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2-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1600【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这是我在暑假开始前买的一大包书中最吸引我的一本,所以,也成为了我最先注目的一本书。对于作者萧红,她的那篇《回忆鲁迅先生》在所有的鲁迅回忆纪念文作当中独树一帜,曾经在某个秋天的深夜让我又一次领略了什么才是情由心生,什么才叫作感动。带着这么一种非常好的印象,我打开了《呼兰河传》。

熟悉的笔触、色彩、用光,萧红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领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叙事者——那个家境还算富裕的小女孩——以及她的祖父,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没有抬起头来的村民,他们笑也笑得那么拘谨,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日子,哪怕这是一种煎熬,也没有人去打破。他们只是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那么多交替出现的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判断哪个是我应当同情的,哪个又是我该去鄙夷的……一个又一个悲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个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小团圆媳妇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归结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诸如此类,我不敢想象,当我身处那婆婆的境地,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时代,我能做些什么。他们家的小媳妇死了,来得时候还活蹦乱跳的,谁也没料到,会走得那样匆忙,让婆婆们心酸,他们使了多少钱,费了多大的力气,不过是想让这个媳妇“活”过来啊。那小团圆媳妇呢?她本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才14岁而已,却以为人妻,为人媳,她该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骂,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是个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然而,在那个时代,这一切都是司空见惯,也是无人能够挽救的。试想一下,如果小团圆媳妇并没有成为文中的小团圆媳妇,那谁又能断定,她不会被另一个小团圆媳妇替代,或者依然遇到了身为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呢?悲剧笼罩着他们,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大群人,一个村落的人,一个地方的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人。

小团圆媳妇一家的悲剧,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静静的从高处看着我们,帝制到民主的转变,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们都经历过了,80年之后的今天,他们都已经消失了吗?没有,他们还存在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骨血之中,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些人,我们,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虽然我们这些脊梁,总是那样的不争气,80年前的灰色或许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头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种“封建”正悄悄的用它们狡黠的眼睛张望着。

只是,不要再那么无奈的活着,又无奈的死去,来去若空。

第2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章丘市黄河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三班王新菊

放假了,我开始迷上了阅读;这不仅是在读别人的故事,而是在体会、欣赏。

最使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这本书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镇单调的美丽,也介绍了人民的善良与愚昧。它透彻体现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与生命的厚度。

打开书卷,默默的欣赏作者赋予着小镇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灰白的画面将我带到那暗淡无味并不繁华的小城。在那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到处都是寂寞。没有色彩的绚丽,没有活力的人生,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灰暗中。在这里,因为人们的无知愚昧,发生着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都在等待幸运的光临。同时也有死亡的号召,我读后与作者相同,不知该对他们是同情还是憎恨……

看完第一章,其中有一个情景令我感到悲愤,在那个小镇的一个大泥坑,七尺来深,就因为它。淹死过猪,闷死过猫,将很多家畜给害死,人们说拆墙、种树,但为什么不把大坑填上,是因为天意如此,让这里有一个大坑我们就该顺应天意!

最使我难以接受的是那个美丽的团圆媳妇小姑娘,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十二岁就卖到别人家的家里做童养媳。她受尽欺凌!婆婆的打骂,外人的误会,只是认为婆婆对媳妇的管教。刚刚开始活泼、开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没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让亲人伤心的并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们做了一个赔本的买卖。

在旧社会中,有多少像团圆媳妇那样,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为旧观念,旧思想,我庆幸现代的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也没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她与祖父在那座大花园里充满快乐。而我忆起我的童年,是温馨的,童年在每个人心里,如诗、如酒、如画,我们可以自由玩耍,没有烦恼,没有争论,相比之下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更可以体会出萧红在离开香港后对故乡的深刻怀念,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自己童年的过往,这里没有优美的故事,而处处是令人心动的故事。

指导教师邢瑞青

第3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转》感触颇深,她用小时候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文中几个章节中的几句话感觉很精彩,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个扎彩铺,扎出的房子、厨子、骡子、大白马、车子活灵活现。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样样不缺。看着穷人都觉得活着没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话,细嚼起来,人世间的辛酸苦涩,浸在其中。又有不乏幽默。

还有,胡家的团圆媳妇婆婆,鸡鸭、猪、狗猫不舍得打,打猫怕把猫打跑了打狗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把猪掉了斤两,打鸡怕不鸡不下蛋。唯独打小团圆媳妇一点毛病没有,她又不会跑掉又不会丢了,又不会下蛋,又不是猪,掉了近两也不要紧又不上秤!

