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理念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以新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引领教学

“谁走进课改谁就赢得高考”,这是2010年高考后听到人们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试题取材新颖,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着力考核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理论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参加了2010年评卷质量分析工作,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今后高三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高三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新课程理念指导

据有关专家透露,这两年广西文综平均分每年都有下降,而且幅度较大,一个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由于我们广西没有进入新一轮的课改,许多学校还是停留在旧的课程理念,而高考试题体现课改精神越来越明显。纵观2010年政治学科试题的国家答案标准,重能力考查十分明显。虽然说广西目前还没有进入课改,但今后的高考广西不可能自己停留在课改大门之外。因此,我们要坚持落实课程理念与高考备考的统一,今后的高三教学,乃至高一、高二教学都要以课改理念引领,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保证学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所收获;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懂得方法与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加强知识网络构建和思维拓展训练,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历年的高考证明,决定高考成绩优良与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都是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获得好成绩的前提。现在的高考试题多数都是需要运用到多个知识点和能力才能解决,2010年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更加注重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24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经济理论的理解能力,并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看起来简单,似乎是送分题,但它涉及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单个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及商品价格的计算等知识点。有些考生可能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无法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要求建立正确的联系,错选了B答案(答案是A)。

第34、35题是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的试题,只要熟悉关于我国宗教状况和宗教政策的相关知识,掌握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精神及相关基本点,一般都能作出正确选择,但是许多考生却是在这类试题上失分最多。

历来都强调抓基础,但是在实践上就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其次,对基础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要点面结合,与生活题材结合,灵活运用,自由迁移;再次,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以线状知识和网状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梳理考点。

三、加强答题技巧训练,养成读题良好习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1)表述简洁明晰,观点全面准确

观点全面,才能保证得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答题宁可简单要点化,争取每一采分点都得分,不提倡仅某一点作很细的回答,而漏掉其他的观点。考生答题往往是几种情况:一是观点化、要点化,多角度,虽然仅是几句话,没有分析或展开,但因观点全面而得到较多的分数;二是“一点写到底”,结果只得一个点的分;三是观点不明确,表述不清晰,虽然写得多也没有得到多少分。第一种情况是最实用的。

下面是2010年高考第38题第(1)问(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两个考生的答案。

考生一:①对人民负责原则;②依法治国原则;③经济调节职能;④市场监管职能;⑤公共服务职能;⑥社会管理职能。

考生二:原则①创立相关方案来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各部委……,体现民主集中制;②消费补贴,体现对人民负责;③依照相关法规办事,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内容①依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政府工作要求的部分办事;②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行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搞好国家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财政补贴、产业政策等减少市场经济缺陷的负面;③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财政补贴来拉动消费方式转变,举办经济博览会等。

两答案详略明显差别,前者表述简洁,观点全面;后者有些拖泥带水,特别是后部分,对之贬褒不一。结果得分前者比后者还高。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主观性题目答题要注意层次化、要点化、观点化,表述力求分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平时审题要养成写提纲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思路打开和保持思路清晰,形成观点全面的思维风格,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2)加强读题、审题能力培养,准确抓住答题关键

有些考生之所以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抓不住答题的关键点。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读题、审题能力差,找不出关键点;有的是不认真或粗心大意造成;有的是压根没有把读题和审题当成一回事。要保证快速并准确找到切入点和关键点,必须养成认真读题和审题的良好习惯。

如第39(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同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焦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但我们有些考生没有抓住关键点,把注意力放在“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这道题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但出现从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内因外因、主次矛盾、发展观点等角度来回答。

这里也告诉我们,加强读题、审题环节是很重要的。我历来主张要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通过反复读题、审题,从中准确地找出答题的切入点,这对正确答题保证得分是很重要的。有的主观题可以利用题目背景材料中的一些相关观点作为答案的观点,也有利于得分。

(3)加强综合科答题和答题速度及答题技巧的训练

综合科内容多,量大,跨度也大,思维转折频率高,三个学科不停地交叉跳跃思维,对心理活动影响很大。政治学科又是靠后的一科,往往因时间的处理不好而做不完题或者质量不高。谁得“综合”谁得“天下”,加强综合科有效考试的研究和训练是当务之急。文综学科的教师要从全局出发,有效配合,不要将自己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

高考题量多,篇幅大,要在有限时间里取得效果最大化,答题技巧研究和答题速度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4)注意养成有效的思维方式

我们强调落实新课改精神,但并不是否定过去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我们对哲学知识的把握要注意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要求及其关系;主观题分析思考的“三部曲”思维方式等。

回答考查哲学知识和能力的试题,坚持从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要求的统一去思考,这对于打开思路,保证观点全面,提高得分是很有帮助的。2010年国家标准答案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要求没有明确的区分,而是二者自然融合一起,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国家标准答案中仍然有着原理内容和方法论的影子。如第38(3):“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漠,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内容);“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促进的作用(原理内容);“节能理念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坚持先进社会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论要求)。

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回答是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明显要求。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养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三部曲”思维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思路狭窄,回答观点不全的毛病。比如第38题,懂得政府的活动原则和政府管理经济职能是什么,就可以与材料联系起来回答第(1);懂得使用或生产节能灯要注意什么或怎么做,对回答第(2)也不应该有多大的问题;第(3)“三部曲”的思路也相当明显:“节能理念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是什么),“节能理念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漠,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为什么),“要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增强节能意识,避免浪费”(怎么做)。再说,现在的主观题基本上都是属于结合背景材料要求回答原因或者怎样解决问题的考查模式。

四、增强时政理念,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围绕主线抓训练

体现时代性、现实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一直是政治科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向。2010年试题更是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围绕主题设置背景材料和命题。第25、26题是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第33题是民主政治建设,32题讲党和国家执政理念,34题讲国家的宗教政策,38题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题强调树立节能理念、节能减排,39题又是突出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话题,整套题基本都是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展开。2010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关注。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突出了“人的尊严”、“国情教育”、“学习方法”等;从试题的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要明确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从试题呈现的形式来说,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题目设问等更贴近学生年龄、心理和认知水平。2010年第39题综合题改变了近年“史料”背景的呈现方式,而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为背景,具体考察农业和联系的相关知识。

这些提示我们:复习备考必须注意抓住国家和国际社会大事,抓住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国家大政方针联系起来,“两耳多闻窗外事”,广泛阅读,积累知识。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李时岗

第2篇:以新理念引领学校管理变革

一堆石头没有“组织”只能是一堆乱石,经过一定的“组织”就可以成为著名的建筑,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建筑。“怎样组织”是一门管理科学,不同的管理就会产生不同的组织形态与性质。新时期的教育实践催生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是能真正产生新思维、新策略的创新型组织的管理;活力管理是能给组织带来蓬勃活力及无穷创造力的管理;特色管理是通过特色创建的过程形成组织文化的管理。新时期学校建设需要以这些新的管理理念来促进学校变革,引领教育发展。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提出的新观念,它是针对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等因素而实行的管理。信息时代,信息随时更新,知识管理不可能只是对原有知识或信息作简单的记忆及整理,它需要对繁杂的知识作出选择。知识管理还要求知识创新,它预示着对未来知识进行管理,它会产生与创造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产生新思维、新策略。知识管理对学校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学校从本质上来理解新课程。

