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

关于当前小语名家教学思想及课堂转型的述评

摘要:本文在对当前部分小语名家的教学思想和风格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评介了当前小语课堂转型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述评;小语名家教学思想;课堂转型

21世纪的小学语文是一个缤纷的流金花园,流淌的是各种鲜活的教学思想,彰显的是各位名家大师的睿智和追求。面对他们已有的高度、厚度和广度,我们唯有先走近,再走进,然后成为我们自己。这里,我们首先回眸其中的部分教学思想。

一、不老的神话——李吉林与情境教学

李吉林老师是一个永远不老的神话,“情境教学”已成为一种具有历史站点意义的教学流派。研读李老师自己的著作和众家评说,我们会大获裨益。

情境教学的发展沿革 古今中外对“情境”二字皆情有独钟。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苏霍姆林斯基、杜威、洛扎诺夫等一大批外国学人皆有著述。他们研究的重点在于情境认知、情境学习。中国古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认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李老师在此基础上开创“情境教学”模式: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

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原则 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的理论主要架构包括“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四大特点,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五大原则: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其关键要素为:重视“情”的纽带作用,确立“思”的核心地位,追求“美”的境界,实施“儿童活动”的途径,拓展“周围世界”的源泉[2]。由此,情境教学走向情境教育迈向情境课程,其整合、熏陶、启智和激励的作用也就强有力地体现出来了。

情境教学的基本范式和典型类型 李老师认为,构建情境教学应依据“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的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其基本范式为:拓展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她将情境归为五大类型: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以及推理情境。李老很早就摸索研究建构了她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体系,至今仍启迪引领着我们,如: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并进,中高年级实行“四结合大单元整合”[3]。

由于“情境”作为人的一种需要,“情境教学”理应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普适性思想。因此,它的存在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作为一种流派,而在于它开启了一扇可以使每一门教学(不仅仅是语文)更加艺术高效、使儿童更获启智和幸福的大门。

二、昂扬的玫瑰——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火红的玫瑰绽放着生命的力量。从“三个超越”的理念形成到“主题教学”的实验推进,再到“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正如窦桂梅自己所说,她一直在倡导为生命奠基。

三个超越 十多年前,窦桂梅曾针对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现状,提出 “三个超越”的教学主张,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强调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拓展量、提升质,连点布线形成网络,形成丰厚的阅读内容。超越课堂:强调“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超越的不仅是空间,还有时间和精神。超越的目的是实现向儿童生命的回归,母语学习本质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4]。

主题教学 窦桂梅从儿童自身特点、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教材出发,提炼来自关乎生命意义的主题词,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以容量大、密度高、综合性强为特点,着力“儿童的生命发展”“语言的自身特点”的基点,形成主题意义建构的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根本的目标是旨在走向儿童心灵的深处,让儿童以生命的方式享受语文。

实施这样的课堂,教者必须拥有追求“深度”和“高度”的备课理念,践行“深入浅出”的原则,用“主题”统领整合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难度,形成教学梯度,适当提升高度的本领。

主题教学其鲜明的教学主张与教学立点,直指教学应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力主深耕课堂,抓住诵读和与阅读的纲绳,避免“课内阅读课外化,课外阅读放任化”;强化板块构建,组成语文学习的“立体网络”,根据教学内容、学段特点的差异,将主题教学分为“主题识字”“主题阅读”“主题讲读”“主题作文”四大板块,形成主题教学的校本课程体系[5]。

在她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创设情境,深化意境;聚焦文化,深化主题的特点非常鲜明,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儿童思考的深刻性”的追求,有的甚至将课堂升格为对哲学命题的溯源和探究,往往让人峰回路转、荡气回肠。

三、旷达的诗人——王崧舟与诗意教学

十年磨一剑般的阅读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宽厚积淀和理念源泉,那“剑气合一”,是苦炼与融合的结果,成就了他难得的宽大深远的教学境界。也许,“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正是他作为一个旷达教育诗人所向往的境界。

难得的是王崧舟一直非常谦逊和真诚地认为,“诗意语文”不能界定为一种流派,只能算作“教学风格”。在他看来: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诗意语文只能是一个动词,一个过程,你不可能得到她,你只能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她、观照她,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是语文的解放,更是人自身的解放[6]。

诗意语文用到的或者最精彩的课堂现象就是举象(形象、印象、意象)、造境(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情境、意境、心境)、入情(体验其境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会意(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并体会文字包含的意义、意蕴和意趣)、寻根(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求气(探求语言文字的声气、节奏和神韵)[7]。当然,这些的前提是王崧舟没有忘记语文教学应“着力生命对话,走向语言的视界融合”,因此他特别重视“感觉的多向度敞开”,用“语文之道”“回到生命的源头”。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自成一格,而且是高格。

四、睿智的眼睛——孙双金与情智教学

“情智语文”的界定 孙双金老师认为:现有的教学一味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而忽视学生的智慧世界,那我们的教学必然流于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辨,缺少思想的深度。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是儿童发展的需求,是语文教学的呼唤,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现代人的特征。因此,“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8]。

“情智语文”的外显特征及主要实施途径孙老师是一个贴着儿童观察反思的人,他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表述形象直观:“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鉴于此,“情智语文”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一是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二是紧扣语言“披文入情”;三是课堂要向学生的问题敞开。四是教学是挑起矛盾冲突的艺术。值得一提和借鉴的是第三点:让学生提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不仅向学生的问题敞开,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敞开,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走向智慧[9]。

“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人们认为孙老师的“情智课堂”似乎很具模仿性,我以为是其模式的清晰:入境——启动情智;感悟——生成情智(尝试读好、尝试感悟、尝试质疑); 交流——发展情智; 表达——展现情智[10]。

五、素美的劳者——薛法根与简约教学

薛法根老师像一位耕作不息的劳者,唯语倡简,追求素美,坚守小语本色教学,成为基层广大教学人员的榜样。

简约语文的概述 “大道至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是薛法根老师简约语文的理念。在他看来,一堂好课应该具有这样的特质: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语文课需要简单,需要深刻的简单[11]。

组块教学策略 薛老师是个简约的智者,他用组块教学来践行“简约语文”是个不错的途径。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12]。其基本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二是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更具灵活性;三是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13]。组块识记、形成期待、比照联想、语境还原、陌生文本、组块破解、迁移运用[14]等分支策略支撑起组块教学,这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思想,因其借鉴了图式理论、相似理论、言语教学论、言意教学论等相关理论使得它更具科学意味。

值得推介和学习的小语名家有很多很多,譬如江苏的于永正老师,其“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和朴实自然的风格让我们非常崇敬。再如倡导“文化语文”的祝禧老师、践行“诗话语文”的周益明老师等等,甚而不在于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而在于母语浸润的徐冬梅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六、关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转型之评介

反思之一:回归语文的立点逐渐明晰——基本功的正确确认与重视

无论多美异彩的小语课堂都不应离开“语文”二字,这是目前大家的共识,也是名家大师给予我们的示范。但,目前我们的课堂“双基”已经缺位,字词教学在课堂上鲜见(尤其是部分公开课上),“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真正回到语文,回到原点,将是当下课堂一个重要的反思点。

言语朗读的重拳出击 日前我们剧烈感受到的是窦桂梅及其朗读团队发出“回到朗读”的强震。“回到语言,回到朗读,回到基本功上来。朗读是师生必修的基本功,朗读,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朗读,读的是感情,更是感受。”[15]回望我们目前的常态课堂,有的老师可能已经接受“回到朗读”的理念,然而他们的操作仅停留在“要多读”的层面,至于要怎么读,怎么引导读,能读出什么,并未思考和实践。窦桂梅及其团队带给我们启迪:朗朗书声是追求的形式,朗朗乾坤是追求的目标。

