Decision-makers Perspective[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1998,9(2):63-65.

[10]Jan P.Herring.Key Intelligence Topics:A Process to Identify and Define Intelligence Needs[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1999,(2):4-14.

[11]Leonard Fuld.Be Prepared[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11):20-21.

[12]Ben Gilad.Industry Risk Management:CIs Next Step[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2001,3(4):21-27.

[13]Ben Gilad.Early Warning:Us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o Anticipate Market Shifts,Control Risk,and Create Powerful Strategies[M].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4:55-63.

[14]Steven M.Shaker,Victor J.Richardson.Putting The System Back Into Early Warning[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2004,3(7):13-17.

[15]Fred Wergeles.Developing an Early Warning Intelligence System[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2005,3(8):44-46.

[16]Adrian Alvarez.Situational Early Warning[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2007,1(10):14-18.

[17]Ellen Naylor.Setting Up Early Warning Cooperatively[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2007,3(10):33-36.

[18]Alessandro Comai & Joaquín Tena.Anticipate You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Landscape Using an Early Warning Process:Three Case Studies[C].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2008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of SCIP,2008:123-136.

[19]任皓,邓三鸿.竞争情报与企业风险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1,(11):16-18.

[20]关晓红,郭晓宇.企业危机预警中的竞争情报监测[J].中国信息导报,2003,(7):48-50.

[21]张左之.竞争情报:从危机管理到危机预警[C].中国竞争情报第9届年会论文集,2003:63-68.

[22]赵刚,等.企业危机公关与竞争情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5):493-496.

[23]娄卓男.竞争情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4:16-33.

[24]曾忠禄.企业竞争情报管理——战胜竞争对手的秘密武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231-238.

[25]王煜全.情报制胜:企业竞争情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8.

[26]查先进,胡柳.突发事件与企业竞争情报咨询服务快速响应[J].图书情报工作,2005,(5):17-21.

[27]李艳.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风险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20-24.

[28]侯延香.企业预警情报管理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7:82-93.

[29]焦瑜净.浅谈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8):54-57.

[30]史尚元,糜凯.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8,(2):192-196.

[31]沈固朝.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76-487.

[32]缪其浩.危机处理与竞争情报2.0[C].中国竞争情报第14届年会论文集,2008:1-12.

[33]彭靖里,周勇胜,邓艺云,等.基于竞争情报的危机预警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C].中国竞争情报第14届年会论文集,2008:141-147.

[34]李红梅,薛冠丽,刘晶.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应用[C].中国竞争情报第14届年会论文集,2008:164-166.

[35]查先进,杨凤.面向危机预警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型研究[C].中国竞争情报第14届年会论文集,2008:171-176.

[36]沈固朝.信号分析:竞争情报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9,(10):11-14.

[37]夏立新,王俊.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技术危机预警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9):68-71.

[38]王娜.面向企业危机预警的竞争情报工作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22-25.

[39]查先进,陈明红,杨凤著.竞争情报与企业危机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99-2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王克平 冯晓娜 张晓 刘新燕

第7篇:企业竞争情报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基于网络的企业财务、技术、人才、管理

情报的收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获取、分析和处理企业有关财务、技术、人才、管理等竞争情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企业竞争情报的能力与意识。为学生毕业后择业、创业奠定较好基础。

实验要求:选定一上市公司企业,收集其财务、技术、人才、管理情报并进行分析。要求利用该公司网站,网络搜索引擎,相关的BBS和博客,行业或企业的QQ、MSN群,招投标网,媒体,行业性网站,政府网站,企业黄页,各种文献信息数据库,商业数据库,等,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测,搜集其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所选上市公司)财务、技术、人才、管理状况报告(大纲如下,仅供参考,可增减)。

1、(上市公司)简介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系中国汽车工业第一阵营企业。1996年注册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目前拥有2家上市公司、4支股票。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曾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长安正式进入汽车领域。

长安汽车拥有雄厚的生产实力。在国内拥有重庆、河北、江苏、江西4大产业基地,拥有11个整车和2个独立的发动机工厂,具备了年产汽车130万辆、发动机130万台的能力。汽车谱系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全部领域,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系列发动机平台;在海外拥有已建和在建的6个生产基地:马来西亚、越南、美国、伊朗、埃及、墨西哥。汽车产销量多年居中国前四位,品牌价值达212.18亿元。