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知识经济的产物。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知识不断扩展、裂变、更新,以记忆及反复训练为主的知识学习方式,已很难适应新情况。学生从书本、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在其知识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从同伴、网络、社会上学到的东西将更多。面对不断变革及转型期的学生及不断丰富的课程内容,再用原有的包括课程管理在内的学校管理制度已难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了。所以,实施新的格局下的新课程,需要借助“知识管理”理念来推动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变革。知识管理,将更关注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知识的传播与学习的变革,将更关注信息时代学生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爱好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新课程实施后面临几大问题:教师不熟悉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师备课时间较紧,工作压力大,教师需花更多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处理;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没跟上———教材是新的,但教辅还是旧的,课后的习题是旧的;新课程强调的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学习方法、评价方式、学校管理等产生冲突,活动课开设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学校和教师。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及学校在知识管理中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例如,教师对于教科书与课程资源的认识问题;教师课程开发问题;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问题等。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依托知识管理的理念,促成教师对旧知识进行筛选与加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需要提高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们的课程意识,形成新的教学观与学生观。所以,知识管理促使学校从本质上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新课程仅仅是开设了几门活动课”,或“对学生多了一些表扬”等。

2.要求学校从管理的视角来认识教育技术。

“知识管理”的诞生源于知识经济的到来,本义是对日益膨胀的知识运用一定的技术(主要是IT技术)进行管理,使之“简单”与“适应”。所以,知识管理是需要技术支持的。知识管理对技术的要求可以这样概括:便于管理,便于学习,便于共享。

技术服务于学习,应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目标。知识管理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特别是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学校应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与优势,建立一个能让教师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对知识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知识收集与管理的能力。

这一点也是教师们所希望的。一位新教师在谈到教研组建设时说:“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没有时间去听课,天天都忙着备课,而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难免质量不高。要是教研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就好了!”有一个教研组采用电子教案共同备课的方式,先由组内老师搜集资料,然后,由大家讨论共同决定教学内容,制订初步的教学方案,再由各教师根据各班级情况及教师个人特点进行调整,最后进行教学。

管理的核心要义就是通过对有限资源的调配,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并非技术越先进越好,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知识管理要求教育技术(包括教学方法)达到最优,最优的标准是最利于学生学习,而不是技术本身的新与旧。

3.学校要建立以“知识共享”为特征的教师学习方式与组织。

知识管理对于技术的真正意义是要建立知识能够共享的平台,使之更方便教师学习。知识管理也要求学校建立以学习为中心,以“知识共享”为特征的学校学习文化。

知识的获得、重组、变革、更新需要学习,新体系的构建,新思维、新策略的产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适应未来世界。

“知识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特征,不能共享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共享知识的组织是死的组织。学校建设也一样,需要这样一种共享的文化。不可想象,如果学校中每个教师的想法与经验都封闭起来,彼此不进行交流,只有讲话没有对话,那将是怎样一种状况呢?纵然每个人都有“独门秘诀”,这样的学校也是一盘散沙。

案例学习,是教师进行知识学习与共享的好方式,也是学校进行知识管理的好载体。教学案例,是能体现一定教育教学现象,能揭示一定教育教学规律的实例,它具有典型性,也是知识管理的典型事例。学校重视案例学习,可以缩短教师教学探索的时间,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参照。案例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如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对一般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或课堂片断、实录进行分析等。

案例的收集与编写是较高级的知识管理。案例的收集与编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加工与管理,学校如能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与实践,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科研管理应把教师的案例研究及总结作为他们重要的科研成果或形式加以重视和推广。

知识管理与共享需要一个平台,而学校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教研组应通过自身的变革与努力,使之成为教师获取知识、智慧,相互交流、提高的平台。

总之,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知识管理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学校和教师进行知識管理的机制,促使教师对已有知识进行有序、有效管理,并能不断更新知识,为教师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及平台,促进知识共享。

活力管理

“活力,一个全新的管理挑战。”这是新时期管理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同样也适用于学校管理。

一个组织,是否有前途与希望,就看它是否有活力。组织是有生命的,组织的生命来自于自身的活力。活力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能有效激发组织活力的管理,组织管理把有效激发组织内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视为成功管理中的一个“法宝”。活力管理对学校管理意义同样重大。

1.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团队。

活力管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掘自己团队的优势上。让团队充满活力,也需要吸收优秀的人才加盟自己的团队。但这些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基于原有的基础,发掘团队自身的优势,让每个员工都能觉得自己在这个团队中很重要,并能意识到这样的团队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相信自己的团队,要从相信自己的员工开始。

相信自己的团队,要求在学校慎用“末位淘汰制”。一些学校的“末位淘汰”是把企业或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照搬到学校的管理中,而没有考虑到学校作为学习型组织有着不同的特性,需要不同的管理理念。一个组织的发展,其竞争是必需的,但其外部竞争的意义要大于内部竞争的意义,即组织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过度的竞争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会抑制教师的合作与对话,会危及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最终也会削弱组织的竞争力。对竞争者来讲,其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生存,一个人的成功是以另一人的失败为代价。其最终结果是人与人之间关系趋于紧张,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组织就有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相信自己的团队,要让团队内的教师具有一种共同承担的责任意识。如果组织内的人员能建立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那将是一个强大的团体。1970年,美国经济衰退,社会失业率高涨,而惠普公司没有裁员一个人,而是实行“全体人员一律减薪20%,工时相应减少2%”的策略,从而保持了全员就业,顺利度过衰退期。惠普的用人之道就是:信任员工,尊重个人,持久雇佣。

2.活力管理要求营造一种积极的组织文化。

与“活力管理”相悖的还有“平庸文化”。文化是组织的DNA,它浸润在每个教职员工的言行中,融化在不同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中。一个组织表层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而其深层的竞争是人才和文化的竞争。

不同组织对应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也决定了组织的不同命运。“平庸文化”带来的是平庸的组织。在“平庸文化”主导下,教师们不关心学校的发展,不关心自己的成长,更不关心别人的成长,教研活动中不肯当面表露自己的意见,而背后却喜欢指指点点。“平庸文化”很难给教师带来工作热情与职业自豪感,教师们往往靠牌艺、麻将、游戏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对于学校而言,一个人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组织的平庸。

“活力管理”则不同,它给教师们带来的是一种进步的、积极的文化,教师们可以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们常常在书籍与思考中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活力管理”倡导的是“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教法的交流甚至冲突被视为一种尤为可贵的资源。