文本细读的细品精读 目前,文本细读已成为小语课堂的时尚。王尚文说,以读为例,我们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16]。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普遍追求的文本细读更多的落实在“细”上而非在“读”上,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表达内容,而非言语的表达形式,更少有像窦桂梅那样把每个字读得那样有滋有味。

第二,文本细读往往成了教师深耕究底式备课能力的体现,如何像窦桂梅、王崧舟那样深入浅出,我们还须进一步思考,因为:“教师细读不等于学生细读”,但我们往往因为教师的深耕引发的精彩忘记了这是教师另一种强有力的覆盖和牵引甚或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这会导致学生自读自创自发展等学习机遇的受阻与丧失。我们不能忘记教育的本源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成长。

第三,文本细读不能囿于“一叶”式研究,要眼中有树木有森林,只有把细读与阅读的整体性思考融合时,我们的创造性高质量的阅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学习方法的习得运用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我们小语课堂不可或缺的责任。反观目前的课堂,我们会发现老师们对语文的教学关注似乎有点偏向,特别是学语文的方法少了点。薛法根老师说得好: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建构过程,语文教学将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建构过程,而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那种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的语文课,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但是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17]。

因此,我们应秉持全面的语文学习关注,包括坚持有序的训练,甚至必要的示范引导。中国孩子拥有知识却不会运用的原因所在正是我们的课堂缺少方法性思考与实践,所以,我们的学生只认识“这一棵树”,另一棵即使同科类的也不认识了,更加谈不上像朱光潜先生那样从实用、科学、美感三种不同角度对同一棵古松树作综合整体性思考。我们的课堂如何更多地让学生获得习得、迁移、运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必须关注的。

反思之二:关注生命的范畴日渐扩大——学生主体合作的凸显

毫无疑问,很多老师在他们的教学主张或思想里,无一不着力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注,其范畴越来越广,越来越深。然,对如何凸显学生主体尚未有太多叙述。笔者以为,在我们关注教学文本的本身、丰富教学内容、智慧实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更要思虑:我们的发展主体是学生,是儿童自身。小数专家邱学华和“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他们力主的课堂立点和站位都在于儿童,也许那样的课不够好看,不够唯美,但一定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内部言语和思维的,值得当下小语课堂教学者思考。

同样是教学,山东杜郎口经验、江苏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给我们精致的课堂泼下一盆冷水,“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还是让教师精心设置预案下的套路成长”“是应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是应该组建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思考题。前者“学生主体”让教师不用多讲,后者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生动起来,精彩起来,人人能教,人人能学,也许这样的课堂老师并没有太多的言语精彩(除却必要的引领和指导,尤其是中高年级),显然老师的站点已经退位融合在学习共同体中,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种课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课堂经历一定要从“教程”转向“学程”,我们的课堂一定要重在让每一个孩子亲历学习力的构建与培植。

其实,我们反思当下课堂问题时要站在上位思考,我们应拥有的不仅是教学思想而应是教育思想,而人类的教育一定需要真正关乎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着眼儿童的终身发展。

张华先生说:我国的课堂教学转型的方向是从现在的通过知识技能的灌输、熟练而摧残人的个性,转向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的个性获得解放,让学生的人格获得发展。那么,怎么样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让学生个性获得解放呢?有两个最根本的方向:第一个是让教学变成研究。这里的“研究”是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研究、合作研究,老师指导学生做研究,让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第二个是让教学变成生活,也就是在教学本身找到生活乐趣[18]。

无疑,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话题,当然这不仅是小语教学的问题,更是目前教育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2][3]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1.

[4][5][6]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6][7]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01.

[8][9][10]孙双金."情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2009.5.

[11]薛法根.我的好课设计观.中华语文网,2010.9.17.

[12][17]徐光华.语文名师研究.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2010.9.1.

[13][14]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01.

[15]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M].长春出版社2010.4.

[16]王尚文.坚守语文本位,强化语文意识[J].福建教育,2004.8.

[18]张华.论我国课堂教学转型[J].语文教学通讯2009.7-8/C.

Review of Famous Teaching Ideology and Classroom Conversion in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ZHU Ai-hua

(Rugao Anding Primary School, Rugao 226500, China)

Key words: review; teaching ideology of famous teachers; classroom conversion

作者:朱爱华

第2篇:名家关于过年的散文

一到过节就是人们放松娱乐的时候,那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散文吧!

名家关于过年的散文【1】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对年味儿的感觉已不那么浓烈。记得小时候,特别盼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有压岁钱,心里特别高兴。俗话说:小子盼年鞭炮两盘,姑娘盼年衣服新鲜。

小时候的老家,一进冬月,就开始有了年味,农村供销社就有许多年货在销售。特别是这个时候,各家各户为过年养的猪也都长大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猪也长得慢了,该杀年猪了。农村人热情好客,每家杀猪都要把亲戚朋友请到家里吃猪肉,真是一家杀猪半屯子吃肉,好不热闹。小时候我经常随父亲到亲戚或朋友家吃猪肉。

那时觉得杀猪菜是最好吃的菜,有酸菜,有血肠,有苦肠,有肥肠,有猪肝,特别是用大锅煮出来的大块儿的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薄片,蘸上蒜泥,真是好吃极了,算得上是人间美味。

直到现在,我依然酷爱吃杀猪菜,每年冬天都要开车出城去城边儿或农村吃几次有特色的杀猪菜。最正宗的杀猪菜,是用农村的大铁锅、现杀的猪、农村自己腌制的酸菜做出来的,就是把大块儿的猪肉、血肠、猪肝、酸菜一起放在大锅里煮,特别是酸菜,越剩越回锅越好吃。

进了腊月,更是年味十足了。家家户户都开始淘米蒸黏豆包。大黄米面儿的,经过发酵,包上豆馅儿,酸酸的甜甜的,黄黄的黏黏的,是我们北方独有的特色食品。每家都会蒸出很多,冻在仓房里,一直能吃到天气开化。再就是用大黄米面儿撒出的年糕,厚厚的一层大芸豆,那味道,那口感,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记得“文化大革命”期间,苏联敌台攻击中国说:“现在的中国,毛泽东搞个人崇拜,毛主席语录已代替了黏糕。”就连苏联人也知道中国的黏糕好吃。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一天,也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天。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一天一定要吃腊八粥。北方农村的腊八粥,就是用大芸豆焖出的大黄米饭,黏黏的,黄黄的,热热的,再拌上一勺儿猪油,或拌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吃得全身冒汗,把所有的寒冷都能驱到九霄云外。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从这天起就已进入年关。这一天也是灶王爷上西天的日子。按老传统,各家各户在厨房灶台上方的墙上,要供奉灶王爷,以示感谢上天赐给我们饭吃,更重要的是,灶王爷下界是来监督我们过日子的,叫我们不能有米一锅、有柴一灶。铺张浪费,特别是糟蹋粮食,是要受到上天惩罚的。

灶王爷的权力可大了,你就看供灶王爷时贴的对联吧,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是啥事都要管的。二十三的晚上,要在厨房墙上换贴一张新灶王爷,把旧的在灶坑门口烧掉,要边烧边叨念:“好话多说,坏话少说,再说给你粘上。”就是要用灶糖把灶王爷的嘴给堵住,如同贿赂灶王爷,给点甜头,让灶王爷上天后多说好话,免得人类受到惩罚。这就是过小年为什么要吃灶糖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的祖先也是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因此用灶王爷的神话来约束大家,告诫人们要勤俭持家,细水长流,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小孩子们越是临近年根前就越盼年,整天数着日子过,把要过年的几天该干什么都编成了顺口溜:二十五扫扫土,二十六刨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牖(指对联和窗花),三十晚上坐一宿。这一顺口溜,成了家家户户过春节的指南,基本都会遵循这个日程。

