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教案

2022-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撰写教案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将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场强度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

《5.1 电场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理解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理解电场线的意义和性质。了解匀强电场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用电场线描述电场,能运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从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客观规律,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静电研究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电场强度的定义及电场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电场强度定义及电场线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验电器、铁架台、通草球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展示:播放视频及PPT,展示生活及生产中的静电现象。

2.实验演示:捋不拢的丝线,随梳飘动的头发等等。

3.生活现象回顾:弹不掉的灰尘,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与噼啪声等等。

4.教师讲述:以上现象的发生都与静电有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究静电现象。

5.人类研究静电的历史回顾

人类认识静电现象,最早的记载是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生活时代略早于中国的孔子)发现了当时的希腊人摩擦琥珀吸引羽毛。在中国,西汉末年已有“顿牟(玳瑁)掇芥(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晋朝时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但对静电现象的科学研究却开始于2000年后的18世纪,其主要原因,一是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尚未出现对电的需求,二是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无法对研究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

历史上,人类研究静电现象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一是一般物体的带电量较小,静电力非常小,没有精密仪器测量非常小的力;二是没有电量的单位,无法衡量和控制电荷的多少;三是物体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电荷在物体上的分布情况不清楚,不好确定两带电物体之间的距离。

对静电力的科学研究,关键是上述问题的解决,谁能解决上述问题,谁就能取得研究的成功。

◆实验与探究──新课学习

一、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特性

演示及学生实验:分别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它们不会吸引碎纸屑;将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分别用摩擦后的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它们吸引碎纸屑。

教师讲述:通过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带了电,有了电荷,这种带电方式叫摩擦起电,各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都可以带电或有电荷。带电或有电荷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教师讲述:人类通过探究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分别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人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人们还发现,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物体带电的多少──电量

不管用什么方式使物体带电,总可以使物体带电的多少不同。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大写英文字母“C”表示。

4.提出问题

带电物体即就是不相互接触,它们之间也会发生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作用给另一个带电物体的呢?

二、电场

1.什么是电场?

电荷的周围空间存在电场。不管物体是通过什么方式带电的,也不管物体处在什么样的物理环境中,只要物体带电,在它周围的空间就一定存在电场。

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在自然界里,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平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生活中使用的由各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它们有形态、色泽、硬度、密度、导电性、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物质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就是场,比如电场、磁场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能表现出被人们感知的特性,人们就是借助这些特性来研究电场的。

2.电场的基本特性

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电场力或库仑力。

两个带电物体间的电场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比如甲乙两个电荷,甲电荷在它周围空间建立电场,乙电荷就处在了甲的电场中,受到甲电荷电场的电场力作用;同理,乙电荷在它周围空间建立电场,甲电荷处在乙电荷的电场中,受到乙电荷电场的电场力作用。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电荷间的电场力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三、点电荷

1.引入背景

一般带电物体,都有大小及形状的差别,即就是它们带电量相等,由于它们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得电荷在物体上的分布情况不同,这会影响到对电荷间相互力的研究。带电体体积越小,或者描述带电体大小的线度相比于两带电体的距离可以忽略时,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对问题研究的影响越小,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带电体自身的大小,把带电体看成是只具有电荷的点。就像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把物体看成具有质量的点──质点一样。

2.点电荷

点电荷是为了简化研究而引入的理想模型,实际的带电物体,总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是一个“点”,所以点电荷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舍弃次要因素,抓主要因素。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尺寸大很多时,它们的大小对于它们之间的电场力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影响它们之间电场力的主要因素是各自的电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这时,可以忽略电荷自身的大小,把它们看成是只具有电量的几何点──点电荷。

比如两个直径为20cm的带电球,当两球心的距离为30cm时,由于球的直径与间距差不多,这种情况下,两个带电球就不能视为点电荷;如果两球心的距离为10m,这时他们的间距远远大于球的直径,球的直径对与它们间的电场力几乎没有影响,可以把它们视为电量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

四、电场强度

1.电场中不同位置电场特性的强弱不同

(1)科学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在带电体Q产生的电场中的不同点A、B先后放入同一带电体q,发现q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方向不同,q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时受到的电场力大。

(2)实验结果剖析:既然两个位置放置的是同一电荷,那么两次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方向的不同肯定不是q引起的,应该是Q的电场引起的,这说明电场有强弱、方向的差别。如上述实验中,带电体Q电场中A点的电场比B点的电场强一些。