特色管理

个体讲个性,组织讲特色。

学校发展应该有个着力点或抓手,学校的特色建设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着力点和抓手。特色管理即学校依托特色建设来管理学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与活力,激发教师的学习与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发展。特色是学校的管理目标,也是发展目标。特色管理与一般管理的不同,在于通过特色创建带动全体教师的发展,特色创建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

⒈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学校发展。

名噪一时的学校有的是,但名垂青史的学校却不多。名噪一时的学校大多以追求名利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而名垂青史的学校则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与着眼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己任。真正的特色也应是符合社会发展及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的,是能反映人类正确的价值观的。

价值观决定着学校的特色。比如,有两所学校同样是讲到教师备课的问题。一学校为了强化教学质量,要求同一年级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不但统一教学内容与进度,而且统一讲稿,教师的备课笔记需要经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签字后才能进课堂;另一学校则主张个性化备课,它也统一进度及内容,但不统一备课,它强调的是资源共享,要求把所有教师的备课笔记及备课资源在网上公开,让教师们依据个人特点与班级特点设计自己的讲稿。前一所学校更关注所谓“教学质量”,其实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后者更看重教师的发展,以教师发展带动学生发展。前一个确立的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发展目标;而后一个确立的是长期的、追寻教育及教师发展本身规律的发展目标。因其目标不同,显示了两所学校不同的发展方向。

⒉要有“人有我精”的管理品质。

学校的特色建设是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管理者具有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一所学校要正常运转,只需要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事务就可以了;但要有所成就,那它就一定要有特色或亮点,应该有些区别于他人的东西。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必定会有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做到“人有我精”。

不同学校的职能部门与制度框架大致相同,但特色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异,就在于这些人人都有的职能部门与制度的有效定位及高效管理。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无疑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让学校创造了“奇迹”。“复习资料的优选重组”,哪个学校在会上没有强调过?但学生作业还是越做越多。而栟茶高级中学严格要求教师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百里挑一”,保证发下去的都是针对性强的好题。教师要对学生作业和试卷实行“精选、精编、精讲、精练和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四精四必”规范。栟茶高级中学这种“把事情做精”的制度,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个典范。

⒊要选好带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特色,是学校的一面旗帜,特色管理重在价值的引领。

学校特色管理可从几个层面思考和探索:教师发展,如上海市北郊学校,把“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重视教师对自身精神性方面的关注与追求;课程建设,如江苏省锡山高中的校本课程;学生发展,如美国的斯凯威尔初中,提出了“脱颖而出”方案,要求年级内每一位学生发展一个智能长项,勉励学生“在你身处的社团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世界变得不同’”;课堂教学,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等。学校发展中,选择一个既能体现优势,又能引領学校发展、化解学校问题的工作点,这是学校特色建设和特色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

作者:陈平

第3篇:以新课程理念促班集体建设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学校教育第一线骨干力量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集体建设这块教育阵地,使学生能在集体中发挥潜能、展示特长、体现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民主建班级,创设氛围育精英;蹲下看孩子,真情感化展新颜;随时察细节,抓住契机健品格。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班集体建设,有利于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使班级,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新课程;促进;集体建设

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学校教育第一线骨干力量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集体建设这块教育阵地,使学生能在集体中发挥潜能、展示特长、体现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民主建班级,创设氛围育精英。

班集体这块教育的主阵地,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对群体学生发挥激励功能。为此,我进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班集体”的研究,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学期初,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上尊重学生意愿。开展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怎样做呢?”的专题讨论。研究班级管理策略时,我都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如果我是班主任,我想办法树立大家的自信心,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感到学习的快乐”“我会组织大家参与各项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科技小制作竞赛……”一条条真诚的建议,让我激动不已。于是“芳草地栏目” (利用班级的展板,展示学生不同方面的才华)很快在师生的精心安排下诞生了,这里有“光荣榜、艺术园、学习园、法制栏、科技园……”在这里,孩子的特长得到展示,生活得到丰富,能力得到锻炼。

“芳草地栏目”只是学生精神鼓励的一方面,焕发班集体的生命活力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每一个成员个性的生命活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应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因为有目标,才有动力。然后学生根据班级奋斗目标定出切合自身发展的子目标,使集体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平台。为了引领孩子自主发展,我尝试着把学生的成长目标(初期青色果子:容易达成;中期黄色果子:只要努力,都能达成。后期红色果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达成)以成长树的形式呈现出来,寓成分目标,学生发展的总目标于综合行动目标中去。便于孩子们在互助中审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首先在孩子们面前呈现一棵树:树干粗壮,树枝参天,然而没有一片绿油油的树叶,没有一个诱人的果实,因此不显一丝生机。我告诉孩子们,这棵大树上的每一个大的枝杈,都有直入云霄的豪气,它就是你们为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奋斗目标,而旁边的这些小的枝丫则是你大目标的细化,包括学习、生活、做人、习惯等各个方面。当你不断用阳光雨露滋润它,不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它时,这棵大树必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听了老师的讲述,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讨论方案,付诸行动,在彩色的画纸上描绘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而此时的我除了指导孩子完成如何实现目標的计划外,还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利用周围一切可以挖掘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目标的自主达成。因为,在这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爱心。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可以开展“一日家长活动”让孩子在家庭中学煮饭、洗衣、整理房间、处理和周围人的关系;在班内找 “互助同伴”活动,亲自体验助人为乐、学习相长的喜悦……

特别是根据社会发展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实效性的活动就更有必要。在“奥运伴我行”活动中,四个小队分头行动,他们走街串巷,宣传环保知识,践行环保行为,并写成倡议书发往周边社区。

小手拉大手,在孩子们的推动下,社区居民也迅速行动起来,很快,践踏草坪的身影不见了, 墙上那扎眼的的小广告也逐渐减少了,……孩子们从这种变化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升华了他们的使命感。

就是在这些实践中,引导孩子们从感性上认识,从理性上思考,在行动上落实。当成长树上果子由青变黄,由黄变红的时候,也验证着他们的成长历程。红色的果子缀满枝头,这是成功的喜悦,更是超越自我的展现。

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评选出班中的各类之星(博学星、环保之星、守纪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

这样,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班中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在集体中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尊重学生意愿管理班级,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班集体。

二、蹲下看孩子,真情感化展新颜。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特殊生,我认为:更要真正走进孩子心灵,与他们平等相待、心理相容、互动共进。为此,师生间建立了“悄悄心语”联谊卡,在上面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学生板块是:心语诉真情。(记录下自己的烦恼与喜悦)老师板块是:分享你的一切。(谈出观点,教给方法)

记得我刚刚接手四(5)班,走进教室时,一位男生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老师,您喜欢笨学生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您不要理他,他是个‘弱智’,平时考试多数不会,只能得几分。”大家说得很激烈,也很尖刻。然而,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小男孩居然若无其事地玩着手里的钢笔,一副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

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我不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改变他,可能这种不好的评价会影响他的一生。于是,我立即打断同学们的议论,大声说,“孩子们,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就像这位男同学,也一定有许多优点,请大家说说吧!”