二十五这天要彻底打扫一次卫生,天棚、犄角旮旯都要打扫一遍,要干干净净过大年。二十六这天要把用冰冻在院子里的猪肉刨回来,由于农村室温低,肉半子又大,得两三天肉才能化透,提前几天把猪肉拿进屋子里化着是很必要的。二十七就要把为过年养的鸡杀了,三十晚上必须有鸡吃,借鸡的谐音,就是吉利的意思。

二十八把面发上,准备蒸馒头上供,又大又圆又白的馒头是过年的象征。二十九这天不论早晚,必须把对联儿贴好,大红纸的对联儿吉祥喜庆,一贴出来就有十足的年味了,贴对联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过年形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到了三十晚上,按中国人的传统,要辞旧迎新,也叫守岁。

一夜连床睡,五更分二年。半夜十二点要发纸,在院子里点一堆火,为纪念先人,也要烧一些纸钱,然后一家人回到屋子里吃年夜饭,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吃饺子,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吃完年夜饭,小孩们手提灯笼,在大人的引领下,走家串户,给长辈们磕头拜年,当然收点儿压岁钱也是孩子们过春节的一大收获。

想起小时候过年,贴对联,挂大红灯笼,放鞭炮,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是一年当中最高兴的日子。虽然现在的大人和孩子们已经都不那么强烈盼年了,因为现在的生活好了,平时过日子也都和过年差不多,应有尽有,所以就没了过去对过年的那种企盼。但是过大年,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也是无法代替和改变的。一是亲人团聚。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一定要赶回来看望老人,与亲人团聚。二是大吃大喝。虽然平时也不缺吃不少喝,但总没有过年这么丰盛,中国人过年时最舍得花钱,山珍海味已走进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三是祭神拜祖。这一点也是最凝聚人心的,这并不是搞封建迷信活动。人们把祖宗的名字供奉在北墙上,摆上美味佳肴,磕头焚香,在不忘先人养育之恩的同时,也能使整个家族都团结起来。

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真是让人留恋,让人向往,在浓浓的年味里埋藏着我许多童年的故事。父爱母爱无微不至,姐弟亲情温暖心间。岁月沧桑,时过境迁,清晰的记忆仍不时地在脑海中萦绕,可童年、理想、快乐以及那浓浓的年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名家关于过年的散文【2】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大的。春节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在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过年,是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从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对于春节有着怎样的体验和观察。在梁实秋、鲁迅、张爱玲、老舍、丰子恺、沈从文等文学名家的妙笔之下,过年的场景更具有了独特的意蕴:

梁实秋先生生于1903年,亲历了晚清和民国之交北京的社会生活,他在《过年》一文中对中国传统“老式”过年习俗进行了回忆。很多人是在长大了以后,对过年的热情才渐渐消减,而梁先生则说自己是小时候不喜欢过年。所以,他在文中对当时年俗的描写也是以一种幽默调侃的口吻展开的,比如“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

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的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厂甸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这些风趣的“吐槽”令人读来不禁莞尔。

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的态度似乎非常平淡。1934年,他在一篇题为《过年》的文章中说,“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可见,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一向是很冷淡的,如1934年一般的过年的兴致在他的一生中也是极少的。

1946年初,张爱玲由上海往温州寻找胡兰成,途中她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札记——《异乡记》,其中谈到了她所见到的农村过年杀猪等细节,拟人化地写出了当时被杀的猪的心理:“尖刀戳入猪的咽喉,它的叫声也并没有改变,只是一声声地叫下去。直到最后,它短短地咕噜了一声,像是老年人的叹息,表示这班人是无理可喻的。从此就沉默了……”

作为老北京人的代表,老舍先生对于老北京的年俗是如数家珍。1951年,他专门写了一篇《北京的春节》,来描写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吃食、礼仪、景观等:“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一向以意境隽永而闻名,他在散文《过年》中对春节的回忆也充满了朴实的生活气息,还从中找到了自己与美术的缘分:“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沈从文的创作常常以湘西为背景,以至于他已成为湘西的一个文化符号。对于湘西的年俗,沈从文先生也在《忆湘西过年》中进行了回忆:“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我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精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

第3篇:关于冬天的名家散文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冬天的名家散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关于冬天的名家散文一

没能留住春、夏、秋季的风光,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现在冬天来了,冬天是四季中最后的一个季节,这个季节与前面的季节完全不同,唯独这个季节能在寒冷中孕育春天的生机,孕育出万物之精灵。这个漫长的季节,是沉淀恢复、净化心灵的温床;从这个季节能够走出的一切,都会使人感到自豪和幸福。所以我很喜欢冬天,我想把冬季之美好写到我心爱的日记里。

有人说:冬天很寒冷,冬天太寂寞,冬天也很单调乏味。我却不然,我喜欢冬天的那份宁静,喜欢冬日里的温馨阳光,喜欢冬日那浪漫雪花。冬天的云朵很白,天空也很高很蓝。总让人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冬天的雪花十分美丽,也很晶莹。我一直觉得雪花很有灵感,似乎它知道什么时候大地和人们最需要它,当田野里的麦苗将要干枯时,它便会出现。在干燥的冬天里白雪就好像一条厚厚的棉被盖在麦苗上,既防寒又润田,还能隔离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传播,杀死虫害松动土壤有利麦苗的生长。我特喜欢欣赏冬天飘落雪花的时刻;在我的眼里下雪天是最美好,最浪漫的。因为我目光里的每一片雪花都像盘旋飞舞的蝴蝶;有的落在树枝,有的撒向山野、撒向大地……。总之都在冬雪的装饰下,会变成另一个世界。

假如你一个人在冬天的旷野中行走,听不到城市的喧嚣,看不见城市的繁华,脚下踏着绒绒的白雪;你的心情一定会十分惬意。同时你一定会想,走过春、夏、秋三季之后,你会发现有不少变化。在不同季节变化交替的日子里,往往会留下创伤的痕迹,这就需要用一段时间来静养和恢复。在静养的过程中,让那纯净的白雪去净化往日的尘垢和疾病,疗养环境变化造成的心灵创伤。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冬季消除陈腐,孕育好来年的勃勃生机,为下个季节的到来打好坚实基础。每当你走进这个纯净无尘染的童话世界,你一定会在想这正是我们多数人朝思暮想所期盼的。

银白色的童话世界非常洁净,没有噪音干扰紫外线辐射,没有病毒传播侵袭之烦恼。总之喜欢冬天的人们常常会把冬天比喻成那可爱的“童话世界”。也就是说冬天它不会对人类生命构成任何危害,你说我们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岂不是很幸福么?每当我走进雪花飘舞的冬天,我会感到神奇,便会产生美妙的幻想。若你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我想你也会被此场景所感动;你也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赞美雪的故事。下雪时虽然有些寒冷,当你真正喜欢上它的时候一切将会被忘记。想到此处,此时此刻的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兴奋中我也好像忘了冬天的寒冷,也忘记了在雪地里行走疲劳。好奇的我,总是被这可爱的冬天所感动。忘记寒冷的我,在这个干净的世界里行走;也好像跨进了另一个梦幻般世界。放下心中的所有牵挂与烦恼,把我的身心全沉浸在这份美妙的,冬日遐想空间里去静静地分享。此刻、我不得不赞美这个美好的季节;——冬天也很美。

关于冬天的名家散文二

回想起来,我们都是多么的“傻”啊!心心相印,而又相互折磨,错过了那么多难得相逢的宝贵的时光,逝者如斯,这不是在惩罚我们自己吗?看到今天你的坦荡与坦然,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了,我不会再要求你把对我的情感转嫁于她了。我接受你选择的现实,就这样,有一个心灵的对话者,知道每天都在相互思念着、牵挂着,品味着、诉说着,度过一天天美好的岁月,生活因而有了乐趣,情感因而有了温暖,生命因而有了意义!我还能再要求你什么呢?

