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提升工程项目效益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施工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提出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篇1: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今后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1.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1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1.1.1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职尽责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反腐倡廉力度逐渐加大,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强化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严格各项业务审核,遵循各项财务规定,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合理分配行政事业单位资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业务计划的落实提供合理保证,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

1.1.2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特别是财务会计中支出管理方面,控制系统仍然存在风险。通过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力度,统筹规划内部管理,能够大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1.1.3强化财务内部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其财务内部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切实保证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坚决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应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财务内部管理。

1.2财务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1.2.1为贯彻落实财经制度提供合理保证

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监督单位的各类经济活动,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料收集和项目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据各类规章制度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有利于相关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

1.2.2为财产安全和风险预防提供保障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所有资产都是通过国家财政部门进行转款、采购、拨付的,而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这笔资产的安全,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保障财产安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对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和盘点,对使用和存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以此保障单位财产的安全。另外,财务会计通过对资料和财务数据的整理,充分运用内部控制的风险系统对财产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把控,主动进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资金的预算和对市场的判断,以此规避风险,使各项业务计划稳定地实施和发展。

1.2.3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项目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管理决策者可以通过对完整、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出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项目决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就是通过采用制度约束、财务监督、相关会计工作人员互相监督、流程控制以及岗位权限设置等多种方式,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人员对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深入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多数单位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不足,普遍缺乏内部控制意识,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可有可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即使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未真正发挥其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制度设立流于形式,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甚至喜欢凌驾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之上,极大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2.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不能涵盖本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导致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运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到编制限制,本单位财务人员较少,无法分开设置财务岗位,存在由一个人既担任出纳、又从事记账工作、并担任资产管理等职务的混岗现象;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出纳管理开具支票所需要的全部印鉴,在印鉴的使用上缺乏有效制约,极易造成挪用和贪污公款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又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对固定资产分别设置了不同管理岗位,由后勤管物,财务负责登记,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制度约束,导致一部分毁损不能用的资产不能够及时清理,长期挂账,导致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虚增。

2.3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

内部监督对有效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条件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虽然制定有内部监督制度,但是并未具体实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因存在如编制约束、岗位设置、人员职务等各种因素,导致单位内部难以设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有些单位即使设置了内部监督机构,但由于内部监督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难以履行内部监督职责;而有些单位由于受到人编制人数限制,就直接将内部监督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内部监督人员基本由单位财务人员担任。由于财务人员受到自身岗位限制,兼任内审人员不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在发现问题后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权力,导致监督人员职权分離,无法形成有效的监察和考核,从而无法有效地评判本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2.4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较为严格,在录用新进人员时往往注重招收业务人员,不重视财务人员的更新,致使本单位财务人员得不到补充,长期缺乏,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人员结构老化,学历偏低,工作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不高,财务会计思想、行为被严重限制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中,难以接受新的财务理念,导致财务工作的效率难以提升。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3.1提升管理层在财务内部控制中主体责任意识

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非常重要,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主体意识,重视财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管理层应对各部门工作内容和职权范围进行深入了解,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合理把控相关事务。而且,单位领导层应在不断地提高自身财务内部控制理念的同时,注重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业务能力培训,并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本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让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提升内控意识,明确责任,做到自我约束。

3.2健全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本单位制度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单位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框架组织,充分发挥各监督管理部门在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将财务内部控制贯穿于相关业务处理过程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决策执行过程的追踪问责问效。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并落实包括业务经办、出纳、核算、会计记录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不兼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对关键岗位设置选拔和任用标准并实行轮岗制度。完善内部授权制度,财务资金的审批按规定流程进行,使相关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办理业务,促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严谨。

3.3强化内外部监督

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有力保障,内部监督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或人员,授权其履行监督职责,对本单位的所有人和业务事项进行监督,同时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进行有机结合,切实保证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此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外部监督力量,通过外部监督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力量。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应当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3.4完善财务会计的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更新完善财会管理制度体系并强化落实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机制。在保证财务部门能进行有效指导情况下,确保财会管理体制能有效运行。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针对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切实存在的问题,将财政、审计、纪检等各项知识融合,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训,让财务会计工作者全面学习,从多个方面综合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使他们正确认知新时期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应该履行的职责,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从而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更加规范。

4.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财务部门的有效支持,而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财务部门应加强财务内控管理,从而能够有效协助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财务内部控制作为核心管理控制环节,创新管理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融入财务内部控制中,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保证资产安全和提升抗风险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保证财务会计工作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秉军.行政事業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8(12).

[2]赵永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2).

[3]陈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商论,2019(19).