“他非常遵守纪律。”“他会修纱窗,每次班里纱窗坏了,都是他来安!”大家又热烈地讨论起来。

我看到鼓励他树立自信心的机会来了!走下讲台,拉着孩子的小手走到前面,高高举起,对全班同学说:“他有一双灵巧的手,真了不起,他为大家修好了窗户,在这件事上,他超过了我们班上所有的同学。”当时我故意把“超过”这两个字讲得特别响亮,孩子们顿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位同学沉浸在受人尊重、受人赞扬的气氛中,开心地笑了。下课后,他第一个在师生悄悄心语联谊卡上用七扭八歪的字写下了:“谢谢老师,您说我能把学习搞上去吗?”我回复到:“能呀,老师相信你,孩子要记住: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凭借我们脚踏实地的付出,点点滴滴的积累换来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并在留言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之后,他果真步入了正常的轨道,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了。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专门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每一阶段都规定了具体的目标,他不会写作文,我就从最简单的组词、造句开始,一点点地帮助他提高、进步。

最终,他摘掉了所谓“差生”的帽子,考试成绩也从最初的几分达到了七八十分,步入了中等生的行列。

他的显著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教过他的老师们也都感叹他的变化。这件事给我很大启发,我深深地感悟到“有教无类”的内涵,世上从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班主任只要满怀高度的责任心和真挚的爱心,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爱护他们、理解他们并耐心地指导他们,就一定会从学生身上收获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随时察细节,抓住契机健品格。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应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班主任要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我一直在追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认为任何生动的教育都不应是生硬的单向灌输,而是凝聚着师生良性互动的积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创造教育时机,就显得至关重要,往往只需几分钟或几句话,便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还记得去年11月20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一条消息:本校二年级一名学生换上了白血病,请大家援助。此前,也时常有师生捐款的活动,但在多数情况下,由于同学们对所捐助的对象不甚了解,不论老师怎样启发,孩子们也显得很漠然,就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样匆匆了事,也没有从中得到多大的启发和教育。但这次不同,捐助的对象就在我们身边。我决定抓住这次捐款的契机深化奉献教育。

我对孩子们说:“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是点滴的帮助,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在捐款仪式上,我身先士卒,拿出100元钱第一个放入鲜红的捐款箱内。同学们也迅速地排起长长的队,纷纷把自己准备好的零花钱投入捐款箱。这次捐款他们表现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踊跃,共捐款1206元。捐款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又自发给这位同学买了一个录音玩具,并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信,不但送去对他的真诚祝福 ,也给予他战胜病魔的勇气。与此同时,孩子们还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下这感人的时刻,纷纷表示要永远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时,眼前的一幕令我感动:孩子们拿来了崭新的保暖衣、夹衣、棉袄……共计124件,有的连标签还没来得及拿掉。他们委托我捎给山区的孩子们。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激動地说:“我替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们,我相信他们收到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你们浓浓的爱,他们会像你们一样,把这份爱传递下去的。”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用心领会着。应孩子们的要求,我将他们的一片心意委托支教老师带给了山区学校的孩子们,反响很大。

之后,孩子们变了,班中的好事更是层出不穷。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宽容、理解、互助已成为班风中最亮丽的音符。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们会将这种爱心一路传递下去,他们也将会在这种神圣的施爱过程中逐步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品格。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班集体建设,有利于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使班级,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程鸿勋《生命发展阶梯》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2]陈国祥、林日青《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2月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北京出版社;2008年4月

[4]朱永新《管理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11月

作者:孙凤香

第4篇: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以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导入: 先说一些怪现象

怪现象之一,想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期末考试,普通班的向杜班的高分比其它班的都高,甚至比重点班的都高,学生陈妩姗是事实的第一,因为,那名义上第一名是从一中来的复读生。向杜是刚出学校的大学生,教学经验比不上我们,做思想工作比不上我们,生源比不上我们,班风学风比不上我们,可是,成败异变,何以这高分在他的班而不在我们这些高级教师的班呢?你不要说这是偶然现象,熊伟的班也是这样,周丽的班是这样,杨先明的班是这样。

怪现象之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高考表彰会在那个学校开,第二年那个学校就垮。

怪现象之三,我们学校哪个班由一把手蹲点,哪个班就垮。 怪现象之四,近年来我校哪个班主任在这里搞经验交流,夸夸其谈,哪个班就垮台。

为什么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收获不成正比?请你们思考,告诉我,其中的玄妙是什么?

一, 以探究方式构建班级民主与法制

以往考试题目是求证,论述一类封闭式题目,给人以极其严肃,威武的感觉,现在则是开放式的,探究式的题目,考试不像是在考试,像是和你拉家常,共同探究什么问题,像是在面试,在考察你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考察你品质素养。 所以,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开放式的,探究式的,对话式的学习。我们的管理也应该是探究式的,对话式的管理。班主任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权威式走向探究式,由限制式走向包容式,由高耗式走向高效式,由经验式走向科研式。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

开学之初,让学生充分讨论,由学生集体制定出大家认可的班纪班规。具体是:

(一),班主任要受班纪班规的制约。这是要从源头上杜绝专制型班主任的产生,从源头上制造出民主型的班主任。开学之初我规定,班上赶走一个学生,或请一个学生的家长须全班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同意方能生效,班主任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和一时的喜怒哀乐赶走学生或请家长。因为我觉得赶走学生或请家长是挺麻烦的,我懒得去做。

(二),班长竞争上岗,发表竞争演说,民主投票,轮流坐庄。班长、班干部半学期一换。我懒得去物色,淘神费力的。

(三),班干部组成立法委员会,制定班纪班规及处罚细则,经全班学生大会投票通过,有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反对就必须修改,重新制定。我懒得闭门造车去制定,去修改。

(四),班干部组成执法委员会,轮流值日,每天三个干部值日。我不问是哪些人犯了错误,只过问一下违规的人是否受了处罚。我懒得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迟到的学生和我擦肩而过,我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我最怕领导在场,说我渎职,所以这个时候,我还要躲开。

(五),班级发生的事,学生集体处理。以班级出现了小超市为例,我没有一声令下去关闭它,而是开班会,组织学生辩论,我声称这纯粹是锻炼辩论能力,与超市开关不相干。学生辩论,我始终微笑,不发表观点,我要是发表观点,那就是定论了,谁还敢再发表看法了。会后不久,超市自动关闭了。这其中,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表面意见不一致,但大家并非真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可是有人自动放弃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默认了他人的看法,丝毫没有放弃的不快,也不关乎什么原则和立场,我没得罪开超市的学生,学生之间也没什么意见隔阂。