2.电场强度

(1)科学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在带电体Q产生的电场中的不同点A、B先后放入另一带电体q,发现它在A、B两点时受到的电场力与q不同,但对于A点来说,q及q所受的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却一样;对于B点来说,q及q所受的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也一样。而且A点的这个比值比B点的这个比值大,而我们已经知道A点的电场比B的电场强,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将带电体放入电场中,放入的带电体在电场中的某点所受到的电场力与自己的带电量的比值的大小恰好与电场的强弱相对应。在其他任何电场中进行探究,也会有这样的结果。

(2)电场强度的定义

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所收到的电场力F与它所带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符号E表示。 /

/

/

(3)单位:N/C(牛顿/库仑)

(4)方向:正的点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五、电场线

1.引入背景

用图像形象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及方向的物理量,因此电场强度、电场线描述的是同一现象,可以说电场线是电场强度的图示。就像用力的图示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一样。

2.怎样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1)力的图示中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因此可以在电场中画出有方向的线条,用线条的方向或线条上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

(2)可以按上述要求画出多条线条,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线条密一些,电场弱(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线条疏一些。这样线条的相对疏密程度就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强度的大小)

3.电场线

(1)画法及意义:可以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场强方向都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这些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同一电场中,电场线密集的区域电场强度大一些,电场线稀疏的区域电场强度小一些;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4.对静电场中电场线的讨论

(1)电场线是人为引进形象描述电场的线,在电场中人们总是画出有限的条数,不能认为两线条之间的“空白”处没有电场。

(2)电场线总是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对于孤立的正电荷,可认为无限远处有一个负电荷,等着“接收”它“发出”的电场线;对于孤立的负电荷,可认为无限远处有一个正电荷,“发出”让它“接收”的电场线。

(3)在没有电荷的地方,任何两条电场线不相交。因为对于电场中的一个点来说,电场的方向是唯一的,如果两条电场线在某点相交,就会出现该点电场强度方向不唯一,这与事实相违背。

(4)电场线不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5.几种电场中的电场线

(1)孤立正、负点电荷电场。

(2)等量异号、同号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场线。

六、匀强电场

1.匀强电场的概念

在电场的某一区域里,如果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一区域的电场就叫匀强电场。如两块相互靠近的带电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除去边缘附近以外,两板正对部分空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

2.匀强电场的说明

(1)匀强电场是某电场中的一个区域。

(2)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间距的平行直线。

◆交流与评价──总结归纳

1.问题讨论:课本第129页“复习与巩固”

1、

2、3。

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要点(见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复习课文,书面完成课本第129页“复习与巩固”

4、5。

2.撰写小论文《电场强度与电场线》

3.预习第2节

【板书设计】

2010-05-06

第二篇:《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物理组集体备课材料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初稿) 彭泽一中物理组许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定义推导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场强度。 教学难点

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类比分析法、问题解决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过程

[引入] 接触力是通过接触使物体间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那么非接触力又是通过什么产生的呢?本节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㈠电场

[类比磁力引入]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一种场发生的,叫电场。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电场性质。 电场在哪儿存在?

电场能看得见吗?借助显微镜可以吗? 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教师总结作答] 在电荷周围存在电场。

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是不可以通过仪器观察到的。 电场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CAI课件展示] ㈡电场强度 [方法介绍] 因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所以必须在电场中放入电荷才能研究电场。

[提出问题] 对放入电场的电荷有什么要求吗?为什么?

[结论]

[深入思考] 电场强弱不一样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提出猜想,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引入定义]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的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⑴表达式: E = F/q ⑵单位:1N/C = 1V/m ⑶物理意义:反映电场性质(强弱)的物理量,场强大电场强;场强小电场弱。 ⑷矢量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正电荷受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深入探究] 某点的场强同试探电荷有关吗?该点的场强由什么决定? 某一点的场强当不放试探电荷时将变为零的观点是否正确?