作者:高翔

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篇2:

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提升工程项目效益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施工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提出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 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工程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促进建筑企业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持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当中,财务管理对建筑项目的计划、安排进度以及资金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监督和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有效控制,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升。然而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的运用,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1、缺乏项目成本控制意识

建筑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影响了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实施。建筑施工人员忽视了成本控制中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经理往往将工作的重心放在项目的质量控制、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等问题上,忽视了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的履行;工程技术人员重视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难题、工程技术的利用和改进;工程施工人员重视项目工程进度。因此,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工作人员分工虽然明确,但是违背了项目成本控制中全员参与的原则,造成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成本控制意识,导致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存在失效情形。

2、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是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重要条件和基础,然而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方面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机制,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缺乏科学性和有序性,不利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有效实施。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机制,导致成本控制局限于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与审计部门,成本控制的责任无法有效明确,不利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权责利的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难以有效落实到部门以及个人。此外,由于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机制,使得成本控制的效果难以实现,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无法根据成本控制的效果有效地调动项目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3、忽视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

建筑施工项目开展成本控制,能够在保证建筑施工项目工程质量和经营规模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和费用,减少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忽视了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他们认为提高工程质量必然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重视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而忽视成本因素,造成了施工项目的质量虽然达标,但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低,甚至亏损的情况。另外,有的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最后形成豆腐渣工程,这使得建筑施工项目的额外质量成本增加,势必影响建筑施工项目乃至企业的信誉。

二、财务管理在控制建筑施工项目成本中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独立核算,建立独立的绩效考评体系

实施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推动施工项目开展独立核算,有利于建立独立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开展全过程的绩效考评。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与核心,实施独立的财务核算,将施工项目的资金流、工程项目的成本发生、设计和施工的变更以及施工项目工程款的结算等进行有效的归集和确认,从而清晰地掌握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信息,明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权力与责任,进行独立的绩效考核和评价,通过有效的建筑施工项目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水平。

2、有利于实施预算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开展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资金的使用与回收,保证建筑施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通过实施预算管理,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通过进行预算、控制、监督、考核、分析等有效地规范建筑施工项目的资金的使用情况。另外,建筑施工项目独立的财务管理体制,推动了项目资金的审查与监督效率提升,切实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保证在项目施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提高项目资金的周转率,促进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3、有利于加强施工项目资产管理,降低直接施工成本

实施建筑施工项目的独立财务管理,推动施工项目的资产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项目的直接成本,促进施工项目收益提高。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材料、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以及周转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科学管理,能够提高对建筑施工项目固定资产的调配效率,提高建筑施工项目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建筑施工项目固定资产的重复配置率,提高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固定资产的维护与保养,能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项目的直接施工成本,进而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4、有利于核算施工项目成本,加强成本控制力度

开展建筑施工项目独立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推动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提升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力度。建筑施工项目是独立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中,应该以工程质量为重心,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通过制定科学的成本计划,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间接费等的核算,实现有效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成本。

三、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增加工程结算收入

建筑施工项目在确保成本费用开展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建筑施工项目的工程结算收入,能够有效增加经济收益。建筑施工项目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应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对资金收支制度化的执行力。在向施工队支付合同款项时,应该确保手续齐全,保证流动资金充足。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在取得建筑合同收入以及其他营业收入时,应该进行科学的、准确的财务处理,对建筑施工项目所产生的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数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核对,从而确保资金使用率的增加;同时,对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工程价款应该进行及时的结算,增加资金的使用率。再次,加强对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相关款项的控制。建筑施工项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债务债权关系,有效落实权利与责任,控制坏账呆账的数量,保证相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的完整,防止发生资金浪费。

2、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减少成本与费用支出

在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预期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成本与费用的支出能够增加项目收益。建筑施工项目有效减少项目成本与费用支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标准计划,结合实际的施工进度对工程项目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杠杆调度资金,以实现成本和费用缩减的目标。其次,应及时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开支进行记录,工程项目资金的开支必须保证手续齐全,应加强资金使用的审批和监督。再次,制定工程项目完善的成本费用计划。应该对建筑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制定计划表并及时跟进和调整,确保成本费用支出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内。例如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产生的安装费、维修费以及办公费等,作为间接成本费用应该做到定制定额,对筹集和使用资金发生的手续费等,应该做到平衡流出,做到资金余缺的适当控制。

3、将减少成本与费用开支和增加营业收入相结合

首先,注重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团队建设。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建筑施工项目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其次,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不断强化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监督和制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员工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权责利的制约与平衡。再次,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预算管理,使预算控制充分发挥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作用。建筑施工项目的预算工作涉及项目财务管理和建筑施工项目的内外部审计的结合。建筑施工项目应该科学地制定预算计划,合理地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费用和成本开支,有效地节约成本和资源,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实现。

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因此,为了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通过树立科学的财务成本观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的最大发挥,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邸广通:浅析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与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5).