(六),学生间的矛盾尝试由学生自己解决。高一开学后不久,一(某)班女生孙佩因和本班女生闹矛盾,转到我班,一到我班就受到我班学生王某的威胁,王某是一(某)班和孙佩作对的那个同学的亲戚,孙佩的家长要到学校找王某,被我阻止了,家长要我找王某谈话,被我拒绝了,我只是把孙佩找到教室外个别谈话,说王某只是表面上完成她亲戚的任务吓唬你而已,并不会动真格,只会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你不必理会,你在班上能不能站住脚,纯看你的成绩,不在乎王某是否威胁。

王某以为我会时时去找她的,但我就是不去找她,我的这只靴子就是不落地,她就小心翼翼地搞学习,这样就保护了孙佩,后来她二人学习都进步了,我就放到一块表扬。我要是当时找了王某,说不定王某会更加地报复孙佩。就这样,有些事我懒得插手,我的这只有形的手,有时只会把事情搞的更糟,影响班级和谐,还是让那无形的手和时间自己去解决吧。

(七),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解决。我班女生余某初中就谈朋友,和那个男生从初中谈到高中,开学后不久,和我面对面碰个正着,面对他们过于亲密的动作,我当面没有发火,也没有请家长,事后找她谈话,说对这样的事,我是没能力管住的,你要这样继续下去,就不能完成高中学业,就会马上结婚生子,相夫教子,你觉得这样甘心,你就继续下去吧,我是没能力阻止你的。没想到她还真不想过早的为爱情,家庭所累,以后再也没看到她们在一起了。对这样的事,我不愿深究,你越深究他越有,你不深究,他倒没有。 二,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习

新课程标准纲要是国家考试的依据,是国家对学校和教师评价的总标准,当然也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总方针。面对高一新生,应如何指导呢?

(一),全面发展观。

1,每门学科都学,但都不要学精。--------惊愕,惊世骇俗。 2,语,外重在听说读写;数学重在做题与画图;理综重在实验;文综重在讨论。-------佩服。

3,坚决反对题海战和疲劳战。每科作业量较传统至少减少二分之一,考不好我负责。-------------惊叹。

我有新课程标准作依据:“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接受学习是指满堂灌,机械训练是指题海战。 4,反对魏书生否定课改。魏书生把传统教学理念发挥到极致,但他不应该反对课改,因为课改是吸收现代教育研究成果,二者有相通的地方,他喝白开水,并不反对别人喝白酒,干嘛他发挥传统教学理念,就反对现代教育理念?

5,统考成绩一般般,平行班优质率第一,总分第二。

(二),终身发展观和多元智能观。

在新课改看来,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观是狭隘的,他并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的归宿应该是有利学生的终身发展。 宋世雄,丁俊辉就是例子。

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校耶鲁大学,当年他成绩不佳,被问及现在作此调查有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于那些成绩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当总统。 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自己的特长。 二, 以新课程理念转变后进生

新课改要求我们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可能有些人认为这是假话,大话,空话,我倒认为是我们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方针。

(一),积极包容每一个后进生在班上的存在。

许多教师不愿接纳后进生,接纳了也作为一种负担,有驱赶走了而后快的念头,这就违背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原则。 有一句话这样说:

海洋汇集每一滴水珠,不论其咸淡,故无比宽广;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无比广阔。

我认为,拯救一个孩子,胜造七级浮屠,且按多元智能观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资源,都是一支潜力股,一切鸡鸣狗盗,魑魅魍魉,牛鬼蛇神都是一种资源。再美丽的蝴蝶也有做毛毛虫的时候,再美丽的白天鹅也有做丑小鸦的时候。农民在没有正确思想领导下的起义,就是一群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暴徒,有了正确思想指导的起义就是革命的动力。他是一颗棋子,就看你怎样用他。鸡鸣狗盗不就帮助孟尝君度过了许多难关。

(二),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课改理念是治班的法宝,是摧毁一切仇恨心理和敌对情绪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教师进可攻,可守,收放自如,“降妖伏魔”只是时间问题。 江苏梁思中学和魏书生就善于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好的座位优先给后进生,当班干部,课堂提问,各项实践,看望老师,看望同学,找学生征询意见,都是由后进生打“头阵”,后进生的作业优先批阅。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有些活动后进生做得很糟,老师也不要露出焦虑、不满的情绪,反而肯定,说比我预料的强多了。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让每朵花儿开放,让每一只鸟儿唱歌,你赢得的将是一个真情飞扬的班级。

治不好后进生,也就带不好优秀生。或许会后院起火,就是不起火,优秀生也难得高分,或许学生会受教师的影响,缺少人文主义素养,高考答题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无中生有,怎能得高分。

作为教师,最大的人文主义就是善待自己的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这或许是梁思中学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质量迅速提升的逻辑所在,也是有些学校考不好的症结所在。 我当高一班主任期间,学生叶天驰,初三毕业时,在体育馆组织了60多人,打败了组织了30多人的高中生,开学第一天,抽烟被学校抓住,把他编到好位置上,不是睡觉就是故意干扰周围同学学习,周围同学都到我这诉苦,他坐到哪就嫌到哪,他经常带些食物课上课下吃,还在班级开超市,叫卖食物,是典型的“双差生”。我知道,对他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躁,远不是一个下马威,一声怒吼就能转变的,一定要表现出一个优秀教师的平常心和耐心,一定要认识到转化的艰巨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我采取了怀柔政策,迂回战术,用了半年时间,转化了一个他,帮他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发奋学习,大步迈入进取生行列,他的学习带动了其它同学的学习,他的守纪带动了其它同学的守纪,半年时间在一年的教学中可能觉得很长,但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又不是很长。

(三),由衷地赞美你的学生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扶"不行。”

赞美是师生门交流的兴奋剂,是学生成长最著震撼力的营养品。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最大的需要是要被理解,被欣赏。

体育生黄诗会,平时训练很辛苦,周日早自习下后吃早点,第一节课上课迟到,被校长教育了一顿后交给了我,我表扬了她,说:“你当时至少有四点优点。第一,平时训练很辛苦,周日早晨多睡一下,是为了恢复体力,接受更大强度地训练;第二,为了保证早自习的学习,为了不影响班级形象,忍饥挨饿早自习不迟到,值得表扬;第三,吃早点是为了保证上午四节课的效果,也要肯定;第四,为了学习,还能虚心接受校长的批评教育,有些体育生是做不到的,你是尊敬老师的模范,你是体育生中有良好修养的楷模。不过下次-------”没等我说完,她说:“老师,没下次了。”我不要的就是这句话吗?我的赞美达到了批评所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身上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老师缺少发现美的动机。 (四),包容性地处罚处罚学生的错误与过失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过失与错误多是心理行为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所以,对学生错误的惩罚只能是包容性惩罚。切不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下面讲几个小故事。 1,绝缨会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一次大宴群臣。,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七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7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7年前不究之恩。

楚庄王大为感叹,便把许姬赐给了他。

古人讲:“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假如宴上不绝缨,也许唐狡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郑就不一定能胜,楚庄王的春秋大业也就不一定能够成就了。 2,唐太宗李世民赦免390名死刑犯的故事