[实例分析] 分析如图A、B 两点的场强是否相同课堂反馈 ㈢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的叠加

[学生活动] 由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推导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q受力为

F = kQq/r2 根据电场强度定义:

E = F/q = kQ/r2 公式中各物理量及对应的字母:

E→电荷产生的场强→N/C k→静电力恒量→Nm2/C2 Q→产生电场的电荷→C r→电场中某点到Q的距离→m 场强方向:

如果Q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 如果Q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非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大小必定不等 B、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C、电场强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如图所示,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距Q为r的P点放一个很小的点电荷q,测得 q受到的电场力为F,则P点的电场强度为 A、 E = F/q

B、E = kQ/r2 C、 E = F/Q

D、E = kq/r2 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荷量为5.0×10-9C的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3.0×10-4N。这一点的场强是多大?如果改用电荷量为6.0×10-9C的点电荷,用来确定该点场强,场强会不会改变?为什么?

地球的表面通常存在一竖直方向的电场,一带负电的微粒在此电场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还是竖直向下? 布置作业

回顾复习本节内容。 课后作业。 预习下节。

物理组集体备课材料 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物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3.28 地点:行政楼二楼

主持人:夏长根

主备人:许卿

记录人:袁慧 出席老师:许卿夏长根袁慧黄岩孙平方 活动记录

许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讲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要让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电场的概念,这是学生在学习本节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统观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

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少,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于“超距作用”的观点到场的提出的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协作性和继承性,法拉弟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2、通过电场强度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3、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美感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

确定依据为本节课的中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场的客观存在,及场的力的性质。由此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恰当地定义它成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它定为重点 孙平方:我认为题由问题引入较好

[问题]

1、下列哪些力是接触力?哪些力是非接触力? 拉力、重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磁力 上节我们学习的静电力是接触力还是非接触力?

夏长根:本节内容较为抽象,要利用实验让学生感受,可以这样设计: [实验探究] 1.在一个带电体的周围不同距离处悬挂相同的带电小球,观察现象。 2.在一个带电体的周围相同距离处悬挂不同的带电小球,观察现象。 注:悬挂的带电小球是试探电荷。 [实验思考] 1.悬线偏角不同,说明受到的电场力一样吗?

2.不同位置同一试探电荷偏角不同,说明受到的电场力一样吗?为什么? 3.相同距离处不同试探电荷偏角的不同,又说明什么情况?反映什么特点? [归纳] 1.偏角不同,说明受到的电场力不同。 2.不同位置同一试探电荷偏角不同,说明同一电荷在同一电场的不同位置受到的电场力不同,也说明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弱一般不同

同一位置不同试探电荷受电场力的不同导致悬线偏角不一样,说明电场力跟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有关,电荷量越大,受力越大。

黄岩:关于电场强度的合成与分解,我建议增补一下内容

[问题讨论]如果有几个点电荷产生电场,那么空间中某点的电场又是如何的呢?场强呢?

[讨论结果]如果有几个点电荷产生电场,它们的电场就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合成原理:矢量运算法则。

夏长根:今天的教研活动很成功,各位老师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方法,年轻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本节课明天第三节课在高一(0)班由许卿老师讲,希望全组老师准时参加,许卿老师对教案要认真修改。 物理组集体备课材料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修改稿) 彭泽一中物理组许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定义推导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场强度。 教学难点

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类比分析法、问题解决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问题]

1、下列哪些力是接触力?哪些力是非接触力? 拉力、重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磁力。

2、上节我们学习的静电力是接触力还是非接触力?

[引入] 接触力是通过接触使物体间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那么非接触力又是通过什么产生的呢?本节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㈠电场

[类比磁力引入]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一种场发生的,叫电场。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电场性质。 电场在哪儿存在?

电场能看得见吗?借助显微镜可以吗? 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教师总结作答] 在电荷周围存在电场。

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是不可以通过仪器观察到的。 电场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CAI课件展示] ㈡电场强度 [方法介绍] 因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所以必须在电场中放入电荷才能研究电场。

[提出问题] 对放入电场的电荷有什么要求吗?为什么?

[结论]

[实验探究] 在一个带电体的周围不同距离处悬挂相同的带电小球,观察现象。 在一个带电体的周围相同距离处悬挂不同的带电小球,观察现象。 注:悬挂的带电小球是试探电荷。 [实验思考] 悬线偏角不同,说明受到的电场力一样吗?