[2] 顾文莲: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途径[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4(4).

[3] 徐延丰、张辉:浅议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8).

[4] 陈琦晖: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20).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金爽

有效监督预算管理论文 篇3:

浅谈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预算决算的逐步公开,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如何进行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实行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营质量和资金配置效率,增强公信力,成为各级财政部门的首要问题。然而因为事业单位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责任,在其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从事业单位内部的角度出发,提出对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时不能仅仅依靠财政部门的监管,而要转变观念,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部门预算评价小组以及一套完整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从设立绩效目标开始,在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再到预算执行后的绩效评价,全过程地完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考评,并提出加强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公开,结合公众监督的力量,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作用,切实有效地加强资产的管理,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解决措施,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率,监督和鞭策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提高管理透明度,更大地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以公益为目的,由国家设立的主要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部门的法人组织。在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财政进行拨款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预算决算的逐步公开,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如何进行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实行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营质量和资金配置效率,增强公信力,成为各级财政部门的首要问题。在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预算法》中明确提出,在公共部门预算和人大审查预决算的过程中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各级政府和各单位要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新《预算法》要求预算绩效评价要贯穿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监督和决算的全过程当中。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事业单位的绩效目标不同于企业的绩效目标,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进行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使得各单位存在着“重预算,轻执行,虚评价”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执行财政部门对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进行绩效管理的规定,本文对于现行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当中进行绩效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主要是按照地方财政要求,在每年的年中或年末的规定时间内进行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在对于事业单位提交的部门预算中,对于绩效评价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使得目前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着众多问题。

1.预算单位各级人员不重视,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形同虚设

事业单位中从领导到职工普便认为与资金收入和支出相关的事情都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在进行部门预算的过程中,主要工作也是集中在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而财务部门很难对单位的全部活动进行细致的梳理与把控,这样就不能对于各种财务收支的绩效目标进行明确与控制。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在思想上并不重视,他们更加关注收入的预算而非绩效管理,认为掌控的资金越多越好,特别是一些单位还有收入,也就是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认为是单位自己的资金,可以任意支配,没有意识到事业单位的资金退即国家投入资金。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果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重视,对于资金的投入有没有达到单位的绩效目标,有没有发生资金闲置与浪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按照财政部门要求,事业单位在年度部门预算中支出金额大于100万元时,要同时提交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支出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项目进行部门自评。然而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建立绩效管理部门,对于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往往是在进行部门预算过程中先进行预计测算再找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描述简单笼统。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只是按照以往传统目标设定,没有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使得绩效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难以发挥事业绩效评价的效果。同时,在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考虑绩效目标,忽视了绩效评价,使绩效管理形同虚设。

2.不能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监督作用

目前,在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中,主要是由财政部门进行监督执行。财政部门的主管科室和预算科对于所属事业单位提交的支出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年度部门预算进行绩效评价。个别带来单位为了逃避预算绩效评价,人为的将支出预算进行分解,这样既省去了单位设置绩效考核目标,同时也省去了财政部门对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在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进行绩效评价时,主要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接受委托责任的第三方,对抽样事业单位收取资料,入户进行实地检查与核实,并聘请绩效评价专业人员对抽样单位进行评价。第三方的确可以对事业单位提交的部门预算进行专业的事前绩效评价,提出修改建议,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就没有任何的监督和指导,缺乏事中跟踪的先进机制。基本上都是等到了“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再通过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资金的浪费已经成为事实,也只能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不能真正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作用。

3.没有有效的奖惩制度

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加以应用,就事论事,决算中仅依靠财务支出进行分析,没有利用绩效评价对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没有将预算绩效評价与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考评挂钩,没有有效的奖惩制度对领导和责任人进行约束和考核,提高预算的绩效评价意识,更好地完成预算的绩效目标。

4.没有有效的公众监督

目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公开中主要是要求各单位在政府信息网和单位自己的门户网站对预算和决算等事项进行公开。但是对于公开的预算和决算中并未涉及预算的绩效目标以及后期的绩效评价情况,公众也很难从其他公开的平台中得到相关的信息。对于公众而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似乎听起来比较陌生。一是对于事业单位进行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并不了解;二是对于每一个单位自己的预算绩效评价也不清楚。所以对公众来讲,难以从绩效评价的角度来对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实行有效的监督。事业单位都是关系到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的部门,如果不能发挥公众的监督职能,很难真正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三、完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本文认为,在对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时不能仅仅依靠财政部门的监管,而要转变观念,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从设立绩效目标开始,过程中的监督,再到预算执行后的绩效评价,完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考评,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作用,切实加强资产的管理,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解决措施,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1.单位内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部门