公元633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执行死刑。

通过亲自问话,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但却表达出了想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子的强烈渴望。太宗陷入了深思之中,不过他很快就抬头,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死刑犯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回家与亲人团聚,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明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死囚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大声欢呼起来。

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胃忍不住上前提醒道:"皇上,这些人都是杀人越货,罪大恶极,没有信用可言的人,您要三思而后行啊!" 太宗露出一贯的坚定神情,回答说:"用诚心才能换忠心,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话虽这么说,可是所有人都将信将疑。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天死囚们真的一个一个地回来了,约定的时辰到了,389名,就差一个了。御使们急忙找来花名册查看,只有死囚徐福林迟迟未到!这下不仅官员们不满意了,连死囚们都愤怒起来,"徐福林的良心被狗吃了!"······ 时年35岁的太宗镇定自若,他挥一下手,下令说:"再等等!"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这时,一辆牛车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来人正是那个叫徐福林的死囚。原来,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到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赶路,才会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 太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死囚们因他们的信用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全被赦免!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惩罚从来不是目的。 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信任。 3,秦穆公赏赐三百野人的故事

秦穆公打猎走失了心爱的宝马,找到深夜,在岐山脚下发现有篝火,有三百野人,杀了马一起吃马肉。秦穆公的官吏们建议趁机杀掉他们这些强盗。秦穆公说:“有德才的人说不因为畜生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酒他们饮。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拿着锐利的武器以死相救,来报答给马肉吃的恩德。这次秦穆公擒获了晋侯班师回国。

4,曹操火烧通敌信件的故事

当年,曹操与袁绍对垒时,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于是曹军内许多人成了袁军的奸细。但是,后来由于曹操用兵得当,打败了袁绍。胜利的曹军在袁绍的营地里发现了大量的曹军将领通敌的信件。这些信件被拿到了曹操的面前,谁都以为曹操会按信捉人,没想到,曹操说:“当初,袁强曹弱,孤尚且不保,况他人乎!”一把火将这些信件烧为灰烬,既往不咎,大得人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大将风度,启迪我们如何对待同事、下属、朋友、家人。看人,看事,都应该从宏观来看,从大处着眼,要往前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不要纠缠于对方的过失。有时要有难得的糊涂。

学生过去的错误,干嘛要知道得那么清楚,老师知道的越多,带有色眼镜看学生的程度就越大。就是知道了他以前的错误,我也要装作不知道,学生一旦有在新环境下重新做人的念头,老师就要成全他。

学生周某,高一时迟到旷课,打架斗殴,抽烟勒肥,威胁老师。刚进二

(四)班,经常引一批哥们带着刀子在班上招摇过市,全班同学不寒而栗,暑期补课勒肥,被政教处抓住,回到班上,一番处置之后,我没有赶他回家,也没有请家长,我对他的罚单是让他在班上讲两个成语。他在班上人模人样地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头有脸地讲大家很少听到的“吞舟是漏”。没想到他讲完后多次向全班深深鞠躬,向全班受他伤害的同学道歉,向全校受他伤害的同学道歉,感谢全校师生对他的宽容。保证往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我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惩罚从来就不是目的。

疏而不漏和吞舟是漏可能是形容我们包容性处理学生错误与过失的两个成语。

我想我们教师不要整学生的材料,把学生的错误记流水账,然后依次数落,或许老师还没数落完,学生已被激怒。你拿哪些东西想要证明什么,你是潜意识的暗示他是坏蛋,是许多苹果中的坏苹果吗?如果他接受了你的暗示,那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如果我出现这种情况,我倒希望他辩解成功,然后我说,幸亏你说明,不然我会冤枉你的。

(五),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培养积极品质。

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可能不同,但尊严是相同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从罪犯到总统,在犯错误的最初一段时间,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都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别人公开的指责毫无作用。

开学初不久,我向全班学生保证:对学生,一不打骂污辱,二不歧视,三不请家长,四不交政教处,以后,我从不在公开场合指责,呵斥学生。这样,一方面不损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维护了每个学生的尊严。 我想,公开的指责往往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学生熊头熊脑,一种是学生犟头犟脑。

当你在公开场合指责,体罚学生的时候,当你觉得你很有威严的时候,当你觉得你达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吓猴效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正是学生熊头熊脑,自信心流失,自卑感来临,怯懦,压抑,沮丧的时候, 你是否感到你把学生变成了具有奴性的人,你是否感到你的威严是建立在学生自卑的基础上。

当你在公开场合指责,体罚学生,你的学生不服的时候,当你还准备暴跳如雷,继续施压,学生还是犟头犟脑,不服的时候,你是否想到因为你的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压抑,焦虑,暴躁,产生了逆反心理。你是否想到有逆反心理,仇视社会的人是会走上极端道路,甚至是犯罪道路的啊!

古人云:以暴禁暴,犹以石击石,石必两碎。

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新课改要求我们:培养自信、乐观、开朗、友爱、宽容、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具有积极性格的人,而不是自卑、胆怯、压抑、焦虑、暴躁消极性格的人。一个自卑、胆怯、压抑、没有灵气、没有活力、没有创造力的人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吗?一个压抑、焦虑、暴躁、有逆反心理的人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吗?

你可以不把学生送进名校,但你不能把学生培养成自卑、胆怯、压抑、焦虑、暴躁具有消极性格的人,你就是把学生送进了名校,但学生是一个自卑、胆怯、压抑、焦虑、暴躁消极性格的人,也不是社会的福祉。

你不要指责学生没有创造性,你要想到没有创造性的源头是什么,是家长、老师的指责、体罚、高压导致的。

你不要指责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你要想到逆反心理的源头是什么,是我们家长、老师教育方法的失误,学生有逆反心理,往后在社会上犯罪,你应该想到不是学生在犯罪,是我们家长、老师在犯罪。没有最坏的学生,只有最坏的家长和最坏的老师! 外国人指责我们中国没有人权,如果我们就此反思,最没人权的就是落后地区的我们的学生,读书时没有人权,没有灵气,长大了维权意识也就很差。

韩愈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说到这,我想说第一个怪现象的原因:那就是这些班没有压抑感,心理学家分析:在没有压抑感的环境下,工作效率是最高的,而有压抑感的环境下,工作效率是最低的。他们无意中营造了一个没有压抑感的,人性得以自然舒展的原生态的班级氛围。我们不能在班上老是板着个脸,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怕,班级纪律才能好,把班级氛围搞得十分压抑,然后再花几千元钱请心理老师,学生心理压力缓解了几天后,又回到压抑状态,高考怎能考得好。

我们班主任是营造没有压抑感班级的最好的心理辅导老师。我们要有意识的营造没有压抑感的氛围。在教室始终面带微笑,充满自信。要有攻略如火,不动如山的气概。

最后,我衷心祝愿,我们全校师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第5篇: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做好贸促工作

市贸促会 副会长章建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并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等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方面的新观点、新提法和新论述,既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促进工作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要以新的高度认识贸促工作