长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并举,先后携手福特、铃木、马自达、沃尔沃等跨国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旗下生产的蒙迪欧-致胜、福克斯、嘉年华、马自达

3、马自达

2、沃尔沃S80L、沃尔沃S40、羚羊、天语、雨燕、新奥拓等多款产品,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建立了中国重庆、中国上海、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三国四地、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使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自主创新能力排名行业前三。长安先后推出了长安之星2代、长安之星S460、长安星光4500、长安奔奔、长安杰勋、长安志翔、长安悦翔等多款自主产品。

长安汽车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汽车。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了行业领先水平。2007年,中国第一台氢内燃机在长安成功点火,中国第一辆产业化混合动力轿车杰勋下线;2008年,22辆杰勋混合动力轿车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长安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首批示范运行企业;2009年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作为行业唯一代表,成功驶入中南海成为国家机关工作运行车。在重度混合动力、PLUG-IN、纯电动等领域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未来的长安,将坚持“好字优先,好中快进”科学发展方针,高举自主创新大旗,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向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宏伟目标迈进! 长安行天下!

2、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利润表: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现金流量表: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3、技术状况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建立了中国重庆、中国上海、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三国四地、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使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自主创新能力排名行业前三。长安先后推出了长安之星2代、长安之星S460、长安星光4500、长安奔奔、长安杰勋、长安志翔、长安悦翔等多款自主产品。

长安汽车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汽车。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了行业领先水平。2007年,中国第一台氢内燃机在长安成功点火,中国第一辆产业化混合动力轿车杰勋下线;2008年,22辆杰勋混合动力轿车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长安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首批示范运行企业;2009年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作为行业唯一代表,成功驶入中南海成为国家机关工作运行车。在重度混合动力、PLUG-IN、纯电动等领域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4、人才(员工数量,员工构成,招聘信息,等)

展望未来,长安汽车将与时俱进,以事业领先计划为战略牵引,以领先文化为精神驱动,打造一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长安汽车企业文化体系,以此来吸引、激发和凝聚员工、客户与合作伙伴,实现长安汽车事业快速而稳健地发展,早日进入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行列。

5、管理状况(管理理验,模式,特点,获奖等)、诚信记录等。

用IT实现管理理念,“九五”试点普及为主,长安汽车接触试点项目并不晚,在1995年就承接过国家的863/CIMS示范企业。当时项目实施完毕后,初步实现了从产品设计、管理、生产到市场销售,从生产后勤到生活后勤建立了多个应用系统和局域网络,并通过CIMS一期工程骨干网(长安汽车园区网)实现了汽车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系统所有部门和子网的互联。与洋将过招,领会数据效能,从长安汽车集团内部来说,当时与铃木、福特、马自达的合作开始不久,就发现这些合资公司的外方在管理上都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自己的品牌管理经验。但是从长安集团的需求来说,他们需要长安汽车的母公司能够强大起来,当执行管理的时候,要让母公司的管理能力和信息系统能够渗透到合资子公司里面去。马军说,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强大的管理系统,光是靠合资公司的系统是远远不够的。

6、对所选上市公司的评价,是否愿意到该公司就业。

“领先文化”是长安汽车实施事业领先计划的推进器,是长安汽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原动力,是长安汽车的优秀基因,是长安汽车的精、气、神所在。

从历史来看,在一次次危机面前,长安人以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一次次与困境的抗争中不断超越自己、实现领先,使长安汽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今天来之不易的良好事业局面。

展望未来,长安汽车将与时俱进,以事业领先计划为战略牵引,以领先文化为精神驱动,打造一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长安汽车企业文化体系,以此来吸引、激发和凝聚员工、客户与合作伙伴,实现长安汽车事业快速而稳健地发展,早日进入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行列。

就此而言,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很吸引人,若有机会和能力长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实验结果分析(完成本实验后的收获)。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获取、分析和处理企业有关财务、技术、人才、管理等竞争情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获取、分析和处理企业竞争情报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以后工作的选择,对一个企业组织的科学合理分析打下了基础。

第8篇:竞争情报大纲

西南农业大学 《竞争情报》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竞争情报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总学时:30 理论30 课程学分:2 课程面向专业:各专业

Ⅰ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是公选课,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之一。