进行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首先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个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小组,这个部门不同于内部控制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在该部门中,应该有熟悉单位内部各科室业务的成员,能够对各科室的具体业务活动进行细致分析,合理判断单位内部及各科室活动的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同时该预算绩效评价部门还应该有财务人员,可以从财务和资金的角度对业务活动的资金投入与收益、服务项目的投入与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考核。其次,在该绩效评价部门中还应该聘用具有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的专业人才,能够发挥专业特长,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三个层面,来把握单位内部的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专业性的指导与建议。另外在绩效评价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是单位的领导,最好是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能够使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重视程度提高,能够在部门预算的申报、执行等过程中,统领全单位,做出明确决策,对于部门预算的全过程进行负责,承担主要责任。只有绩效管理部门建立,才能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2.建全单位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预算绩效的评价指标是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它从获取利益出发,以低投入高收益为前提,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特点。评价指标要分为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三个层次,同时预算绩效指标要尽可能的具体化,合理可行。绩效指标不明确直接影响评价效果。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并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应该是反映事业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大小,也就是对社会效益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社会效益可以用公众认可度或社会贡献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服务质量可以用职业道德与服务效果来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学校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教学、科研、社会满意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分别设定,例如招生增长率、学生升学率、就业率以及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等。绩效评价指标可以细化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越细化,评价越有针对性,越能够使评价贴近事实。同时,要设置指标的权重,反映出各个不同指标对于整体绩效的影响程度。依据指标的权重,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在设定绩效指标和权重时要参考同行业标准及历史情况,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使绩效目标具有可比性,要体现事业单位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绩效因素,不能盲目设置。

3.全过程评价部门预算绩效

要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绩效管理,要使绩效评价贯彻始终。

(1)部门预算事前评估

在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提交之前,由单位内部的绩效评价小组对预算进行事前评估,从源头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等问题。事前评估中,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判断,审核预算的绩效目标是否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单位长远的发展规划,并符合财政支出范围、方向。对于项目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与绩效目标和项目内容相匹配,编制依据是否充分,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对于发现的不合理收支进行剔除,对于影响单位总体绩效目标实现的收支现象进行整改,检查项目明细的合法性、合规性,是否顺应事业单位的总体规划,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从立项之初就明确目标与责任,从源头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加强管理成本的控制。单位的绩效评价小组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深入实际了解和调查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于单位的部门预算作出评估建议。

(2)部门预算执行过程监督

事业单位在年度预算的具体执行时,内部绩效评价小组要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实现三个方面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的每项收支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于发现的违反预算安排的支出及时叫停。笔者建议在事业单位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的网上审核环节中,增加一项单位内部绩效评价小组审核环节,特别是对于重点项目,重大金额的经济活动更要加强监督审核,注重对于重点岗位,重要工作人员的监控,真正使单位的每一项支出都在预算绩效评价小组的监管之下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单位内部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让单位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在系统中进行,让静态数据流动起来,使每一项资金的收支都阳光透明,在公众的监督之下。

(3)部门预算执行事后评价

在单位的预算执行完毕,由单位内部的绩效评价小组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价。将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与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对比,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对项目绩效进行量化分析。对于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的情况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设置好的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和打分,形成事后评价报告。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报告要进行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要将预算绩效评价报告中的绩效完成情况与领导的管理绩效相联系,与各个部门领导的个人待遇挂钩,形成绩效考评奖惩机制。对于绩效目标完成较好的部门实行奖励,从而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积极性。对于绩效目标尚未完成的部门进行追究,责任追究也是对评价结果有效利用。

(4)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外部监督

为了提高对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管理水平,发挥舆论监督力量,事业单位要在政府信息网以及自己的门户网站中对于单位的部门预算以及设定的绩效目标同时进行公开,在完成年度预算之后,要将单位对于预算的绩效评价连同决算报表一起再次公开,真正将单位的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公之于众,公开透明,真正做到阳光下办公,接受公众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的绩效管理进行监督。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提高自居身的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擴大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四、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建立部门预算评价小组对单位的预算进行绩效评价,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度建设,能够促进部门预算的绩效管理更加规范化。以预算绩效管理为起点,按照事权、财权、与事责相匹配的原则,建立从目标—任务—绩效的考核机制,摒弃原有的经费管理模式,科学分析评价单位的各个预算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促进资金合理流动,避免资金浪费,监督和鞭策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提高管理透明度,更大地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成银.新预算法视角下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财会月刊.2017(1):26-33.

[2]方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分析.经贸实践.2017(7):249.

[3]马艳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析.财会学习.2017(4):155,157.

作者:王学娟

上一篇: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论文