要进一步认识贸促工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作用,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更深的层次,以更新的视野全面深刻理解十七大赋予对外开放的新内涵,进一步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深入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坚持以外引外、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定向招商,大中小项目并举、一二三产业并举、内外资并举、引资引智并举,拓宽招商领域,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大力促进利用外资和企业国际化经营,增强做好贸促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贸促工作的实效,坚定做好贸促工作的信心,激发干好工作的热情,勇敢肩负起新时期赋予贸促工作的重任。

二、新的思维谋划贸促工作

坚持用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全局的观念审视贸促工作。以开放和现代经济的理念引领贸促工作,以更加开放的眼界、开放的思维、开放的举措,奋力推进我市贸促工作的新跨越。坚持把贸促工作融于我市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中,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与国际竞争、吸收外资、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在校市合作、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使我市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自主品牌不断创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利用外资有跨越式发展,对外经贸合作有新的突破。

三、新的机制推进贸促工作

新形势下的贸促工作,要用新的机制作保证。机制不活难于调动积极性,缺乏凝聚力。首先要着力加强区域贸促工作协调机制,注重省市之间、会企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部门与企业之间做到相互沟通支持,增强贸促工作实效性。其次,着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做好对外贸易工作的有效性。三是更加注重建立贸促工作的激励机制。通过对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增强贸促工作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达到在较短的时期内,以较少的投入,实现贸促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用新的理念进一步发好挥国际商会的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贸促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商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国际商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独特作用,在加强国际商会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国际商会“促进经贸、代言工商”的作用,起好国际商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更好地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为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服务。要发挥好

国际商会的涉外仲裁、调解、反倾销和应诉作用,帮助企业运用WTO的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贸易秩序,实现差异化经营,推进市场的多元化、原产地多元化,构建更加合理和更有层次的国际市场格局,减少贸易摩擦,充分发挥商会在应对贸易摩擦,维护行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处理贸易摩擦的能力。以国际商会、行业协会为载体,引导会员企业在树立全球眼光的同时,加快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按市场化运作机制,整合各自优势,构建战略联盟,提高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突破国外各种贸易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五、加强新形势下贸促队伍的自身建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有一支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贸促队伍。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要求,加强贸促队伍的自身建设,增强精神动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更加注重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对能力、保障能力、执行能力,保障贸促工作服务中心,促进贸易。要更加注重队伍建设。把建设高素质的贸促队伍作为做好贸促工作的基础,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实效,建立一支适应国际贸易的高素质的贸促队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切实为优秀人才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思路,大力推进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全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法制型、廉政型机关,营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识,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贸促工作新局面。

新形势赋予我们新机遇和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贸促工作“服务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贸易、促进技术合作、促进利用外资和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职能,按照“强工、重农、活商、壮旅、兴城、富县”的要求,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贸促工作。

第6篇: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全面实施新课改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2001年9月在全国27个省(市)的38个实验区启动实验,西关中学有幸被青岛市教育局、平度市教体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实验校,使师生盼望已久的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一、统一对新课改的思想认识

当青岛市教育局、平度市教体局的领导通

过考察、研究确定我校承担全国物理新课改实验任务时,我们有过茫然和犹豫,也有过许多担心:一是担心教师特别是老教师能否转变多年来形成的教育理念、定式思维、教学行为习惯;二是担心新课改会带来教学质量、学习水平的下降;三是担心中考、高考能否受影响,教师和学生评价如何开展。在参加了青岛市的三级培训之后,我们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观念是先行官,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护航舰”的课改实验方针和“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边研究”的课改实验原则。

二、加强领导和指导,认真实施新课改

1.组织领导与指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负责课改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聘请教研员参与,由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课改实验指导小组,负责实验的具体组织、指导和课改实施工作。学校认真研究制定了《平度市西关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原则、组织领导、分工、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实验内容、实验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实施步骤和措施、总结反馈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和整体要求,建立了严密科学的分工、监管、调控、反馈、评价机制。这样使课改工作既有明确的目的,又有清晰的思路,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2.强化培训,转变观念。根据青岛市教育局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学校领导干部、骨干实验教师及部分实验教师分别参加了青岛教研室举办的新课改“三级”培训。学校利用开学前一周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参加过青岛市级培训的领导、教师举办的全员培训和市教研员举办的学科参与式培训。经过坚持不懈的培训学习,教师们对新课改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明确了实验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把握住了新教材的特点。

3.加强合作交流。学校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加强与新课改实验校的合作交流,先后请人教社主编张大昌、副主编杜敏,山东教育学院徐胜三教授、曲绍卫教授,以及青岛市教研室、市教研室、市师训办、市教科所等专家学者到校做报告,从中得到理论支持和汲取丰富的课改营养。分批组织实验教师到青岛、高密等地,通过听课、与同学科教师座谈切磋等形式,就新课改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相互交流,特别是实验教师分赴青岛育才中学、二十六中、二十一中住校学习交流一周,收益非浅,启发很大。

4.家、社、校联动。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我们广泛开展了“校长谈课改”、“教师说课改”、“家长看课改”活动,组织教师、家长学习专家、媒体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报道,让社会、家长理解课改;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动员家长和全社会支持课改;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课改,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改。

5.积极实验,不断探索创新。实施新课改两年来,学校各学科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改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共计57节,提交电子课件32个,撰写论文268篇,其中《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探索》在2002年山东省物理教学年会上交流。21篇课改论文在《山东教育》、《青岛教研》、《平度教育》、《平度日报》上发表。先后两次成功地承办了青岛实验区初中物理课改实验研讨会,与会的人教社领导及外省专家都给予我们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市人民会堂举行了“与家长一起走进新课改”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向广大家长全面展示了西关中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学校还利用校报设专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课改理念、精品教案、综合实践活动风采的舞台;举行课改经验、课改案例交流会,将课改论文、精品教案、课改案例及学生成长足迹汇编成册,供校校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切磋。

三、抓住师资、课堂等关键因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畅通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新课改打下坚实基础。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传、帮、带、导”以及教研、集备、课堂比武、基本功比赛、教学新秀评选、优质课评选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多提供外出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截至目前,学校在实

第7篇:以新思路新作为主动引领新常态

海外投融资,“向左还是向右”?