国外开展竞争情报教育比较早,而国内竞争情报的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图书情报学院和商学院大都开设了相关的竞争情报课程,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院都有5人以上参与竞争情报的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和南开大学开设了专门的竞争情报研究方向,武汉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相关公选课程,但核心优势都不够明显,教学体系不完善,还处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竞争情报的基本概念、信息来源,区别竞争情报与商业秘密的关系,掌握竞争情报收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参与企业竞争情报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Ⅱ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考核的知识点为每一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程实践环节的掌握。考核的方式为实践报告和期末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所讲授的竞争情报方法及手段,分析企业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并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质量保证的手段是在教学当中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与考核要点。

Ⅲ 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

鉴于目前还没有适合针对各专业的公选课教材,本课程根据我校学生特点采用自编讲度。依据是:第一,该讲义突出务实技能的教育,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在同类教材里大多偏重于理论方面,缺少务实技能的教育。第二是内容简明,只要求学生“了解”和“理解” 各知识点的涵义和内容即可,适应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第三是价格低廉,自编讲义比教材要便宜,学生能承受。

讲义名称:李玉兰.竞争情报.自编讲义,2006 Ⅳ 课程讲授大纲(30学时)

教学手段最好能安排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 竞争情报概论(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竞争情报的兴起、竞争情报的内涵与特征、竞争情报与商业秘密的区别以及竞争情报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竞争情报研究的重要作用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竞争情报的内涵与特征、竞争情报与商业秘密的区别。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 讲授要点:

第一章 竞争情报概论

1.2竞争情报的内涵与特征:竞争性和对抗性、合法性和正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1.3 竞争情报与商业秘密:竞争情报工作与工商间谍、国外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国内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商业秘密不是竞争情报工作的目标。

1.4 竞争情报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特别是一些经典案例

1.5 竞争情报研究的重要作用: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商业秘密保护。

1 第二章 竞争情报信息源(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源,了解不同的竞争情报需求不同的信息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开信息源中的专利、报纸及电子版竞争情报信息源等;非公开信息源;不同的竞争情报需求不同的信息源。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 讲授要点:

第二章 竞争情报信息源

2.2.1公开的信息源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

2.2.1.3专利文献 2.2.1.4报纸 2.2.1.7标准文献 2.2.2电子版竞争情报信息源 2.2.2.1商情数据库 2.2.2.2企业网站

2.2.2.3与本行业相关的网站

2.2.2.4从网上讨论获得信息

2.2.2.5从专业咨询公司或信息公司在网上得到竞争情报服务

2.4不同的竞争情报需求不同的信息源 2.4.1一般状况竞争情报源

2.4.2主要竞争产品状况竞争情报源 2.4.3主要竞争对手的营销状况竞争情报源 第三章 竞争情报的搜集(7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市场竞争情报的搜集、科技情报的搜集、经济情报的搜集、竞争对手相关情报的搜集、竞争情报敏感信息的搜集、直接一手信息的搜集、信息的验证与筛选。

教学重点和难点:市场调查法,科技情报搜集的文献检索方法、商业秘密搜集方法,经济情报搜集的文献检索方法,如何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竞争情报敏感信息的搜集——访谈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

讲授要点:

第三章 竞争情报的分析

4.2信息分析方法

4.2.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研究的程序、数理统计方法。

4.2.2定性分析方法:求同法、求异法、联想法、反向工程。 4.3竞争情报策略常见分析模式

4.3.1SWOT分析 4.3.2定标比超法 4.3.3专利分析

4.3.4 前景规划分析 4.3.5价值链分析

第四章 竞争情报系统(8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的作用,系统组成:人、情报、计算机系统,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步骤。介绍几个经过实际应用的比较典型的企业CIS和商用CIS。

教学重点和难点:竞争情报系统的组成和建立步骤。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 讲授要点:

第五章 竞争情报系统(4学时) 5.2系统组成

2 5.2.1人 5.2.2情报

5.2.3计算机系统

5.3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步骤

第六章 竞争情报案例(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了解竞争情报研究的各个方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海尔知识产权战略、IBM竞争情报应用。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 讲授要点:

第六章

竞争情报案例

Ⅵ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案例分析作业计20分。期末的开卷考试占70分。 Ⅶ 参考书目:

1. 王煜全等.情报制胜——企业竞争情报.科学出版社,2004年 2. 陈峰;梁战平等.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3. 沈丽容.竞争情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4. 王知津等.竞争情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Ⅷ 必要的说明:建议先修文献检索、知识产权、文献计量学等课程。

上一篇:框架剪力墙结构下一篇: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