她来到我家,我从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的媳妇不受气,我一天打八顿骂三场,我只打她一个月,打的是狠了点,不狠哪能规矩好一个好人来„„

婆婆的算计和愚昧无知,封建世袭生活着的婆婆,打媳妇是想当然。就因为小团圆媳妇仅仅有十二岁,长得却像十四那么高。太大方了,不知道羞,吃饭吃三碗,要给小团圆媳妇一个下马威,不打规范不出一个好人来。小团圆媳妇还不如鸡狗猫,鸡狗猫是不可以打得。小团圆婆婆没有觉着打媳妇有什么不妥。打伤了,打病了,找来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花五十吊钱给云游真人来医一医,破一破。这还舍得。自己手闹了事,三吊钱的红花都不舍得买。生活在她看来就该这样,没有什么不对。打伤了,医。医好了,再打。可怜小团圆媳妇直到被活活地折磨死!小团圆婆婆竟没有觉着有什么不妥,只是被云游真人吓一吓,怕了怕,想了想,还不想过早的下地狱„„让人觉着又可怜又可气又可恨又可悲。

他们的父母生他们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就是希望他们吃饱穿暖,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逆来了顺受了,顺来的事却一辈子都没有!

这样的话看似随口道来,却写出了穷人唏嘘世道不济,没有愤怒的控诉,字里行间却在鞭挞着当时社会,勾略出了穷人凄凉麻疲了的生活状态。

一个个凄婉故事,宛如一个大磨盘,将你的心,压着、碾着„„

还有冯歪嘴那冰冷的小磨坊。冯歪嘴的女人一死,大家都觉着冯歪嘴算完了,扔下来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刚生下来。可是冯歪嘴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里那样绝望。他看见两个孩子反而镇定下来。他觉着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

于是他照样活在这个世界上,照样负起那份责。冯歪嘴的小儿子,在别人眼里非死不可,这孩子却一直不死他看着孩子一天长大,小的都会笑了。

这又是一个悲惨的家庭,好在冯歪嘴子看着别人怎样做,他也要怎样做。不管他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他要负起养活孩子的责任。这是书中最给力的一个人物,他孩子的活,是人生存的希望。不管怎样难熬,该怎样就怎样!

萧红奇思妙想好似神来之笔。

比如:这缸渣为什么不扔掉,大概是为了养潮虫的。有缸渣就有破坛子陪着,有砖头就有泥土陪着,有破槽子就有破梨子,他们好像都配了对,结了婚,而且都有了生命送到这世界上来,比方破坛子里的似鱼非鱼,大缸下面的潮虫,猪槽上的蘑菇。

写的都是最脏最不屑东西,作者却那么生动地赋予了每个物件于生命,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和可爱的童真,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节妇坊为什么没有写女子跳井跳的勇敢这样的赞誉?是那些修节妇坊的人故意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女人,他怕他写上了,他家里的女人也要跳井,他女人跳了井,留下一大群孩子怎么办?于是一律不写,只写文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从古至今男权主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社会。节妇坊是男人修的,他是主宰,他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他想让你怎样做就怎样做。女人从来就是附属和被歧视的。我通过萧红这段文字感受到了女人,是这么的可怜,男尊女卑世袭了几千年,我们依然无助的看着男人玩花样养小三,三妻四妾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女人只配独自流泪,暗自神伤。情感不可以出轨,身体更不可以出轨,不然就是不守妇道的坏女人。男女平等只是口号,是未来。

总之,这是一本很难得散文叙事大作,又像一首叙事诗,怀揣着童年难以忘怀的往事,娓娓道来。蝴蝶、小虫、黄瓜,倭瓜、和玫瑰的后花园子,还有那绚丽变幻莫测的火烧云是那么的美。而后几章故事又是那么的辛酸幽怨,苦不堪言。但是冯歪嘴的儿子依然活着又给人带来了希望。书中精彩光亮之处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就像太阳照在瞎子身上,瞎子看不见阳光,但瞎子却感到实在的温暖了。”

第4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独特艺术个性的女作家。其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集中体现了她的小说美学和文学成就。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去和灵感的回忆是长篇小说。茅盾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绘画时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他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呼兰河传》全书由七章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细腻的展现了小城风情;第二部分诗意地抒写了萧红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生动讲述了小城故事—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有二伯的故事,冯歪嘴子的故事,这三幅画面,这三段生活的描写,真实地记录了小城人的生活方式。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就付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这《呼兰河传》的尾声,萧红絮絮叨叨的讲述祖父年龄与自己年龄的变化,流露出对祖父的热爱与想念“主人不见了”,“死了”,“逃荒去了”,质朴平淡语言和口气中蓄积着生活的沧桑感,失落感。 小说呈现的呼兰河人在历史与命运中因循往复的死水般的生存状态而呼之欲出,整个作品龙上浓重的“百年孤独”式悲凉气氛。