我之所以能坚持这份守望,一是缘于对你学识人品的珍惜与珍重,真的不想就此错过了一个心灵上的对话者,尤其是你有大男孩阳光般纯洁的情感,没有时俗上的龌龊,没有玩世不恭的猥亵,没有见异思迁的滥情,以一颗像是初恋般透彻而真诚的心来对待那聪慧而温婉的人儿!

二是你对她兄长般的关怀和爱护,事事为她着想,为她谋划,为她铺就文学的道路,在这个物欲横流,世风低下的社会,是多么的难得啊!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不舍弃你的根本原因。今天你能客观坦言她的优秀和美好,并亲口说出对她是“很友好的”,我很感动你这难能可贵的品质,说明你已经正视了她的存在——不是我们情感的障碍,而是沟通你我友谊的桥梁!恰恰是因为你我有了她这个共同的朋友,我们才有了相识的机缘、才有了共同的话题、才有了重归于好的契机……从这个角度而言,她是我们相识相知相思的使者。

如果你介意提到她的名字,那么我从此不再主动提及;如果你认同她是我们共同话题的情缘,那么就让我们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给予她吧!她是那么举世混浊我独清地坚守着自己的品行,她是那么身在异乡孤独无助地守望着一份真挚的友情!我看了她的许多情感日记,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尤其是在文学院中她的操守与美德,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与尊重!她说在送别的时刻,老师和男同学们给了她最高贵的礼仪——拥抱!她的脸被“点燃”了,她还是第一次被爱人以外的男性所拥抱,羞涩得像个少女,那情态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听到这里,我的心很酸楚,她太缺少友爱了!

回想起你的钻牛角尖,我真是哭笑不得,真的想举起木匠铺里的斧头大声断喝你清醒,真的想狠狠地踹你一脚来解气。你比我还单纯还幼稚还天真,你管我是我还是她呢?只要你感觉投缘,感觉快乐,感觉不舍,干吗非要像福而摩斯那样来侦破个水落石出呢?干吗非得要用舌头舔湿手指去捅破那层窗户纸呢?干吗非得以要离开为代价来错过这段美丽情缘呢?

害得我哭泣、难过与悲伤;害得你自己经受痛苦的折磨。你只要坦然地坐在那头,我快乐地坐在这头,愉悦我们的心志与情操,编织着我们美丽的童话故事,既然称我是骄傲的公主,那么你就是那个快乐的白马王子了!何乐而不为呢!

明天又是一轮新太阳!我答应你,一切重新开始!请让我们忘掉一切烦恼与忧伤,幸福快乐起来吧!我的坚守与真诚,你的豁达与钟情,使我们又走到了一起!我都为你我情怀的伟大而欢呼了!这真是个奇迹,也是个美好友情的见证!高山流水润知音,继续下去会演绎成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呢?我拭目以待!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关于冬天的名家散文三

冬将至,你将万物雪藏,把一切肮脏的东西冰冻于寒风之中,洗涤着无垠的大自然。下面是冬天的散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冬将至》 细雨对秋的缠绵预示着冬将至,翠绿的山峦将被雪掩埋。北国寒冷又漫长的冬季开始了,这对一个北方钓鱼人来说有点不公平,南方的钓友一年四季都可以垂钓于江河湖海,而我们却不能。

随着漫长冬季的结束,春季到来的时候,大地复苏,万物从睡梦中醒来,而鱼儿被厚厚的冰层掩盖一直要等到春尾才能舒展一下身体,冰冷的水使鱼儿身体僵硬,只有鲫鱼能少许进食。

到了初夏,花儿还没有完全盛开,水边的绿萆也长有脚面之高,水中的藻类还没有生长,饥饿一冬的鱼儿需要进食来恢复体力,钓鱼人迎来了开心的季节,鱼获渐渐多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鱼儿到了繁殖期,卿卿我我的谈恋爱,钓鱼人只能闲着在一边呆看。

汛期过后,盛夏炎热的天气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野草的狂长使各种昆虫也泛滥成灾,鱼儿有了丰富的食物,加上阳光直射水底,淤泥发酵缺氧,鱼儿多浮在水面,没有经验的钓手只能干着急使不上劲。

秋天来了,秋高气爽,早晚温差大,水中氧气充足,鱼儿为了过冬积累能量疯狂进食,它们要把食物转变为脂肪抗击寒冷漫长的冬季,这个季节是北方钓鱼人的黄金时期,连钓鱼的初学者都会有很多惊喜。

一叶知秋,五花山美丽无比,金色的麦浪,白桦树叶半落在地上随着习习的秋风滚动,蛙儿拼命地鸣叫,仿佛提醒人们还有它们存在,然而这美好的一切都是短短的一瞬。

冬天来了,初冬的雪落在地上就融化了,远远的望去,寒风中水边还有钓鱼人的身影,实际上北方的钓鱼人很可怜,北方有霜期半年之长,加上刮风下雨,能够安心钓鱼的时间并不多,好在现有一些冬钓爱好者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一过钓瘾。

冬将至,你将万物雪藏,把一切肮脏的东西冰冻于寒风之中,洗涤着无垠的大自然,同时也积淀着钓鱼人的岁月,自然界的四季流转,让我们生活中匆匆的脚步也随着它驰缓,让我们在冬季思考明天,冬将至。

《雪色浪漫心灵感悟》 雪轻轻地飘着,迎风曼舞,虽说是冬天,却无一丝寒意。今天是2009年11月12日,我国多个城市都下了大雪或暴雪,给人们的工作和交通都造成了困难。可我居住的城市雪花却迟迟不来,今天下午3点多钟,飘起了雪花,也许是今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更令人感到新奇和亲切,对于我来说,有一种老朋友久别后突然重逢的喜悦。想起往年飘雪的日子,天寒地冻的,朔风凛冽,北风怒号,冷雪割面,让人瑟瑟发抖,睁不开眼睛。可今天的雪却别有一番韵致,它袅袅婷婷地在空中起舞,步态轻盈,舞姿翩翩,像刚出浴的少女,带着醉人的香气,伴着轻柔的乐曲在轻歌曼舞。雪花落在脸上,竟有一种柔柔的、暖暖的感觉,一如我此时的心情恬淡、平和而又宁静。

望着眼前无拘无束,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而落,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多彩多姿,轻盈飘逸,走在路上,伴一怀美好的憧憬,思一缕无言的惆怅,忆一许年少的痴狂,步伐会变得轻松自如,眼眸会变得光彩美丽。不仅使我想起已久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将之改作:雪花呀雪花在风中飘呀飘,心儿呀心儿在胸中跳呀跳。是啊,置身于这样一个美丽的白雪世界,怎能不使我从心海深处荡起一丝久违的浪漫。

诚然,每天的劳碌奔波,工作和生活上的烦忧已使我的身心日渐麻木和愚钝,而这弥漫在空中的洁白晶莹的小小雪花,似玉露琼浆让人迷醉,像微风拂面使人欣喜。它轻轻地擦拭着我的这颗早已被世事尘封了的心灵,几年以来,我的心从未像今天这样如白雪般清纯,竟无一点杂念。是啊,生活是如此的美丽,我们有何理由不珍惜它呢?而只有当你珍惜它的时候,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谛,何必总是患得患失,自寻烦恼呢?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该有多好!仰望着空中纷飞的雪花,我不禁脱口而出:享受人生吧,生活真美好!