不同位置同一试探电荷偏角不同,说明受到的电场力一样吗?为什么? 相同距离处不同试探电荷偏角的不同,又说明什么情况?反映什么特点? [师生互动归纳] 偏角不同,说明受到的电场力不同。

不同位置同一试探电荷偏角不同,说明同一电荷在同一电场的不同位置受到的电场力不同,也说明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弱一般不同

同一位置不同试探电荷受电场力的不同导致悬线偏角不一样,说明电场力跟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有关,电荷量越大,受力越大。 [深入思考] 电场强弱不一样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提出猜想,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引入定义]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的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⑴表达式: E = F/q ⑵单位:1N/C = 1V/m ⑶物理意义:反映电场性质(强弱)的物理量,场强大电场强;场强小电场弱。 ⑷矢量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正电荷受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深入探究] 某点的场强同试探电荷有关吗?该点的场强由什么决定? 某一点的场强当不放试探电荷时将变为零的观点是否正确?

[实例分析] 分析如图A、B 两点的场强是否相同课堂反馈 ㈢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的叠加

[学生活动] 由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推导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q受力为

F = kQq/r2 根据电场强度定义:

E = F/q = kQ/r2 公式中各物理量及对应的字母:

E→电荷产生的场强→N/C k→静电力恒量→Nm2/C2 Q→产生电场的电荷→C r→电场中某点到Q的距离→m 场强方向:

如果Q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 如果Q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

[问题讨论] 如果有几个点电荷产生电场,那么空间中某点的电场又是如何的呢?场强呢?

[讨论结果] 如果有几个点电荷产生电场,它们的电场就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合成原理:矢量运算法则。

[实例分析] 课本例2。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非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大小必定不等 B、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C、电场强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如图所示,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距Q为r的P点放一个很小的点电荷q,测得 q受到的电场力为F,则P点的电场强度为 A、 E = F/q

B、E = kQ/r2 C、 E = F/Q

D、E = kq/r2 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荷量为5.0×10-9C的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3.0×10-4N。这一点的场强是多大?如果改用电荷量为6.0×10-9C的点电荷,用来确定该点场强,场强会不会改变?为什么?

地球的表面通常存在一竖直方向的电场,一带负电的微粒在此电场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还是竖直向下? 布置作业

回顾复习本节内容。 课后作业。 预习下节。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案选修3-1 1.3电场强度(第2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物理(人教版)选修3-1 主 备 人:陈卫东 学科长审查签名: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本节主要介绍电场线的基本知识。

2、解析:这一节要使学生知道用电场线的疏密来表示电场的大小,用切线方向来表示电场的方向,知道几种常见的电场线的画法。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知道什么是电场线,知道如何用电场线来形象地描述电场

2、了解熟悉几种常见的电场线的形状特点. 思考题1电场线是否能够相交?

思考题2电场线是否是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运动的轨迹?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画切线和特殊电场线的画法学生会出问题。

2、电场线不相交也是一个难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要对切线的画法、电场强度的表示要进行详细讲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电场强度→本节学习要点→电场线的画法→电场线不相交→练习、小结

2、教学情景

问题1什么叫做电场线?电场中的电场线能是随便乱画的吗? 设计意图:知道电场线怎么画 问题2电场线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知道电场线怎样表示电场,画法,是人假设的

问题3在不同电荷周围电场电场线相同吗? 设计意图:电场线表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问题4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怎么来反映?电场线上每一个点的电场方向怎样规定? 设计意图:知道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大小,切线表示电场的方向。 例题1. 例题:如图所示,在真空中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有A,B,C三点,比较A,B,C三点场强的大小(B,C为中垂面上的两【变式】如图所示,a、b均是带正电的等量同种点电荷,a、b连线的中垂线上c点,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电子,则电的运动是 ( )

A、做以0点为平衡位置、OC为振幅的运动

B、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0点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清楚库仑定律的使用应该注意的事项

(六)、目标检测

1. 关于电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 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 D.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可能是闭合的

2.四种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一正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点向N点作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电荷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 ( )

设计意图:检测目标完成情况

配餐作业

从下列三组题中任意选择两组题完成,建议选择AB或BC A组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点). 在子D.根据场强叠加的原理,可知合电场的场强一定大于分电场的场强

2.如图所示为某区域的电场线,把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q放在点时,在________点受的电场力大,方向为______.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练习

B组题

1. 在静电场中,有关电场线的一些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初速度为零的点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它运动的轨迹可能与电场线重合

B.电场线通过的地方有电场,电场线不通过的地方无电场 C.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可能与电场线垂直

D.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中途不中断,不相交,它是静电场中客观存在的

2.如图表示一个电场中a、b、c、d四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这四点场强的大小关系是Ed>Ea>Eb>Ec C.这四点场强的大小关系是Ea>Eb>Ec>Ed D.无法比较这四点场强大小关系