以新思路新作为主动引领新常态

在全国两会后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向世界释放最新改革信息、世界深度了解中国的窗口。今年,经济新常态成为论坛“热词”,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走向。

在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后,中国经济何去何从?这对全球经济格局有何影响?纵观论坛上各方意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新思路新作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本届年会带给人们的启示。

心态往往能决定成败。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应看到,尽管“三期叠加”令不少问题集中显现,外部环境也空前复杂,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协调区域发展等措施,都将持续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与动力。

新常态的“新”是相对于老路而言。当前中国潜在增长率、资源环境的承受程度都不允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过去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面对转型阵痛,决策者不回避现实问题、不为一时经济增速波动而患得患失,保持战略定力,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应该看到,“新”“旧”增长阶段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速的换挡,实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纠结于短期数据变化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治理和发展战略更强调市场内生力量、更强化“质量关切”,要用过去拼速度的劲头来追求高质量。

新的增长逻辑已初见端倪:以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新引擎与改造旧引擎并重,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增进社会福利又创造有效需求;建设生态文明,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日益交融,一方面中国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包容发展需要来自外部的智慧和支持力量,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等也将在区域乃至世界范围产生溢出效应,为各方提供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这些机遇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第8篇:迎接新挑战、以新姿态面对高中生活

2014年8月17日是第二高中高一新生入学的日子,自早上6点钟就开始有家长来送学生,全体接待新生的教师亦提前到校,迅速进入状态。

为方便2014级新生报到,学校提前将《致2014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关于2014级接待新生工作的相关通知》等相关材料准备到位,并在新生报到的前一天就安排好宣传、接待、咨询、引导、注册、缴费等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并要求各位教师接待新生时要规范操作,热情文明的讲解学校艺体办学的特色。

经过紧张有序的一上午的工作,到15时发稿时为止,已有400余名新生前来报到。预计加上明天即将报到的区外生,我校高一新生人数将会达到500多人,实现我校今年招生的预期目标。

红兴隆管理局第二高中政教处孙运昊2014年8月17日

第9篇: 以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培育官兵战斗精神

今年,公安部消防局党委研究决定将“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作为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这是在长期的消防现实斗争和部队建设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尤其是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得到了进一步凝练和巩固,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新时期公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笔者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指挥员认为,要倡导和弘扬好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培育好消防官兵的战斗精神。

一、正确理解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通常是指战争精神力量在军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它是由军人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意志和心理素质等浓缩升华的一种无形的战争力量,是直接支配军人行为和作战表现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崇尚科学,讲究谋略,不畏强敌,敢打必胜。战斗精神是个历久弥新、常讲常新的概念,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厚的社会性、极强的时代性和广泛的实践性,内涵深厚,外延宽泛。战斗精神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精忠报国、赤诚奉献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处变不惊、沉着果敢的心理素质;军令如山、守纪如铁的纪律观念。

二、战斗精神的培育

培养消防官兵的战斗精神,必须适应时代要求,采取有效方法,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首要任务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防官兵信念、斗志、胆量、气节和情感的综合反映。培育战斗精神,坚定信念是核心,铸牢警魂是关键,加强教育是根本。一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官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赤诚情怀。结合日常教育,在新兵入伍、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等时机,采取升国旗、唱国歌、参观驻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观看优秀爱国影视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凸显中华民族脊梁的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是“5?12”抗震救灾精神,不断激发官兵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可通过召开座谈会,收看抢险救援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抗震救灾先进典型事迹,认真汲取各部队在抗震救灾中的精神营养,不断培育官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所需要的战斗意志、战斗精神、战斗作风。二是抓好职能使命教育,增强官兵献身消防事业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消防部队更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搞好公安消防部队职能使命教育,教育官兵继承和发扬为国家安危、社会和谐勇于献身的自觉牺牲奉献精神,培育匡扶正义、除恶务尽的浩然正气。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地抓好消防部队宗旨、优良传统、根本职能、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官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献身消防、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官兵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侵蚀,克服和平时期消极涣散的麻痹情绪,纠正见物不见人的错误观念,把强化革命精神支柱作为培养战斗精神、有效履行职责的重大现实课题常抓不懈。

(二)加强实战锤炼,把认真履行消防部队的职能使命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平台

1 培育战斗精神,岗位是平台,实践是课堂。在和平时期,公安消防部队虽然不可能有残酷战争的考验,但仍然要面对面地与灭火救灾、抢险救援作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打交道,时刻经受着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通过与“5?12”地震灾害的抗争,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援官兵冲锋在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再次展现出我军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新时期赋予了我们消防官兵新的历史使命,因此,要时刻以抗震救灾精神激励部队,大力弘扬公安消防精神,不断培养广大官兵敢打必胜的过硬战斗作风,时刻做好参加各类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的准备,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一是在严格训练中锤炼官兵志强如钢,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严格按纲施训,注重加大训练的难度、强度和险度,克服为保安全而漏训、随意降低训练标准的现象,做到越是险难课目越要严密组织,越是课目难练越要强化训练,让官兵在困难环境训练中感悟战斗精神内涵;加大模拟训练的力度,多设险局、难局,锻炼提高各级指挥员处置各种意外情况、突发情况的能力,培养指挥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指挥作战能力,以指挥员举重若轻、临危不乱的指挥,坚定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心;必要时组织官兵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练胆量、练毅力、练作风,练就官兵在实战条件下临危不惧、灵活机动、应变有方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战斗作风;二是在承担多种抢险救援任务中要锤炼官兵敢打必胜,临危不惧的战斗精神。当前消防部队承担着灭火救灾、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等多种任务,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不利因素,官兵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面对极其危险、复杂的灾害现场,要有不怕流血牺牲,培养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面对突发情况,要有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和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要在重大任务、重大行动中经受考验,磨练意志;敢于在执勤执法的实战中冲锋陷阵、反复摔打,真正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从容应对各种风浪和困难的挑战,勇敢面对强手和危机的考验,临危不乱,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坚决、彻底、果断地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坚持从严治警,把狠抓作风养成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保障 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四个秩序”,开展月学、周评、日查落实条令条例活动,反复灌输从严治警是战斗力源泉、条令就是准则、纪律重于生命等基本道理,增强官兵令行禁止、严守纪律的思想观念,把战斗精神培养渗透到训练管理和工作生活中,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培养中不断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一是在严守纪律法规中抓养成。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培养战斗精神,必须用铁的纪律统一全体官兵的意志和行动,保证上级的命令指示畅通无阻的贯彻执行。要把落实法规制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规范部队日常养成上,变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成为每个官兵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每逢补兵退伍、入党入团、选改士官、执行重大任务时,都要举行隆重仪式,面对国旗党旗宣誓,让官兵在隆重、庄严的仪式中增强履行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二是在规范言行中抓养成。要坚持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抓起,大到训练中的每个动作,小到生活中的文明用语、礼貌礼节、警容警姿,要逐项进行对照检查,一步一步抓规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条令条例、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和散布消极言论而影响军心士气的,要一抓到底,严肃处理,用条令条例规范官兵的言行;三是在严格训练中抓养成。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是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把战斗精神融入军事训练体系,渗透到各项灭火救援、抢险救灾实践之中,引入军事业务训练成绩评定。在日常训练中,要从严摔打锤炼部队,积极模拟事故和灾害现场实际开展各种适应

2 性演练,从中不断增强官兵的技能、体能素质,锤炼其坚强意志。同时,在警营中要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使所有官兵深切感到他所在的集体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官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信心。

上一篇:沙盘游戏的实施过程下一篇:企业项目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