若不是公干在身,急于赶路,我真想永远驻足在雪中,和他翩翩起舞,与它紧紧相拥,用我心灵之笔在世间描绘出一道靓丽而又永恒的风景。

此时夜已很深了,我望着窗外,雪还在下着,地面已是白雪皑皑了

关于冬天的名家散文四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乡村的路上,任寒风肆虐的摧残着自己的身体,带起了尘沙落叶,同时也希望带走那一颗早已分化的灵魂。

在这寂静的乡村,可能好少有人驻足眼下身边的风景,所谓的海誓山盟似乎唾手可得,在这风花雪月的世界里,体验这种激情无话可说。

自己就这样静静的走着,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该走向何处?在脑海里不断地回忆着那一幕一幕,仿佛在刺痛着那颗受伤的灵魂。

一个狂欢的乡村,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的安静过。我好像迷失了自己的灵魂,没有任何的理由让自己狂欢。幽弱的路灯照出自己疲惫的身影,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影子缓缓的走过,知道消失在这路的深处。

每当太阳越过楼房的时候,阳台里的物件便会沐浴在阳光里,暖暖的;尤其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感觉是一种幸福。

我悠闲地坐在摇椅里,静静地欣赏室内的热气在阳光里的升腾。任太阳的光随意地打在我的身上,柔柔的,软软的,感觉像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面前的各色花草,经阳光一照便又重新挺直,仿佛在偷偷诉说着昨晚的故事。

在背靠阳光的地方,有几只花猫在一个精心整理过的枯草堆上,正慵懒地晒着太阳,偶尔也伸展一下懒腰。一群麻雀在草堆旁,毫不畏惧地跳来跳去,啄食着枯草的种籽。当有人经过时,便“轰”的一声飞到树枝上,等平静后又回到刚才的地方。偶尔还有振翅而过的鸽子,成群成群的,遗留着的长而响亮的哨声,仿佛穿透我的窗户,脆脆地响在我的耳旁。

此时此景,我想不管是品一杯茶,还是静听一段音乐,能感受到一种安乐。阳光包裹着我,我则沉浸在回忆的河流里;如阳光里的一丝微尘,被膨胀蒸腾着;如风中的一片树叶,招招摇摇地飘落;又如水里的一缕浮萍,轻轻柔柔地摇曳着。

天气愈来愈冷。忽然,我觉得不喜欢穿棉袄,总是感觉很重。披一件很薄的外衣,爱上了寒冷的感觉,却还是抱怨着温度。

爱上一种感觉,不曾想过改变什么。繁华落尽,我们以过往的姿态,面向天空。枯老的树呵,我们一样无奈。把希望寄给明年吧!在明年那个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同在阳光下聆听梦的音乐,静静地回忆曾经的峥嵘。

久违了,我的乡村;久违了,我的房屋。我正流浪在时间的荒漠,把你们尘封在最底层,只因不愿你们被触及。我的梦已经睡了,只剩回忆。让我的灵魂与回忆一起安息吧!

第4篇:关于感恩的名家散文

感恩父母,感谢生活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毫不犹豫回答: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都是每个人都能深刻领悟的道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一温馨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人们不会,也不愿感恩。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第5篇:语言优美的名家散文

导语:我们都看过许许多多的散文,那你还记得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语言优美的名家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生命以过程 ●余秋雨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有所敬畏 ●周国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是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上帝只掌握一半 ●罗秋菊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便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便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便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便越庞大,你获得的便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便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便是命运的一生;这便是一生的命运。

心灵的轻松 ●刘湛秋

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专利。

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无法买进,也无法售出;我们只有选择、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最佳地运用时间。由于我这种意识的强烈萌生,我越来越吝啬地消费我自己。

我试图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创作轻诗歌。我所说的轻并非纯粹的游戏人生和享乐,而是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过自我宽松的日子。而这种感觉会导致行为的选择更富有人性和潇洒。一个人自己活得很累,会使你周围的人和社会也感到很累。如果说,我能有益于他人和群体,就是因为我能释放出这种轻松的气息,使别人和我有缘相聚(无论多么短暂) 都能感到快乐。

只有轻松才能使人不虚此生,才能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以恶是治不了恶的。

对于我们这群黄土地的子孙来说,古老的文明、漫长的历史已使我们背负够重的了,复杂的现实和人际关系使我们体验够累的了。

我愿意以轻对重,以轻对累。对我自己,无论处于佳境还是不幸,我都能寻找到自我轻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对周围群体,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能带给他们所需要的轻松,从而增添或缓解他们生活中的喜悦和痛楚。

当然,这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里的一个愿望,为社会、世俗所囿的我, 深知——追求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方面,也许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想念 ●徐智慧

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有着落。但是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无所谓爱或恨的人分去了。你的生命被这三种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想念他们,因此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实在而丰足。

幽幽的想念不为人知,带着往昔的感情色彩,或爱或恨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当你想念着一个人时,便觉得在极深极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你想紧紧地抓住他们,但是他们稍纵即逝。

当你想念滑过你生命的那些人时,所有的爱憎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晕光。透过晕光,你再看他们,爱和憎都化做一种体验生命的深广的欣慰了。

无需太多 ●陈桂芳

那天偶过花店,他察觉到我对黄玫瑰的喜爱,第二天便送了一束给我。

可不知怎的,我老想着花店橱窗里的那一朵,总觉得这一束不如那一朵清丽可人。

有一天,我俏皮地问他:“你真的爱我吗?”其实,只要他讲一个“爱” 字,我就满足了,可他不仅说“爱”,且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爱的理由,听着、听着,我心不在焉了......无需要太多!人,有时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或听到许多的。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便可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了。

只要在我心身透支时,有一双温暖的手向我伸出,我便能借助这一臂之力走出困境;

只要在我苦恼时,有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我身边,我就能吐出所有心事求得心灵上的舒展;

只要在我忧郁时,天边有一抹淡淡的斜阳,便能照亮我那双迷茫的眼睛。 只要?? 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爱情,尤其是向生活。是否记得?我们曾经多么专注地设计美妙的未来,我们是如何细致地描绘多彩的前途,然而,尽管我们是那样固执、那样虔诚、那样坚韧地等待,可生活却以我们全然没有料到的另一种面目呈现于面前。

无需痴想太多!只要我们每一刻都在认真地做人,认真地生活。

幸福的柴门 ●栖 云

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是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拾级而上,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平 静 ●[美] 戴尔·卡耐基 ○效轩 译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

大约 300 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活了 50 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幸福三要素 ●余也鲁译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无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帮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第6篇:名家优美的抒情散文

名家优美的抒情散文:简媜 《一袭旧衣》

说不定是个初春,空气中回旋着丰饶的香气,但是有一种看不到的谨慎。站在窗口前,冷冽的气流扑面而过,直直贯穿堂廊,自前厅窗户出去;往左移一步,温度似乎变暖,早粥的虚烟与鱼干的盐巴味混杂成熏人的气流,其实早膳已经用过了,饭桌、板凳也擦拭干净,但是那口装粥的大铝锅仍在呼吸,吐露不为人知的的烦恼。然后,蹑手蹑脚再往左移步,从珠帘缝隙散出一股浓香,女人的胭脂粉和花露水,哼着小曲似的,在空气中兀自舞动。母亲从衣柜提出两件同色衣服,搁在床上,我闻到樟脑丸的呛味,像一群关了很久的小鬼,纷纷出笼呵我的痒。