3. 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则某电荷在a点和b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a>Fb B.Fa

D.由于未说明电荷的正负,因而无法比较其大小

4. 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线上有A、B两点,用EA、EB表示A、B两处的场强,则( )

A或BA.A、B两处的场强方向相同

B.因为A、B在一条电场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A=EB C.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A>EB

D.不知A、B附近电场线的分布情况,EA、EB的大小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库仑定律的巩固

C组题

1. 如图所示,真空中三个点电荷A、B、C,可以自由移动,依次排列在同一直线上,都处于平衡状态,若三个电荷的带电量、电性及相互距离都未知,但AB>BC,则根据平衡条件可断定 ( )

A.A、B、C分别带什么性质的电

B.A、B、C中哪几个带同种电荷,哪几个带异种电荷 C.A、B、C中哪个电量最大 D.A、B、C中哪个电量最小

2. 如图7,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为9×10N/C.在电场内的竖直平面内作半径为1m的圆,圆心处放置电量为1×10C的正点电荷,则圆周上C点处的场强大小为______N/C,方向________. 设计意图:提高部分学生的的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感到抽象,在电场强度的方向上多做强调。

-6

3

第四篇:电场强度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电场强度》,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涉及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电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教材首先从“驳斥”物理史上占据一定地位的超距作用这样一个错误观念中引入“场”的思想,并从电磁场这一客观存在上揭示电场的存在,然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依然非常抽象。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比较多,而且难以理解,承接库仑定律、启发电势、电势差,乃至整个电磁学,所以同学们学好本节内容,领悟(抽象问题的)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因此,这节课我预备用连续两个课时来讲,分别以电场强度、电场线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教学 1.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与态度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1)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 了解电场概念,知道电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2 理解电场强度概念,并能用电场强度公式计算,如点电荷作为场源的,相关电场的电场强度;

3 理解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并能用此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4 知道均匀带电的球或球壳外电场的电场强度特征;

5 知道电场线概念、意义及性质,并能用它来分析电场相关问题。 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

1 体会电场是描述电荷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而且方便的方法;

2 在探究电场属性(电场强度)过程中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从比值定义法的普遍意义上理解电场强度概念和性质;

3 会用“力线”这一形象直观方法描述抽象问题。 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

认识到科学于由“谬误”到“纠正谬误”中螺旋式发展,对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有着正确的认识观,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1.3: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确定依据为本节课的中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场的客观存在,及场的力的性质。由此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恰当地定义它成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它定为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一场强的定义方法;二场强和电场力的区别和联系;三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确定的依据有三个方面:一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容易发生混淆,三学生对电场线的分布往往只识其形而不解其质。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如:启发式教学法、 “发现学习”教学法。

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三、教学过程 3.1引入新课

首先打开一瓶芳香剂,在一片芳香中进入课堂,并对同学说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片芳香,我给教室起个名字叫“芳香场”然后就围绕这个“芳香场”展开问题,用类比的方式来引出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等概念。如通过比较前排和后排同学对香味浓淡程度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芳香场香不香,不是由我们的鼻子决定,而是芳香场本身决定。当然,要检测芳香场有多香,离不开使用我们的鼻子,然而我们又要避开我们鼻子的因素,例如灵敏度的影响。那么怎样避免?如果把我们闻到的香味程度定义为A,把灵敏度定义为B,芳香场本身的芳香强度定义为C,那么你觉得这三者会是什么关系?学生:C=A/B 。

这样就引出了比值定义法。然后我讲解比值定义法的一般规律,即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一般是用来描述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的固有属性、功能或者本领得,这种固有属性、功能或者本领一般情况下只与事物本身因素决定。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材料的密度由材料本身决定。然后再让后面的同学站到前面来体验,学生会发现,感觉前面比后面香。我由此接着说明,芳香场不同地方的芳香强度还是不一样的。然后再问,芳香场你闻得到,但是看到了,摸到了吗?没有。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的确存在,因为我们用鼻子体验到了。接下来,我让同学回忆库仑定律的实验,实验中两个两点电荷间有一定距离,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那是因为这两个电荷之间存在着中间介质——电场,电荷受到的力叫做电场力。接下来,我就来探究电场的性质,以及电场的强度又是如何定义的?