从《呼兰河传》这本书里,我看出了萧红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看出了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第5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不少书,其中《呼兰河传》我非常喜欢。

《呼兰河传》是写“我”的家乡呼兰城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的民俗风情,“我”的幼年生活及左右邻居——小团圆媳妇之死,被人欺凌的二伯,不幸的冯歪嘴子。

要说这呼兰城的民俗都是为鬼而做的: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都是迷信、愚昧。

跳大神就是为了把人身上的鬼、狐狸精赶跑,给人“治病”。但是也不知道有没有给人“治”好。而且不能让“大神”生气,一生气病人就治不好了,而且还会死,死后的魂魄还不会散去,就在房子里游荡。这时,病人的家属就要赶紧送礼:杀一只公鸡、拿一块红布送给“大神”。“大神”才不生气。那么,这些礼品“大神”怎么处理的呢?就是:鸡拿回去吃了,红布拿回去染成蓝色做裤子穿了。

放河灯是在鬼节往河里放灯,让不能投生的野鬼托着灯去投生,据说去投生的路十分黑,只有托着灯才能去投生。

野台子戏是人们求雨秋天来还愿,施雨的龙王还愿。求雨的时候还要光着脚在滚烫的大地上走,这是因为龙王看他们光着脚在那么烫的地上走,就会下一场雨不让大地那么烫。到了秋天,人们就会在当初求雨的地方唱戏还愿。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为了神鬼,而不是为了人。

每当大会开完了之后,人就都散了。这时门前就有了一些小贩,有人带着小孩子来,小孩见有卖不倒翁的就不走了,非要买一个不可。不倒翁有头上带毛的,也有头上不带毛的。带毛的比不带毛的贵,大人舍不得买贵的,说回去剪狗毛贴上,但孩子已经选了一个带毛的抱在怀里不撒手,大人不愿意坏了孩子的面,就买了一个带毛的。孩子抱着欢喜了一路,回家一看,那簇毛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飞了,孩子大哭,虽然母亲已经剪了狗毛贴上去,但孩子还觉得不是以前的,因此难过了一下午。还有一些妇女,趁人们都走了,给子孙娘娘后面钉一个扣子给她的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个耳环,给她戴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就可以生一个儿子。门前还有卖带子的,她们也争着去买,好像这样就可以把儿子带过来了似的。

在第五章是写胡家养的童养媳——团圆媳妇,一个十二岁、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她太过大方不而不合传统,胡家要给她一个下马威。被婆婆用手打;吊起来用鞭子抽;用烙铁烙她的脚心;用手拧大腿。结果她被折磨出了病,胡家听了大神的意见,“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而“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大神的行为如此残忍,却无人制止,他们这种践踏生命、蔑视生命的行为,是几千年传下来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愚昧、无知、麻木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有二伯的生活是消极的,逆来顺受,他性情古怪,沉默寡言,喜欢和动物说话,和人在一起的时候却没有话说,即使有了,也是一些古怪的话,让人听了莫名奇妙。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有身份的下等人,不肖与和其他下等人一样生活,在别人眼里他确实是个下等人。

冯歪嘴子和邻家王大姐偷偷成了家,生了小孩,后来王大姐在困境中死去,冯歪嘴子带着儿子努力坚强地活着。

《呼兰河传》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写出了穷人穷人凄凉麻木了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当时初会现实的否定。由此看来,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幸运的,幸福的。我们这里男女平等,思想开放,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无忧无虑,自由玩耍!

第6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在学了《祖父的园子》一课后,我对萧红写的这本《呼兰河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读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萧红用一个孩子的口吻,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刻画了作者童年所生活的地方——被称作“呼兰河”的小城。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描写祖父的后院那一部分了。作者萧红用轻快的笔调,形象地把一个给作者留下美好童年的乐园刻画了出来。在这一部分,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我”一个孩童的天真活泼,还有作者对祖父,对后院,对童年的无限喜爱与留恋。展现在我眼中的是一个美好快乐,令人羡慕的童年。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原来,不只是作者享受着院子带来的乐趣,就连园中的一草一木,所有的事物都在享受着园子一切,它的美好,它的乐趣„„也正如文中所说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

的”。在这样美好的一个园子里,谁都是不拘束的,自由的,快乐的。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当我读了这一段,就觉得有趣极了。从中可以感受到“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让人不理解的想法,让我觉得很好玩。一边插花,一边笑,祖父竟浑然不知,而且还说了那么有趣的话——“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真是个慈祥的爷爷!这样惬意,这样美好的生活,可真令人羡慕啊!

作者的童年,真很美好呀。虽然萧红很早就离开人世了,但她却留下了一本优秀的书,一段她童年的回忆。在岁月的长河里, 这些故事如宝石般闪闪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

上一篇:快速操作指南下一篇:社会保险宣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