不准这个,不准那个,梳辫子好呢还是扎马尾?外婆家左边的,是二堂舅,瘦瘦的,你看到就要叫二舅;右边是大堂舅,比较胖;后边有三户,水井旁是大伯公,靠路边是……竹篱旁是……进阿祖的房内不可以乱拿东西吃;要是忘了人,你就说我是某某的女儿,借问怎么称呼你? 我不断复诵这一页口述地理与人物志,把族人的特征、称谓摆到正确位置,动也不动。多少年后,我想起五岁脑海中的这一页,才了解它像一本童话故事书般不切实际,妈妈忘了交代时间与空间的立体变化,譬如说,胖的大舅可能变瘦了,而瘦的二舅出海打渔了。他们根本不会守规矩乖乖待在家里让我指认,他们围在大稻埕,而我只能看到衣服上倒数第二颗钮扣,或是他们手上抱着的幼儿的小屁股。

善缝纫的母亲有一件毛料大衣,长度过膝,黑底红花,好像半夜从地底冒出的新鲜小西红柿。现在,我穿着同色的小背心跟妈妈走路。她的大衣短至臀位,下半截变成我身上的背心。那串红色闪着宝石般光芒的项链圈着她的脖子,珍珠项链则在我项上,刚刚坐客运车时,我一直用指头捏它,滚它,妈妈说小心别扯断了,这是唯一的一串。

我们走的石子路有点诡异,老是听到遥远传来巨大吼声的回音,像一批妖魔鬼怪在半空中或地心层摔角。然而初春的田畴安分守己,有些插了秧,有的仍是汪汪水田。河沟淌水,一两声虫动,转头看岸草闲闲摇曳,没见着什么虫。妈妈与我沉默地走着,有时我会落后几步,捡几粒白色小石子;我蹲下来,抬头看穿毛料大衣的妈妈朝远处走去的背影,愈来愈远,好似忘了我,重新回到未婚时的儿女姿态。那一瞬间是惊惧的,她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她。初春平原弥漫著神秘的香味,更助于恢复记忆,找到隶属,我终于出声喊了她,等我哟!她回头,似乎很惊讶居然没发现我落后了那么远,接着所有的记忆回来了,每个结了婚的农村妇女不需经过学习即能流利使用的那一套驭子语言,柔软的斥责,听起来很生气其实没有火气的“母语”,那是一股强大的磁力,就算上百的儿童聚集在一起,那股磁力自然而然把她的孩子吸过去。我朝她跑,发现初春的天无边无际地蓝着,妈妈站在淡蓝色天空底下的样子令我记忆深刻,我后来一直想替这幅画面找一个题目,想了很久,才同意它应该叫做“平安”。 渴了,我说。哪,快到了,已经听到海浪声了。原来巨大吼声的回音是海洋发出来的。说不定刚刚她出神地走着,就是被海涛声吸引,重新忆起童年、少女时代在海边嬉游的情景。待我长大后,偶然从邻人口中得知母亲的娘家算是当地望族,人丁兴旺,田产广袤,而她却断然拒绝祖辈安排的婚事,用绝食的手法逼得家族同意,嫁到远村一户常常淹水的茅屋。

我知道后才扬弃少女时期的叛逆敌意,开始完完整整地尊敬她;下田耕种,烧灶煮饭的妈妈懂得爱情的,她沉默且平安,信仰着自己的爱情。我始终不明白,昔时纤弱的年轻女子从何处取得能量,胆敢与顽固的家族权威颉颃?后来忆起那条小路,穿毛料短大衣的母亲痴情的朝远方走去的背影,我似乎知道答案,她不是朝娘家聚落,我臆测那座海洋的能量,晓日与夕辉,雷雨与飓风,种种神秘不可解的自然力早已凝聚在母亲身上,随呼吸起伏,与血液同流。我渐渐理解在我手中这份创作本能来自母亲,她被大洋与平原孕育,然后孕育我。

据说当阿祖把一颗金柑仔塞进我的嘴巴后,我开始很亲切地与她聊天,并且慷慨地邀请她有空、不嫌弃的话到我家来坐坐。她故意考问这个初次见面的小曾孙,那么你家是哪一户啊?我告诉她,河流如何如何弯曲,小路如何如何分岔,田野如何如何棋布,最重要的是门口上方有一条鱼。

鱼?母亲想了很久,忽然领悟,那是水泥做的香插,早晚两炷香谢天。

鱼的家徽,属于祖父与父亲的故事,他们的猝亡也跟鱼有关。感谢天,在完成诞生任务之后,才收回两条汉子的生命。

我终于心甘情愿地在自己的信仰里安顿下来,明白土地的圣诗与悲歌必须遗传下去,用口或文字,耕种或撒网,以尊敬与感恩的情愫。幸福,来自给予,悲痛亦然。

母亲又从衣柜提出一件短大衣。大年初一,客厅里飘着一股浓郁的沉香味。台北公寓某一层楼,住着从乡下播迁而来的我们,神案上红烛跳逗,福橘与贡品摆得像太平盛世。年老的母亲拿着那件大衣,穿不下了,好的毛料,你在家穿也保暖的。黑色毛面闪着血泪斑斑的红点,三十年了,穿在身上很沉,却依旧暖。

我因此忆起古老的事,在海边某一条小路上发生的。 名家优美的抒情散文:米斯特拉尔 《母亲的回忆》

母亲,在你的腹腔深处,我的眼晴、嘴和双手无声无息地生长。你用自己那丰富的血液滋润我,像溪流浇灌风信子那藏在地下的根。我的感观都是你的,并且凭借着这种从你们肌体上借来的东西在世界上流浪。大地所有的光辉——照射在我身上和交织在我心中的——都会把你赞颂。

母亲,在你的双膝上,我就像浓密枝头上的一颗果实,业已长大。你的双膝依然保留着我的体态,另一个儿子的到来,也没有让你将它抹去。你多么习惯摇晃我呀!当我在那数不清的道路上奔走时,你留在那儿,留在家的门廊里,似乎为感觉不到我的重量而忧伤。在《首席乐师》流传的近百首歌曲中,没有一种旋律会比你的摇椅的旋律更柔和的呀!母亲,我心中那些愉快的事情总是与你的手臂和双膝联在一起。

而你一边摆晃着一边唱歇,那些歌词不过是一些俏皮话,一种为了表示你的溺爱的语言。

在这些歌谣里,你为我唱到大地上的那些事物的名称:山,果实,村庄,田野上的动物。仿佛是为了让你的女儿在世界上定居,仿佛是向我列数家庭里的那些东西,多么奇特的家庭呀!在这个家庭里,人们已经接纳了我。

就这样,我渐渐熟悉了你那既严峻又温柔的世界:那些(造物主的)创造物的意味深长的名字,没有一个不是从你那里学来的。在你把那些美丽的名字教给我之后,老师们只有使用的份儿了。

母亲,你渐渐走近我,可以去采摘那些善意的东西而不至于伤害我:菜园里的一株薄荷,一块彩色的石子,而我就是在这些东西身上感受了(造物主的)那些创造物的情谊。你有时给我做、有时给我买一些玩具:一个眼晴像我的一样大的洋娃娃,一个很容易拆掉的小房子……不过那些没有生命的玩具,我根本就不喜欢。你不会忘记,对于我来说,最完美的东西是你的身体。

我戏弄你的头发,就像是戏弄光滑的水丝;抚弄你那圆圆的下巴、你的手指,我把你的手指辫起又拆开。对于你的女儿来说,你俯下的面孔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风景。我好奇地注视你那频频眨动的眼睛和你那绿色瞳孔里闪烁着的变幻的目光。母亲,在你不高兴的时候,经常出现在你脸上的表情是那么怪!