设计说明:这个课堂引入,可用时长一点,力争做到“体验逼真,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学生真实地体验芳香场的存在,切身感受香味程度、灵敏度、芳香强度的关系,以及芳香场的芳香强度的性质特征(或者决定因素)。这个引入做得精彩,那么很自然地就解决了本节课堂学习——电场的存在,电场力、电荷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以及电场强度的性质特征。注意,这里先避免谈及香味剂这一场源的决定性因素。等后面分析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特征的时候,再做类比——体会到电场也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3.2 进入新课 (1)电场 电场强度

首先,我让同学阅读书上电场,电场强度两部分内容,然后出示幻灯片上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来学习。,因为之前有了准备充分的引入,可以直接切入实质问题。我的问题是 1.电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存在于带电体周围的特殊物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然后展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幻灯片,并加以解释。 2. 用什么可以检验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情况?(检验电荷)

3.对检验电荷有什么要求?(电荷量和尺寸必须充分小,原来的电场不因试探电荷的出现而有明显的变化)

4.电场的强度,由置入该场的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决定的吗?(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电场力无关。)

5.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方向,物理意义

解答完这些问题后,再出示一道例题,以巩固以上的基础知识。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了。

(2)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和电场强度的叠加

这一部分我这样导言:电场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把激发电场的那个东西,称之为场源。就像我们的芳香场一样,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由芳香剂激发产生的。那么电场强度与产生它的场源电荷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带领学生进行书上点电荷电场强度大小的推导。接下来用幻灯片给出正点电荷和负点电荷的电场图片,让同学们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接下来提出问题,如果某一电场是有多个点电荷激发,那么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怎样?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向着电场强度的叠加方向回答。然后在幻灯片上出示书上图1.3-3图,带领学生分析电场的叠加得出结论: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接下来提出问题一个比较大的带电物体是不能看做点电荷的,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它的电场呢?同学讨论后我会给出用分割方法来分析问题的思想。接着带领学生探究均匀带电球体(环)外的电场强度,均匀带电球体(环)所产生的电场在球外的某点的电场强度可用公式 表达,这一严格证明需要用到高斯定理。显然这已经超出了高中阶段要求。所以再引入之前,我先让同学回忆上一节库仑定律的中的一个问题:两个均匀带电的玻璃小球,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尽管小球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比较起来不能忽略不计,但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可以这样计算:认为小球的电荷量全部集中于球心并看作电荷,然后利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接下来请同学们计算带电量为+Q的均匀带电小球半径为R,它所激发的电场在球外某点P(r>R)的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提示,利用上小题结论,并采用分割思想分析解答。)这样就化简为易了。 (4)电场线

这一部分我这样导言:电场是一种看不到也摸不着的特殊物质。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物理观点,最初有些科学家对此都很难接受理解。为此,电场观念创始人法拉第发明了一套直观形象方法,帮助我们对电场及其性质的理解。这一方法就是电场线方法。接下来我们探究学习这一方法,及其性质。

然后我用幻灯片显示书上图1.3-5——1.3-7,然后我介绍电场线的概念,再让学生根据所示图片说出电场线的特点,然后我再总结电场线及其特点,和集中常见电场线的画法,加以强调,在重复讲解后,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画出正点电荷和负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电场线,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画完以后,我在带领学生一起检查,对错误加以说明和改正,最后,提示同学们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以避免学生走进误区。

(5)匀强磁场

这一环节我会直接给出匀强磁场的定义,然后让同学根据匀强磁场的定义来画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接下里告诉学生,匀强磁场是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出示图1.3-10并加以解释分析。 3.3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我将用幻灯片出示几道练习题,通过学生的解答情况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好在接下来的课中进行巩固。 3.3课堂小结

在这一环节,我将会以提问的方式对这两节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要点写在黑板上。 3.4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漫步的内容 2.完场课后习题1,5,6,7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五篇:《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教学设计

《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教学设计

(两时)

高二物理

谷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概念。

3、用电场强度概念求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电场强度;

4、知道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以电场线描述电场为例,渗透用场线描述矢量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帮助理解,理解电荷作用靠电场传递。

2、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得出对有关现象的本质认识

教学方法:

1、复习导入新,提出新题;

2、设问激疑,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3、类比释疑,由已知的相类似知识,通过类比、分析,使得抽象概念能够较顺利地建立;

4、实验分析,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使具体现象直观表达抽象概念,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动画模拟扩大实验成效。

教具:

幻灯片,计算机,铜丝,塑料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上一节,我们认识了电现象中的电荷,包括点电荷,元电荷及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什么是点电荷?电荷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哪位同学来帮我们回顾一下?

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个作用的电力叫库仑力或静电力。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怎样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学习:

踢足球时,脚要直接接触球(看图片),

实验演示:两个带电小球靠近,生答:带电小球受到原电荷的作用力。

电荷间的作用没有“接触”,难道电荷作用是“超距作用”?

生答:不接触

类比重力的产生,可总结出是场的作用,叫做电场。

1、电场:

任何带电体周围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怎样去认识它、研究它?

动手实验:利用手中的塑料笔使其摩擦带电,并让其靠近悬挂的铜丝。

现象:塑料笔吸引铜丝,铜丝偏角可达到60度。

(2)基本性质:电场能对处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提示学生:电场分布强弱不同。进一步研究电场分布。

引入形成电场的场源电荷Q,又引入一个试探电荷q,q必须很小,可看成点电荷。而且q电量也少,不影响源电荷Q的电场。

大家观看演示,同一电荷q在源电荷Q附近,不同位置处,静止时受力有何特点?受力大小不等,那说明了什么?

电场不同位置,会有强弱不同。这使我们想到,如何表示一个电场不同位置的强弱呢?用什么表达更确切?刚才,试探电荷q在不同位置受力不同,那么是否电场力就可用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呢?为什么不能用电场力表示电场强弱?演示电场中同一点,放不同的试探电荷,

结果:同一位置不同电荷受力却不等。显然不能用试探电荷受的力的大小表示电场。是什么使其受力不等呢?显然,不是电场本身变化了,而是不影响电场的试探电荷。比值在电场中同一点是不变的。比值反映了什么呢?是电场的强弱分布。

2.电场强度:

(1)试探电荷:

(2)定义:物理学中把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①定义式:

(适用于任何电场)

②比值定义法:ρ=/v

v=s/t

提示分析ρ与,v的关系,总结出: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场源电荷的带电量有关,与场中的位置有关,而与检验电荷无关。

③物理意义:描述某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④单位: 牛/库(N/)

⑤矢量性:我们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那么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知道某点电场强度,有何用途呢?比如F=E·q说明了什么?已知E,马上可确定点电荷受力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利用电场强度定义及库仑定律,设法推导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

(3)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设场源电荷+Q,试探q,在r处,由库仑定律F=

∵E=

)

①表达式:E=

画图,该A处,正试探电荷q受力背离连线向外,(再举例-q的试探电荷)总结得出:

②方向:正点电荷在各点处电场强度方向都是背离场源电荷向外。么所有物体都是很紧密的物质,但事实不是这样)(负电荷给学生讨论总结出来。)

③大小与Q和r有关。

说明:公式E=Q/r2中的Q是场源电荷的电量,r是场中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理解:空间某点的场强是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该点距场源电荷的距离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

提出问题: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

(4)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某点的场强等于该点周围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先分析方法(P13-14)后举例:先在同一直线再不在同一直线。

例如:本图13-3中P点的场强,等于+Q1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1和Q2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2的矢量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任何带电体都可以看做是有许多点电荷组成的.利用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及叠加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其周围各点场强.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因此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F/q,但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D.公式E=F/q和E=Q/r2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

B.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在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q1q2/r2中q2/r2是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此场对q1作用的电场力F=q1×q2/r2,同样q1/r2是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的场强的大小,此场对q2作用的电场力F=q2×q1/r2

D.无论定义式E=F/q中的q值如何变化,在电场中的同一点,F与q的比值始终不变

3电场线

电场线在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

(用计算机展示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图,并介绍它们的特点)

问:根据我们所看到的几种电场线,谁能归纳一下电场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电场线总是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如果只有负电荷,则电场线来自无穷远,终止于负电荷。

问:任意两条电场线都不会相交,这是为什么?