的确,我的整个世界就是你的脸庞、你的双颊,宛似蜜颜色的山岗,痛苦在你嘴角刻下的纹路,就像两道温柔的小山谷。注视着你的头,我便记住了那许多形态:在你的睫毛上,看到小草在颤抖,在你的脖子上,看到植物的根茎,当你向我弯下脖子时,便会皱出一道充满柔情的糟痕。

而当我学会牵着你的手走路时,紧贴着你,就像是你裙子上的一条摆动的裙皱,我们一起去熟悉的谷地。

父亲总是非常希望带我们去走路或爬山。

我们更是你的儿女,我们继续厮缠着你,就像苦巴杏仁被密实的杏核包裹着一样。我们最喜欢的天空,不是闪烁着亮晶晶寒星的天空,而是另一个闪烁着你的眼睛的天空。它搁得那么近,近得可以亲吻它的泪珠。

父亲陷入了生命那冒险的狂热,我们对他白天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我们只看见,傍晚,他回来了,经常在桌子上放下一堆水果。看见他交给你放在家里的衣柜里的那些麻布和法兰绒,你用这些为我们做衣服。然而,剥开果皮喂到孩子的嘴里并在那炎热的中午榨出果汁的,都是你呀,母亲。画出一个个小图案,再根据这些图案把麻布和法兰绒裁开,做成孩子那怕冷的身体穿上正合身的。松软的衣服的,也是你呀,温情的母亲,最亲爱的母亲。

孩子已学会了走路,同样也会说那像彩色玻璃球一样的多种多样的话了。在交谈中间,你对他们加上的那一句轻轻的祈祷,从此便永远留在了他们的身边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这句祈祷像宽叶香蒲一样质朴。当人们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温柔而透明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用如此简单的祈祷乞求,乞求每天的面包,说人们都是我们的兄弟,也赞美上帝那顽强的意志。

你以这种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形态和色彩的油画般的大地,同样也让我们认识了隐匿起来的上帝。

母亲,我是一个忧郁的女孩,又是一个孤僻的女孩,就像是那些白天藏起来的蟋蟀,又像是酷爱阳光的绿蜥蜴。你为你的女儿不能像别的女孩一样玩耍而难受,当你在家里的葡葡架下找到我,看到我正在与弯曲的葡葡藤和一棵像一个漂亮的男孩子一样挺拔而清秀的苦巴杏树交谈时,你常常说我发烧了。

此时此刻,倘使你在我的身边,就会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像那时一样对我说:”孩子,你发烧了。”

母亲,在你之后的所有的人,在教你教给他们的东西时,他们都要用许多话才能说明你用极少的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他们让我听得厌倦,也让我对听“讲故事”索然无味。你在我身上进行的教育,像亲昵的蜡烛的光辉一样。你不用强迫的态度去讲,也不是那样匆忙,而是对自己的女儿倾诉。你从不要求自己的女儿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坐在硬板凳上。我一边听你说话一边玩你的薄纱衫或者衣袖上的珠贝壳扣。母亲,这是我所熟悉的惟一的令人愉快的学习方式。

后来,我成了一个大姑娘,再后来,我成了一个女人。我独自行走,不再倚傍你的身体,并且知道,这种所谓的自由并不美。我的身影投射在原野上,身边没有你那小巧的身影,该是多么难看而忧伤。我说话也同样不需要你的帮助了。我还是渴望着,在我说的每一句话里,都有你的帮助,让我说出的话,成为我们两个人的一个花环。

此刻,我闭着眼睛对你诉说,忘却了自己身在何方,也无须知道自己是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我闭紧双眼,以便看不到,横亘在你我中间的那片辽阔的海洋。我和你交谈,就像是摸到了你的衣衫;我微微张开双手,我觉得你的手被我握住了。

这一点,我已对你说过:我带着你身体的赐予,用你给的双唇说话,用你给的双眼去注视神奇的大地。你同样能用我的这双眼看见热带的水果——散发着甜味的菠萝和光闪闪的橙子。你用我的眼睛欣赏这异国的山峦的是色,它们与我们那光秃秃的山峦是多么不同啊!在那座山脚下,你养育了我。你通过我的耳朵听到这些人的谈话,你会理解他们,爱他们,当对家乡的思念像一块伤疤,双眼睁开,除了墨西哥的景色,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你也会同样感到痛苦。

今天,直至永远,我都会感谢你赐予我的采撷大地之美的能力,像用双唇吸吮一滴露珠,也同样感激你给予我的那种痛苦的财富,这种痛苦在我的心灵深处可以承受,而不至于死去。

为了相信你在听我说话,我就垂下眼脸,把这儿的早晨从我的身边赶走,想像着。在你那儿,正是黄昏。而为了对你说一些其他不能用这些语言表达的东西,我渐渐地陷入了沉默…… 名家优美的抒情散文:三浦哲郎 《母亲的消息》

昨天,乡下的母亲来电话说东京这里怕是用不着棉外褂了,让送回乡下去。正赶上管电话的妻子出门了,是大女儿接了电话转告给我的。

“什么棉外褂?”女儿问。

大女儿和几个妹妹不同,她是在乡下而不是在东京的医院出生的。许是母亲抱着带大的缘故,母亲的一口家乡话大体都能听懂。但有时也会遇上不懂的词,就给难住了。母亲说的“棉外褂”就是厚厚地絮了很多棉花、不带翻领的棉袄。每年到了秋季,母亲都亲手做好,寄到东京来。

即使在盛夏我工作的时候,光穿贴身汗衫,外面不加和服就感到不踏实。母亲做的就是套在工作时穿的和服外面的棉外褂。

母亲六月一到就满80岁了,但依然自己做针线活儿。虽然不能像从前一样做夹衣跟和服短褂了,但像家常外褂和小孩的夏衣之类,不要别人帮助还是能做的。连穿针引线也都是自己来。一次纫不上,便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纫它几回。即使我回乡坐在她身边,也从来不叫我帮她纫。我看不过去,说:“来,我给您纫!”母亲就显出难为情的样子,呵呵地笑着说:“真的,这阵子,眼睛不中用啦。”

由于母亲的眼力不好,做成一件棉外褂需要很长时间。入夏一个月后的盂兰盆节①全家回

乡,差不多该返回东京的时候,母亲就像忽然想起似的,从什么地方找出我的棉外褂,开始拆洗重做。

“不絮那么多棉花也成啊,东京没有这儿冷。”

我每次都这么说过之后才回来,可是到了11月打开母亲寄来的快件邮包一看,同往年一样,棉花絮得鼓鼓囊囊。

记得小时候,母亲坐在居室草席上铺开棉被或棉袍絮棉花。我望着轻柔的棉絮飘落在母亲的双肩上,我想,多像棉花雨啊!而此时,想必母亲如同昔日一样正在为我絮棉外褂。眼下乡间已是下霜季节,母亲感到后背凉嗖嗖的,所以才不知不觉把外褂的两肩絮厚的吧。

不管怎么说,母亲做好这件外褂不容易,我就穿着它过上一冬。其实即使不穿棉外褂,这四五年来我已胖得发蠢,再套上它,自然就更显得圆轱轮墩的了。这副打扮实在见不得人,不过在家里还倒没有什么妨碍。

也许我是在被炉②旁长大的,对暖气或火炉之类总觉得难以适应。整个房间暖起来就头晕发困。因此,至今入冬后也还是只生被炉。可是即便是东京,深冬的黎明时分,外面的寒气也会侵袭双肩和后背。在这种时候,有这件棉外褂可就得济了。穿上母亲做的棉外褂,无论多么冻(我的家乡这么形容刺骨的寒冷)的夜晚,两肩和后背都不会觉得寒冷。伏在被炉上打个盹儿也好,和衣睡一觉也好,都不会感冒。夜里穿它出来,还能顶件短大衣。

棉外褂的布料大部分是母亲穿旧的和服。母亲已年近80,那些和服大体上花色都嫩了些,不过想穿还是可以穿的。母亲把这些和服拆开给我做棉外褂。一旦做好,就用包裹寄来。包裹里肯定会有封信,上面像记录似的写着这是用何时穿过的和服翻改的,曾穿着它到什么地方去过之类的话,末尾还注上一笔:“还是挺不坏的东西呢。”

看上去料子诚然是上等货。无奈已经很旧了,加上我毫不吝惜地当工作服穿,每到开春,袖口和下摆就都磨破了;腋窝的里子绽了线;衣襟磨得油光;棉花打成了细小的球儿从后背和肩头冒了出来。

每到春天,我都想:这东西的寿命该结束了,便送回乡下去。可到了秋天,母亲又翻改好寄来,干净利落,焕然一新。同以往一样,棉花絮得满满当当。

我问同母亲通了电话的大女儿:

“别的,还说了些什么?”