教师归纳:如果相交,则交点就会有两个切线方向,而同一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唯一的。

实验模拟以上几种典型的电场线。

归纳: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我们虽然可以用实验模拟电场线的分布,但是,电场线并不是电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它只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大家知道,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这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法拉第当时认为电场线是真实的曲线,这是不对的,但是,法拉第的场线思想却是非常宝贵的。用场线来形象地描绘矢量场的分布这种方法一直被普遍地采用着。

4匀强电场

如果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这个电场就叫匀强电场。见本图。

堂小结:

1.电场的性质: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

2.“场”的特点:在空间有分布,同一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3.电场强度的定义

4.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叠加原理

【作业布置】P1

23

第六篇:高中物理说课稿:《电场强度》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高中物理说课稿:《电场强度》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要让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电场的概念,这是学生在学习本节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统观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

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少,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于“超距作用”的观点到场的提出的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协作性和继承性,法拉弟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2、通过电场强度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3、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美感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 确定依据为本节课的中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场的客观存在,及场的力的性质。由此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恰当地定义它成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它定为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一场强的定义方法;二场强和电场力的区别和联系;三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确定的依据有三个方面:一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容易发生混淆,三学生对电场线的分布往往只识其形而不解其质。

四、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如:启发式教学法、 “发现学习”教学法。

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五、教学过程

据以上的分析,教学中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掌握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大约需要3分钟) 首先提出问题(看幻灯片1)学生解答,之后我这样导言:力不能脱离施力、受力物理而独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质性,由此可知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这节课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由此引出课题“电场强度”

意图:这样处理抓住要害,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发现矛盾,使学生不知不觉开始新的认知体系的建构。

2.新课教学: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首先电场的教学:(看幻灯片2) 让学生认识到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克服学生陌生心理。之后强调本节课的知识主线: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作用。

然后进入电场强度的教学(大约需要17分钟) 创设问题情景:(幻灯片3) 1)两点电荷间静电力的产生用场的观点怎样解释?进一步说明场具有何性质? 2)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来认识它?

3)引入的试探电荷应具有什么特点才能真正反映原电场的性质?

4)同一试探电荷在某一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力的大小方向一般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前四个问题,以电荷在电场中受力为主线,引出电场力的性质:即电场有强弱又有方向

(看幻灯片4) 1)能否任意选取一个电荷,用它在电场中某位置受到的电场力表示该点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为什么?

2)同一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不同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位置受力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电场力即与试探电荷电量有关,又与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据此试问:F/Q是反映了谁的量?

显然我们应引入一个物理量,并对它恰当的定义,使其充分反映场的强弱和方向,引入的物理量就叫场强吧,该如何定义它呢?

意图:通过以上合理设问,明确思维轨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场强引入的思路及其物理意义,即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一。而在下面的问题中又顺理成章出开始了对场强的进一步的认识。(看幻灯片5) 1) 前面用比值法定义了场强的大小,场强的方向又如何定义呢? 2)由定义式E=F/Q和力学单位制确定E的单位和其单位在数值上含义。 让学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么电荷的电量?能否推出E∝F、E∝1/Q 而场强E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

最后让学生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归纳电场强度物理意义、定义及其特点

电场强度是对电场的定量描述。但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为便于我们的研究,需要把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形象化的表达出来,物理学中用一系列的曲线来代表电场。

⑶由此引出电场线教学(大约需要12分钟) 幻灯片7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类比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首先复习初中所学的磁感线的定义,并通过条形磁铁磁感线的分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磁感线的疏密同时反映了磁场的强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画电场线也需要以一个恰当的规定为前提,经过这样处理使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从而使学习形成最大的正迁移。

在类比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幻灯片8) ①让学生总结出画电场线的两个规定

②在了解了匀强电场定义的前提下,画出它的电场线?

③在做完教材41页例二后,画出孤立正电荷、负电荷电场的电场线

④不要求画出等量同号、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2-7, 找出:

电场线的方向特点 电场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之后观看图片和动画:(幻灯片

8、9) 最后学生注意观察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总结电场线全部特点

意图:通过恰当的类比,潜移默化、突破难点教学难点三。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使学生获得创造体验的同时把握根本。

3、课堂练习:(大约需要10分钟) 为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将安排如下练习:

1)在电场强度教学结束时,练习教材例题一,巩固F=EQ表达式的应用。

2)在引导学生画孤立点电荷电场线之前,练习教材例题二,即巩固定义E=F/Q,又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3)通过让学生填写场强与电场力的区别与联系的表格,即考查、反馈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突破了此教学难点二。

4、课后小结:(大约需要3分钟) 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知识上的收获,思想方法上的领悟,教师在评价的同时加以补充。意图是帮助学生梳理全节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领会研究方法,特布置作业如下: 1)课后练习⑴⑵⑶

2)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6、板书设计

上一篇:电大社会调查报告下一篇:电力行业实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