“奶奶在电话里说:‘这回你们又蒙我呀,我可难过了。’”大女儿告诉我母亲是这么说的,“声音可没劲儿呢,奶奶好像不大行了。”我听后笑了笑,摇摇头说:“不过,那是没办法的事呵。”

听我这么说,大女儿也摇摇头:“是呵,没办法呀。”

母亲近来身心不佳。她长期以来一直是病魔缠身,心脏不大好,轻微的心绞痛时常发作。直到四五年前,一收到邀请她来的信,还能立刻乘上十来个小时的长途火车来到东京。而今连这也做不到了。

看上去,母亲并不显得比从前弱多少。听说从前当问医生去东京住几天是否可以时,医生会立即回答说“请去吧”,还总是按在东京住的天数给她药。而最近,却同情地说:“怕是太勉强了。”还说,想去的话去也成,但对后果可负不了责任。母亲本来觉得没啥了不起,但对于长途旅行的结果当然自己也没个准谱。生怕给周围的人带来麻烦,便只在乡下家中转悠了。

大女儿降生时,母亲67岁。母亲说,我在这孩子上小学前不死;孩子上了小学,又说小学毕业前不死。实际上母亲都如愿以偿了,如今大女儿小学毕了业。母亲也许是感到了疲惫和衰弱,这回没说等到中学毕业,只说想看看大女儿去参加中学的开学典礼。

“无论如何也要来的话,就请来吧。”我们这样给母亲回了信,当时决定由妻子去乡下迎接。然而,没想到今年初春的寒气在母亲身上引起了反应;加上三月过半,住在新县小千谷的一个叔父突然去世的消息,又是一次冲击。

这个叔父是庆应义塾大学毕业的医生,年仅66岁就患心肌梗塞突然故去。叔父搬到小千谷之前,曾在横滨的鹤见区住过很久,我的哥哥和姐姐们受到过他不少照顾。今年秋天,我本打算一步步踏着匆匆为自己结束生涯的哥哥和姐姐们①的足迹,写一本长篇小说来记载我一家不祥血统的历史,所以有很多情况要问这位叔父。当我从小千谷的堂妹那里得知叔父病故的消息时,便感到茫然了。 “噢,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您是坐在椅子上吧?”我用电话告诉母亲。闲谈了一会之后,又叮问了一下,才传达了叔父的讣告。

母亲发出了低低的悲声,但又出乎意料地用沉着冷静的声音告诉我吊唁时要注意的事情,并托我给叔母和堂妹带个口信。接着是一阵沉默。当我又开口讲话时,母亲说,听筒正紧紧地贴着耳朵,说话别那么大嗓门。然后又突然讲起了年轻时的一件往事。

这是件没什么意思的往事:叔父健在时,母亲每次到东京,叔父都请她吃冰激凌。有一回因为太凉,吃不惯,母亲不住地咳嗽起来。

“阿吉(叔父叫吉平)还老笑话我吃冰激凌咳嗽是山巴郎哪。”

像唱歌似的母亲的声音渐渐微弱了,突然又传来放下话筒的声音。

“山巴郎”大概就是山巴佬吧。我们家乡是这样称呼山里人的。

从那以后,母亲完全丧失了精神,看样子实在无法到东京来了。于是,我决定春假期间全家一起回乡下去看她。当车票已买好,也通知了回家的日期,就在出发前两天,二女儿突然发高烧病倒了。

为此,回乡的事只好作罢。母亲说我们骗她,指的就是这件事。本想这回把穿破了的棉外褂随身带回去,可现在却依然放在身边。恐怕母亲是在一怒之下,才叫赶快寄回去的。

母亲做针线活儿时总爱在嘴里含上末茶糖,我买了一袋放进棉外褂里。我一面打包,一面想:即使这样,近些日子也要回趟家。

[名家优美的抒情散文]

第7篇:写冬天的名家散文

关于冬天的散文有很多,你们看过的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搜集了其中几篇范文,供大家参考。

厚冬探春,茶诗语丝

薛洪文

冬衣长,粘霜凄凄,冬衣厚,冰雪凌凛。长衣睡,叹寒雪冰意;薄心语,憾人生凉雨。冬的冷、冬的凄萎、冬的失怀,如一苍老的人生落魄,看到的是失落后的炎凉世态,感发的是人生受挫的天意安排。然,非如此也。冬如一冰丝坐蚕,禅悟吐丝,破莹化蝶,虽厚了冬的冷,长了冬的沉寂,冷了冬的皮肤,可冬不能不说是裹着春的一次人生蝶化。

在人生起伏的低谷里,往往是人生峰谷到来前的一次坐化。此时,需要的不是坐冬说冷意,而是厚冬探春意,沉寂悟心语。一次人生挫败,就是一次人生路途上,缺陷的凸凹表白,没有冰骨的晶化,没有痛心的疗伤,是很难在下一个行程中,走得稳、走得直。

冬的冰与雪,不妨看成是水的魂魄升化。水没有经过寒意,是永远往地处滚爬,只有经过北风的肆意,苦寒的结晶,才能如花絮飞扬、如白玉折光。

冬的季节,我们脚下的大地,把下一个季节的春意醇酿,如一杯万花的花束,如一碗千味的芳香,在默默地,以温暖火热的心胸,坐在冰天雪地看春语。这不能不说,冬是一个坐禅的人生禅化过程,决非是颓废、消沉,或是枯木长睡不起。

冬的厚意,是一本坐茶品叶心的静语。冰雪虽有一色,但却看到了阳光皮肤上的五颜六色,这七彩的世界,不正是那春后花开的万花世界。冬的雪以缤纷的飞扬,写了一首春花浪漫的诗句,悟出了花的世界都很精彩,但也很短暂,如雪溶泥,如落花凋谢。只要有长青的心境季节,何在乎那花开在哪季,花落在哪个泥!

冬的语句是一本人生折枝上的新绿。何不借冬的冷,冬的凄凄,把冬去厚读、把冬去厚味、把冬去新生。一个职业成功人士、一枝新叶的花绿,哪一个不是经过厚冬、寒枝后,开得如此姹紫嫣红。

冬的诗句是首星语月吟的结晶、升华。在冬的沉寂中,就是把人生的晶体碎片,去打磨、去组装,如一首诗句上的字体结出无限的思考飞翔的翅膀。在冬的丝语中,要敢于薄去束缚自己的皮肤与四肢,敢于痛刀解剖,剔除庸俗的人生观,要有勇气直立、行走。

冬看云,风送马,白了往日旧迹;冬看雪,天作衣,春了脚下花季。心厚冬,无寒意,心望春,万枝绿;何叹,脚粘冰,风吹衣,任它寒骨三丈,碎了破衣花絮,我依雪影坐雪枝,脚踩冰池作诗句,换得一生笑谈冬。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上一篇:实现人生价值测试题下一篇:统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